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切削工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90532.5

文献号 : CN1052904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桥昭一佐藤望

申请人 : 佑能工具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切削工具,能够将加工面精加工成平滑且具有光泽的面。所述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前端部外周设置有多个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的排屑槽(2),在该排屑槽(2)的前刀面(3)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副后刀面(4)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上分别与所述工具主体(1)一体地设置有底刃(5、6),在所述底刃(5、6)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向工具轴方向前端侧凸出的凸状缘(7),该凸状缘(7)是使多个大致直线状的直线缘相连设置而形成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其在工具主体的前端部外周上设置有多个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的排屑槽,在该排屑槽的前刀面与所述工具主体的副后刀面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上分别与所述工具主体一体地设置有底刃,所述旋转切削工具具有多个将外周刃与所述底刃相连设置而成的刃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刃中的至少1个底刃是作用于平面切削的主底刃,在该主底刃上形成有向工具轴方向前端侧凸出的凸状缘,该凸状缘至少具有将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直线缘与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基端侧向下倾斜的直线缘以钝角相连设置而成的顶角,并且,该主底刃的所述向上倾斜的直线缘与所述外周刃相连设置,所述主底刃以外的底刃是副底刃,相对于所述主底刃缩入工具径向内侧,该副底刃被设置成,其前端缘绕工具中心轴线的旋转轨迹相对于所述主底刃的前端缘绕工具中心轴线的旋转轨迹向工具基端侧后退,并且,所述主底刃的间隙角为-5°以上且小于0°,而且,间隙部的长度为0.002mm以上且为工具外径的4分之1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底刃的前角为5°以上且3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底刃的前刀面由大致平面形成,所述间隙部为上偏心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切削工具设置有多个具有所述主底刃的刃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副底刃相连设置的外周刃的外周前角为5°以上且3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副底刃相连设置的外周刃的外周前角为5°以上且3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底刃的刃部和包括所述副底刃的刃部交替地设置有相同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底刃的刃部和包括所述副底刃的刃部交替地设置有相同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副底刃的刃部的外周刃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包括所述主底刃的刃部的外周刃相对于与所述副底刃相连设置的外周刃缩入工具径向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副底刃的刃部的外周刃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包括所述主底刃的刃部的外周刃相对于与所述副底刃相连设置的外周刃缩入工具径向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副底刃的刃部的外周刃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包括所述主底刃的刃部的外周刃相对于与所述副底刃相连设置的外周刃缩入工具径向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副底刃的刃部的外周刃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包括所述主底刃的刃部的外周刃相对于与所述副底刃相连设置的外周刃缩入工具径向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屑槽中的至少1个排屑槽绕工具中心轴线形成为螺旋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切削工具是方形立铣刀。

