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装置及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742232.9

文献号 : CN1052141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董凡陈莲华

申请人 :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具备灌流与吸附功能的血液净化装置及以其构建的血液净化系统。其中,血液净化装置包括透析单元、连接单元及灌流单元。透析单元包括透析柱,且透析单元的进口构成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进口。连接单元包括前端口、后端口及用于控制二者之间的连通的启闭开关,前端口与透析单元的出口端端口固定密封连接。灌流单元包括吸附柱,沿该吸附柱的轴向,吸附柱过滤腔侧壁的中部设有侧通孔,该侧通孔远离过滤腔的端口与连接单元的后端口固定密封连接,连接单元的后端口与过滤腔之间设有具有连通孔的入口滤网;吸附柱的两轴向端上的出口构成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出口。该血液净化装置能同时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与速率。

权利要求 :

1.血液净化装置,包括透析单元、灌流单元与连接单元:所述透析单元包括透析柱;

所述灌流单元包括吸附柱;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析单元的进口构成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进口;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前端口、后端口及用于控制所述前端口与所述后端口之间的连通的启闭开关,所述前端口与所述透析单元的出口端的端口固定密封连接;

沿所述吸附柱的轴向,所述吸附柱的过滤腔的侧壁的中部设有侧通孔,所述侧通孔远离所述过滤腔的端口与所述后端口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后端口与所述过滤腔之间设有入口滤网;

所述吸附柱的一轴向端上设有第一出口,另一轴向端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出口构成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柱的一轴向端的端口由第一封口组件封闭,另一轴向端的端口由第二封口组件封闭;

所述第一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封口组件的端面上远离所述侧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封口组件的端面上远离所述侧通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滤网为朝远离所述后端口的方向凸起的球冠状壳体;

所述球冠状壳体包括盛装部与溢出网孔部;

所述盛装部为所述球冠状壳体的底部部分的实心结构,用于盛装血液;

所述球冠状壳体的开口端面至所述盛装部之间的部分壳体为由滤网片构成的所述溢出网孔部;

所述盛装部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球冠状壳体的内径的六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滤腔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过滤腔分隔成第一过滤腔与第二过滤腔;

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过滤腔与所述第二过滤腔的连通孔;

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面与所述吸附柱的中心轴线相互正交,且所述侧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中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套筒及用于将所述套筒的内腔分隔成所述前端口与所述后端口的隔层板,所述隔层板的板面的中央处设有用于导通所述前端口与所述后端口的导通孔;

所述启闭开关设于所述导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柱的出口端的端口通过设于其外侧面上的外螺纹与设于所述前端口的内侧面上的内螺纹的螺纹配合而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侧通孔远离所述过滤腔的端口的端面沿远离所述过滤腔的方向凸起形成有环状耦合壁,所述环状耦合壁与所述侧通孔共轴布置,所述环状耦合壁通过设于其外侧面上的外螺纹与设于所述后端口的内侧面上的内螺纹的螺纹配合而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柱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吸附柱的中心轴线相互正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

所述启闭开关包括阀体及置于所述阀体的阀腔内的阀芯,所述阀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端口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口为所述前端口;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端口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口为所述后端口;

所述阀芯包括导通管道,通过所述阀芯绕其旋转轴的旋转,所述导通管道有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内端口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柱中吸附剂的总容量为20毫升至200毫升,所述透析柱中透析膜的总面积为

1.2平方米至2.0平方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血液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启闭开关的启闭状态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及用于对所述启闭开关的启闭状态进行指示的指示机构。

11.血液净化系统,包括血液管路及连接在所述血液管路中的血液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血液净化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血液净化装置。

说明书 :

