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高粘度混拌材料用混拌机的安装构造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380066172.2

文献号 : CN1051902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矢田泰雄矢田龙生

申请人 : 铃鹿工程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高粘度混拌材料用混拌机的安装构造,是将安装在高粘度材料用混拌机上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做成可进行实时的温度检测,并且由混拌物的流动尽可能地减小作用在上述温度检测端上的机械的负荷的构造。将收容了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热电偶元件(12)的保护内管(17)的前端为半球面状的感温部(18),从向混拌槽内突出的保护尖端(16)的前端突出地安装在混拌高粘度混拌材料的混拌槽(1)上。将保护尖端的向混拌槽内突出的突出基端部(16a)与保护内管相比做成2~3倍的外径,将向混拌槽内突出的突出长度(h)做成与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和保护内管的半径差同等的长度,将从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到与保护内管的外周接触的部位的该保护尖端的肩部(16b)外周面形成为将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和保护内管的各半径之差作为半径的凸圆弧面。

权利要求 :

1.一种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高粘度混拌材料用混拌机的安装构造,其是如下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安装构造:将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混拌槽装卸自由地进行安装,该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在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混拌槽内由混拌转子的旋转混拌的高粘度混拌材料的温度,并通过将由产生热电动势的2种金属线构成的热电偶元件收容在保护管内构成;上述2种金属线,通过如下的方式收容在上述保护管内:将其一端彼此熔敷在开设于上述保护管内部的保护内管的突端上的细孔内而形成感温部,并且将该2种金属线的另一端引导到设置于保护管的另一端侧的端子台;使得该感温部位于沿上述混拌机中的混拌槽内壁面流动的混拌物的流动区域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内管在前端形成了半球面状的感温部,上述保护管使该感温部从在前端部具备了向混拌槽内的混拌物的流动区域突出的肩部的短筒状的保护尖端的前端中央突出;上述保护尖端的向混拌槽内突出的突出基端部,与上述保护内管相比是2~3倍的外径,从该突出基端部向混拌槽内突出的突出长度,做成具有与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和保护内管的半径差同等的长度的长度;而且,将从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到在上述突出长度中与保护内管的外周接触的部位的该保护尖端的肩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和保护内管的半径之差相当的半径的凸圆弧面,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相对于上述混拌槽的安装,是以如下的方式配设了该保护尖端: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位于沿混拌槽内壁面的位置;该保护尖端的上述肩部向混拌物的流动区域突出;使在沿混拌槽内面朝向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的部位流动的混拌物的流动朝向在该保护尖端进行迂回的方向,使朝向该温度检测端的流动的一部分朝向在抚摸从保护尖端突出的感温部的顶部的那样的状态下流动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高粘度混拌材料用混拌机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安装在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混拌槽上的上述保护管由上述保护内管和密封管形成;上述保护内管,其除了上述感温部以外的外周由绝热性的绝热膜筒覆盖,在内部穿插上述热电偶元件的2种金属线;上述密封管隔开空隙地外嵌在上述保护内管的周围;上述保护管通过在该密封管的前端安装保护尖端构成,该保护尖端是从混拌槽内壁向该混拌槽内突出的筒状,在其内部形成了经上述绝热膜筒嵌插上述保护内管的前端的感温部的嵌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记载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高粘度混拌材料用混拌机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混拌槽通过使圆筒状的一对转子室以上述混拌转子的轴线为相邻的水平配置相互连通形成,上述混拌转子在外周具备多个叶片,并可旋转地配设在上述圆筒状的一对转子室中,上述一对混拌转子在与该圆筒状的一对转子室的内周面之间隔开间隔;上述一对混拌转子以在一对转子室相互连通的一侧向下旋转的方式构成;使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突出于形成在一对转子室的分界部分的底面上的立起成山形的棱壁部的上面。

