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661482.X

文献号 : CN1052423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磊万忠宏詹仕凡赵波陶春峰冉贤华白雪莲熊伟赵佳瑜陈茂山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根据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确定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根据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对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准确反映地质的差异性特征的叠后数据。

权利要求 :

1.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

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

确定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

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包括: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开始偏移距、预设结束偏移距、预设开始方位角以及预设结束方位角;

利用所述预设开始偏移距和所述预设结束偏移距确定预设偏移距区间;

利用所述预设开始方位角和所述预设结束方位角确定预设方位角区间;

根据所述预设偏移距区间和所述预设方位角区间确定第一叠加模板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叠后数据不符合预设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

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二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三叠后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获取目标区进行预处理后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预处理包括去噪处理、数据规则化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对应的地质特征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

将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作为目标层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域,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7.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

第一叠加模块,用于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第二叠加模块,用于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模块包括:第一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开始偏移距、预设结束偏移距、预设开始方位角以及预设结束方位角;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预设开始偏移距和所述预设结束偏移距确定预设偏移距区间;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预设开始方位角和所述预设结束方位角确定预设方位角区间;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偏移距区间和所述预设方位角区间确定第一叠加模板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叠后数据不符合预设条件时,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

第三叠加模块,用于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二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三叠后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目标区进行预处理后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预处理包括去噪处理、数据规则化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对应的地质特征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

处理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作为目标层位。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包括: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域,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说明书 :

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震勘探技术进入到一个高精度勘探和开发地震的时代。宽方位地震勘探技术中获得的宽方位地震数据为地震解释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因此,宽方位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 现有技术中,采集的宽方位地震数据需要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可以更好反映地质目标的差异性特征的叠后宽方位地震数据。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叠加方法是直接将不同道集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并没有考虑到采集的地震数据存在区域差别,可能会破坏宽方位地震数据的部分信息,导致叠后宽方位地震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地质的差异性特征,对地震解释带来干扰。
[0004]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叠加方法可以得到准确反映地质的差异性特征的叠后宽方位地震数据。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和装置,以得到准确反映地质的差异性特征的叠后宽方位地震数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 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
[0008] 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
[0009] 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
[0010] 确定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
[0011] 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012] 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
[001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包括:
[0014] 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开始偏移距、预设结束偏移距、预设开始方位角以及预设结束方位角;
[0015] 利用所述预设开始偏移距和所述预设结束偏移距确定预设偏移距区间;
[0016] 利用所述预设开始方位角和所述预设结束方位角确定预设方位角区间;
[0017] 根据所述预设偏移距区间和所述预设方位角区间确定第一叠加模板区间。
[001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叠后数据不符合预设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9] 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
[0020] 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二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三叠后数据。
[002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
[0022] 获取目标区进行预处理后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预处理包括去噪处理、数据规则化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002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包括:
[0024] 判断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对应的地质特征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
[0025] 将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作为目标层位。
[0026]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
[0027] 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域,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028] 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29]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
[0030]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
[0031] 第一叠加模块,用于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
[0032]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
[0033]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034] 第二叠加模块,用于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
[003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叠后数据不符合预设条件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0036]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
[0037] 第三叠加模块,用于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二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三叠后数据。
[003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置模块包括:
[0039]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开始偏移距、预设结束偏移距、预设开始方位角以及预设结束方位角;
[0040]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预设开始偏移距和所述预设结束偏移距确定预设偏移距区间;
[0041]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预设开始方位角和所述预设结束方位角确定预设方位角区间;
[0042]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偏移距区间和所述预设方位角区间确定第一叠加模板区间。
[004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0044] 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目标区进行预处理后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预处理包括去噪处理、数据规则化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004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0046]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对应的地质特征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
[0047] 处理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作为目标层位。
[004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划分模块包括:
[0049] 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域,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050]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然后,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根据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最后,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是分区域之后的叠加数据,使得所述第二叠后数据可以更好的反映每个分区的地质特征,从而可以准确反映目标区的地质的差异性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可以得到准确反映地质的差异性特征的叠后宽方位地震数据,为后续进行地震解释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附图说明

