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588772.6

文献号 : CN1051290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春丽吴照江朱鹏薛萌萌苏晓璐

申请人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包括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两者之间设置有剪叉式升降机构;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升降调节杆,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中部铰接,第一支臂的上端设置有弯折结构;第一支臂的下端与下连接座铰接,上端与上连接座滑动连接;第二支臂的下端与下连接座滑动连接,上端与上连接座铰接;升降调节杆用于调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上端或者下端的距离,升降调节杆中间还设置有吸能器。本发明能够为座椅提供竖向的吸能缓冲效果,并且驾驶员不需要离开座椅就能够无级调节座椅的高度,装置体积小、重量小,安装简便。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连接座(1)和上连接座(4),两者之间设置有剪叉式升降机构(2);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支臂(201)、第二支臂(202)和升降调节杆(3),所述第一支臂(201)与所述第二支臂(202)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支臂(201)的上端设置有弯折结构;

所述第一支臂(201)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座(1)铰接,上端与所述上连接座(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臂(202)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座(1)滑动连接,上端与所述上连接座(4)铰接;

所述升降调节杆(3)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臂(201)与所述第二支臂(202)的上端或者下端的距离,所述升降调节杆(3)中间还设置有吸能器(307);

所述升降调节杆(3)还包括手柄(301)和丝杆(302);

所述第一支臂(201)上端之间设置有前支撑轴(305),所述前支撑轴(305)上设置有前固定块(303),所述手柄(301)穿过所述前固定块(303)与所述吸能器(307)连接;

所述第二支臂(202)上端之间设置有后支撑轴(306),所述后支撑轴(306)上设置有后固定块(304),所述丝杆(302)穿过所述后固定块(304)与所述吸能器(30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201)的弯折结构两端切点连线的中垂线与所述第一支臂(201)相交于两点,两交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支臂(201)的最大宽度的比值为1/2-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2)还包括中间支撑杆(203)、前支撑杆(204)、后支撑杆(205)、前滑块(206)和后滑块(207),所述中间支撑杆(203)通过所述第一支臂(201)和所述第二支臂(202)的铰接部位的中心孔与它们铰接,所述前支撑杆(204)通过第二支臂(202)与前滑块(206)铰接,后支撑杆(205)通过第一支臂(201)与后滑块(207)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座(1)上设置有滑道,所述前滑块(206)和所述后滑块(207)设置在该滑道上,所述后滑块(207)上设置有锁定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4)包括连接座主体,以及均与该连接座主体固定连接的前定位块(401)和后定位块(402)。

说明书 :