说明书 :

旋转切削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旋转切削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在钢材中机械构造用碳素钢钢材价格低廉,因此多用于部件加工或模压底座。
[0003] 但是,当利用例如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能够进行平面切削加工和侧面切削加工的一般的方形立铣刀对这种碳素钢钢材进行切削加工时,由于作为刃部的底刃和外周刃之间的相连设置部分的前端角部受到损伤,从而平面加工面上产生啃削(むしれ),或者在平面加工面上产生较深的伤痕。
[0004] 并且,由于被切削材料附着于各刃的切削刃且其发挥切削作用的所谓的结构刃尖,也会产生上述相同的不良状况。具体而言,产生因切削刃上生成的结构刃尖的生长导致的加工面的过度切割、因作为钝化的切削刃的结构刃尖导致的加工面的啃削、以及因咬入脱落的结构刃尖而促进加工面的损伤和工具的损伤等不良状况。
[0005] 上述不良状况都成为加工面上留下深伤痕的原因,因此在对加工面进行研磨处理时,该较深的伤痕的除去需要大量的工时。并且,以手工作业来实施该研磨处理的情况较多,由于作业者的技能或熟练度等不同,造成加工尺寸精度变差的可能性增大。因此,很难得到平滑且有光泽的面。
[0006]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一般而言,使用加入极压添加剂的油性切削油剂,或者使切削速度上升或使进刀量增大而使加工点附近的温度上升从而使被切削材料软化,抑制工具的前端角部的损伤和结构刃尖的产生。
[0007] 然而,通常不可避免从常温状态开始进行加工,并且当因加工程序而引入气割时,由于此时会冷却工具和被切削材料,因此实际情况是利用上述方法无法解决上述问题点。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记第25571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旋转切削工具,能够消除伴随着工具的前端角部的损伤的平面加工面的啃削等影响,还能够抑制结构刃尖的生成,能够将加工面精加工成平滑且具有光泽的面。
[0012]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
[0013] 一种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前端部外周设置有多个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的排屑槽2,在该排屑槽2的前刀面3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副后刀面4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上分别与所述工具主体1一体地设置有底刃5、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刃5、6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向工具轴方向前端侧凸出的凸状缘7,该凸状缘7是使多个大致直线状的直线缘相连设置而形成的。
[0014] 并且,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状缘7至少使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直线缘8与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基端侧向下倾斜的直线缘9相连设置而形成为钝角。
[0015] 并且,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的间隙角α为-5°以上且小于0°,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的间隙部的长度M为0.002mm以上且为工具外径的4分之1以下,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的前角β为5°以上且30°以下。
[0016] 并且,根据第2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的间隙角α为-5°以上且小于0°,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的间隙部的长度M为0.002mm以上且为工具外径的4分之1以下,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的前角β为5°以上且30°以下。
[0017] 并且,根据第3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的前刀面3由大致平面形成,所述间隙部为上偏心形状。
[0018] 并且,根据第4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的前刀面3由大致平面形成,所述间隙部为上偏心形状。
[0019] 并且,根据第1至第6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所述旋转切削工具设置有多个刃部,所述刃部包括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底刃5、6。
