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部旋转阀的真空辊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27691.2

文献号 : CN1052638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A·N·舒尔茨S·T·摩尔J·J·西娜C·R·桑普尔G·K·索萨拉

申请人 :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真空辊具有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该内转动体具有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并适于在该中间固定体内转动,该中间固定体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并也具有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该外辊套具有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并适于绕该中间固定体运动。所述内转动体和中间固定体共同限定出适于控制所述内腔和外辊套之间的流体连通的内部旋转阀界面。

权利要求 :

1.一种真空辊,包括:

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其中,

所述中间固定体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所述外辊套适于绕第三轴线运动并包围中间固定体,所述外辊套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辊还包括内转动体,其中

所述内转动体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并限定出内腔、沿周向的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所述中间固定体具有第二轴线并包围所述内转动体,所述内转动体和所述中间固定体共同限定出适于控制所述内腔和外辊套之间的流体连通的内部旋转阀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同心并具有共同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沿周向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和第二敞通部分,所述第一敞通部分适于与第二敞通部分流体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并且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辊,其中,单个内转动体子开口适于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的单个子开口、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的单个子开口和所述外辊套的一对子开口轴向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通过包括正压排出部的隔离件与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中间固定体限定出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封闭部分限定出内表面封闭比例和小于内表面封闭比例的外表面封闭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内转动体与用于以恒定速度旋转内转动体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外辊套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不同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并适于相对于内转动体的旋转而共同旋转、反向旋转或摆动所述外辊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内转动体与用于以非恒定速度旋转内转动体的驱动机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外辊套与所述中间固定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小于0.010英寸,所述中间固定体与所述外辊套之间的径向间隙小于0.010英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辊,其中,所述内腔连接至在第一轴线的径向上接通的真空源。

12.一种用于在真空辊中产生周向真空分布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的真空辊,其中,

所述中间固定体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以及所述外辊套适于绕第三轴线运动,包围所述中间固定体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辊还包括内转动体,其中

所述内转动体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限定出内腔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所述中间固定体具有第二轴线并包围所述内转动体,

所述方法还包括:

施加真空至所述内腔;

通过绕所述中间固定体移动所述外辊套以使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同时还旋转所述中间固定体中的内转动体以使所述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从所述内腔导通真空至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通过旋转所述中间固定体中的所述内转动体以使所述内转动体的封闭部分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完全对准或绕所述中间固定体旋转所述外辊套以使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封闭部分完全对准,阻断真空从所述内腔通向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沿周向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和第二敞通部分,所述方法包括:施加真空至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

在继续施加真空至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的同时施加真空至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以及阻断真空通向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同时施加流体压力至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并且同时施加真空至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替并重复地移动所述外辊套来使所述外辊套摆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在第一位置施加真空至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以及当沿第二方向移动时在第一位置阻断真空通向外辊套的敞通部分。

16.一种用于在真空辊中产生周向真空分布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的真空辊,其中,

所述中间固定体绕共同轴线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并沿周向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第二敞通部分以及封闭部分,以及所述外辊套绕所述共同轴线旋转,包围所述中间固定体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辊还包括内转动体,其中

所述内转动体绕所述共同轴线旋转,限定出内腔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所述中间固定体包围所述内转动体,

所述方法还包括:

施加真空至所述内腔;

通过旋转所述中间固定体中的所述内转动体以使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和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而限定出第一阀打开状态,从所述内腔导通真空至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

通过旋转所述中间固定体中的所述内转动体以使所述内转动体的封闭部分和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完全对准而限定出第一阀关闭状态,阻断真空从所述内腔通向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

通过旋转所述中间固定体中的所述内转动体以使所述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而限定出第二阀打开状态,从所述内腔导通真空至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

通过旋转所述中间固定体中的所述内转动体以使所述内转动体的封闭部分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完全对准而限定出第二阀关闭状态,阻断真空从所述内腔通向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

通过使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封闭部分完全对准以限定出第一辊套位置,阻断真空从该内腔通向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

通过绕所述中间固定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外辊套以使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而在第一阀打开状态下限定出第二辊套位置,从所述内腔至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连通真空;

通过绕所述中间固定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外辊套以使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和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而在第二阀打开状态下限定出第三辊套位置,从所述内腔至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连通真空;

通过在第二阀打开状态下绕所述中间固定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外辊套至第三辊套位置,从所述内腔导通真空至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

通过在第一阀关闭状态下绕所述中间固定体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外辊套至第二辊套位置,阻断真空从所述内腔通向所述外辊套的敞通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阀关闭状态下和在第二阀打开状态下施加流体压力至所述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

说明书 :

具有内部旋转阀的真空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领域总体涉及真空辊,尤其涉及用于保持、控制、转送、折叠、卷绕或以其它方式处理柔性材料的真空辊。

