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207293.0

文献号 : CN1050933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惠民石砥石马立驰张盛杨贵丽刘晓林赵约翰王志英许晓凤魏晓燕谢传金王婵郭玉新孙超徐昊清郭丽丽张悦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该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包括:步骤1,对多个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步骤2,在标准反射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时间层位数据进行深度转换,制作平面等深图;步骤3,进行地层厚度各参数计算;以及步骤4,进行地层真厚度计算。该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方法,可以提高地层真厚度求取的准确性,更好的认识下古生界的地层发育情况及对各组段储层进行预测。

权利要求 :

1.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包括:步骤1,对多个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

步骤2,在标准反射层精细层位解释的基础上,对时间层位数据进行深度转换,制作平面等深图;

步骤3,进行地层厚度各参数计算;以及

步骤4,进行地层真厚度计算;

在步骤1中,对下古生界地质概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区资料,了解下古生界地层发育情况,在已钻井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对Tr新生界底、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这些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

在步骤2中,首先将Tr新生界底标准反射层利用常用区域速度尺或多钻井拟合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在此基础上,对Tr新生界底、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这些时间层位数据相减,得出Mz中生界及Mz中生界+Pz古生界的时间厚度,通过经验速度进行转换,计算公式为:DTg=DTr+(TTg-TTr)4500/2

DTg2=DTr+(TTg2-TTr)5000/2

式中:DTr、DTg、DTg2为Tr新生界底、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的深度层位数据,TTr、TTg、TTg2为Tr新生界底、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的时间层位数据,根据此公式,计算完成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的深度层位数据,制作平面等深图;

在步骤3中,通过精细层位解释、分段时深转换成图两个步骤后,对地层倾向方位、地层真倾角、地层铅直厚度这些地层厚度参数进行落实和计算;在计算地层真倾角时,以下古生界顶、底面尖灭或外推尖灭形成夹角的中线为虚拟层,确定其虚拟层的地层真倾角;

在步骤4中,地层真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H=h•cosα,

式中:H—地层真厚度;h—地层铅直厚度;α—地层真倾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计算地层倾向方位时,通过在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平面等深图上,等值线分布特征可明确下古生界地层的走向与倾向,以地层倾向为基准,平行地层倾向的深度剖面来落实地层真倾角,减少视倾角对地层真厚度求取的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计算地层铅直厚度时,将下古生界顶、底面断裂内或不同层系相同断裂内层位数据皆扣除后相减,得到地层铅直厚度。

说明书 :

