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247125.4

文献号 : CN10524439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何绪林梅军廖成刘江叶勤燕刘焕明

申请人 :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太阳电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包括聚酰亚胺基底和在聚酰亚胺基底上依次形成的扩散阻挡层、第一电极层、吸收层、缓冲层、第二电极层、减反层和表面电极层,扩散阻挡层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结构,扩散阻挡层的每一层任选由以下组制成:铝、钼、钛、镍、铜、锆、铌、铬、钌、铑、钯、钽、钨、铱、锇、铂、金或银,或它们的合金;硅的氮化物、氧化物或碳化物;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本发明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能有效阻挡基底杂质元素进入吸收层,显著增加扩散阻挡层与基底、第一电极层的结合力。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前述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

权利要求 :

1.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包括聚酰亚胺基底和在聚酰亚胺基底上依次形成的扩散阻挡层、第一电极层、吸收层、缓冲层、第二电极层、减反层和表面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阻挡层为三层结构,包括靠近基底层、中间层和靠近第一电极层;所述靠近基底层由钛制成,所述中间层由氮化钛制成,所述靠近第一电极层由钛制成,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

1200nm,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钼薄膜层。

2.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聚酰亚胺基底上制备扩散阻挡层,所述制备方法选自化学镀膜法、电化学镀膜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蒸镀法或磁控溅射法的任一种;

(2)在扩散阻挡层上依次制备第一电极层、吸收层、缓冲层、第二电极层、减反层和表面电极层;

所述靠近基底层由钛制成,所述中间层由氮化钛制成,所述靠近第一电极层由钛制成,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1200nm。

说明书 :