[0020] 并且,根据第1至第6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所述旋转切削工具具有多个将外周刃10、11与所述底刃5、6相连设置而成的刃部,这些刃部中的至少1个的底刃5为作用于平面切削的主底刃5,并且这些刃部中的至少1个的底刃6是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主底刃5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
[0021] 并且,根据第8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副底刃6相连设置的外周刃11的外周前角为5°以上且30°以下。
[0022] 并且,根据第8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底刃5的刃部和包括所述副底刃6的刃部交替地设置有相同数量。
[0023] 并且,根据第9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主底刃5的刃部和包括所述副底刃6的刃部交替地设置有相同数量。
[0024] 并且,根据第8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副底刃6的刃部的外周刃11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包括所述主底刃5的刃部的外周刃10相对于与所述副底刃6相连设置的外周刃11缩入工具径向内侧。
[0025] 并且,根据第9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副底刃6的刃部的外周刃11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包括所述主底刃5的刃部的外周刃10相对于与所述副底刃6相连设置的外周刃11缩入工具径向内侧。
[0026] 并且,根据第10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副底刃6的刃部的外周刃11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包括所述主底刃5的刃部的外周刃10相对于与所述副底刃6相连设置的外周刃11缩入工具径向内侧。
[0027] 并且,根据第11方面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副底刃6的刃部的外周刃11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包括所述主底刃5的刃部的外周刃10相对于与所述副底刃6相连设置的外周刃11缩入工具径向内侧。
[0028] 并且,根据第1至第6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屑槽2中的至少1个排屑槽2绕工具中心轴线形成为螺旋状。
[0029] 并且,根据第1至第6方面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切削工具是方形立铣刀。
[0030] 发明效果
[0031] 本发明如上所述构成,因此成为能够将加工面精加工成平滑且具有光泽的面的旋转切削工具。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实施例的说明侧视图。
[0033] 图2是本实施例的概略说明主视图。
[0034] 图3是说明伴随着本实施例的歪斜的作用角的变化的概略说明图。
[0035] 图4是说明伴随着现有工具的歪斜的作用角的变化的概略说明图。
[0036] 图5是说明利用现有工具进行平面加工时产生的伤痕等的概略说明图。
[0037] 图6是说明底刃的前角的概略说明图。
[0038] 图7是另一例1的概略说明主视图。
[0039] 图8是另一例2的概略说明主视图。
[0040] 图9是另一例3的概略说明图。
[0041] 图10是说明另一例4的概况的间隙部(すかし部)的放大侧视图。
[0042] 标号说明
[0043] 1:工具主体;2:排屑槽;3:前刀面;4:副后刀面(先端逃げ面);5:底刃(主底刃);6:底刃(副底刃);7:凸状缘;8:直线缘;9:直线缘;10:外周刃;11:外周刃;α:间隙角(すかし角);β:前角;M:间隙部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根据附图以表达本发明的作用的方式简单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0045] 在底刃5上存在凸状缘7,该凸状缘7部分成为在平面加工时主要实现切削作用的部位(主要与平面加工面接触的部位),即使工具的前端角部破损,也不易因与该破损的前端角部的接触而产生平面加工面的啃削等。
[0046] 即,即使在设置了凸状缘7的情况下,破损也从更锋利的前端角部产生,但由于凸状缘7主要与平面加工面接触,因此尽可能地被抑制与破损的前端角部的接触,并且,即使在与破损的前端角部接触的平面加工面上产生啃削等,也可以利用更向平面加工面侧突出的凸状缘7,在展开的平面加工时通过切削除去由前端角部造成的切削痕,同时推进加工。
[0047] 因此,不易产生由破损的前端角部造成的平面加工面的啃削等,并且,即使在产生了该啃削等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凸状缘7除去,能够容易地得到高质量的平面加工面。并且,由于能够消除由破损的前端角部造成的影响,因此确保期望的加工面质量水平的切削距离可以延长,其结果为能够延长工具寿命。
[0048] 此外,凸状缘7能够通过使直线缘相连设置而形成,例如不会像圆角立铣刀那样经过在工具的前端角部形成圆弧形状部等复杂的加工工序,抑制工具制作上的形状的偏差而能够容易地制造。
