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544133.X

文献号 : CN10508941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仲平王峰

申请人 : 无锡锡民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包括:人体传感器,设置于内摆门的顶部内侧;门胶条,设置于内摆门的门框边缘处,门胶条内部设有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有在门胶条不受挤压时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条及第二导电条;直流无刷控制器,其电性连接电机;上位机,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条、人体传感器及直流无刷控制器;导电滑槽,设置在内摆门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电条电性连接。在车门关闭的过程中,可通过人体传感器对人的检测,以及在不受挤压时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实现了双重防夹功能,显著地提高了内摆门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传感器,设置于内摆门的顶部内侧;门胶条,设置于内摆门的门框边缘处,所述门胶条内部设有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在门胶条不受挤压时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条及第二导电条;直流无刷控制器,其电性连接电机;上位机,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条、人体传感器及直流无刷控制器;导电滑槽,设置在内摆门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电条电性连接;以及位于内摆门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顺序连接的电机、减速装置、曲柄、连杆、连杆销和门轴装置,连杆销同轴安装有随行触发板;安装板上设有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并随着内摆门的开闭该随行触发板随连杆销的转动扫过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的上方;所述随行触发板扫过第一传感器上方时使人体传感器失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传感器为远红外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胶条还设有两个纵向延伸设置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第一腔体与内摆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横截面呈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传感器在内摆门底部的踏板上所形成的探测区域为矩形,所述探测区域完全覆盖内摆门的进出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呈椭圆形或者矩形,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一圈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条与第二导电条对向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内侧,并在门胶条不受挤压时保持彼此分离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还设有整体包裹绝缘层的缓冲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胶条包括本体及搭合部,所述本体内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包括PC或者微处理器。

说明书 :

