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头罩以及具有该拉头罩的拉链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93756.1

文献号 : CN1052662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岛昌芳佐藤秀树

申请人 : YKK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拉头罩,谋求插管更顺利地向拉链拉头内插入。拉头罩(200)具备上部结构(210)、下部结构(220)以及将上部结构(210)和下部结构(220)结合的前方结合部(230)。下部结构(220)包括配置于下翼板(120)之下的下部主部(221)和与下部主部(221)相比配置于前方并且配置于前方结合部(230)的左侧或右侧的下部副部(222)。在下部副部(222)设置有向后上方倾斜的引导面(225),该引导面(225)用于对为了向拉链拉头(100)内插入而朝向后方移动的插管部(340)进行引导。在引导面(225)设置有沿引导面(225)的倾斜方向呈凸状地隆起并向后方延伸的引导突起(226)。

权利要求 :

1.一种拉头罩(200),对通过连结柱(130)将上翼板(110)和下翼板(120)连结的拉链拉头(100)安装,所述拉头罩(200)的特征在于,具备:配置于所述上翼板(110)侧的上部结构(210);配置于所述下翼板(120)侧的下部结构(220);以及将所述上部结构(210)及所述下部结构(220)在所述连结柱(130)的前方结合的前方结合部(230),所述下部结构(220)包括:下部主部(221),其至少部分地配置于所述下翼板(120)之下;以及下部副部(222),其与所述下部主部(221)相比配置于前方,并且配置于所述前方结合部(230)的左右至少一方,在所述下部副部(222)设置有向后上方倾斜的引导面(225),该引导面(225)用于对为了向所述拉链拉头(100)内插入而朝向后方移动的插管部(340)进行引导,在所述引导面(225)设置有沿所述引导面(225)的倾斜方向呈凸状地隆起并朝向后方延伸的引导突起(2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

随着所述引导突起(226)从前方向后方延伸,所述引导突起(226)的上下高度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副部(222)设置有供所述引导突起(226)的后端部结合的平坦面(227a),所述引导突起(226)的上表面(226a)包括与所述平坦面(227a)齐平的面(226a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链拉头(100)的上翼板(110)设置有凸缘部(115),所述上部结构(210)包括设置于所述凸缘部(115)旁边的壁部(215),在所述壁部(215)的前端部设置有与该壁部(215)的后端部相比向下方隆起的隆起部(2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216)也向左右方向内侧隆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216)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与所述隆起部(216)的位于左右方向最内侧的部分相比被定位于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结合部(230)被分成连结于所述上部结构(210)的上部结合部(231)、和相对于所述下部结构(220)的所述下部主部(221)及所述下部副部(222)连结的下部结合部(232)来设置,通过所述上部结合部(231)与所述下部结合部(232)的嵌合来构成所述前方结合部(23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结合部(230)被分成连结于所述上部结构(210)的上部结合部(231)、和相对于所述下部结构(220)的所述下部主部(221)及所述下部副部(222)连结的下部结合部(232)来设置,通过所述上部结合部(231)与所述下部结合部(232)的嵌合来构成所述前方结合部(23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结合部(230)被分成连结于所述上部结构(210)的上部结合部(231)、和相对于所述下部结构(220)的所述下部主部(221)及所述下部副部(222)连结的下部结合部(232)来设置,通过所述上部结合部(231)与所述下部结合部(232)的嵌合来构成所述前方结合部(23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头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方结合部(230)被分成连结于所述上部结构(210)的上部结合部(231)、和相对于所述下部结构(220)的所述下部主部(221)及所述下部副部(222)连结的下部结合部(232)来设置,通过所述上部结合部(231)与所述下部结合部(232)的嵌合来构成所述前方结合部(230)。

1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罩(200);

安装有所述拉头罩(200)的拉链拉头(100);以及

通过所述拉链拉头(100)而被开闭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3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的拉链牙链带(310)的一个上设置有插管部(340),在另一个上设置有座管部(330),所述插管部(340)包括插管主体(341)和与所述插管主体(341)一体地设置的加强部(342),在所述加强部(342)设置有能够卡合于所述引导突起(226)的槽部(343)。

说明书 :

