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像装置与其数据读取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595138.5

文献号 : CN10509697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彭灯木

申请人 : 青岛泰谷光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像装置,包含全像储存装置、剪切干涉仪与光学接收器。全像储存装置设置以提供读取光至盘片,以使读取光于盘片绕射后成为绕射光。剪切干涉仪设置以接收绕射光,并将绕射光转换为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光学接收器设置以接收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

权利要求 :

1.一种全像装置,包含:

一全像储存装置,设置以提供一读取光至一盘片,以使该读取光于该盘片绕射后成为一绕射光;

一剪切干涉仪,设置以接收该绕射光,并将该绕射光转换为一第一光束与一第二光束,其中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互相平行;以及一光学接收器,设置以接收该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于该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范围分别为一第一成像范围与一第二成像范围,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具有相同尺寸,且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部分重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全像储存装置包含一光源模块,该光源模块设置以提供一讯号光,其中该光源模块所提供之该讯号光具有一初始参考讯号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剪切干涉仪包含反射式剪切平板或穿透式剪切平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无焦系统,设置于该剪切干涉仪与该光学接收器之间,其中该无焦系统用以缩小该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于该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剪切干涉仪包含:一透明基板,具有相对且不平行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以及一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并与该第一表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质层之厚度大于0微米并小于或等于1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无焦系统,设置于该剪切干涉仪与该光学接收器之间,其中该无焦系统用以放大该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于该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设置于该全像储存装置与该剪切干涉仪之间,且自该全像储存装置行进至该剪切干涉仪之该绕射光依序通过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以及一低通滤波器,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其中该低通滤波器具有一光孔,该光孔之尺寸介于该光学接收器的1X1个最小画素单位至该光学接收器的4X4个最小画素单位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之间存在一纵向距离差与一横向距离差,其中该横向距离差与该纵向距离差之比值为一角度的正切值,其中该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小于或等于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剪切干涉仪设置以使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之间的横向距离差或纵向距离差为该光学接收器的最小画素单位之整数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剪切干涉仪由一第一会聚透镜、一第二会聚透镜与一光栅单元组成,该第一会聚透镜与该第二会聚透镜设置于该全像储存装置与该光学接收器之间,且自该全像储存装置行进至该光学接收器之该绕射光依序通过该第一会聚透镜与该第二会聚透镜,该光栅单元设置于该第一会聚透镜与该第二会聚透镜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栅单元包含:一第一光栅;

以及一第二光栅,与该第一光栅平行设置,且自该第一会聚透镜行进至该第二会聚透镜之该绕射光依序通过该第一光栅与该第二光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栅单元包含倾斜式光栅或双频率式光栅。

14.一种全像装置的数据读取方法,包含透过一全像储存装置提供一讯号光至一盘片,其中该讯号光具有一初始参考讯号点,使得该盘片内记录有对应该初始参考讯号点之信息;透过该全像储存装置提供一读取光至该盘片,使得该读取光于该盘片产生绕射后形成一绕射光,其中该绕射光具有对应该初始参考讯号点之一数据点;

透过一剪切干涉仪将该绕射光转换为互相平行的一第一光束与一第二光束;以及导引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至一光学接收器,其中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于该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范围分别为一第一成像范围与一第二成像范围,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具有相同尺寸,且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部分重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成像范围具有复数个第一数据单元格,每一该些第一数据单元格具有一第一相位或一第二相位,该第二成像范围具有复数个第二数据单元格,每一该些第二数据单元格具有该第一相位或该第二相位,其中于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重迭之区域内的每一该些第一数据单元格与每一该些第二数据单元格完全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重迭之区域内的完全重合的该些第一数据单元格与该些第二数据单元格,将该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将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之步骤更包括,当每一组完全重合之该第一数据单元格及该第二数据单元格皆为该第一相位或该第二相位时,定义该组完全重合之该第一数据单元格及该第二数据单元格于该光学接收器之强度为一第一强度;以及当每一组完全重合之该第一数据单元格及该第二数据单元格分别为该第一相位与该第二相位时,定义该组完全重合之该第一数据单元格及该第二数据单元格于该光学接收器之强度为一第二强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将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后,透过该第一光束与该第二光束的强度分布形式与对应该初始参考讯号点之该数据点,推算该第一成像范围内的每一该些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推算该第一成像范围内的每一该些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之步骤更包含,自该些第一数据单元格中对应该初始参考讯号点之该数据点之一者开始向其他的每一组完全重合之该第一数据单元格及该第二数据单元格进行推算。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成像范围与该第二成像范围之间存在一纵向距离差与一横向距离差,其中该横向距离差与该纵向距离差之比值为一角度的正切值,其中该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小于或等于90度。

