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幕及投影幕的制作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47247.0

文献号 : CN1052042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庄福明简宏达苏方旋

申请人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投影幕及投影幕的制作方法,所述投影幕包括透光基板、多个微透镜结构、菲涅耳结构、吸光层以及漫射式反射层。透光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微透镜结构位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菲涅耳结构位于透光基板的第二表面。吸光层包括吸光部。漫射式反射层包括分散的多个漫射式反射部,这些漫射式反射部与菲涅耳结构连接。这些漫射式反射部相对于对应的这些微透镜结构的多个光轴的偏离程度随着对应的这些光轴上的菲涅耳结构的斜面的斜率的增加而增加。

权利要求 :

1.一种投影幕,包括:

一透光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

多个微透镜结构,位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

一菲涅耳结构,位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

一吸光层,包括一吸光部,所述吸光部与所述菲涅耳结构连接;以及一漫射式反射层,包括分散的多个漫射式反射部,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与所述菲涅耳结构连接,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分别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对应,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多个光轴的偏离程度随着对应的所述多个光轴上的所述菲涅耳结构的斜面的斜率的增加而增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耳结构为一维菲涅耳结构或二维菲涅耳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为一维柱状微透镜或二维阵列微透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部直接连接于所述菲涅耳结构的区域为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直接连接于所述菲涅耳结构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符合T/2≦f≦10T,其中f为每一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焦距,T为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底部至所述菲涅耳结构的底部在平行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耳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实质上等宽但在平行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实质上不等高的多个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耳结构包括在平行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实质上等高但在垂直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实质上不等宽的多个斜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还包括一底层部,所述底层部连接所述吸光部,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位于所述菲涅耳结构与所述底层部之间,且所述吸光部位于所述菲涅耳结构与所述底层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射式反射层还包括一底层部,所述底层部连接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所述吸光部位于所述菲涅耳结构与所述底层部之间,且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位于所述菲涅耳结构与所述底层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在所述第一表面呈现随机分布。

11.一种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透光基板,其中所述透光基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多个微透镜结构;

在所述第二表面形成一菲涅耳结构;

在所述菲涅耳结构上形成一吸光层,其中所述吸光层包括一吸光部;以及在所述菲涅耳结构上形成一漫射式反射层,其中所述漫射式反射层包括分散的多个漫射式反射部,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分别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对应,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多个光轴的偏离程度随着对应的所述多个光轴上的所述菲涅耳结构的斜面的斜率的增加而增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菲涅耳结构上形成一负型感光材料层;

提供依序经由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而照射于所述负型感光材料层的一光束;

以及

对所述负型感光材料层作显影处理,以移除所述负型感光材料层中未被所述光束照射的部分,而所述负型感光材料层的未被移除部分则形成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吸光部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菲涅耳结构上形成覆盖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的一吸光层,其中所述吸光层中与所述菲涅耳结构直接连接的部分形成所述吸光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吸光部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菲涅耳结构上涂布一正型感光材料层;

提供依序经由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而照射于所述正型感光材料层的一光束;

以及

对所述正型感光材料层作显影处理,以移除所述正型感光材料层中被所述光束照射的部分,而所述正型感光材料层的未被移除部分则形成所述吸光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菲涅耳结构上形成覆盖所述吸光部的一漫射式反射层,其中所述漫射式反射层中与所述菲涅耳结构直接连接的部分形成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表面形成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表面随机分布地形成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耳结构为一维菲涅耳结构或二维菲涅耳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结构为一维柱状微透镜或二维阵列微透镜。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符合T/

2≦f≦10T,其中f为每一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焦距,T为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底部至所述菲涅耳结构的底部在平行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每一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与所述吸光部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步骤包括以浸泡法、喷洒法、喷印法、滚轮涂布法或刮刀涂布法在所述菲涅耳结构上形成材料。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每一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与所述菲涅耳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方法包括热压法或紫外光转写法。

说明书 :