拉头罩以及具有该拉头罩的拉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拉头罩以及具有该拉头罩的拉链。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对拉链拉头安装的拉头罩。通过拉头罩,对现有的拉链拉头赋予其原本功能以外的功能。在专利文献1的0066段中,参照图21以及图22对通过拉头罩70的下板72的左侧的第一下板72c的倾斜面72f将插管34c引入拉头10的链牙引导路径27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33926号

发明内容

[0006] 在专利文献1的图21以及图22公开的结构中,在将设置于一方的拉链牙链带的插管向设置于另一方的拉链牙链带的插座部内插入时,首先通过拉头罩的下板的倾斜面引导插管而将其插入拉链拉头内。然而,关于人对插管的操作,具有以手臂相对于人的身体的根部为旋转中心而人的手臂以画弧的方式动作的趋势,因此若对该点欠缺考虑,则存在插管在拉头罩的下板的倾斜面上横向滑动而无法顺利进入拉链拉头内的隐患。这一点对高龄者、身体有不便者来说更明显,拉链拉头、插管以及插座部小型化则越发明显。有益于实现插管更顺利地向拉链拉头内的插入。
[0007]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拉头罩200,对通过连结柱130将上翼板110和下翼板120连结的拉链拉头100安装,该拉头罩200的特征在于,
[0008] 具备:配置于上述上翼板110侧的上部结构210;配置于上述下翼板120侧的下部结构220;以及将上述上部结构210及上述下部结构220在上述连结柱130的前方结合的前方结合部230,
[0009] 上述下部结构220包括:下部主部221,其至少部分地配置于上述下翼板120之下;以及下部副部222,其与上述下部主部221相比配置于前方,并且配置于上述前方结合部230的左右至少一方,
[0010] 在上述下部副部222设置有向后上方倾斜的引导面225,该引导面225用于对为了向上述拉链拉头100内插入而朝向后方移动的插管部340进行引导,
[0011] 在上述引导面225设置有沿上述引导面225的倾斜方向呈凸状地隆起并朝向后方延伸的引导突起226。
[0012] 在一些方案中,随着上述引导突起226从前方向后方延伸,上述引导突起226的上下高度减少。
[0013] 在一些方案中,在上述下部副部222设置有供上述引导突起226的后端部结合的平坦面227a,上述引导突起226的上表面226a包括与上述平坦面227a齐平的面226a1。
[0014] 在一些方案中,在上述拉链拉头100的上翼板110设置有凸缘部115的情况下,上述上部结构210包括设置于上述凸缘部115旁边的壁部215,在上述壁部215的前端部设置有与该壁部215的后端部相比向下方隆起的隆起部216。
[0015] 在一些方案中,上述隆起部216也向左右方向内侧隆起。
[0016] 在一些方案中,上述隆起部216的位于最下方的部分与上述隆起部216的位于左右方向最内侧的部分相比被定位于前方。
[0017] 在一些方案中,上述前方结合部230被分成连结于上述上部结构210的上部结合部231、和相对于上述下部结构220的上述下部主部221及上述下部副部222连结的下部结合部
232来设置,通过上述上部结合部231与上述下部结合部232的嵌合来构成上述前方结合部
230。
[0018]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拉链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拉头罩200;安装有上述拉头罩200的拉链拉头100;以及通过上述拉链拉头100而被开闭的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310。
[0019] 在一些方案中,在上述一对的拉链牙链带310的一个上设置有插管部340,在另一个上设置有座管部330,上述插管部340包括插管主体341和与上述插管主体341一体地设置的加强部342,在上述加强部342设置有能够卡合于上述引导突起226的槽部343。
[0020] 发明的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能够谋求插管更顺利地向拉链拉头内插入。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的概要的俯视图,表示对拉链拉头安装拉头罩,并通过拉链拉头的前方移动将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关闭后的状态。
[0023]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罩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后的状态的拉头罩的概要的侧视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后的状态的拉头罩的概要的剖视图,一并表示收纳在拉头罩内的拉链拉头的侧视图。
[0026]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中即将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之前的状态的概要的俯视示意图。
[0027] 图6是图5的VI-VI处的概要的插管部的剖视示意图。
