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588406.0

文献号 : CN1052480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曹生吉

申请人 : 曹生吉

摘要 :

本发明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采用早打顶的方法使植株避免生长伏前桃,同时分出多枝可正常结果的粗壮分枝,提高棉花的结果枝密度,避免落蕾落铃,从而提高棉花亩产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按照现有的棉花种植方法进行播种时,棉花播种模式改为多组单行播种,每组一行植株,组距为70‑80cm,株距为30cm,在植株的生长初期,植株生长到4‑6叶时,打去正顶,避免长成伏前桃,同时促使植株分杈至5‑6个粗壮分枝生长,下霜前80‑90天,对植株进行棉打顶,把所有分枝全部打顶;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主要用于棉花种植。

权利要求 :

1.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包括采用现有种植棉花的播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现有的棉花种植方法进行播种时,棉花播种模式为多组单行播种,每组一行植株,组距为70-80 cm,株距为30 cm;

在植株的生长初期,植株生长到4-6叶时,打去正顶,避免长成伏前桃,同时促使植株分杈至5-6个粗壮分枝生长;

下霜前80-90天,对植株进行棉打顶,把所有分枝全部打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播种后以两组为一单元铺覆地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播种后,施足底肥并以滴灌法或漫灌法进行浇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法浇水,包括在田间设的多个出水桩、多个出水桩上连通的子管及两个相邻平行设置的子管之间连接的多个毛管,所述毛管上设多个滴漏孔,每个地膜中设置1-2根毛管且所述毛管位于地膜内两行植株的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单元植株中设置两根毛管且两根毛管的间距为4-6 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管的中部进行打结隔断。

说明书 :