[0049] 此外,通过将具有凸状缘7的底刃5、6设定成规定的前角,而能够成为可以尽可能地抑制结构刃尖的生成的结构,也可以抑制因结构刃尖引起的加工面的啃削等。
[0050] 【实施例】
[0051]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52] 本实施例是一种旋转切削工具,该旋转切削工具在工具主体1的前端部外周设置有多个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的螺旋状的排屑槽2,在该排屑槽2的前刀面3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副后刀面4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上分别与所述工具主体1一体地设置有底刃5、6,所述底刃5、6中的至少1个上形成有向工具轴方向前端侧凸出的凸状缘7,该凸状缘7是使多个大致直线状的直线缘相连设置而形成的。
[0053] 并且,本实施例是一种旋转切削工具,该旋转切削工具在所述排屑槽2与所述工具主体1的外周面21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上分别与所述工具主体1一体地设置有外周刃10、11,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周面21被设定为从所述外周刃10、11朝向工具旋转方向后方侧逐渐地向工具中心侧倾斜的外周后刀面。并且,该外周后刀面可以是直线性倾斜的平面,也可以是曲线性倾斜的曲面。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周面21被设定为从所述外周刃10、11朝向工具旋转方向后方侧逐渐地向工具中心侧曲线性倾斜的曲面的外周后刀面。
[0054]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是一种方形立铣刀,该方形立铣刀具有多个刃部,其中,外周刃10、11经由前端角部12和与工具主体1一体设置的底刃5、6相连设置,该方形立铣刀用于对碳素钢钢材等实施平面加工、侧面加工以及凹坑加工等。
[005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刃5、6中的至少1个底刃5是具有所述凸状缘7且作用于平面切削的主底刃5,并且,其他的底刃6是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主底刃5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即,所述副底刃6构成为相对于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缩入工具基端侧而低一阶,构成为大致不发挥针对平面的切削作用。即,所述底刃5、6构成为,所述副底刃6的前端缘绕工具轴线线(工具中心轴线)O的旋转轨迹相对于所述主底刃5的前端缘(切削刃)绕工具轴线线的旋转轨迹低一阶地向工具基端侧后退。
[0056]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加工侧面成为平滑且具有光泽的加工面,将与向所述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相连设置的外周刃11的外周前角设定为5°以上且30°以下。当小于5°时,切削性变差且结构刃尖容易产生,当超过30°时,楔角变得过小,无法抵抗切削阻力而容易缺损。
[0057] 并且,在具有比主底刃5向工具基端侧后退了规定长度的所述副底刃6的刃部的外周刃11发挥切削作用的区域中,具有包含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的外周刃10相对于与向所述工具基端侧的副底刃6相连设置的外周刃11缩入工具径向内侧(工具中心侧),构成为不发挥针对侧面的切削作用。
[0058] 根据图1具体地进行说明。具有包含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的外周刃10被设置于从工具前端起朝向工具基端侧长度L10的区域,所述外周刃11被设置于相对于所述主底刃5向工具基端侧后退了长度S的位置,即设置于从所述副底刃6的前端位置起朝向工具基端侧长度L11的区域。将所述L10的工具轴方向长度设定为与将所述S和所述L11相加后的长度(L的长度)相同的长度,或者比其短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像图1所记载的那样,具有包含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的长度L10被设定为比将所述S和所述L11相加后的L的长度短。
[0059] 所述外周刃11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为相同的外径(除了设置于工具前端部的微小的扁平刃带部)。具体而言,在以工具轴线O(工具中心轴线O)为中心进行旋转时的该外周刃11的旋转轨迹形成为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呈同一外径的圆柱状。在图1中,T是工具旋转方向(旋转的方向),在图2、图5、图7和图8中也是同样的。并且,所述外周刃10形成为外径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而逐渐缩小的倒锥形状。即,所述外周刃10中,以工具轴线O(工具中心轴线O)为中心进行旋转时的所述外周刃10的旋转轨迹形成为,外径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而逐渐缩小的倒锥形状。
