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系统和定位间隔调节方法、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592058.4

文献号 : CN10522359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唐惠忠

申请人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来识别终端用户的运动,然后终端按照用户的运动状态来调节定位频率或定位间隔,使得终端定位既可以保证定位精度,也能保证较低的功耗。还提供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和系统。

权利要求 :

1.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定位;

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二次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前置步骤: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的预先初始化设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设条件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所述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

根据已知的定位频率,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

利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所述的位移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对所述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越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频率,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频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频率,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14.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定位;

监听器模块,用于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及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二次定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预设模块,所述预设模块用于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模块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的预先初始化设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设条件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所述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

根据已知的定位频率,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

利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所述的位移数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对所述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越大。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频率,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频率。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频率,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频率。

26.根据权利要求14~25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27.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已知定位间隔实施定位;

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间隔实施二次定位。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前置步骤: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的预先初始化设定。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设条件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所述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

经过已知的定位间隔之后,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

利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所述的位移数值。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对所述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3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的幅度越大。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间隔,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间隔。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间隔,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间隔。

39.根据权利要求27~3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40.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按照已知定位间隔实施定位;

监听器模块,用于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及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间隔实施二次定位。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预设模块,所述预设模块用于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模块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的预先初始化设定。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设条件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所述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

经过已知的定位间隔之后,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

利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所述的位移数值。

47.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对所述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49.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的幅度越大。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间隔,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间隔。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间隔,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间隔。

52.根据权利要求40~5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说明书 :