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类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不可再生的能源如化石燃料的耗尽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将于约2030年出现拐点,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其中,太阳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保守估计这一比重于2100年会超过60%。太阳能是众多可再生能源中最为丰富的能源,全球太阳光一小时的能量就相当于地球一年的能耗,远远高于风能、地热、水电、海洋能、生物能等能源。
[0003] 太阳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多用途的柔性基底太阳电池。与常规太阳电池以刚性材料(玻璃等)作为基底的区别在于,柔性太阳电池的基底材料是柔软、可弯曲的金属箔片或者有机高分子材料,例如不锈钢箔、铝箔、聚酰亚胺薄膜等。柔性太阳电池是一种高端的光伏产品,它具有如下明显优势:(1)电池组件可以弯曲,适用于非平面的安装条件;(2)电池组件轻质,质量比功率高;(3)衬底材料消耗量小,成本低廉。
[0004] 柔性太阳电池脱离了传统的衬底材料玻璃,使其具备轻质可弯曲的特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柔性金属基底中大量存在的一些元素,比如Fe,容易在电池制备的高温工艺中通过金属电极向吸收层扩散,造成吸收层深能级掺杂,极大地影响电池的光电性能。而这种影响对于钠钙玻璃衬底是几乎可以忽略的。因此,聚酰亚胺太阳电池需要一层高度化学稳定的阻挡层,以防止类似于Fe的有害元素的扩散。
[0005] 专利CN101268608A公开了一种具有传导性阻挡层和具有铝箔基底的光生伏打器件。该专利公开的阻挡层适用于铝箔基底,而不适用于其他柔性基底,例如聚酰亚胺基底。原因在于,聚酰亚胺基底的热膨胀系数与铝箔不同,因此适用于铝箔的扩散阻挡层不能适应聚酰亚胺基底,这往往会导致扩散阻挡层与聚酰亚胺基底的结合力不够。
[0006] 因此,在有效防止聚酰亚胺基底衬底的杂质元素在高温工艺中通过金属电极向吸收层扩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阻挡层与聚酰亚胺基底及第一电极层的结合力问题,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的扩散阻挡层的阻挡效果和结合力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此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
[0008]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包括聚酰亚胺基底和在聚酰亚胺基底上依次形成的扩散阻挡层、第一电极层、吸收层、缓冲层、第二电极层、减反层和表面电极层,所述扩散阻挡层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结构,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每一层任选由以下组制成:
[0010] A组:铝、钼、钛、镍、铜、锆、铌、铬、钌、铑、钯、钽、钨、铱、锇、铂、金或银,或它们的合金;或
[0011] B组:硅的氮化物、氧化物或碳化物;或
[0012] C组: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
[0013] 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10nm~3000nm。
[0014] 本发明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选择多层结构的扩散阻挡层,并甄选扩散阻挡层的组成,本发明获得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其扩散阻挡层能有效防止聚酰亚胺基底的杂质元素进入吸收层,从而减少这些杂质元素对吸收层的破坏,提高电池的性能。
[0015] 作为优选,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钼薄膜层。
[0016] 作为优选,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所述扩散阻挡层为三层结构,包括靠近基底层、中间层和靠近第一电极层。本发明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通过优选三层结构,不仅能有效防止聚酰亚胺基底的杂质元素进入吸收层,且与此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扩散阻挡层与聚酰亚胺基底和第一电极层的结合力。
[0017] 作为优选,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所述扩散阻挡层的中间层由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的任一种制成。通过优选中间层的前述组成,可以有效阻止聚酰亚胺基底的杂质元素在铜铟镓硒电池的高温制备过程中扩散至吸收层,影响电池的性能。
[0018] 作为优选,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所述扩散阻挡层的靠近基底层由钛、氮化钛或氮化钽制成。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钛、氮化钛及钛化钽的热膨胀系数与聚酰亚胺相差更小,因而结合更好,且这些材料在太阳能电池的高温制备过程中不与硒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影响电池的性能以及膜层的结合力。
[0019] 作为优选,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所述扩散阻挡层的靠近第一电极层由钛、铬或氮化钛制成。本发明通过优选靠近第一电极层,因钛与铬、氮化钛在制备过程中都生长为柱状晶结构,而钼同样为柱状晶结构,属于同质外延生长类型,能有效提高扩散阻挡层与第一电极层之间的结合力。
[0020]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所述靠近基底层由钛制成,所述中间层由氮化钛制成,所述靠近第一电极层由钛制成,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1200nm,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钼薄膜层。
[0021]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前述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 (1)在聚酰亚胺基底上制备扩散阻挡层,所述制备方法选自化学镀膜法、电化学镀膜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蒸镀法或磁控溅射法的任一种;
[0023] (2)在扩散阻挡层上依次制备第一电极层、吸收层、缓冲层、第二电极层、减反层和表面电极层。
[0024]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设置于聚酰亚胺基底和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扩散阻挡层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结构,所述扩散阻挡层的每一层可任选由以下组制成:
[0025] A组:铝、钼、钛、镍、铜、锆、铌、铬、钌、铑、钯、钽、钨、铱、锇、铂、金或银,或它们的合金;或
[0026] B组:硅的氮化物、氧化物或碳化物;或
[0027] C组: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
[0028] 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10nm~3000nm,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钼薄膜层。
[0029] 作为优选,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所述扩散阻挡层为三层结构,包括靠近基底层、中间层和靠近第一电极层;所述中间层由氮化钛、氮化钽、氮化钨或氮化锆的任一种制成;所述靠近基底层由钛、氮化钛或氮化钽制成;所述靠近第一电极层由钛、铬或氮化钛制成。
[0030] 作为进一步优选,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所述靠近基底层由钛制成,所述中间层由氮化钛制成,所述靠近第一电极层由钛制成,所述扩散阻挡层的厚度为1200nm。
[0031] 前述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其制备方法可以选自化学镀膜法、电化学镀膜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蒸镀法或磁控溅射法的任一种。
[0032] 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以及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其中的第一电极层,优选为钼薄膜层。第一电极层的制备方法选自蒸镀法、磁控溅射法中的任一种。第一电极层的厚度为500nm~3000nm。
[0033] 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以及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其中的吸收层可以选自铜铟镓硒薄膜、铜锌锡硫薄膜、铜铟硫薄膜、碲化镉薄膜、染敏太阳能电池薄膜以及有机太阳能电池薄膜的任一种。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可以选自电化学沉积法、纳米晶颗粒涂覆法、蒸镀法或磁控溅射法的任一种。
[0034] 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以及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缓冲层选自硫化锌或硫化镉的任一种。缓冲层的制备方法选自溶液法、化学水浴法或磁控溅射法的任一种。
[0035] 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以及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第二电极层材料选自氧化锡掺铟、氧化锡掺氟、氧化锌掺铝、氧化锌掺硼或氧化锌掺镓的任一种。第二电极层的制备方法选自磁控溅射法、反应溅射法、电子束蒸发法中的任一种。
[0036] 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以及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减反层材料选自氟化镁、二氧化钛、氮化硅、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镁或二氧化铈的任一种。减反层制备方法选自为蒸发法、溅射法或化学法中的任一种。
[0037] 前述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以及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表面电极层材料选自镍、铝、银等。表面电极层的制备方法通常为蒸发法。
[003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9] 本发明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扩散阻挡层,通过筛选扩散阻挡层的结构及各结构的组成成分,获得的扩散阻挡层能有效阻挡聚酰亚胺的杂质元素进入吸收层,提高电池性能,同时,能够显著增加扩散阻挡层与聚酰亚胺、第一电极层的结合力。