一种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座椅的升降调节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航空领域的迅猛发展,驾驶员座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型驾驶员座椅具有多向调节功能,座椅的升降调节方式多种多样,有些座椅甚至采用了电动调节机构实现座椅的升降。但某些通用小飞机空间小,要求驾驶员座椅座面高度比较低,并要求在驾驶员臀部不离开座面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座椅高度调节,对动态冲击性能要求也较为严苛。
[0003] 目前已有的配备吸能器的底座座面高度较高,吸能器能够在竖直方向安装在底座内,不适用于通用小飞机内座面低的座椅。某些成熟的升降调节机构不能同时满足所需的升降行程及行程内的动态冲击性能要求、座面初始高度要求、乘员无需离开座面实现升降调节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升降调节机构体积较大,不能满足严苛的竖向抗冲击的性能要求,并且驾驶员需要离开座椅才能实现升降功能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竖向抗冲击能力强,且调节座椅高度时驾驶员不需要离开座椅的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包括下连接座和上连接座,两者之间设置有剪叉式升降机构;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升降调节杆,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支臂的上端设置有弯折结构;
[0007] 所述第一支臂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座铰接,上端与所述上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臂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座滑动连接,上端与所述上连接座铰接;
[0008] 所述升降调节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的上端或者下端的距离,所述升降调节杆中间还设置有吸能器。
[0009] 所述升降调节杆还包括手柄和丝杆;
[0010] 所述第一支臂上端之间设置有前支撑轴,所述前支撑轴上设置有前固定块,所述手柄穿过所述前固定块与所述吸能器连接;
[0011] 所述第二支臂上端之间设置有后支撑轴,所述后支撑轴上设置有后固定块,所述丝杆穿过所述后固定块与所述吸能器连接。
[0012] 所述第一支臂的弯折结构两端切点连线的中垂线与所述第一支臂相交于两点,两交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支臂的最大宽度的比值为1/2-2/3。
[0013] 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构还包括中间支撑杆、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前滑块和后滑块,所述中间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的铰接部位的中心孔与它们铰接,所述前支撑杆通过第二支臂与前滑块铰接,后支撑杆通过第一支臂与后滑块铰接。
[0014] 所述下连接座上设置有滑道,所述前滑块和所述后滑块设置在该滑道上,所述后滑块上设置有锁定销。
[0015] 所述上连接座包括连接座主体,以及均与该连接座主体固定连接的前定位块和后定位块。
[0016]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通过在第一支臂上设置的弯折结构,和设置在升降调节杆上的吸能器起到竖向抗冲击的作用;通过调节设置在升降调节杆上的丝杆,使驾驶员在调节高低时不需要离开座椅;并且该结构体积小、重量小,能够满足飞机驾驶舱小空间内各项功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升降吸能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调节杆的侧视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调节杆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剪叉式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剪叉式升降机构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连接面的侧视图;
[0025]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升降吸能底座结合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升降吸能底座结合座椅的侧视图;
[0027] 图中1-下连接面,2-剪叉式升降机构,3-升降调节杆,4-上连接面,201-第一支臂,202-第二支臂,203-中间支撑杆,204-前支撑杆,205-后支撑杆,206-前滑块,207-后滑块,
301-手柄,302-丝杆,303-前固定块,304-后固定块,305-前支撑轴,306-后支撑轴,307-吸能器,401-前定位块,402-后定位块,10-底座,20-座椅表面,30-靠背,40-调节器,50-头靠,
60-安全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9]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下连接座1和上连接座4,两者之间设置有剪叉式升降机构2;剪叉式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支臂201、第二支臂202和升降调节杆3,第一支臂201与第二支臂202的中部铰接,第一支臂201的上端设置有弯折结构;第一支臂201的下端与所述下连接座1铰接,上端与上连接座4滑动连接;第二支臂202的下端与下连接座1滑动连接,上端与上连接座4铰接;升降调节杆3用于调节第一支臂201与第二支臂202的上端或者下端的距离,升降调节杆3中间还设置有吸能器307。