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系统和定位间隔调节方法、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和系统,还涉及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无线电定位技术在商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卫星定位技术,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基站定位技术,例如在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推出的LCS(Location Service)和LPP(LTE Positioning Protocol)或者IEEE802.16e/m推出的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无线局域网或个人网的无线定位技术,例如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宽带)、蓝牙、红外线定位技术等,以及射频标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定位技术。这些定位技术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被使用。
[0003]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定位需求的不断增加,终端中卫星定位技术功能越来越受到青睐,装有定位客户端的终端也逐渐替代了专门的定位设备,为用户带来了便捷。例如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中装有定位客户端,用户本人或者其他人(例如监护人)可以知晓用户的位置情况,这对于用户是儿童或老人时显得更为重要。传统技术中,当终端进行定位时,通常是以固定的定位频率开启定位模块进行定位。传统技术由于固定的定位频率因而存在着功耗较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功耗较高的技术缺陷。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定位;
[0007] 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0008] 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
[0009] 本发明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二次定位。
[0010] 本发明中,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
[0011] 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前置步骤:
[0012] 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0013] 本发明中,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的预先初始化设定。
[0014] 本发明中,所述的预设条件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所述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
[0015]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16]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7] 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
[0018] 根据已知的定位频率,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
[0019] 利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所述的位移数值。
[0020]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21]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2] 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对所述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23] 本发明中,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越大。
[0024] 本发明中,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频率,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频率。
[0025] 本发明中,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频率,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频率。
[0026] 本发明中,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0027]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包括:
[0028] 定位模块,用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定位;
[0029] 监听器模块,用于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及
[0030]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
[0031] 本发明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二次定位。
[0032] 本发明中,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
[0033] 本发明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预设模块,所述预设模块用于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0034] 本发明中,所述预设模块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的预先初始化设定。
[0035] 本发明中,所述的预设条件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所述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
[0036]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37]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8] 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
[0039] 根据已知的定位频率,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
[0040] 利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所述的位移数值。
[0041]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42]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3] 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对所述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44] 本发明中,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越大。
[0045] 本发明中,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频率,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频率。
[0046] 本发明中,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频率,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频率。
[0047] 本发明中,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0048]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9] 按照已知定位间隔实施定位;
[0050] 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0051] 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
[0052] 本发明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间隔实施二次定位。
[0053] 本发明中,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
[0054] 本发明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前置步骤:
[0055] 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0056] 本发明中,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的预先初始化设定。
[0057] 本发明中,所述的预设条件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所述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
[0058]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59]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60] 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
[0061] 经过已知的定位间隔之后,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
[0062] 利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所述的位移数值。
[0063]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64]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65] 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对所述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66] 本发明中,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的幅度越大。
[0067] 本发明中,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间隔,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间隔。
[0068] 本发明中,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间隔,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间隔。
[0069] 本发明中,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0070]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71] 定位模块,用于按照已知定位间隔实施定位;
[0072] 监听器模块,用于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及
[0073] 调节模块,用于在所述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
[0074] 本发明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所述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间隔实施二次定位。
[0075] 本发明中,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的;或者,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
[0076] 本发明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预设模块,所述预设模块用于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0077] 本发明中,所述预设模块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所述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的预先初始化设定。