说明书 :

全像装置与其数据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像装置与其数据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档案的所需储存用量也跟着
[0003] 上升。常见的储存方式为记录储存介质表面上磁或光的变化,以作为所储存数据的依据,例如磁盘片或光盘片。然而,随着电子档案的所需储存用量增加,全像储存的技术发展开始受到注目。
[0004] 全像储存技术为透过讯号光以及参考光产生干涉后,将影像数据写入储存介质(感光材料)内。当读取数据时,透过重新照射参考光至储存介质(感光材料)上,即可藉由绕射产生绕射光。接着,所产生的绕射光再被接收器读取。
[0005] 于将绕射光转译为数字数据之步骤中,由于绕射光可能会受到噪声之影响,接收器对绕射光所进行的读取步骤可能为多次,以更准确计算数据内容并消除噪声。然而,多次的读取步骤将延长将绕射光转译为数字数据的时间,使得接收器对数据读取的效率不佳。因此,如何提升全像储存技术的读取效率成为当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像装置,其透过剪切干涉仪将绕射光转换为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并于光学接收器上形成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透过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内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数据点,第一成像范围的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可以藉由已知相位的数据点被推算出来。当第一成像范围的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被推算出来后,全像装置即可读取出盘片内所储存的数据。透过以上相位推算的方式,全像装置对盘片的读取次数为一次,使得全像装置对盘片进行讀取的时间被缩短。
[0007] 优选地,所述全像装置包含全像储存装置、剪切干涉仪与光学接收器。全像储存装置设置以提供读取光至盘片,以使读取光于盘片绕射后成为绕射光。剪切干涉仪设置以接收绕射光,并将绕射光转换为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其中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互相平行。光学接收器设置以接收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
[0008] 优选地,所述全像储存装置包含光源模块。光源模块设置以提供讯号光,其中光源模块所提供之讯号光具有初始参考讯号点。
[0009] 优选地,剪切干涉仪包含反射式剪切平板或穿透式剪切平板。
[0010] 优选地,所述全像装置更包含无焦系统。无焦系统设置于剪切干涉仪与光学接收器之间,其中无焦系统用以缩小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
[0011] 优选地,所述剪切干涉仪包含透明基板与介质层。透明基板具有相对且不平行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介质层设置于第一表面并与第一表面平行。
[0012] 优选地,介质层之厚度大于0微米(μm)并小于或等于10微米(μm)。
[0013] 优选地,所述全像装置更包含无焦系统。无焦系统设置于剪切干涉仪与光学接收器之间,其中无焦系统用以放大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
[0014] 优选地,所述全像装置更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低通滤波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设置于全像储存装置与剪切干涉仪之间,且自全像储存装置行进至剪切干涉仪之绕射光依序通过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低通滤波器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低通滤波器具有光孔,光孔之尺寸介于光学接收器的1X1个最小画素单位至光学接收器的4X4个最小画素单位之间。
[0015] 优选地,所述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范围分别为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为相同尺寸的矩形,且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部分重迭。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之间存在纵向距离差与横向距离差。横向距离差与纵向距离差之比值为一角度的正切值,其中此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小于或等于90度。
[0017] 优选地,所述剪切干涉仪设置以使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之间的横向距离差或纵向距离差为光学接收器的最小画素单位之整数倍。
[0018] 优选地,其中剪切干涉仪由第一会聚透镜、第二会聚透镜与光栅单元组成。第一会聚透镜与第二会聚透镜设置于全像储存装置与光学接收器之间,且自全像储存装置行进至光学接收器之绕射光依序通过第一会聚透镜与第二会聚透镜。光栅单元设置于第一会聚透镜与第二会聚透镜之间。
[0019] 优选地,光栅单元包含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第二光栅与第一光栅平行设置,且自第一会聚透镜行进至第二会聚透镜之绕射光依序通过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
[0020] 优选地,光栅单元包含倾斜式光栅(blazed grating)或双频率式光栅 (double frequency grating)。
[0021]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像装置的数据读取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透过全像储存装置提供讯号光至盘片,其中讯号光具有初始参考讯号点,使得盘片内记录有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信息。透过全像储存装置提供读取光至盘片,使得读取光于盘片产生绕射后形成绕射光,其中绕射光具有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数据点。透过剪切干涉仪将绕射光转换为互相平行的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导引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至光学接收器。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范围分别为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为相同尺寸的矩形,且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部分重迭。
[0022] 优选地,第一成像范围具有第一数据单元格,每一第一数据单元格具有第一相位或第二相位。第二成像范围具有第二数据单元格,每一第二数据单元格具有第一相位或第二相位。于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重迭之区域内的每一第一数据单元格与每一第二资料单元格完全重合。
[0023] 优选地,所述数据读取方法更包含根据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重迭之区域内的完全重合的第一数据单元格与第二数据单元格,将剪切干涉仪所提供之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