说明书 :

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高粘度混拌材料用混拌机的安装

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热电偶温度检测器附设在混拌槽上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安装构造,该混拌槽是用于混拌橡胶、塑料、陶瓷等高粘度混拌材料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中的混拌槽,该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用于高灵敏度地检测该混拌材料的温度变化。

背景技术

[0002] 在用于混拌橡胶、塑料、陶瓷等高粘度混拌材料的已知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中,伴随着混拌而发热的混拌材料的温度检测,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使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从混拌槽的底部、侧壁等突出,通过感知接触的混拌物的温度来进行。在以啮合的方式使2轴的混拌转子在混拌槽内旋转的混拌机中,因为在高粘度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等块状物、粒状物中拌入具有无机物的磨损性的配合剂等,所以对混拌物施加由旋转的2轴的混拌转子给予的强力的旋转负荷、抑制混拌物向混拌槽的上方的浮起的加压盖的压力负荷,配设在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中的温度检测端的热电偶元件的感温部,被收纳在具备了具备耐磨损性和耐冲击性的牢固的材质和强度的保护管内地安装在上述混拌槽的底部或侧壁等上。
[0003] 在收纳在上述的那样的保护管内的热电偶元件中,因为与混拌进度一致地变化的混拌物的温度经保护管传导给热电偶元件,所以为了使测定温度敏感地追随被测定物的温度变化,在保护管的前端熔敷热电偶元件前端,由保护管的外面感知被测定物的温度,将热电偶元件产生的电动势经由导线送往温度显示器的接地型的结构是有效的,但在此情况下,如果相对于从被测定物接受的负荷充分地提高保护管的强度,则因为该保护管的热容量变大,所以热电偶元件不一定直接感知混拌物的温度,受保护管本身的温度支配得大,不能敏感地追随混拌物的温度变化。
[0004] 另外,在由密闭加压型混拌机混拌橡胶配合物等的情况下,为了在混拌槽内促进混拌物的均匀的分散,将包含配合材料在内的混拌物的相对于混拌槽的充填率做成该混拌槽的容积的70~80%,设置了混拌物的流动空间。因此,由于混拌物不会与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检测端总是紧密地接触,通过2轴的混拌转子啮合的旋转,与温度检测端的感温部时而接触时而离开,使混拌槽内的流动空间不仅在旋转方向而且在混拌转子的轴向上也激烈地移动,所以混拌物反复与温度检测端瞬时接触,只要在检测端没有锐敏的温度感知的追随性,就不能感知混拌中的正确的混拌物的温度。
[0005] 因为存在上述的问题,所以虽然处于现今的高的工业技术水准下,但是在高粘度混拌材料用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中,还不能将正确的温度作为数值显示在计量仪器上,一般地,显示比实际温度低的检测值的是实际状态。这在批量大小小的橡胶混拌物中,对于作为品质特性的一个的可塑度来说,成为不能抑制批量之间的误差的主要原因。另外,此检测温度和混拌物的实际温度之差,是以通过温度进行的混拌的正确的结束点的把握、设定上限温度而结束混拌的精密的温度控制自动混拌为牺牲的结果。
[0006] 对待这样的问题,在公开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等中,改善内包热电偶元件的保护管的形状、构造而使灵敏度变得锐敏,实现了检测温度的精度提高,但因为增大了其检测端向混拌槽内的突出长度,以便热电偶温度检测器不损害热感应性,所以需要维持能面对保护管的折曲、折损的强度,结果,其热容量增大,蓄热温度影响检测温度,作为混拌管理的参数不是好的参数。
[0007] 另外,近年来,将由大型的密闭型混拌机提高生产性作为目标,具备高速旋转转子,或者对带叶片混拌转子本身的各种性能进行改善,大量地配合高的硬度、磨损性高的混拌物的情况变多,与此相伴,需要对待它们,需要不会损害温度检测端的热感应性地克服保护管的寿命延长的问题。而且,由于这些不仅使向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的机械的负荷增大得大,而且使向温度检测端突出部的来自前后左右的负荷的作用次数格外地增加,所以在现存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中存在耐用寿命缩短地大的倾向。
