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614850.5

文献号 : CN10515562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陆伟刚陆林广徐磊徐波任金莲

申请人 : 扬州大学

摘要 :

一种将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的施工和应用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保留单用途泵站的前池、进水池、进水池隔墩、进水池底板、泵房和水泵机组;将单用途泵站的出水池由单层通道改为上、下两层通道;打通单用途泵站开敞式进水池的后壁,使所述出水池下层通道的进口与所述进水池连通,所述出水池下层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水渠道连通,并在出水池下层通道出口处设控制闸门;在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底面开设与所述出水池下层通道连通的圆孔、配置圆孔盖板,并在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出口设控制闸门;通过调度所述进、出水池各控制闸门和圆孔盖板的不同启闭组合,改造后的泵站可应用于提灌、提排和自引、自排的用途。

权利要求 :

1.一种将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保留单用途泵站的前池、进水池、进水池隔墩、进水池底板、泵房和水泵机组;

(2)将单用途泵站的进水池检修门改造为进水池控制闸门;

(3)拆除所述单用途泵站的单层出水池及其检修门、隔墩和底板,并按以下要求改造出水池:① 改造后的出水池由出水池上层通道和出水池下层通道组成,各层通道数与所述单层出水池的通道数相同;

② 打通所述单用途泵站进水池的后壁,使所述出水池下层通道的进口与进水池连通,出水池下层通道的出口与出水渠道连通,并在出水池下层通道的出口处设出水池下闸门;

③ 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的进口与水泵出水管连通,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出口与出水渠道连通,在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出口处设出水池上闸门;

④ 在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底面开设与所述出水池下层通道连通的圆孔,并配置出水池圆孔盖板;

⑤ 在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之间隔墙上开设出水池隔墙方孔。

说明书 :

