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饮料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24614.1

文献号 : CN1051635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林真一古田博规千贺芳纪指宿大悟

申请人 :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在于提供在伴随加热杀菌及长期保存的容器装茶饮料中,美味、浓郁味强且涩味得到抑制的绿茶饮料。具体而言,为含有50~400ppm浓度的儿茶素类与0.5~100ppm浓度的缬氨酸的绿茶饮料。

权利要求 :

1.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a)50~400ppm的儿茶素类、(b)0.5~100ppm的缬氨酸、(c)0.1~4.0ppm的蛋氨酸、以及(e)2.0~15mg/100mL的磷酸,所述容器装绿茶饮料的pH为5.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蛋氨酸和缬氨酸的比率以重量比计即(c)/(b)为1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h)棉子糖及(i)水苏糖,且茶饮料中的所述棉子糖与水苏糖的合计量即(h)+(i)为10~100pp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容量为350mL~1000m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容量为350mL~1000mL。

说明书 :

绿茶饮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低浓度的儿茶素类与特定量的缬氨酸的绿茶饮料。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开发、市售了大量填充进罐、PET瓶等的容器中的容器装茶饮料,在茶饮料中,尤其是绿茶饮料的市场逐步扩大。消费者对于这样的茶饮料的嗜好越发提高,最近有美味、浓郁味强且涩味得到抑制的绿茶饮料受到喜爱的趋势。因此,提出了不提取涩味多的儿茶素类而仅选取美味成分的方法、施行了抑制儿茶素涩味的研究的各种茶饮料。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绿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茶叶用0~30℃的低温水进行提取,在该提取液中使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进行接触处理从而将儿茶素除去。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将茶叶浸渍于溶解氧被除去且保持在0~36℃的静水中进行提取,可得到具有美味的同时涩味少的茶提取液。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在20℃以上、小于60℃(优选50℃以下)使用溶解氧浓度1ppm以下的脱气水进行提取从而使总儿茶素类浓度及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类浓度成为特定范围,可制造在常温以下的冷却状态下销售、饮用时的涩味、收敛味得到抑制的茶饮料。专利文献4公开了通过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配合0.2μg/ml以上的甘油糖脂来抑制涩味,增强浓郁味·美味的茶饮料。专利文献5公开了配合具有特定等电点的聚氨基酸来抑制儿茶素类等的苦味及涩味的茶饮料。专利文献6公开了除去茶饮料中作为苦味·涩味成分的单宁,提高了作为美味成分的氨基酸与单宁的比率(氨基酸/单宁)的风味良好的茶饮料。
[0004] 另一方面,缬氨酸作为呈苦味的氨基酸而已知,从而特别提出了在清凉饮料水等的味淡的饮食品中掩蔽缬氨酸的苦味的研究(专利文献7)。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4754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50799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43389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10641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110248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09-220055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7:日本再公表2004-0521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 低儿茶素茶饮料具有以下缺点:茶所具有的浓郁味、美味不足且寡淡无味,浓郁味、美味与儿茶素类的苦味、涩味的均衡性差。此外,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有时因进行高温高压杀菌等的加热处理而产生的不愉快的加热臭显著,从而抑制了茶类本来的良质的香气香味。
[0015]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伴随加热杀菌及长期保存的容器装茶饮料中,美味、浓郁味强且涩味得到抑制的绿茶饮料。
[0016]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令人吃惊是得到了下述见解: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以特定量含有作为具有苦味的氨基酸而已知的缬氨酸时,浓郁味·美味显著得到增强,可饮性提高。此外,发现对抑制低儿茶素茶饮料中可显著感知到的加热臭也有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7] 即,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而包含以下内容。
[0018] (1)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
[0019]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020] (b)0.5~100ppm的缬氨酸。
[0021] (2)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c)5.0ppm以下的蛋氨酸。
[0022] (3)根据(2)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d)10~50ppm的茶氨酸。
[0023] (4)根据(3)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相对于茶饮料中的茶氨酸(d)的蛋氨酸(c)的重量比((c)/(d))为0.035~0.200。
