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852432.X

文献号 : CN1052341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严国平尉强艾晶朱志

申请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在传动侧布置斜撑板部分,操作侧布置前置撑板,斜撑板部分和前置撑板配合动作;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能够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前置撑板外轮廓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板面上开设半圆形通孔,使得中间辊能够从该半圆形通孔中轴向移动;板面左右侧各设置一个开孔,各侧开孔与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对应;板面左右侧还各设置一个插杆,插杆水平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相应的孔。本发明具有空间小、结构精密、配置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能较为轻松地适应十八辊冷轧机窗口设计。

权利要求 :

1.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所述十八辊冷轧机中,中间辊固定弯辊块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进行弯辊;侧支撑系统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及背衬系统进行侧推与固定;背衬系统通过连接铰轴固定于中间辊装配的轴承座上,连接铰轴插入背衬系统并与背衬系统结为一体而同步转动;

其特征在于:沿十八辊冷轧机工作辊轴向,在工作辊传动侧布置斜撑板部分,在工作辊操作侧布置前置撑板,斜撑板部分和前置撑板配合动作;

斜撑板部分包括斜撑板、与连接铰轴固定为一体的连接铰轴套;斜撑板为具有竖向延伸板面的水平悬臂平板,水平悬臂平板的水平臂设置水平下底面,水平下底面与悬臂伸出端的竖向楔形钩体连接,使得竖向楔形钩体的侧向内斜面与水平下底面光滑过渡交叉;斜撑板水平悬臂尾端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连接铰轴套固定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上,使连接铰轴套、连接铰轴以及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成为一体并一致动作;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能够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

前置撑板外轮廓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水平长边大于竖直边;前置撑板竖直板面上以下长边中点为中心开设半圆形通孔,该半圆形通孔半径稍大于或等于中间辊辊外径使得前置撑板能够悬空跨设于中间辊上使得中间辊能够从该半圆形通孔中轴向移动;前置撑板竖直板面两侧以下方长边中线轴对称左右侧各设置一个开孔,各侧开孔与同侧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匹配并能容纳该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通过;在各侧开孔下方,前置撑板竖直板面上左右侧各设置一个与竖直板面垂直并平行于连接铰轴的插杆,插杆与前置撑板形成为一体;前置撑板竖直板面沿工作辊轴向位于中间辊弯辊轴承座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之间,前置撑板上的插杆水平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相应的孔,并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伸出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正常轧制时,侧支撑系统将背衬系统紧紧的靠紧工作辊,从而保证工作辊的水平刚度;需要换辊时,中间辊装配在抬升油缸作用下竖直向上抬起,带动背衬系统同步向上移动;抬升油缸设置在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中;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从下方接触至斜撑板的斜面时,由于中间辊装配一直沿抬升油缸竖直向上移动,而斜撑板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斜面的斜向上方导向的作用下,背衬系统就会随着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往外旋转打开到设定角度;此时,在操作侧的换辊装置靠近中间辊窜辊轴承座,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上的插杆夹持住后,沿插杆轴向往传动侧推进,直至将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插入至前置撑板上的开孔中,这样背衬系统的两侧的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都插入开孔中被锁定;中间辊装配和背衬系统两者无相对运动地沿换辊轨道被拉出机架窗口;

当换辊装置将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推进换辊位后,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位于窗口内的换辊位,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上的插杆再次夹持住后,将前置撑板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孔轴向向操作侧拉至设定距离,使前置撑板脱离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并保持距离,此时,背衬系统就会沿着到斜撑板的斜面绕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直到到达工作辊相接触位置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置撑板置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两个伸出插杆水平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相应的孔,并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伸出一部分到操作侧靠近换辊装置;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时,前置撑板与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结合将背衬系统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插杆焊接于前置撑板上形成一体。

5.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所述十八辊冷轧机中,中间辊固定弯辊块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进行弯辊;侧支撑系统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及背衬系统进行侧推与固定;背衬系统通过连接铰轴固定于中间辊装配的轴承座上,连接铰轴插入背衬系统并与背衬系统结为一体而同步转动;

其特征在于:沿十八辊冷轧机工作辊轴向,在工作辊传动侧布置斜撑板部分,在工作辊操作侧布置前置撑板,斜撑板部分和前置撑板配合动作;

