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以及床用负荷检测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22962.5

文献号 : CN1052464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石川元树广濑和男野口真吾

申请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安装于床主体的负荷检测器具有计测由于负荷施加于床主体而产生的应变的测力传感器,所述测力传感器设置于从床铺面形成部到床设置面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的、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并将该负荷传递到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的部位,所述测力传感器包括:承受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的负荷承受部件;和相对于该负荷承受部件分离且被施加来自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的基体,负荷承受部件抵接于所述基体,来自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作用于所述基体,应变传感器检测由此产生的应变。

权利要求 :

1.一种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通过安装于床主体的负荷检测器检测施加于所述床主体的负荷的变化,并检测所述床主体的床铺面上的使用者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主体构成为,具有:形成所述床铺面的床铺面形成部;与用于设置床主体的设置面接触的床腿部;和连结支撑部,该连结支撑部将床铺面形成部与床腿部之间连结而将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的负荷向床腿部传递,使得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位于所述设置面的上方;

所述负荷检测器具有计测由于负荷施加于所述床主体而产生的应变的测力传感器;

所述测力传感器设置于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经连结支撑部到所述设置面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的、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并将该负荷传递到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的部位;

所述测力传感器包括:承受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的负荷承受部件;和相对于该负荷承受部件分离且被施加来自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的基体;并且,所述基体构成为,具有:供负荷承受部件抵接并供来自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作用的作用部;由于施加于所述作用部的负荷而应变变形的工作部;安装于该工作部的应变传感器;

和连续于所述工作部并固定于床主体的设置面一侧的所述构成部件的安装部,中空筒状的支撑体以一端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方式垂直地固定于床主体的设置面一侧的所述构成部件,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下部从上方插入于该筒状支撑体的开口部,进一步基体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筒状支撑体的下部,使得所述基体的作用部位于筒状支撑体的内侧且作用部以及工作部不接触筒状支撑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

所述测力传感器的基体中的工作部,由一端连续于所述作用部并且另一端连续于所述安装部的可挠曲变形的悬臂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

所述测力传感器的基体中的工作部,由一端连续于所述作用部并且另一端连续于所述安装部的可压缩变形的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

实质上具有水平轴线的支轴设置在所述床主体的负荷传递路径中,而且在所述基体的负荷承受部件形成有将所述支轴旋转自如地支撑的轴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

所述床主体的连结支撑部具备与所述设置面实质上平行的下侧框架,所述床腿部设置于该下侧框架,而且该下侧框架成为所述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所述筒状支撑体固定于该下侧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

进一步在所述筒状支撑体的下部的侧面侧形成有开口窗部,基体的一部分从该开口窗部插入于筒状支撑体内并且基体的其余部分位于筒状支撑体的外侧,使得至少所述作用部位于筒状支撑体的内侧且作用部以及工作部不接触筒状支撑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

所述基体的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筒状支撑体内,该安装部固定于筒状支撑体的内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所述床主体的连结支撑部具备与所述设置面实质上平行的下侧框架,所述床腿部设置于该下侧框架,而且该下侧框架成为组合至少4根管而成的构造,该至少4根管中的1根或2根以上的管成为所述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所述筒状支撑体分别固定于该1根或2根以上的管,所述基体配置成其悬臂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1根或2根以上的管的长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所述测力传感器介于所述连结支撑部的中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

所述连结支撑部具备使所述床铺面形成部升降的升降联杆机构,

所述测力传感器组装入所述升降联杆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

所述连结支撑部除所述升降联杆机构外,还具备经由所述床腿部被支撑于所述设置面的上方的下侧框架;

所述升降联杆机构,作为将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与下侧框架之间连结的臂至少具有第1连结臂和第2连结臂,而且所述第2臂连结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一侧,另外所述第1臂连结于下侧框架一侧,所述测力传感器介于该床铺面形成部与该下侧框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所述测力传感器介于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到所述连结支撑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所述测力传感器介于所述连结支撑部与床腿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所述测力传感器组装入所述床腿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其中,所述床腿部具备脚轮机构,所述测力传感器组装入所述脚轮机构。

16.一种床用负荷检测器,安装于床主体,由此测定施加于所述床主体的负荷的变化,用于检测所述床主体的床铺面上的使用者的状态,所述床主体具有:形成床铺面的床铺面形成部;

与用于设置床主体的设置面接触的床腿部;和

连结支撑部,其将床铺面形成部与床腿部之间连结而将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的负荷向床腿部传递,使得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位于所述设置面的上方,所述床用负荷检测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负荷检测器具有计测由于负荷施加于所述床主体而产生的应变的测力传感器,所述测力传感器构成为,设置于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经连结支撑部到所述设置面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的、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而将该负荷向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传递的部位;并且,所述测力传感器包括:承受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的负荷承受部件;和相对于该负荷承受部件分离且被施加来自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的基体;

进一步,所述基体构成为,具备:供负荷承受部件抵接并供来自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作用的作用部;由于施加于所述作用部的负荷而应变变形的工作部;安装于该工作部的应变传感器;和连续于所述工作部并固定于床主体的设置面一侧的所述构成部件的安装部,中空筒状的支撑体以一端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方式垂直地固定于床主体的设置面一侧的所述构成部件,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下部从上方插入于该筒状支撑体的开口部,进一步基体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筒状支撑体的下部,使得所述基体的作用部位于筒状支撑体的内侧且作用部以及工作部不接触筒状支撑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床用负荷检测器,其中,

在所述基体的负荷承受部形成有轴承部,该轴承部设置于所述床主体的负荷传递路径中并将实质上具有水平轴线的支轴旋转自如地支撑。

说明书 :