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客车内摆门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双重防夹功能的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公交车的车门通常采用内摆门。现有技术中的内摆门防夹装置通常将行程开关或者微动开关安装在门轴上,并随着门轴的转动带动触发装置(例如,弹片),并通过触发装置与行程开关或者微动开关向内摆门的控制系统发送防夹信号。
[0003] 首先,现有技术中的内摆门防夹装置存在灵敏性过高或者过低的技术缺陷;其次,现有技术中的内摆门在车门台阶处有乘客或者动物时,如果司机按下关门按钮,车门仍然会闭合,并在车门对行人或者动物进行挤压后才能触发防夹信号,从而驱动电机或者气缸反向运动以打开车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内摆门的防夹装置的防夹功能比较单一且导致误操作,从而导致内摆门的安全性不高。
[0004]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被摆动门的防夹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用以提高内摆门的安全性,并实现双重防夹功能。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包括:人体传感器,设置于内摆门的顶部内侧;门胶条,设置于内摆门的门框边缘处,门胶条内部设有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有在门胶条不受挤压时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条及第二导电条;直流无刷控制器,其电性连接电机;上位机,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条、人体传感器及直流无刷控制器;导电滑槽,设置在内摆门上方并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电条电性连接。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人体传感器为远红外传感器。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胶条还设有两个纵向延伸设置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设置于第一腔体与内摆门之间。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的横截面呈矩形。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人体传感器在内摆门底部的踏板上所形成的探测区域为矩形,所述探测区域完全覆盖内摆门的进出通道。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呈椭圆形或者矩形,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一圈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条与第二导电条对向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内侧,并在门胶条不受挤压时保持彼此分离的状态。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内还设有整体包裹绝缘层的缓冲层。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门胶条包括本体及搭合部,本体内形成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位机包括PC或者微处理器。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车门关闭的过程中,可通过人体传感器对人的检测,以及在不受挤压时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实现了双重防夹功能,显著地提高了内摆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装配本发明内摆门防夹装置的内摆门的立体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出的内摆门的正视图;
[0018]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0019] 图4为图1中内摆门的顶部的局部剖视图;
[0020] 图5为图3中标号为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导电滑槽的立体图;
[0023] 图8为装配内摆门防夹装置的一种电动内摆门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0024] 图9为导电滑槽向双门形式的内摆门中的两条第一导电条进行供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 请参图1至图9所示出的本发明一种内摆门防夹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防夹装置具有两套防夹机制,具有双重防夹效果。
[0027] 该内摆门防夹装置,包括:人体传感器35,设置于内摆门60的顶部内侧;门胶条61,设置于内摆门60的门框边缘处,门胶条61内部设有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6003,第一腔体6003内设有在门胶条61不受挤压时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条611及第二导电条612;直流无刷控制器11,其电性连接电机10;上位机80,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条612、人体传感器35及直流无刷控制器11;导电滑槽70,设置在内摆门60上方并通过导线708与第一导电条611电性连接。
[0028] 如图1、图2、图4所示,该人体传感器35选自远红外传感器。远红外传感器具有对发热物体的识别作用,对人体或者导盲犬所发出的长波远红外线的识别灵敏度高。
[0029] 人体传感器35设置在车厢内部,并具体为内摆门60的顶部内侧。人体传感器35向下进行探测,并判断踏板13上是否有乘客。具体的,该人体传感器35在内摆门底部的踏板13上所形成的探测区域351为矩形,且探测区域31完全覆盖内摆门的进出通道。
[0030] 结合图6与图8所示,当车辆准备启动并关闭内摆门时,一旦有乘客或者乘客的一部分位于该探测区域35中,与上位机80电性连接的开门开关K1、K2自动失效。此时,车辆的与门开关K1、K2连接的内摆门驱动装置中的主驱动执行器(例如,直流伺服电机或者永磁直流电机)呈开路状态,从而使得内摆门60无法以门轴507为转轴以闭合车门。由此,通过该人体传感器35实现了第一重防夹功能。
[0031] 如图8所示,该防夹装置与电机驱动的电动内摆门相互配合使用。在图8中,内摆门60的上方设有电机10、减速装置20、曲柄21、连杆22、连杆销211和门轴装置顺序连接。其中,门轴装置与门轴507同轴布置。内摆门60可围绕门轴507作轴向枢转,以实现整个内摆门装置的闭合或者打开。
[0032] 电机10、减速装置20、曲柄21、连杆22、连杆销211和门轴装置均设置在内摆门60上方的安装板12上,该安装板12向上形成一个折弯部11。同时,连杆销211同轴安装有随行触发板43。同时在安装板12上设有第一传感器33及第二传感器34。随着门轴507的转动,随行触发板43能够在电机10的驱动下,随连杆销211的转动并能够扫过第一传感器33及第二传感器34的上方。具体的,第一传感器33与第二传感器34可以是接近传感器也可为位移传感器,且第一传感器33与第二传感器34均与上位机80电性连接。
[0033] 请重新参照图3、图8所示,当车门未闭合时,内摆门处于图3中60-1的位置。如果探测区域351没有探测到乘客,则司机在操作台面(驾驶室中的操作面板)所控制的K1、K2能够向上位机80发送关闭内摆门60的指令,此时电机10正转,内摆门60逐渐闭合。当随行触发板43扫过第一传感器33上方时,人体传感器35自动失效,此时的内摆门处于图3中60-2的位置,如果乘客全部安全上车了,则内摆门继续闭合以形成图3中60-3的位置,并逐渐完全闭合车门。
[0034] 进一步的,当车门即将关闭时,如果乘客有背包被卡或者人体的肢体被车被卡住,则也会发生危险。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第二重防夹机制。
[0035]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双门形式的内摆门中的门胶条61为例详细阐述。门胶条61设置在双门形式的内摆门闭合所形成的门缝两侧。如图3所示,两个内摆门60闭合处的边缘设有两个门胶条61。
[0036] 请参照图5所示,两个内摆门60在闭合后,它们闭合处边缘所设置的门胶条61能够相互搭合以实现密封。具体的,该门胶条61内部设有纵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腔体6003,第一腔体6003内设有在门胶条61不受挤压时彼此分离的第一导电条611及第二导电条612。上位机80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条612直流无刷控制器11。导电滑槽70,设置在内摆门上方并通过导线
708与第一导电条611电性连接。
[0037] 重新参照图3所示,当内摆门60在关闭过程中处于60-2的位置并继续执行闭合动作的过程中,一旦有乘客的肢体或者钢管等比较窄小的物体被卡住时,第一导电条611与第二导电条612就会受到挤压而导通,并通过第二导电条612向上位机80发出报警信号,上位机80受到报警信号后能够立刻向直流无刷控制器11发出电机10反转的执行指令,并通过直流无刷控制器11控制电机10反转,以打开内摆门60。
[0038] 进一步的,第一腔体6003呈椭圆形或者矩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腔体6033呈椭圆形,并在所述第一腔体6003内设置一圈绝缘层6013,第一导电条611与第二导电条612对向设置在所述绝缘层6013的内侧,并在门胶条61不受挤压时保持彼此分离的状态。具体的,该绝缘层6013可选用环氧树脂添加短纤维制成,也可采用聚四氟乙烯制成。第一导电条611与第二导电条612既可以由铜制成,也可以采用导电橡胶或者其他具有导电性能良好且具有一定柔韧性的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或者过渡金属氧化物制成。
[0039] 结合图6、图7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条611通过导线708与导电滑槽70电性连接。该导电滑槽70设置于安装板12的下方,其通过导电滑槽70底部所设置的空心轴707将导线708埋入内摆门60的顶边框604及侧边框605中,以向第一导电条611提供DC24V至DC48V的电力供应,并优选为DC48V。
[0040] 该导电滑槽70包括滑槽本体701及置于滑槽本体701内部相互电性连接的导电刷与导电体,导电体两端通过端子711、端子712接入车辆的公用电源,即DC24V-DC48V,并优选为DC48V。电线708与导电刷电性连接,并通过空心轴707穿出并与门胶条61中的第一导电条611建立电连接。如图9所示,导电滑槽70的两个空心轴707可分别与双门形式的内摆门中的左右两扇门上的第一导电条611分别建立电连接。
[0041] 作为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一腔体6003内还设有整体包裹绝缘层6013的缓冲层6014。该缓冲层6014由硅胶制成。通过该缓冲层6014可提高整个绝缘层6013的韧性,防止内摆门在长期对撞使用的过程中,绝缘层6013发生松弛而导致的第一导电条611与第二导电条612在门胶条61不受挤压时也导通或者受挤压时也不导通的现象。
[0042] 同时,门胶条61包括本体6011及搭合部6001,本体6011内形成至少形成有第一腔体6003。门胶条61与内摆门60的侧边框605可靠固持。当双门形式的内摆门闭合后,两个对向闭合的内摆门60的侧边框605上所分别设置的门胶条61、61’彼此相互搭合密封。具体的,其中,一个门胶条61的搭合部6001能够搭合到另一个门胶条61’的本体6011’的侧表面。
[0043] 更优选的,为了提高第一腔体6003中第一导电条611与第二导电条612的使用寿命,可在门胶条61的本体6011中设置两个纵向延伸设置第二腔体6002,该第二腔体6002设置于第一腔体6003与内摆门之间,并具体为第一腔体6003与内摆门的侧边框605之间;同时,该第二腔体6002的横截面呈矩形。当然,该第二腔体6002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0044]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位机80包括PC或者微处理器,或者其他具有可移植可执行程序功能的单元,例如PLC。
[0045]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