背景技术

[0002] 一种已知类型的真空辊包括限定出内腔的可旋转外筒壁和延伸穿过筒壁且与该内腔流体连通的多个孔。一个或多个固定不动的真空歧管布置在内腔中并有效连接至真空源。可通过操纵真空源而选择性施加真空到一个或多个真空歧管。
[0003] 在另一种已知类型的真空辊中,每个真空歧管均能随外筒壁旋转。例如,筒壁中的第一组孔与其中一个歧管流体连通,筒壁中的第二组孔与其中另一个歧管流体连通。通过调节由真空源施加到相应歧管上的真空,真空可在关于外筒旋转的任何位置处被选择性施加到第一组孔和/或第二组孔。真空源的调节最常使用一个或多个阀(例如电磁阀)来实现。换言之,施加到每个歧管的真空可通过打开或关闭阀来选择性地“开”和“关”。
[0004] 然而,仍旧需要一种即使当真空辊在高生产线速度下处理材料时也能够改变其真空分布的真空辊。

发明内容

[0005]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及外辊套的真空辊。内转动体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并限定出内腔、沿周向的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中间固定体被不可旋转地固定(不旋转),具有第二轴线并包围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外辊套适于绕第三轴线运动并包围中间固定体。外辊套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内转动体和中间固定体共同限定出适于控制内腔与外辊套之间流体连通的内部旋转阀界面。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同心并具有共同轴线。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沿周向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和第二敞通部分。第一敞通部分适于与第二敞通部分流体隔离。在各实施例中,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内转动体子开口可与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的单个子开口、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的单个子开口和外辊套的一对子开口轴向对准。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可通过包括正压排出部的隔离件与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周向隔离。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限定出内表面和外表面。封闭部分限定出内表面封闭比例和小于内表面封闭比例的外表面封闭比例。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与用于以恒定速度旋转内转动体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外辊套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第二驱动机构不同于第一驱动机构并适于相对于内转动体的旋转而共同旋转、反向旋转或摆动外辊套。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与用于以非恒定速度旋转内转动体的驱动机构连接。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辊套与中间固定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小于0.010英寸,中间固定体与外辊套之间的径向间隙小于0.010英寸。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连接至在第一轴线的径向上接通的真空源。
[0014]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真空辊中产生周向真空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的真空辊。内转动体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限定出内腔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中间固定体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并具有第二轴线,包围内转动体并且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外辊套适于绕第三轴线运动,包围中间固定体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所述方法包括施加真空至内腔。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绕中间固定体移动外辊套以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同时还旋转中间固定体中的内转动体以使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以从内腔导通真空至外辊套的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旋转中间固定体中的内转动体以使内转动体的封闭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完全对准或绕中间固定体旋转外辊套以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封闭部分完全对准,以阻止真空从内腔通向外辊套的敞通部分。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沿周向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和第二敞通部分,所述方法包括:施加真空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在继续施加真空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的同时施加真空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以及阻止真空通向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而同时施加流体压力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并且同时施加真空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替并重复地移动外辊套来摆动外辊套,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在第一位置施加真空至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以及当沿第二方向运动时在第一位置阻止真空通向外辊套的敞通部分。
[0018]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真空辊中产生周向真空分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的真空辊。内转动体绕共同轴线旋转,限定出内腔并还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中间固定体绕共同轴线不可旋转地固定,包围内转动体并沿周向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第二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外辊套绕共同轴线旋转,包围中间固定体并沿周向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施加真空至内腔。