[0024] 优选地,将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之步骤更包含下列步骤。当每一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及第二数据单元格皆为第一相位或第二相位时,定义此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及第二数据单元格于光学接收器之强度为第一强度。当每一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及第二数据单元格分别为第一相位与第二相位时,定义此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及第二数据单元格于光学接收器之强度为第二强度。
[0025] 优选地,数据读取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骤。将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后,透过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强度分布形式与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数据点,推算第一成像范围内的每一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
[0026] 优选地,推算第一成像范围内的每一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之步骤更包含以下步骤。自第一数据单元格中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数据点之一者开始向其他的每一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及第二数据单元格进行推算。
[0027] 优选地,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之间存在纵向距离差与横向距离差。横向距离差与纵向距离差之比值为一角度的正切值,其中此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小于或等于90度。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0029] 图2A为第1图的全像装置的全像储存装置以同轴方式配置的配置示意图。
[0030] 图2B为第1图的全像装置的全像储存装置以离轴方式配置的配置示意图。
[0031] 图3A为第1图的第一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的第一成像范围的示意图。
[0032] 图3B为第1图的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的第二成像范围的示意图。
[0033] 图4A与图4B为第1图的全像装置进行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读取的示意图。
[0034] 图5A至图5I为图1的全像装置之中的全像储存装置所提供之具有初始参考讯号点的讯号光于多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5] 图6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0037] 图8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的配置示意图。
[0038] 图9为本发明之第五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0039] 图10A为本发明之第六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0040] 图10B为图10A的光栅单元的配置示意图。
[0041] 图11A为本发明之第七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0042] 图11B为图11A的光栅单元的配置示意图。
[0043] 图12为本发明之第八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0044] 100全像装置;102全像储存装置;104低通滤波器;105光孔;106盘片;108光学接收器;109第一反射镜;110第一透镜;111第二透镜;112A、112B导引透镜;113振镜;114光源模块;115、115A、115B 空间光调制器;116、116A、116B偏振分光镜;117分色镜;118第二反射镜;119 物镜;120剪切干涉仪;122反射式剪切平板;124穿透式剪切平板;126无焦系统;128透明基板;130介质层;132第一会聚透镜;134第二会聚透镜;136光栅单元;138第一光栅;140第二光栅;142倾斜式光栅;144双频率式光栅;P1 第一相位;P2第二相位;A1第一成像范围;A2第二成像范围;D绕射光;M、Mij第一资料单元格;N、Nij第二资料单元格;R初始参考讯号点;L读取光;L1第一光束;L2第二光束;L3、L4、L5、L6、L7、L8、L9、L10、L11、L12光束;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V纵向距离差;H横向距离差;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之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之较佳实施方式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之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
[0046] 于全像储存系统中,当对全像盘片进行写入储存数据时,由讯号光以及参考光组成的光束需要对一定范围之盘片内的感光材料进行干涉以及曝光。当读取数据时,透过重新照射参考光至盘片内的感光材料上,即可藉由绕射产生绕射光。接着,所产生的绕射光再被接收器读取。于接收器读取绕射光的步骤中,为了对绕射光进行准确的计算并避免计算结果受噪声干扰,接收器对绕射光所进行的读取次数可能为多次。然而,多次的读取步骤将延长全像装置对盘片的读取时间,使得全像装置的读取效能与效率低落。
[0047]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全像装置透过剪切干涉仪将绕射光转换为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并于光学接收器上形成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透过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内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数据点,第一成像范围的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可以藉由已知相位的数据点被推算出来。当第一成像范围的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被推算出来后,全像装置即可读取出盘片内所储存的数据。换言之,光学接收器对绕射光进行一次的读取即可得到盘片所储存的相位信息,使得全像装置对盘片的讀取时间被缩短。再者,全像装置于缩短讀取时间的情况下仍可讀出高质量之数据,因此全像装置的读取效能与效率能够大幅提升。
[0048] 图1绘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100的光路示意图。全像装置100包含全像储存装置102、低通滤波器104、剪切干涉仪120、光学接收器108、第一反射镜109、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11,其中全像储存装置102可以是同轴式架构或是离轴式架构。于绕射光D的光路中,绕射光D自全像储存装置102依序通过第一透镜110、低通滤波器104、第二透镜111、第一反射镜109、剪切干涉仪120后,进入光学接收器108。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绕射光D可以是自全像储存装置102通过剪切干涉仪120并进入光学接收器108。
[0049] 此外,图1所绘的全像装置100配置为表示绕射光D于其光路中所经过之组件顺序关系,而非实际组件相对位置关系。亦即,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据绕射光D的光路之设计,调整组件之间的实际相对位置关系。例如,于不同的绕射光D之光路设计中,第一反射镜109也可以被省略。