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以及床用负荷检测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安装于床主体的负荷检测器检测施加于床主体的负荷的变化并检测床主体的床铺面上的使用者的状态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以及用于对床付与这样的负荷检测功能的负荷检测器。
[0002] 本申请基于于2013年4月26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3-094606号主张优先权,在这里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提出了例如在医疗机构和/或、看护设施、保健设施、住宿设施、一般家庭等中使用的床中,检测施加于床主体的负荷的变化并检测该床主体的床铺面上的使用者(病人、被看护者、婴幼儿、健康人等)的状态(上床、下床、在床位置、身体动作等)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0004] 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设置于床主体的床腿部与设置有该床主体的设置面(地板面等)之间配置有负荷传感器,基于来自该负荷传感器的电信号而检测人的在床状况的方法。另外,在该负荷传感器形成有斜面部,该斜面部用于将设置于床主体的床腿部的脚轮从床主体的设置面引导到负荷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上。
[0005]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床主体与设置有该床主体的设置面之间的空处设置有负荷检测器以检测施加于床主体的负荷的方法。另外,在该负荷检测器上设有将床抬起的单元。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5884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04397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560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2]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在使用负荷传感器检测床主体的负荷时,必须将设置于床的床腿部的脚轮移动到负荷传感器的斜面部的前侧附近,使其在该斜面部上通过后再载置于负荷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之上,非常麻烦。
[0013]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在例如床主体沿着墙边设置的情况下,设置者无法进入到该床主体与墙之间,所以将负荷检测器配置于床主体与设置面之间的空处就变得非常困难。
[0014]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中,在床主体上预先组装入有负荷检测器,但是必须进行使床主体与负荷检测器一致的设计,需要用于此的新部件。因此,作为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就变得非常昂贵。进一步,由于部件个数的增加,轻量化变得困难。
[0015]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以往的状况,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既抑制部件个数增加又通过简便的构造而付与负荷检测功能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以及、为了将这样的负荷检测功能付与于已有的床而简单且容易地组装入于床主体的床用负荷检测器。而且,在本发明中,还以提供下述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以及床用负荷检测器为课题:即使是在例如由于床上的使用者等坐到或靠在床的床铺面的端部、和/或躺在床铺面上的使用者向床铺面的端部侧大大地翻身等,施加于床铺面的负荷大幅偏置(即成为偏负荷状态)而床歪斜那样的情况下,原本应检测的朝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的检测精度也不会下降,能够以高精度对负荷进行检测。
[0016]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7] 为了发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19)所记载的各种方式。
[0018] (1)一种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通过安装于床主体的负荷检测器检测 施加于所述床主体的负荷的变化,并检测所述床主体的床铺面上的使用者的状态,其特征在于,[0019] 所述床主体构成为,具有:形成所述床铺面的床铺面形成部;与用于设置床主体的设置面接触的床腿部;和连结支撑部,该连结支撑部将床铺面形成部与床腿部之间连结使得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位于所述设置面的上方从而将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的负荷向床腿部传递;
[0020] 所述负荷检测器具有计测由于负荷施加于所述床主体而产生的应变的测力传感器;
[0021] 所述测力传感器设置于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经连结支撑部到所述设置面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的、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并将该负荷传递到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的部位;
[0022] 所述测力传感器包括:承受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的负荷承受部件;和相对于该负荷承受部件分离且被施加来自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的基体;并且,[0023] 所述基体构成为,具有:供负荷承受部件抵接并供来自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作用的作用部;由于施加于所述作用部的负荷而应变变形的工作部;安装于该工作部的应变传感器;和连续于所述工作部并固定于床主体的设置面一侧的所述构成部件的安装部。
[0024] 在上述(1)的方式中,上述“负荷传递路径”与在直到设置面之间支撑施加于床铺面形成部的负荷的构造部件相当,也可以称为将施加于床铺面形成部的负荷传递到与设置面接触的床腿部的构造部件。因此,“负荷传递路径”与例如包括所述连结支撑部和床腿部的部分、或者包括所述连结支撑部、床腿部、床铺面形成部和脚轮的部分相当。
[0025] 另外在上述(1)的方式中,作为上述“所述测力传感器设置于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的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并将该负荷传递到设置面一侧的部位”的具体方式,优选设为下述方式:设想将床主体的负荷传递路径上下分割成床铺面形成部一侧和设置面一侧的任意面(分割面),在将该分割面上下贯通的构造部件的至少一处设置有测力传感器。例如, 也可以将床主体的负荷传递路径中的支轴与承受该支轴的轴承部接触的面设想为上述分割面,该情况下,该支轴和该轴承部与将上述分割面上下贯通的构造部件相当。
[0026] (2)在上述(1)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27] 所述测力传感器的基体中的工作部,由一端连续于所述作用部并且另一端连续于所述安装部的可挠曲变形的悬臂部构成。
[0028] (3)在上述(1)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29] 所述测力传感器的基体中的工作部,由一端连续于所述作用部并且另一端连续于所述安装部的可压缩变形的部件构成。
[0030] (4)在上述(1)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31] 实质上具有水平轴线的支轴设置在所述床主体的负荷传递路径中,而且在所述基体的负荷承受部件形成有将所述支轴旋转自如地支撑的轴承部。
[0032] 在上述(4)的方式中,所谓设置于床主体的负荷传递路径中的实质上具有水平轴线的支轴,也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倾斜的情况。具体而言,例如由于床主体的制作时的误差、或设置面的倾斜和/或凹凸、还有床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的时效变化、还有床使用者在床铺面上的移动等,也包括严密而言相对于水平多少倾斜一些的情况、例如倾斜5°左右以内的情况。
[0033] (5)在上述(1)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34] 所述床主体的连结支撑部具备与所述设置面实质上平行的下侧框架,所述床腿部设置于该下侧框架,而且该下侧框架成为所述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所述筒状支撑体固定于该下侧框架。
[0035] (6)在上述(1)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36] 中空筒状的支撑体以一端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方式垂直地固定于床主体的设置面一侧的所述构成部件,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下部从上方插入于该筒状支撑体的开口部,进一步基体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筒状支撑体的下部,使得所述基体的作用部位于筒状支撑体的内侧且作用部以及工作部不接触筒状支撑体。
[0037] (7)上述(2)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38] 中空筒状的支撑体以一端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方式垂直地固定于床主体的设置面一侧的所述构成部件,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下部从上方插入于该筒状支撑体的开口部,进一步在所述筒状支撑体的下部的侧面侧形成有开口窗部,基体的一部分从该开口窗部插入于筒状支撑体内并且基体的其余部分位于筒状支撑体的外侧,使得至少所述作用部位于筒状支撑体的内侧且作用部以及工作部不接触筒状支撑体。
[0039] (8)上述(7)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40] 所述基体的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筒状支撑体内,该安装部固定于筒状支撑体的内壁面。
[0041] (9)上述(7)的方式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42] 所述基体的安装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筒状支撑体内,该安装部固定于筒状支撑体的内壁面。
[0043] (10)上述(7)~(9)中任一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44] 所述床主体的连结支撑部具备与所述设置面实质上平行的下侧框架,所述床腿部设置于该下侧框架,而且该下侧框架成为组合至少4根管而成的构造,1根或2根以上的该管成为所述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所述筒状支撑体分别固定于1根或2根以上的该管,所述基体配置成其悬臂部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管的长度方向。
[0045] (11)上述(1)~(4)中任一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46] 所述测力传感器介于所述连结支撑部的中间。
[0047] (12)上述(11)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48] 所述连结支撑部具备使所述床铺面形成部升降的升降联杆机构,
[0049] 所述测力传感器组装入所述升降联杆机构。
[0050] (13)上述(11)的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51] 所述连结支撑部除所述升降机构外,还具备经由所述床腿部被支撑于所述设置面的上方的下侧框架;
[0052] 所述升降联杆机构,作为将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与下侧框架之间连结的 臂至少具有第1连结臂和第2连结臂,而且所述第2臂连结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一侧,另外所述第1臂连结于下侧框架一侧,所述测力传感器介于该床铺面形成部与该下侧框架之间。
[0053] (14)上述(1)~(3)中任一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54] 所述测力传感器介于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到所述连结支撑部之间。
[0055] (15)上述(1)~(3)中任一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56] 所述测力传感器介于所述连结支撑部与床腿部之间。
[0057] (16)上述(1)~(3)中任一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58] 所述测力传感器组装入所述床腿部。
[0059] (17)上述(1)~(3)中任一方式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