[0008] 这样,与以往例相比一直变得过剩的向温度检测端的负荷,必然是起因于急速且过剩的能量向混拌物的附加的负荷,与其相伴,由于混拌物的温度急速地上升,所以实时地正确地检测其温度的必要性更加增大,但是,提高保护管的强度是因热容量的增大而更难进行实时的检测。因此,通过怎样形成保护管的形态本身,怎样相对于混拌槽安装它,能一边抑制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检测端的折曲、折损一边正确地进行温度检测变得重要。
[0009] 在先技术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00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18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3] 本发明的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高粘度混拌材料用混拌机的安装构造,其对于保护管来说不会谋求使其热容量增大的那样的机械性的强度的增大,由此,可进行更实时的温度检测,并且通过保护管的前端的形态本身及相对于该混拌槽的安装构造的改善,能尽可能地减小通过混拌材料的由混拌转子产生的流动赋予给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的机械的负荷。
[0014]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高粘度混拌材料用混拌机的安装构造,其是如下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安装构造:将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相对于混拌槽装卸自由地进行安装,该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在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混拌槽内由混拌转子的旋转混拌的高粘度混拌材料的温度,并通过将由产生热电动势的2种金属线构成的热电偶元件收容在保护管内构成;上述2种金属线,通过如下的方式收容在上述保护管内:将其一端彼此熔敷在开设于上述保护内管的突端上的细孔内而形成感温部,并且将该2种金属线的另一端引导到设置于保护管的另一端侧的端子台;使得该感温部位于沿上述混拌机中的混拌槽内壁面流动的混拌物的流动区域中。具体地说,其结构如下。
[0016] 上述保护管,使在前端形成了半球面状的感温部的保护内管的该感温部从在前端部具备了向混拌槽内的混拌物的流动区域突出的肩部的短筒状的保护尖端的前端中央突出;上述保护尖端的向混拌槽内突出的突出基端部,与上述保护内管相比是2~3倍的外径,从该突出基端部向混拌槽内突出的突出长度,做成具有与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和保护内管的半径差同等的长度的长度;而且,将从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到在上述突出长度中与保护内管的外周接触的部位的该保护尖端的肩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和保护内管的各半径之差相当的半径的凸圆弧面,
[0017] 上述混拌槽的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安装,是以如下的方式配设了该保护尖端: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位于沿混拌槽内壁面的位置;该保护尖端的上述肩部向混拌物的流动区域突出;使在沿混拌槽内面朝向上述温度检测端的部位流动的混拌物的流动朝向在该保护尖端进行迂回的方向,使朝向该温度检测端流动的一部分朝向在抚摸从保护尖端突出的感温部的顶部的那样的状态下流动的方向。
[0018] 如上所述,在热电偶温度检测器中,因为如果将收容热电偶元件的金属线的上述保护内管的感温部壁进行厚壁化来提高其强度,则实时的温度检测因热容量的增大而变得更困难,所以在本发明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中,尽可能地使保护内管的感热部薄壁化,并且尽可能地与流动的混拌物容易接触地提高传热速度,而且,通过感热部与流动的混拌物的接触,尽可能地不接受负荷,具体地讲,通过将上述感热部形成为半球面状,并且与保护尖端关联,使得混拌物在抚摸其顶部的那样的状态下流动,能使从该混拌物接受的力减轻,由此抑制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中的检测端的折曲、折损,并且尽可能地使形成上述感热部的保护内管的前端半球面状部分薄壁化。
[0019] 另一方面,混拌中的沿混拌槽内壁面的混拌物的流动,由于从周围的所有的方向使推压和拉伸的应力负荷相对于上述温度检测端作用,所以位于上述保护内管的周围而保护它的保护尖端,其向混拌槽内的突出基端部与上述保护内管相比是2~3倍的外径,在相对于感热部绝热的状态下,能做成具有强度的壁厚,进而,由于从该突出基端部向混拌槽内突出的突出长度做成与上述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和保护内管的半径差同等并没有折曲、折损等的长度,而且能直接嵌插在混拌槽内壁上牢固地保持,即,由于具有强度的该保护尖端位于保护内管的感热部的周围而成为保护它的结构,所以感热部被充分地保护而形成了感温精度高的温度检测端。