[0024] (5)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e)2.0~15mg/100mL的磷酸。
[0025] (6)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f)2.8~10ppb的芳樟醇及(g)0.2~1.0ppb的苯乙醛。
[0026] (7)根据(6)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茶饮料中的芳樟醇(f)与苯乙醛(g)的重量比((f)/(g))为9~50。
[0027] (8)根据(1)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h)棉子糖及(i)水苏糖,且茶饮料中的所述棉子糖与水苏糖的合计量((h)+(i))为10~100ppm。
[0028] 在一个方式中,本发明包含以下方式。
[0029] (1)一种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50~400ppm浓度的儿茶素类与0.5~100ppm浓度的缬氨酸。
[0030] (2)根据(1)所述的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缬氨酸作为植物提取物而配合。
[0031] (3)根据(2)所述的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植物提取物为茶叶的提取物。
[0032]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蛋氨酸,且其浓度为5.0ppm以下。
[0033]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本发明包含以下的方式。
[0034] (1)一种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50~400ppm浓度的儿茶素类、10~50ppm浓度的茶氨酸与5ppm以下的蛋氨酸,且相对于所述茶氨酸的所述蛋氨酸的比率(蛋氨酸/茶氨酸)为0.035~0.200。
[0035] (2)根据(1)所述的茶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缬氨酸,且其浓度为0.5~100ppm。
[0036] (3)根据(1)或(2)所述的茶饮料,其特征在于,为容器装饮料。
[0037]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本发明包含以下的方式。
[0038] (1)一种容器装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50~400ppm浓度的儿茶素类与2~15mg/100mL浓度的磷酸。
[0039] (2)根据(1)所述的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包含选自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及苯乙醛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香气成分。
[0040] (3)根据(1)或(2)所述的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磷酸作为茶叶的提取物而配合。
[0041]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本发明包含以下的方式。
[0042] (1)一种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棉子糖、水苏糖与儿茶素类,且所述棉子糖与水苏糖的合计量为10ppm以上,所述儿茶素类含量为50~400ppm。
[0043] (2)根据(1)所述的茶饮料,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儿茶素类的棉子糖及水苏糖的含量((棉子糖+水苏糖)/儿茶素类)为0.04以上。
[0044] 此外,在其他方式中,本发明包含以下的方式。
[0045] (1)一种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50~400ppm浓度的儿茶素类、0.2~1.0ppb的苯乙醛与2.8~10.0ppb的芳樟醇。
[0046] (2)根据(1)所述的茶饮料,其特征在于,苯乙醛与芳樟醇的比率(芳樟醇/苯乙醛)为5~50。
[0047] 本发明的绿茶饮料虽然为低儿茶素茶饮料,但为具有适当的浓郁味·美味且具有良质的香气香味的饮料。即使在办公室等经过长时间而每次少量饮用时,伴随着时间流逝的香气香味的变化也少,特别是即使在常温的温度带下也能够味美地饮用。

附图说明

[0048] 将本发明绿茶饮料的风味的图表示于图1。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缬氨酸)
[0050]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缬氨酸(本说明书中也标注为(b)),可使用市售品、合成品、其他与制法无关而可食用的缬氨酸。此外,可使用D体、L体及DL体中的任一种,最优选使用L体的缬氨酸。具体而言,可例示通过发酵法、合成法制造的L-缬氨酸。
[0051] 此外,还可将含有L-缬氨酸的植物体、植物提取物直接或纯化(包含粗纯化)后使用。作为植物提取物,可适合地例示绿茶叶的提取物。作为绿茶叶的提取物而添加时,还具有下述优点:能够不使用添加剂(抗氧化剂除外),而简便地制造仅来自茶的成分的具有自然的味美感的茶饮料。
[0052] 通常,在绿茶叶的提取物中包含大量的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蛋氨酸等的氨基酸,而缬氨酸的含量少。因此,使用绿茶叶的提取物时,优选对绿茶叶实施物理或化学处理,进行提高缬氨酸浓度的处理。具体而言,可列举使成为原料的绿茶叶含浸于包含缬氨酸的水溶液,从而将该进行了含浸处理的绿茶叶进行焙炒干燥的处理(参照日本特开2012-183064号公报)。本发明的缬氨酸作为下述绿茶叶的提取物而配合的方式为本发明适合的方式之一:使原料绿茶叶含浸于包含缬氨酸的水溶液,将该进行了含浸处理的绿茶叶在100~200℃的温度下进行焙炒干燥而得。当使用该含浸了缬氨酸而进行焙炒干燥处理的绿茶叶的提取物时,可给本发明的绿茶饮料赋予焙烤香(微焦般的香味),成为进一步具有清爽的风味的绿茶饮料。
[0053] 相对于低儿茶素茶饮料整体,本发明中的缬氨酸的配合量为0.5~100ppm、优选1.0~90ppm、更优选1.0~10ppm。在该范围内配合缬氨酸时,几乎不伴随有缬氨酸的苦味,而可改善低儿茶素茶的香气、香味。
[0054] (低儿茶素茶饮料)
[0055] 通过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以特定量配合上述的缬氨酸,本发明可实现低儿茶素茶饮料的香气香味的改善。本发明的绿茶饮料是指配合了下述茶叶提取液的饮料的总称,即通过将从山茶属(Camellia),例如茶(C.sinensis)、普洱茶(C.assamica)、茶树种(Camellia sinensis)及它们的杂交种所得到的茶叶制茶而得的绿茶叶(煎茶、番茶、玉露、碾茶、釜煎茶等)用水、热水或添加了提取辅助剂的水溶液进行提取。
