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609365.9

文献号 : CN10522473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元新柳仲贵黄剑

申请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摘要 :

本发明为一种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涉及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空间目标轨道预报误差传播规律,建立了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传播模型;利用不同时刻获取的多组观测资料,分别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方程组;通过对沿迹、法向误差进行拟合,完成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估计;根据预报误差系数与轨道初值误差之间的关系,获得轨道初值修正量,从而实现对轨道初值的修正;通过多次反复迭代,提高轨道改进初值精度,促进轨道改进过程可靠、快速收敛。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空间目标轨道预报误差传播规律,构建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传播模型;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传播模型采用以下方法构建:在(1)~(4)式中,ΔT(t)、ΔW(t)分别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分别为t时刻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特征多项式,分别为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其中,a、e、i、f分别

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轨道半长轴、偏心率、轨道倾角和真近点角; 为地心距,为平运动角速度,μ为地球引力常数,u=ω+f为纬度幅角,ω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近地点幅角,τ=t-t0为预报期,t0为轨道初值历元时刻;

然后利用不同时刻获取的多组观测资料,分别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方程组;

再通过对沿迹、法向误差进行拟合,完成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估计;

最后根据预报误差系数与轨道初值误差之间的关系,获得轨道初值修正量,从而实现对轨道初值的修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轨道改进初值修正量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利用n组观测资料,相应的观测时刻分别为t1,t2,…,tn,分别计算每组观测资料对应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多项式及预报误差;并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条件方程;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别解算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

根据预报误差系数与轨道初值误差之间的关系,计算部分轨道初值参数,即轨道半长轴a0、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平近点角M0及面质比系数k0的修正值:其中,k0、 分别为空间目标在t0时的面质比系数和半长轴变率;

利用轨道参数修正量,对相应的轨道参数初值进行补偿修正:

其中,σ分别取a、i、Ω、M和k;上标“old”、“new”分别表示修正前、修正后的轨道参数;

采用多次迭代修正方式,最终获得较为精确的轨道改进初值。

说明书 :