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旋转中间固定体中的内转动体以使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和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从而限定出第一阀打开状态,以从内腔导通真空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旋转中间固定体中的内转动体以使内转动体的封闭部分和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完全对准从而限定出第一阀关闭状态,以阻止真空从内腔通向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旋转中间固定体中的内转动体以使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从而限定出第二阀打开状态,以从内腔导通真空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旋转中间固定体中的内转动体以使内转动体的封闭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完全对准从而限定出第二阀关闭状态,以阻止真空从内腔通向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封闭部分完全对准以限定出第一辊套位置,以阻止真空从内腔通向外辊套的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绕中间固定体沿第一方向移动外辊套以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从而在第一阀打开状态下限定出第二辊套位置,以从内腔导通真空至外辊套的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绕中间固定体沿第一方向移动外辊套以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和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从而在第二阀打开状态下限定出第三辊套位置,以从内腔导通真空至外辊套的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在第二阀打开状态下绕中间固定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外辊套至第三辊套位置,以从内腔导通真空至外辊套的敞通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第一阀关闭状态下绕中间固定体沿第二方向移动外辊套至第二辊套位置,以阻止真空从内腔通向外辊套的敞通部分。
[0019] 在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阀关闭状态下和在第二阀打开状态下施加流体压力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具有两个折叠装置的示例性产品生产系统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0021] 图2是从生产系统取下的图1所示的其中一个折叠装置的侧视图。
[0022] 图3至图8是处在各种位置和构型中的具有示例性产品的图2的折叠装置的示意图。
[0023] 图9是示例性真空辊的立体图。
[0024] 图10是沿线A-A截取的图9的真空辊的剖视图。
[0025] 图11是图9的真空辊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12A、图12B和图12C是分别沿线B-B、C-C和D-D截取的图11的真空辊的剖视图。
[0027] 图13是沿线E-E截取的图11的中间固定体的截面图。
[0028] 图14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法的框图。
[0029] 图15是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法的框图。
[0030] 图16-23是在各种构型和状态下的示例性真空辊的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图1是以50总体标示的用于生产产品(如个人护理产品)的示例性生产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具有以100总体标示的两个折叠装置。生产系统50的所示构型具有两个折叠装置100,但应想到该系统可具有更少(即一个)或更多的折叠装置。折叠装置100能在以高生产线速度折叠产品的同时保持对产品的准确控制。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折叠装置如刀式折叠装置相比,由所示系统50生产的产品以更高的可重复性和更小的力(因而产品的损坏和变形更小)被更精确地折叠。本文所用术语“高生产线速度”指产品生产速度为400产品/分钟(ppm)或更高,如400ppm到4000ppm,或600ppm到3000ppm,或900ppm到1500ppm。然而应理解,产品生产速度直接取决于着手生产的产品。因此,术语“高生产线速度”是相对而言的,不同产品之间可能不同。
[0032] 仅出于示例目的,所示生产系统50和进而折叠装置100将在本文中描述成与一次性训练裤生产系统一同使用。但应理解生产系统50和折叠装置100可被构造成生产和折叠多种其它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其它类型的个人护理产品、箔制品、膜制品、织造产品、包装产品、工业品、食品等,不管是一次性还是非一次性的,也不管是吸收性还是非吸收性的,均不会背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可通过系统50生产并通过折叠装置100折叠的其它合适的个人护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尿布、成人失禁服、卫生垫和女性护垫。
[0033] 如图1所示,多条独立的训练裤500沿以80总体标示的第一输送件被输送。第一输送件80将处于折叠前形态的各条训练裤500(通称“产品”)输送至两个折叠装置100之一,以将训练裤从折叠前形态折叠到折叠形态。已折叠的训练裤500通过以105总体标示的第二输送件从相应的折叠装置100传送至系统50的其它部件(未示出)。由于图1所示的两个折叠装置100大体相同,所以本文仅详细描述其中一个。
[0034]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训练裤500的一半被输送至折叠装置100中的每个。适合用作第一输送件80的装置是本领域公知的,包括但不限于滚筒、辊、带式输送机、气动输送机、真空输送机、滑道等。出于示例目的,这里描述的第一输送件80为真空带式输送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件80可包括输送辅助装置82,用于在前进过程中辅助将训练裤保持在可控位置,如图1所示。输送辅助装置是本领域公知的,例如包括支承带、真空装置、支承辊、辅助传送带、导板等。
[0035] 现参见图2,代表性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折叠装置100的侧视图。折叠装置100包括接收辊110、真空辊150、折叠辊170和转送辊190。接收辊110、真空辊150、折叠辊170和转送辊190中的每个均由其相应的附图标记总体标示。合适的接收辊、折叠辊和转送辊在2010年12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12/0152695中有描述,其全文在不矛盾的情况下被援引纳入本文。
[0036] 接收辊110适于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接收辊110包括凸起的接合件127,其适用于接收、保持和供送训练裤500经过折叠装置100。凸起的接合件127包括多个圆孔129,这些圆孔布置成大致匹配于训练裤500的折叠前形态的轮廓。所示接收辊110适用于每转接收和保持一条训练裤500。但在各实施例中,接收辊110可适用于每转接收和保持多条训练裤500。在各实施例中,凸起的接合件127可与圆筒的其余部分齐平或凸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具有任何合适的布置形式、数量、形状或尺寸。
[0037] 真空辊150包括凸起的吸盘164(泛称“接合区”),其适用于从接收辊110接收训练裤的一部分并将该部分转送至折叠辊170。凸起的接合吸盘164可包括多个圆孔,这些圆孔布置成大致匹配于训练裤500的折叠前形态的轮廓。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盘164可与真空辊150的外筒的其余部分齐平。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盘164中的所述孔具有任何合适的布置形式、数量、形状或尺寸。
[0038] 所示折叠辊170适于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折叠辊170也可包括凸起的吸盘186,该吸盘适于从真空辊150接收训练裤500的一部分并将该部分转送至接收辊110。凸起的吸盘186可包括以任何合适形状如矩形布置的多个圆孔。在各种实施例中,凸起的吸盘186可与折叠辊170的外表面齐平。在一些实施例中,吸盘186中的所述孔具有任何合适的布置形式、数量、形状或尺寸。