[0050] 请先看到图2A与图2B。图2A绘示图1的全像装置100的全像储存装置102以同轴方式配置的配置示意图。图2B绘示图1的全像装置100的全像储存装置102以离轴方式配置的配置示意图。
[0051] 图2A中,全像装置100的全像储存装置102为同轴式架构,其中全像储存装置102包含光源模块114、空间光调制器115、偏振分光镜116、分色镜117、第二反射镜118与物镜119,其中低通滤波器104、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11设置于偏振分光镜116与分色镜117之间。此外,于全像装置100之同轴方式配置的全像储存装置102中,图1中的第一反射镜109可以被省略。
[0052] 于进行读取时,光源模块114提供读取光L,使得读取光L可以自光源模块114依序通过空间光调制器115、偏振分光镜116、第一透镜110、低通滤波器104、第二透镜111、分色镜117、第二反射镜118与物镜119并射入盘片106。读取光L于盘片106绕射后成为绕射光D。接着,绕射光D再沿原光路之路径行进至偏振分光镜116并被偏振分光镜116导引至剪切干涉仪120。光学接收器108设置以接收剪切干涉仪120提供之光束。
[0053] 图2B中,全像装置100的全像储存装置102为离轴式架构,其中全像储存装置102包含振镜113、光源模块114、空间光调制器115A与115B、导引透镜112A与112B、偏振分光镜116A与116B、分色镜117与物镜119,其中低通滤波器104、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11设置于分色镜117与第一反射镜109之间。
[0054] 同样地,于进行读取时,光源模块114提供读取光L,使得读取光L可以自光源模块114依序通过导引透镜112A、空间光调制器115A、偏振分光镜116A与116B、振镜113、导引透镜112B与物镜119并射入盘片106。读取光L于盘片106绕射后成为绕射光D。接着,绕射光D再自盘片106依序沿物镜119、分色镜117、空间光调制器115B、分色镜117、第一透镜110、低通滤波器104与第二透镜111行进至第一反射镜109并被第一反射镜109导引至剪切干涉仪
120。光学接收器108设置以接收剪切干涉仪120提供之光束。
[0055] 除此之外,图2A与图2B所绘之全像装置100中的组件配置关系仅为示意,而非限制本发明之全像装置100中的组件配置关系。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依据不同的绕射光D之光路的设计,调整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0056] 请回到图1。剪切干涉仪120设置以接收绕射光D,并将绕射光D转换为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其中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互相平行。本实施方式中,剪切干涉仪120包含反射式剪切平板122。亦即,绕射光D是透过反射式剪切平板122转换为互相平行的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反射式剪切平板122具有平行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绕射光D于反射式剪切平板122的第一表面S1反射并成为第一光束L1,绕射光D于反射式剪切平板122的第二表面S2反射并成为第二光束L2。光学接收器108设置以接收反射式剪切平板122所提供之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
[0057] 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11设置于全像储存装置102与剪切干涉仪120之间,且自全像储存装置102行进至光学接收器108之绕射光D依序通过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11。低通滤波器104设置于第一透镜110与第二透镜111之间。低通滤波器104具有光孔105,光孔
105之尺寸介于光学接收器108的1X1个最小画素单位至光学接收器108的4X4个最小画素单位之间。低通滤波器104用以使所通过之绕射光D剩下较低的空间频率之噪声,以增加全像装置100对盘片106(请见图2A与图2B)之数据读取的准确性。
[0058] 请同时参照图1、图3A与图3B。图3A绘示第1图的第一光束L1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一成像范围A1的示意图。图3B绘示第1图的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二成像范围A2的示意图。
[0059] 当读取光L于盘片106产生绕射并形成绕射光D后,绕射光D会具有(或携带)储存于盘片106的数据。因此,透过剪切干涉仪120将绕射光D转换而成的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也会具有(或携带)此储存于盘片106的数据。对于平行的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而言,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之间的差异为彼此在垂直于行进方向之方向上有一距离差。
[0060] 当光学接收器108接收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后,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所具有之(或携带之)储存于盘片106的数据会以相位形式的资料单元格呈现,如图3A与图3B所示。
[0061] 本发明之数据读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为先将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形成重迭的成像范围。第二步骤为藉由此重迭的成像范围,得到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强度分布形式。第三步骤为对此强度分布形式进行运算,以推算出第一光束L1所具有之(或携带之)储存于盘片106的数据,其中此推算方式是藉由已知的相位推算至未知(或称待推算)的相位。当第一光束L1所具有之数据内容被推算完成后,储存于盘片106的数据内容即可被全像装置100读取出来。
[0062] 同前所述,为了能藉由已知的相位推算至未知(或称待推算)的相位,全像装置100会先将初始参考讯号点之信息记录于盘片106中。本实施方式中,当全像装置100进行写入时,全像储存装置102的光源模块114可以提供讯号光(未绘示),其中光源模块114所提供之讯号光具有初始参考讯号点。因此,当讯号光于盘片106内进行写入时,盘片106内会记录有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信息。
[0063] 因此,当全像装置100进行读取时,由读取光L经于盘片106内绕射而成的绕射光D会具有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数据点。藉由此具有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数据点的绕射光D,储存于盘片106的数据内容即可被全像装置100透过推算而读取出来。以下叙述将对本发明之数据读取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0064] 图3A中,剪切干涉仪120所提供之第一光束L1于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范围为第一成像范围A1。第一成像范围A1具有第一数据单元格M。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成像范围A1可以视作为8列乘8行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且其中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数量为64个。
[0065] 每一第一数据单元格M具有第一相位P1或第二相位P2。于图3A所绘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中,无底纹的第一资料单元格M表示为第一相位P1,有底纹的第一资料单元格M表示为第二相位P2。第一相位P1可以是0度之相位,第二相位P2可以是180度(π)之相位。