[0060] 所述床腿部具备脚轮机构,所述测力传感器组装入所述脚轮机构。
[0061] (18)一种床用负荷检测器,安装于床主体,由此测定施加于所述床主体的负荷的变化,用于检测所述床主体的床铺面上的使用者的状态,所述床主体具有:
[0062] 形成床铺面的床铺面形成部;
[0063] 与用于设置床主体的设置面接触的床腿部;和
[0064] 连结支撑部,其将床铺面形成部与床腿部之间连结而将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的负荷向床腿部传递,使得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位于所述设置面的上方,
[0065] 所述床用负荷检测器的特征在于,
[0066] 所述负荷检测器具有计测由于负荷施加于所述床主体而产生的应变的测力传感器,
[0067] 所述测力传感器构成为,设置于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经连结支撑部到所述设置面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的、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而将该负荷向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传递的部位;并且,
[0068] 所述测力传感器包括:承受来自所述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的负荷承受部件;和相对于该负荷承受部件分离且被施加来自所述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的基体;
[0069] 进一步,所述基体构成为,具备:供负荷承受部件抵接并供来自负荷承受部件的负荷作用的作用部;由于施加于所述作用部的负荷而应变变形的工作部;安装于该工作部的应变传感器;和连续于所述工作部并固定于床主体的设置面一侧的所述构成部件的安装部。
[0070] 在上述(18)的方式中,上述“负荷传递路径”,与关于上述(1)的方式所述同样地,与在到设置面为止之间支撑施加于床铺面形成部的负荷的构造部件相当,例如相当于将施加于床铺面形成部的负荷传递到与设置面接触的床腿部的构造部件和/或床腿部自身、或安装于床腿部的脚轮等。
[0071] 另外,在上述(18)的方式中,作为“设置于从所述床铺面形成部经连结支撑部到所述设置面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的、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一侧的负荷并将该负荷传递向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传递的部位”的具体方式,与关于(1)方式已述的情况相同。
[0072] (19)上述(18)的方式的床用负荷检测器中,
[0073] 在所述基体的负荷承受部形成有轴承部,该轴承部设置于所述床主体的负荷传递路径中并将实质上具有水平轴线的支轴旋转自如地支撑。
[0074] 此外上述(19)的方式中,关于“具有实质上水平轴线的支轴”与关于(4)的方式已述的情况相同。
[0075] 发明的效果
[0076] 根据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能够提供能够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同时通过简便的构造来附加负荷检测功能、同时能够既确保负荷检测器的耐久性又进行高精度的负荷检测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以及、为了将这样的负荷检测功能附加于已有的床而将其另行组装入床主体的负荷检测器。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即使在由于例如床上的使用者等坐在或靠在床的床铺面的端部、和/或躺在床铺面上的使用者向床铺面的端部侧大幅翻身等,施加于床铺面的负荷大幅偏置(成为偏负荷状态)而床晃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应检测的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的检测精度不会降低,能够高精度地对负荷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0077]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的一例的侧视图。
[0078] 图2A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床上、床板提供升降联杆机构下降了的状态的床主体的要部侧视图。
[0079] 图2B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床上、床板提供升降联杆机构上升了的状态的床主体的要部侧视图。
[0080] 图3A是放大表示在图1所示的床上、组装入有测力传感器的升降联杆机构的要部的侧视图。
[0081] 图3B是放大表示在图1所示的床上、组装入有测力传感器的升降联杆机构的要部的主视图。
[0082]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床的安装有测力传感器的下侧框架的立体图。
[0083] 图5是放大表示图4的要部(图4的符号V的部分)的立体图。
[0084] 图6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件的第1例的立体图。
[0085] 图6B是图6A所示的负荷承受部件的侧视图。
[0086] 图6C是沿图6B中的VIC-VIC线的剖视图。
[0087] 图7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基体的第1例的立体图。
[0088] 图7B是图7A所示的基体的俯视图。
[0089] 图7C是沿图7B中的VIIC-VIIC线的剖视图。
[0090] 图8是表示组合图6A~图6C所示的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7A~图7C所示的第1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主体的安装状况的纵剖侧视图。
[0091] 图9A是测力传感器的基体的工作部(悬臂部)的一例的侧视图。
[0092] 图9B是测力传感器的基体的工作部(悬臂部)的一例的俯视图。
[0093] 图9C是表示测力传感器所使用的应变仪的惠斯登电桥电路的电路图。
[0094] 图10是表示负荷施加于床主体前后测力传感器的变化的图,也是与图8相对应的纵剖侧视图。
[0095]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基体的第2例的立体图。
[0096]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的俯视图。
[0097] 图11C是沿图11B中的XIC-XIC线的剖视图。
[0098] 图11D是图11A所示的测力传感器的基体的仰视图。
[0099] 图12是表示组合图6A~图6C所示的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11A~图11C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主体的安装状况的侧视图。
[0100] 图13是与图12相对的纵剖侧视图。
[0101]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件的第2例的侧视图。
[0102] 图14B是沿图14A中的XIVB-XIVB线的剖视图。
[0103] 图14C是图14A所示的测力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件的第2例的立体图。
[0104] 图15A是表示组合图14A~图14C所示的第2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11A~图11C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主体的安装状况的纵剖侧视图。
[0105] 图15B是沿图15A中的XVB-XVB线的剖视图。
[0106]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件的第3例的侧视图。
[0107] 图16B是沿图16A的XVIB-XVIB线的剖视图。
[0108] 图16C是沿图16B的XVIC-XVIC线的剖视图。
[0109] 图17A是表示组合图16A~图16C所示的第3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11A~图11C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的安装状况的纵剖侧视图。
[0110] 图17B是沿图16A的XVIIB-XVIIB线的剖视图。
[0111]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件的第4例的侧视图。
[0112] 图18B是沿图18A的XVIIIB-XVIIIB线的剖视图。
[0113] 图18C是图18A所示的负荷承受部件的从底面侧看到的立体图。
[0114] 图19A是表示组合图18A~图18C所示的第4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11A~图11C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主体的安装状况的纵剖侧视图。
[0115] 图19B是沿图19A的XIXB-XIXB线的剖视图。
[0116]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件的第5例的侧视图。
[0117] 图20B是沿图20A的XXB-XXB线的剖视图。
[0118] 图21A是表示组合图20A~图20B所示的第5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11A~图11C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主体的安装状况的侧视图。
[0119] 图21B是沿图21A的XXIB-XXIB线的剖视图。
[0120]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件的第6例的立体图
[0121] 图23A是表示组合图22所示的第6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11A~图11C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主体的安装状况的主视图。
[0122] 图23B是图23A的右视图。
[0123] 图23C是沿图23B的XXIIIC-XXIIIC线的剖视图。
[0124] 图23D是沿图23C的XXIIID-XXIIID线的剖视图。
[0125] 图24A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负荷承受部件的第7例的侧视图。
[0126] 图24B是沿图24A的XXIVB-XXIVB线的剖视图。
[0127] 图24C是沿图24B的XXIVC-XXIVC线的剖视图。
[0128] 图25A是表示组合图24A~图24C所示的第7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11A~图11C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主体的安装状况的纵剖侧视图。
[0129] 图25B是沿图24A的XXVB-XXVB线的剖视图。
[0130]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所使用的测力传感器的基体的第3例的立体图。
[0131] 图27是表示组合图6A~图6C所示的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和图26所示的第3例的基体而成的测力传感器向床主体的安装状况的纵剖侧视图。
[0132]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了负荷检测器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0133]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了负荷检测器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的另外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0134]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了负荷检测器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的另外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35] 以下,关于应用了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以及负荷检测器的实施方式,利用附图对其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有时为了使特征易于理解,为了方便而放大表示成为特征的部分,各结构要素的尺寸比例等也不限于与实际的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的材料、尺寸等是一例,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可以在不改变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宜变更而实施。
[0136]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的一例的侧视图,即是组装入有床用负荷检测器50的床1的一例的侧视图。
[0137] 该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具备设置在例如地板面等设置面B上的床主体1A,具有通过安装在该床主体1A上的负荷检测器50检测施加于床主体1A的负荷的变化,而检测该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状态的功能。