投影幕及投影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许多的微结构被设计在投影荧幕上,像是改变光的方向的倾斜折射或反射面、用来将光聚焦的微透镜阵列、散射投影光的扩散结构及吸收环境光的吸光结构等。
[0003] 然而,已知的技术仍存在着投影荧幕的正面及背面的对位问题,此种对位的设计使得产品制造难度大幅提升。此外,许多已知设计的吸光层吸收了太多投影光,使得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因此,投影光利用效率的问题仍有待改进。
[0004] 欧洲专利第0311189A1号所揭露的投影幕的正面具有由入射面与边缘所构成的菲涅耳结构,入射面具有微透镜,以将入射光散射为光束,而边缘用以吸收光线。中国专利第102023471A号揭露了一种反射型微透镜阵列,部分来自投影仪的光线会被吸收层所吸收。
台湾专利第I378314号揭露了多个混光腔体与多个透镜结构。美国专利公开第
20050057804A1号揭露了一种投影幕。
[0005]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幕,其可提高影像的对比度与亮度增益(gain)值。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其可制作出具有较高影像对比度与较大增益值的投影幕。
[0008]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9]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幕,其包括透光基板、多个微透镜结构、菲涅耳结构、吸光层以及漫射式反射层。透光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微透镜结构位于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菲涅耳结构位于透光基板的第二表面。吸光层包括吸光部,吸光部与菲涅耳结构连接。漫射式反射层包括分散的多个漫射式反射部,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与菲涅耳结构连接,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分别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对应,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多个光轴的偏离程度随着对应的所述多个光轴上的菲涅耳结构的斜面的斜率的增加而增加。
[001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光部直接连接于菲涅耳结构的区域为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直接连接于菲涅耳结构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001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菲涅耳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实质上等宽但在平行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实质上不等高的多个斜面。
[001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菲涅耳结构包括在平行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实质上等高但在垂直于所述多个光轴的方向上实质上不等宽的多个斜面。
[001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吸光层还包括底层部,底层部连接吸光部,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位于菲涅耳结构与底层部之间,且吸光部位于菲涅耳结构与底层部之间。
[001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漫射式反射层还包括底层部,底层部连接漫射式反射部,且吸光部位于菲涅耳结构与底层部之间,且漫射式反射部位于菲涅耳结构与底层部之间。
[001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在第一表面呈现随机分布。
[0016]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透光基板,其中透光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形成多个微透镜结构;在第二表面形成菲涅耳结构;在菲涅耳结构上形成吸光层,其中吸光层包括吸光部;在菲涅耳结构上形成漫射式反射层,其中漫射式反射层包括分散的多个漫射式反射部,这些漫射式反射部分别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对应,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多个光轴的偏离程度随着对应的所述多个光轴上的菲涅耳结构的斜面的斜率的增加而增加。
[0017]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形成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的步骤包括:在该菲涅耳结构上形成负型感光材料层;提供依序经由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而照射于负型感光材料层的光束;对负型感光材料层作显影处理,以移除负型感光材料层中未被光束照射的部分,而负型感光材料层的未被移除部分则形成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
[0018]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形成吸光部的步骤包括:在菲涅耳结构上形成覆盖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的吸光层,其中吸光层中与菲涅耳结构直接连接的部分形成吸光部。
[0019]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形成该吸光部的步骤包括:在菲涅耳结构上涂布正型感光材料层;提供依序经由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而照射于正型感光材料层的光束;对正型感光材料层作显影处理,以移除正型感光材料层中被光束照射的部分,而正型感光材料层的未被移除部分则形成吸光部。
[002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形成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的步骤包括:在菲涅耳结构上形成覆盖吸光部的漫射式反射层,其中漫射式反射层中与菲涅耳结构直接连接的部分形成漫射式反射部。