[0056] 在本发明的绿茶饮料中不包括烘焙茶饮料。由于烘焙茶是将上述绿茶叶(煎茶、番茶)、茎茶经强火炒制、焙煎而制成的茶,故而具有独特的烘焙香。由于该烘焙香与缬氨酸的苦味相互作用而强烈地感觉到苦味,故而即使在烘焙茶饮料中配合缬氨酸,也会成为存在苦味而没有浓郁感的茶饮料。
[0057] 在本发明中,儿茶素类(本说明书中也标注为(a))是指不聚合的单体儿茶素类((+)-儿茶素(以下为“C”)、(-)-表儿茶素(以下为“EC”)、(+)-没食子儿茶素(以下为“GC”)、(-)-表没食子儿茶素(以下为“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下为“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下为“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下为“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下为“EGCg”)),提到儿茶素类的含量时,是指这些儿茶素类的总量。此外,儿茶素类中具有没食子酸酯基的儿茶素(Cg、ECg、GCg、EGCg)称为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提到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时,表示这些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的合计量。儿茶素类中不具有没食子酸酯基的儿茶素(C、EC、GC、EGC)称为游离型儿茶素,提到游离型儿茶素的含量时,表示这些游离型儿茶素的合计量。饮料中儿茶素类的含量根据使用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进行测定·定量。
[0058] 低儿茶素茶饮料是指下述绿茶饮料:含有上述儿茶素类中的1种以上,且其总量以相对于饮料整体为50~400ppm、优选60~380ppm、更优选75~350ppm的浓度被包含。儿茶素类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但当使游离型儿茶素的比率高于没食子酸酯型儿茶素的比率时,能够更进一步强烈地表达后述本发明的缬氨酸的效果。
[0059] 通常,未添加甜味剂、酸味剂的中性茶饮料且低儿茶素的茶饮料与含有通常浓度或高浓度的儿茶素即超过400ppm浓度的儿茶素的茶饮料相比,具有飘香性、余香性弱,浓郁味、美味不足而寡淡无味这样的问题,而对于本发明的配合了特定量缬氨酸的低儿茶素茶饮料而言,含香显著得到增强。含香通常是指一边将酒等含于口中,一边同时从口吸气,再通过口腔、鼻腔而从鼻子呼气时感觉到的香味,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而表示饮用后持续的香味的余韵,从口穿过鼻子的香味。含香得到增强的机制不清楚,但可以认为是由于通过在本发明的绿茶饮料中以特定量配合缬氨酸,茶所具有的甜香、浓郁感被选择性增强。
[0060] 以特定量配合了缬氨酸的本发明的绿茶饮料为具有低儿茶素茶的清爽的风味,且取得了浓郁味、美味与苦味、涩味的均衡性的茶饮料。本发明的绿茶饮料的风味的图表如图1所示。其为下述茶饮料:含在口中的瞬间可感知到茶所具有的甘甜的香味,在饮料留在口中的期间为具有茶的浓郁感、甜味的同时还清爽的风味,饮用饮料后可感知到含香的余韵。
[0061] 此外,本发明的茶饮料由于没有苦味、涩味而具有清爽的风味,故而可饮性(drinkability)高。在此,本说明书中的“可饮性”是指在1次饮用时可以喝干的饮料的容量。可饮性得到提高的饮料是指为了解除喉咙的干渴而可咕噜咕噜一口气大量地饮用,即尽管大量饮用茶饮料也不会喝腻而还可味美地饮用的性质。大量具体地是指成年男性每1次的饮用量为350mL~2000mL,优选500mL~1000mL。
[0062] 如上所述,由于未添加甜味剂、酸味剂的中性的低儿茶素茶饮料显著表达本发明的效果,故而为本发明适合的方式之一。在此,甜味剂是指以赋予甜味为目的而添加的除茶提取物以外的成分,具体而言,可列举砂糖、葡萄糖、果糖、异构化液糖、甘草甜素、甜菊糖、阿斯巴甜、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此外,作为酸味剂,是指以赋予酸味为目的而添加的除茶提取物以外的成分,具体而言,可列举从天然成分提取的果汁类、富马酸、磷酸。本说明书中提到的中性茶饮料是指20℃下的pH为5.0~7.0、优选pH5.5~7.0、更优选pH5.5~6.5的茶饮料。
[0063] (其他成分)
[0064] 成为儿茶素类(a)、缬氨酸(b)的起源的绿茶提取物中包含微量的蛋氨酸(本说明书中也标注为(c))。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发现作为呈苦味的氨基酸而已知的蛋氨酸具有抑制本发明的缬氨酸的效果的作用。因此,为了使本发明的茶饮料中的蛋氨酸含量变少,优选选择茶提取物的茶叶或者调整提取条件。具体而言,相对于茶饮料整体的蛋氨酸含量调整成为5.0ppm以下、优选0.1~4.0ppm为佳。此外,蛋氨酸/缬氨酸的重量比优选10以下、更优选8以下、进一步优选5以下、更进一步优选3以下。
[0065] 即,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可例示以下的茶饮料(i)。
[0066] (i)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a)~(c),
[0067]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068] (b)0.5~100ppm的缬氨酸
[0069] (c)5.0ppm以下的蛋氨酸。
[0070] 在本发明的茶饮料中还可配合茶氨酸(本说明书中也标注为(d))。茶氨酸作为茶的美味成分而已知,茶氨酸含量得到提高的茶饮料为具有浓郁味、美味的茶饮料。茶氨酸由谷氨酸-γ-乙基酰胺构成。可使用L体、D体、DL体(外消旋体)中的任一种,其中优选使用L体。除市售的试剂、纯品(茶氨酸含量98%以上的纯化品)、粗纯化品(茶氨酸含量50~98%)以外,还能够以茶提取物或其浓缩物的形态使用。
[0071] 作为茶氨酸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从茶叶的分离纯化法、化学合成法、由茶细胞进行的组织培养法、利用酶反应的方法等。作为利用酶反应的方法,有使谷氨酰胺酶作用于谷氨酰胺与乙胺的混合物从而得到茶氨酸的方法等,作为“Suntheanine”(太阳化学株式会社)而市售。通过酶反应所得到的茶氨酸可适合地用作本发明的茶氨酸(L体)。
[0072] 本发明茶饮料中的茶氨酸的含量只要根据成为目标茶饮料的浓郁味赋予程度来适当设定即可,相对于饮料整体配合10ppm以上茶氨酸时,能够显著确认到下述抑制作用:抑制伴随着长期保存即填充于容器而流通的形态的容器灌装饮料在保存时浓郁味的降低。
此外,当茶氨酸多时,存在伴随加热杀菌处理等的加热工序的加热臭变得显著的趋势。本发明中的茶氨酸含量通常为10~50ppm、优选12~40ppm、更优选14~30ppm左右。