[0066] 为了方便说明,图3A中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以类似矩阵之方法表示。举例而言,于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一列中,第一数据单元格M依序可以被表示为M11、M12、M13、M14、M15、M16、M17、M18,其中M11、M12、M14、M16、M18为第一相位P1(无底纹),而M13、M15、M17为第二相位P2(有底纹)。同样地,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二列中,第一数据单元格M依序可以被表示为M21、M22、M23、M24、M25、M26、M27、M28,其中M21、M23、M25、M26为第一相位P1(无底纹),而M22、M24、M27、M28为第二相位P2(有底纹)。
[0067] 图3B中,剪切干涉仪120所提供之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范围为第二成像范围A2,其中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为相同尺寸的矩形。第二成像范围A2具有第二数据单元格N。由于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为相同尺寸的矩形,第二成像范围A2也可以视作为8列乘8行的第二成像范围A2,且其中的第二数据单元格N之数量为64个。
[0068] 每一第二数据单元格N也具有第一相位P1或第二相位P2。同样地,于第3B图所绘的第二成像范围A2中,无底纹的第二资料单元格N表示为第一相位P1,有底纹的第二资料单元格N表示为第二相位P2。
[0069] 图3B中的第二数据单元格N也以类似矩阵之方法表示。举例而言,于第二成像范围A2的第一列中,第二数据单元格N依序可以被表示为N11、N12、N13、N14、N15、N16、N17、N18,其中N11、N12、N14、N16、N18为第一相位P1(无底纹),而N13、N15、N17为第二相位P2(有底纹)。
[0070] 此外,同前所述,由于盘片106内会记录有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信息,绕射光D以及由绕射光D转换而成之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均具有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的数据点。
[0071] 举例而言,于第一光束L1在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中,第一数据单元格M11、M12、M13、M14、M15、M16、M17、M18可以是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的数据点。为了方便说明,第一数据单元格M11、M12、M13、M14、M15、M16、M17、M18上标示有初始参考讯号点R。
[0072] 同样地,于第二光束L2在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二成像范围A2中,第二数据单元格N11、N12、N13、N14、N15、N16、N17、N18也会有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的数据点。为了方便说明,第二数据单元格N11、N12、N13、N14、N15、N16、N17、N18上标示有初始参考讯号点R。
[0073] 换言之,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中,第一数据单元格M11、M12、M13、M14、M15、M16、M17、M18与第二资料单元格N11、N12、N13、N14、N15、N16、N17、N18的相位为已知,而其余的第一资料单元格M与第二资料单元格N的相位为未知。
[0074] 图4A与图4B绘示图1的全像装置100进行读取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的示意图。图4A与图4B中,所绘示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分别对应于图3A与图3B之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此外,为了不使图式过于复杂,第二成像范围A2以虚线边框表示。
[0075] 同前所述,绕射光D可以透过剪切干涉仪120(请见图1)转换为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并分别于光学接收器108(请见图1)上成像形成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
A2,如前述之第一步骤。图4A与图4B中,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形成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为部分重迭。
[0076] 当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部分重迭时,于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的重迭之区域内,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重迭的每一第一数据单元格M会与每一第二资料单元格N完全重合。例如,第一成像范围A1之第二列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对应至第3A图之第一数据单元格M21、M22、M23、M24、M25、M26、M27、M28)分别与第二成像范围A2之第一列的第二数据单元格N(对应至第3B图之第二数据单元格N11、N12、N13、N14、N15、N16、N17、N18)完全重合。
[0077] 接着,资料读取方法是根据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重迭之区域内的完全重合的第一资料单元格M与第二资料单元格N,将剪切干涉仪120所提供之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并以强度讯号之形式记录,如前述之第二步骤。
[0078] 于将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之步骤中,转换的步骤具有以下步骤。当每一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M及第二数据单元格N皆为第一相位P1或第二相位P2,定义此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M及第二数据单元格N于光学接收器108之强度为第一强度。当每一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M及第二数据单元格N分别为第一相位P1与第二相位P2时,定义此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M及第二数据单元格N于光学接收器108之强度为第二强度。
[0079] 换言之,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之步骤是透过完全重合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与第二数据单元格N之间的相位关系定义。相位关系例如为第一数据单元格M与第二数据单元格N之间的建设性干涉或是相消性干涉。举例而言,当重合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与第二数据单元格N具有相同相位时,其相位关系可以视为建设性干涉。反之,当重合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与第二数据单元格N具有相反相位时,其相位关系可以视为相消性干涉。
[0080] 本实施方式中,转换后的强度讯号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记录为例作说明,亦即转换而成的强度分布形式所具有的第一强度与第二强度分别可以视为1跟0。于将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之步骤的过程中,数据读取方法是将重合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与第二数据单元格N之相位作相减以定义每一个数据的强度。举例而言,当重合的一组资料单元格之相位为π与0(或0与π)时,此组数据单元格之强度定义为1。当重合的一组资料单元格之相位皆为π(π与π)或皆为0(0与0)时,此组数据单元格之强度定义为0。