斜撑板部分包括斜撑板、与连接铰轴固定为一体的连接铰轴套;斜撑板为具有竖向延伸板面的水平悬臂平板,水平悬臂平板的水平臂设置水平下底面,水平下底面与悬臂伸出端的竖向楔形钩体连接,使得竖向楔形钩体的侧向内斜面与水平下底面光滑过渡交叉;斜撑板水平悬臂尾端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连接铰轴套固定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上,使连接铰轴套、连接铰轴以及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成为一体并一致动作;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能够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

前置撑板外轮廓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水平长边大于竖直边;前置撑板竖直板面沿工作辊轴向位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外部;前置撑板竖直板面两侧以下方长边中线轴对称左右侧各设置一个开孔,各侧开孔与同侧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匹配并能容纳该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正常轧制时,侧支撑系统将背衬系统紧紧的靠紧工作辊,从而保证工作辊的水平刚度;需要换辊时,中间辊装配在抬升油缸作用下竖直向上抬起,带动背衬系统同步向上移动;抬升油缸设置在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中;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从下方接触至斜撑板的斜面时,由于中间辊装配一直沿抬升油缸竖直向上移动,而斜撑板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斜面的斜向上方导向的作用下,背衬系统就会随着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往外旋转打开到设定角度;此时,在操作侧的换辊装置靠近中间辊窜辊轴承座,具体部位为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夹持住后,沿连接铰轴轴向往传动侧推进前置撑板直至将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插入至前置撑板上的开孔中,这样背衬系统的两侧的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都插入开孔中被锁定;中间辊装配和背衬系统两者无相对运动地沿换辊轨道被拉出机架窗口;

当换辊装置将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推进换辊位后,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位于窗口内的换辊位,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再次夹持住后,将前置撑板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孔轴向向操作侧拉回至设定距离,使前置撑板脱离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并保持距离,此时,背衬系统就会沿着到斜撑板的斜面绕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直到到达工作辊相接触位置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置撑板放在操作侧的换辊车上,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时,前置撑板与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结合将背衬系统锁定。

8.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所述十八辊冷轧机中,中间辊固定弯辊块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进行弯辊;侧支撑系统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及背衬系统进行侧推与固定;背衬系统通过连接铰轴固定于中间辊装配的轴承座上,连接铰轴插入背衬系统并与背衬系统结为一体而同步转动;

其特征在于:沿十八辊冷轧机工作辊轴向,在工作辊传动侧布置斜撑板部分;两个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轴向延伸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通孔,直至伸出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靠近换辊装置;斜撑板部分和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配合动作使得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通孔相结合或脱离;

斜撑板部分包括斜撑板、与连接铰轴固定为一体的连接铰轴套;斜撑板为具有竖向延伸板面的水平悬臂平板,水平悬臂平板的水平臂设置水平下底面,水平下底面与悬臂伸出端的竖向楔形钩体连接,使得竖向楔形钩体的侧向内斜面与水平下底面光滑过渡交叉;斜撑板水平悬臂尾端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连接铰轴套固定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上,使连接铰轴套、连接铰轴以及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成为一体并一致动作;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能够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正常轧制时,侧支撑系统将背衬系统紧紧的靠紧工作辊,从而保证工作辊的水平刚度;需要换辊时,中间辊装配在抬升油缸作用下竖直向上抬起,带动背衬系统同步向上移动;抬升油缸设置在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中;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从下方接触至斜撑板的斜面时,由于中间辊装配一直沿抬升油缸竖直向上移动,而斜撑板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斜面的斜向上方导向的作用下,背衬系统就会随着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往外旋转打开到设定角度;此时,在操作侧的换辊装置靠近中间辊窜辊轴承座,具体部位为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中间辊窜辊轴承座夹持住后,沿连接铰轴轴向往传动侧推进直至将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插入至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的通孔中,这样背衬系统的两侧的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都插入通孔中被锁定;中间辊装配和背衬系统两者无相对运动地沿换辊轨道被拉出机架窗口;

当换辊装置将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推进换辊位后,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位于窗口内的换辊位,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中间辊窜辊轴承座再次夹持住后,将中间辊窜辊轴承座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通孔轴向向操作侧拉回至设定距离,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脱离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并保持距离,此时,背衬系统就会沿着到斜撑板的斜面绕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直到到达工作辊相接触位置为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8所述的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铰轴套与中间辊轴承座上设置一个缓冲弹簧,使得背衬系统沿着到斜撑板的斜面绕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时,先与缓冲弹簧接触。

说明书 :

