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664275.X

文献号 : CN10512724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邓毅单廷臣王一丰萧玺伯王超林周振祥

申请人 : 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摘要 :

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将轴类零件放置在压机的垫块上,在所述压机上紧邻所述垫块放置抬升打表装置,步骤B,在所述压机对所述轴类零件进行校正后,使滚动机构支撑轴类零件,旋转轴类零件,检测轴类零件的同轴度。步骤C,如同轴度检测合格,则完成弯曲校正,如同轴度检测不合格,则降下滚动机构,使轴类零件落在垫块上,重复步骤B、C直至同轴度检测合格。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实现了对轴类零件校正工作全过程在压机上进行,并且无须找正,减小了打表难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所述轴类零件具有多个加工好的圆柱面,也就是表面精度能够满足检验要求的圆柱面,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选择两个靠近所述轴类零件两端且与其理论中轴线同心度可达到检验精度要求的所述圆柱面作为支撑面,作为所述支撑面的所述圆柱面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轴类零件的直径的1/2,将轴类零件放置在压机的垫块上,在所述压机上紧邻所述垫块放置抬升打表装置,所述抬升打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一个支架,所述支架可旋转连接有一个支杆,所述支杆一端设置有滚动机构,所述支杆下方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滑动连接的量块,所述滚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轴类零件下方;所述滚动机构为两个调心轴承或两个滚动轴承;

步骤B,在所述压机对所述轴类零件进行校正后,旋转升起所述支杆,使所述滚动机构支撑所述轴类零件,将所述量块移动至所述滚动机构下方支撑所述支杆,旋转所述轴类零件,检测所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

步骤C,如步骤B中对所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检测合格,则完成所述轴类零件弯曲校正,如步骤B中对所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检测不合格,则移开所述量块,降下所述滚动机构,使所述轴类零件落在所述垫块上,重复步骤B、C直至所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检测合格,完成所述轴类零件弯曲校正。

说明书 :

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轴类零件,特别是用于航空等领域的高精度轴类零件,其在机械加工时,由于受切削力影响,通常都会发生弯曲,在高精密轴类加工时为保证轴圆柱面同轴度的要求,在完成一次机加后,需要进行校正,保证轴的圆柱度。
[0003] 现有的弯曲校正方法一般是对轴上变形的高点施加压力使轴减小变形,主要过程是:在加工机床上通过打表确定轴类零件的高点并标记,然后将轴类零件移至压机,利用压机压高点进行校正,之后将轴类零件装回机床打表检验是否达到要求,若没达到校正要求,重复前面操作。
[0004] 上述现有方法其操作复杂、耗时耗力;并且在机床上打表时,先需要将轴类零件两端用顶尖顶起,在顶起过程中就需要找正,确保轴的旋转中心为轴的中轴线,找正过程比较麻烦且需要具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操作者才能做好,此外由于轴类零件可能已发生加工变形,因此找正所能达到的精度并不高。在用压机校正的过程中,很难一次性成功,这样就需要反复进行打表和校正,不仅校正困难,而且在压机和加工机床之间的反复搬运过程也很麻烦,并存在摔伤零件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A,将轴类零件放置在压机的垫块上,在所述压机上紧邻所述垫块放置抬升打表装置,所述抬升打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一个支架,所述支架可旋转连接有一个支杆,所述支杆一端设置有滚动机构,所述支杆下方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滑动连接的量块,所述滚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轴类零件下方;
[0008] 步骤B,在所述压机对所述轴类零件进行校正后,旋转升起所述支杆,使所述滚动机构支撑所述轴类零件,将所述量块移动至所述滚动机构下方支撑所述支杆,旋转所述轴类零件,检测所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
[0009] 步骤C,如步骤B中对所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检测合格,则完成所述轴类零件弯曲校正,如步骤B中对所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检测不合格,则移开所述量块,降下所述滚动机构,使所述轴类零件落在所述垫块上,重复步骤B、C直至所述轴类零件的同轴度检测合格,完成所述轴类零件弯曲校正。
[0010]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实现了对轴类零件校正工作全过程在压机上进行,并且无须找正,减小了打表难度。