[0039] 转送辊190可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转送辊190可包括凸起的接合件206,该接合件适于从接收辊110接收处于其折叠形态的训练裤500。凸起的接合件206可包括多个圆孔,该圆孔按照任何合适形状如按照处于其折叠形态的训练裤500的轮廓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的接合件206可与转送辊190的外筒的其余部分齐平。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件206中的所述孔具有任何合适的布置形式、数量、形状或尺寸。
[0040] 接收辊110、真空辊150、折叠辊170和转送辊190中的每个在这里均被描述成利用真空将训练裤500保持到它们相应的外筒。但应理解,能够抓取、控制和放开训练裤500的其它合适结构(如粘合剂、摩擦件、纳米制造的绒毛)也可以用于替代真空或与真空结合使用。
[0041] 现参见图3至图8,示出了用于折叠示例性训练裤500的示例性折叠装置100。接收辊110被定位成使接合件127承受真空作用。接收辊110沿第一方向旋转。如图所示,接收辊110沿如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泛称第一方向)。可以任何合适的速度驱动接收辊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恒定表面速度且合适地以与训练裤500在第一输送件80上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来驱动接收辊110。
[0042] 示例性训练裤500限定出前边缘527、第一部分571和第二部分572。第一部分571邻近前边缘527而第二部分572远离前边缘527。当训练裤500的前边缘527到达接收辊110时,训练裤500与接收辊110的接合件127对准并被接合件127抓取,如图3所示。随着接收辊旋转远离第一输送件80,训练裤500的前边缘527和第一部分571被从第一输送件提起并转送至接收辊。随着训练裤500的第二部分572被第一输送件80输送至接收辊110,其按照与前边缘527大体相同的方式与接收辊对准并被接收辊抓取,如图4和图5所示。
[0043] 当训练裤500随接收辊110旋转时,训练裤的前边缘527被移动至邻近真空辊150,如图3所示。这两个辊被构造成使接收辊110限定出与真空辊150的第一辊隙529。接收辊110内的真空可在第一辊隙529附近被阻断或降低,从而在训练裤500旋转经过第一辊隙529时促使放开前边缘527并随后放开训练裤500的整个第一部分571,如图4所示。
[0044] 在训练裤500的前边缘527靠近第一辊隙529时,真空辊150的吸盘164移动至接收辊110的第一辊隙529附近,如图3所示。真空辊150被构造成在训练裤500的前边缘527靠近真空辊150的吸盘164时,训练裤500受真空作用,从而训练裤500被邻近第一辊隙529的吸盘164抓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使用压缩空气来辅助将第一部分571从接收辊110转送至真空辊150的吸盘164。
[0045] 当真空辊150沿与接收辊11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顺时针方向(泛称第二方向)移动时,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被转送至真空辊150的吸盘16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被从接收辊110转送至真空辊150时,真空辊150以与接收辊110大致相同的表面速度旋转。
[0046] 训练裤500的第二部分572被一直保持在接收辊110上,因为真空被继续施加在接收辊110的这个位置,如图5所示。一旦训练裤500的前边缘527从接收辊110被转送至真空辊150(或此后不久),真空辊150的外筒便开始相对于接收辊110减速。在各实施例中,真空辊的外筒以可变表面速度被驱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真空辊外筒可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随后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限定出摆动运动。由于相对于接收辊110外筒减速、停止和改变旋转方向,训练裤500开始折叠,如图6所示,同时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由真空牢固保持在吸盘
164上。
[0047] 由于真空辊150现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在由真空辊150和折叠辊170限定出的第二辊隙531处与折叠辊170的吸盘186接触,如图6所示。在此工作阶段中,折叠辊170的外筒以与真空辊150的外筒大致相同的表面速度旋转,但方向相反(即顺时针)。在折叠过程中的这一时刻,真空辊150和折叠辊170的外筒的表面转速比接收辊110的外筒的表面转速低。因此,训练裤500的第二部分572比第一部分571移动得快。
[0048] 由于现在真空辊150所施加的真空在第二辊隙531附近被阻断,训练裤的第一部分571被从真空辊150的吸盘164转送到折叠辊170的吸盘186,如图7所示。折叠辊170被构造为施加真空至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结果,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在第二辊隙531处转送至折叠辊170的吸盘186。
[0049] 一旦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从真空辊150转送至折叠辊170,折叠辊170的外筒的表面转速被其驱动组件提高到与接收辊110的外筒的表面转速大致匹配。如图所示,折叠辊170的外筒沿与接收辊110的外筒的逆时针方向相反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在折叠辊170和接收辊110之间限定出的第三辊隙533处被带回至与接收辊110外筒的接合件127接合,以使训练裤的第一部分571与第二部分572叠置,如图7所示。
[0050] 折叠辊170适于使内部真空在第三辊隙533附近终止。结果,将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保持到折叠辊170的吸盘186上的真空被阻断,以允许训练裤500的第一部分571被转送回接收辊110,且训练裤500被布置成其折叠形态,如图8所示。
[0051] 处于其折叠形态的训练裤500随后在接收辊和转送辊之间限定出的第四辊隙535处从接收辊110被转送至转送辊190。接收辊110的外筒继续以恒定的表面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转送辊190的外筒以与接收辊110的外筒大致相同的表面速度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0052] 接收辊适于在第四辊隙535附近阻断接收辊110的真空。结果,训练裤500在这个位置处不受接收辊110的真空作用。转送辊190适于在开始靠近第四辊隙535时施加真空。因此,转送辊190的外筒抓取训练裤500并将训练裤500从接收辊110转送至转送辊。
[0053] 再次参见图1,转送辊190携带训练裤500至第二输送件105并将训练裤500转送至第二输送件105,第二输送件携带训练裤到生产系统50的附加部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输送件105为真空带式输送机。其它适合用作第二输送件105的装置是本领域公知的,包括但不限于滚筒、辊、气动输送机、真空输送机、滑道等。
[0054] 现参见图9,以150总体标示本发明的示例性真空辊。图10是沿线A-A截取的图9的真空辊150的剖视图。图11是图9的真空辊150的分解示意图。可从该图中看出真空辊150包括内转动体20、中间固定体22及外辊套24。本发明的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限定出轴向10、周向12及径向14,如图9所示。径向14被限定为从中心轴线垂直向外“辐射”的任意多个方向,如图10所示。为更好地示出真空辊内部结构,图12A是沿线B-B截取的图11的外辊套24的剖视图,图12B是沿线C-C截取的图11的中间固定体22的剖视图,图12C是沿线D-D截取的图11的内转动体20的剖视图。同样,图13是沿线E-E截取的图11的中间固定体22的剖视图。
[0055] 本发明的外辊套、中间固定体和内转动体限定出一个或多个敞通部分以及一个或多个封闭部分。本文所用术语“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相对于周向限定而不是相对于轴向限定。“敞通部分”被限定为沿周向的单行,但在所述行内可沿轴向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开口。在各实施例中,敞通部分可包括第一敞通部分、第二敞通部分、第三敞通部分等。一个给定的敞通部分适于在周向上与其它部分流体隔离且可包括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