[0081] 当光学接收器108将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透过干涉自相位分布形式转换为强度分布形式后,透过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的强度分布形式与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R之数据点,即可推算第一成像范围A1内的每一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如前述之第三步骤。
[0082] 请看到图4A的箭头所指之处(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二列与第二成像范围A2的第一列),于此处中,光学接收器108将因第一成像范围A1之第二列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对应至第3A图之第一数据单元格M21、M22、M23、M24、M25、M26、M27、M28)与第二成像范围A2之第一列的第二数据单元格N(对应至第3B图之第二数据单元格N11、N12、N13、N14、N15、N16、N17、N18)分别完全地重合,而于不同位置的数据单元格接收到多个强度讯号。例如,光学接收器108接到由M21与N11迭加后之强度、M22与N12迭加后之强度、M23与N13迭加后之强度、M24与N14迭加后之强度、M25与N15迭加后之强度、M26与N16迭加后之强度、M27与N17迭加后之强度、M28与N18迭加后之强度分别为0、1、1、1、1、0、0、1。
[0083] 由于第二成像范围A2的第一列内的第二资料单元格N之相位为已知(标记有初始参考讯号点R),透过相位相减的运算规则,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二列内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可以被推算出来。
[0084] 例如,由于M21与N11迭加之处中,由于M21与N11迭加后之强度为0,因此可以推得M21与N11之相位相同。接着,由于N11之相位为已知且为0相位,因此M21之相位可以被推算为0相位。
[0085] 反之,由于M22与N12迭加后之强度为1,因此可以推得M21与N11之相位不同。接着,由于N11之相位为已知且为0相位,因此M21之相位可以被推算为π相位。藉由此推算规则,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二列内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可以被推算出来。
[0086] 同样地,当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二列内的第一资料单元格M之相位被推算出来后,由于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的相位分布相同,因此可以得知第二成像范围A2的第二列内的第二资料单元格N之相位。
[0087] 接着,请看到图4B的箭头所指之处(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三列与第二成像范围A2的第二列),于此处中,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三列内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与第二成像范围A2的第二列内的第二资料单元格N分别完全地重合。
[0088] 光学接收器108接到由M31与N21(未标示,第3A图之第一数据单元格M与与第3图之第二数据单元格N之标示方式如矩阵规则)迭加后之强度、M32与N22迭加后之强度、M33与N23迭加后之强度、M34与N24迭加后之强度、M35与N25迭加后之强度、M36与N26迭加后之强度、M37与N27迭加后之强度、M38与N28迭加后之强度分别为0、1、1、1、0、1、1、0。根据前述推算规则,由于此处之强度分布以及第二成像范围A2的第二列内的第二数据单元格N之相位为已知,因此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三列内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可以被推算出来。
[0089]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之中,推算第一成像范围A1内的每一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之步骤为以下步骤。自第一数据单元格M中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R之数据点之一者开始向其他的每一组完全重合之第一数据单元格M及第二数据单元格N进行推算。换言之,由于本实施方式之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一列内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的相位为已知,因此推算第一成像范围A1内的其他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是自第一列依序推算至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与第八列。
[0090]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数据读取方法可以透过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重迭后形成重迭区域,其中光学接收器108接收到此重迭区域之形式为强度分布形式。接着,透过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中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R之数据点,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可以藉由已知相位的数据点被推算出来。
[0091] 当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被推算出来后,全像装置100即可读取出盘片106内所储存的数据。透过本发明之数据读取方法,光学接收器108对绕射光D进行一次的读取即可读取出盘片106所储存的相位信息,使得全像装置100对盘片106的讀取时间被缩短。再者,全像装置100于缩短讀取时间的情况下仍可讀出高质量之数据,因此全像装置100的读取效能与效率大幅提升。
[0092] 此外,由于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被剪切干涉仪120转换前为同一束绕射光D,藉由相位相减的推算规则,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中因光学组件的像差或盘片的偏移产生的噪声于进行相消性干涉可以被消除,藉以提升全像装置100的讯杂比。
[0093] 然而,应了解到,以上所举之相位相减之推算规则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推算规则,以定义重迭的成像范围的强度讯号。例如,重迭的成像范围的强度讯号可以透过相位相加之推算规则定义。
[0094] 图5A至图5I为图1的全像装置100之中的全像储存装置102所提供之具有初始参考讯号点R的讯号光于多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95] 根据前述,图3A中,第一成像范围A1的第一数据单元格M之相位是藉由已知相位的数据点被推算出来。图3A与图3B对应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的位置为位于成像范围中的第一列,然而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设计而位于不同位置,如图5A至图5H所示。于不同之初始参考讯号点R的配置方式之中,当增加初始参考讯号点R的数量时,可以增加全像装置对盘片读取的准确度。