附图说明

[0011]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0012]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的校正状态的原理示意图;
[0013] 图2为图1的测量状态的原理示意图;
[0014] 图3为图1所示的抬升打表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0015] 图4为图3所示的抬升打表装置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0017]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的校正状态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的测量状态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抬升打表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抬升打表装置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8] 步骤A,将轴类零件1放置在压机的垫块2上,在所述压机上紧邻所述垫块2放置抬升打表装置3,所述抬升打表装置3包括底座31,所述底座31设置有一个支架32,所述支架32可旋转连接有一个支杆33,所述支杆33一端设置有滚动机构34,所述支杆33下方的所述底座31上设置有可滑动连接的量块35,所述滚动机构34设置在所述轴类零件1下方;
[0019] 在如背景技术所述的现有技术中,所述轴类零件1完成加工后,其通常会具有多个加工好的圆柱面,也就是表面精度能够满足检验要求的圆柱面,例如,在对所述轴类零件1的加工中,通常会在靠近轴两端留工艺圆柱面作为机加工前的基准参考和机加工后校正用。这些圆柱面通常靠近所述轴类零件1两端,在这些圆柱面中选择两个靠近所述轴类零件1两端且与其理论中轴线同心度可达到检验精度要求圆柱面作为支撑面,这样便于在所述轴类零件1被压机校正后对所述轴类零件1中段进行打表检测,将所述轴类零件1放置在所述压机的所述垫块2上,然后即可在所述压机上对所述轴类零件1进行校正。
[0020] 在选择用作支撑面的圆柱面时,使该圆柱面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轴类零件1的直径的1/2,则所述抬升打表装置3紧邻所述垫块2放置时,就可以使得所述抬升打表装置3也可利用该与所述轴类零件1的理论中轴线同心度最好的圆柱面作为支撑面。
[0021] 所述滚动机构34可以是两个滚动轴承,也可以是两个调心轴承,这样,在每个所述支撑面上通过对所述轴类零件1的两点支撑可确保所述轴类零件1在旋转过程中位于每个所述支撑面的轴线位置不变。
[0022] 步骤B,在所述压机对所述轴类零件1进行校正后,旋转升起所述支杆33,使所述滚动机构34支撑所述轴类零件1,将所述量块35移动至所述滚动机构34下方支撑所述支杆33,旋转所述轴类零件1,检测所述轴类零件1的同轴度。
[0023] 当所述轴类零件1进行校正时,所述轴类零件1由所述垫块2支撑,所述滚动机构34不与所述轴类零件1接触,当校正后需要检测所述轴类零件1的同轴度时,旋转升起所述支杆33,使所述滚动机构34支撑所述轴类零件1,也就是使所述轴类零件1与所述垫块2脱离接触,这样就可以在所述滚动机构34上旋转所述轴类零件1,通过打表来检测所述轴类零件1的同轴度。
[002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利用所述抬升打表装置3实现在所述压机上就可以对所述轴类零件1进行打表来检测所述轴类零件1的同轴度。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在压机和加工机床之间反复搬运来反复进行打表和校正的缺陷。此外,将对所述轴类零件1的支撑方式由现有技术中的从两端用顶尖顶起改变为通过所述滚动机构34(其可以是两个滚动轴承或者调心轴承)对所述轴类零件1的支撑面进行支撑,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顶起过程中就需要找正,确保轴的旋转中心为轴的中轴线的缺陷。
[0025] 所述底座31可使得整个所述抬升打表装置3能够方便的在所述压机上调整位置,所述支架32提供力臂支点,从而可很容易的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所述支杆33对所述滚动机构34进行升降,所述量块35可对升起的所述滚动机构34进行支撑,并可确保每次所述滚动机构34抬升高度的一致,
[0026] 步骤C,如步骤B中对所述轴类零件1的同轴度检测合格,则完成所述轴类零件1弯曲校正,如步骤B中对所述轴类零件1的同轴度检测不合格,则移开所述量块35,降下所述滚动机构34,使所述轴类零件1落在所述垫块2上,重复步骤B、C直至所述轴类零件1的同轴度检测合格,完成所述轴类零件弯曲校正。
[0027]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轴类零件弯曲校正方法,实现了对轴类零件校正工作全过程在压机上进行,并且无须找正,减小了打表难度。
[0028]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发明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