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地层厚度是指地层顶、底的两个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反映了该套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发育情况,准确落实地层厚度对于明确一个地区沉降史及该套地层的展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0003] 渤海湾盆地的古生界与华北地区的基本一致,属标准的地台型沉积,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在凹陷边缘或古陆斜坡地带多呈斜倾状下伏于第三系之下。下古生界发育的海相碳酸盐岩,经溶蚀、构造应力作用等成岩后生作用的改造和影响,可形成较好的潜山储集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而不同组段的储层发育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差异性。因此,对于下古生界地层厚度,特别是地层真厚度的估算,对于明确下古生界地层、储层发育情况及勘探部署具有很大影响。
[0004] 地层厚度一般包括真厚度、视厚度和铅直厚度,在目前三维地震资料中,非直立剖面无法实现,视厚度不予考虑,而最为准确、最为符合地层实际发育情况的为地层真厚度,其原始计算公式为
[0005] H=L·(sinα·cosβ·sinγ±sinβ·cosα)
[0006] 式中:H—岩层真厚度;L—斜距;α—岩层倾角;β—地形坡角;γ导线与岩层走向之间的夹角,这一公式最早由列昂托夫斯基提出(武汉地质学院,1979),并规定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用‘+’,相同时用‘-’。该计算方法主要应用于矿产勘探及野外地质调查中,参数较为复杂,且各参数的判别,皆是由人工判断、计算完成,并不适用于油气勘探工作中。
[0007] 目前,地震资料普遍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地层厚度求取普遍通过地层顶、底地震精细解释、时深转换、顶底平面深度相减,得出应为地层的铅直厚度,来大致反映该套地层的沉积状态、地层发育情况,但该方法对于下古生界地层厚度的求取并不适用,对于下古生界斜地层的发育情况及储层预测,存在很大误差。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的求取方法,使计算的地层真厚度尽量接近实际地层情况,为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该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包括:步骤1,对多个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步骤2,在标准反射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时间层位数据进行深度转换,制作平面等深图;步骤
3,进行地层厚度各参数计算;以及步骤4,进行地层真厚度计算。
[0010]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1] 在步骤1中,对下古生界地质概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区资料,了解下古生界地层发育情况,在已钻井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对Tr新生界底、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这些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
[0012] 在步骤2中,首先将Tr新生界底标准层利用常用区域速度尺或多钻井拟合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在此基础上,对Tr新生界底、Tg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这些时间层位数据相减,得出Mz中生界及Mz中生界+Pz古生界的时间厚度,通过经验速度进行转换,将Tr深度层位数据与此相加,计算公式为:
[0013] DTg=DTr+(TTg-TTr)4500/2
[0014] DTg2=DTr+(TTg2-TTr)5000/2
[0015] 式中:DTr、DTg、DTg2为Tr、Tg、Tg2的深度层位数据,TTr、TTg、TTg2为Tr、Tg、Tg2的时间层位数据,根据此公式,计算完成Tg、Tg2的深度层位数据,制作平面等深图。
[0016] 在步骤3中,通过精细构造解释、分段时深转换成图两个步骤后,对地层倾向方位、地层真倾角、地层铅直厚度这些地层厚度计算参数进行落实和计算。
[0017] 在步骤3中,在计算地层倾向方位时,通过在Tg、Tg2平面等深图上,等值线分布特征可明确下古生界地层的走向与倾向,以地层倾向为基准,平行地层倾向的深度剖面来落实地层真倾角,减少视倾角对地层厚度求取的影响。
[0018] 在步骤3中,在计算地层真倾角时,以下古生界顶、底面尖灭或外推尖灭形成夹角的中线为虚拟层,确定其虚拟层的地层真倾角。
[0019] 在步骤3中,在计算地层铅直厚度时,将下古生界顶、底面断裂内或不同层系相同断裂内层位数据皆扣除后相减,得到地层铅直厚度。
[0020] 在步骤4中,将地层真厚度的计算公式简化为:
[0021] H=h·cosα,
[0022] 式中:H—地层真厚度;h—地层铅直厚度;α—地层真倾角。