一种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航天技术领域,涉及轨道动力学技术,特别涉及空间目标定轨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伴随着空间目标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空间碰撞预警的迫切需求,空间目标探测数量(包括目标数量、测量数据量)大幅增加,对空间目标编目管理的定轨成功率、编目精度和时效性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
[0003] 对空间目标进行轨道改进,目的是利用一系列观测值,采用加权观测残差均方和最小准则,获得轨道改进初值 的最佳估计值 整个轨道改进过程实际是迭代进行的,首先将测量方程中的非线性函数在参考值 附近展开,对测量方程线性化,形成轨道改进的条件方程;然后采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求解条件方程,获得待估状态量相对于参考值的改正值。其中,首次轨道改进迭代的参考轨道,一般采用初轨确定结果,或者利用历史轨道根数外推获得。当参考轨道本身误差较大,或者目标轨道高度较低、面质比较大时,对于与改进历元时间间隔较远的观测值,测量方程线性化引入的误差偏大,导致轨道改进迭代收敛速度较慢影响计算时效,甚至无法收敛、改进失败。
[0004] 结合大批量空间目标编目管理需求,寻找一种适用于不同轨道、不同面质比空间目标的通用、快速、精度较高的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对于提高轨道改进成功率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给出一种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解决由初值误差过大导致轨道改进不收敛(或收敛效率低)的难题。
[0006]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 一种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利用空间目标轨道预报误差传播规律,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传播模型;然后利用不同时刻获取的多组观测资料,分别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方程组;再通过对沿迹、法向误差进行拟合,完成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估计后,根据预报误差系数与轨道初值误差之间的关系,获得轨道初值修正量,从而实现对轨道初值的修正。
[0008] 进一步地,预报误差传播模型采用以下方法构建:
[0009]
[0010]
[0011]
[0012]
[0013] 在(1)~(4)式中,ΔT(t)、ΔW(t)分别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分别为t时刻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特征多项式,分别为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其中,a、e、i、f分
别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轨道半长轴、偏心率、轨道倾角和真近点角; 为地心
距, 为平运动角速度,μ为地球引力常数,u=ω+f为纬度幅角,ω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近地点幅角,τ=t-t0为预报期,t0为轨道初值历元时刻。
[0014] 进一步地,轨道改进初值修正量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0015] 利用n组观测资料(相应的观测时刻分别为t1,t2,…,tn),分别计算每组观测资料对应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多项式及预报误差;并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条件方程;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别解算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
[0016] 根据预报误差系数与轨道初值误差之间的关系,计算部分轨道初值参数(轨道半长轴a0、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平近点角M0及面质比系数k0)的修正值:
[0017]
[0018]
[0019]
[0020]
[0021]
[0022] 其中,k0、 分别为空间目标在t0时的面质比系数和半长轴变率。
[0023] 利用轨道参数修正量,对相应的轨道参数初值进行补偿修正:
[0024]
[0025] 其中,σ分别取a、i、Ω、M和k;上标“old”、“new”分别表示修正前、修正后的轨道参数。
[0026] 采用多次迭代修正方式,最终获得较为精确的轨道改进初值。
[002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基于空间目标轨道预报误差传播特性,建立起轨道初值误差与观测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本发明给出的轨道初值修正方法适用性强,可大大提高轨道改进成功率。其中,沿迹预报误差传播模型中考虑了偏心率、半长轴变率的影响,适用于不同偏心率、轨道高度及面质比情形下的轨道初值修正;利用法向预报误差修正后的倾角、升交点赤经初值,必要时直接作为最终改进结果,而不必在轨道改进时解算,可达到减少待估参数数量、提高轨道改进成功率的目的;通过多次迭代修正,提高了轨道改进初值精度,可促进轨道改进过程快速收敛。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流程图;
[0029] 图2为修正前后的沿迹差散点分布比较示例;
[0030] 图3为修正前后的法向差散点分布比较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沿迹/法向预报误差拟合的空间目标轨道改进初值修正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空间目标轨道预报误差传播规律,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传播模型:
[0032]
[0033]
[0034] 在(1)~(2)式中,ΔT(t)、ΔW(t)分别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分别为t时刻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特征多项式, 分别为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
[0035] 然后利用不同时刻获取的多组观测资料,分别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非线性方程组;再通过对沿迹、法向误差进行拟合,完成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估计后,根据预报误差系数与轨道初值误差之间的关系,获得轨道初值修正量,从而实现对轨道初值的修正。
[0036] 本发明的实现方案,主要由预报误差特征多项式构建、预报误差计算、预报误差系数解算、轨道初值修正四部分组成。
[0037] (一)、构建预报误差特征多项式
[0038] 根据空间目标轨道预报误差传播规律,t时刻对应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特征多项式 可构建为:
[0039]
[0040]
[0041] 其中,a、e、i、f分别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轨道半长轴、偏心率、轨道倾角和真近点角; 为地心距, 为平运动角速度(μ为地球引力常数),u=ω+f为纬度幅角(ω为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近地点幅角),τ=t-t0为预报期(t0为轨道初值历元时刻)。
[0042] (二)、计算预报误差
[0043] 空间目标在t时刻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ΔT(t)、ΔW(t)采用预报值与观测值做差的方式获得:
[0044]
[0045]
[0046]
[0047] 在(5)~(7)式中, 分别为采用与轨道改进相同的轨道预报模型,对轨道初值外推生成的空间位置、速度矢量(预报值)。沿迹单位矢量 法向单位矢量 基于t时刻的空间目标位置、速度矢量预报值建立。 为利用t时刻的观测资料生成的空间位置矢量(观测值);当观测资料中仅有测角元素、而无测距元素时,可利用空间位置预报值反算测距值替代。
[0048] (三)、解算预报误差系数
[0049] 利用n组观测资料(相应的观测时刻分别为t1,t2,…,tn),按照(一)、(二)中给出的方法,分别计算每组观测资料对应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多项式及预报误差;并建立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关于预报误差系数的条件方程:
[0050]
[0051]
[0052]
[0053]
[0054]
[0055]
[0056] 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别解算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
[0057]
[0058]
[0059] (四)、修正轨道初值
[0060] 根据预报误差系数与轨道初值误差之间的关系,计算部分轨道初值参数(轨道半长轴a0、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平近点角M0及面质比系数k0)的修正值:
[0061]
[0062]
[0063]
[0064]
[0065]
[0066] 其中,k0、 分别为空间目标在t0时的面质比系数和半长轴变率。
[0067] 利用轨道参数修正量,对相应的轨道参数初值进行补偿修正:
[0068]
[0069] 其中,σ分别取a、i、Ω、M和k;上标“old”、“new”分别表示修正前、修正后的轨道参数。
[0070] 采用多次迭代修正方式,最终获得较为精确的轨道初值。判断迭代完成的条件包括(满足任一条件即退出迭代过程):①迭代次数超出门限(一般最多迭代5次);②半长轴修正量不超过门限(一般取5米)。
[0071] 具体实施步骤是:
[0072] ①读入全部n组用于轨道改进处理的观测资料,记录每组观测资料对应的观测时刻ti(i=1,2,…,n)。
[0073] ②初始化当前处理的观测资料组序号i=1。
[0074] ③利用轨道初值,采用与轨道改进相同的轨道预报模型,外推生成ti时刻空间目标的位置、速度预报值
[0075] ④利用第i组观测资料,计算ti时刻空间目标的位置观测值 若观测资料中无测距元素,可利用位置预报值反算替代。
[0076] ⑤根据式(3)、(4),利用 计算第i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多项式
[0077] ⑥根据式(5)、(6)、(7),利用 计算第i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分量ΔT(ti)、ΔW(ti)。
[0078] ⑦判断当前处理观测资料组序号i是否小于n;若是,则对i做加1处理后,返回步骤③;否则,执行步骤⑧。
[0079] ⑧根据式(10)、(11),利用n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分量形成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矢量 根据式(12)、(13),利用n组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多项式形成沿迹、法向预报误差多项式矩阵PT、PW;对式(8)、(9)给出的条件方程,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别解算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
[0080] ⑨根据式(16)~(20),利用沿迹、法向预报误差系数 获得部分轨道初值参数的修正值,包括半长轴修正量Δa0、平近点角修正量ΔM0、面质比系数Δk0、倾角修正量Δi0、升交点赤经修正量ΔΩ0;根据式(21),完成对相应的轨道参数初值的修正更新。
[0081] ⑩判断迭代过程是否完成,若是,则退出轨道改进初值修正处理,将修正后的轨道初值用于后续轨道改进处理;若否,则记录迭代次数增加1次后,返回步骤②,再次进行修正处理。判断迭代过程结束的条件:迭代次数已达最多迭代次数(例如5次),或者本次迭代的半长轴修正量小于设定的门限(例如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