[0073] 容器装饮料的形态的茶饮料产生下述问题:伴随着长期保存中的茶氨酸的分解而浓郁味、美味降低。特别是在低儿茶素茶饮料这样味淡的饮料中该变化显著。根据本发明者的研究,通过将相对于茶氨酸(d)的蛋氨酸(c)含量调整为特定比例,能够抑制长期保存中的茶氨酸浓郁味的降低。具体而言,调整成为相对于茶饮料中的茶氨酸(d)的蛋氨酸(c)的比率((c)/(d))为0.035~0.200。当(c)/(d)<0.035时,无法抑制伴随茶氨酸的分解的浓郁味的降低。此外,当(c)/(d)>0.200时,在长期保存中作为含硫氨基酸的蛋氨酸的特异的臭味增强,故而不优选。
[007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可例示以下的茶饮料(ii)及(iii)。
[0075] (ii)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a)~(d),[0076]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077] (b)0.5~100ppm的缬氨酸
[0078] (c)5.0ppm以下的蛋氨酸
[0079] (d)10~50ppm的茶氨酸。
[0080] (iii)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a)~(d):
[0081]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082] (b)0.5~100ppm的缬氨酸
[0083] (c)5.0ppm以下的蛋氨酸
[0084] (d)10~50ppm的茶氨酸,
[0085] 且相对于茶饮料中的茶氨酸(d)的蛋氨酸(c)的比率(重量比)((c)/(d))为0.035~0.200。
[0086] 本发明的茶饮料因缬氨酸的添加而香气成分的飘香性、余香性提高。因此,即使不添加香料,也能够从饮用时到饮用后享受茶本来的香气。添加香料时,能够较多地发挥该香料的效价,但由于香料的溶剂会对低儿茶素茶饮料的香味带来影响,且在加热杀菌处理、保存中可产生香料的均衡性发生变化这样的问题,故而在本发明的茶饮料中优选不添加香料。
[0087] 本发明者发现通过在以特定量配合缬氨酸而含香被显著增强的本发明的茶饮料中,进一步配合阈值以下的磷酸(本说明书中也标注为(e)),香气香味(特别是绿茶独特的清新的绿叶香)被增强,浓郁味与飘香性被显著改善。在此,飘香性意味着下述感觉:含于口中前从鼻子感受到的香味,含于口中的瞬间感受到的在口腔内扩散的香味的强度。
[0088] 阈值以下的磷酸含量是指绿茶饮料中的磷酸总量为2.0~15mg/100mL、优选2.5~6.0mg/100mL。当磷酸的总量超过15mg/100mL时,有时磷酸的酸味会抑制绿叶香的增强作用。此外,小于2.0mg/100mL时,有时无法得到所期待的增强作用。
[0089] 作为磷酸,可使用市售品、合成品、其他与制法无关而可食用的磷酸。此外,还可将含有磷酸的植物体、植物提取物直接或纯化(包含粗纯化)后使用。在本发明的饮料中,作为绿茶提取物优选配合磷酸。据说磷酸在玉露中比煎茶中多(参照茶研报No.93,p26-33(2002)非专利文献1)。因此,玉露的提取物作为配合磷酸的形态可例示为适合的方式之一。
[0090] 本发明者确认因磷酸而被增强的绿茶独特的清新的香味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等的香气成分。因此,含有该阈值以下的磷酸的绿茶饮料优选包含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及苯乙醛中的至少1种成分,更优选包含上述全部的成分。特别是含有3~100ppb芳樟醇(本说明书中也标注为(f))的茶饮料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009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可例示以下的茶饮料(iv)及(v)。
[0092] (iv)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的成分(a)、(b)及(e),[0093]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094] (b)0.5~100ppm的缬氨酸
[0095] (e)2.0~15mg/100mL的磷酸。
[0096] (v)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的成分(a)、(b)、(e)及(f),[0097]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098] (b)0.5~100ppm的缬氨酸
[0099] (e)2.0~15mg/100mL的磷酸
[0100] (f)3~100ppb的芳樟醇。
[0101] 另一方面,本发明者发现,因高温高压杀菌等的加热处理而绿茶饮料、特别是低儿茶素茶饮料的良质的香气香味消失或变化,相对于此,通过以特定浓度含有极微量的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g)与芳樟醇(Linalool)(f),可无违和感地增强茶所具有的香气。具体而言,为阈值以下浓度的苯乙醛(g=0.2~1.0ppb)与阈值以下的芳樟醇(f=2.8~10ppb)。特别是,通过使上述含有比例(重量比)为(f)/(g)=9~25、优选9~20而含有,茶饮料的香味(含于口中时在口腔内扩展的香味(飘香性)、过喉时残留的香味(含香))、味道(浓郁感)、嗜好性(味道与香味的均衡性)变得良好。这些处于该范围的绿茶饮料成为具有丰富的甜香,可感知到甜味与美味的浓郁感的绿茶饮料。(f)/(g)过小时,有时欠缺新鲜感,相反(f)/(g)过大时,有时仅花香得到增强,作为茶饮料产生违和感。
[0102] 苯乙醛(g)与芳樟醇(Linalool)(f)优选以绿茶提取物的形态配合到茶饮料中。通过成为绿茶提取物的形态,可成为更自然的风味。且,茶饮料中的香气成分量可使用带质量分析计的气相色谱(GC/MS)来定量。
[0103] 在含有该特定量的苯乙醛与芳樟醇的茶饮料中,通过含有上述的磷酸,可加成或协同地增强低儿茶素茶饮料的香气香味。此时的茶饮料中优选的磷酸含量为1.5~15mg/100mL、更优选2.0~10mg/100mL、进一步优选2.5~5mg/100mL。
[010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可例示以下的茶饮料(vi)及(vii)。
[0105] (vi)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a)、(b)、(f)及(g),[0106]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107] (b)0.5~100ppm的缬氨酸
[0108] (f)2.8~10ppb的芳樟醇
[0109] (g)0.2~1.0ppb的苯乙醛。
[0110] (vii)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a)、(b)、(f)及(g);
[0111]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112] (b)0.5~100ppm的缬氨酸
[0113] (f)2.8~10ppb的芳樟醇
[0114] (g)0.2~1.0ppb的苯乙醛,
[0115] 茶饮料中的芳樟醇(f)与苯乙醛(g)的比率(重量比)((f)/(g))为9~25。