[0078] 本发明中,所述的预设条件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所述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
[0079]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80]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81] 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
[0082] 经过已知的定位间隔之后,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
[0083] 利用所述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所述的位移数值。
[0084]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85] 本发明中,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86] 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对所述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087] 本发明中,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的幅度越大。
[0088] 本发明中,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间隔,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间隔。
[0089] 本发明中,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间隔,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间隔。
[0090] 本发明中,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
[0091] 本发明中,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来识别终端用户的运动,然后终端按照用户的运动状态来调节定位频率或定位间隔,使得终端定位既可以保证定位精度,也能保证较低的功耗。
[0092]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93]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94]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
[0095]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
[0096]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
[0097]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的示意图;
[0098]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
[0099]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
[0100]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1]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02]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103]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104]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执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0105]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远端网络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远端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与WNS服务器之间可通过任何通信方式实现通信,包括但不限于,基于3GPP、LTE、WIMAX的移动通信、基于TCP/IP、UD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基于蓝牙、红外传输标准的近距无线传输方式。
[0106] 传统定位技术中,当终端进行定位时,通常是以固定的定位频率开启定位模块进行定位。终端定位是为了知晓用户的位置情况,需要保证一定的定位精度。由于终端用户可能处于不同的活动状态,在长时间逗留的地方(例如教室)时并不需要像在运动状态(例如在跑步)时那么频繁的定位,因而传统技术固定的定位频率存在着功耗较高的缺点。
[0107] 以下描述一种至少能解决功耗较高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系统。同时还描述一种定位间隔调节方法、系统。
[0108]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09] 步骤S110: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定位。已知的定位频率可以是已经确认的定位频率,例如在本方法刚开始启动时,可以是预设的定位频率;例如在本方法启动后,可以是上一调节回合就确认的定位频率。
[0110] 步骤S120: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当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进入步骤S130。可以通过监听器监听和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即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以监测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变化。
[0111]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可以包括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例如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可能并不仅仅是某一时刻的感应数据,而可以是包括了在某一时长内的感应数据。
[0112] 预设条件可以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情景配置数据可以包括预先设置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例如预设的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感应数据满足预设的情景配置数据(例如可以是处于一个范围),即判断为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0113] 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例如用于确定终端用户在静止、行走、跑步、跳跃的运动情景。以情景配置数据包括预先设置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为例,例如情景配置数据包括预设的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通常而言,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等有一定规律的运动时,终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会相应检测到规律的感应数据。当然,这个规律的感应数据还需要结合终端的具体应用上,如果终端是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会存在规律的感应数据去表征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如果终端是智能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也会存在另外规律的感应数据去表征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
[0114] 因此,可以设置多组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例如多组情景配置数据分别确定终端用户在静止、行走、跑步、跳跃等等运动情景。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满足情景配置数据中的其中一组情景配置数据,则可以判断终端用户在进行该组情景配置数据相对应的运动。
[0115] 通常,当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例如急步行走、跑步等)时,由于需要保证定位精度,因而此时需要增大定位频率。所以,可以设置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在做快速转移运动。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满足该情景配置数据时,则可以判断终端用户在进行快速转移运动,即表明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以执行步骤S130。
[0116] 当然,也可以设置情景配置数据确定终端在做慢速移动运动(例如散步、行走)时,便判断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以调节定位频率。此时,当终端用户在做慢速移动运动时,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感应到,便可以调节定位频率,执行步骤S130。
[01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二次定位。这是因为,如果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时,由于位置改变迅速,如果不立刻定位可能在这段时间内会存在较大的位置空白。因此,第一预设调节所包含的情景配置数据可以是用于确定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例如奔跑、乘车等等。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例,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调节的情景配置数据(例如可以是处于一个范围),即判断为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步骤S130:在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可以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18] 步骤S210: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上述相邻两次定位中的第一次)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第一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卫星定位数据,例如可以是GPS定位数据(包含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定位数据)。
[0119] 步骤S220:根据已知的定位频率,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上述相邻两次定位中的第二次)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同样,第二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卫星定位数据,例如可以是GPS定位数据(包含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定位数据)。
[0120] 步骤S230:利用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终端的位移数值。例如,第一地理位置数据为(X1,Y1),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为(X2,Y2),则可以得到终端的位移数值为
[0121] 当然,还可以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122]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23] 步骤S310: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通过对加速度积分运算,可以得到速度。