[0028]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中即将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之前的状态的概要的俯视示意图,为了说明的方便而省略了拉链带以及拉链链牙的图示。
[0029] 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的拉头罩以及拉链拉头的部分的概要剖视图。
[0030]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中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的过程的示意图,以部分截面表示拉头罩以及拉链拉头,以侧视图表示插管部。
[0031]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中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的过程的示意图,以侧视图表示拉头罩、拉链拉头以及插管部。
[0032] 图11示意地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链中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的过程中通过拉头罩的引导突起来限制插管部的左右位移的情况。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00:拉链拉头,200:拉头罩,300:拉链,310:拉链牙链带,311:拉链带,312:拉链链牙,210:上部结构,215:壁部,216:隆起部,220:下部结构,221:下部主部,222:下部副部,225:引导面,226:引导突起,227:层差,230:前方结合部,231:上部结合部,232:下部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特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即使不进行过多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并能够掌握该组合的协同效果。实施方式间的重复说明原则上省略。附图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发明,所以适当地简化。
[0036] <第一实施方式>
[0037] 参照图1至图11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拉链的概要的俯视图,表示对拉链拉头安装拉头罩,并通过拉链拉头的前方移动将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关闭后的状态。图2是拉头罩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组装后的状态的拉头罩的概要的侧视图。图4是组装后的状态的拉头罩的概要的剖视图,一并图示收纳在拉头罩内的拉链拉头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在拉链中即将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之前的状态的概要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VI-VI处的概要的插管部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表示在拉链中即将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之前的状态的概要的俯视示意图,为了说明的方便而省略了拉链带以及拉链链牙的图示。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的拉头罩以及拉链拉头的部分的概要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拉链中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的过程的示意图,以部分截面表示拉头罩以及拉链拉头,以侧视图表示插管部。图10是表示在拉链中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的过程的示意图,以侧视图表示拉头罩、拉链拉头以及插管部。图
11示意地表示在拉链中将插管部的插管主体穿插于置于插座部前方的拉链拉头内的过程中通过拉头罩的引导突起来限制插管部的左右位移的情况。
[0038] 在本说明书中,前后方向与为了对一对拉链牙链带进行开闭而移动的拉链拉头的移动方向一致。左右方向是被前后移动的拉链拉头开闭的一对拉链牙链带分别相邻的方向。左右方向也是与各拉链牙链带所包含的各拉链带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向。拉链带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固定或变动的带宽。上下方向是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