[0056] 内转动体20适于绕第一轴线26旋转并限定出内腔28、敞通部分30和封闭部分32,如图11所示。在各实施例中,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具有任意合适数量、构型和形状的开口和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包括按照多行布置的多个敞通部分,每行均具有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20包括具有单行的一个敞通部分30,该单行具有沿轴向10延伸的多个子开口A-L,如图11和12C所示。子开口A-L由支承件31隔开(图12C),该支承件有助于提供内转动体20的结构完整性而不会显著减小敞通部分30的总面积。
[0057] 中间固定体22关于第二轴线34固定不动而不旋转。中间固定体22包围内转动体20。内转动体20适于在中间固定体22内旋转,如图10所示。中间固定体22限定出敞通部分36和封闭部分38,如图11和图12B所示。在各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具有任意合适数量、构型和形状的开口和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包括呈多行布置的多个敞通部分,每行具有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22的敞通部分36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52(图11)和第二敞通部分(图12B),它们各自具有沿轴向10延伸的多个子开口A-L。子开口A-L由支承件37隔开,该支承件有助于提供中间固定体22的结构完整性而不会显著减小第一敞通部分52或第二敞通部分54的总面积,如图11、图12B和图13所示。
[0058] 内转动体20和中间固定体22限定出适于控制内腔28与中间固定体22敞通部分36之间流体连通的内部旋转阀界面40,如图10所示。另外,由于第一敞通部分52适于与第二敞通部分54流体隔离,故内腔28和第一敞通部分52之间的流体连通与内腔28和第二敞通部分54之间的流体连通可分开控制。
[0059] 外辊套24适于绕第三轴线42运动并包围中间固定体22,如图10所示。外辊套24限定出敞通部分44和封闭部分46,如图11和图12A所示。在各实施例中,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具有任意合适数量、构型和形状的开口和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包括呈多行布置的多个敞通部分,每行具有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例如外辊套24的敞通部分44限定出多个敞通部分,该敞通部分具有沿轴向10延伸的多个子开口66,如图11和图12A所示。外辊套24和中间固定体22限定出适于控制中间固定体22敞通部分36与外辊套24敞通部分44之间的流体连通的转换界面48,如图10所示。
[0060] 在各实施例中,第一轴线26、第二轴线34和第三轴线42之一或之二可分别不同于其余两条或一条轴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线26、第二轴线34和第三轴线42是一样的。在这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20、中间固定体22和外辊套24关于共同轴线68同轴,如图10所示。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给定辊的第一敞通部分可通过任意合适方法与所述辊的第二敞通部分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敞通部分通过隔离件与第二敞通部分隔离。例如再次参照图10,中间固定体22的第一敞通部分52通过隔离件70与中间固定体22的第二敞通部分54隔离。隔离件70包括沿轴线10延伸的第二流体供应管路71,如图12B最佳所示。隔离件70的细节示出在图13中,它是沿线E-E截取的图11的剖视图。隔离件70也可包括在第二流体供应管路71与第一敞通部分52或第二敞通部分54之间形成流体连通的排出部72。在各实施例中,可采用任意合适数量的排出部72。在图13的实施例中,在每个子开口A-L内设置两个排出部72,以使排出部与外辊套24上的各列子开口66对准(图11)。在各实施例中,排出部可与第一敞通部分、第二敞通部分或两者流体连通。第二流体供应管路和排出部适于向第一敞通部分、第二敞通部分或两者提供正压。
[0062] 在各实施例中,内转动体和/或外辊套可被任意合适的驱动组件和驱动机构驱动。例如内转动体可连接至任意合适的第一驱动组件以绕第一轴线旋转内转动体。同样,外辊套可连接至任意合适的第二驱动组件以绕第三轴线旋转外辊套。在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可以是相互独立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驱动组件可旋转内转动体和外辊套两者。在各实施例中,内转动体和/或外辊套可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两者移动,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在各实施例中,内转动体和/或外辊套可以恒定速度或非恒定速度运动。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20通过转动体轴88(图11)与第一驱动机构(未示出)相连接,用于以恒定速度旋转内转动体20,而外辊套24通过辊套轴90与第二驱动机构(未示出)相连接,用于相对于内柱塞的旋转而共同旋转、反向旋转或摆动外辊套。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可绕第一轴线沿第一方向以恒定速度旋转,而外辊套可绕第三轴线以非恒定速度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交替地摆动。
[0064] 在各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22如图10所示限定出内表面74和外表面76。中间固定体22的封闭部分38限定出内表面封闭比例78和外表面封闭比例79。在各实施例中,内表面封闭比例大于、小于或等于外表面封闭比例。例如,图10所示实施例具有约56%的内表面封闭比例78和约40%的外表面封闭比例79。在各实施例中,具有不同于外表面封闭比例的内表面封闭比例允许通过优化旋转阀表面和/或转送界面来进一步优化真空分布。
[0065] 在各实施例中,内转动体和外辊套可相对于中间固定体所具有的直径能提供任意合适的径向间隙。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辊套和中间固定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小于0.030、0.020或0.010英寸,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之间的径向间隙小于0.030、0.020或0.010英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辊套和中间固定体之间的径向间隙为约0.005至约0.007英寸。同样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和中间固定体之间的径向间隙为约0.005至约0.007英寸。相对较小的间隙能实现辊与辊之间的较佳的阀调节、流体隔离和流体连通以及辊之间较小的真空损失和/或压力损失。
[0066] 在各实施例中,内转动体20的内腔28可与任意合适的真空源连接。内转动体20的内腔28如图11所示通过在中心轴线径向上的接口84连接至真空源(未示出)。内转动体20如图11所示包括真空源开口86。内转动体20旋转时,真空源开口86允许从真空源经接口84至内腔28的持续流体连通。
[0067] 本文所述的各种真空辊中的任何一种均可用于产生周向真空分布。现参见图14,代表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方法94的框图。该方法94包括步骤96:提供具有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的真空辊。合适的真空辊包括本文所述的那些。
[0068] 内转动体包括与真空源流体连通的内腔。内转动体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并适于绕第一轴线运动。中间固定体关于第二轴线不可旋转地固定并包围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还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外辊套包围中间固定体并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