[0116] 另一方面,本发明者发现通过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以特定浓度配合特定的低聚糖,浓郁味·美味显著地得到增强,可饮性提高,此外,还具有抑制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可显著感知到的加热臭的效果。具体而言,为下述茶饮料:
[0117] 含有下述式(1)
[0118]
[0119] 表示的作为三糖的棉子糖(本说明书中也标注为(h))与下述式(2)
[0120]
[0121] 表示的作为四糖的水苏糖(本说明书中也标注为(i)),上述棉子糖与水苏糖的重量的合计(h+i)为10ppm以上、优选15ppm以上、更优选20ppm以上、特别优选30ppm以上,上限为100ppm左右的茶饮料在维持低儿茶素茶饮料的清爽风味的同时,还可提高可饮性(drinkability)。
[0122] 因此,通过将本发明的配合了特定量缬氨酸的可饮性得到提高的茶饮料制成配合了上述特定浓度的低聚糖的方式,可加成或协同地提高低儿茶素茶饮料的可饮性。即,成为赋予了飘香性、余香性、浓郁感、美味,茶所具有的甜香被选择性增强的优选的绿茶饮料。在该茶饮料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饮料中的棉子糖的含量(h)与水苏糖的含量(i)相比较小,即(h)≤(i)。水苏糖的比例高时,成为赋予了甜香与浓郁感,即使在冷藏状态下、常温的微温状态下香气香味也优异的茶饮料。
[0123] 相对于儿茶素(a)的棉子糖与水苏糖的重量的合计的比例((h+i)/a)优选0.04以上、更优选0.06以上、进一步优选0.08以上、特别优选0.10以上。相对于儿茶素的低聚糖含量高时,可进一步抑制苦味、涩味,且实现清爽的风味。且,棉子糖、水苏糖优选以植物提取物的形态配合,优选作为茶叶(特别是绿茶叶)的提取物配合。
[0124] 作为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可例示以下的茶饮料(viii)及(ix)。
[0125] (viii)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成分(a)、(b)、(h)及(i);
[0126] (a)50~400ppm的儿茶素类
[0127] (b)0.5~100ppm的缬氨酸
[0128] (h)棉子糖
[0129] (i)水苏糖,
[0130] 所述棉子糖与水苏糖的合计量((h)+(i))为10~100ppm。
[0131] (容器装绿茶饮料)
[0132] 由于本发明配合了特定量的缬氨酸与根据需要的适当成分的茶饮料可实现下述效果:抑制伴随经加热杀菌处理所制造的容器装茶饮料的不愉快的加热臭,故而可作为容器装茶饮料来适合地提供。本发明的茶饮料所使用的容器与通常的饮料同样,为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成分的成形容器(所谓的PET瓶)、金属罐、与金属箔、塑料膜复合的纸容器、瓶等,能够以灌装到上述容器的通常的形态来提供。
[0133] 本发明的茶饮料具有可以咕噜咕噜一口气大量地饮用的可饮性,饮料的容量为350mL~1000mL、优选500mL~1000mL。
[0134]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茶饮料具有甜香与美味的浓郁感,即使在冰凉状态、常温(微温状态)也可味美地饮用,故而可制成喝剩时能够重新封闭的PET瓶装的饮料,也适用于在办公室等经长时间而每次少量饮用的情况的饮料。
[0135] (制造法)
[0136] 本发明的茶饮料例如可通过包含以下工序的方法来制造。
[0137] (1)使绿茶叶含浸于包含缬氨酸的水溶液后进行焙炒干燥处理,从而得到高含有缬氨酸茶叶的工序、
[0138] (2)将该高含有缬氨酸茶叶与绿茶叶混合而得到混合茶叶的工序、
[0139] (3)对该混合茶叶实施提取处理而得到调和液的工序、及
[0140] (4)将该调和液进行加热杀菌处理的工序。
[0141] 或者,可通过包含以下工序的方法来制造。
[0142] (1)使绿茶叶含浸于包含缬氨酸的水溶液后进行焙炒干燥处理,从而得到高含有缬氨酸茶叶的工序、
[0143] (2)对该高含有缬氨酸茶叶实施提取处理而得到缬氨酸提取液的工序、[0144] (3)对该绿茶叶实施提取处理而得到绿茶提取液的工序、
[0145] (4)将所述缬氨酸提取液与绿茶提取液混合而得到调和液的工序、及[0146] (5)将该调和液进行加热杀菌处理的工序。
[0147] 在任一种制造法中,为了制成低儿茶素茶饮料,均优选提取处理在低温下进行。具体而言,为60℃以下、优选10~60℃左右、更优选15~55℃左右。
[0148] 加热杀菌处理例如在填充于金属罐这样的容器后,在可加热杀菌时按照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杀菌条件进行。关于PET瓶、纸容器这样无法进行高温高压杀菌的容器,可采用下述方法:预先在与上述同等的杀菌条件下,例如通过板式热交换器等进行高温短时间杀菌后,冷却至一定的温度再填充于容器等。
[0149] 实施例
[0150] 以下,示出实验例及实施例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0151] 实施例1
[0152] 将市售的PET瓶装煎茶饮料(儿茶素类含量:800ppm)用水稀释,制成儿茶素类含量300ppm的低儿茶素茶饮料(No.1)。制备在其中按照表1的处方添加L-缬氨酸(Ajinomoto Healthy Supply株式会社)的饮料(No.2~6)。将上述饮料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杀菌条件进行加热杀菌后,每500mL填充于PET瓶容器,将容器上盖、密封来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对上述饮料中的儿茶素类浓度与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茶氨酸)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条件如下所示。
[0153] (儿茶素类的测定)
[0154] 将成为试样的茶饮料用过滤器(0.45μm)过滤,供于HPLC分析。HPLC的分析条件如下。
[0155] ·HPLC装置:TOSOH HPLC系统LC8020modelII
[0156] ·色谱柱:TSKgel ODS80T sQA(4.6mm×150mm)
[0157] ·柱温:40℃
[0158] ·流动相A:水-乙腈-三氟醋酸(90:10:0.05)
[0159] ·流动相B:水-乙腈-三氟醋酸(20:80:0.05)
[0160] ·检测:UV275nm
[0161] ·进样量:20μL
[0162] ·流速:1mL/分钟
[0163] ·梯度程序:
[0164]
[0165] ·标准品: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栗田高纯度试剂)
[0166] (氨基酸的测定)
[0167]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也使用HPLC。HPLC的分析条件如下。
[0168] ·HPLC装置:Waters氨基酸分析装置2695
[0169] ·色谱柱:AccQ-Tag柱(3.9mm×150mm)
[0170] ·柱温:40℃
[0171] ·流动相A:AccQ-TagA(pH5.8)
[0172] ·流动相B:乙腈