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辊组合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换辊工艺的换辊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冷轧薄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我国冷轧薄板的成品质量不高,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不稳定,成品带钢表面质量、板形及尺寸精度等方面。究其根本原因是国内冷轧薄板生产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就目前来看,十八辊冷轧机在不锈钢、高碳钢等高强度带钢生产上拥有较多业绩。近年来,国内主要不锈钢板带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引进十八辊冷轧机。十八辊机型组成的全连续、高生产率的不锈钢全连续轧制技术已经成为不锈钢生产的发展趋势。
[0003] 在十八辊冷轧机结构中,背衬系统位于工作辊与中间辊的两侧。在轧制时,机架两侧的侧支撑系统通过油缸将背衬系统靠紧工作辊,从而对工作辊起到支撑作用。当需要进行换辊时,侧支撑系统油缸缩回,但背衬系统在自重作用下且无外力拉动下无法自动张开,但换辊工艺要求背衬系统在换辊时必须张开一定的角度以保证与工作辊与中间辊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样换辊时才能较为安全,不至于损伤辊面。因此,开发一种适应换辊工艺的连接装置成为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0004] 由于十八辊冷轧机窗口设备较多,如何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布置这种连接装置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难题。本发明给出一套具有良好通用性和适应性的适应换辊工艺的连接装置,具有空间小、配置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换辊工艺的换辊组合装置,在轧机窗口设备繁多空间狭小的前提下实现灵活便利换辊,该装置具有空间小、配置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所述十八辊冷轧机中,中间辊固定弯辊块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进行弯辊;侧支撑系统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及背衬系统进行侧推与固定;背衬系统通过连接铰轴固定于中间辊装配的轴承座上,连接铰轴插入背衬系统并与背衬系统结为一体而同步转动;
[0008] 其特征在于:沿十八辊冷轧机工作辊轴向,在工作辊传动侧布置斜撑板部分,在工作辊操作侧布置前置撑板,斜撑板部分和前置撑板配合动作;
[0009] 斜撑板部分包括斜撑板、与连接铰轴固定为一体的连接铰轴套;斜撑板为具有竖向延伸板面的水平悬臂平板,水平悬臂平板的水平臂设置水平下底面,水平下底面与悬臂伸出端的竖向楔形钩体连接,使得竖向楔形钩体的侧向内斜面与水平下底面光滑过渡交叉;斜撑板水平悬臂尾端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连接铰轴套固定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上,使连接铰轴套、连接铰轴以及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成为一体并一致动作;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能够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
[0010] 前置撑板外轮廓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水平长边大于竖直边;前置撑板竖直板面上以下长边中点为中心开设半圆形通孔,该半圆形通孔半径稍大于或等于中间辊辊外径使得前置撑板能够悬空跨设于中间辊上使得中间辊能够从该半圆形通孔中轴向移动;前置撑板竖直板面两侧以下方长边中线轴对称左右侧各设置一个开孔,各侧开孔与同侧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匹配并能容纳该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通过;在各侧开孔下方,前置撑板竖直板面上左右侧各设置一个与竖直板面垂直并平行于连接铰轴的插杆,插杆与前置撑板形成为一体;前置撑板竖直板面沿工作辊轴向位于中间辊弯辊轴承座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之间,前置撑板上的插杆水平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相应的孔,并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伸出一部分。
[0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正常轧制时,侧支撑系统将背衬系统紧紧的靠紧工作辊,从而保证工作辊的水平刚度;需要换辊时,中间辊装配在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中的抬升油缸作用下竖直向上抬起,带动背衬系统同步向上移动;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从下方接触至斜撑板的斜面时,由于中间辊装配一直沿抬升油缸竖直向上移动,而斜撑板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斜面的斜向上方导向的作用下,背衬系统就会随着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往外旋转打开到设定角度;此时,在操作侧的换辊装置靠近,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上的插杆夹持住后,沿插杆轴向往传动侧推进,直至将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插入至前置撑板上的开孔中,这样背衬系统的两侧的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都插入开孔中被锁定;中间辊装配和背衬系统两者无相对运动地沿换辊轨道被拉出机架窗口;
[0012] 当换辊装置将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推进换辊位后,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位于窗口内的换辊位,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上的插杆再次夹持住后,将前置撑板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孔轴向向操作侧拉至设定距离,使前置撑板脱离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并保持距离,此时,背衬系统就会沿着到斜撑板的斜面绕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直到到达工作辊相接触位置为止。