[0069] 方法94还包括步骤98:施加真空至内转动体的内腔。在各实施例中,步骤98也可包括持续施加真空至内腔。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98包括间歇施加真空至内腔。
[0070] 方法94还包括步骤102:使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与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对准;和步骤104: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对准。方法94的步骤102和步骤104允许实现步骤106:从内腔导通真空到外辊套。在各实施例中,步骤102包括沿第一方向旋转中间固定体中的内转动体以使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在各实施例中,步骤104包括绕中间固定体沿第一方向移动外辊套到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至少部分对准的第一辊套位置。
[0071] 方法94还包括步骤108:对准内转动体的封闭部分与固定体的敞通部分。步骤108允许实现步骤112:阻断从内转动体的内腔到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的真空。
[0072] 在方法94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包括第一敞通部分和适合与第一敞通部分流体隔离的第二敞通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94还包括以下步骤:施加真空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随后在阻断至第一敞通部分的真空的同时施加真空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4可包括:摆动外辊套以对准外辊套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
[0073] 现参见图15,代表性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方法120的框图。方法120包括步骤122:提供具有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外辊套的真空辊。合适的真空辊包括本文所述的那些。
[0074] 内转动体包括与真空源流体连通的内腔。内转动体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并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中间固定体关于第二轴线不可旋转地固定并包围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还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第二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外辊套包围中间固定体并限定出敞通部分和封闭部分。方法120还包括步骤124:施加真空至内转动体的内腔。在各实施例中,该步骤124也可包括持续施加真空至内腔。
[0075] 方法120还包括步骤126:使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与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对准;和步骤128:沿第一方向旋转外辊套至第一辊套位置以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和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对准。步骤126和步骤128有助于实现步骤130:从内转动体的内腔导通真空到外辊套。
[0076] 方法120还包括步骤131:对准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和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和步骤132:沿第一方向旋转外辊套以使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和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对准。步骤131和步骤132有助于实现步骤134:从内转动体的内腔导通真空到外辊套。
[0077] 方法120还包括步骤136: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外辊套至第一辊套位置以对准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和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方法120还包括与步骤136同时进行的步骤138:对准内转动体的封闭部分和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步骤136和步骤138有助于实现步骤140:在第一辊套位置处阻断从内转动体内腔到外辊套的真空。
[0078] 现参见图16至图23,以各种构型和状态代表性示出另一个示例性真空辊210的剖视图。图16至图23依次呈现,以示出用于产生周向真空分布的示例性步骤。真空辊210包括内转动体212、中间固定体214和外辊套216。辊210、212、214和216各自限定出轴向10、周向12和径向14。在各实施例中,辊212、214和/或216可包括上述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或外辊套的任一或所有相应特征以及上述内转动体、中间固定体和/或外辊套的任何组合。
[0079] 内转动体212适于绕共同轴线218旋转并限定内腔220、敞通部分222和封闭部分224。在各实施例中,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具有任意合适数量、构型和/或形状的开口和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的敞通部分包括呈多行布置的多个敞通部分,每行具有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包括具有沿轴向10延伸的多个子开口的单一敞通部分。但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6至图23的剖视图中,敞通部分222仅有一个子开口可见。在各实施例中,子开口可由支承件隔开,支承件有助于提供内转动体212的结构完整性而不会显著降低敞通部分222的总面积。
[0080] 中间固定体214关于共同轴线218固定且不旋转。中间固定体214包围内转动体212。内转动体212适于在中间固定体214内旋转。中间固定体214限定出敞通部分226和封闭部分228。在各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具有任意合适数量、构型和/或形状的开口和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包括呈多行布置的多个敞通部分,每行具有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但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6至图23的剖视图中,敞通部分226仅有一个子开口可见。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所示,中间固定体214的敞通部分226可限定出第一敞通部分230和第二敞通部分2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和/或第二敞通部分包括呈多行布置的多个敞通部分,每行具有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但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6至图23的剖视图中,第一敞通部分230仅有一个子开口可见,第二敞通部分
232仅有一个子开口可见。
[0081] 内转动体212和中间固定体214限定出适于控制内腔220与中间固定体214敞通部分226之间流体连通的内部旋转阀界面234。另外,由于第一敞通部分230适合与第二敞通部分232流体隔离,内腔220和第一敞通部分230之间的流体连通与内腔220和第二敞通部分232之间的流体连通可被分开控制。