[0096] 图5A中,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为一个,并位于单一数据点之中。图5B中,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为多个,并位于多个数据点之中。图5C中,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为多个,并位于成像范围的同一行之中。图5D中,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为多个,并位于成像范围的其中两行。图5E中,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为多个,并位于成像范围的对角在线的数据点之中。图5F中,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为多个,并以交错的方式配置。图5A中,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为多个,并位于成像范围的一个区块之中。图5H中,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为多个,并以并排的方式配置于数据点之中。
[0097] 依据讯号光所具有的初始参考讯号点R之数量与排列方式,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可以有不同的重迭方式,其中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的重迭区域可以透过剪切干涉仪120调整。
[0098] 例如,图4A与图4B中,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为相差一列的距离(或是相差一个数据单元格)。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剪切干涉仪120设置以使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之间的横向距离差或纵向距离差为光学接收器108的最小画素单位之整数倍。
[0099] 此外,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之间也可以同时存在有横向距离差与纵向距离差,如图5I所示。图5I中,第一成像范围A1与第二成像范围A2之间存在纵向距离差V与横向距离差H。横向距离差H与纵向距离差V之比值为角度θ的正切值,其中角度θ大于或等于0度并小于或等于90度。
[0100] 请参照图6,图6绘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100的光路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之全像装置100更包含无焦系统126。
[0101] 当绕射光D是透过反射式剪切平板122转换为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时,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分别是透过反射式剪切平板122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反射而产生。由于反射式剪切平板122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之间存在有一间距,使得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之间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成像关系可能会有失焦的问题。
[0102] 无焦系统126设置于剪切干涉仪120与光学接收器108之间,其中无焦系统126用以缩小剪切干涉仪120所提供之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本实施方式中,无焦系统126可以视为一个缩小成像系统。透过无焦系统126缩小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成像,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可能的失焦问题能够有效被防止。再者,由于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纵向(平行无焦系统126之光轴方向)上之放大率为横向(垂直无焦系统126之光轴方向)上之放大率的平方倍,因此,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成像之间的相位偏移(piston phase shift)并不会受影响。
[0103] 图7绘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100的光路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之全像装置100的剪切干涉仪120包含穿透式剪切平板124。
[0104] 图7中,全像储存装置102提供的绕射光D透过第一透镜110、低通滤波器104与第二透镜111入射至第一反射镜109,接着绕射光D被第一反射镜109反射至穿透式剪切平板124。本实施方式中,穿过穿透式剪切平板124的绕射光D将成为第一光束L1,而依序自穿透式剪切平板124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反射的绕射光D将成为第二光束L2。接着,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平行地进入光学接收器108。
[0105] 此外,由于穿透式剪切平板124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之间存在有一间距,因此第一光束与L1第二光束L2之间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成像关系可能会有失焦的问题。为了防止此失焦的问题,无焦系统(未绘示)可以设置于剪切干涉仪120与光学接收器108之间。同样地,无焦系统用以缩小剪切干涉仪120所提供之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以有效防止失焦问题。
[0106] 图8绘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100的配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剪切干涉仪120是由透明基板128与介质层130组成,然而第一实施方式的剪切干涉仪120是剪切平板。
[0107] 剪切干涉仪120包含透明基板128与介质层130。透明基板128具有相对且不平行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介质层130设置于第一表面S1并与第一表面S1平行。
[0108] 本实施方式中,当绕射光D进入剪切干涉仪120后,于介质层130反射的绕射光D的将成为第一光束L1,于穿透介质层130并于介质层130与透明基板128之间之界面反射的绕射光D将成为第二光束L2。透过调整介质层130之特性,可以提升全像装置100于数据读取时的准确性。例如,前述所提及之可能产生的失焦问题可以透过调整介质层130之厚度而防止。再者,透过调整介质层130之反射率,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的干涉对比度可以获得提升。
[0109] 进一步而言,介质层130之厚度可以由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在光学接收器108(请见第1图)上之成像范围之间的距离差、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的相位差、光源模块114(请见第1图)所提供之波长、介质层130之折射率与剪切干涉仪120的设置角度决定。
[0110] 上述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列方程式所示:
[0111] ……………………………(1)
[0112] ………………………………(2)
[0113] 其中λ0 为入射光之波长、w 为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在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范围之间的距离差、ψ为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之间的相位差;T 为介质层130之厚度;θ0 为光束之入射角;θ1 为光束在介质层130中的折射角度;n1 为介质层130之折射率;n0为空气之折射率。