[0173] ·流动相C:水/甲醇=9/1
[0174] ·检测:EX250nm EM395nm Gain100
[0175] ·进样量:5μL
[0176] ·梯度:
[0177]
[0178] ·标准品: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茶氨酸)
[0179] (感官评价)
[0180] 此外,由5名评委进行饮用试验。评价为对清爽的风味、含香、浓郁感、苦味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在此,含香意味着饮用后持续的香味的余韵,从口穿过鼻子的香味。
[0181] [评价基准]
[0182] 5:优异、4:良好、3:标准、2:不良、1:差,计算平均分。
[0183] [综合评价]
[0184] ◎:特别优选、○:优选、△:一般、×:不优选,用最多的评价表示。
[0185] (评价结果)
[0186] 结果如表1所示。配合0.5~100ppm左右的缬氨酸时,几乎不伴随苦味,在维持低儿茶素茶饮料的清爽风味的同时,还可增强含香、浓郁感。
[0187] 表1
[0188]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儿茶素(a)[ppm]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缬氨酸(b)[ppm] 0.3 0.5 1 10 90 110
蛋氨酸(c)[ppm] 3.8 3.8 3.8 3.8 3.8 3.8
茶氨酸(d)[ppm] 12.5 12.5 12.5 12.5 12.5 12.5
(c)/(d) 0.304 0.304 0.304 0.304 0.304 0.304
清爽的风味 4.0 3.9 3.9 3.9 3.7 2.2
含香 1.8 3.3 3.5 3.7 4.0 4.1
有茶味的浓郁感 2.1 3.3 3.5 3.8 4.0 4.1
苦味 3.9 3.7 3.7 3.2 2.8 1.0
综合评价 × ○ ◎ ◎ ○ ×
[0189] 实施例2
[0190] 将实施例1的No.4的低儿茶素茶饮料进一步用水稀释至2~7倍,添加与实施例1同样的缬氨酸使成为表3的处方来制备饮料,对其可饮性进行评价。评价通过5名专业评委,关于可饮性按照◎:特别好、○:好、△:一般、×:差,用最多的评价来表示。
[0191] 结果如表2所示。在儿茶素类含量为50ppm以下的茶饮料(No.7)中,即使添加规定量的缬氨酸,也无法得到浓郁感、含香的增强效果,寡淡无味。评委全员评价为儿茶素含量为50ppm以上的低儿茶素茶饮料(No.12~16)通过添加缬氨酸,可饮性得到提高。
[0192] 表2
[0193]  No.7 No.8 No.9 No.10 No.11 No.12
儿茶素(a)[ppm] 43 50 60 75 100 150
缬氨酸(b)[ppm] 1.4 1.7 2.0 2.5 3.3 5.0
蛋氨酸(c)[ppm] 0.5 0.6 0.8 1.0 1.3 1.9
可饮性 × ○ ○ ◎ ◎ ◎
[0194] 实施例3
[0195] 在实施例1的No.4的低儿茶素茶饮料中添加蛋氨酸(Ajinomoto Healthy Supply株式会社)使成为表3的处方(No.13~14),对其可饮性进行评价。评价通过5名专业评委,按照○:比No.4饮料好、△:与No.4饮料为相同程度、×:比No.4饮料差,以最多的评价表示。
[0196] 结果如表3所示。可知添加蛋氨酸时,存在低儿茶素茶饮料中的缬氨酸的香气香味改善作用被抑制的趋势。关于可饮性,与No.4饮料进行对比时,No.13的饮料为5名评委中3名回答没有太大差别,而就相对于饮料整体的蛋氨酸浓度超过5ppm的No.14及No.15饮料而言,评委全员回答为比No.4的可饮性明显差、勉强感觉到浓郁感、含香的程度。据此,提示在配合了缬氨酸的饮料中,将蛋氨酸浓度调整为5ppm以下、优选4ppm以下为佳。
[0197] 表3
[0198]  No.4 No.13 No.14 No.15
儿茶素(a)[ppm] 300 300 300 300
缬氨酸(b)[ppm] 10 10 10 10
蛋氨酸(c)[ppm] 3.8 5 6 7
茶氨酸(d)[ppm] 2.5 12.5 12.5 12.5
可饮性 - △ × ×
[0199] 实施例4
[0200] (1)高含有缬氨酸茶叶的制造
[0201] 按照日本特开2012-183064号公报的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来制造高含有缬氨酸茶叶。首先,制造高浓度含有氨基酸的茶提取物。将10g绿茶叶(焙炒度:中)封装入带搅拌机的密闭容器,加入180mL 40℃的离子交换水来浸渍绿茶叶。在其中添加0.2g蛋白酶制剂(三菱化学食品公司“Kokulase·P”),保持在40℃下的状态进行16小时搅拌来进行酶处理。其后,将所得到的酶处理液在90℃下加热10分钟使酶失活,从而得到酶提取液。将该提取液的氨基酸组成按照实施例1的HPLC条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将该提取液减压浓缩来制备含缬氨酸的绿茶浓缩液,使表4的17种氨基酸浓度的合计成为1%。
[0202] 表4
[0203]
[0204] 相对于未焙炒的绿茶叶(毛茶;3番茶、茶树种),以重量比茶叶:含缬氨酸的绿茶浓缩液成为1:0.2进行喷雾、搅拌而含浸后,按照以下条件进行焙炒干燥,从而得到高含有缬氨酸的茶叶。
[0205] ·焙炒机:寺田制作所,TR-10
[0206] ·筒温度:200℃
[0207] ·筒转数:12rpm
[0208] ·焙炒时间:15~20分钟
[0209] ·焙炒温度:150℃
[0210] (2)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制造
[0211] 将上述(1)所得到的高含有缬氨酸的茶叶与煎茶(一番茶)以重量比5:95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混合茶叶,用约30倍量的水(40℃)进行提取处理。使用pH调节剂将pH调整为6.4后进行加热杀菌,每500mL填充于PET瓶来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
[0212] 关于所得到的饮料,在对儿茶素含量、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含量进行定量的同时进行感官评价。
[0213] 结果如表5所示。所得到的绿茶饮料为加热臭得到抑制,具有如图1所示的良好的香气香味的可饮性高的饮料。即使从冷藏状态放置到常温而在成为微温的状态下饮用,由于具有甜香、浓郁感及含香,即使变得微温也能够使清爽的风味持续。
[0214] 表5
[0215]  绿茶饮料
儿茶素(a)[ppm] 305
缬氨酸(b)[ppm] 7.9
蛋氨酸(c)[ppm] 0.9
茶氨酸(d)[ppm] 20
清爽的风味 4.8
含香 4.4
有茶味的浓郁感 4.2
苦味 1.8
综合评介 ◎
[0216] 实施例5
[0217] 在实施例1的No.2的低儿茶素茶饮料(对照)中添加茶氨酸(SuntheanineU001太阳化学株式会社)来制备茶氨酸与蛋氨酸的比率不同的容器装绿茶饮料(No.16~20)。对上述饮料中的儿茶素类浓度与氨基酸(茶氨酸、蛋氨酸、缬氨酸)浓度进行定量。此外,由5名评委进行饮用试验。评价为对浓郁味、苦味·异味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0218] [评价基准]