[0060] 并且,外周刃10和外周刃11各自的工具前端部的外径被设定为大致相同。因此,所述外周刃10相对于所述外周刃11缩入工具径向内侧(工具中心侧)。并且,在外周刃10的比终端(工具基端侧的一端)靠工具基端侧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凹部13,使避让凹部13比外周刃10向工具径向内侧(工具中心侧)缩入一阶,由此成为不发挥切削作用的结构。
[006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周刃11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为同一外径,但只要所述外周刃10相对于所述外周刃11向工具径向内侧(工具中心侧)缩入即可,所述外周刃11也可以形成为,从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侧,外径以比所述外周刃10的缩径程度小的缩径程度进行缩径的倒锥形状。
[0062]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包含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由主底刃5承担平面切削加工(在副底刃6相对于主底刃5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区域S以外,由于外周刃10相对于外周刃11向工具径向内侧(工具中心侧)缩入,因此外周刃10除了前端侧的一部分都无助于侧面切削加工),具有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的刃部由外周刃11承担侧面切削加工(副底刃6几乎无助于平面切削加工)。这样通过采用不使承担平面切削加工的底刃(主底刃5)与承担侧面切削加工的外周刃(外周刃11)相连设置而以不同的工具旋转位相独立的结构,由此在切削加工时具有所述底刃的刃部和具有所述外周刃的刃部各自受到的切削阻力不会直接作用于另一方的刃部,切削阻力和被排出的切屑分散而能够进行良好的切削加工,由此能够得到平滑且具有光泽的高质量的平面加工面和侧面加工面。
[0063]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具有包含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具有相对于所述主底刃5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的刃部和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在工具的周向上以等间隔交替地设置有相同数量(3个)。因此,设置有6条排屑槽。
[0064] 对凸状缘7进行详细描述。
[0065] 凸状缘7是使多个大致直线状的直线缘相连设置而形成的。
[0066] 具体而言,以将多个平面相连设置的方式构成设置于工具主体1的前端的副后刀面4,构成为,这些各个平面与排屑槽2的前刀面3之间的各自的交叉棱线构成所述直线缘。所述多个平面中的至少1个平面是朝向工具外周侧(外侧)向下倾斜的外侧倾斜平面,并且,所述多个平面中的至少1个平面是朝向工具中心侧(内侧)向下倾斜的内侧倾斜平面,从而构成为将所述外侧倾斜平面和所述内侧倾斜平面以向工具轴方向前端侧凸出的钝角相连设置的结构,并且使所述前刀面3与所述外侧倾斜平面和所述内侧倾斜平面分别交叉,其交叉棱线分别成为大致直线状的直线缘,从而构成向工具轴方向前端侧凸出的钝角的凸状缘
7。
[0067] 另外,构成所述副后刀面4的所述外侧倾斜平面与所述内侧倾斜平面也可以对每个主底刃5分别设置一个,也可以分别设置为将多个倾斜角度不同的倾斜平面相连设置。即,在设置为将多个倾斜角度不同的倾斜平面相连设置的情况下,将倾斜角度不同的直线缘相连设置而构成所述凸状缘7。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外侧倾斜平面和一个所述内侧倾斜平面。即,使与所述主底刃5的前刀面3交叉的副后刀面4采用如下结构:将朝向工具外周侧(外侧)向下倾斜的外侧倾斜平面17与朝向工具中心侧(内侧)向下倾斜的内侧倾斜平面18以向工具轴方向前端侧凸出的钝角相连设置,从而在主底刃5的前刀面3与副后刀面4之间的交叉棱线上显现凸状缘7。图中标号19是还与副后刀面4相连设置的后刀面。
[0069] 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凸状缘7是,通过使作为所述前刀面3与所述外侧倾斜平面17之间的交叉棱线的、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直线缘8和作为所述前刀面3与所述内侧倾斜平面18之间的交叉棱线的、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基端侧向下倾斜的直线缘9相连设置,而形成为向工具轴方向前端侧凸出的钝角。另外,所述凸状缘7也可以仅设置于主底刃5,但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对于所述主底刃5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也同样地设置凸状缘。在主底刃5和副底刃6上设置仅工具轴方向的位置不同且相同形状的凸状缘7,从而增加工具制造的容易性。
[0070] 并且,如图1所示,构成凸状缘7的直线缘8与直线缘9的相连设置角γ为钝角,当将该相连设置角γ设为约为145°~175°时,凸状缘7的切削刃所成的角比前端角部12相对地大,成为足够比前端角部12难以破损的结构,可以比前端角部12延缓损伤的进展。