[0138]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所示的床主体1A的设置面B以及床铺面T作为水平面(相对于重力方向垂直的面),在使用者H在该床主体1A 的床铺面T上以仰卧姿势就寝的状态下,将使用者H的头侧设为“床主体1A的前侧”、将使用者H的足侧设为“床主体1A的后侧”、将使用者H的右侧设为“床主体1A的右侧”、将使用者H的左侧设为“床主体1A的左侧”。
[0139] 具体而言,床主体1A设为大致具备下述部件的结构:形成床铺面T的床铺面形成部100;与用来设置床主体1A的设置面B接触的床腿部4;和连结支撑部102,其将床铺面形成部
100与床腿部4之间连结而将来自床铺面形成部100的负荷向床腿部4传递,使得床铺面形成部100位于设置面B的上方。
[0140] 在此,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床铺面形成部100由床板2和支撑床板2的上侧框架3构成。另外,连结支撑部102具备下侧框架5和升降联杆机构6,该升降联杆机构6一边将上侧框架3与下侧框架5之间连结一边使床板2和上侧框架3一并升降。
[0141] 床板2由具有足够使用者H就寝的长度以及宽度的矩形状的平板构成。
[0142] 关于床主体1A,在该床板2上铺有例如垫子或褥子等的状态下,使用者H就能够在床主体1A上。(此外,在图1中图示了使用者H直接横卧在床板2的上面(床铺面T)的状态。)[0143] 上侧框架3具有下述构造(框架构造):在床板2的长度方向(床主体1A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管3a和在床板2的宽度方向(床主体1A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前后一对管3b作为整体连结成框状,并且在床板2的宽度方向(床主体1A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管3c以在床板2的长度方向(床主体1A的长边方向)上并排多根的状态与左右一对管3a连结。
[0144] 而且,床板2以固定的状态安装于多根管3c之上。另外,在构成上侧框架3的前后一对管3b上,以分别铅垂向上地竖立设置的状态安装有头板7a以及足板7b。
[0145] 床腿部4在处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关系的床主体1A的4角(左前侧、 右前侧、左后侧、右后侧)配置有4个。另外,在这4个床腿部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使作为重物的床主体1A的移动变得容易的脚轮结构8。此外,关于该脚轮机构8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结构。另外,根据情况,床腿部4也可以不具有脚轮机构。
[0146] 下侧框架5将至少4根棱管状的管连结组合成框状而整体呈平面框架构造。即,下侧框架5由沿床主体1A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管5a和沿床主体1A的短边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管5b构成,前后一对管5b的两端接合于左右一对管5a两端附近的部位(参照图4)。而且,上述床腿部4(脚轮机构8)分别设置在构成下侧框架5的左右一对管5a的两端部。此外,在该例子中,下侧框架5的管5b与上述(1)的方式中所记载的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相当。
[0147] 上述连结支撑部102中的升降联杆机构6,在床主体1A的前侧和后侧并排配置有一对。另外,该前侧以及后侧的升降联杆机构6除其安装位置不同以外,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而且,该前侧以及后侧的升降联杆机构6分别具有在床主体1A的右侧与左侧之间左右对称的构造。
[0148] 因此,关于前侧以及后侧的升降联杆机构6,例如如图2A、图2B所示,根据需要将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说明。
[0149] 此外,在此作为用于使床板2升降的升降机构的一例,示出了摆动升降方式的升降联杆机构6,但是作为升降机构也可以应用其他的联杆机构和/或、缩放方式、或垂直升降方式等。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在升降机构的中间或端部,作为供来自床板2的负荷施加的部件而具有上述那样的实质上具有水平轴线的支轴(销)13,则如另行说明的那样,能够与通过摆动升降方式的升降联杆机构6构成了升降机构的情况同样地应用本发明。
[0150] 图2A是表示上述床板2通过升降联杆机构6与未图示的上侧框架一并下降了的状态的床主体1A的要部侧视图。另一方面,图2B是表示上述床板2通过该升降联杆机构6与未图示的上侧框架一并上升了的状态的床主体1A的要部侧视图。
[0151] 具体而言,如图2A、图2B所示,该升降联杆机构6具有左右一对在上侧框架3与下侧框架5之间相互连结的第1~第3连结臂9a、9b、9c。
[0152] 其中,第1连结臂9a的下端部以固定的状态安装于构成下侧框架5的前后一对管5b。此外,该第1连结臂9a制作成中空筒状例如棱筒状,与上述(5)的方式所记载的中空筒状支撑体(筒状支撑体)相当,在其内侧具有沿垂直方向的中空部。另一方面,第2连结臂9b其下端部经由第1活页部10a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第1连结臂9a的上端部。另一方面,第3连结臂
9c其下端部经由第2活页部10b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第2连结臂9b的上端部。
[0153] 另外,升降联杆机构6具有将前侧与后侧的第3连结臂9c之间连结的左右一对第4连结臂9d。而且,前侧以及后侧的第3连结臂9c的上端部,分别经由第3活页部10c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该第4连结臂9d。
[0154] 另外,升降联杆机构6具有用于将床板2与未图示的上侧框架一并升降驱动的促动器(驱动结构)11。该促动器11通过电动使活塞11b相对于气缸11a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伸缩)。其中,气缸11a以固定的状态安装于上侧框架3(在图2A、图2B中未图示)。另一方面,活塞11b其前端部经由第4活页部10d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第4连结臂9d。此外,该促动器11仅设置在床主体1A的左右的一侧。
[0155] 而且,在该升降联杆机构6中,如图2A所示,从床板2与未图示的上侧框架一并下降了的状态起,通过促动器11的驱动,活塞11b向前方移动(伸展),由此第1~第4连结臂9a~9d相互协同工作,同时如图2B所示,成为床板2与未图示的上侧框架一并上升了的状态。相反,如图2B所示,从床板2与未图示的上侧框架一并上升了的状态起,通过促动器11的驱动,活塞11b向后方移动(收缩),由此第1~第4连结臂9a~9d相互相同工作,同时如图2A所示,成为床板2与未图示的上侧框架一并下降了的状态。由此,能够一边使床板2与未图示的上侧框架一并升降动作,一边调整床板2的高度。而且,在升降联杆机构6中第1活页部10a的实质上具有水平轴线的销(支轴)13上,施加有来自床板2的负荷。
[0156] 如图1所示,负荷检测器50具有计测因负荷施加于床主体1A而产生 的应变的测力传感器51,如图1所示,在本例中除测力传感器51外,进一步具备基于从测力传感器51输出的负荷信号对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状态进行演算的演算部52、远程发送在演算部52中演算出的结果的发送部53、和接收从发送部53发送来的信号的接收部54。
[0157] 此外,测力传感器51与演算部52之间、以及演算部52与发送部53之间,分别通过布线55a、55b而电连接。另一方面,发送部53与接收部54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接收发送。
[0158] 但是,本发明的应用了床用负荷检测器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在从床铺面形成部100经连结支撑部102至床腿部4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一场所,在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侧100的负荷而将该负荷向设置面B侧传递的部位组装入有测力传感器51。
[0159] 而且,尤其是在图1的例子的情况下,在上述负荷传递路径中,在连结支撑部102的升降联杆机构6中组装入有测力传感器51。因此,在此首先,对于上述那样在升降联杆机构6中组装入有测力传感器51的情况,更为详细地进行说明。
[0160] 具体而言,如图2A、图2B所示,测力传感器51分别安装在构成升降联杆机构6的第1~第4活页部10a~10d中的配置在处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关系的4角(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右后侧)的第1活页部10a(合计4个)。
[0161] 另外,这4个测力传感器51除其安装位置不同以外,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因此,关于这4个测力传感器51,如例如图3A、图3B所示,将它们总结起来进行说明。
[0162] 在此,图3A是放大表示组装入有测力传感器51的升降联杆机构6和下侧框架5的要部的侧视图。另一方面,图3B是将组装入有测力传感器51的升降联杆机构6和下侧框架5的要部放大的主视图。另外,在图4中,示出图1中的床主体1A中下侧框架5与测力传感器51的关系,在图5中进一步示出图4的要部。
[0163] 如图3A、图3B、图4、图5所示,在下侧框架5的管5b垂直地竖立设置有第1连结臂(一个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使得其从该管5b向上方延伸。该第1连结臂9a与第5方式中记载的中空筒状的支撑体(筒状支撑体)相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形成为水平截面呈矩形状的中空的棱筒状(棱管状),通过焊接和/或钎焊等任意固定手段而固定附着于管5b。而且,该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上端开放(上部开口端91),另外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下部侧壁,例如切分成矩形状而形成有侧方开口部93。此外,在此,侧方开口部93向沿着下侧框架5的管5b的长度方向的(床主体1A的短边方向)开口。
[0164] 另一方面,如后面另行详细说明那样,测力传感器51设为包括下述部件的结构: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100侧的负荷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和相对于该负荷承受部件51A在机械(构造)上分离开并被施加来自负荷承受部件51A的负荷的基体51B。而且,这样的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下部,从棱筒状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的上部开口端91插入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上部内侧,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从棱筒状的连结臂9a下部的侧壁的侧方开口部93插入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下部内侧。
[0165] 而且,上述第1活页部10a具有下述构造:在后面详细说明的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所形成的轴承部82,以卡合状态枢支有设置于上述第2连结臂(另一连结臂)9b的销(支轴)13,由此将第2连结臂9b转动自如地支撑。
[0166] 测力传感器51设为基本上包括下述部件的结构:负荷承受部件51A,上述那样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100侧的负荷;和基体51B,其相对于该负荷承受部件51A在机械(构造)上分离开并被施加来自负荷承受部件51A的负荷,在基体51A进一步安装有应变传感器57,其检测该基体51A的应变(参照图9A~图9C)。
[0167] 进一步对负荷承受部件51A以及基体51B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0168] 图6A~图6C中示出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1例。此外,该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为与图3A所示的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 相同的形状。
[0169] 图6A~图6C中,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上部设为朝向上方U字状开口的轴承部82。即,轴承部82朝向上方分支成二股状,该二股状的底面成为凹弯曲面,成为接受上述支轴(销)13且使其转动自如的轴承面82A。另一方面,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下部,从轴承部82向下方延伸,成为相对于上述棱筒状的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从其上部开口端91插入的插入部83。
该插入部83的水平截面的外形与上述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水平截面形状同样地设为矩形状。只是,该插入部83的水平截面的外形(矩形)尺寸被确定为比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水平截面的内侧尺寸小若干,由此,如后面另行说明那样,在插入部83的外面与棱筒状的连结臂
9a的内面之间形成有间隙84(参照图8)。