[0020] 另外,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安装构造,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中的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位于沿混拌槽内壁面的位置,使得该温度检测端仅作为必要最小限的范围的保护尖端的肩部和位于其前端中央部的保护内管的半球面状部分向混拌物的流动区域突出,使该半球面状部分的基端位于保护尖端的前端面上,构成为从混拌转子向混拌物给予的强力的旋转负荷等作用不直接加在温度检测端的那样的形状,向混拌槽内突出。
[0021] 即,由于在上述保护尖端的肩部将外周形成为凸圆弧状而具有向混拌槽内突出的形态,所以起因于此,沿混拌槽内面地向任一方向流动的混拌物的流动都不对该感温部直接地给予负荷,在该保护尖端的凸圆弧状的肩部被改变方向,此时,越过该保护尖端流动的混拌物的一部分,因保护尖端的肩部中的凸圆弧状的外周面的存在而朝向从该保护尖端突出的感温部的前端面侧,流动的混拌物与该感温部的前端面可靠地接触,但由于该感温部的基端和保护尖端的上面的接触部附近、与混拌槽内壁接近的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附近成为谷间状,所以在该部分上产生流动的混拌物不接触的空隙,即使具有粘着性的橡胶混拌物与感温部、保护尖端的肩部接触,卷绕在它们上的混拌物也被减轻由混拌转子拉伸或者压附的负荷,能抑制从侧方接受大的曲折力。
[0022] 另外,如上所述,混拌物的流动,相对于温度检测端,从其周围的所有的方向作用推压和拉伸的应力负荷,但在它们之中,特别是,即使相对于混拌槽中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安装位置存在垂直方向成分大的混拌物的流动进行冲撞的情况,由于上述保护尖端的凸圆弧面朝向混拌槽内突出,另外上述保护内管的感温部被形成为光滑的半球面状,由保护尖端保护其周围,所以也能使上述垂直方向成分大的混拌物的流动向周围分散,因此,如上所述,为了保护上述感温部,将由沿混拌槽的内面朝向温度检测端的混拌物的流动产生的向感温部的强大的负荷避免的保护尖端的形状和安装构造是重要的。
[0023] 在本发明的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安装构造的最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在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混拌槽上的上述保护管由上述保护内管和密封管形成;上述保护内管,其除了上述感温部以外的外周由绝热性的绝缘膜筒覆盖,在内部穿插上述热电偶元件的2种金属线;上述密封管隔开空隙地外嵌在上述保护内管的周围;上述保护管通过在该密封管的前端安装保护尖端构成,该保护尖端是从混拌槽内壁向该混拌槽内突出的筒状,在其内部形成了经上述绝缘膜筒嵌插上述保护内管的前端的感温部的嵌装孔。
[0024]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最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混拌槽通过使圆筒状的转子室的一对以上述混拌转子的轴线为相邻的水平配置相互连通形成,在上述圆筒状的转子室中可旋转地配设了在外周具备多个叶片的混拌转子,上述混拌转子在与该圆筒状的转子室的内周面之间隔开间隔;上述两混拌转子以在两转子室相互连通的一侧向下旋转的方式构成;使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突出于形成在两转子室的分界部分的底面上的立起成山形的棱壁部的上面。
[0025] 发明的效果
[0026] 根据以上详述的本发明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安装构造,对于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保护管,不用谋求使其热容量增大的那样的机械性的强度的增大,由此,可进行更实时的温度检测,并且通过保护管的前端的形态本身及相对于该混拌槽的安装构造的改善,能由混拌材料的通过混拌转子产生的流动尽可能地减小对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温度检测端赋予的机械的负荷。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安装构造将热电偶温度检测器安装在槽反转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混拌槽中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纵向剖视图。
[0028] 图2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安装构造将热电偶温度检测器安装在底开放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混拌槽中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纵向剖视图。
[0029] 图3是表示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结构例的纵向剖视图。
[0030] 图4是表示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0031] 图5是由在与图1及图3相同位置的剖面表示安装了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混拌槽中的混拌物的混拌方式的主要部分模式的说明图。