[0039] 此外,上下方向也是相对于拉链带的主面正交的方向。所谓拉链带的主面是指拉链带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下方向也与拉链拉头的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并排的配置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也与将上翼板和下翼板连结的连结柱的延伸方向一致。此外,也能够基于以下的说明对表示方向的用语再定义。
[0040] 如图1所示,拉链300包括: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310;为了对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310进行开闭而能够前后移动的拉链拉头100;以及对拉链拉头100安装的拉头罩200。
[0041] 拉链牙链带310包括长尺寸的拉链带311和设置于拉链带311上的长尺寸的拉链链牙312。拉链带311是纺织品或针织品的长尺寸部件。拉链链牙312在图示中是单丝呈螺旋状地卷绕而成的螺旋链牙,但也可以置换为除此以外的其他种类的拉链链牙。
[0042] 拉链链牙312设置在拉链带311的相对侧缘部。左右的拉链带311各自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缘部。各拉链带311的左右方向内侧的侧缘部是与成对的另一方的拉链带311相对的相对侧缘部。此外,所谓左右方向内侧,是在左右方向上从拉链带311的主面上横截拉链带311的相对侧缘部的方向。左右方向外侧是与左右方向内侧相反地朝向的方向,是在左右方向上横截拉链带311的相对侧缘部而朝向拉链带311的主面上的方向。
[0043] 在各拉链牙链带310设置有上止件313。上止件313例如是树脂或金属制的部件,相对于拉链带311的相对侧缘部一体地设置。通过上止件313来阻止拉链拉头100的进一步的向上方移动。
[0044] 在左右一对的拉链牙链带310设置有分离嵌插件。在右侧的拉链牙链带310设置有座管部330。在左侧的拉链牙链带310设置有插管部340。座管部330包括插座部主体331、座管主体332以及加强部333。在插管部340设置有插管主体341以及加强部342。在插管部340的加强部34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在插管主体341的旁边设置有沿插管主体341延伸的槽部343。在插管部340的加强部34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设置有在与插管主体341之间夹入槽部343的凸部344。
[0045] 拉链拉头100包括上翼板110、与上翼板110平行地设置的下翼板120以及在前侧将上翼板110和下翼板120连结的连结柱130,并具有通过连结柱130而分支的Y字状的链牙通路。在上翼板110的左右设置有上部凸缘部115,由此,限制拉链链牙312的左位移或右位移。在下翼板120的左右也设置有下部凸缘部125,由此,限制拉链链牙312的左位移或右位移。
在上翼板110的上表面设置有U字状的拉攀安装柱140,在拉攀安装柱140上安装拉攀150。拉链拉头100例如是压铸成形的金属制的拉头或模具成形的树脂制的拉头。
[0046] 拉头罩200是相对于拉链拉头100安装的部件,在非限定的一个例子中,能够相对于拉链拉头100拆装,在其他例子中无法相对于拉链拉头100拆装。
[0047] 拉头罩200被分成上侧部件291和下侧部件292来设置。上侧部件291与下侧部件292在前侧嵌合,由此,组装拉头罩200。上侧部件291和下侧部件292分别能够通过任意的树脂材料的模具成形而制造。也可以不分别设置上侧部件291和下侧部件292,而是采用将他们非分离地一体化的部件。相比于通过模具成形来制造上侧部件291与下侧部件292一体化的部件的情况,将上侧部件291与下侧部件292分别模具成形能够使模具的结构简单。作为拉头罩200的材料例,能够例示弹性材料或非弹性材料。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硅树脂等为材料例。
[0048] 拉头罩200具有配置于上翼板110侧的上部结构210、配置于下翼板120侧的下部结构220、以及将上部结构210及下部结构220在连结柱130的前方结合的前方结合部230。前方结合部230包括连结于上部结构210的上部结合部231和连结于下部结构220的下部结合部232,通过上部结合部231和下部结合部232的嵌合而构成前方结合部230。上侧部件291由上部结构210和上部结合部231构成。下侧部件292由下部结构220和下部结合部232构成。
[0049] 上部结构210包括配置在上翼板110上的部分,限制拉链拉头100的上方位移。在非限定的图示方案中,上部结构210包括环状体的环状部219,在环状部219的孔部218中配置拉攀安装柱140,由环状部219包围拉攀安装柱140。上部结构210包括沿环状部219的外周缘延伸的分成左右地设置的壁部215。各壁部215从环状部219的外周缘向下方延伸设置,设置于上翼板110的上部凸缘部115的左侧相邻位置以及右侧相邻位置,限制拉链拉头100的左位移以及右位移。左右的壁部215设置为从前方朝向后方而间隔变窄的锥形状。左右的壁部215成一对地形成于环状部219的左右两侧,在上部结构210的后端部不存在左右的壁部
215,由此能够避免上部结构210与插座部主体331的干涉。
