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673995.2

文献号 : CN10529773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顺川高永涛郭超

申请人 : 北京科技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属于结构修复技术领域。该承压桩包括套管、钢筋笼、注浆管、出浆口、排气管、囊袋和自由段,钢筋笼、注浆管、出浆口、排气管、囊袋和自由段位于套管内部,注浆管和排气管分别位于钢筋笼对边外侧,出浆口位于注浆管下部,囊袋位于承压桩中下部,且包裹在钢筋笼外部,自由段位于承压桩上部。该承压桩通过向囊袋注入混凝土浆液,从而保证注浆浆液在限定的范围内填充和扩散,以增大桩体与土体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桩的承载能力。本方法具有注浆量、注浆范围可控、浆液有效扩散、注浆效果良好、注浆速度易控制等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2)、钢筋笼(3)、注浆管(4)、出浆口(5)、排气管(6)、囊袋(7)和自由段(8),套管(2)是承压桩最外部结构,钢筋笼(3)外部设置注浆管(4)和排气管(6),注浆管(4)底部设置出浆口(5),囊袋(7)包裹在钢筋笼(3)外部,承压桩上部为自由段(8);套管(2)长度大于钢筋笼(3)长度,钢筋笼(3)长度大于注浆管(4)和排气管(6)长度,自由段(8)长度不大于承压桩长度的三分之一;囊袋(7)为捆绑式高强度织物囊袋;在钢筋笼上部捆绑塑料袋涂抹润滑介质作为自由段;

所述囊袋(7)单个应用或组合式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段(8)内注浆或不注浆。

说明书 :

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土建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的结构修复、地基加固等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相应的岩土工程问题也不断出现。其中,建筑物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产生开裂、歪斜、沉降增大等一系列问题的修复技术一直是一个难题。常用的处理设施有锚杆、桩等。微型承压桩和常规钻孔灌注桩相比,具有承载力较高、施工场地小、对土层适应性强、布置形式灵活等特点,常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修复、软土地基处理中。在锚杆、桩等岩土工程技术施工过程中,注浆的控制问题一直是工程实际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囊袋式锚杆应用比较广泛,且有效解决了注浆控制问题,但一般情况下囊袋注浆锚杆均作为一种拉力承载结构,而桩体作为一种承压型结构,其采用囊袋方式控制注浆范围尚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以克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桩端注浆时,难以保证浆液在限定范围内有效扩散与注浆量难以控制,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的缺陷。
[0004] 该承压桩包括套管、钢筋笼、注浆管、出浆口、排气管、囊袋和自由段,套管是承压桩最外部结构,钢筋笼外部设置注浆管和排气管,注浆管底部设置出浆口,囊袋包裹在钢筋笼外部,承压桩上部为自由段。
[0005] 其中,套管长度大于钢筋笼长度,钢筋笼长度大于注浆管和排气管长度,自由段长度不大于承压桩长度的三分之一;囊袋为捆绑式高强度织物囊袋,使微型承压桩在注浆过程中浆液可以很好地包裹桩体,不会向土体随意扩散造成浆液浪费及注浆量的难于控制;囊袋单个应用或组合式应用;自由段可采用注浆或不注浆的施工方式。
[0006] 本发明施工的工艺流程为:
[0007] (1)平整场地,铺设工作平台;
[0008] (2)钻进成孔;
[0009] (3)安放钢筋笼与注浆管;
[0010] (4)一次注浆;
[0011] (5)二次注浆-通过注浆管向囊袋注浆;
[0012] (6)封桩;
[0013] (7)检查成桩质量。
[0014]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 本发明与原有的常规微型桩相比,可以准确限定注浆填充区域,克服了常规注浆方法难以保证浆液在可控范围内有效扩散的缺陷。通过在钢筋笼上部捆绑塑料袋涂抹润滑介质作为自由段,桩体的自由段不向周边土体传递剪切力,从而使上部荷载向深部土体传递,以防止建筑物基础受到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0018]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0019]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0020] 图5为采用该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的施工流程图;
[0021] 图6为实际实施的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施工示意图。
[0022] 其中:1-工作平台;2-套管;3-钢筋笼;4-注浆管;5-出浆口;6-排气管;7-囊袋;8-自由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常规方法进行桩端注浆时,难以保证浆液在限定范围内有效扩散与注浆量难以控制,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
[0025]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该微型承压桩包括套管2、钢筋笼3、注浆管4、出浆口5、排气管6、囊袋7和自由段8,套管2是承压桩最外部结构,钢筋笼3外部设置注浆管4和排气管6,注浆管4底部设置出浆口5,囊袋7包裹在钢筋笼3外部,承压桩上部为自由段8。
[0026] 采用图5所示流程,在实际实施例中,对某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如图6所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为使建筑物基础达到承载力及沉降要求,采用在建筑物原有条形基础底板上打入一种可控注浆范围的囊袋式微型承压桩的方法,形成混合基础。其中,每根微型承压桩桩体中、下部各设置一个囊袋7,增大基础与土体接触面积,提高基础承载力。同时桩身上部设置自由段8,使建筑物荷载向深部土体传递,以防止地表建筑物基础受到不利影响。
[0027] 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0028] (1)在工作平台1上确定打桩位置并标记;
[0029] (2)在标记处钻孔至底板打通;
[0030] (3)在已钻通底板处运用套管成孔法成孔;
[0031] (4)拔出套管2并放置钢筋笼3与配套的囊袋7、注浆管4;
[0032] (5)在囊袋7外进行一次注浆成桩;
[0033] (6)在囊袋7内进行二次注浆,形成囊袋式微型承载桩;
[0034] (7)检查成桩质量,封桩。
[0035] 本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形式,其中钻孔、成桩施工方法、桩身截面形式、囊袋数量、桩体中钢筋数量与布置形式依据具体地质条件、承载力要求及受力情况等条件而定,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0036]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