[0032] 图6是在沿两转子室之间的棱壁部的剖面中表示安装了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混拌槽中的混拌物的混拌方式的主要部分模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0034] 图1表示基于本发明相对于作为槽反转排出型的比较小型的高粘度混拌材料用密闭加压型混拌机中的混拌槽安装了热电偶温度检测器的结构的一例。此槽反转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本身,因为是用于混拌橡胶、塑料、陶瓷等高粘度混拌材料,所以是一般地使用得多的已知的混拌机,所以在此对其概要简单地进行说明。另外,上述槽反转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是在混拌槽中的混拌结束后,在使混拌槽绕在以下说明的一对混拌转子8A、8B的一方中的旋转轴线反转而排出混拌物的类型的混拌机。
[0035] 首先,构成上述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主要部分的图示的混拌槽1,位于该混拌机的机体的下部,在其内部具有如下的形态:通过将一对同形圆筒状的转子室3A、3B以它们的轴线为邻接的平行的水平配置对称地连接,配置成相互连通的状态;在该混拌槽1的内底部中的两转子室3A、3B的内周面的分界部分中,在其底面上形成了立起成山形的棱壁部4,各转子室3A、3B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由槽端壁关闭。另外,转子室3A、3B的剖面形状在其轴线方向是一定的。
[0036] 在上述转子室3A、3B内,通过支承在槽端壁上地进行旋转,分别在与转子室3A、3B的内周面之间隔开间隔地可旋转地配设了混拌投入了的高粘度混拌材料的混拌转子8A、8B。上述混拌槽1中的2轴的两混拌转子8A、8B,是在外周上具备多个螺旋状的叶片9的转子,这两混拌转子8A、8B,在两转子室3A、3B连通的一侧各叶片9朝下地旋转,而且,以两混拌转子8A、8B的叶片9交替地旋转移动的方式与驱动源连结。两混拌转子8A、8B的旋转速度,也能做成同速,但也能具有少许的速度差地旋转。上述叶片9,不一定限于2片。
[0037] 另外,上述混拌槽1,在其上面上具有用于混拌材料的出入的开口部5,由加压盖6闭锁该开口部5,但在该混拌槽1中,因为从旋转的2轴的混拌转子8A、8B对混拌物给予的强力的旋转负荷、由与混拌的行进相伴的混拌物的升温产生的混拌槽1内的压力的上升,所以存在混拌物使加压盖6浮起的可能性,因此,上述混拌槽1的加压盖6,与设置在机体的上部的流体压缸(省略图示)的杆7的下端部连结,由此杆7的上下动开闭上述开口部5。因此,通过一边从混拌槽1的上面的开口部向上述混拌槽1内投入混拌材料,关闭加压盖6,并由该加压盖6对混拌材料进行加压,一边使上述两个转子8A、8B旋转,混拌材料不仅由上述螺旋状的叶片9在转子的旋转方向混拌,而且也由包含轴线方向的复杂的方向的流动混拌。
[0038] 上述图1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是槽反转排出型,与此相对,图2是表示相对于适合于轮胎等的大量生产的底开放排出型的大型密闭加压型混拌机中的混拌槽2,进行基于本发明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安装的构造的一例。此底开放排出型密闭加压型混拌机,也与上述槽反转排出型的混拌机同样,是一般地使用得多的已知的混拌机,但与该槽反转排出型的混拌机比较,将混拌槽2的底部做成由经合页2b安装的排出门2a可开闭,由通过流体压缸2c出没的插销2d可将该排出门2a锁定成闭锁状态,在上述排出门2a上与图1的槽反转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了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安装。在此底开放排出型的加压型混拌机中,由于在混拌槽2的底部的开闭自由的排出门2a上安装了温度检测器10,所以与槽反转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情况相比,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维护等是容易的。
[0039] 另外,上述底开放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因为是在由混拌槽2中的转子8A、8B进行的混拌结束后打开混拌槽2的底部的排出门2a排出混拌物的类型的混拌机,不从上面排出混拌材料,所以减小开口部5等,与图1的槽反转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情况相比在该开口部5等形态中在一部分上存在差异,但由于除了上述以外的结构及作用,是与图1及图3以下所示的槽反转排出型的密闭加压型混拌机的情况没有变化之处的,所以援用它们的说明,在此对主要的对应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0040] 上述密闭加压型混拌机,将用于尽可能地实时地检测由上述混拌转子8A、8B的旋转混拌的高粘度混拌材料的温度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做成在下文中参照图3及图4详细描述的那样的结构,其温度检测端10a,可装拆地安装在该混拌槽1上,以便位于沿混拌槽1的内壁面流动的混拌物的流动区域中,但在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来自混拌槽1的外侧下部的螺纹旋入装卸自由地固定该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以便使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温度检测端10a突出于形成在两转子室3A、3B的内周面的分界部分上的上述棱壁部4的上面。