[0013] 上述技术方案中,前置撑板置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两个伸出插杆水平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相应的孔,并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伸出一部分到操作侧靠近换辊装置;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时,前置撑板与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结合将背衬系统锁定。
[0014] 上述技术方案中,插杆焊接于前置撑板上形成一体。
[0015] 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所述十八辊冷轧机中,中间辊固定弯辊块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进行弯辊;侧支撑系统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及背衬系统进行侧推与固定;背衬系统通过连接铰轴固定于中间辊装配的轴承座上,连接铰轴插入背衬系统并与背衬系统结为一体而同步转动;
[0016] 其特征在于:沿十八辊冷轧机工作辊轴向,在工作辊传动侧布置斜撑板部分,在工作辊操作侧布置前置撑板,斜撑板部分和前置撑板配合动作;
[0017] 斜撑板部分包括斜撑板、与连接铰轴固定为一体的连接铰轴套;斜撑板为具有竖向延伸板面的水平悬臂平板,水平悬臂平板的水平臂设置水平下底面,水平下底面与悬臂伸出端的竖向楔形钩体连接,使得竖向楔形钩体的侧向内斜面与水平下底面光滑过渡交叉;斜撑板水平悬臂尾端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连接铰轴套固定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上,使连接铰轴套、连接铰轴以及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成为一体并一致动作;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能够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
[0018] 前置撑板外轮廓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水平长边大于竖直边;前置撑板竖直板面沿工作辊轴向位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外部;前置撑板竖直板面两侧以下方长边中线轴对称左右侧各设置一个开孔,各侧开孔与同侧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匹配并能容纳该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通过。
[0019]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正常轧制时,侧支撑系统将背衬系统紧紧的靠紧工作辊,从而保证工作辊的水平刚度;需要换辊时,中间辊装配在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中的抬升油缸作用下竖直向上抬起,带动背衬系统同步向上移动;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从下方接触至斜撑板的斜面时,由于中间辊装配一直沿抬升油缸竖直向上移动,而斜撑板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斜面的斜向上方导向的作用下,背衬系统就会随着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往外旋转打开到设定角度;此时,在操作侧的换辊装置靠近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夹持住后,沿连接铰轴轴向往传动侧推进前置撑板直至将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插入至前置撑板上的开孔中,这样背衬系统的两侧的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都插入开孔中被锁定;中间辊装配和背衬系统两者无相对运动地沿换辊轨道被拉出机架窗口;
[0020] 当换辊装置将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推进换辊位后,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位于窗口内的换辊位,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再次夹持住后,将前置撑板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孔轴向向操作侧拉回至设定距离,使前置撑板脱离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并保持距离,此时,背衬系统就会沿着到斜撑板的斜面绕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直到到达工作辊相接触位置为止。
[0021] 上述技术方案中,前置撑板放在操作侧的换辊车上,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时,前置撑板与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相结合将背衬系统锁定。
[0022] 一种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所述十八辊冷轧机中,中间辊固定弯辊块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进行弯辊;侧支撑系统固定于机架上,用以对中间辊及背衬系统进行侧推与固定;背衬系统通过连接铰轴固定于中间辊装配的轴承座上,连接铰轴插入背衬系统并与背衬系统结为一体而同步转动;
[0023] 其特征在于:沿十八辊冷轧机工作辊轴向,在工作辊传动侧布置斜撑板部分;两个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轴向延伸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通孔,直至伸出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靠近换辊装置;斜撑板部分和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配合动作使得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通孔相结合或脱离;
[0024] 斜撑板部分包括斜撑板、与连接铰轴固定为一体的连接铰轴套;斜撑板为具有竖向延伸板面的水平悬臂平板,水平悬臂平板的水平臂设置水平下底面,水平下底面与悬臂伸出端的竖向楔形钩体连接,使得竖向楔形钩体的侧向内斜面与水平下底面光滑过渡交叉;斜撑板水平悬臂尾端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连接铰轴套固定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上,使连接铰轴套、连接铰轴以及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成为一体并一致动作;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能够沿着斜撑板的斜面滑动直至到达斜面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