[0021]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在第一表面形成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步骤包括在第一表面随机分布地形成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
[002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菲涅耳结构为一维菲涅耳结构或二维菲涅耳结构。
[0023]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微透镜结构为一维柱状微透镜或二维阵列微透镜。
[002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符合T/2≦f≦10T,其中f为每一微透镜结构的焦距,T为微透镜结构的底部至菲涅耳结构的底部在平行于这些光轴的方向上的距离。此外,d为菲涅耳结构的厚度。
[002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形成每一漫射式反射部与吸光部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步骤包括以浸泡法、喷洒法、喷印法、滚轮涂布法或刮刀涂布法在菲涅耳结构上形成材料。
[0026]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形成每一微透镜结构与菲涅耳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方法包括热压法或紫外光转写法。
[0027]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达到下列优点或功效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中,所述多个漫射式反射部相对于对应的这些微透镜结构的多个光轴的偏离程度随着对应的这些光轴上的菲涅耳结构的斜面的斜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吸光部与菲涅耳结构连接。因此,漫射式反射部可有效地将来自投影装置的光漫射式反射至使用者的眼睛,且吸光部可将环境光吸收。如此一来,投影幕可藉由微透镜结构、漫射式反射部及吸光部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亦可藉由菲涅耳结构将来自投影装置的光导引至使用者的眼睛以提高亮度增益(gain)值。
[0028]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9]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剖面示意图。
[0030] 图1B为图1A的投影幕的菲涅耳结构的正视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剖面示意图。
[0032]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剖面示意图。
[0033] 图4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菲涅耳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34] 图5A至图5E为用以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的剖面示意图。
[0035] 图6A至图6C为用以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的部分流程的剖面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38]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剖面示意图,而图1B为图1A的投影幕的菲涅耳结构的正视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包括透光基板110、多个微透镜结构120、菲涅耳结构130、吸光层140以及漫射式反射层150。透光基板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基板110为塑胶基板,其材质例如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微透镜结构120位于透光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2。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微透镜结构120在第一表面112呈现随机分布。
[0039] 菲涅耳结构130位于透光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4。在本实施例中,菲涅耳结构130例如为二维菲涅耳结构,如图1B所示,也就是说,菲涅耳结构130的斜面是呈曲率中心相同的多个圆弧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透光基板110上涂布紫外光固化胶,然后经成型(如压印)而后照射紫外光固化,来形成微透镜结构120与菲涅耳结构13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微透镜结构120与菲涅耳结构130亦可以是藉由将透光基板110加热至玻璃相转移温度,而后经热压而形成。
[0040] 吸光层140包括吸光部142,吸光部142与菲涅耳结构1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吸光层140的材质例如为黑色涂胶或黑色的胶材。漫射式反射层150包括分散的多个漫射式反射部152,这些漫射式反射部152与菲涅耳结构130连接,这些漫射式反射部152分别与这些微透镜结构120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漫射式反射部152是由感光材料所形成,例如是由白色负型感光材料所形成。
[0041] 这些漫射式反射部152相对于对应的这些微透镜结构120的多个光轴A的偏离程度(即平行于第一表面112的方向上的偏移距离F)随着对应的这些光轴A上的菲涅耳结构130的斜面132的斜率的增加而增加。具体而言,当投影装置50将影像光束52照射于投影幕100时,影像光束52入射投影幕100的入射角度越大,菲涅耳结构130的斜面132的斜率会越大,而微透镜结构120将影像光束52聚焦的焦点也会越为偏离微透镜结构120的光轴A。此外,漫射式反射部152则配置于所述焦点的附近。另一方面,吸光部142直接连接(即接触)于菲涅耳结构130的区域为这些漫射式反射部152直接连接(即接触)于菲涅耳结构130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0042] 如此一来,当来自投影装置50的影像光束52入射投影幕100时,会被微透镜结构120会聚于漫射式反射部152上,漫射式反射部152会将影像光束52漫射反射而使影像光束