[0082] 外辊套216适于绕共同轴线218运动并包围中间固定体214。外辊套216限定出敞通部分236和封闭部分238。在各实施例中,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具有任意合适数量、构型和形状的开口和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辊套的敞通部分包括呈多行布置的多个敞通部分,每行具有轴向延伸的多个子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辊套的敞通部分236限定出多个敞通部分240-249,该敞通部分具有沿轴线10延伸的多个子开口。但为清楚起见,在图16至图23的剖视图中,各敞通部分240-249仅有一个子开口可见。
[0083] 外辊套216和中间固定体214限定出适于控制中间固定体214敞通部分226与外辊套216敞通部分236之间的流体连通的转换界面250。类似地,外辊套216还限定出与转换界面250相对的产品表面262。
[0084] 某个辊的第一敞通部分可通过任何合适方法与该辊的第二敞通部分周向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敞通部分通过封闭部分与第二敞通部分隔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敞通部分通过具有隔离件的封闭部分与第二敞通部分隔离。例如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通过隔离件252与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选择性隔离。在各实施例中,隔离件可以是实心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隔离件252可包括沿轴向10延伸的第二流体供应管路254,如图16至图23所示。隔离件也可包括允许第二流体供应管路与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和/或第二敞通部分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在各实施例中,隔离件中的开口允许第二流体供应管路与中间固定体的敞通部分之间实现加压流体的流体连通。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可被称作排出部。例如在图16至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隔离件252包括有助于第二流体供应管路254与中间固定体214第一敞通部分230之间实现流体连通的排出部256。
[0085] 现参见图16,所示真空辊210的内转动体212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旋转。内腔220与真空源流体连通。在各实施例中,真空源适于施加真空至内腔220。在各实施例中,施加至内腔220的真空可持续供应或间歇供应。在各实施例中,可按第一真空度和/或不同于第一真空度的第二真空度施加真空。通过沿周向12旋转中间固定体214中的内转动体212以使内转动体212的敞通部分222与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至少部分对准而限定出处于第一阀打开状态的旋转阀界面234,使来自内腔220的真空传送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如图16所示。类似地,通过使内转动体212的封闭部分224与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完全对准以限定出处于第二阀关闭状态的旋转阀界面234,使来自内腔220的真空被阻断通向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如图16所示。
[0086] 仍参见图16,所示外辊套216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辊套方向260旋转并位于第一辊套位置。通过使外辊套216的敞通部分236和中间固定体214的封闭部分228完全对准,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的真空被阻止通向外辊套216的敞通部分236。因此,来自内腔220的真空被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但被阻止通向辊套的敞通部分236。在所述辊套位置和旋转阀界面状态下,真空辊210没有施加至外辊套216的产品表面262的真空力。
[0087] 现参见图17,所示真空辊210的内转动体212继续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转动。由于旋转阀界面234保持处于第一阀打开状态,故来自内腔220的真空继续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外辊套216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辊套方向260继续旋转至第二辊套位置。在这个位置和这个阀状态下,由于外辊套216的第一敞通部分240与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对准,故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的真空导通至外辊套216的第一敞通部分240。因此,来自内腔220的真空被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并被导通至外辊套216的第一敞通部分240,但仍被阻止通向外辊套216的其余敞通部分241-249。
[0088] 现参见图18,所示真空辊210的内转动体212仍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旋转。因为旋转阀界面234仍处于第一阀打开状态,来自内腔220的真空继续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此外,由于内转动体212在中间固定体214内转动以使内转动体212的敞通部分222和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至少部分对准从而限定出处在第二阀打开状态下的旋转阀界面234,所以来自内腔220的真空被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外辊套216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辊套方向260继续旋转至第三辊套位置。在所述位置和阀界面状态下,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的真空导通至外辊套216的多个敞通部分240-249。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和外辊套可沿同一方向旋转且内转动体的敞开区域可“领先”外辊套的敞开区域,如图18所示。辊的这种排序允许在辊套的(多个)敞通部分与第二敞通部分232对准之前排空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
232,并最大限度减少被供给产品表面262的真空力的任何延迟。
[0089] 现参见图19,所示真空辊210的内转动体212仍旧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旋转。由于旋转阀界面234仍旧处于第一阀开打状态,来自内腔220的真空仍旧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类似地,因为旋转阀界面234同样处于第二阀打开状态,来自内腔220的真空继续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外辊套216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辊套方向260继续旋转至第四辊套位置。在这个位置和这个阀界面状态下,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的真空导通至外辊套216的多个敞通部分242-249,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的真空导通至外辊套216的敞通部分240-241。