[0041] 在此,如果将由上述高粘度混拌材料用的密闭型混拌机进行的混拌的概要作为一例,对混拌高粘度的橡胶配合材料的情况进行说明,则通常,从混拌槽1的容积减去了2根混拌转子8A、8B的体积的空间容积的75%左右成为对混拌物进行混拌的实际量。如果向上述空间容积的100%充填橡胶配合材料等进行混拌,则混拌物卷绕在旋转的2根混拌转子8A、8B上,只是以圆筒状进行旋转,不能使充填了的混拌物流动。在适当的充填量的混拌进行的情况下,最初在粉末材料之中仅是高分子物(原料橡胶)被打碎而在分散状态下被搅拌,但如果粉末材料被擦入高分子物中而开始小的粒状物的生成,则混拌物的温度开始上升,在橡胶混拌物中产生粘性,在混拌槽1内形成大的混拌物的块,向朝向混拌槽1内突出的温度检测端10a的负荷开始增大。在此状态下,混拌槽1内的空间容积也是20~30%,混拌物的动作与混拌转子8A、8B的旋转一致地在槽内从角落向角落纵横自由地以高速转动。而且,仅在混拌物与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温度检测端10a(后述的感温部18)接触了时,在该温度检测器10中瞬间地感知温度,被作为时时刻刻的温度数据输出。
[0042] 接着,如果对在上述密闭型混拌机中使用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结构具体地进行说明,则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是通过如下的方式构成的:将由因塞贝克效应而产生热电动势的2种金属线12a、12b构成的热电偶元件12收容在保护它们的保护管14内,该保护管14具备构成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外壳的密封管15和在内部穿插了构成上述热电偶元件12的金属线12a、12b的保护内管17,上述密封管15在其前端连结了后述的保护尖端16,另外,上述保护内管17,其除了前端的做成半球面状的感温部18以外的外周由具有绝热性及电气绝缘性的绝热膜筒19覆盖。
[0043] 在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中具有温度检测功能的热电偶元件12,将产生上述热电动势的2种金属线12a、12b的一端彼此相互熔敷,并且将该熔敷部插入开设于上述保护内管17的半球面状的突端上的细孔17a内,在保护内管17的前端部通过来自其外面侧的堆焊焊接进行熔敷,在接地状态下插入固定在保护内管17内,形成了上述感温部18。而且,该2种金属线12a、12b分别由防止电气性的接触的绝缘覆盖层13覆盖而穿插在保护内管17内,将它们的另一端引导到经向混拌槽1的安装配件22设置在保护管14的另一端侧的检测器主体21内的端子台24,在那里进行了连接。连接在该端子台24上的热电偶元件12的金属线12a、
12b,通过从上述检测器主体21内经导线向外部导出,与各种计量仪器类连接,混拌物的温度被作为基于热电动势的温度的值显示,或被作为控制信号利用。
[0044] 如上所述,上述保护管14具备了上述密封管15和穿插了热电偶元件12的保护内管17,但它们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成为如下的那样:通过使上述密封管15隔开用于绝热的空隙
20地外嵌在保护内管17的周围,构成该保护管14的外壳,在其前端固定了从混拌槽1的内壁面向该混拌槽1内的混拌物的流动区域突出的筒状的保护尖端16。该保护尖端16,由于在其内部形成了经上述绝热膜筒19嵌插了上述保护内管17的前端的嵌装孔16c,所以上述保护内管17的前端的形成为半球面状的上述感温部18通过该嵌装孔16c从保护尖端16的前端突出。
[0045] 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相对于上述混拌槽1的安装,通过在该混拌槽1中的温度检测器10的安装部位开设使保护尖端16紧密地嵌入的检测器安装孔1a,并由槽底(日文原文:槽素)等固定,在该检测器安装孔1a内螺纹旋入上述安装配件22,设定温度检测端10a向混拌槽1内的突出长度,以便前端侧的温度检测端10a从位于上述保护尖端16中的混拌槽1内壁面上的突出基端部16a向混拌物的流动区域突出。此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固定构造,不限于上述螺纹旋入结构,也可以是在安装配件22等上设置法兰而将其由螺栓固定在混拌槽外面上的那样的构造。
[0046] 这样,安装在混拌槽1上的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的保护尖端16,在从混拌槽1的内壁面突出的基端的突出基端部16a中,与上述保护内管17相比具有2~3倍的外径,另外,如图4所示,从该突出基端部16a向混拌槽1内突出的突出长度h,具有与上述保护尖端16的突出基端部16a的外周的半径和该部中的保护内管17的半径之差同等的长度,而且,在来自上述保护尖端16的突出基端部16a的上述突出长度h中,将到与保护内管17的外周接触的部位p的该保护尖端16的肩部16b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上述保护尖端16的突出基端部16a和保护内管17的半径差相当的半径的圆环状的凸圆弧面。