52依序经由第二表面114与第一表面112后传递至使用者的眼睛。由此可知,菲涅耳结构130有助于将影像光束52导向投影幕100的正向(观赏者的方向),以避免影像光束52朝无观赏者的方向投射。此外,当环境光入射投影幕100时,若环境光的入射角度与影像光束52的入射角度不同,则环境光会被会聚于菲涅耳结构130上漫射式反射部152所在区域以外的吸光部142所在的区域。因此,环境光会被吸光部142吸收,而较不会传递至使用者的眼睛。如此一来,由于传递至使用者的眼睛的环境光的比例下降了,因此藉由微透镜结构120、吸光部
142及漫射式反射部152的配置,可使投影至投影幕100的影像对比度增加。另外,由于漫射式反射部152配置于能够漫射影像光束52的位置,投影在投影幕100上的影像的亮度增益便可以因菲涅耳结构130的配置而有效地增加。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因此甚至可以在室外或灯光充足的室内使用。
[0043] 此外,若不限制环境光的入射角度,由于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采用了吸光部142,因此相对于采用整面菲涅耳结构上全部涂布漫射反射材质的投影幕所反射出的环境光亮度,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的环境光亮度为它的(漫射式反射部152的面积/(漫射式反射部152的面积+吸光部142的面积)×100%,这个值会小于100%,且这个值随着吸光部142的面积所占的比例越高而越小。由此也可证明,当漫射式反射部152的面积比例较小时,环境光对投影影像的干扰越小;反之,当漫射式反射部152的面积比例较大时,环境光对投影影像的干扰较大。因此,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光对投影影像的干扰。
[0044] 此外,微透镜结构120占第一表面112的面积比例以接近100%为佳,如此可提高光利用效率。微透镜结构120的节距(pitch)、菲涅耳结构130的斜面132的节距及投影影像的画素大小以较不接近为佳,如此可有效地抑制迭纹(moire)现象。
[0045] 在本实施例中,吸光层140还包括底层部144,底层部144连接吸光部142;其中漫射式反射部152位于菲涅耳结构130与底层部144之间,且吸光部142位于菲涅耳结构130与底层部144之间。
[0046] 在本实施例中,菲涅耳结构130所包括的多个斜面132在垂直于这些光轴A的方向上实质上等宽(如宽度W),但在平行于这些光轴A的方向上实质上不等高(如高度H)。
[0047]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微透镜结构120符合T/2≦f≦10T的关系式。其中,f为每一微透镜结构120的焦距;T为微透镜结构120的底部至菲涅耳结构130的底部在平行于这些光轴A的方向上的距离,即本实施例的透光基板110的厚度。此外,d为菲涅耳结构130的厚度。如此一来,漫射式反射部152可以维持在被聚焦的影像光束52的焦点附近。
[0048]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a与图1A的投影幕100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投影幕100a中,菲涅耳结构130a所包括的这些斜面132a在平行于这些光轴A的方向上实质上等高(如高度Ha),但在垂直于这些光轴A的方向上实质上不等宽(如宽度Wa)。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这些斜面在平行于这些光轴A的方向上也可以实质上不等高且在垂直于这些光轴A的方向上也实质上不等宽。
[0049]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b与图1A的投影幕100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投影幕100b中,漫射式反射层150b还包括底层部154b,底层部154b连接漫射式反射部152,吸光部142位于菲涅耳结构130与底层部154b之间,漫射式反射部152位于菲涅耳结构130与底层部154b之间;此外,吸光层140b包括吸光部142,而不包括如图1的底层部144。在本实施例中,吸光层140b为感光材料,例如为黑色正型感光材料,而漫射式反射层150b例如为白色涂层或白色胶材。
[0050] 图4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菲涅耳结构的正视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菲涅耳结构130c类似于图1B的菲涅耳结构130,而两者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菲涅耳结构130c为一维菲涅耳结构,亦即其斜面132c沿着一方向(例如图4中的水平方向)延伸成长条状,且沿着另一方向(例如图4中的铅直方向)排列,且此两方向可实质上垂直。
[0051] 图5A至图5E为用以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A至图5E,本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可用以制作如图1A的投影幕100,且可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请参照图5A,提供透光基板110。然后,如图5B所示,在透光基板110的第一表面112形成如图1A的微透镜结构120,其中这些微透镜结构120例如是随机分布地形成于第一表面112。此外,在透光基板110的第二表面114形成菲涅耳结构130。在本实施例中,菲涅耳结构130例如为如图1B所示的二维菲涅耳结构。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菲涅耳结构130亦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一维菲涅耳结构。
[0052]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微透镜结构120与菲涅耳结构130方法可以是先在透光基板110上涂布紫外光固化胶,然后经成型(如以模具压印)而后照射紫外光固化而形成微透镜结构120与菲涅耳结构13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微透镜结构120与菲涅耳结构130的方法也可以是先将透光基板110加热至玻璃相转移温度,而后经热压而形成微透镜结构120与菲涅耳结构130。此外,本实施例并不限定形成微透镜结构120与菲涅耳结构130的顺序,任一者先形成或同时形成皆可。