[0124] 步骤S320:对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通过对速度积分运算,可以得到路程(位移)。
[0125] 通过上述步骤,也可以得到终端的位移数值。
[0126] 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或者,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可以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
[0127] 当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预先设定的时,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预先设定为S0(例如20米),基准定位频率可以预先设定为F0(例如10秒/次,即F0=0.1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4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0提高,例如提高到F1(例如5秒/次,即F1=0.2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1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0降低,例如降低到f1(例如20秒/次)。
[0128] 当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时,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设定为上述的S1(例如40米),基准定位频率可以设定为上述的F1(例如5秒/次,即F1=0.2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2(例如5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1提高,例如提高到F2(例如4秒/次,即F2=0.25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2(例如2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1降低,例如降低到f2(例如10秒/次)。
[0129] 在进行调节时,通常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越大。具体为,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的幅度越大;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降低的幅度越大。
[0130] 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预先设定为S0(例如20米),基准定位频率可以预先设定为F0(例如10秒/次,即F0=0.1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4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0提高,例如提高到F1(例如5秒/次,即F1=0.2HZ)。以HZ为单位计算,可以按照S0/F0=S1/F1的公式得到定位频率F1的值。
[0131] 当然,定位频率的调节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毕竟对于定位来说,定位频率都有一定的范围,过高的定位频率既可能定位模块不支持,也导致功耗过大;过低的定位频率则导致定位精度不高。因此,在调节时,需要对定位频率的大小进行适当的限制。限制方法如下:
[0132] 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频率Fmax(例如1秒/次,即Fmax=1HZ),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频率Fmax。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频率Fmin(例如30分/次,即Fmin=1/1800HZ),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频率Fmin。例如,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为0.5秒/次(2HZ),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频率Fmax,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频率Fmax。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为40分/次(1/2400HZ),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频率Fmin,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频率Fmin。
[0133] 如果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预先设定的时,需要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行预先初始化设定。而且,如果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时,也需要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行预先初始化设定。因此,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在步骤S110之前还可以包括前置步骤S100。
[0134] 步骤S100: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0135] 上述的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既可以是用户来设定,也可以是在产品设计时便预先设定。当然,如果是在产品设计时便预先设定,此时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更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因此,可以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的预先初始化设定,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可以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或更改。
[0136] 下面描述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
[0137]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的示意图。一种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包括:定位模块110、监听器模块120和调节模块130。
[0138] 定位模块110,用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定位。已知的定位频率可以是已经确认的定位频率,例如在定位模块110刚开始启动时,可以是预设的定位频率;例如在本方法启动后,可以是上一调节回合就确认的定位频率。定位模块110可以包括北斗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等等。
[0139] 监听器模块120,用于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当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调节定位频率。可以通过监听器模块120监听和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即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以监测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变化。
[0140]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可以包括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例如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可能并不仅仅是某一时刻的感应数据,而可以是包括了在某一时长内的感应数据。
[0141] 预设条件可以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情景配置数据可以包括预先设置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例如预设的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感应数据满足预设的情景配置数据(例如可以是处于一个范围),即判断为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0142] 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例如用于确定终端用户在静止、行走、跑步、跳跃的运动情景。以情景配置数据包括预先设置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为例,例如情景配置数据包括预设的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通常而言,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等有一定规律的运动时,终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会相应检测到规律的感应数据。当然,这个规律的感应数据还需要结合终端的具体应用上,如果终端是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会存在规律的感应数据去表征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如果终端是智能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也会存在另外规律的感应数据去表征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
[0143] 因此,可以设置多组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例如多组情景配置数据分别确定终端用户在静止、行走、跑步、跳跃等等运动情景。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满足情景配置数据中的其中一组情景配置数据,则可以判断终端用户在进行该组情景配置数据相对应的运动。
[0144] 通常,当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例如急步行走、跑步等)时,由于需要保证定位精度,因而此时需要增大定位频率。所以,可以设置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在做快速转移运动。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满足该情景配置数据时,则可以判断终端用户在进行快速转移运动,即表明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以调节定位频率。
[0145] 当然,也可以设置情景配置数据确定终端在做慢速移动运动(例如散步、行走)时,便判断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以调节定位频率。此时,当终端用户在做慢速移动运动时,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感应到,便可以调节定位频率。
[014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二次定位。这是因为,如果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时,由于位置改变迅速,如果不立刻定位可能在这段时间内会存在较大的位置空白。因此,第一预设调节所包含的情景配置数据可以是用于确定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例如奔跑、乘车等等。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例,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调节的情景配置数据(例如可以是处于一个范围),即判断为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0147] 调节模块130,用于在感应数据满足预设调节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
[0148] 可以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49] 步骤S210:驱动定位模块110执行首次定位(上述相邻两次定位中的第一次)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第一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卫星定位数据,例如可以是GPS定位数据(包含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定位数据)。
