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662633.3

文献号 : CN1052573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锦艳李龙超朱东升张良超许涛杜鹏侯亦波阮仁宇路明杨冰张增光

申请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油冷器、增压器、膨胀水壶、暖风和电子水泵构成小循环流路,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油冷器、增压器、散热器、暖风和电子水泵构成大循环流路;所述小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小流路、第二小流路、第三小流路和第四小流路,所述大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大流路、第二大流路、第三大流路和第四大流路。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增设了电子水泵,且冷却液在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之间还有相互循环流通,从而冷却效率高,可对发动机快速暖机。

权利要求 :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油冷器、增压器、膨胀水壶、散热器和暖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电子水泵,其中,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油冷器、增压器、膨胀水壶、暖风和电子水泵构成小循环流路,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油冷器、增压器、散热器、暖风和电子水泵构成大循环流路;

所述小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小流路、第二小流路、第三小流路和第四小流路,所述大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大流路、第二大流路、第三大流路和第四大流路;

所述第一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缸体水套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二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油冷器、缸体水套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三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暖风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四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增压器、电子水泵、膨胀水壶后回到所述节温器;

所述第一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缸体水套、散热器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二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增压器、电子水泵、散热器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三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油冷器、缸体水套、散热器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四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暖风后回到所述节温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水泵和膨胀水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膨胀水壶之间还设置放气管路,以使所述缸盖水套中的气通过所述放气管路流至膨胀水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管路与所述缸盖水套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缸盖水套的最高点。

说明书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是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发动机冷却系统既要防止发动机过热,也要防止发动机过冷,如果冷却不够,则会造成内燃机过热,充气效率下降,燃烧不正常,机油变质和烧蚀,零件摩擦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耐久性全面恶化;而冷却过强,又会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会被燃油过度稀释等。在发动机冷启动之后,冷却系统还要保证发动机迅速升温,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0003]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增压器6'、膨胀水壶7'、散热器8'和暖风9',其中,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增压器6'、膨胀水壶7'和暖风9'构成小循环流路,小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小流路、第二小流路和第三小流路,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增压器6'、散热器8'和暖风9'构成大循环流路,大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大流路、第二大流路、第三大流路和第四大流路。
[0004] 当节温器1'关闭时(即进水口关闭),冷却液通过小循环流路循环,此时第一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后回到节温器1',第二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增压器6'、膨胀水壶7'后回到节温器1',第三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
3'、缸盖水套4'、暖风9'后回到节温器1'。
[0005] 当节温器1'打开时(即进水口打开),冷却液通过大循环流路循环,此时第一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后回到节流器1',第二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增压器6'、散热器8'后回到节温器1',第三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散热器8'后回到节温器1',第四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暖风9'后回到节温器1'。
[0006] 这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冷却效率低,不利于发动机的快速暖机。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可对发动机快速暖机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油冷器、增压器、膨胀水壶、散热器、暖风和电子水泵,其中,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油冷器、增压器、膨胀水壶、暖风和电子水泵构成小循环流路,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油冷器、增压器、散热器、暖风和电子水泵构成大循环流路;
[0009] 所述小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小流路、第二小流路、第三小流路和第四小流路,所述大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大流路、第二大流路、第三大流路和第四大流路;
[0010] 所述第一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缸体水套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二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油冷器、缸体水套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三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暖风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四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增压器、电子水泵、膨胀水壶后回到所述节温器;
[0011] 所述第一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缸体水套、散热器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二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增压器、电子水泵、散热器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三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油冷器、缸体水套、散热器后回到所述节温器,所述第四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暖风后回到所述节温器。
[0012] 优选地,所述电子水泵和膨胀水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0013] 优选地,所述缸盖水套和所述膨胀水壶之间还设置放气管路,以使所述缸盖水套中的气通过所述放气管路流至膨胀水壶。
[0014] 更优选地,所述放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15] 更优选地,所述放气管路与所述缸盖水套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缸盖水套的最高点。
[0016]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增设了电子水泵,且冷却液在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之间还有相互循环流通,从而冷却效率高,可对发动机快速暖机。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0018] 图2为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小循环流路示意图;
[0019] 图3为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大循环流路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发动机冷却系统实施例的原理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发动机冷却系统实施例的小循环流路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发动机冷却系统实施例的大循环流路示意图。
[0023] 图中标示如下:
[0024] 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增压器-6',膨胀水壶-7',散热器-8',暖风-9',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增压器-6,膨胀水壶-7,散热器-8,暖风-9,电子水泵-10,第一单向阀-11,放气管路-12,第二单向阀-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增压器6、膨胀水壶7、散热器8、暖风9和电子水泵10,其中,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增压器6、膨胀水壶8、暖风9和电子水泵10构成小循环流路,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油冷器5、增压器6、散热器8、暖风9和电子水泵10构成大循环流路;
[0028] 所述小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小流路、第二小流路、第三小流路和第四小流路,所述大循环流路包括第一大流路、第二大流路、第三大流路和第四大流路;
[0029] 当节温器1关闭时(即进水口关闭),冷却液通过小循环流路循环,所述第一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缸体水套3后回到所述节温器1,所述第二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油冷器5、缸体水套3后回到所述节温器1,所述第三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暖风9后回到所述节温器1,所述第四小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1、水泵2、增压器6、电子水泵10、膨胀水壶7后回到所述节温器1;
[0030] 当节温器1打开时(即进水口打开),冷却液通过大循环流路循环,所述第一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缸体水套3、散热器8后回到所述节温器1,所述第二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1、水泵2、增压器6、电子水泵10、散热器8后回到所述节温器1,所述第三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油冷器5、缸体水套3、散热器8后回到所述节温器1,所述第四大流路为冷却液依次通过所述节温器1、水泵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暖风9后回到所述节温器1。
[0031]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增设了电子水泵10,且冷却液在缸盖水套4和缸体水套3之间还有相互循环流通,从而冷却效率高,可对发动机快速暖机。
[0032] 为了防止第四小流路中的冷却液逆流,所述电子水泵10和膨胀水壶7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1,这样,冷却液仅能从电子水泵10流向膨胀水壶7。
[0033] 为了防止发动机气蚀,所述缸盖水套4和所述膨胀水壶7之间还设置放气管路12,以使所述缸盖水套4中的气通过所述放气管路12流至膨胀水壶7,再由膨胀水壶7将气排出冷却系统。
[0034]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排气时冷却液逆流,所述放气管路12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3,这样,自缸盖水套4排出的气液混合物仅能在缸盖水套4和膨胀水壶7间单向流动。
[0035] 为了更好地将气排出冷却系统,所述放气管路12与所述缸盖水套4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缸盖水套4的最高点。
[0036] 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