[0050] 壁部215具备位于前方侧的前部和位于后方侧的后部,在壁部215的前部设置有向下方隆起的隆起部216。隆起部216与后部相比向下方隆起,在插管部340的插入时将插管部340的加强部342或凸部344向下方按下,由此,避免插管部340与拉链拉头100的上翼板110的前端部的碰撞。隆起部216的高度从前方朝向后方缓慢地增加,经过最大的高度H216后高度缓慢地减少(参照图3)。隆起部216与具有固定高度H217的后部217连结。
[0051] 在对拉链拉头100安装有拉头罩200的状态下,壁部215的前部的下表面在隆起部216的最大高度H216的位置处,位于与上翼板110的上部凸缘部115的下表面大致相同或与该上部凸缘部115的下表面相比较低的上下位置。另一方面,壁部215的后部的下表面位于比上翼板110的上部凸缘部115的下表面高的上下位置。在存在隆起部216的范围内,壁部
215的下表面为曲面。另一方面,壁部215的后部的下表面为平坦面。
[0052] 隆起部216在左右方向上构成为非固定宽度。隆起部216的左右宽度从前方朝向后方缓慢地增加,到达最大宽度W216后缓慢地减少(参照图7)。通过使隆起部216不仅在上下方向上隆起还在左右方向上隆起,能够有效地避免拉链拉头100的上翼板110的前端部与插管部340的碰撞。在一例中,隆起部216的最大高度H216的部分与隆起部216的最大宽度W216的部分相比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方。插管部340首先被最大高度H216的隆起部216向下方按下,其后,被最大宽度W216的隆起部216向左右方向内侧按压,由此,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被可靠地引导至上翼板110与下翼板120之间、以及上翼板110或下翼板120的凸缘部与连结柱130之间的空间内。
[0053] 下部结构220包括配置在下翼板120之下的下部主部221,限制拉链拉头100的下方位移。下部结构220还包括配置于下部主部221前方的下部副部222。下部副部222配置于前方结合部230的左侧相邻位置以及右侧相邻位置,与下部主部221和前方结合部230连结。下部主部221为平板部。下部副部222是上下厚度比下部主部221厚的板状部分。
[0054] 在下部结构220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半球部229。设置这些半球部229是为了在下部结构220与人接触时降低给人的冷感。多个半球部229设置为二维状,由此,与人的接触从面接触变为多个点接触。
[0055] 在下部主部221与下部副部222之间设置有层差227。层差227具有作为平坦面的层差上表面227a和作为垂直面的层差侧面227b。层差侧面227b相对于下部主部221的上表面221a垂直相交。在左右的下部副部222设置有与拉链拉头100的前部形状相应地朝向前方凹陷的凹陷部228。层差227与凹陷部228相应地,在左右中央位于最前方,从左右中央向左或向右呈弧状地朝向后方。在左右的下部副部222中,层差227的层差上表面227a位于最高的位置。在对拉链拉头100安装有拉头罩200的状态下,层差227的层差上表面227a与下翼板
120的上表面为齐平的面或位于比下翼板120的上表面稍稍靠上侧的位置。
[0056] 在左右的各下部副部222设置有用于引导插管部340的向后上方倾斜的引导面225。引导面225的后端部相对于作为平坦面的层差227的层差上表面227a连接。引导面225是从前方向后方的向上倾斜面,倾斜至位于最高位置的层差227的层差上表面227a。引导面
225在左右方向内侧相对于下部结合部232的外周面结合。对应引导面225的倾斜,在设置有引导面225的范围内下部副部222的上下厚度从前方朝向后方缓慢地增加。此外,在引导突起226的上表面226a设置有与层差227的层差上表面227a为齐平的面的平坦的面226a1(参照图9(a))。可以将层差上表面227a称为第一平坦面,将上表面226a所包含的平坦面226a1称为第二平坦面。
[0057] 在引导面225上没有设置上部结构210或上部结合部231。换句话说,在俯视观察拉头罩200时,引导面225的视觉辨认不会被上部结构210或上部结合部231妨碍。引导面225是插管部340的引导用的面。在即将将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插入拉链拉头100内之前,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置于引导面225上。由此,容易向拉链拉头100内插入插管主体341。这是由于在与拉链拉头100的前口的关系中阻止插管主体341向下方偏移。
[0058] 在引导面225上,在与前方结合部230左右相反侧即引导面225的外侧缘,设置有凸状地隆起且从前方朝向后方延伸的引导突起226。引导突起226是沿引导面225的倾斜方向延伸的突起,在左右方向上从前方结合部230离开地设置,限制插管部的左右位移。引导面225的倾斜方向能够理解为与前后方向一致或实质一致。引导面225的倾斜方向也能够理解为与被引导面225引导的插管部340的插入方向/移动方向一致或实质一致。在图示的非限定的例子中,引导突起226与插管部340的下侧的槽部343卡合,限制插管部340的左右的位移。此外,即使在插管部340仅简单地由插管主体形成,没有设置加强部,从而因此没有设置槽部343的情况下,也通过引导突起226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插管部340的左右位移。
[0059] 在插管部340的槽部343设置有槽底面343a、以及槽侧面343b、343c(参照图6)。在引导突起226设置有上表面226a、以及侧面226b、226c(参照图5)。在引导突起226的上表面226a上配置插管部340的槽部343的槽底面343a时,在引导突起226的左侧面226b的左侧配置槽部343的槽侧面343b,在引导突起226的右侧面226c的右侧配置槽部343的槽侧面343c,引导突起226被槽部343的槽侧面343b、343c从左右夹持。