[0071]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工具的轴直角方向的假想线与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直线缘8所成的角为间隙角α,如后述那样设定成规定的角度。
[0072] 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相连设置角γ和所述间隙角α是在沿着工具的轴直角方向且包含直线缘的平面上的角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隙角α由负的数值表示为所述直线缘8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程度(角度)那么大。即,所述直线缘8在与工具的轴直角方向平行时,间隙角α为0°,其他的间隙角α为负的数值。
[0073] 这里,将从主底刃5的前端角部12到所述凸状缘7的凸部(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直线缘8与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基端侧向下倾斜的直线缘9之间的相连设置点)的区域定义为间隙部(すかし部),将其在工具的轴直角方向的长度设为间隙部的长度M。如上所述在该间隙部的区域内,也可以相连设置多个倾斜角度不同的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直线缘。图10示出相连设置2个倾斜角度不同的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直线缘的另一例4。这样,由于凸状缘7是使直线缘相连设置而形成的,因此关于棱线、前刀面和后刀面的形状管理很容易。
[0074] 并且,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前刀面3由大致平面形成,作用于平面加工的所述凸状缘7被设置在靠所述主底刃5的外周的位置,使该主底刃5的至少所述间隙部成为上偏心形状(心上がり形状)。
[0075] 如图2、图7和图8所示,上偏心形状是指,在工具前端观察时,相对于将主底刃5的直线缘8(间隙部)向工具中心侧延长的延长假想线,工具中心C(工具轴线O上的点)位于工具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形状。与此相反,将工具中心C(工具轴线O上的点)相对于所述延长假想线位于工具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形状称为下偏心形状(心下がり形状)。使主底刃5的间隙部为上偏心形状是为了防止槽加工时在中心附近产生的圆弧伤痕,为了防止作为其原因的平面加工时的切屑的滞留与其切屑的咬入。
[0076] 在使主底刃5的间隙部为下偏心形状的情况下,在槽的平面加工时,在主底刃5与工具行进方向平行的时机,切屑无法被引导到主底刃5的前刀面方向,切屑容易滞留在该部位。并且,因之后的工具旋转与进给方向的工具行进导致切屑咬入主底刃5,其结果为在平面加工面的槽加工中心附近容易产生圆弧状的伤痕P(参照图5)。通过使主底刃5为上偏心形状,能够解决上述的下偏心形状的缺点,能够抑制容易在槽加工中心附近发生的圆弧伤痕的产生。
[0077] 在本实施例中,在排屑槽2的前刀面3(朝向工具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壁面)设置有作为平面的底刃槽面(ギャッシュ面)15,将排屑槽2的包含该底刃槽面15的前刀面3设为主底刃5的前刀面3。在该主底刃5的前刀面3与副后刀面4之间的交叉棱线部上设置有主底刃5。图中标号16是与底刃槽面15相连设置的底刃槽底面。
[0078] 这里,对所述主底刃5的间隙部进行详细描述。
[0079] 只要将间隙部的长度M设定为比每一刃的进给量长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将间隙部的长度M设定为0.002mm以上且工具外径的4分之1以下。具体而言,例如,在工具外径为3mm的工具中,可以使间隙部的长度M为0.2mm,在工具外径10mm的工具中,可以使间隙部的长度M为0.5mm等。这样,通过将间隙部的长度M设定为比每一刃的进给量长,而能够在借助凸状缘7除去由破损的前端角部切削后的部分(产生了啃削等的平面加工面)的同时,继续进行平面的展开加工,能够容易地得到高质量的平面加工面。
[0080] 并且,将具有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间隙角α设定为-5°以上且小于0°。考虑到因切削阻力导致的工具的歪斜,因此主底刃5的间隙角α优选被设定为始终使主底刃5的间隙角α为负而进行作用。另外,当主底刃5的间隙角α小于-5°时,由于无法将前述的相连设置角γ设定得足够大(钝角),导致凸状缘7容易损伤,并且会造成工件的平面加工时的平面度的恶化,因此优选为可以将间隙角α设定为-3°以上且小于0°。
[0081] 具体而言,图3示出在对图5的工件W进行切削时工具A因从被切削材料(工件W)受到的切削阻力而产生歪斜的状态。即,当向Y方向进给的工具受到切削阻力时,会相对于进给方向Y向X方向产生歪斜。
[0082] 这里,在本实施例的主底刃5的间隙部中,由于从工具外周侧朝向工具中心侧而逐渐向工具前端侧向上倾斜的直线缘8形成为相对于工具的轴直角方向呈间隙角α,因此所述直线缘8以与间隙角α相同的角度α(作用角α)作用于工件平面。然而实际上,所述直线缘8作用于工件平面的角度α’由于因所述切削阻力引起的歪斜而从α向正方向变化,成为作用角α’。
[0083] 具体而言,例如,即便间隙角(作用角)α=-5°的工具因歪斜而导致作用角向正方向发生变化到作用角α’=-3°,由于维持凸状缘7作用于平面加工面的形态,因此能够在借助凸状缘7除去由破损的前端角部切削后的部分(产生了啃削等的平面加工面)的同时,继续进行平面的展开加工,能够容易地得到高质量的平面加工面。