[0053] 然后,如图5C与图5D所示,在菲涅耳结构上形成漫射式反射层150,其中漫射式反射层150包括分散的多个漫射式反射部152。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漫射式反射部152的步骤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如图5C所示,在菲涅耳结构上形成负型感光材料层150’。在本实施例中,形成负型感光材料层150’的方法可以是浸泡法、喷洒法、喷印法、滚轮涂布法或刮刀涂布法。然后,提供依序经由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而照射于负型感光材料层150’的光束62。在本实施例中,可藉由曝光光源60提供光束62,而光束62例如为紫外光。经由微透镜结构120的作用,负型感光材料层150’在被聚焦的光束62的焦点附近的部分会曝光,而其余部分则不会曝光。接着,如图5D所示,对负型感光材料层150’作显影处理,以移除负型感光材料层150’中未被光束照射的部分(即远离光束62的焦点的部分),而负型感光材料层150’的未被移除部分则形成这些漫射式反射部152。在本实施例中,曝光光源60相对于微透镜结构
120的位置可接近或与投影装置60相对于微透镜结构120的预定配置位置相同。
[0054] 之后,如图5E所示,在菲涅耳结构130上形成吸光层140,其中吸光层140包括吸光部142与底层部144。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吸光部142的步骤包括在菲涅耳结构130上形成覆盖这些漫射式反射部152的吸光层140,其中吸光层140中与菲涅耳结构130直接连接的部分形成吸光部142。如此一来,即可以用简易的方式制作出如图1A的投影幕100。
[0055] 在本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中,由于采用微透镜结构120来会聚光束62,以定义出漫射式反射部152的位置,也就是采用自我对准的方式来自然地定义出漫射式反射部152的位置,所以漫射式反射部152的位置较为精准而误差较小。此外,由于是采用自我对准的方式,因此可以不用为了使漫射式反射部152形成于准确的位置而采用其他费时较长的对位流程。所以,本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较为简易,且工时较短。
[0056] 图6A至图6C为用以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的部分流程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A至图6C,本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是用以制作如图3的投影幕110b,且类似于图5A至图5E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本实施例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先进行了与图5A及图5B所示的步骤相同的步骤,再进行图6A至图6C的步骤,而与图5A至图5E的投影幕的制作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图6A至图6C的步骤。也就是说,在图5B的步骤之后,依序进行图
6A与图6B的步骤以形成包括吸光部142的吸光层140b(如图6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吸光部142的步骤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如图6A所示,在菲涅耳结构130上涂布正型感光材料层
140’。接着,提供依序经由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而照射于正型感光材料层的光束62。
经由微透镜结构120的作用,正型感光材料层140’在光束62的焦点附近的部分会曝光,而其余部分则不会曝光。然后,如图6B所示,对正型感光材料层140’作显影处理,以移除正型感光材料层140’中被光束照射的部分,而正型感光材料层140’的未被移除部分则形成吸光部
142。
[0057] 然后,如图6C所示,形成漫射式反射部152。在本实施例中,形成漫射式反射部152的方法包括在菲涅耳结构130上形成覆盖吸光部142的漫射式反射层150b,其中漫射式反射层150b中与菲涅耳结构130直接连接的部分形成漫射式反射部152。
[0058] 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投影幕的立体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c与上述图1A至图6C的实施例类似,而本实施例不同于图1A至图6C的实施例的投影幕
100、100a、100b所包括的多个微透镜结构120(二维阵列微透镜),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c的多个微透镜结构120’为多个微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结构(即一维柱状微透镜)。这些微柱状透镜结构(微透镜结构120’)沿着方向D1延伸,且沿着方向D2排列。在本实施例中,方向D1实质上垂直于方向D2。本实施例的投影幕100c亦具有类似于上述图1A至图6C所描述的实施例的功效。
[0059]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达到下列优点或功效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幕及其制作方法中,这些漫射式反射部相对于对应的这些微透镜结构的多个光轴的偏离程度随着对应的这些光轴上的菲涅耳结构的斜面的斜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吸光部与菲涅耳结构连接。因此,漫射式反射部可有效地将来自投影装置的光漫射反射至使用者的眼睛,且吸光部可将环境光吸收。如此一来,投影幕可藉由微透镜结构、漫射式反射部及吸光部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亦可藉由菲涅耳结构将来自投影装置的光导引至使用者的眼睛以提高亮度增益(gain)值。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另外,说明书中提及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等用语,仅用以表示元件的名称,并非用来限制组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0061] 【符号说明】
[0062] 50:投影装置
[0063] 52:影像光束
[0064] 60:曝光光源
[0065] 62:光束
[0066] 100、100a、100b、100c:投影幕
[0067] 110:透光基板
[0068] 112:第一表面
[0069] 114:第二表面
[0070] 120、120’:微透镜结构
[0071] 130、130a、130c:菲涅耳结构
[0072] 132、132a、132c:斜面
[0073] 140、140b:吸光层
[0074] 142:吸光部
[0075] 144、154b:底层部
[0076] 150、150b、150’:漫射式反射层
[0077] 152:漫射式反射部
[0078] H、Ha:高度
[0079] d:厚度
[0080] F:偏移距离
[0081] A:光轴
[0082] W、Wa:宽度
[0083] T:距离
[0084] D1、D2: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