血液净化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装置及以该血液净化装置构建的血液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组合型人工肾是一种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的血液净化装置,其充分利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的优点,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不良反应少、血液净化时间短等优点,并能够全面清除尿毒症等病患体内的各种毒素。
[0003] 现有组合型人工肾组成的血液净化系统由流出人体的血液回路动脉管路、灌流器、透析器及流入人体的血液回路静脉管路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血液回路动脉管路在血液流动方向上依次设有通过管路连接的动脉端01、血泵02、动脉壶03及设于动脉壶03上的动脉壶侧管04;血液回路静脉管路在血液流动方向上依次设有通过管路连接的静脉壶012和静脉端014,以及设于静脉壶012上的静脉壶侧管013;灌流器07前端的血嘴通过连接端口06与血液回路动脉管路的后端口连接,并在连接端口06与血液回路动脉管路的后端口间设有一安全夹05;透析器011前端的血嘴通过连接端口08及连接端口010与灌流器07后端的血嘴连接,连接端口08与连接端口010之间设有一安全夹09;透析器011后端的血嘴与血液回路静脉管路的前端口相连接。该血液净化系统的临床治疗方式为先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2小时,再单独进行血液透析2小时,通过血泵02的工作将动脉血抽出经过灌流器07与透析器011或只经过透析器011的净化之后再经过血液回路静脉管路,将经过去毒、去水、电解质交换后已净化的血液输回人体内,暂时起到替代人体肾脏功能的作用。
[0004] 灌流器通过填充于其吸附柱过滤腔内的吸附剂对血液进行吸附达到净化目的,为了使血液能够快速地通过血液灌流器以缩短血液净化治疗时间,随着灌流器中血流量的增加,对灌流器内部血液施加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受限于灌流器内部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导致现有常用血液灌流器所能允许的最大血流量通常为200毫升/分钟。但是,与血液灌流器配合使用的血液透析器所能允许的最大血流量可达300毫升/分钟至400毫升/分钟,在联合治疗过程中整个组合型人工肾的血流量被限制于200毫升/分钟以下,导致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加长,不利于血液净化治疗的进行,并增加血液净化治疗成本。
[0005] 此外,受限于灌流器所允许的最大血流量,在进行联合治疗之后,不得不先拆下连接在灌流器上的管路再连接至透析器,进行单独的透析治疗。在这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停机,拆下灌流器及相关管路,进行回血操作,在拆卸灌流器的过程中,需要断开血液回路,进行拆卸、短接等一系列操作,这在临床上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如果操作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血液丢失,增加病菌侵入到患者血液中的几率,增加病人痛苦,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具备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功能的血液净化装置,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与速率;
[0007]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上述血液净化装置构建的血液净化系统。
[0008]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血液净化装置包括透析单元、连接单元及灌流单元。透析单元包括透析柱,且透析单元的进口构成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进口。连接单元包括前端口、后端口及用于控制二者之间的连通的启闭开关,前端口与透析单元出口端的端口固定密封连接。灌流单元包括吸附柱,沿该吸附柱的轴向,吸附柱过滤腔侧壁的中部设有侧通孔,该侧通孔远离过滤腔的端口与连接单元的后端口固定密封连接,连接单元的后端口与过滤腔之间设有入口滤网;吸附柱的一轴向端上设有第一出口,另一轴向端上设有第二出口,该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构成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出口。