[0150] 步骤S220:根据已知的定位频率,驱动定位模块110执行二次定位(上述相邻两次定位中的第二次)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同样,第二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卫星定位数据,例如可以是GPS定位数据(包含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定位数据)。
[0151] 步骤S230:利用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终端的位移数值。例如,第一地理位置数据为(X1,Y1),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为(X2,Y2),则可以得到终端的位移数值为
[0152] 当然,还可以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153]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54] 步骤S310: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通过对加速度积分运算,可以得到速度。
[0155] 步骤S320:对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通过对速度积分运算,可以得到路程(位移)。
[0156] 通过上述步骤,也可以得到终端的位移数值。
[0157] 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或者,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可以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
[0158] 当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预先设定的时,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预先设定为S0(例如20米),基准定位频率可以预先设定为F0(例如10秒/次,即F0=0.1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4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0提高,例如提高到F1(例如5秒/次,即F1=0.2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1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0降低,例如降低到f1(例如20秒/次)。
[0159] 当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时,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设定为上述的S1(例如40米),基准定位频率可以设定为上述的F1(例如5秒/次,即F1=0.2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2(例如5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1提高,例如提高到F2(例如4秒/次,即F2=0.25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2(例如2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1降低,例如降低到f2(例如10秒/次)。
[0160] 在进行调节时,通常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越大。具体为,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的幅度越大;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降低的幅度越大。
[0161] 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预先设定为S0(例如20米),基准定位频率可以预先设定为F0(例如10秒/次,即F0=0.1HZ)。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4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F0提高,例如提高到F1(例如5秒/次,即F1=0.2HZ)。可以按照S0/F0=S1/F1的公式得到定位频率F1的值。
[0162] 当然,定位频率的调节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毕竟对于定位来说,定位频率都有一定的范围,过高的定位频率既可能定位模块不支持,也导致功耗过大;过低的定位频率则导致定位精度不高。因此,在调节时,需要对定位频率的大小进行适当的限制。限制方法如下:
[0163] 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频率Fmax(例如1秒/次,即Fmax=1HZ),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频率Fmax。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频率Fmin(例如30分/次,即Fmin=1/1800HZ),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频率Fmin。例如,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为0.5秒/次(2HZ),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频率Fmax,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频率Fmax。若调节后的定位频率为40分/次(1/2400HZ),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频率Fmin,则将定位频率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频率Fmin。
[0164] 如果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预先设定的时,需要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行预先初始化设定。而且,如果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频率时,也需要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行预先初始化设定。因此,终端定位频率调节系统还包括预设模块100,预设模块100用于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0165] 上述的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既可以是用户来设定,也可以是在产品设计时便预先设定。当然,如果是在产品设计时便预先设定,此时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更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因此,预设模块100可以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的预先初始化设定,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可以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频率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或更改。
[0166] 定位频率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下一次定位所需的间隔时间实现,即通过调节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间隔的增大或减少以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或降低。例如,需要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提高,则可以减少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间隔;需要调节定位频率使得定位频率相对于基准定位频率降低,则可以增大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间隔。
[0167] 上述终端定位频率调节方法和系统,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来识别终端用户的运动,然后终端按照用户的运动状态来调节定位频率,使得终端定位既可以保证定位精度,也能保证较低的功耗。上述的终端,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当然也可以是智能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当用户携带上述终端时,与上述终端通信连接的其他人可以知晓用户的位置情况。例如当用户是儿童或者老人时,用户的监护人可以更精确的了解用户的位置情况,而上述终端相对于传统的终端拥有更低的功耗,提高终端的续航能力,并且定位精度得到保证。
[0168] 下面描述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
[0169]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70] 步骤S410:按照已知定位间隔实施定位。已知的定位间隔可以是已经确认的定位间隔,例如在本方法刚开始启动时,可以是预设的定位间隔;例如在本方法启动后,可以是上一调节回合就确认的定位间隔。
[0171] 步骤S420: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在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执行步骤S430。可以通过监听器监听和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即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以监测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变化。
[0172]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可以包括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例如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可能并不仅仅是某一时刻的感应数据,而可以是包括了在某一时长内的感应数据。
[0173] 预设条件可以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情景配置数据可以包括预先设置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例如预设的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感应数据满足预设的情景配置数据(例如可以是处于一个范围),即判断为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0174] 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例如用于确定终端用户在静止、行走、跑步、跳跃的运动情景。以情景配置数据包括预先设置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为例,例如情景配置数据包括预设的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通常而言,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等有一定规律的运动时,终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会相应检测到规律的感应数据。当然,这个规律的感应数据还需要结合终端的具体应用上,如果终端是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会存在规律的感应数据去表征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如果终端是智能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也会存在另外规律的感应数据去表征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
[0175] 因此,可以设置多组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例如多组情景配置数据分别确定终端用户在静止、行走、跑步、跳跃等等运动情景。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满足情景配置数据中的其中一组情景配置数据,则可以判断终端用户在进行该组情景配置数据相对应的运动。