[0090] 现参见图20,所示真空辊210的内转动体212继续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旋转。由于旋转阀界面234仍旧处于第一阀打开状态,故来自内腔220的真空继续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类似地,由于旋转阀界面234仍旧处于第二阀打开状态,故来自内腔220的真空继续输送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外辊套216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辊套方向260继续旋转至第五辊套位置。在所述位置和阀界面状态下,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的真空被阻止通向外辊套216的产品表面262,并且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的真空继续导通至外辊套216的多个敞通部分240-249。
[0091] 现参见图21,所示真空辊210的内转动体212仍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旋转。通过使内转动体212的封闭部分224与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完全对准以限定出处于第一阀关闭状态的旋转阀界面234,来自内腔220的真空被阻止通向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因为旋转阀界面234仍旧处于第二阀打开状态,故来自内腔
220的真空继续输送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在第六辊套位置上,外辊套216停止绕共同轴线218旋转。在所述位置和阀界面状态下,通向和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的真空被阻断,并且经过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的真空继续导通至外辊套216的多个敞通部分240-249。
[0092] 现参见图22,所示真空辊210的内转动体212继续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旋转。由于旋转阀界面234处于第一阀关闭状态,故来自内腔220的真空仍被阻断通向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由于旋转阀界面234仍处于第二阀开打状态,故来自内腔220的真空继续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外辊套216现在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二辊套方向264旋转。第二辊套方向264与第一辊套方向260相反。在所述位置和阀界面状态下,通向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的真空被阻断。因而通向外辊套216的最后敞通部分249的真空被阻断,来自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的真空继续导通至外辊套216的多个敞通部分240-248。
[0093] 现参见图23,所示真空辊210的内转动体212继续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旋转。由于旋转阀界面234处于第一阀关闭状态,故来自内腔220的真空依然被阻断通向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由于旋转阀界面234仍处于第二阀打开状态,故来自内腔220的真空继续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外辊套216现在绕共同轴线218沿第二辊套方向264旋转。在所述位置和阀界面状态下,通向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9的真空被阻断。因此,通向敞通部分240-249的真空也被阻断。
[0094]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压力可施加于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和/或第二敞通部分以辅助从产品表面释放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压力可施加于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和/或第二敞通部分而真空被阻止通向中间固定体的第一和/或第二敞通部分,以辅助从产品表面释放材料。替代或附加地,流体压力可施加于外辊套的所有或部分的敞通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压力可施加于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而真空被阻止通向中间固定体的第一敞通部分,同时真空被导通至中间固定体的第二敞通部分。这种形式可帮助从产品表面的一部分释放材料,而在产品表面的第二部分仍保持材料。在各实施例中,流体压力可施加于外辊套的所有或部分的敞通部分。
[0095] 例如在图22所示的辊套位置和阀界面状态下,流体压力可从第二流体供应管路254经排出部256被施加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因为来自内腔220的真空被阻止通向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故流体压力可导通至外辊套216的敞通部分
249。同时,因为来自内腔220的真空被导通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二敞通部分232,故真空可导通至外辊套216的敞通部分240-248。以这种方式施加压力可有助于从产品表面262的第一部分移除产品,同时仍将产品保持在产品表面262的第二部分。
[0096]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图23所示的辊套位置和阀界面状态下,流体压力从第二流体供应管路254通过排出部256施加至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因为来自内腔220的真空被阻止通向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故流体压力可被导通至外辊套216的敞通部分236。以这种方式施加压力可有助于从产品表面262完全移除产品。
[0097] 一般,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允许,当外辊套216的产品表面262与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对准而外辊套216沿第一辊套方向260运动时,外辊套216的产品表面262具有被导通至产品表面的真空。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允许,当产品表面262与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对准而外辊套216沿第二辊套方向264运动时,产品表面262也具有被阻止通向产品表面的真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也允许,当产品表面262与中间固定体214的第一敞通部分230对准而外辊套216沿第二辊套方向264运动时,产品表面262具有被导通至产品表面的流体压力。
[0098] 在各实施例中,图16至图23所示的一系列步骤在用于产生周向真空分布的连续不断的方法中可重复一次或多次。尤其是图16至图23所示的一系列重复性步骤使得内转动体212持续沿第一转动体方向258旋转而外辊套216在沿第一辊套方向269旋转和沿第二辊套方向264旋转之间交替以产生摆动运动。内转动体212的旋转造成旋转阀界面234在第一阀打开状态和第一阀关闭状态之间交替转换。类似地,内转动体212的旋转造成旋转阀界面在第二阀打开状态和第二阀关闭状态之间交替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转动体212的旋转导致产生重复性序列,其中:第一,旋转阀界面处于第一阀打开状态和第二阀关闭状态;第二,旋转阀界面处于第一阀打开状态并也处于第二阀打开状态;第三,旋转阀界面处于第一阀关闭状态并也处于第二阀打开状态;以及第四,旋转阀界面处于第一阀关闭状态并也处于第二阀关闭状态。
[0099] 尽管本发明已就其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了上述内容后将会容易想到这些实施例的替代、变型和等同。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该被认为是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任何等同形式的范围。此外,所公开的实施例、范围、示例和替代的所有组合和/或子组合也是可以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