[0025]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正常轧制时,侧支撑系统将背衬系统紧紧的靠紧工作辊,从而保证工作辊的水平刚度;需要换辊时,中间辊装配在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中的抬升油缸作用下竖直向上抬起,带动背衬系统同步向上移动;当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从下方接触至斜撑板的斜面时,由于中间辊装配一直沿抬升油缸竖直向上移动,而斜撑板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上,在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斜面的斜向上方导向的作用下,背衬系统就会随着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往外旋转打开到设定角度;此时,在操作侧的换辊装置靠近中间辊窜辊轴承座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中间辊窜辊轴承座夹持住后,沿连接铰轴轴向往传动侧推进直至将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插入至中间辊窜辊轴承座上的通孔中,这样背衬系统的两侧的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都插入通孔中被锁定;中间辊装配和背衬系统两者无相对运动地沿换辊轨道被拉出机架窗口;
[0026] 当换辊装置将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推进换辊位后,新中间辊装置及背衬系统位于窗口内的换辊位,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中间辊窜辊轴承座再次夹持住后,将中间辊窜辊轴承座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相应的通孔轴向向操作侧拉回至设定距离,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脱离连接铰轴靠近操作侧的一端并保持距离,此时,背衬系统就会沿着到斜撑板的斜面绕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直到到达工作辊相接触位置为止。
[0027]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连接铰轴套与中间辊轴承座上设置一个缓冲弹簧,使得背衬系统沿着到斜撑板的斜面绕连接铰轴的尾部伸出端的圆柱面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时,先与缓冲弹簧接触。
[0028] 该发明涉及内容的主要优点在于:
[0029] (1)本装置小巧,整套装置能较为轻松地适应十八辊冷轧机窗口设计。
[0030] (2)本装置原理较为简单,加工制作方便,安装简易,能较好地实现调节功能。
[0031] (3)本装置同样可以延用于其他同等要求场合,有实现较为容易,能较好地进行移植安装与调节,即对同类型问题的设计与处理均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0032] (4)本装置配置灵活,能适应十八辊冷轧机特定的换辊要求,具有良了的适应性与可操作性。
[0033] (5)该控制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可行性强。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的换辊组合装置在十八辊冷轧机窗口布置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十八辊冷轧机辊系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为本发明换辊组合装置包含的插销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为本发明换辊组合装置包含的插销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0038] 图5为本发明换辊组合装置工作工况示意图(中间辊被抬起初始状态);
[0039] 图6为本发明换辊组合装置工作工况示意图(中间辊被抬起的终点状态);
[0040] 图7为本发明换辊组合装置工作工况操作侧俯视示意图;
[0041] 图8为图7中前置撑板302的俯视示意图。
[0042] 图9为前置撑板302的正视图。
[0043] 图10为前置撑板302的正向使用状态图。
[0044] 图11本发明换辊组合装置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2本发明换辊组合装置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中:1为机架;2为中间辊固定弯辊块;3为中间辊及背衬系统;4为侧支撑系统;5为推动油缸;31为中间辊装配;32为背衬系统;33为工作辊装配;34为连接铰轴;35为侧支撑辊;111为斜撑板;112为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3为连接铰轴套;114为轴端挡板;115为第一螺栓组件;125为第二螺栓组件;21为斜撑板111的斜面;22为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2的圆柱面;301为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2为前置撑板;303为连接铰轴34靠近操作侧的一端;304为开孔;305为插杆;310为中间辊弯辊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10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8] 如图1-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的适用于十八辊冷轧机背衬系统的换辊组合装置。包括互相配合动作的前置撑板以及斜撑板部分。如图1-10所示。
[0049] 中间辊固定弯辊块2固定于机架1上,用以对中间辊31进行弯辊;侧支撑系统4固定于机架1上,用以对中间辊及背衬系统3进行侧推与固定。
[0050] 背衬系统32通过连接铰轴34固定于中间辊装配31的轴承座上,侧支撑辊35、工作辊装配33及中间辊装配31的辊间接触,完成轧制过程。如图4,连接铰轴34插入背衬系统32的部分可以采用扁头设计或是采用直接紧配合的方式,使二者同步转动,即不发生相对位移,类似于固定在一体。