[0047] 如果将上述热电偶温度检测器10中的保护尖端16配设在上述的那样的位置,则如图5及图6所示,该保护尖端16的温度检测端10a向混拌物的流动区域突出,但如参照那些图在以下说明的那样,由该温度检测端10a的存在及它和保护内管17的感温部18的关联的结构,能使上述温度检测端10a及保护内管17的感温部18从混拌物接受的负荷变得非常地小。
[0048] 特别是,上述保护尖端16因为在与保护内管17之间夹设了绝热膜筒19,所以几乎可以不考虑其热容量对实时的温度检测带来影响,因此,由厚壁化赋予用于耐从混拌物接受的负荷的强度是容易的,其结果,该保护尖端16在相对于保护内管17的感温部18的来自混拌物的负荷的减轻上有效地发挥作用。
[0049] 另外,在将上述保护管14固定在混拌槽1上之际,在密封管15上开设通气孔,使保护内管17和密封管15之间的空隙20与外气连通,冷却积蓄于混拌槽1的热,以便不向温度检测端10a传递。
[0050] 绝热膜筒19,不仅抑制传热,而且不使热电偶元件12输出的微弱的电动势通过保护管14向混拌槽1泄漏,同时也是保护免受来自混拌槽1的障碍性电气的影响的绝热膜筒。
[0051] 由于通过在混拌槽1中的混拌转子8A、8B的旋转,混拌物在该混拌槽内的流动空间中纵横自由地转动,向温度检测端10a的冲击的负荷被激烈地反复,所以相对于向混拌槽1内突出的温度检测端10a,从其周围的所有的方向都作用推压和拉伸的应力负荷,但朝向该温度检测端10a的部位流动的混拌物的流动,如果从负荷相对于温度检测端10a的方向这样的观点大致区分,则能分成如从图1及图5可知的那样,相对于温度检测端10a,将朝下(温度检测器10的轴线方向)推压它的流动作为主流的流动(第一流动);和如图5及图6所示的那样,是沿温度检测端10a的部位中的混拌槽1的内面的方向的流动,并相对于温度检测器10的轴线方向倾斜得大,将从温度检测端10a的一侧面侧向另一侧面侧脱落的流动作为主流的流动(第二流动)。
[0052] 而且,前者的第一流动,例如,是如下的流动等,即,使位于两转子室3A、3B相互连通的混拌槽1的中央侧的混拌物,在该中央侧,由混拌转子8A、8B中的任一个的叶片9的朝下的旋转,混拌槽1内的朝向温度检测端10a的部位的混拌物的流动;或者,其叶片9与混拌槽1的棱壁部4相比旋转到下方,追随在该叶片9之后的混拌物同样朝下地推压温度检测端10a的流动等。另外,后者的第二流动,主要是通过伴随着混拌转子8A、8B的旋转而混拌物在两转子室3A、3B内进行旋转产生的由沿该转子室3A、3B的内面的混拌物的流动产生的流动,需要以尽可能地小的负荷使感温部18相对于此流动接触,对于此必要性,是以做成半球面状的感温部18的前端和保护尖端16的组合的形状对应。
[0053] 另外,一般地,上述第一及第二流动是在进行了复合的状态下一边与温度检测端10a的表面接触一边通过的,将其作为前提,上述温度检测端10a需要具有对由该复合的流动产生的负荷所需要的强度。另外,由于在混拌初期的混拌物以分散状态被搅拌的阶段中,混拌物不是以大的惯性力对该温度检测端10a进行冲撞,所以对感温部18的来自混拌物的负荷不是特别大的负荷,与此相对,在混拌物中产生粘性而在混拌槽1内成为大的混拌物的块的阶段中,伴随着混拌转子8A、8B的旋转,相对于向混拌槽1内突出的温度检测端10a,伴随着通过粘着进行的卷绕而产生的拉伸应力负荷的反复次数开始增大,因此,对于上述温度检测端10a,主要考虑了向在此阶段中的相对于温度检测端10a的轴正交方向的负荷的减轻。
[0054] 如果对由上述混拌物的第一及第二流动产生的向温度检测端10a的负荷具体地进行考察,首先,混拌槽1内的朝向温度检测端10a的混拌物的流动,在作为上述第一流动的情况下,朝向温度检测端10a,即,朝向保护尖端16及其中心的感温部18,主要是从正面侧冲撞的流动,与此相对,上述保护尖端16的肩部16b,向混拌槽1内突出的突出长度h和直径方向的厚度是同等的,而且,其外周面做成凸圆弧面,向混拌槽1内突出,另外,上述保护内管17的感温部18,由于由上述保护尖端16保持周围,其突出部分被形成为半球面状,所以上述混拌物的流动沿该半球面状的感温部18及凸圆弧面状的保护尖端16的肩部16b的外周面向周围分散,结果,即使上述第一流动相对于温度检测端10a向其轴线方向冲撞,因为仅是一边压住半球面状的感温部18一边向周围分散,所以只要该感温部18具有对其分散所需要的强度即可,受到特别的损伤的可能性非常少。
[0055] 另一方面,混拌槽1内的朝向温度检测端10a的混拌物的流动,在作为上述第二流动的情况下,其沿混拌槽1内面从侧面推压温度检测端10a,是使感温部18倾倒、折损的方向的流动,此流动成为使上述温度检测端10a损伤的最大的原因。此第二流动,具体地讲,如在图5中模式地表示的那样,是通过混拌槽1内的混拌转子8B的叶片9的旋转,以追随在其后的方式向箭头C方向拉伸具有流动粘性的混拌物的情况,或者,如图6所示,流动粘性沿两转子室3A、3B之间的棱壁部4增加了的混拌物流动的情况等。不用说,位于两转子室3A、3B相互连通的中央部的混拌物,在该中央部中,由混拌转子8A、8B中的任一个的叶片9的朝下的旋转朝向混拌槽1内的棱壁部4上的温度检测端10a的部位流动,但在此混拌物的流动中,如果上述第二流动的成分大,则与追随上述叶片9的图5的情况实质上相同,另外,在混拌物主要相对于温度检测端10a朝下流动的情况下,成为上述第一流动。
[0056] 对由上述第二流动产生的负荷能发挥足够的强度的温度检测端10a的结构,做成如下的结构:使在前端形成了半球面状的感温部18的保护内管17的该感温部18从保护尖端16的前端突出,从该保护尖端16的突出基端部16a向混拌槽1内突出的突出长度h,具有与保护尖端的突出基端部16a和保护内管17的半径差同等的长度,而且,将该保护尖端16的肩部