[0009] 由以上方案可见,整个血液净化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具具备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功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血液净化治疗。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与血液管路的连接方式简单,在简化操作的同时,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闭合启闭开关,将吸附柱的内腔环境与透析柱的内腔环境隔离,避免吸附柱内可能存在的吸附剂碎片进入透析柱内,对透析膜的透析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可以按透析膜与吸附剂对存储环境湿度的不同要求,对应地实现干湿保存。最重要的是,经过透析柱透析的血液从吸附柱的侧壁中部进入吸附柱的过滤腔内,经过滤腔内的吸附剂的吸附,完成吸附后从吸附柱两轴向端上的出口流出血液净化装置,提高整个吸附柱的血流量的最大容许值,从而提高联合治疗的速率,降低血液净化治疗时间,在血液治疗过程中无需先联合治疗再单独透析所出现的管路拆卸与再连接问题,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整个吸附柱中吸附剂为采用同批次吸附剂并同时填装,有效地确保从两轴向端上出口流出血液净化效果的同一性。
[0010] 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吸附柱的一轴向端端口由第一封口组件封闭,另一轴向端端口由第二封口组件封闭;第一出口位于第一封口组件的端面上远离侧通孔的一侧;第二出口位于第二封口组件的端面上远离侧通孔的一侧。有利于排除吸附柱内的血液,减少血液残留量。
[0011]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入口滤网为一朝远离连接单元后端口的方向凸起的球冠状壳体。该球冠状壳体包括盛装部与溢出网孔部。盛装部为该球冠状壳体的底部部分的实心结构,用于盛装血液。球冠状壳体的开口端面至盛装部之间的部分壳体为由滤网片构成的溢出网孔部。盛装部的深度大于等于球冠状壳体的内径的六分之一。有效地防止血液直接进入与侧通孔相对的侧壁上并直接从两个轴向端出口流出,提高血液净化效率,并能够有效地平衡从两轴向端出口流出的血液流量与净化效果。
[0012]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还包括设于过滤腔内的隔板,该隔板将过滤腔分隔成第一过滤腔与第二过滤腔。隔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第一过滤腔与第二过滤腔的连通孔。隔板厚度方向上的中面与吸附柱的中心轴线相互正交,且侧通孔的中心轴线位于该中面上。隔板有效地阻隔过滤腔内的吸附剂朝一个轴向端聚集抱团,有效确保两轴向端上血液压力相当,从而提高血液净化有效性与同一性。
[0013]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连接单元包括套筒及用于将套筒内腔分隔成前端口与后端口的隔层板,隔层板板面的中央处设有用于导通前端口与后端口的导通孔。启闭开关设于导通孔内。连接单元结构简单且有效。
[0014] 更具体的方案为透析柱出口端的端口通过设于其外侧面上的外螺纹与设于前端口内侧面上内螺纹的螺纹配合而与套筒固定连接。侧通孔远离过滤腔的端口端面沿远离过滤腔的方向凸起形成有环状耦合壁,该环状耦合壁与侧通孔共轴布置,环状耦合壁通过设于其外侧面上的外螺纹与设于后端口内侧面上内螺纹的螺纹配合而与套筒固定连接。便于组装血液净化装置。
[0015]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透析柱的中心轴线与吸附柱的中心轴线相互正交。
[0016]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为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启闭开关包括阀体及置于该阀体阀腔内的阀芯,阀腔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口与第一通孔的外端口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口构成连接单元的前端口。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口与第二通孔的外端口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口构成连接单元的后端口。阀芯包括导通管道,通过阀芯绕其旋转轴的旋转,该导通管道有选择地连通第一通孔的内端口与第二通孔的内端口。
[0017] 一个优选的方案为吸附柱中吸附剂的总容量为20毫升至200毫升,透析柱中透析膜的总面积为1.2平方米至2.0平方米。
[0018] 另一优选的方案为连接单元还包括用于对启闭开关的启闭状态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及用于对启闭开关的启闭状态进行指示的指示机构。
[0019]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血液净化系统包括血血液管路及连接在该血液管路中的液净化装置。其中,血液净化装置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血液净化装置。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现有血液净化系统的血液管路连接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血液管路连接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4] 图5是图4中A局部放大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启闭开关处于关闭的状态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启闭开关处于开启的状态示意图;