[0023] 本发明中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针对下古生界地层发育复杂,地层厚度计算与实际误差较大,难以对下古生界地层、储层进行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较为简便、更易于操作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首先对下古生界顶、底等多个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解释,得到各层系的时间层位数据,明确地层展布及断裂特征;其次,将地震解释时间层位进行深度转化、变速成图;然后对地层厚度计算参数(地层倾向方位角、真倾角、铅直厚度)进行人工、工作站的落实和计算;最终计算出地层真厚度、平面成图,得到较为可信、更符合实际的地层真厚度数据,更好的认识下古生界的地层发育情况及对各组段储层进行预测,指导勘探部署。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5] 图2为地震剖面层位解释示意图;
[0026] 图3为地层倾向方位落实示意图;
[0027] 图4为深度剖面地层真倾角示意图;
[0028] 图5为地层真倾角计算示意图;
[0029] 图6为地层真厚度平面等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1]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下古生界斜地层真厚度求取方法的流程图。
[0032] 在步骤101,精细地层解释。
[0033] 在对下古生界地质概况进行综合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临区资料,大致了解下古生界地层发育情况,在已钻井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对Tr、Tg、Tg2(Tr为新生界底、Tg为古生界顶不整合面、Tg2为寒武系馒头组页岩顶)等多个标准反射层进行精细层位解释。
[0034] 如图2所示,层位解释首先要符合目标区地质规律,下古生界为残留型地层,不同于第三系各套地层近平行发育,整体表现为凸起处厚、洼陷处减薄尖灭的斜状地层结构;此外,构造解释要注意断裂的解释,尤其是上下层位断裂的继承性及差异性,断裂的解释主要是为了排除断面对地层厚度求取时的影响,为下步地层铅直厚度的求取打下基础。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0035] 在步骤102,分段时深转换。
[0036] 在标准反射层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时间层位数据进行深度转换,制作平面等深图。通常针对第三系地层时,利用常用区域速度尺(如济阳时深尺)或多钻井拟合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但中生界、下古生界地层的岩性、剥蚀、压实等方面与第三系差异较大,造成常用区域速度尺不适用,钻井较少、速度场亦无法拟合的情况。因此,对第三系与中、古生界应分段进行时深转换,第三系利用常用区域速度尺常规转换,而中、古生界则要通过经验速度进行转换,变速成图。
[0037] 首先将Tr标准层利用常用区域速度尺(如济阳时深尺)或多钻井拟合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在此基础上,对Tg、Tg2与Tr时间层位数据相减,得出Mz及Mz+Pz的时间厚度(Mz为中生界,Pz为古生界),通过经验速度进行转换,将Tr深度层位数据与此相加,计算公式为:
[0038] DTg=DTr+(TTg-TTr)4500/2
[0039] DTg2=DTr+(TTg2-TTr)5000/2
[0040] 式中:DTr、DTg、DTg2为Tr、Tg、Tg2的深度层位数据,TTr、TTg、TTg2为Tr、Tg、Tg2的时间层位数据,根据此公式,工作站软件计算完成Tg、Tg2的深度层位数据,平面成图。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0041] 在步骤103,地层厚度各参数计算。
[0042] 通过以上精细构造解释、分段时深转换成图两个步骤后,对地层厚度计算参数(地层倾向方位、真倾角、铅直厚度)进行人工、工作站的落实和计算。
[0043] 与走向线垂直向岩层下倾方向引出的射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指示的地理方位称倾向。下古生界的发育整体表现为斜地层样式,在Tg、Tg2平面等深图上,等值线约平行分布,可较为清晰的明确下古生界地层的走向与倾向,方便剖面上落实地层真倾角。
[0044] 如图3所示,通过在Tg、Tg2平面等深图上,等值线分布特征可较为清晰的明确下古生界地层的走向与倾向,以地层倾向为基准,平行地层倾向的深度剖面来落实地层真倾角,减少视倾角对地层厚度求取的影响。
[0045]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之投影线的夹角称真倾角。地层倾向方位落实的基础上,可通过与地层倾向平行的深度剖面,估量地层真倾角,但由于下古生界表现为凸起处厚、洼陷处减薄尖灭的楔状结构,下古生界顶、底面并不平行。因此,如图4和图5所示,以下古生界顶、底面尖灭或外推尖灭形成夹角的中线为虚拟层,确定其虚拟层的地层真倾角。
[0046] 铅直厚度指的是岩层顶底板之间铅垂线的长度。通过对下古生界顶、底面时深转换,深度层位相减而得到的铅直厚度。在断裂断面处内插层位相减得到厚度值误差较大,为消除断面影响,将下古生界顶、底面断裂内或不同层系相同断裂内层位数据皆扣除后相减,得到较为合理的地层铅直厚度。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0047] 在步骤104,地层真厚度计算。
[0048] 通过对以上参数的落实和估算,可将地层厚度的原始计算公式简化为:H=h·cosα,式中:H—地层真厚度;h—地层铅直厚度;α—地层真倾角,图6为经计算、工作站软件平面成图的下古生界地层真厚度平面图,简便、直观的反映了该区下古生界发育情况,并可通过实际深度剖面验证。流程结束。
[0049]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描述与说明,这些实施例应被认为只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发明应根据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述特征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