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本发明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2是实施例1制得的太阳能电池薄膜硒化后的照片;
[0042] 图3是实施例1制得的太阳能电池的扩散阻挡层的EDS测试结果图。
[0043] 图1中,1-基底、2-扩散阻挡层,201-靠近基底层,202-中间层,203-靠近第一电极层,3-第一电极层,4-吸收层,5-缓冲层,6-第二电极层,7-减反层,8-表面电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45] 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046] 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关于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扩散阻挡层及制备方法。
[0047] 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结构为:基底1为聚酰亚胺;扩散阻挡层2为三层结构,厚度为1200nm,其中靠近基底层201为钛,中间层202为氮化钛,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钛;第一电极层3为钼;吸收层4为铜铟镓硒薄膜;缓冲层5为硫化镉;第二电极层6为氧化锌掺铝;减反层7为氟化镁;表面电极层8为镍/铝/镍。
[0048] 制备方法:
[0049] (1)聚酰亚胺基底1的处理:聚酰亚胺箔衬底表面非常平整,表面粗糙度非常小,因此无需进行表面抛光处理,在使用前需要做两次表面除油处理。一次表面除油方法为60℃的清洗剂溶液中超声清洗,超声清洗时间20min。二次除油的方法为在3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温度60℃下超声清洗30min。
[0050] (2)扩散阻挡层2的制备:
[0051] 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基底层201为钛:磁控溅射法,在气压4mtorr的氩气中采用240W的功率溅射钛靶制备获得,厚度约为300nm。
[0052] 扩散阻挡层2的中间层202为氮化钛,采用磁控溅射法,在气压为4mtorr的氩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功率为210W条件下溅射钛靶获得,厚度约为600nm。
[0053] 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钛,采用磁控溅射法,在气压为4mtorr的氩气下,功率为240W条件下溅射钛靶获得,厚度约为300nm。
[0054] (3)第一电极层3为钼:磁控溅射法,气压为4mtorr的氩气,溅射功率为210W,溅射靶材为钼靶,厚度约为1000nm。
[0055] (4)吸收层4为铜铟镓硒薄膜,采用磁控溅射法,气压为4mtorr的氩气,溅射功率为120W,靶材为铜铟镓硒靶材,获得厚度约为800nm的预制膜。薄膜制备后,在快速硒化炉中,采用快速升温的升温方式对吸收层薄膜在600℃的温度下,硒化处理30nm,获得铜铟镓硒薄膜。
[0056] (5)缓冲层5为硫化镉:化学水浴法制备,水浴温度为80℃,薄膜厚度约为60nm。
[0057] (6)第二电极层6为氧化锌掺铝:采用磁控溅射,靶材为氧化锌掺铝,溅射功率为180W,样品台温度为200℃,气压为4mtorr氩气,厚度约为500nm。
[0058] (7)减反层7为氟化镁:采用电阻式蒸发,温度为1300℃左右,厚度约为80nm。
[0059] (8)表面电极层8为镍/铝/镍:镍薄膜采用电子束蒸发法,第一层镍薄膜的厚度约为200nm,防止铝的扩散,第二层镍薄膜的厚度约为200nm,防止铝的氧化,中间层铝薄膜采用电阻式蒸发的方法,厚度约为3000nm。
[0060] 制得的聚酰亚胺箔太阳能电池,经高温硒化后如图2所示,薄膜无裂纹且无脱落现象。制得的太阳能电池器件,经测试,即使经过弯曲,薄膜也不会脱落。
[0061] 制得的不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EDS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EDS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0062] 表1.EDS测试数据
[0063]
[0064]
[0065] 由图3及表1数据可知,制得的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的扩散阻挡层2的阻挡效果很好,无任何聚酰亚胺基底中的杂质元素扩散至吸收层。
[0066]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关于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扩散阻挡层
[0067] 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结构为:基底1为聚酰亚胺;扩散阻挡层2为三层结构,厚度为1200nm,其中靠近基底层201为钛,中间层202为碳化硅,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铬;第一电极层3为钼;吸收层4为铜铟镓硒薄膜;缓冲层5为硫化镉;第二电极层6为氧化锌掺铝;减反层7为氟化镁;表面电极层8为镍/铝/镍。
[0068] 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扩散阻挡层
[0069] 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结构:基底1为聚酰亚胺;扩散阻挡层2为三层结构,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基底层201为氮化钛,中间层202为氮化钽,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氮化钛,扩散阻挡层2厚度为3000nm;第一电极层3为钼;吸收层4为铜铟镓硒薄膜;缓冲层5为硫化镉;第二电极层6为氧化锌掺铝;减反层7为氟化镁;表面电极层8为镍/铝/镍。
[0070] 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扩散阻挡层
[0071] 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结构:基底1为聚酰亚胺;扩散阻挡层2为三层结构,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基底层201为钛,中间层202为氮化钛,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铬,扩散阻挡层2厚度为2000nm;第一电极层3为钼;吸收层4为铜铟镓硒薄膜;缓冲层5为硫化镉;第二电极层6为氧化锌掺铝;减反层7为氟化镁;表面电极层8为镍/铝/镍。
[0072] 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及扩散阻挡层
[0073] 聚酰亚胺太阳能电池结构:基底1为聚酰亚胺;扩散阻挡层2为四层结构,扩散阻挡层2的靠近基底层201为两层,分别为钛层和氮化钛,中间层202为氮化钽,靠近第一电极层203为钛,扩散阻挡层2厚度为3000nm;第一电极层3为钼;吸收层4为铜铟镓硒薄膜;缓冲层5为硫化镉;第二电极层6为氧化锌掺铝;减反层7为氟化镁;表面电极层8为镍/铝/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