[0027] 图8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中灌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三实施例中灌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四实施例中灌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五实施例中启闭开关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2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3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中启闭开关处于关闭的状态示意图;
[0033] 图14是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中启闭开关处于开启的状态示意图。
[0034]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本发明主要是对血液净化系统中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主要涉及吸附柱与透析柱之间的连接结构,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性与速率,血液净化系统的其他部分结构根据现有产品进行设计。
[0036] 以下各实施例主要针对本发明的血液净化系统,由于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采用了本发明的血液净化装置,在血液净化系统实施例的说明中已对血液净化装置实施例的说明。
[0037] 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
[0038] 血液净化系统由流出人体的血液回路动脉管路、血液净化装置及流入人体的血液回路静脉管路三部分组成。
[0039] 参见图2,在血液流动方向上,血液回路动脉管路依次设有通过管路连接的动脉端11、血泵12与动脉壶13,并在动脉壶13上设有动脉壶侧管14;血液回路静脉管路依次设有通过管路连接的静脉壶16与静脉端18,并在静脉壶16上设有静脉壶侧管17。
[0040] 血液净化装置2由透析单元21、连接单元22及灌流单元23构成。血液净化装置2通过透析单元21上的血嘴与血液回路动脉管路的后端口相连接,并通过灌流单元23上的血嘴与血液回路静脉管路的前端口相连接。在血液回路动脉管路后端上设有安全夹15。
[0041] 参见图3至图5,透析单元21用于实现现有血液净化系统中血液透析器的功能,其主体部件为透析柱211,透析柱211的上端口用端盖212封闭,端盖212的圆板状盖体的径向中央处设有血嘴2120,血嘴2120用于与血液回路动脉管路的后端口相连接,血嘴2120的端口用盖帽封闭,血嘴2120构成透析单元21的血液进口,也构成血液净化装置2的血液进口。透析柱211的下端口由端盖213封闭,端盖213的圆板状盖体的径向中央处设有端口2130,端口2130构成透析单元21的出口。透析柱211的容纳腔内容纳有透析膜,透析膜可以为聚醚砜、聚砜、聚丙烯等材质的血液透析膜。在透析柱211容纳腔的两端部设有粘接胶层2112,在两粘接胶层2112之间且位于二者旁边处设有透析液出口2110及透析液进口2111。
[0042] 连接单元22的轴向截面为一工字型结构,其具有套筒220及设于套筒220内腔中部的圆环形隔层板221,圆环形隔层板221将套管220分隔成上下两个端口,分别为前端口223与后端口224,位于圆环形隔层板221板面中央处的内孔为用于导通前端口223与后端口224的导通孔225,导通孔225内安装有用于控制导通孔225开启闭合的启闭开关222。导通孔225为内径与灌流单元23和透析单元21血嘴的内径相同的环状腔。前端口223内侧面形成有用于与端口2130固定连接的内螺纹。后端口224的内侧面形成有用于与灌流单元23的进口端固定连接的外螺纹。
[0043] 启闭开关为一蝶阀,由阀杆2221及与阀杆2221固定连接的阀瓣2222构成,阀瓣2222为一圆板状结构且其外形与到导通孔225的内侧面相匹配,阀杆2221用于驱动阀瓣
2222绕阀杆2221的中心轴线旋转,进而关闭或开启导通孔225。
[0044] 灌流单元23由吸附柱231、第一封口组件232,第二封口组件233,及置于吸附柱231过滤腔2310内的吸附剂构成。吸附剂可为树脂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天然高分子吸附剂等血液净化吸附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45] 沿吸附柱231的轴向,过滤腔2310的侧壁中部形成有侧通孔235,侧通孔235远离过滤腔2310的端口端面凸起形成有环状耦合壁234,环状耦合壁234与侧通孔235共轴布置,环状耦合壁234的外侧面上形成有与后端口224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侧通孔235远离后端口224的端口处固定有入口滤网2311,入口滤网2311用于防止吸附剂从侧通孔225处流出过滤腔2310。
[0046] 圆环形隔层板221的上两个端面上均设有密封平垫安装槽,用于安装密封平垫。密封平垫的内径、外径均与圆环形隔层板相同,当灌流单元23与透析单元21分别与连接单元22耦合连接后,透析单元21的出口血嘴及灌流单元23的入口血嘴的端面分别与密封平垫紧密配合,从而实现透析单元21与灌流单元23分别与连接单元22固定密封连接。
[0047] 由于灌流单元23用于实现现有血液净化系统中血液灌流器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封口组件211由滤网、密封平垫、端盖、锁紧螺母及盖帽构成。
[0048] 第一封口组件232中的端盖盖体的端面上偏离径向中央处且远离侧通孔225的一侧设有血嘴2320,血嘴2320用于与血液回路静脉管路的前端口相连接;第二封口组件233中的端盖盖体的端面上偏离径向中央处且远离侧通孔225的一侧设有血嘴2330,血嘴2330用于与血液回路静脉管路的前端口相连接。血嘴2330构成灌流单元23的第二出口,血嘴2320构成灌流单元23的第一出口,二者一起构成血液净化装置2的血液出口。在完成血液净化治疗后,管路及吸附柱231中的血液需要回流回人体,由于吸附柱231两端的端盖上的血嘴设置于远离入血口一端的底部,所以进行回血时,血液净化装置中的血液可以完全回流回人体,避免了血液无法排尽而导致患者血液流失。