[0060] 即使插管部340向右位移或向左位移,槽部343的槽侧面343b也会相对于引导突起226的左侧面226b接触,或槽部343的槽侧面343c相对于引导突起226的右侧面226c接触,由此,促进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的顺利插入。
[0061] 如在说明书开头所述,关于人对插管的操作而言,具有以手臂相对于人的身体的根部为旋转中心而人的手臂以画弧的方式运动的趋势。因此,通过该人的手臂的运动,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在进入拉链拉头100的前口内之前可能以向左右方向外侧脱离的方式运动。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引导面225上的与前方结合部230左右相反侧设置有引导突起226。由此,抑制上述那样的在引导面225上的插管主体341的横向滑动,提高了插管主体341向拉链拉头100内的引导性能。
[0062] 引导突起226的上下高度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变低。此外,引导突起226的上下高度是指从引导面225突出的引导突起226的上下高度。引导突起226的上下高度在前方较大,在后方较小。引导面225是如上所述向后上方的倾斜面。因此,若引导突起226在前后方向上以固定的高度延伸,则存在在插入插管部340时插管部340被引导突起226向上方过度推上的可能性。在本方式中,能够避免这样的插管部340被引导突起226向上方的过度推上。
[0063] 左右的引导突起226设置为从前方朝向后方而左右间隔依次变窄的锥形状。换句话说,构成为左右的各引导面225朝向后方变窄。引导面225的左右宽度在前方较宽,朝向后方变窄。通过该结构,插管主体341向在左右方向上较窄的拉链拉头100的前口的引导被最优化。
[0064] 对前方结合部230进行说明。上部结合部231的嵌合部231a嵌合于下部结合部232的被嵌合部232a而将两者组合,由此构成前方结合部230。上部结合部231的嵌合部231a包括中空的嵌合柱,在该嵌合柱设置有嵌合用的嵌合凹部231b。下部结合部232的被嵌合部232a包括供嵌合柱插入的中空的支承筒部,在该支承筒部的内壁设置有相对于嵌合凹部
231b嵌合的嵌合凸部232b。
[0065] 在嵌合部231a上前后离开地设置有一对嵌合凹部231b,在被嵌合部232a上前后离开地设置有一对嵌合凸部232b。在前方结合部230的范围内的前后两处确保上部结合部231与下部结合部232的嵌合,抑制上部结构210的后端与下部结构220的后端的间隔扩大。
[0066] 关于对置于插座部主体331的前方的拉链拉头100插入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的例示的过程进行说明。此外,此处的说明仅仅是例示,并不是始终需要这样的过程。此外,插管部340由人操作,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插入至拉链拉头100内的过程在图9以及图10中清楚地表示。图11示意地以截面表示引导突起226与槽部343的卡合状态。
[0067] 首先,人把持插管部340或与插管部340相邻的拉链带311的部分。其次,人在拉头罩200的引导面225上配置插管部340。此时,设置于引导面225的引导突起226与插管部340的槽部343卡合。由此,限制插管部340的左右位移。
[0068] 接下来,人将插管部340向后方推进。在该过程中,如上所述,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被隆起部216向下方按下,其后,插管部340的插管主体341被隆起部216按向左右方向内侧,插管主体341在拉链拉头100内被顺利地引导。插管主体341在插入时,通过引导面225上以及引导突起226限制下方位移以及左右方向位移,其后,通过壁部215的隆起部216限制上方位移以及左右方向位移。
[0069] 插管主体341插入拉链拉头100内后,插管主体341被拉链拉头100的上翼板110、下翼板120以及它们的凸缘部封入链牙通路内。
[0070] 也能够理解为沿插管主体341的移动轨迹设置引导面225以及引导突起226的前侧限制构造,并设置壁部215的隆起部216的后方限制部。可以说是在层差227的层差上表面227a设置壁部215的隆起部216,连续地设置前侧限制构造和后侧限制构造。由此,插管主体
341被从引导面225上向壁部215之下顺利地交接,插入至拉链拉头100内。此外,在插管主体
341从拉链拉头100通过而插入至插座部主体331后,拉链拉头100向前方移动,由此,左右的拉链链牙312彼此啮合,左右的拉链牙链带310被关闭。
[0071] 根据上述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公开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权利要求中出现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并不应该以对权利要求进行限定的目的进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