[0051] 斜撑板部分布置在传动侧,结构如图1-6所示:斜撑板部分包括斜撑板111、与连接铰轴34固定为一体的连接铰轴套113;斜撑板111为具有竖向延伸的水平悬臂平板,水平悬臂平板的水平臂设置水平下底面,水平下底面与悬臂伸出端的竖向楔形钩体连接,使得竖向楔形钩体的侧向内斜面21与水平下底面光滑过渡交叉。斜撑板111水平悬臂尾端通过第二螺栓组件125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2上,连接铰轴套113通过轴端挡板114与第一螺栓组件115固定在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2上,使连接铰轴套113、连接铰轴34以及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2成为一体 ,并完成一致动作。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2能够沿着斜撑板111的斜面21滑动直至到达斜面21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
[0052] 前置撑板302布置在操作侧,如图7-10所示。前置撑板302外轮廓为竖直设置的矩形板,水平长边大于竖直边;前置撑板302板面上以下方长边中点为中心开设半圆形通孔,该半圆形通孔半径稍大于或等于中间辊辊外径使得前置撑板302能够能够悬空跨设于中间辊上使得中间辊能够从该半圆形通孔中轴向移动;前置撑板302板面两侧以下方长边中线轴对称左右侧各设置一个开孔304,开孔304与连接铰轴34靠近操作侧的一端303相匹配并能容纳该连接铰轴34靠近操作侧的一端303通过;在各侧开孔304下方,前置撑板302板面左右侧各设置一个与板面垂直并平行于连接铰轴34的插杆305。插杆305与前置撑板302形成为一体,优选焊于前置撑板302上。
[0053] 前置撑板302竖直板面沿工作辊轴向位于中间辊弯辊轴承座310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之间,并一直置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上,前置撑板302上的插杆305水平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上相应的孔,并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伸出一部分。
[0054] 当正常轧制时,侧支撑系统4通过推动油缸5将背衬系统32紧紧的靠紧工作辊,从而保证工作辊的水平刚度。
[0055] 当需要换辊时,首先,中间辊装配31在中间辊固定弯辊块2中的抬升油缸作用下竖直向上抬起,此时,背衬系统32通过连接铰轴34的带动也随中间辊装配31一起向上移动。当移动到一定高度时,如图5-6所示。在传动侧,当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2的圆柱面22从下方接触至斜撑板111的斜面21时,由于中间辊装配31一直沿抬升油缸竖直向上移动,而斜撑板111固定于中间辊固定弯辊块2上,在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2斜面的斜向上方导向的作用下,背衬系统32就会随着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2的圆柱面22往外旋转,直至达到斜面21与水平下底面交叉点所在的终点为止,背衬系统32此时就会张开一个角度。连接铰轴套113也随之转动一个角度。此时,在操作侧的换辊装置靠近,换辊装置上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302上的插杆305夹持住后,沿插杆305轴向往传动侧推进,直至将连接铰轴34靠近操作侧的一端303插入至前置撑板302上的开孔304中,这样背衬系统32的两侧的连接铰轴34靠近操作侧的一端303都插入开孔304中,在自重的作用下,两个连接铰轴34被卡合在前置撑板302的开孔304中,此时背衬系统32通过连接铰轴34被锁定。中间辊装配31和背衬系统32就可以沿换辊轨道拉出机架窗口,中间辊装配31和背衬系统32两者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较为安全。
[0056] 当换辊装置将新中间辊装置31及背衬系统32推进换辊位后,新中间辊装置31及背衬系统32位于窗口内的换辊位,换辊装置上设计的夹持机构将前置撑板302上的插杆305夹持住后,将前置撑板302沿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相应的孔轴向向操作侧拉至一定距离,使其脱离连接铰轴34靠近操作侧的一端303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此时,背衬系统32就会沿着到斜撑板111的斜面21绕连接铰轴34的尾部伸出端112的圆柱面22旋转,并缓慢地向中间辊靠近,直到到达了工作辊相接触位置为止。当然,如果想进一步对侧支撑辊35对工作辊33的冲击,也可以在连接铰轴套113与中间辊轴承座上设计一个缓冲弹簧,当背衬系统32到达与工作辊相隔一小很小距离时,先与缓冲弹簧接触,从而避免工作辊装配33与侧支撑辊35之间的直接碰撞。
[0057]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案例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相比,在该实施例中,斜撑板部分结构和布置均不改变,仅仅改动前置撑板302为一个普通的平板,前置撑板302上面只需开两个对应的孔即可,不用通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直接放置在操作侧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的端面外部就可以了 。图11中表现了窜辊位示意,其中L为窜辊量。更换旧辊与装入新辊的操作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一致。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
[0058] 图1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案例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相比,在该实施例中,斜撑板部分结构和布置均不改变,而取消前置撑板302 ,而将连接铰轴34靠近操作侧的一端303加工成长轴,该长轴水平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上相应的孔,并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靠近操作侧的外端面伸出一部分到操作侧靠近换辊装置。这两根轴各自绕着连接铰轴
34靠近操作侧的一端303的轴心转动就可以,以避免到一定位置再将其穿过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造成对位不准的情况。两个长轴与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的孔都是间隙配合。更换旧辊与装入新辊的操作方法为: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在初始状态是脱离长轴,在需要换辊且背衬系统32张开设定角度时才将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往传动侧推送,使得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上相应的孔将长轴锁定,换辊完毕后将中间辊窜辊轴承座301往操作侧拉出使背衬系统32归位。
[0059]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