[0049] 参见图6,通过扭转阀杆2221驱动阀瓣2222转动,从而使阀瓣2222的表面与圆环形隔层板221的板面相平行,即阀瓣2222刚好堵住导通孔225,从而实现将前端口223与后端口224分隔开来,使吸附柱231与透析柱211的内腔相互隔离。
[0050] 参见图7,通过阀杆2221驱动阀瓣2222绕阀杆的2221的轴线旋转90度,从而使阀瓣2222的表面与圆环形隔层板221的板面相正交,即阀瓣2222不再堵住导通孔225,从而实现将前端口223与后端口224通过导通孔225相互连通。
[0051] 血液净化装置2的组装过程如下:
[0052] (1)分别将灌流单元23与透析单元21预装好;
[0053] (2)关闭连接单元22上启闭开关222,将密封平垫分别安装至连接单元22圆环形隔层板221上的密封平垫圈安装槽上,使灌流单元23的环状耦合壁234沿重力方向朝上,通过螺纹配合将环状耦合壁234与连接单元22的后端口224固定连接,耦合到位后,密封平垫与环状耦合壁234的端面压紧配合,从而为二者的连接提供密封配合;通过螺纹配合将前端口223与端口2130固定连接,耦合到位后,密封平垫与端口2130的端面压紧配合,从而为二者的连接提供密封配合;完成组装之后的血液净化装置2,透析柱211的中心轴线与吸附柱231的中心轴线相互正交。
[0054] (3)在完成血液净化装置的组装后,对整个血液净化装置进行灭菌并包装。
[0055] 连接单元22用于连接透析单元21与灌流单元23,在完成生产之后的存储及运输过程中,启闭开关222始终处于闭合状态,一方面是防止吸附柱231中可能存在的吸附剂碎片通过入口滤网2311及启闭卡关222进入透析柱211中对透析膜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是吸附柱231与透析柱211的存储方式可能不同,比如透析柱211内部为干态保存,而吸附柱231的内部为湿态保存,或者二者相反,从而对二者内部进行隔离,有效确保血液净化装置2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0056] 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前,先对血液净化装置2进行预冲,预冲方法如下:
[0057] 沿重力方向,透析单元21位于上方,灌流单元23位于下方,连接好管路之后,预冲液从透析单元21的血嘴2120注入血液净化装置2中,经过透析柱211及连接单元22,然后进入吸附柱231,再由吸附单元23的第一出口与第二出口流出,预冲液先经过透析膜后再对吸附剂进行预冲,防止吸附柱231中的吸附剂碎片随预冲液进入透析柱211内,避免经过灌流单元23的预冲液对透析膜造成污染,以确保血液净化装置2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0058] 在进行治疗时,血液从透析单元21上的血嘴2120进入血液净化装置2中,经过透析柱211中透析膜的透析作用,然后进入吸附柱231的过滤腔内,经过滤腔2310内吸附剂的吸附作用,从两轴向端上的出口流回血液管路中。由于进入吸附柱231内的血液分为两部分向两轴向端上出口流动,基本相当于同时使用两个吸附柱同时进行吸附作用,增加整个吸附柱231血流量的最大容许值,进而提高血液净化速率,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先联合治疗再进行单独透析治疗的拆卸管路等操作,减少操作时间及可以避免因此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0059]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22的前端口223及后端口224内径选为4毫米至15毫米,优选为4毫米至8毫米。吸附柱231中吸附剂的总容量为20毫升至200毫升,优选为20毫升至130毫升,透析柱211中透析膜的总面积为1.2平方米至2.0平方米。
[0060] 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
[0061] 作为对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62] 参见图8,入口滤网3311为向远离环状耦合壁334的方向凸起的球冠状壳体,该球冠状壳体为一半球壳结构,该半球状结构底部部分上为实心结构,即不设有网孔,网孔设于球冠以上部分侧壁上,网孔与半球壳结构内侧面最低点处的间距大于等于该半球壳结构的内径的六分之一,即实心结构部分的深度大于等于半球壳结构的内径的六分之一,使血液进入入口滤网3311的底部后,再由有网孔处溢出进入过滤腔33101内进行吸附,有效地避免高流速的血液直接进入吸附柱331底部并从吸附柱331两轴向端上的出口流出,使血液与灌流单元23中的吸附剂充分接触,以提高吸附效果。实心结构部分构成入口滤网3311的盛装部,设于网孔的部分构成入口滤网3311的溢出网孔部,其由滤网片围成。
[0063] 血液净化系统第三实施例
[0064] 作为对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65] 参见图9,吸附柱431内的入口滤网4311的横截面为V型结构,其侧壁上的网孔与其尖角处的间距大于等于V型结构深度的三分之一。
[0066] 血液净化系统第四实施例
