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785718.0

文献号 : CN1052585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卢爱玲

申请人 : 卢爱玲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沿干燥区窑炉的后面小部分的上部,设有箱体式的组合抽湿通道,其包括中部的A抽湿通道及其左右并列的两条B抽湿通道;沿干燥区窑炉后面小部分的底部,设有箱体式的组合供热通道,其包括中部的A供热通道及其左右并列的两条B供热通道,两条B供热通道分别经若干条供热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沿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的上部,设有一整条C抽湿通道;沿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的底部,设有一整条C供热通道。上述结构热利用率较高,能有效阻止热量散失,并可避免废气渗漏,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干燥区窑炉的后面小部分的上部,设有箱体式的组合抽湿通道,其包括中部的A抽湿通道及其左右并列的两条B抽湿通道,A抽湿通道与抽湿区窑炉的抽湿总管连通,两条B抽湿通道,分别均经若干条抽湿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沿干燥区窑炉后面小部分的底部,设有箱体式的组合供热通道,其包括中部的A供热通道及其左右并列的两条B供热通道,A供热通道与抽湿区窑炉的抽湿总管向下延伸的管路连通,两条B供热通道与抽湿区窑炉底部的热气通道连通,且两条B供热通道分别经若干条供热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沿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的上部,设有一整条C抽湿通道,C抽湿通道与A抽湿通道连通,且C抽湿通道分别也经若干条抽湿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沿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的底部,设有一整条C供热通道,C供热通道与A供热通道连通,且C供热通道分别也经若干条供热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B供热通道延伸至干燥区窑炉后面小部分的头部,经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热气输出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C抽湿通道在其左右的若干位置,与窑炉上方和风机相连的废气输出管连通,废气输出管向下与废气沟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C供热通道亦与废气沟连通。

说明书 :