[0176] 通常,当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例如急步行走、跑步等)时,由于需要保证定位精度,因而此时需要减少定位间隔(相当于增大定位频率)。所以,可以设置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在做快速转移运动。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满足该情景配置数据时,则可以判断终端用户在进行快速转移运动,即表明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以进入定位间隔调节状态,执行步骤S430。
[0177] 当然,也可以设置情景配置数据确定终端在做慢速移动运动(例如散步、行走)时,便判断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以进入定位间隔调节状态。此时,当终端用户在做慢速移动运动时,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感应到,便可以进入定位间隔调节状态,执行步骤S430。
[017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二次定位。这是因为,如果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时,由于位置改变迅速,如果不立刻定位可能在这段时间内会存在较大的位置空白。因此,第一预设调节所包含的情景配置数据可以是用于确定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例如奔跑、乘车等等。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例,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调节的情景配置数据(例如可以是处于一个范围),即判断为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0179] 步骤S430:在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
[0180] 可以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81] 步骤S510: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上述相邻两次定位中的第一次)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第一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卫星定位数据,例如可以是GPS定位数据(包含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定位数据)。
[0182] 步骤S520:经过已知的定位间隔之后,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上述相邻两次定位中的第二次)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同样,第二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卫星定位数据,例如可以是GPS定位数据(包含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定位数据)。
[0183] 步骤S530:利用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终端的位移数值。例如,第一地理位置数据为(X1,Y1),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为(X2,Y2),则可以得到终端的位移数值为
[0184] 当然,还可以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185]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186] 步骤S310: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通过对加速度积分运算,可以得到速度。
[0187] 步骤S320:对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通过对速度积分运算,可以得到路程(位移)。
[0188] 通过上述步骤,也可以得到终端的位移数值。
[0189] 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或者,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可以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
[0190] 当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的时,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预先设定为S0(例如20米),基准定位间隔可以预先设定为T0(例如10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4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0减少,例如减少到T1(例如5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1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0增大,例如增大到t1(例如20秒)。
[0191] 当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时,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设定为上述的S1(例如40米),基准定位间隔可以设定为上述的T1(例如5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2(例如5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1减少,例如减少到T2(例如4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2(例如2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1增大,例如增大到t2(例如10秒)。
[0192] 在进行调节时,通常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的幅度越大。具体为,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的幅度越大;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增大的幅度越大。
[0193] 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预先设定为S0(例如20米),基准定位间隔可以预先设定为T0(例如10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4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0减少,例如减少到T1(例如5秒)。可以按照S0×T0=S1×T1的公式得到定位间隔T1的值。
[0194] 当然,定位间隔的调节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毕竟对于定位来说,定位间隔都有一定的范围,过小的定位间隔既可能定位模块不支持,也导致功耗过大;过大的定位间隔则导致定位精度不高。因此,在调节时,需要对定位间隔的大小进行适当的限制。限制方法如下:
[0195] 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间隔Tmax(例如30分钟),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间隔Tmax。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间隔Tmin(例如1秒),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间隔Tmin。例如,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为0.5秒,小于于最小基准定位间隔Tmin(1秒),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间隔Tmin(1秒)。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为40分钟,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间隔Tmax(30分),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间隔Tmax(30分)。
[0196] 如果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的时,需要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行预先初始化设定。而且,如果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时,也需要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行预先初始化设定。因此,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在步骤S410之前还可以包括前置步骤S400。
[0197] 步骤S400: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0198] 上述的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既可以是用户来设定,也可以是在产品设计时便预先设定。当然,如果是在产品设计时便预先设定,此时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更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因此,可以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的预先初始化设定,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可以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或更改。
[0199] 下面描述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
[0200]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的示意图。一种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包括:定位模块410、监听器模块420和调节模块430。
[0201] 定位模块410,用于按照已知定位间隔实施定位。已知的定位间隔可以是已经确认的定位间隔,例如在定位模块410刚开始启动时,可以是预设的定位间隔;例如在本方法启动后,可以是上一调节回合就确认的定位间隔。定位模块410可以包括北斗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等等。
[0202] 监听器模块420,用于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在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调节定位间隔。可以通过监听器模块420监听和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即定时读取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以监测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变化。
[0203]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可以包括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例如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可能并不仅仅是某一时刻的感应数据,而可以是包括了在某一时长内的感应数据。
[0204] 预设条件可以包括预存于本地存储介质的情景配置数据,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情景配置数据可以包括预先设置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例如预设的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感应数据满足预设的情景配置数据(例如可以是处于一个范围),即判断为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