[0170] 此外,负荷承受部件51中的轴承部82的底部的水平截面的外形形状也与插入部83的水平截面的外形形状同样地设为矩形状,但是其外形尺寸设为比插入部83的外形尺寸大且与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水平截面的外侧尺寸大致相同。因此,在轴承部82的底部的外侧边缘部与插入部83的外面之间形成有阶梯部51C。进一步,在插入部83形成有沿与上述支轴(销)13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水平方向贯通的轴孔83A。
[0171] 另外,插入部83的下端成为朝向铅垂方向下方突出成梯形形状而抵接于上述基体51B的抵接部85。在本例中,该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设为在相对于上述支轴(销)
13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水平的面。
[0172] 此外,作为负荷承受部件51A,整体上,设为除与其4个垂直的侧面中的3个侧面相当的侧壁部位51Aa、51Ab、51Ac、以及与水平的底面相当的底壁部位(抵接部所处的部分)51Ad外,从一侧以及上方挖空后的形状,即由上述三个侧壁部位51Aa、51Ab、51Ac和底壁部位51Ad包围的部分成为空间(space)51Ae的形状。这只不过是单纯为了负荷承受部件51A的轻量化和材料成本降低,也可以是无这样的空间(space)51Ae的实心形状。
[0173] 图7A~图7C中示出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的第1例。此外,该第1例的基体51B与图3A、图3B、图5所示的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为相同形状。
[0174] 基体51B构成为,基本上包括:作用部86A,供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抵接部85抵接并供来负荷承受部件51A的负荷作用;工作部86B,由于施加于该作用部86A的负荷而应变变形;和安装部86C,与该工作部86B相连续并固定于床主体1A上的设置面B侧的构成部件(在本例的情况下,为下侧框架5的管5b、或该管5b上的棱筒状的连结臂9a)。而且,在上述工作部86B安装有应变传感器57。
[0175] 在此,基体51B为与所谓应变体相当的部件,在本例的情况下,适用悬臂型(悬臂梁型)结构。
[0176] 具体而言,如图7A~图7C所示,基体51B的工作部86B,以水平方向的一侧(图7A~图7C中的左侧)的部分为基部51Ba,成为从该基部51Ba的上部向水平方向的另一侧(图7A~图7C中的右侧)沿水平方向以悬臂梁(悬臂)延伸的形状。即,工作部86B成为悬臂部。而且,该工作部86B的延伸端侧的上面向上方鼓起,该鼓起部分成为作用部86A、即供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抵接部85从上方接触的作用部86A。进一步,安装部86C从上述基部51Ba的下部向与工作部86B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该安装部86C的前端面86Ca成为垂直面,从该前端面86Ca沿水平方向穿设有螺纹孔86Cb。此外,在安装部86C的下面侧形成有凹部86Cc,该凹部86Cc用于跨棱筒状的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中残留在侧方开口部93下侧的部分93a。
[0177] 此外在本例中,作用部86A由向上方鼓起的鼓起部构成,但是作用部86A并非必须是鼓起部,也可以是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延伸端部的上面的平面部分。另外,在由鼓起部构成作用部86A的情况下,其上面也可以是水平的平面、或者向上方凸起弯曲的曲面。进一步,作用部86A也可以与鼓起部相反,是在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延伸端部的上面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凹部。不管是哪一种,总之只要具有承受上述负荷承受部件51A 的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的面即可。
[0178] 在此,在工作部(悬臂部)86B设置有用于构成罗伯维尔(Roberval)机构的孔部58。如图7C、图9A所示,该孔部58构成为具有:以沿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宽度方向贯通该工作部86B的状态沿该工作部86B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方向;悬臂的长度方向)水平并排的一对圆孔58a、58b;和将这一对圆孔58a、58b的中心间连结的连结孔58c。
[0179] 而且,在工作部(悬臂部)86B的例如上面贴附有应变传感器57。该应变传感器57根据与在工作部(悬臂部)86B产生的应变相应的电阻变化来检测应变的变化。在本例中,该应变传感器57包括4个应变仪(电阻应变器)R1、R2、R3、R4,如图9A、图9B所示,这些应变仪R1、R2、R3、R4在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形成有一对圆孔58a、58b的位置的正上方分别在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宽度方向上并排配置有一对。
[0180] 这4个应变仪R1、R2、R3、R4构成图9C所示那样的惠斯登电桥电路,其中R1、R3成为压缩侧的应变仪、R2、R4成为拉伸侧的应变仪。而且,在该惠斯登电桥电路中,能够针对输入电压VIN(恒定),输出与在工作部(悬臂部)86B产生的应变大小相应的输出电压VOUT(负荷信号)。
[0181] 此外,应变传感器57也可以是包括至少2个或3个应变仪(电阻应变器)的结构,该情况下,只要将构成图9C所示的惠斯登电桥电路的应变仪R1、R2、R3、R4中的1个、2个或3个应变仪作为非应变感受性的电阻器而置换成虚拟电阻即可。
[0182] 此外,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材料以及作为应变体的基体51B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可以与负荷承受部件51A以及基体51B各自的要求特性、例如所希望的各部分的加工性和/或屈服强度、伸长率、耐磨性等,分别选择最适合的构成材料。即,负荷承受部件51A,是承受来自支轴(销)13的负荷并将由该负荷产生的力施加于基体51B的部件,也是不直接与用于检测负荷的应变发生相关的部件,因此,总之只要加工性良好使得其能够容易地加工成最适合用来承受来自支轴(销)13的 负荷的形状即可,关于伸长率和/或屈服强度不考虑那么多也可以。另一方面,基体51B是具有由于从支轴(销)13施加的力而挠曲变形的工作部(悬臂部)86B的部件,而且兼具用于固定支撑于床主体的部件的构造物的部分,因此,优选屈服强度大且伸长率小。
[0183] 具体而言,作为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材料、以及作为应变体的基体51B的材料,作为金属均可以使用铝合金、铁/或钢、不锈钢等,另外均可以使用工程塑料等树脂,但是无需使用同一材料,例如从上述观点和/或进一步轻量性或经济性等观点出发进行选择,优选,作为负荷承受部件51A使用ABS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作为基体51B的材料使用铝合金和钛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或者铁或碳素钢、不锈钢等金属。
[0184] 以上那样的测力传感器51(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1例以及基体51B的第1例)组装入床主体1A中的下侧框架5的管(设置面一侧的构造部件)5b上的棱筒状的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的状态,示于图3A、图3B、图5、图8。因此,一边参照这些图(主要是图8),一边对测力传感器51的组装状况进行说明。
[0185] 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载置于下侧框架5的管5b的上面,使得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延伸方向在管5b的上面自基部51Ba起沿管5b的长度方向。而且,该基体51B的前端部侧的部分(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延伸端侧也是鼓起状的作用部86A所处侧的部分),从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侧方开口部93插入该棱筒状的连结臂9a内,安装部86C的前端面86Ca与相对的棱筒状连结臂9a的内壁面接触。而且,通过将螺钉86Cd从棱筒状连结臂9a的外侧插入螺钉孔86Cb并使之螺合,由此被固定于棱筒状连结臂9a。另一方面,基体51B的基端侧的部分(基部51Ba侧的部分)位于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侧方开口部93外侧。因此,基体51B,其整体不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内,仅其一部分(至少鼓起状的作用部86A所处的部分)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内。
[0186] 此外在此,基体51B在其作用部86A以及工作部(悬臂部)86B与棱 筒状连结臂9a的内壁面以及侧方开口部93的边缘部之间确保有间隙97,使得它们不接触。
[0187] 另一方面,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其下部的插入部83从棱筒状连结臂9a的上部开口端91沿铅垂方向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内。而且,该插入部83的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与基体51B的鼓起状的作用部86A的上面接触。在此,在负荷承受部件51A的外侧面与棱筒状连结臂9a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隙84。
[0188] 此外,在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插入部83的轴孔83A中插入并固定有辅助销95使得其两端部向插入部83的两侧突出,该辅助销95的两端部插入形成于棱筒状连结臂9a两侧的侧壁的长孔94内。在此,辅助销95是为了负荷承受部件51A的限位而配设的,使得其相对于棱筒状连结臂9a的长孔94能够向垂直方向以小的摩擦阻力自由移动。通过这样设置辅助销95,由此使负荷承受部件51A错位的情况得到防止,并且负荷承受部件51A同时能够以辅助销95为中心或多或少地倾斜。此外,将辅助销95固定于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插入部83的手段是任意的,例如由螺杆构成辅助销95,将轴孔83A作为内螺纹孔而使辅助销95螺合于轴孔
83A,或者通过焊接或钎焊等进行固定。
[0189] 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上部的轴承部82,位于棱筒状连结臂9a的上部开口端91的上方。即,轴承部82与插入部83的边界位置的阶梯部51C,位于棱筒状连结臂9a的上部开口端91的或多或少上方,在其上部开口端91与阶梯部51C之间存在空间96。
[0190] 这样,负荷承受部件51A在棱筒状连结臂9a的上部开口端91的上方露出。而且,床主体1A的升降联杆机构6的支轴(销)13插入该负荷承受部件51A的呈U字形状的轴承部82,使得来自床主体1A的床铺面形成部100侧的负荷,经由支轴(销)13施加于轴承部82、尤其是其轴承面82A。
[0191] 在图10中示出:来自床主体1A的床铺面形成部100侧的负荷,经由支轴(销)13施加于上述那样的组合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和第1 例的基体51B而成的测力传感器51时的状况,下面说明此时的测力传感器51的动作。此外在图10中,实线示出施加负荷G前的状况,点划线示出施加了负荷G时的状况。只是,在图10中比实际更夸张地示出施加了负荷G时的状况。另外在图10中,为了易于读图,省略了棱筒状的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因此,关于棱筒状的连结臂9a与测力传感器51的关系的说明,请参照上述图8。
[0192] 如果从床板2等床铺面形成部100经由上述联杆机构6的支轴(销)13向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尤其是该轴承部82的轴承面82A施加铅垂方向向下的负荷G,则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抵接部85将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的鼓起状的作用部86A按下。即,施加于负荷承受部件51A的负荷G被传递到基体51B的作用部86A。由此,与作用部86A相连续的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前端侧被按下,在该工作部86B发生应变。此时,应变传感器57检测到与在工作部86B产生的应变大小相应的电阻变化,输出与在工作部86B产生的应变大小相应的应变信号、即与负荷的变化相对应的信号。而且,通过包括该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检测器50,能够检测施加于床板2等床铺面形成部100的负荷的变化。
[0193] 在此,在负荷从支轴(销)13施加于负荷承受部件51A时,负荷承受部件51A被向下方按压,但在负荷承受部件51A的阶梯部51C与棱筒状连结臂9a的上部开口端91之间有空间96(参照图8),另外在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插入部83的外侧面与棱筒状连结臂9a之间有间隙
84(参照图8),而且通过棱筒状连结臂9a的侧壁的长孔94容许穿过插入部83的辅助销95向垂直方向移动,因此负荷承受部件51A能够与施加与其的负荷相应而下降。即,负荷承受部件51A能够在承受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G时,以在与棱筒状连结臂9a之间实质上不产生摩擦阻力的状态下降,将该负荷传递到基体51B。而且,通过间隙97(参照图8),基体51B的作用部86A以及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外面也从棱筒状连结臂9a的内壁面和侧方开口部93的边缘离开,因此工作部(悬臂部)86B能够与负荷相应而变形(挠曲)并发生应变,如上所述利用应变传感器57检测该应变以正 确地检测向钱垂方向下方的负荷G。