[0114] 当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在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范围之间的距离差为5μm,则w 最小需为5μm 才能使干涉图形可以被解析。于条件w为5μm、λ0为 405nm、n1为1.56、n0为1、ψ为(2N-1)π,且N为正整數的情况下,根据方程式(I)与(II),可以计算出:
[0115]
[0116] 其中, 。亦即,当入射角为
[0117] 41.6° ±0.2°时,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的相位差约为π±0.1π,且介质层130之厚度为7微米(μm)。换言之,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介质层130之厚度大于0微米(μm)并小于或等于10微米(μm)。
[0118] 此外,由于透明基板128具有彼此相对且不平行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绕射光D于剪切干涉仪120之中所产生之鬼影可以有效被分离,如光束L3、L4、L5与L6所示。由于因鬼影而产生之噪声可以有效被消除,全像装置100于数据读取时的准确性也受到提升。
[0119] 图9绘示本发明之第五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100的光路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之全像装置100更包含无焦系统126。
[0120] 根据前述公式(I),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在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范围之间的距离差与介质层130之厚度T为正比关系。若要在维持介质层130之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在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范围之间的距离差,则可以透过放大成像系统增加此距离差。
[0121] 无焦系统126设置于剪切干涉仪120与光学接收器108之间,其中无焦系统126用以放大剪切干涉仪120所提供之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之成像。亦即,无焦系统126可以视作是一个放大成像系统。
[0122] 透过无焦系统126,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于光学接收器108上的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整。再者,由于介质层130可以被视为一层薄膜,因此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之间所产生的失焦问题可以被忽略。
[0123] 图10A绘示本发明之第六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100的光路示意图。图10B绘示图10A的光栅单元136的配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剪切干涉仪120是由第一会聚透镜132、第二会聚透镜134与光栅单元136组成。
[0124] 第一会聚透镜132与第二会聚透镜134设置于全像储存装置102与光学接收器108之间,且自全像储存装置102行进至光学接收器108之绕射光D依序通过第一会聚透镜132与第二会聚透镜134。光栅单元136设置于第一会聚透镜132与第二会聚透镜134之间。光栅单元136包含第一光栅138与第二光栅140。第二光栅140与第一光栅138平行设置,且自第一会聚透镜132行进至第二会聚透镜134之绕射光D依序通过第一光栅138与第二光栅140。
[0125] 图10B中,当绕射光D穿过第一光栅138时,绕射光D会被转换为光束L7与L8。当光束L7与L8穿过第二光栅140时,光束L7会转换为光束L9与L10,其中第一光束L1为由光束L9与L10所组成。当光束L8穿过第二光栅140时,光束L8会转换为光束L11与L12,其中第二光束L2为由光束L11与L12所组成。
[0126] 当全像储存装置102提供倾斜的绕射光D(倾斜于第一会聚透镜132之光轴)至第一会聚透镜132时,第一会聚透镜132会将绕射光D导引至光栅单元136。接着,当光栅单元136所提供的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透过第二会聚透镜134导引至光学接收器108后,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会于光学接收器108上成像并分别形成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
[0127] 本实施方式中,透过调整光栅单元136的第一光栅138与第二光栅140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以改变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之间的距离差之关系。此外,透过调整光栅单元
136的第一光栅138与第二光栅140的垂直距离,可以改变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之间的相位差。
[0128] 图11A绘示本发明之第七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100的光路示意图。图11B绘示图11A的光栅单元136的配置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栅单元136包含倾斜式光栅142(blazed grating)。
[0129] 本实施方式中,绕射光D可以透过倾斜式光栅142产生不同阶之光束,以将绕射光D转换为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此外,全像储存装置102是提供平行的绕射光D(平行于第一会聚透镜132之光轴)至第一会聚透镜132。
[0130] 图12绘示本发明之第八实施方式的全像装置100的光路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光栅单元136包含双频率式光栅144(double 
frequency grating)。
[0131] 本实施方式中,绕射光D可以透过双频率式光栅144上的兩种空间频率转换为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此外,控制此兩种空间频率可以改变第一光束L1与第二光束L2的相位差。
[0132]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全像装置透过剪切干涉仪将绕射光转换为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部分重迭后形成重迭区域,其中此重迭区域之形式为强度分布形式。透过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的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中对应初始参考讯号点之数据点,第一成像范围的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可以藉由已知相位的数据点被推算出来。当第一成像范围的第一数据单元格之相位被推算出来后,全像装置即可读取出盘片内所储存的数据。
[0133] 透过本发明之数据读取方法,光学接收器对绕射光进行一次的读取即可读取出盘片所储存的相位信息,使得盘片的讀取时间被缩短。再者,全像装置于缩短讀取时间的情况下仍可讀出高质量之数据,因此全像装置的读取效能大幅提升。
[0134] 除此之外,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的第一成像范围与第二成像范围的重迭区域可以透过剪切干涉仪调整,藉以配合不同的全像装置设计。此外,全像装置具有无焦系统,无焦系统设置以作为缩小成像系统或放大成像系统,使得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于光学接收器上之成像可以被调整,以有效防止失焦问题与抑制噪声。
[0135]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