[0205] 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例如用于确定终端用户在静止、行走、跑步、跳跃的运动情景。以情景配置数据包括预先设置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为例,例如情景配置数据包括预设的X轴、Y轴和Z轴三个轴向的加速度数据。通常而言,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等有一定规律的运动时,终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会相应检测到规律的感应数据。当然,这个规律的感应数据还需要结合终端的具体应用上,如果终端是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会存在规律的感应数据去表征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如果终端是智能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也会存在另外规律的感应数据去表征用户在行走、跑步、跳跃。
[0206] 因此,可以设置多组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情景,例如多组情景配置数据分别确定终端用户在静止、行走、跑步、跳跃等等运动情景。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满足情景配置数据中的其中一组情景配置数据,则可以判断终端用户在进行该组情景配置数据相对应的运动。
[0207] 通常,当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例如急步行走、跑步等)时,由于需要保证定位精度,因而此时需要减少定位间隔(相当于增大定位频率)。所以,可以设置情景配置数据用于确定终端在做快速转移运动。当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满足该情景配置数据时,则可以判断终端用户在进行快速转移运动,即表明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以调节定位间隔。
[0208] 当然,也可以设置情景配置数据确定终端在做慢速移动运动(例如散步、行走)时,便判断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可以调节定位间隔。此时,当终端用户在做慢速移动运动时,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感应到,便可以调节定位间隔。
[02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当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立刻实施一次定位,然后按照已知的定位频率实施二次定位。这是因为,如果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时,由于位置改变迅速,如果不立刻定位可能在这段时间内会存在较大的位置空白。因此,第一预设调节所包含的情景配置数据可以是用于确定终端用户在做快速转移运动,例如奔跑、乘车等等。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例,当加速度传感器感应到的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调节的情景配置数据(例如可以是处于一个范围),即判断为感应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0210] 调节模块430,用于在感应数据满足预设调节后,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的增大或减少,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
[0211] 可以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根据相邻两次定位的定位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212] 步骤S510:驱动定位模块执行首次定位(上述相邻两次定位中的第一次)以获得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第一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卫星定位数据,例如可以是GPS定位数据(包含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定位数据)。
[0213] 步骤S520:经过已知的定位间隔之后,驱动定位模块执行二次定位(上述相邻两次定位中的第二次)以获得第二地理位置数据。同样,第二地理位置数据可以是卫星定位数据,例如可以是GPS定位数据(包含经纬度坐标数据的定位数据)。
[0214] 步骤S530:利用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与第一地理位置数据的坐标差值计算获得两次定位的距离作为终端的位移数值。例如,第一地理位置数据为(X1,Y1),第二地理位置数据为(X2,Y2),则可以得到终端的位移数值为
[0215] 当然,还可以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
[0216]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流程示意图,根据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确定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的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217] 步骤S310:对相邻两次定位之间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执行积分运算得到速度数值。通过对加速度积分运算,可以得到速度。
[0218] 步骤S320:对速度数值执行二次积分运算得到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通过对速度积分运算,可以得到路程(位移)。
[0219] 通过上述步骤,也可以得到终端的位移数值。
[0220] 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或者,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可以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
[0221] 当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的时,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预先设定为S0(例如20米),基准定位间隔可以预先设定为T0(例如10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4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0减少,例如减少到T1(例如5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1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0增大,例如增大到t1(例如20秒)。
[0222] 当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时,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设定为上述的S1(例如40米),基准定位间隔可以设定为上述的T1(例如5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2(例如5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1减少,例如减少到T2(例如4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2(例如2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1增大,例如增大到t2(例如10秒)。
[0223] 在进行调节时,通常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或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或增大的幅度越大。具体为,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增大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减少的幅度越大;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相对于基准位移值减少的幅度越大,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增大的幅度越大。
[0224] 例如,基准位移值可以预先设定为S0(例如20米),基准定位间隔可以预先设定为T0(例如10秒)。当测得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为S1(例如40米)时,此时相应调节定位间隔使得定位间隔相对于基准定位间隔T0减少,例如减少到T1(例如5秒)。可以按照S0×T0=S1×T1的公式得到定位间隔T1的值。
[0225] 当然,定位间隔的调节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毕竟对于定位来说,定位间隔都有一定的范围,过小的定位间隔既可能定位模块不支持,也导致功耗过大;过大的定位间隔则导致定位精度不高。因此,在调节时,需要对定位间隔的大小进行适当的限制。限制方法如下:
[0226] 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间隔Tmax(例如30分钟),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间隔Tmax。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小于最小基准定位间隔Tmin(例如1秒),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间隔Tmin。例如,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为0.5秒,小于于最小基准定位间隔Tmin(1秒),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小基准定位间隔Tmin(1秒)。若调节后的定位间隔为40分钟,大于最大基准定位间隔Tmax(30分),则将定位间隔更新为最大基准定位间隔Tmax(30分)。
[0227] 如果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预先设定的时,需要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行预先初始化设定。而且,如果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为上一相邻两次定位之间终端的位移数值和定位间隔时,也需要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行预先初始化设定。因此,终端定位间隔调节系统还包括预设模块400,用于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
[0228] 上述的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既可以是用户来设定,也可以是在产品设计时便预先设定。当然,如果是在产品设计时便预先设定,此时也可以由用户自行更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因此,预设模块400可以提供用户界面用于接收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的预先初始化设定,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可以对基准位移值和基准定位间隔进行预先初始化设定或更改。
[0229] 上述终端定位间隔调节方法和系统,根据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数据来识别终端用户的运动,然后终端按照用户的运动状态来调节定位间隔,使得终端定位既可以保证定位精度,也能保证较低的功耗。上述的终端,可以是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环或者智能手表;当然也可以是智能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当用户携带上述终端时,与上述终端通信连接的其他人可以知晓用户的位置情况。例如当用户是儿童或者老人时,用户的监护人可以更精确的了解用户的位置情况,而上述终端相对于传统的终端拥有更低的功耗,提高终端的续航能力,并且定位精度得到保证。
[0230]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2、3、5、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2、3、5、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2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