[0194] 在此,有时由于床的使用者的状况和/或运动,而对床主体1A的床铺面3施加偏置负荷。具体而言,在床使用者、探病者、医疗人员等坐到床铺面3的端部、躺在床铺面3上的使用者向床铺面3的端部侧大幅翻身、或者坐起来,施加于床铺面3的负荷大幅偏置的情况(将这样的状态称为偏负荷状态)下,床主体1A有时会整体微微晃动。该情况下,伴随该晃动,支轴13有时会发生扭曲(在此所谓扭曲意味着中心轴线相对于本来的支轴的中心轴线位置倾斜)和/或错位(例如在水平面内的平行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轴13的倾斜和/或移动,横向和/或倾斜方向的力施加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轴承部82。这意味着相对于要通过本来测力传感器51检测的铅垂方向的负荷(力)不同方向的力的分量施加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
[0195] 而且,如果假定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与基体51B一体连续化,则在偏负荷状态下,在基体51B的工作部(悬臂部)86B不仅有因向铅垂方向的力而产生的应变还重叠有因上述向横向和/或倾斜方向的力而产生的应变,其结果,恐无法正确地检测向铅垂方向的负荷,负荷检测精度降低。
[0196] 但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与基体51B在机械上在构造上分离开,仅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因此施加于负荷承受部件51A的负荷的仅向铅垂方向下方的分量,从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抵接部85施加于基体51B的作用部86A。因此,即使在偏负荷状态下在向横向和/或倾斜方向的力重叠于向铅垂方向下方的力的状态下负荷施加于轴承部82A,也是仅向铅垂方向下方的力的分量施加于基体51B,其结果,因向铅垂方向下方的分量的力而在基体51B的工作部(悬臂部)86B产生应变。因此,即使在施加横向和/或倾斜方向的力那样的偏负荷状态下,也能够不受横向和/或倾斜方向的力的影响地正确地检测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
[0197] 进一步,在上述那样偏负荷施加于床主体1A的床铺面形成部100时, 有时床主体1A的未被施加负荷侧(或负荷较小侧)会上浮。该情况下,如果假设测力传感器51未分离为负荷承受部件51A和基体51B而是连续地成为一体,则向上的力恐会施加于测力传感器51,测力传感器51检测到该向上的力将其作为向铅垂方向上方的负荷(即相对于本来应检测的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为负的负荷),令人担心相对于本来的负荷检测的误差会变大。但是,在本发明的情况,测力传感器51在上下方向上分离为负荷承受部件51A和基体51B,因此即使上述那样的向铅垂方向上方的负荷(负的负荷)施加于负荷承受部件51A,该力也不会传递到基体51B,因此,基体51B的工作部(悬臂部)86B也不会挠曲,所以能够高精度地仅检测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
[0198] 在此,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侧面与棱筒状的连结臂(筒状支持部件)9a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84(参照图8),优选设定为,使得负荷承受部件51A能够以辅助销95为中心倾斜±1°~±5°的程度。具体的间隙84,也因负荷承受部件51A的大小和/或辅助销95的位置等而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只要设为0.1mm~10mm左右即可。
[0199] 此外,为了将作用可靠化使得如上述那样仅向铅垂方向下方的力从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抵接部85传递到基体51B的作用部86A,优选,减小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与作用部86A的上面之间的摩擦,另外使得在负荷承受部件51A倾斜时基体51b不会受到该倾斜的影响。
[0200] 为此,首先第1,为了减小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与作用部86A的上面之前的摩擦阻力,优选,将这些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精加工成平滑的面(例如镜面)。另外,根据情况,也可以对这些面的至少一个面实施用于减小摩擦阻力的表面处理、并且/或者施加低摩擦(固体润滑性)的膜、例如氟系树脂覆层。
[0201] 另外第2,优选,减小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与作用部86A的上面的接触面积。为此,可以考虑例如变更抵接部85的形状(向下方的突出形状)以减小抵接面85A的面积,并且/或将接触状况设为线接触进一步为点接触而非面接触。关于这样变更抵接部85的形状(向下方的突出形 状)使得抵接部85与作用部86A的接触面积减小、并且/或者变更接触状况使其从面接触变为实质上点接触的几个具体的例子,后面将参照图14A~图19B另行详细进行说明。
[0202] 不管怎样,都使得测力传感器51的承受负荷的部件(负荷承受部件51A)与因负荷而发生应变的部件(基体51B)分离独立,负荷承受部件51A与基体51B在上下方向接触,负荷承受部件51A承受的负荷的仅向铅垂方向下方的分量施加于基体51B。因此,负荷承受部件51A和基体51B,只要至少单纯地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即可,因此测力传感器51的构成部件的形状、尺寸和/或安装位置的自由度高,所以,即使对于市场销售的床不特别进行设计变更,也可以将测力传感器51组装入其中。
[0203] 此外,在以上的例子中,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仅包含作用部86A的一部分插入棱筒状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内,其余部分伸到棱筒状连结臂9a的外侧。这样仅将基体51B的一部分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内的原因如下。
[0204] 即,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的工作部(悬臂部)86B的长度(从作用部86A到基部51Ba的长度)越长,即使承受相同的负荷挠曲量也变地越大,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对负荷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一般的床主体1A中,多对下侧框架5的管5b的宽度有限制。于是,即使增大工作部(悬臂部)86B的长度,但为了将基体51B载置于宽度比较窄的管5b上,优选,使工作部(悬臂部)86B的长度方向沿着管5b的长度方向。并且,另一方面,从经济性等观点来看,优选,也不增大一般的床主体1A的棱筒状连结臂9a的尺寸(在水平面内的内侧尺寸)。
[0205] 而且,如果如上述那样使工作部(悬臂部)86B的长度方向沿着管5b的长度方向,并且仅将基体51B的一部分(作用部86A所处的部分)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内,而使其余部分露到棱筒状连结臂9a的外侧,则即使在管5b的宽度窄且棱筒状连结臂9a的水平面内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工作部(悬臂部)86B的长度较长以提高负荷检测精度。如果换言之,则支撑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的管的宽度不受限制,能够增大工作部 (悬臂部)86B的长度以提高负荷检测精度。
[0206] 另外,如上述那样仅将基体51B的一部分(作用部86A所处的部分)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内而使其余部分露到棱筒状连结臂9a的外侧,尤其是将工作部(悬臂部)86B中的应变传感器57的安装部位设为棱筒状连结臂9a的外侧(或者,即使在内侧也是接近侧方开口部93之处),由此,能够不将床主体分解或者将床主体的构成部件拆下地,容易地进行应变传感器57的更换。另外该情况下,无需在棱筒状连结臂9a内引绕自应变传感器57向外部的布线和/或线缆,布线和/或线缆的处理也变得容易。
[0207] 以上,关于将包括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1例以及基体51B的第1例的一个测力传感器51组装入上床主体1A的下侧框架5的一个管5b上的一处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中,实际上优选,在床主体1A的四角(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右后侧)或者与这四角附件相当之处,分别组装入测力传感器51,并通过这合计4个测力传感器51分别检测施加于床主体1A的四角的负荷的变换。而且,优选,将这4个测力传感器51检测到的负荷信号向上述演算部52输出。以下,关于这一点再次参照图1进行说明。
[0208] 演算部52由具有ROM和/或RAM以及其他存储器、CPU等的计算机构成,预先存储有演算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状态所必需的程序、数值等。
[0209] 而且,该演算部52中,基于从上述4个测力传感器51输出的负荷信号,演算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状态,并将该演算结果向发送部53输出。
[0210] 例如,在该演算部52中,根据从上述4个测力传感器51输出的负荷信号,在施加于这4个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的合计值比预先存储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判断为使用者H在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并将该演算结果向发送部53输出。
[0211] 此外,在该演算部52中,除这样的使用者H的上床(就寝)下床(起床)以外,例如还可以根据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重心位 置的移动距离和/或移动速度,进行预测使用者H是否下床的演算等。进一步,可以通过演算来检测使用者H的身体动作(例:翻身等)和/或姿势(例:仰卧、趴卧、侧卧等)等,进一步如后所述,还可以预测是否长了褥疮。
[0212] 发送部53是安装于床主体1A的发送器,将演算部52中演算出的结果向远程的接收部54发送。另一方面,接收部54是接收从发送部53发送来的信号的接收器,通过接收来自发送部53的信号,能够远程监视使用者H的状态(在床状况)。
[0213] 另外,在接收部54一侧,也可以将测力传感器51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和/或演算部52的演算结果例如显示于省略图示的监视器、并且/或者输出到打印机。
[0214] 另外,也可以根据演算部52的演算结果根据需要将例如使用者H的状态报告给监视人员。关于报告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从省略图示的扬声器发出警报、并且/或者在监视器进行表示。
[0215] 具有以上那样的构造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适于在例如医疗设施(例如:病院、诊疗所等)和/或看护设施、保健设施等中使用。
[0216] 本发明中,通过使用这样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能够远程监视例如上床(就寝)和/或下床(起床)、在床位置、身体动作(例如:翻身等)、姿势(例如:仰卧、趴卧、侧卧等)等使用者H的状态(在床状况)。另外,通过使用这样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能够减轻被人监视着的使用者H的精神负担和不管是深夜还是清晨都必需始终监视使用者H的监视人员的肉体负担和精神负担。
[0217] 此外,这样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并不限定于在上述设施中使用,例如也可以在住宿设施(例如:酒店、旅馆等)、一般家庭(例如:在家看护等)等中使用。即,关于该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的利用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0218] 另外,作为利用应用了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的负荷检测功能的应用例,可以列举例如“防止褥疮功能”。具体而言,可以附加下述功能:在一定时间(例如2个小时)以上,重心位置没有移动到某个一定 圆之外的情况下,或者各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变化未达到一定(例如1kg)程度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使用者H有可能会长褥疮,并通知监视人员。
[0219] 另外,作为其他应用例可以列举“照明控制功能”。具体而言,可以附加下述功能:通过计测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重量的有无、重心位置和/或重心的移动量、重心的移动速度等,在上了床或下了床时使照明点亮或熄灭。
[0220] 另外,作为其他应用例可以列举“体重管理功能”。具体而言,可以附加下述功能:通过定期(例如每天的固定时刻)计测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体重,以进行使用者H的体重管理。
[0221] 例如,作为其他应用例可以列举“空调管理功能”。具体而言,可以附加下述功能:通过检测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身体动作(翻身等),来计测使用者H的睡眠深度并与使用者的状态相应地管理空调。