一种将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的施工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平原地区建有大量采用开敞式进水池的中小型立式低扬程泵站,这些泵站大多为提灌或提排的单用途泵站。所述单用途泵站将水由进水渠道提灌或提排至出水渠道,单用途泵站包括前池、进水池、进水池检修门、进水池隔墩、进水池底板、进水池后壁、泵房、水泵机组、单层出水池、单层出水池检修门、单层出水池隔墩和单层出水池底板;所述单用途泵站应用于提排时,水流由进水渠道经前池流入进水池,经水泵机组提升至单层出水池,经单层出水池检修门流入出水渠道。近一些年来,为增强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和节省投资,有时需将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由单一的提灌或提排用途改造为具有提灌、提排和自引、自排等多种用途的泵站。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适应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将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的施工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特征是:保留所述单用途泵站的前池、进水池、进水池隔墩、进水池底板、泵房和水泵机组;将单用途泵站的出水池由单层通道改为上、下两层通道;打通单用途泵站开敞式进水池的后壁,使出水池下层通道的进口与进水池连通,出水池下层通道的出口与出水渠道连通,并在出水池下层通道出口处设控制闸门;在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底面开设与出水池下层通道连通的圆孔、配置圆孔盖板,并在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出口设控制闸门;通过调度所述进、出水池各控制闸门和圆孔盖板的不同启闭组合,改造后的泵站可应用于提灌、提排和自引、自排等多种用途。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1.保留单用途泵站的前池、进水池、进水池隔墩、进水池底板、泵房和水泵机组;
[0006] 2.将单用途泵站的进水池检修门改造升级为进水池控制闸门(简称“进水池闸门”,下同);
[0007] 3.将单用途泵站的出水池由单层通道改为出水池上层通道和出水池下层通道;
[0008] 4.打通单用途泵站开敞式进水池的后壁,使出水池下层通道的进口与所述进水池连通,出水池下层通道的出口与出水渠道连通,并在该通道的出口处设控制闸门(简称“出水池下闸门”,下同);
[0009] 5.出水池上层通道与出水渠道连通,并在该通道出口设控制闸门(简称“出水池上闸门”,下同);
[0010] 6.在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底面开设与出水池下层通道连通的圆孔,并配置圆孔盖板(简称为“出水池圆孔盖板”,下同);
[0011] 7.通过调度所述进水池闸门、出水池上闸门、出水池下闸门和出水池圆孔盖板的不同启闭组合,使改造后的泵站应用于提灌、提排和自引、自排等多种用途。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13] 将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 1.保留所述单用途泵站的前池、进水池、进水池隔墩、进水池底板、泵房和水泵机组;
[0015] 2.将所述单用途泵站的进水池检修门升级改造为进水池控制闸门(简称“进水池闸门”,下同);
[0016] 3.拆除所述单层出水池及其检修门、隔墩和底板,按以下要求改造出水池:
[0017] (1)改造后的出水池由出水池上层通道和出水池下层通道组成,各层通道数与所述单层出水池的通道数相同;
[0018] (2)打通所述单用途泵站进水池的后壁,使所述出水池下层通道的进口与所述进水池连通,出水池下层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水渠道连通,并在该通道的出口处设控制闸门(简称“出水池下闸门”,下同);
[0019] (3)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的进口与所述水泵机组的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出水渠道连通,在该通道的出口处设控制闸门(简称“出水池上闸门”,下同);
[0020] (4)在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的底面开设与所述出水池下层通道连通的圆孔,并配置圆孔盖板(简称为“出水池圆孔盖板”,下同);
[0021] (5)在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之间隔墙的适当位置开设方孔(简称为“出水池隔墙方孔”,下同)。
[0022] 改造后多用途泵站的应用方法如下:
[0023] 1.应用于提排时,关闭所述出水池下闸门和出水池圆孔盖板,开启所述进水池闸门和出水池上闸门,运行水泵机组,此时水流由所述进水渠道经前池和所述进水池闸门流入所述进水池,经水泵机组提升至所述出水池上层通道,经所述出水池上闸门流入所述出水渠道;此处所述提排的用途与所述单用途泵站相同;
[0024] 2.应用于自排时,关闭所述出水池上闸门和出水池圆孔盖板,开启所述进水池闸门和出水池下闸门,水泵机组不运行,此时水流由所述进水渠道经前池和进水池闸门流入所述进水池,再经所述出水池下层通道和出水池下闸门流入所述出水渠道;此处所述自排的用途为改造后泵站的新增用途;
[0025] 3.应用于自引时,关闭所述出水池上闸门和出水池圆孔盖板,开启所述进水池闸门和所述出水池下闸门,水泵机组不运行,此时水流由所述出水渠道经所述出水池下闸门和出水池下层通道流入所述进水池,经所述进水池闸门进入所述前池后流入所述进水渠道;此处所述自引的用途为所述改造后泵站的新增用途;
[0026] 4. 应用于提灌时,所述改造后的泵站需相邻两台水泵机组及相应过水通道组合使用,其中,一台水泵机组运行,设所述运行的水泵机组所在通道为A通道,另一台水泵机组不运行,设所述不运行的水泵机组所在的通道为B通道;关闭A通道的进水池闸门、出水池上闸门、出水池圆孔盖板和B通道的出水池上闸门、出水池下闸门,开启A通道的出水池下闸门和B通道的出水池圆孔盖板、进水池闸门,运行A通道的水泵机组;提灌时水流由所述出水渠道经A通道的出水池下闸门和出水池下层通道流入进水池,经所述A通道的水泵机组提升至A通道的出水池上层通道,经A通道和B通道之间的出水池隔墙方孔流入B通道的出水池上层通道,再经B通道的出水池圆孔流入B通道的出水池下层通道,再经进水池及B通道的进水池闸门流入所述前池,最后流入所述进水渠道;此处所述提灌的用途为改造后泵站的新增用途。
[002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第一,充分利用原单用途泵站的水工建筑物和水泵机组,只改建少量土建工程,即实现了由单一用途泵站向多用途泵站的转变,节省了大量工程用地面积和投资。
[0029] 第二,改造后的多用途泵站结构简单,通过调度进水池控制闸门和出水池各控制闸门的不同启闭组合,可方便地实现提排、提灌和自排、自引等4种用途。
[0030] 第三,改造后的多用途泵站具有自排、自引功能,在未进行提排、提灌时,泵站前、后的水流可自由流动,由所述泵站改造前的“死水”变为“活水”,生态效应明显。