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陶瓷窑炉,特别是一种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陶瓷窑炉依次包括干燥区、抽湿区、预热区、烧成区、急冷区、缓冷区和窑尾快冷区,现有干燥区窑炉底部所设的供热通道及上部所设的抽湿通道,均为单独的一条,这样,从抽湿区窑炉底部热气通道传送的干净的热气,进入供热通道后,只能经供热管送入干燥区窑炉内腔,用于干燥作用,而不能分流用于陶瓷喷雾干燥塔和热风炉的增氧助燃,热利用率不高,同时,从抽湿区抽出的可进行综合利用的湿热废气,只能通过干燥区窑炉的上方管道,在与外部空气发生热交换的状态中传送,会产生大量热量散失,并会在传送时从管道中渗漏少量废气,对空气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热利用率较高,能有效阻止热量散失,并可避免废气渗漏,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沿干燥区窑炉的后面小部分的上部,设有箱体式的组合抽湿通道,其包括中部的A抽湿通道及其左右并列的两条B抽湿通道,A抽湿通道与抽湿区窑炉的抽湿总管连通,两条B抽湿通道,分别均经若干条抽湿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0005] 沿干燥区窑炉后面小部分的底部,设有箱体式的组合供热通道,其包括中部的A供热通道及其左右并列的两条B供热通道,A供热通道与抽湿区窑炉的抽湿总管向下延伸的管路连通,两条B供热通道与抽湿区窑炉底部的热气通道连通,且两条B供热通道分别经若干条供热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0006] 沿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的上部,设有一整条C抽湿通道,C抽湿通道与A抽湿通道连通,且C抽湿通道分别也经若干条抽湿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0007] 沿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的底部,设有一整条C供热通道,C供热通道与A供热通道连通,且C供热通道分别也经若干条供热管,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0008] 如上所述的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两条B供热通道延伸至干燥区窑炉后面小部分的头部,经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热气输出管连通。
[0009] 如上所述的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C抽湿通道在其左右的若干位置,与窑炉上方和风机相连的废气输出管连通,废气输出管向下与废气沟连通。
[0010] 如上所述的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C供热通道亦与废气沟连通。
[0011] 上述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由于干燥区窑炉上设有组合抽湿通道和组合供热通道,从抽湿区传送的干净的热气,可分流用于陶瓷喷雾干燥塔和热风炉的增氧助燃,同时,从抽湿区抽出的湿热废气,可进行封闭传送,避免热量损失,热利用率较高,并可避免废气渗漏,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3] 图1为所述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14] 图2为所述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15]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0016] 图4为图1中B-B的剖视图;
[0017] 图5为图1中C-C的剖视图;
[0018] 图6为图1中D-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参见图1-图3,提供一种陶瓷窑炉上干燥区的高效热能利用结构,陶瓷窑炉依次包括干燥区、抽湿区、预热区、烧成区、急冷区、缓冷区和窑尾快冷区,沿干燥区窑炉的后面小部分的上部,设有箱体式的组合抽湿通道,其包括中部的A抽湿通道1及其左右并列的两条B抽湿通道2,A抽湿通道1与抽湿区窑炉的抽湿总管3连通,两条B抽湿通道2,分别均经若干条抽湿管4,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0020] 使用中,A抽湿通道1及两条B抽湿通道2的组合,既可通过若干抽湿管4对干燥区窑炉内腔起到抽湿作用,湿热废气被抽送到两条B抽湿通道2中,又可通过A抽湿通道1与抽湿区窑炉的抽湿总管3连通,抽湿总管3抽出的湿热废气,在A抽湿通道1中传送,避免一直处在与外部空气发生热交换的状态中传送,可有效减少热量损耗,一方面起到对干燥区窑炉的增热保温作用,能有效阻止干燥区窑炉内的热量散失,节能效果良好,一方面可避免空气污染,具有较好的环保效果。
[0021] 参见图1-图3,沿干燥区窑炉后面小部分的底部,设有箱体式的组合供热通道,其包括中部的A供热通道5及其左右并列的两条B供热通道6,A供热通道5与抽湿区窑炉的抽湿总管3向下延伸的管路连通,两条B供热通道6与抽湿区窑炉底部的热气通道连通,且两条B供热通道6分别经若干条供热管7,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0022] 使用中,从缓冷区一直输送到抽湿区窑炉底部热气通道中的热气,同时进入两条B供热通道6,可通过两条B供热通道6,经若干供热管7向干燥区窑炉内腔中供热,对陶瓷砖坯起到干燥作用。此处所述的热气不带湿气,当陶瓷砖坯传送到干燥区窑炉后面小部分(大约占干燥区窑炉总长的40%)的内腔中时,利用这种较干的热气对之进行干燥处理,可确保陶瓷砖坯得到良好的干燥处理。
[0023] 参见图1、图4,两条B供热通道6延伸至干燥区窑炉后面小部分的头部,经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热气输出管8连通,热气输出管8可与热气沟连通(热气沟图中未显示),输送至两条B供热通道6中的热气,最后经热气沟输送到陶瓷热风炉和喷雾干燥塔,可实现热能的综合利用。
[0024] 参见图1、图2、图5、图6,沿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的上部,设有一整条C抽湿通道10,C抽湿通道10与A抽湿通道1连通,且C抽湿通道10分别也经若干条抽湿管4,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0025] 使用中,同样通过若干抽湿管4对干燥区窑炉内腔起到抽湿作用,湿热废气被抽送到C抽湿通道10中传送,避免一直处在与外部空气发生热交换的状态中传送,可有效减少热量损耗,一方面起到对干燥区窑炉的增热保温作用,能有效阻止干燥区窑炉内的热量散失,节能效果良好,一方面可避免空气污染,具有较好的环保效果。
[0026] 参见图1、图2、图5,沿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的底部,设有一整条C供热通道11,C供热通道11与A供热通道5连通,且C供热通道11分别也经若干条供热管7,在干燥区窑炉的左右两侧,与干燥区窑炉的内腔连通。
[0027] 使用中,沿A供热通道5传送的湿热废气,传送至C供热通道11中,亦经若干供热管7向干燥区窑炉内腔中供热,对陶瓷砖坯起到干燥作用。此处所述的湿热废气带有湿气,当陶瓷砖坯传送到干燥区窑炉前面大部分(大约占干燥区窑炉总长的60%)的内腔中时,利用这种湿热废气对之进行干燥处理,可确保陶瓷砖坯不会发生干裂。
[0028] 参见图1、图6,C抽湿通道10在其左右的若干位置,与窑炉上方和风机相连的废气输出管12连通,废气输出管12向下与废气沟13连通,湿热废气最后经废气沟13输送到陶瓷热风炉和喷雾干燥塔,可实现热能的综合利用。
[0029] 参见图1,C供热通道11亦与废气沟13连通。C供热通道11中来不及利用的湿热废气,可部分排至废气沟13中,最后亦经废气沟13输送到陶瓷热风炉和喷雾干燥塔,同样可实现热能的综合利用。
[0030]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与本发明类似的结构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