[0030] 当底座受到竖向的动态冲击时,如果载荷达到吸能器307的启动载荷,吸能器307启动,吸收部分载荷,如果冲击载荷过大,第一支臂301的弯折部分、丝杆302和后固定块304的螺纹可能被破坏,结构的破坏吸收部分能量,座椅的整体吸能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0031]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支臂201的弯折结构的示意图。当吸能器307的结构被破坏以后,第一支臂201上设置的弯折结构可以对冲击力度进行进一步的吸收。第一支臂201的弯折结构两端切点为A、C两点,A、C两点连线的中垂线为BD,BD与第一支臂201相交于D、E两点,两交点D、E的距离与第一支臂201的最大宽度CF的比值为1/2-2/3。
[0032] 对于进行削弱处理的第一支臂201,DE和CF距离的比值决定了支臂的静强度和动态冲击性能。对一组切掉不同比值情况下支臂强度计算,得出比值越大,支臂越厚,静强度好,但支臂并不通过变形吸收能量,因而抗竖向动态冲击性能较差;比值越小,支臂减薄,此时抗竖向动态冲击性能较强,但在施加静载荷达到一定值时,支臂变形,不能满足静强度要求。所以在对不同比值情况下进行测试以后,得出最佳的比值范围,比值在1/2-2/3之间时,使得装置静态支撑强度和抗竖向动态冲击能力达到平衡。此时通过吸能器307和第一支臂201的弯折结构的结构破坏,能够承受26g水平动态冲击和19g的垂直动态冲击,能够大大提高飞机坠撞情况下人员存活率。
[0033] 如图3、图4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调节杆3的结构示意图,升降调节杆3包括手柄301、丝杆302、前固定块303、后固定块304、前支撑轴305、后支撑轴306和吸能器307。第一支臂201上端之间设置有前支撑轴305,前支撑轴306上设置有前固定块303,后支撑轴306上设置有后固定块304。 前固定块303穿过前支撑轴305,保持前固定块303两侧孔与前支撑轴305中心孔同心,后固定块304穿过后支撑轴306,保持后固定块304两侧孔与后支撑轴306中心孔同心。手柄301通过前固定块303和前支撑轴305的中心孔,手柄301与前固定块303固连。旋转丝杆302,使其通过后固定块304和后支撑轴306的中心孔。前固定块303与吸能器307的一端连接固定,后固定块304与吸能器307的另一端连接固定。
[0034] 正常使用时,摇动手柄301,通过吸能器307带动丝杆302转动,丝杆302上螺纹与后固定块304螺纹配合,两螺纹相对运动使得丝杆302和固定块304相向或背向移动,带动前支撑轴305和后支撑轴306相向或背向移动,迫使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夹角减小或增大,从而带动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的距离变动。在本实施例中,带动两个支臂的上端距离变动,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升降调节杆3还可以设置在两个支臂的下端。支臂距离的变化达到带动底座升降目的。这种升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无级的调节座椅的高度,并且飞行员在调节的过程中臀部不需要离开座椅。
[0035] 如图5、图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剪叉式升降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剪叉式升降机构2还包括中间支撑杆203、前支撑杆204、后支撑杆205、前滑块206和后滑块207,中间支撑杆203通过所述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的铰接部位的中心孔与它们铰接,前支撑杆204通过第二支臂202与前滑块206铰接,后支撑杆205通过第一支臂201与后滑块207铰接。
[0036] 两个第一支臂201和两个第二支臂202分别平行放置,两个第一支臂201置于外侧。中间支撑杆203通过两个第一支臂201和两个第二支臂202的中心孔,支撑杆上套装限位环和衬套,并根据需要加装垫圈。前支撑杆204通过两个第二支臂202和前滑块206连接。后支撑杆205通过两个第一支臂201和后滑块207连接。前滑块206、后滑块207滑入下连接座1的滑道。后滑块207内部装有锁定销,能够锁定在下连接座1上。锁定时,通过改变剪叉式升降机构2的第二支臂202与第一支臂201的夹角可实现前滑块在下连接座1上的水平移动。
[0037]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连接座4的结构示意图。上连接座4包括连接座主体,以及均与该连接座主体固定连接的前定位块401和后定位块402。前定位块401、后定位块402分别与连接座主体固定连接。前支撑轴305从中间向两端依次穿过第一支臂201和前定位块401。后支撑轴306从中间向两端依次穿过第二支臂202和后定位块402。安装过程中,支撑杆上套装限位环和衬套,并根据需要加装垫圈对各个部件定位。
[0038] 如图8、图9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用于飞机驾驶员座椅的可升降吸能底座上安装了座椅,该座椅包括底座10、座椅表面20、靠背30、调角器40、头靠50、安全带60。头靠50连接在靠背30上方,头靠卡设定在靠背30上。靠背30通过调角器40与座面20相连接,座面下方设置本发明前面所述的升降底座。安全带60的惯性卷筒连接在靠背30上,两根肩带由惯性卷筒引出通过头靠50和靠背30之间,两根腰带连接在底座10两侧,安全带调节手柄设定在底座上。
[0039]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