[0222] 另外,作为其他应用例可以列举“透析时的体重监视器功能”。具体而言,可以附加下述功能:通过计测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体重,来检测透析开始和结束。
[0223] 这样,在本发明中,并不限于上述功能,通过利用上述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的负荷检测功能能够附加各种各样的功能。
[0224] 另外,本发明是应用了本发明的负荷检测器50预先组装入床主体1A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但是也可以通过将应用了本发明的负荷检测器50另行组装入床主体1A,对已有的床附加负荷检测功能。
[0225] 即,应用了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能够通过由预先安装于床主体1A或另行安装的负荷检测器50来测定施加于床主体1A的负荷的变化,由此检测床主体1A的床铺面T上的使用者H的状态。
[0226]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应用了本发明的负荷检测器50的测力传感器51安装于床主体1A,由此能够一边抑制零件个数的增加,一边通过简便的构造对床附加负荷检测功能。
[0227] 具体而言,在应用了本发明的负荷检测器50中,测力传感器51的负 荷承受部件51A只要构成能够与已有的床所具备的构成上述第1连结臂9a的第1活页部10的零件(形成有上述导向槽(轴承)12的轴承部件)替换的负荷检测用零件即可,所以测力传感器51能够简单且容易地组装入床主体1A。
[0228] 因此,能够低成本地对已有的床附加负荷检测功能。另外,即使在测力传感器51发生了故障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更换。进一步,因为与已有的床的差异较少,所以使用者H能够无别扭感地利用床。
[0229] 此外,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以及基体51B并不必须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0230] 例如,在图11A~图11D中示出关于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的第2例,在图12、图13中示出关于组合该第2例的基体51B和上述的关于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1例(参照图6A~图6C)而成的例子。
[0231] 图11A~图11D所示的第2例的基体51B,其作用部86A以及工作部(悬臂部)86B与图6A~图6C所示的第1例的基体51B实质上相同,但安装部86C不同。
[0232] 即,安装部86C由形成于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基端侧的部分(基部51Ba)下侧的梯形(底座状)部分构成。而且,在该底座状的安装部86C的下面侧从下方向上方穿设有例如2个螺纹孔86Ce。
[0233] 图12、图13中示出将这样的第2例的基体51B组合于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再将其组装入床主体1A的下侧框架5的管5b上的棱筒状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的状态。
[0234] 图12、图13中,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载置于下侧框架5的管5b的上面,使得工作部(悬臂部)86B从基部51Ba的延伸方向沿着管5b的长度方向。而且,基体51B的工作部(悬臂部)86B的延伸端侧的部分(作用部86A所处的部分),从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侧方开口部93被插入该棱筒状的连结臂9a内。另一方面,基体51B的基端侧的部分(基部51Ba侧的部分以及安装部86C的部分),位于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侧方开口部93外侧。而且,将螺钉86Cf从管5b的下侧或内侧插入安装部86C 的螺纹孔86Ce并使之螺合,由此基体51B固定于管5b的上面。
[0235] 即使在该图12、图13所示的组装入状态下,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仅包含作用部86A的一部分被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内,其余部分露到棱筒状连结臂9a的外侧。这样仅将基体51B的一部分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内,由此所得到的效果与已述例子的情况相同。
[0236] 另一方面,图14A~图14C示出关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2例,图15A、图15B示出组合该第2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和上述的关于基体51B的第2例(参照图11A~图11D)而成的例子。
[0237] 图14A~图14C所示的第2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与图6A~图6C所示的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主要差异点在于抵接部85的形状。即,第2例的抵接部85成为宽度比图6A~图6C所示的第1例的窄、且垂直截面呈矩形状的突条部也就是水平放倒后的宽度较窄的棱棒状的部分。该情况下,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与基体51B的作用部86A的上面的接触面积,与使用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也减小了彼此之间的摩擦阻力,已述那样在偏负荷状态下横向和/或倾斜方向的力的分量施加于基体51B的可能性变得更小。
[0238] 此外,在图14A~图14C所示的第2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中,不像图6A~图6C所示的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情况那样在由三个侧壁部位51Aa、51Ab、51Ac和底壁部位51Ad包围的部分形成空间(space)51Ac,而是整体上成为实心构造,但是当然也可以与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情况同样地形成空间(space)51A。这一点对于后面将说明的图16A~图16C所示的第3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图18A~图18C所示的第4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图20A~图20B所示的第5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图22所示的第6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以及图24A~图24C所示的第7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也是相同的。
[0239] 图16A~图16C示出关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3例,图17A、图17B示出组合该第3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和上述的关于基体51B的第2例(参照图11A~图11D)而成的例子。
[0240] 在图16A~图16C所示的第3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中,抵接部85成为朝向铅垂下方半圆球状或凸曲面状(圆球面的一部分或椭球体的表面的一部分等)突出的部分。该情况下,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与基体51B的作用部86A的上面的接触,实质上变为点接触,与使用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情况相比,接触面积格外变小,其间的接触阻力也变小。而且,因为变为球面(弯曲面)与平面的接触,所以即使在负荷承受部件51A由于支轴(销)13的扭转等而倾斜的情况下,负荷承受部件51A的倾斜也不会对基体51B侧造成影响,仅向铅垂方向下方的分量被付与基体51B。因此,在偏负荷状态下横向和/或倾斜方向的力施加于基体51B的可能性变得更小,进一步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
[0241] 进一步,图18A~图18C示出关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4例,图19A、图19B示出组合该第4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和上述的关于基体51B的第2例(参照图11A~图11D)而成的例子。
[0242] 图18A~图18C所示的第4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外侧面制成锥状,使得其插入部83的水平截面的尺寸朝向下方变小,在该插入部83的下端进一步形成有水平截面的尺寸朝向下方变小的向下的梯形的抵接部85。在这样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中,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的面积小,因此已述那样的在偏负荷状态下横向和/或倾斜方向的力的分量施加于基体51B的可能性也变小。
[0243] 进一步,图20A、图20B示出关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5例,图21A、图21B示出组合该第5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和上述的关于基体51B的第2例(参照图11A~图11D)而成的例子。
[0244] 在图20A、图20B所示的第4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中,在插入部83的多处例如上下2处形成有轴孔83A、83B。在该情况下,如图21A、图21B所示,在棱筒状连结臂9a的侧壁上也在上下2处形成有长孔94A、94B,使插入并固定于负荷承受部件83的轴孔83A、83B中的辅助销95A、95B的两端插入于棱筒状连结臂9a的长孔94A、94B。因此在该例中,通过2根辅助销95A、
95B以及与此相对应的2个长孔94A、94B,负荷承受 部件51A的姿势得以保持。在这样设置有多根辅助销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多个长孔的情况下,即使在负荷大幅变化时和/或施加偏负荷时,也能够使负荷承受部件51A的姿势稳定化。
[0245] 进一步,图22示出关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6例,图23A~图23D示出组合该第6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和上述的关于基体51B的第2例(参照图11A~图11D)而成的例子。
[0246] 在图22所示的第6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中,在该插入部83的上下2处沿相差90°的方向形成有轴孔83A、83B。即,一个轴孔83A沿相对于轴承部82的轴承面82A的轴线方向(即支轴13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于插入部83的窄幅侧的2个侧面之间,另一轴孔83B沿轴承部82的轴承面82A的轴线方向(即支轴13的轴线方向)形成于插入部83的宽幅侧的2个侧面之间。
[0247] 该情况下,如图23A~图23D所示,在棱筒状连结臂9a的侧壁的窄幅侧的2个面、宽幅侧的2个面都形成有长孔94A、94B。而且,将插入并固定于负荷承受部件83的一个轴孔83A中的一个辅助销95A的两端插入于棱筒状连结臂9a的窄幅侧的长孔94A,将插入并固定于另一个轴孔83B中的另一个辅助销95B的两端插入棱筒状连结臂9a的宽幅侧的长孔94A。因此在该例子中,负荷承受部件51A在相差90°的方向侧保持其姿势。因此负荷承受部件51A即使在由于上述那样的偏负荷而向任一方向倾斜的情况下,其姿势也更为稳定化。
[0248] 进一步,图24A~图24C示出关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的第7例,图25A、图25B示出组合该第7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和上述的关于基体51B的第2例(参照图11A~图11D)而成的例子。
[0249] 在图24A、图24B所示的第7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中,在插入部83的例如上部的4个侧面形成有向水平方向突出的突起部98。该突起部98,优选,其前端与棱筒状的连结臂(筒状支持部件)9a的内面的摩擦阻力小,因此在本例中,设为例如半球状或凸弯曲状的突起部98,使得与连结臂9a的内面的接触状况实质上变为点接触。
[0250] 如果这样在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插入部83的4个侧面形成有突起部98,则能够防止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位置在棱筒状连结臂(筒状支持部件)9a的内侧偏置。即,在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位置在棱筒状连结臂9a的内侧偏置、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插入部83的侧面与棱筒状连结臂9a的内壁面接触的情况下,由于其间的摩擦阻力,负荷承受部件51A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也由棱筒状连结臂9a负担,其结果,担心向基体51B传递的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变小,负荷检测精度降低。但是,通过上述那样形成突起部98且使该突起部98的前端与棱筒状连结臂9a的内壁的摩擦阻力变小,由此能够在防止负荷承受部件51A的位置偏置的同时,使得向基体51B传递的向铅垂方向下方的负荷不减小。