[0067] 作为对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68] 参见图10,吸附柱531内设有隔板5312,隔板5312将过滤腔5310分隔成两个子过滤腔,分别为第一过滤腔53101与第二过滤腔53102,隔板5312厚度方向上的中面与吸附柱531的中心轴线相互正交,且侧通孔535的中心轴线位于该中面上。隔板5312主要用于使吸附柱531两端部内的吸附剂保持在原来空间内而不流动至另一端部。隔板5312的网孔为300微米至600微米。优选采用聚丙烯、聚碳酸酯或SBS材料注塑而成,然后再将隔板5312采用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吸附柱531内部,其具有透气性好、硬度强度较大等优点,且能满足支撑隔开吸附剂的需求,并可避免预冲时吸附柱531内部气体难以排出的问题。隔板5312与入口滤网5312相接触部分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0069] 隔板5312为筛板结构,从而使吸附柱531两端部内的吸附剂容量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保持相当,避免吸附剂在液体的冲击下中向其中一端部集中,确保透析柱531两端的血液压力相当,使在血液流速较高的情况下,灌流单元23内部的压力仍处于预定范围内,避免灌流单元23内部出现凝血或者溶血等问题,保证吸附剂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有效性,确保治疗效果。
[0070] 血液净化系统第五实施例
[0071] 作为对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72] 连接单元还具有锁定机构与指示机构。
[0073] 参见图11,锁定机构由弹性件,插销62、提杆64及与阀杆共轴并固定连接并同轴布置的锁定轮61构成,弹性件为弹簧63,锁定轮61的周向上形成有沿其径向布置的第一锁定槽611与第二锁定槽612。弹簧63一端连接于插销6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单元上;提杆64固定连接于插销62靠近弹簧63的一端。切换启闭开关时,需先拉动提杆64,使锁定轮61中的第一锁定槽611(如关闭状态)与插销62分离,然后旋转阀杆,放开提杆64后,在弹簧63恢复力的作用下,插销62插入锁定轮61的第二锁定槽612(如打开状态)内,从而使启闭开关从第一状态如打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如关闭,且由锁定机构完成对阀杆的锁定。当需要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同样的先拉动提杆64,然后再反方向旋转阀杆,实现启闭开关的启闭状态切换。锁定机构有效地避免运输及存储过程中在非人为的外力作用下,启闭开关被打开,或血液净化过程中被关闭,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0074] 指示机构由刻画于套筒外侧面上的启闭指示刻度及刻画于阀杆上的指示构成。
[0075] 血液净化系统第六实施例
[0076] 作为对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77] 参见图12,连接在透析单元7与灌流单元9之间的连接单元8由第一连接管81、阀82、旋转轴83及第二连接管84构成,第一连接管81的上端口构成用于与透析单元的出口端端口固定密封连接的前端口,第二连接管84的下端口构成与灌流单元的进口端端口固定密封连接的后端口。
[0078] 阀82由圆饼状的阀芯822及阀体821构成,阀体821形成有与阀芯822相匹配的阀腔,阀芯822的外周面与阀腔的内周面相互密封配合。
[0079] 第一连接管81的下端口811及第二连接管84的上端口841的端面均为弧形面结构,且该两个端口通过设于容纳槽侧壁上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与容纳槽连通,阀芯822上设有导筒管道8221,导通管道8221的两端口为端口82211与端口82212。
[0080] 通过旋转轴83将阀82固定在第一连接管81及第二连接管84的侧旁。
[0081] 如图12所示,导通管导8221两端端口均不与下端口811及上端口841对接,此时启闭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使阀芯822绕旋转轴83旋转180度,从而使端口82211与上端口841对接,端口82212与下端口811对接,从而实现启闭开关的开启。
[0082] 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
[0083] 作为对本发明血液净化系统第七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0084] 参见图13及图14,启闭开关为一截止阀,该截止阀由阀瓣9251、螺母套管9252、阀杆9253及手柄9254构成,手柄9254与阀杆9253的一端固定连接,阀杆9253另一端端部外侧面形成有与螺母套管9252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阀瓣9251与螺母套管9253远离阀杆9253的一端固定连接。
[0085] 通过旋转手柄9254,通过螺纹结构的作用,带动阀瓣9251沿阀杆9253的轴向移动,从而堵塞设于圆环形隔层板上的导通孔924或远离导通孔924,实现对导通孔924的开启与关闭的控制。
[0086]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通过对血液净化装置中透析柱与吸附柱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使透析柱的出口与吸附柱侧壁中部上的侧通孔进行可启闭控制的连通,经吸附后血液从吸附柱两轴向端上的出口流出,以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与速率。根据本发明构思,入口滤网的结构及连接单元的结构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