[0084] 在具有如图4所示的现有的底刃的立铣刀中,原本正方向的间隙角(作用角)a因歪斜而进一步向正方向变化到a’。因此在前端角部20破损的情况下,会产生上述的问题。
[0085] 这样,作用于工件的工具的间隙角(作用角)α因工具的歪斜量而发生变化,即,由于工具的歪斜量因被切削材料种类、对被切削材料的轴方向切入深度、半径方向的切入深度、进给速度、每一刃的进给量、旋转速度等切削条件而发生变化,因此考虑这些内容来设定主底刃5的间隙角α。
[0086]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为了使切削作用于大致平面的主底刃5呈大致直线,使主底刃5的前刀面3为大致平面。另外,如图2的副底刃6所示,当在工具前端观察时使主底刃5的前刀面3向工具旋转方向后方侧呈凹状弯曲时,成为下偏心形状,失去作为主底刃5的优点即防止槽中心附近的圆弧状的伤痕的优点,当在工具前端观察时使主底刃5的前刀面3向工具旋转方向前方侧呈凸状弯曲时,优选将底刃的切削区域设定为上偏心,但不期望制造方法的难度增加。因此,采用如下结构:通过使主底刃5的前刀面3为大致平面,从而不仅主底刃5是直线性,还能够建立优选的切屑引导且能够简单地制造。
[0087] 并且,在现有工具中,生成有被削材料附着于刃尖并进行切削作用的结构刃尖,从而容易产生因过度切割导致的较深的伤痕R(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难以生成结构刃尖的结构,即,如图6所示将具有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前角(轴方向前角)β设定为5°以上且30°以下,从而解决了该问题。具体而言,当小于5°时切削性变差,结构刃尖变得容易产生,当超过30°时楔角变得过小,无法抵抗切削阻力而容易缺损。另外,图5中标号Q是在平面加工时由实现切削作用的部位(在现有工具中为前端角部)通常产生的圆弧状的切削痕。
[0088]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如下结构:包括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的刃部和包括具有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交替地分别设置有3个,不过包括具有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等的数量可以适当设定。例如,也可以像图7所示的另一例1那样,包括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的刃部和包括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以等间隔交替地分别设置有2个,也可以像图8所示的另一例2那样,仅将包括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等间隔地设置2个。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使包括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的刃部和包括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的数量不相同。具体而言,也可以将包括向工具基端侧后退的副底刃6的刃部设置1个,将包括具有所述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刃部设置2个,并且等间隔地设置所述各个底刃。
[0089]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等间隔地设置所述主底刃5和所述副底刃6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不等间隔地设置的结构。通过将各个底刃不等间隔地设置,而与各个底刃相连设置的所述外周刃10、11也不等间隔地设置,因此能够抑制震颤而得到更平滑且具有光泽的高质量的平面加工面和侧面加工面。
[0090] 并且,也可以在前端角部12上像图9所示的另一例3那样设置用于抑制工具损伤的微小的面(扁平刃带部14)。
[0091] 本实施例如上所述构成,因此在主底刃5上存在凸状缘7,从而该凸状缘7这部分成为在平面加工时主要实现切削作用的部位(主要与加工面接触的部位),即使前端角部破损,也不易产生因与该破损的前端角部的接触而引起的加工面的啃削等。
[0092] 因此,不易产生由破损的前端角部造成的加工面的啃削等,并且,即使在产生了该啃削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凸状缘7除去,能够容易地得到高质量的平面加工面。并且,由于能够消除由破损的前端角部造成的影响,因此其结果为能够延长工具寿命。
[0093] 此外,凸状缘7能够通过将直线缘相连设置而形成,例如不会像圆角立铣刀那样经过在工具的前端角部形成圆弧形状部等复杂的加工工序,抑制工具制作上的形状的偏差而能够容易地制造。
[0094] 此外,通过具有凸状缘7的主底刃5的前刀面3的设定,能够成为尽可能地抑制结构刃尖的生成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因结构刃尖引起的加工面的啃削等。
[0095] 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将加工面精加工成平滑且具有光泽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