[0251] 在以上的各例中,在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B应用悬臂型(悬臂梁型)的应变体的结构,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是所谓压缩型的应变体。图26示出按压缩型构成的基体51B的例子(第3例),图27示出将该第3例的基体51B与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参照图6A~图6C)组合并组装入床主体1A的下侧框架5的管5b上的棱筒状连结臂(筒状支撑体)9a的状态。
[0252] 图26所示的基体51B在铅垂方向上受压缩而应变,应变传感器57对其侧面部分的应变进行检测。具体而言,基体51B,其例如制成长方体形状的上部与供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抵接部85抵接而供来自负荷承受部件51A的负荷作用的作用部86A相当,同样地例如制成长方体形状的下部与固定于床主体1A的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本例的情况下为下侧框架5的管5b或该管5b上的棱筒状连结臂9a)的安装部86C相当。而且,上部的长方体形状的作用部86A与下部的长方体形状的安装部86C的中间部分成为从侧面侧鼓状凹陷的工作部86B,在该工作部86B的侧面(鼓状凹陷的表面)粘贴有构成应变传感器57的多个应变仪(电阻应变器)R1、R2。此外,作为该情况下的基体51B的材料,例如使用铝合金和/或铁、钢、钛合金等金属、或工程塑料等硬质树脂和/或硬质橡胶等能够弹性压缩变形的材料。
[0253] 在此,如果沿铅垂方向下方对上部的长方体形状的作用部86A的上面施加负荷,则鼓状凹陷的工作部86B的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受压缩、在水平方向上伸长。因此,准确确定粘贴于工作部86B的表面的多个应变仪(电阻应变器)的方向,由此通过上述惠斯登电桥电路等检测工作部86B的应变,结果,能够检测施加于作用部86A的负荷的变化。此外在图26中,应变仪仅示出2个(R1、R2),但是如果在工作部86B的其他侧的表面(或同侧的不同之处)也进一步粘贴有几个应变仪、或者使用几个虚设电阻,则能够构成上述惠斯登电桥电路。
[0254] 在将上述那样的压缩型的基体51B与例如第1例的负荷承受部件51A(参照图6A~图6C)组合并组装入床主体1A的下侧框架5的管5b上的棱筒状连结臂9a的情况下,如图27所示,基体51B其整体插入于棱筒状连结臂9a内。此外,在基体51B的侧壁面与棱筒状连结臂9a的内壁面之间保持间隙88。而且,只要将该压缩型的基体51B的安装部86C固定(安装)于管5b或棱筒状连结臂9a即可。在此,将安装部86C固定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图27的情况下从管5b的内侧或下侧通过螺钉89进行固定。
[0255] 此外,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插入部83从棱筒状的连结臂9a的上部开口端91插入,该负荷承受部件51A的抵接部85的下端面(抵接面)85A与基体51B的作用部86A的上面接触,这与已述的各例是相同的。
[0256] 在这样作为测力传感器51的基体51A使用压缩型基体的情况下,与已述情况同样地,从床主体1A的床铺面形成部100施加的负荷也经由支轴13施加于测力传感器51的负荷承受部件51A,进一步该负荷的铅垂方向下方的分量的负荷施加于基体51B,工作部86B压缩变形,由应变传感器57检测该工作部86B表面的应变。
[0257] 另外,在以上各例的测力传感器51中,作为检测应变大小的应变传感器,成为使用应变仪(电阻应变器)57的结构,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电阻应变器,作为应变传感器也可以使用例如导电性弹性体传感器和/或、光学式应变传感器、电致伸缩设备传感器、压电设备传感器、磁致伸缩设备传感 器等。
[0258] 另外,对于床主体1A,也可以在床板2之上预先铺设有垫子等。另外,床板2也可以具有在其长度方向(床主体1A的长边方向)上分割开了的结构,而具有使用者H的上半身侧和/或下半身侧的一部分抬起来的躺椅功能。进一步,对于上侧框架3以及下侧框架5,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框架结构,可以采用各种框架结构。
[0259] 另外,在负荷检测器50中,并不限定于通过布线55a、55b将上述的测力传感器51与运算部52之间、以及运算部52与发送部53之间电连接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以无线方式电连接的结构。另一方面,作为发送部53与接收部54之间的通信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使用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也可以使用有线通信网络。进一步,关于负荷检测器50,也可以将上述运算部52与上述发送部53形成为一体。
[0260] 另外,在上述图1、图2A、图2B所示的例子中,设为在上侧框架3与下侧框架5之间的连结支撑部102设有升降连接机构6的结构,但在不在连结支撑部102设置升降连接机构6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图28示出这一例子。
[0261] 图28所示的例子中,设为上侧框架3与下侧框架5之间通过作为连结支撑部102的例如中空管状的多根(通常为4根)垂直的支柱102A连结的结构,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各支柱102A的上端与上侧框架3之间。该情况下,各支柱102A与上述第1方式所记载的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相当。
[0262] 另外,图29示出不将升降联杆机构6设置于连结支撑部102的情况下的其他例子。
[0263] 图29所示的例子中,与图28所示的例子同样地,设为上侧框架3与下侧框架5之间通过作为连结支撑部102的例如中空管状的多根(通常为4根)垂直的支柱102A连结的结构,但是该情况下,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各支柱102A的下端与下侧框架5之间。该情况下,下侧框架5与上述第1方式所记载的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相当。
[0264] 此外,图28所示的例子以及图29所示的例子,均作为在上侧框架3与下侧框架5之间的连结支撑部102不设置升降联杆机构的情况下的例子作了说明,但是即使在连结支撑部102设有升降联杆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仿照图28所示的例子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上侧框架3与连结支撑部102之间(例如上侧框架3与升降联杆机构之间)。另外同样地,即使在连结支撑部102设置有升降联杆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仿照图29所示的例子,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连结支撑部102与下侧框架5之间(例如升降联杆机构与下侧框架5之间)。
[0265] 进一步,在如图28所示的例子或图29所示的例子那样在上侧框架3与下侧框架5之间的连结支撑部102不设置升降联杆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构成该连结支撑部102的各支柱102A的中间部分。
[0266]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检测床主体的负荷的测力传感器51也可以配置于床主体1A的4角的床腿部4。即,一般而言,在这种床主体1A中,通常将用于使床主体1A易于移动的脚轮机构8设置于床腿部4,但是也可以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承受该脚轮机构8的部分或该脚轮机构8的内部。
[0267] 此外,在不设置升降联杆机构6的情况下(例如参照图28所示的例子),有时也省略下侧框架5,该情况下,有时在各支柱102A的下端直接设置作为床腿部4的脚轮机构8。在这样的结构的床主体中,只要仿照图28所示的例子,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上侧框架3与各支柱102A之间、或者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床腿部4(例如脚轮机构8)之间即可。
[0268] 进一步,也可以在不具备升降联杆机构和脚轮机构这两者的床主体中应用本发明。将该情况下的例子示于图30。在该例子中,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上侧框架3与和床腿部相当的各支柱102A之间。该情况下,各支柱102A与上述第1方式所记载的设置面一侧的构成部件相当。
[0269] 以上那样,应用了本发明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1,在从床铺面形成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由床板2和上侧框架3构成)100经由连结支撑部(无论有无升降联杆机构6或下侧框架5)102到达床腿部4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在承受来自床铺面形成部100侧的负荷并将该负荷传递到 设置面B侧的部位,组装入测力传感器51即可。因此,测力传感器51也可以介于床铺面形成部100与连结支撑部102之间、或连结支撑部102中间、或连结支撑部102与床腿部4之间、还有床腿部4的部分的任一处。
[0270] 此外,在上述各例中,形成床主体1A的床铺面T的床铺面形成部100设为由床板2和支撑床板2的上侧框架3构成,但是根据情况,床铺面形成部100有的不具备上侧框架3、即只包括床板2。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也能够应用本发明。例如,也可以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床板2与用于支撑床板2的连结支撑部(例如支柱102A)之间。
[0271] 另外,与上述同样地,在床铺面形成部100不具备上侧框架3、即只包括床板2的情况下,也有在用于支撑床板2的连结支撑部102设有升降联杆机构6而使床板2直接升降的结构的床主体,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0272] 进一步,有的床主体构成为,床铺面形成部100即使具备上侧框架3,只要上侧框架3作为单纯的围板起作用,借此升降联杆机构6直接使床板2升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上侧框架3不实质性支撑负荷,因此上侧框架3脱离从床铺面形成部100经连结支撑部102到达床腿部4的负荷传递路径。而且,在该情况下,只要使测力传感器51介于从床板2经连结支撑部
102到达床腿部4的负荷传递路径的任意处即可。
[0273]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用于使床铺面形成部100升降的机构,设为应用了联杆机构的机构,但是根据情况有时使用不使用联杆机构的升降机构、例如手动或电动的旋转螺钉方式(螺纹方式)、千斤顶方式等升降机构,当然在这样的具有联杆机构以外的升降机构的床主体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0274] 本发明涉及的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除医疗设施(例如:医院、诊所等)和/或看护设施、保健设施外,还可以使用于住宿设施(例如:酒店、旅馆等)、一般家庭(例如:自宅看护等)等,在该情况,通过检测施加于床的负荷,能够监视例如上床(就寝)和/或下床(起床)、在床位置、身体动作(例如:翻身等)、姿势(例如:仰卧、伏卧、侧卧等)等床使 用者的状态(在床状况)。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床用负荷检测器不仅能够组装入新床,也能够组装入已有的床,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发挥上述功能。
[0275] 附图标记说明
[0276] 1:带负荷检测功能的床           1A:床主体
[0277] 2:床板                         3:上侧框架
[0278] 4:床腿部                       5:下侧框架
[0279] 6:升降联杆机构                 8:脚轮机构
[0280] 9a:第1连结臂                   9b:第2连结臂(筒状支持部件)[0281] 9c:第3连结臂                   9d:第4连结臂
[0282] 10a:第1活页部                  10b:第2活页部
[0283] 10c:第3活页部                  10d:第4活页部
[0284] 13:销(支轴)                    50:负荷检测器
[0285] 51:测力传感器                  51A:负荷承受部件
[0286] 51B:基体                       57:应变传感器
[0287] 82:轴承部                      83:插入部
[0288] 84:间隙                        85:抵接部
[0289] 86A:作用部86A                  86B:工作部
[0290] 86C:安装部                     73:工作部
[0291] 75:负荷承受部                  100:床铺面形成部
[0292] 102:连结支撑部                 B:设置面
[0293] T:床铺面                       H:使用者
[0294] R1、R2、R3、R4:应变仪(阻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