附图说明

[0031]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用途泵站纵剖面示意图;
[0032]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单用途泵站平面示意图;
[0033]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用途泵站纵剖面示意图;
[0034]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用途泵站平面示意图;
[0035] 图中:1前池,2进水池检修门,3进水池,4进水池隔墩,5进水池底板,6进水池后壁,7泵房,8水泵机组,9单层出水池,10单层出水池检修门,11单层出水池隔墩,12单层出水池底板,13进水池闸门,14出水池下层通道,15出水渠道,16出水池下闸门,17出水池上层通道,18出水管,19出水池上闸门,20圆孔,21出水池圆孔盖板,22隔墙,23出水池隔墙方孔,24进水渠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7] 实施例:
[0038] 某用于提水排涝的泵站安装4台立式轴流泵机组,该泵站的纵剖面示意图和平面示意图分别见图1(a)和图1(b)。为适应当地的新情况和新要求,该站需在原有用途的基础上增加提灌和自引、自排的用途,为节省投资和减少工程用地,决定应用本发明对该泵站进行改造。
[0039] 所述单用途泵站将水由进水渠道24提排至出水渠道15,单用途泵站包括前池1、进水池检修门2、进水池3、进水池隔墩4、进水池底板5、进水池后壁6、泵房7、水泵机组8、单层出水池9、单层出水池检修门10、单层出水池隔墩11和单层出水池底板12;所述单用途泵站应用于提排时,水流由进水渠道24经前池1流入进水池3,经水泵机组8提升至单层出水池9,经单层出水池检修门10流入出水渠道15。
[0040] 本实施例单用途泵站改造为多用途泵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 1.保留所述单用途泵站的前池1、进水池3、进水池隔墩4、进水池底板5、泵房7和水泵机组8;
[0042] 2.将所述单用途泵站的进水池检修门2升级改造为进水池闸门13,如图2(a)和图2(b)所示;
[0043] 3.拆除单层出水池9及其检修门10、隔墩11和底板12,按以下要求改造出水池:
[0044] (1)改造后的出水池由出水池上层通道17和出水池下层通道14组成,各层通道数与单层出水池9的通道数相同;
[0045] (2)打通所述单用途泵站进水池后壁6,使出水池下层通道14的进口与进水池3连通,出水池下层通道14的出口与出水渠道15连通,并在出水池下层通道14的出口处设出水池下闸门16;
[0046] (3)出水池上层通道17的进口与水泵机组8的出水管18连通,出水池上层通道17的出口与出水渠道15连通,在出水池上层通道17的出口处设出水池上闸门19;
[0047] (4)在出水池上层通道17的底面开设与出水池下层通道14连通的圆孔20,并配置出水池圆孔盖板21;
[0048] (5)在出水池上层通道17之间隔墙22的适当位置开设出水池隔墙方孔23。
[0049] 本实施例改造后多用途泵站的应用方法如下:
[0050] 1.应用于提排时,关闭出水池下闸门16和出水池圆孔盖板21,开启进水池闸门13和出水池上闸门19,运行水泵机组8,此时水流由进水渠道24经前池1和进水池闸门13流入进水池3,经所述水泵机组8提升至出水池上层通道17,经出水池上闸门19流入出水渠道15;此处所述提排的用途与所述单用途泵站相同;
[0051] 2.应用于自排时,关闭出水池上闸门19和出水池圆孔盖板21,开启进水池闸门13和出水池下闸门16,水泵机组8不运行,此时水流由进水渠道24经前池1和进水池闸门13流入进水池3,经出水池下层通道14和出水池下闸门16流入出水渠道15;此处所述自排的用途为改造后泵站的新增用途;
[0052] 3.应用于自引时,关闭出水池上闸门19和出水池圆孔盖板21,开启进水池闸门13和出水池下闸门16,水泵机组8不运行,此时水流由出水渠道15经出水池下闸门16和出水池下层通道14流入进水池3,经进水池闸门13进入前池1后流入进水渠道24;此处所述自引的用途为改造后泵站的新增用途;
[0053] 4. 应用于提灌时,所述改造后的泵站需相邻两台水泵机组及相应过水通道组合使用,其中,一台水泵机组8运行,设所述运行的水泵机组8所在通道为A通道,另一台水泵机组8不运行,设所述不运行的水泵机组8所在的通道为B通道;关闭A通道的进水池闸门13、出水池上闸门19、出水池圆孔盖板21和B通道的出水池上闸门19、出水池下闸门16,开启A通道的出水池下闸门16和B通道的出水池圆孔盖板21、进水池闸门13,运行A通道的水泵机组8;提灌时水流由出水渠道15经A通道的出水池下闸门16和出水池下层通道14流入进水池3,经A通道的水泵机组8提升至A通道的出水池上层通道17,经A通道和B通道之间的出水池隔墙方孔23流入B通道的出水池上层通道17,再经B通道的出水池圆孔20流入B通道的出水池下层通道14,再经进水池3及B通道的进水池闸门13流入前池1,最后流入进水渠道24;此处所述提灌的用途为改造后泵站的新增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