16b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上述保护尖端16的突出基端部16a和保护内管17的各半径之差相当的半径的凸圆弧面,但在图5的状态下,具有朝向此温度检测端10a流动的粘性的混拌物,因为是追随混拌转子8B的叶片9而向箭头C方向拉伸的混拌物,所以它们到达感温部18,但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抚摸感温部18的顶部的那样的状态下流动,基本上是混拌物的流动成为朝向在包含该感温部18在内的温度检测端10a实质上迂回的方向的状态,不会对保护内管17的感温部18给予混拌物的大的流动负荷。
[0057] 如果具体地说明它,首先,在向上述箭头C方向流动的混拌物之中,朝向保护尖端16的流动,因为该保护尖端16的肩部16b的外周以光滑的凸圆弧面的环状保持保护内管17,具有大的强度,所以成为向其周围或者越过的任一方向迂回的流动,特别是,在温度检测端
10a的转子室3A侧,因为存在追随该转子室3A的混拌转子8A中的叶片9的箭头D的混拌物的流动,所以被该流动拉而产生混拌物向转子室3A侧流动的倾向,结果,与其不产生使大的推压力相对于感温部18的转子室3A侧作用的上述箭头C方向的流动相比,不如说是成为接近于上述第一流动的流动,即使存在由上述箭头C方向的流动冲到保护尖端16上的方向迂回的流动,在抚摸从保护尖端16突出的感温部18的顶部之后,也成为向沿转子室3B的内壁的方向进行流动。
[0058] 这样,由上述混拌转子8B的旋转被拉伸而向图5的箭头C方向流动的混拌物的流动,通常不必限定于在冲到保护尖端16上之后成为抚摸感温部18的顶部的那样的流动,存在暂时地从在混拌槽1内产生的空间朝向温度检测端10a间歇地冲撞等不能否定,但这样的流动对感温部18给予大负荷的可能性少,与此相对,在通常的定常的混拌物的流动中,如图5所示的那样,在一边抚摸半球面状的感温部18的顶部一边超过之后,再次与保护尖端16中的肩部16b的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接触,进而超过上述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的混拌物与该外周面立起的混拌槽1的内面接触,不存在混拌物流入到上述感温部18和保护尖端16的肩部16b的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之间的谷间26a内及该保护尖端16的外周面和它立起的混拌槽1的内面之间的谷间26b内地进行接触的情况,也就是说,不会粘在感温部18、温度检测端
10a上而对它们给予由混拌物块的接触产生的大的负荷。
[0059] 另外,关于向图6所示的的那样的方向流动的混拌物也同样,定常地沿棱壁部4向箭头E方向流动的混拌物,在刚与做成环状的保护尖端16的肩部16b的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接触了时,成为向该保护尖端16的周围或者越过的任一方向迂回的流动,在此,向越过保护尖端16的方向流动的混拌物,沿肩部16b的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到达感温部18,但不会流入到保护尖端16的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和感温部18之间的谷间26a内,在一边抚摸该感温部18的顶部一边越过它之后,再次与保护尖端16中的凸圆弧面状的肩部的外周面接触,进而,超过上述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的混拌物与该外周面立起的混拌槽1的内面接触,不存在混拌物流入到保护尖端16的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和上述感温部18之间的谷间26a内,或者,流入到该保护尖端16的外周面和其立起的混拌槽1的内面之间的谷间26b内进行接触的情况,也就是说,混拌物因保护尖端16的肩部16b的凸圆弧面状外周面的存在而卷在或者粘在感温部18上,不存在对它给予由混拌物块的接触产生的大的流动负荷的情况。
[0060] 如从上述的结果可知的那样,在混拌槽内由混拌转子8A、8B混拌,成为上述第二流动而朝向温度检测端10a的混拌物与保护尖端16的肩部16b的凸圆弧面状的外周面强力接触,但由该凸圆弧面强迫迂回,以抚摸保护内管17前端的半球形的感温部18的方式进行流动,不对保护内管17给予使其倾倒的方向的负荷,而且,由于可靠地相对于上述感温部18接触,所以能检测其瞬间的温度。另外,由于保护尖端16本身也将其外周面形成为上述凸圆弧面状,仅使前端从突出基端部16a向混拌槽1突出,所以相对于它而言的上述流动负荷也能减少,即使存在接受混拌物的某种程度大的流动负荷的情况,通过混拌物的流动的适当的引导,也能降低应力负荷。
[0061] 符号的说明:
[0062] 1、2:混拌槽
[0063] 1a:检测器安装孔
[0064] 3A、3B:转子室
[0065] 4:棱壁部
[0066] 5:开口部
[0067] 6:加压盖
[0068] 7:杆
[0069] 8A、8B:混拌转子
[0070] 9:叶片
[0071] 10:热电偶温度检测器
[0072] 10a:温度检测端
[0073] 12:热电偶元件
[0074] 12a、12b:金属线
[0075] 13:绝缘覆盖层
[0076] 14:保护管
[0077] 15:密封管
[0078] 16:保护尖端
[0079] 16a:突出基端部
[0080] 16b:肩部
[0081] 16c:嵌装孔
[0082] 17:保护内管
[0083] 17a:细孔
[0084] 18:感温部
[0085] 19:绝热膜筒
[0086] 20:空隙
[0087] 21:检测器主体
[0088] 22:安装配件
[0089] 24:端子台
[0090] 26a、26b:谷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