[005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2]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53]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过程的流程图;
[0054]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55]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装置的示意图;
[0056]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置模块的模块示意图;
[0057]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59]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0060]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申请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附图1,该实施例包括:
[0061] S110: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具体的,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可以包括利用宽方位系统在目标区采集获得的地震数据。
[0063]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不仅包括地震数据的偏移距信息,而且包括方位角信息,利用所述方位角信息可以更好地分析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时的旅行时、速度、振幅、频率和相位差异性,识别地层的各向异性特征。
[0064]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宽方位地震数据可以包括获取进行预处理后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预处理可以包括去噪处理、数据规则化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
[0065] S120: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具体的,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过程的流程图,结合附图2,可以包括:
[0067] S121: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开始偏移距、预设结束偏移距、预设开始方位角以及预设结束方位角。
[0068] S122:利用所述预设开始偏移距和所述预设结束偏移距确定预设偏移距区间。
[0069] S123:利用所述预设开始方位角和所述预设结束方位角确定预设方位角区间。
[0070] S124:根据所述预设偏移距区间和所述预设方位角区间确定第一叠加模板区间。
[0071] 进一步的,可以设置多个开始偏移距、多个结束偏移距、多个开始方位角以及多个结束方位角,根据不同的开始偏移距、结束偏移距、开始方位角以及结束方位角可以确定多个第一叠加模板区间。
[0072]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叠加模板的预设偏移距可以为5m-10m,所述第一叠加模板的预设方位角可以为30°-50°。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可以根据采集的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进行不同的划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以上述的划分为限。
[0073] S130: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20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之后,可以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
[0075]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120得到的多个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可以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以偏移距和方位角信息划分,且将划分后的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之后可以得到多个第一叠后数据。
[0076] S140:确定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
[0077]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30得到第一叠后数据之后,可以确定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包括:判断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对应的地质特征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将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作为目标层位。
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可以根据实际目标区的地质情况确定。
[0078]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第一叠后数据都会对应一个层位信息,可以提取所述第一叠后数据中的层位信息。每个第一叠后数据都是根据不同的宽方位地震数据获得的,因此,每个所述第一叠后数据中的层位信息反映的地质特征可以具有差别;然后,可以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中的层位信息选择一个能够反映目标区的整体地质特征的层位作为目标层位。
[0079] S150: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40确定目标层位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域,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081] S160: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50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之后,可以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
[0083]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的实施例通过预先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然后,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根据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最后,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是分区域之后的叠加数据,使得所述第二叠后数据可以更好的反映每个分区的地质特征,从而可以准确反映目标区的地质的差异性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可以得到准确反映地质的差异性特征的叠后宽方位地震数据,为后续进行地震解释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0084]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两个额外的步骤。以下介绍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0085] S310: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
[0086] S320: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
[0087] S330: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
[0088] S340:确定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
[0089] S350: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090] S360: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
[0091] S370: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
[009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60之后,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叠后数据不符合预设条件时,具体的,所述第二叠后数据可能还不能很好的反映目标区的地质的差异性特征时,可以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具体的,可以对部分还不能很好的反映目标区的地质的差异性特征的所述第二叠后数据根据偏移距和方位角进行进一步划分,预先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
[0093] S380: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二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三叠后数据。
[0094]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的实施例通过预先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然后,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根据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叠后数据可能还不能很好的反映目标区的地质的差异性特征,可以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二叠加模板区间的所述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可以更好的反映每个分区的地质特征第三叠后数据。从而可以准确反映目标区的地质的差异性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可以得到准确反映地质的差异性特征的叠后宽方位地震数据,为后续进行地震解释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0095]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装置,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装置的示意图,结合附图4,所述装置400可以包括:
[0096] 数据获取模块410,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区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包括偏移距和方位角。
[0097] 第一设置模块42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包括预设偏移距区间和预设方位角区间。
[0098] 第一叠加模块430,可以用于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
[0099] 确定模块440,可以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
[0100] 划分模块45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101] 第二叠加模块460,可以用于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
[0102]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置模块的模块示意图,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结合附图5,所述第一设置模块420可以包括:
[0103] 第一设置单元421,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开始偏移距、预设结束偏移距、预设开始方位角以及预设结束方位角;
[0104] 第一确定单元422,可以用于利用所述预设开始偏移距和所述预设结束偏移距确定预设偏移距区间;
[0105] 第二确定单元423,可以用于利用所述预设开始方位角和所述预设结束方位角确定预设方位角区间;
[0106] 第三确定单元424,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偏移距区间和所述预设方位角区间确定第一叠加模板区间。
[0107]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结合附图6,当判断出所述第二叠后数据不符合预设条件时,所述装置400还可以包括:
[0108] 第二设置模块47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
[0109] 第三叠加模块480,可以用于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二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三叠后数据。
[011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410可以包括:
[0111] 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目标区进行预处理后的宽方位地震数据,所述预处理包括去噪处理、数据规则化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011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40包括:
[0113]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对应的地质特征信息是否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
[0114] 处理单元,用于将与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信息相匹配的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作为目标层位。
[011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划分模块450可以包括:
[0116] 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信息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域,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
[0117] 由此可见,本申请一种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和装置的实施例通过预先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一叠加模板区间;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一叠加模板区间的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一叠后数据;然后,根据所述目标区的地质特征从所述第一叠后数据的层位中确定目标层位;根据目标层位的构造特征划分所述宽方位地震数据得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对所述分区域宽方位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第二叠后数据。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叠后数据可能还不能很好的反映目标区的地质的差异性特征,可以根据所述第二叠后数据的偏移距和方位角设置预设数量的第二叠加模板区间。将偏移距和方位角在所述第二叠加模板区间的所述宽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可以更好的反映每个分区的地质特征第三叠后数据。从而可以准确反映目标区的地质的差异性特征。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叠加方法可以得到准确反映地质的差异性特征的叠后宽方位地震数据,为后续进行地震解释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0118]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19]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