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提高棉花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棉花种植时间长,分布广,面积大,由于棉花生长需要足够空间采光透风,种植棉花时,需要一定的植株间距才能足够植株生长,且生长初期会长成伏前桃,都会造成生长中期落蕾落铃达60-80%。经过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尽管在播种模式和管理办法技术应用进行了多次尝试和改良,棉花产量比过去有所增加,但产量最多在300-500公斤基础上左右徘徊,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验,对棉花的品种换代,播种模式多次改变或亩苗数不断增减,尽管对棉花产量有所提高,但增产幅度仍然不大,棉花的亩产量800kg仍旧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采用早打顶的方法使植株避免生长伏前桃,同时分出多枝可正常结果的粗壮分枝,提高棉花的结果枝密度,避免落蕾落铃,从而提高棉花亩产量。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包括采用现有种植棉花的播种方法,在按照现有的棉花种植方法进行播种时,棉花播种模式为多组单行播种,每组一行植株,组距为70-80 cm,株距为30 cm;
[0005] 在植株的生长初期,植株生长到4-6叶时,打去正顶,避免长成伏前桃,同时促使植株分杈至5-6个粗壮分枝生长;
[0006] 下霜前80-90天,对植株进行棉打顶,把所有分枝全部打顶。
[0007] 所述棉花播种后以两组为一单元铺覆地膜。
[0008] 所述棉花播种后,施足底肥并以滴灌法或漫灌法进行浇水。
[0009] 所述滴灌法浇水,包括在田间设的多个出水桩、多个出水桩上连通的子管及两个相邻平行设置的子管之间连接的多个毛管,所述毛管上设多个滴漏孔,每个地膜中设置1-2根毛管且所述毛管位于地膜内两行植株的中间。
[0010] 所述每一单元植株中设置两根毛管且两根毛管的间距为4-6 cm。
[0011] 所述毛管的中部进行打结隔断。
[0012]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播种时增大单棵棉花植株占地面积,利于通风透光,在棉花植株生长初期时打去正顶,使植株不长伏前桃而生长出多个可结果的粗壮分枝,避免生长中期落蕾落铃,提高棉花的结果枝密度,在中期多结伏桃和早秋桃,在生长后期进行常规打顶时对所有分枝打顶,实现稀植立体密茎种植,提高棉花的产量;田间不设毛渠,采用滴灌管网对植株进行灌溉,灌溉均匀,田间的实际保苗数增加,且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分大面积蒸发及土地不平灌水不均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本发明棉花稀植密茎立体型种植方法,包括采用现有种植棉花的播种方法,在按照现有的棉花种植方法进行播种时,棉花播种模式为多组单行播种,每组一行植株,组距为70-80 cm,株距为30 cm;
[0014] 在植株的生长初期,植株生长到4-6叶时,打去正顶,避免长成伏前桃,同时促使植株分杈至5-6个粗壮分枝生长;
[0015] 下霜前80-90天,对植株进行棉打顶,把所有分枝全部打顶。
[0016] 所述棉花播种后以两组为一单元铺覆地膜。
[0017] 所述棉花播种后,施足底肥并以滴灌法或漫灌法进行浇水。
[0018] 所述滴灌法浇水,包括在田间设的多个出水桩、多个出水桩上连通的子管及两个相邻平行设置的子管之间连接的多个毛管,所述毛管上设多个滴漏孔,每个地膜中设置1-2根毛管且所述毛管位于地膜内两行植株的中间。
[0019] 所述每一单元植株中设置两根毛管且两根毛管的间距为4-6 cm。
[0020] 所述毛管的中部进行打结隔断。
[0021]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种植方法种植过程中,棉花植株所需养料根据播种量的多少、分枝情况及地质环境进行适当调整,且在棉花生长过程中,应注意防治病虫害。
[0022] 下面结合对比实验对本发明种植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0023] 以三块面积为一亩,地质相同的试验田作为种植地,且所用棉花种子品种一致,均为普通品种。
[0024] 实验1
[0025] 播量:2 kg
[0026] 播种及管理模式:
[0027] 多组双行种植模式,组距70 cm
[0028] 株距:10 cm
[0029] 植株生长过程中依照传统模式,生长初期不打顶,只在下霜前80-90天,对植株进行棉打顶
[0030] 生长状况:
[0031] 亩苗数:17000-18000株
[0032] 每株结果枝数:主茎1枝
[0033] 总结果枝:17000-18000枝
[0034] 每枝果数:10-12果
[0035] 每枝有效棉桃数:4-5个
[0036] 产量状况:
[0037] 亩产量:507 kg
[0038] 实验2
[0039] 播量:1 kg
[0040] 播种及管理模式:
[0041] 多组单行种植模式,组距70 cm
[0042] 株距:10 cm
[0043] 植株生长过程中依照传统模式,生长初期不打顶,只在下霜前80-90天,对植株进行棉打顶
[0044] 生长状况:
[0045] 亩苗数:8000-9000株
[0046] 每株结果枝数:主茎1枝
[0047] 总结果枝:8000-9000枝
[0048] 每枝果数:12-14果
[0049] 每枝有效棉桃数:10-11个
[0050] 产量状况:
[0051] 亩产量:523 kg
[0052] 实验3
[0053] 播量:0.3 kg
[0054] 播种及管理模式:
[0055] 多组单行种植模式,组距70 cm
[0056] 株距:30 cm
[0057] 植株生长过程中依照本发明,在植株的生长初期,植株生长到4-6叶时,打去正顶,促使植株分杈至5-6个粗壮分枝生长,下霜前80-90天,对植株进行棉打顶,把所有分枝全部打顶
[0058] 生长状况:
[0059] 亩苗数:2800-3000株
[0060] 每株结果枝数:分枝5-6枝
[0061] 总结果枝:14000-18000枝
[0062] 每枝果数:13-15果
[0063] 每枝有效棉桃数:13-15个
[0064] 产量状况:
[0065] 亩产量:1135 kg
[0066] 以上实验,实验1采用常规种植方法,植株的生长空间较小,采光透风性不好,且由于初期生长的伏前桃,导致生长中期落蕾落铃,极大降低了有效棉桃数,亩产量均在450-550 kg;实验2相对于实验1植株空间加大,采光透风性较好,但是由于生长初期生长伏前桃,导致生长中期仍有少量落蕾落铃现象,但是产量保持在500-550 kg,相较于实验1产量有所增长;实验3是依照本发明种植方法进行种植管理,株距增大,使植株生长空间扩大,同时生长初期打顶使植株避免长成伏前桃转而发展粗壮分枝的生长,避免生长中期由于伏前桃造成落蕾落铃,多长伏桃和早秋桃,有效棉桃数接近100%,保证了棉花的质量,且产量保持在1000kg以上,相较实验1和实验2大幅提升。
[0067] 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