[0219] 5:比对照极为优异、4:比对照良好、3:与对照为相同程度、2:比对照不良、1:比对照差,计算平均分。
[0220] [综合评价]
[0221] ◎:比对照极为优选、○:比对照优选、△:与对照为相同程度、×:比对照不优选,以最多的评价表示。
[0222] 进而,将在5℃下保存4周的情况作为对照,将在37℃下保存4周时的风味按照○:与对照为相同程度、×:比对照差,以最多的评价表示。
[0223] (评价结果)
[0224] 结果如表6所示。在相对于饮料整体配合了0.5~100ppm左右的缬氨酸的饮料中添加茶氨酸使成为50ppm以下的饮料(No.16~18)成为在维持了低儿茶素茶饮料的清爽的风味的同时,浓郁感更进一步增强,进而风味良好的茶饮料。添加了超过50ppm茶氨酸的饮料(No.19,20)被评价为能够些许感觉到加热杀菌引起的加热臭,比对照饮料在清爽的风味这方面差。此外,提示相对于茶饮料中的茶氨酸(d)的蛋氨酸(c)的比率((c)/(d))为0.035~0.200的范围时,伴随长期常温保存的风味的变化少。
[0225] 表6
[0226]  No.2 No.16 No.17 No.18 No.19 No.20
儿茶素(a)[ppm]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缬氨酸(b)[ppm] 0.5 0.5 0.5 0.5 0.5 0.5
蛋氨酸(c)[ppm] 3.8 3.8 3.8 3.8 3.8 3.8
茶氨酸(d)[ppm] 12.5 19.0 25.0 50.0 100.0 130.0
(c)/(d) 0.304 0.200 0.152 0.076 0.038 0.029
清爽的风味 3.9 3.9 3.9 3.8 3.2 2.6
含香 3.3 3.5 3.7 3.5 3.0 3.0
有茶味的浓郁感 3.3 4.0 4.2 3.5 3.2 4.0
苦味 3.7 3.8 4.0 4.0 3.5 3.7
综合评价 - ◎ ◎ ○ △ △
保存后的香味 × ○ ○ ○ ○ ×
[0227] 实施例6
[0228] 在实施例5的No.17的低儿茶素茶饮料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添加缬氨酸来制备容器装绿茶饮料,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通过相对于饮料整体配合100ppm以下的缬氨酸,不仅能够使浓郁感增强,还能够使含香增强。
[0229] 表7
[0230]  No.17 No.21 No.22 No.23
儿茶素(a)[ppm] 300 300 300 300
缬氨酸(b)[ppm] 0.5 1.0 90 110
蛋氨酸(c)[ppm] 3.8 3.8 3.8 3.8
茶氨酸(d)[ppm] 25.0 25.0 25.0 25.0
(c)/(d) 0.152 0.152 0.152 0.152
清爽的风味 4.3 4.2 4.1 3.2
飘香性 4.3 4.2 4.1 4.0
含香 3.8 4.5 4.7 4.7
有茶味的浓郁感 3.5 4.5 4.7 4.8
苦味·异味(臭味) 4.0 3.8 3.0 1.0
综合评价 ○ ◎ ◎ ×
[0231] 实施例7
[0232] 在作为香气成分含有芳樟醇及苯乙醛的市售PET瓶装煎茶饮料(儿茶素类含量:360ppm)(No.24;对照)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添加缬氨酸,制备含有0.5ppm缬氨酸的饮料(No.25)。在其中以0~18.1mg/100mL的比例滴加磷酸,制备表1的磷酸浓度不同的绿茶饮料(No.26~30)。上述饮料中的儿茶素类浓度与氨基酸浓度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定量。此外,饮料中的磷酸浓度、香气成分(芳樟醇及苯乙醛)浓度根据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0233] (磷酸浓度的测定)
[0234] 饮料中磷酸的定量使用Agilent公司的毛细管电泳系统(HPCE)实施。
[0235] (香气成分的测定)
[0236] 在进行茶饮料中的香气成分分析时,使用带质量分析计的气相色谱(GC/MS),定量使用标准添加法。前处理采用SBSE(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法,通过由Twister(在搅拌子上涂布聚二甲基硅氧烷;GERSTEL公司制)进行的搅拌吸附来将成分浓缩。分析试样按照试样量:50ml、吸附温度:25℃(室温)、吸附时间:120分钟进行调整。分析条件如下。
[0237] TDS条件(Thermo Desorption System,加热脱附装置)
[0238] ·装置:GERSTEL TDS
[0239] ·脱附温度.35℃(1分钟)~250℃(60℃/分钟,保持5分钟)
[0240] ·进样口温度.-90℃~250℃(10℃/秒,保持5分钟)
[0241] GC/MS条件
[0242] ·装置:Agilent GC 6890,MSD 5973N
[0243] ·色谱柱Inert Cap pure-WAX(30m×0.25mm I.D.,膜0.25μm)
[0244] ·色谱柱温度40℃(5分钟)~260℃(10℃/分钟,保持13分钟)
[0245] ·不分流5分钟
[0246] ·色谱柱流量:1.2mL/分钟
[0247] ·传输线温度.:260℃
[0248] ·离子源温度:230℃
[0249] ·四级杆温度:150℃
[0250] ·用于定量的离子:苯乙醛m/z=91
[0251] (感官评价)
[0252] 此外,由5名评委进行饮用试验。评价为对飘香性、含香、浓郁味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0253] [评价基准]
[0254] 5:比对照极为优异、4:比对照良好、3:与对照为相同程度、2:比对照不良、1:比对照差,计算平均分。
[0255] [综合评价]
[0256] ◎:比对照极为优选、○:比对照优选、△:与对照为相同程度、×:比对照不优选,以最多的评价表示。
[0257] (评价结果)
[0258] 结果如表8所示。对于配合了0.5~100ppm左右的缬氨酸的低儿茶素茶饮料而言,含有2.5~15mg/100mL(优选2.5~6.0mg/100mL)磷酸的绿茶饮料的绿茶独特的绿叶清新的香味强,此外,无苦味、涩味、苦涩味,爽口。磷酸为20mg/100mL以上时,酸味强,作为茶饮料不适合。
[0259] 表8
[0260]  No.24 No.25 No.26 No.27 No.28 No.29 No.30
儿茶素(a)[ppm] 360 360 360 360 360 360 360
缬氨酸(b)[ppm] 0.3 0.5 0.5 0.5 0.5 0.5 0.5
蛋氨酸(c)[ppm] 4.0 4.0 4.0 4.0 4.0 4.0 4.0
茶氨酸(d)[ppm] 8.2 8.2 8.2 8.2 8.2 8.2 8.2
(c)/(d) 0.488 0.488 0.488 0.488 0.488 0.488 0.488
磷酸(e)[mg/100ml] 1.9 1.9 2.5 3.0 6.0 12.0 20.0
芳樟醇(f)[ppb] 2.8 2.8 2.8 2.8 2.8 2.8 2.8
苯乙醛(g)[ppb] 0.1 0.1 0.1 0.1 0.1 0.1 0.1
飘香性 - 3.1 4.3 4.3 4.4 4.5 3.2
含香 - 4.0 4.1 4.1 4.1 4.1 4.0
有茶味的浓郁感 - 3.5 4.0 4.1 3.6 3.5 2.8
综合评价 - ○ ◎ ◎ ◎ ○ △
[0261] 实施例8
[0262] 在实施例7制造的No.27的绿茶饮料中滴加2.2~107.2ppb的芳樟醇并评价香气香味(No.31~33)。评价通过5名的专业评委,按照○:比No.27饮料好、△:与No.27饮料为相同程度、×:比No.27饮料差,以最多的评价表示。
[0263] 结果如表9所示。芳樟醇成为3~100ppb的范围时,香味得到增强,能够强烈地感知到余香(过喉时残留的香味)、含香。只是存在下述趋势:风味本身变得稍微人工,偏离了自然的茶的风味。综合实施例7的结果,配合了特定量的缬氨酸的饮料优选为香料无添加,为了自然地增强茶本来所具有的风味,可以说配合特定量的磷酸有用。
[0264] 表9
[0265]  No.27 No.31 No.32 No.33
儿茶素(a)[ppm] 360 360 360 360
缬氨酸(b)[ppm] 0.5 0.5 0.5 0.5
蛋氨酸(c)[ppm] 4.0 4.0 4.0 4.0
茶氨酸(d)[ppm] 8.2 8.2 8.2 8.2
(c)/(d) 0.488 0.488 0.488 0.488
磷酸(e)[mg/100ml] 3.0 3.0 3.0 3.0
芳樟醇(f)[ppb] 2.8 5.0 90.0 110.0
苯乙醛(g)[ppb] 0.1 0.1 0.1 0.1
饮用评价 - ○ ○ △
[0266] 实施例9
[0267] 在实施例7制造的No.25的绿茶饮料(对照)中添加苯乙醛,制备苯乙醛含量不同的绿茶饮料(No.31~33),由5名评委进行饮用试验。评价为对飘香性、含香、浓郁味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0268] [评价基准]
[0269] 5:比对照极为优异、4:比对照良好、3:与对照为相同程度、2:比对照不良、1:比对照差,计算平均分。
[0270] [综合评价]
[0271] ◎:比对照极为优选、○:比对照优选、△:与对照为相同程度、×:比对照不优选,以最多的评价表示。
[0272] 结果如表10所示。苯乙醛小于0.2的对照饮料(No.25)也有评委评价为香气弱、些许寡淡无味,对于苯乙醛处于0.2~1.0ppb范围内的绿茶饮料而言,能够无违和感地增强茶所具有的香气(含于口中时在口腔内扩展的香味(飘香性)与过喉时残留的香味(含香))(No.31~33)。特别是,对于芳樟醇(f)与苯乙醛(g)的含有比例(重量比)为(f)/(g)=9~20的饮料而言,为具有丰富的甜香,可感知到甜味与美味的浓郁感的绿茶饮料。(f)/(g)小于9的饮料(No.33)与No.31及32对比时,欠缺新鲜的香味。
[0273] 表10
[0274]  No.25 No.31 No.32 No.33
儿茶素(a)[ppm] 360 360 360 360
缬氨酸(b)[ppm] 0.5 0.5 0.5 0.5
蛋氨酸(c)[ppm] 4.0 4.0 4.0 4.0
茶氨酸(d)[ppm] 8.2 8.2 8.2 8.2
(c)/(d) 0.488 0.488 0.488 0.488
磷酸(e)[mg/100ml] 1.9 1.9 1.9 1.9
芳樟醇(f)[ppb] 2.8 2.8 2.8 2.8
苯乙醛(g)[ppb] 0.1 0.2 0.3 0.5
(f)/(g) 28 14 9.3 5.6
飘香性 - 3.5 3.6 4.0
含香 - 4.0 4.0 3.6
有茶味的浓郁感 - 3.6 3.6 3.1
综合评价 - ○ ○ △
[0275] 实施例10
[0276] 在实施例9制造的绿茶饮料(No.33)中添加芳樟醇,制备芳樟醇含量不同的绿茶饮料(No.34~37)。关于上述绿茶饮料,与实施例9同样地将No.25的绿茶饮料作为对照进行评价。
[0277] 结果如表11所示。芳樟醇(f)处于0.2~1.0ppb、苯乙醛(g)处于2.8~10.0ppb的范围、(f)/(g)=9~20的绿茶饮料为下述可饮性高的绿茶饮料:由于具有花香,即使变得微温也可清爽地持续饮用。
[0278] 表11
[0279]  No.25 No.33 No.34 No.35 No.36 No.37
儿茶素(a)[ppm] 360 360 360 360 360 360
缬氨酸(b)[ppm] 0.5 0.5 0.5 0.5 0.5 0.5
蛋氨酸(c)[ppm] 4.0 4.0 4.0 4.0 4.0 4.0
茶氨酸(d)[ppm] 8.2 8.2 8.2 8.2 8.2 8.2
(c)/(d) 0.488 0.488 0.488 0.488 0.488 0.488
磷酸(e)[mg/100ml] 1.9 1.9 1.9 1.9 1.9 1.9
芳樟醇(f)[ppb] 2.8 2.8 5.0 7.5 10.0 20.0
苯乙醛(g)[ppb] 0.1 0.5 0.5 0.5 0.5 0.5
(f)/(g) 28 5.6 10 15 20 40
飘香性 - 4.0 4.6 4.6 4.6 2.8
含香 - 3.6 4.0 4.1 4.0 3.6
有茶味的浓郁感 - 3.1 3.6 3.6 3.6 3.1
综合评价 - △ ○ ○ ○ △
[0280] 实施例11
[0281] 在实施例7的对照饮料(No.25;含有7.0ppm的棉子糖与2.8ppm的水苏糖)中添加甜菜低聚糖(beet oligosaccharide)(棉子糖98%以上、NICHIE株式会社),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加热杀菌,制备低聚糖组成及浓度不同的容器装绿茶饮料(No.38~40)。关于上述的茶饮料,由5名评委进行饮用试验。评价为对清爽的风味、飘香性、含香、有茶味的浓郁感、苦味,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0282] [评价基准]
[0283] 5:比对照极为优异、4:比对照良好、3:与对照为相同程度、2:比对照不良、1:比对照差,计算平均分。
[0284] [综合评价]
[0285] ◎:比对照极为优选、○:比对照优选、△:与对照为相同程度、×:比对照不优选,以最多的评价表示。
[0286] 结果如表12所示。饮料中的棉子糖及水苏糖含量为10~100ppm的茶饮料的饮料自身不伴随异味,在维持低儿茶素茶饮料的清爽风味的同时,可增强含香、浓郁感。特别是,相对于儿茶素(a)的棉子糖与水苏糖的重量合计的比例((h)+(i))/(a)为0.04以上的茶饮料为即使在常温的微温状态下香气香味也优异的茶饮料。
[0287] 表12
[0288]  No.25 No.38 No.39 No.40
儿茶素(a)[ppm] 360 360 360 360
缬氨酸(b)[ppm] 0.5 0.5 0.5 0.5
蛋氨酸(c)[ppm] 4.0 4.0 4.0 4.0
茶氨酸(d)[ppm] 8.2 8.2 8.2 8.2
(c)/(d) 0.488 0.488 0.488 0.488
磷酸(e)[mg/100ml] 1.9 1.9 2.5 3.0
棉子糖(h)[ppm] 7.0 12.0 90.0 110.0
水苏糖(i)[ppm] 2.8 2.8 2.8 2.8
(h)+(i) 9.8 14.8 92.8 113.8
((h)+(i))/(a) 0.027 0.041 0.258 0.316
清爽的风味 - 3.6 3.6 1.8
含香 - 3.2 3.3 2.0
有茶味的浓郁感 - 3.5 3.8 2.5
苦味 - 3.8 4.5 4.8
综合评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