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控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060830.8

文献号 : CN1053144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坂田义喜高星祐介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摘要 :

本发明能够直接掌握箱体的乘坐感觉,准确地调整起动补偿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量。本发明的电梯(100)的控制装置(20)利用预先确定的箱体内负载与卷扬电动机转矩之间的关系,根据箱体内负载来求得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通过对该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并驱动卷扬电动机(4),来维持起动时良好的乘坐感觉,其中,在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状态下进行起动时,根据与箱体(1)的动作连动的限速器(6)上所附设的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的输出,来测量箱体移动量,当该箱体移动量变为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时,利用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根据该箱体移动量来校正所述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梯的控制装置,利用预先确定的箱体内负载与卷扬电动机转矩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箱体内负载来求得起动时的所述卷扬电动机转矩,通过对该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并驱动卷扬电动机,来维持起动时良好的乘坐感觉,其特征在于,根据与箱体动作连动的调速器上所附设的编码器的输出,来测量箱体移动量,并判定在所述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状态下进行起动时产生的所述箱体的弹出量或反转量是否为规定量以上,在发生了弹出或反转时,根据所述箱体移动量来对起动时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进行校正,在对于所述弹出量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校正的连续次数或对于所述反转量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校正的连续次数在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禁止对起动时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进行校正,在起动时未发生所述弹出或所述反转中的任一种时,将对于所述弹出量及所述反转量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校正的连续次数清除。

2.一种电梯的控制装置,利用预先确定的箱体内负载与卷扬电动机转矩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述箱体内负载来求得起动时的所述卷扬电动机转矩,通过对该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并驱动卷扬电动机,来维持起动时良好的乘坐感觉,其特征在于,根据与箱体动作连动的调速器上所附设的编码器的输出,来测量箱体移动量,并判定在所述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状态下进行起动时产生的所述箱体的弹出量或反转量是否为规定量以上,在发生了弹出或反转时,根据所述箱体移动量来对起动时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进行校正,在对于所述弹出量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校正的连续次数或对于所述反转量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校正的连续次数在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禁止对起动时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进行校正,在发生了所述反转时,将对于所述弹出量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校正的连续次数清除,在发生了所述弹出时,将对于所述反转量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校正的连续次数清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起动时未发生所述弹出或所述反转中的任一种时,将对于所述弹出量及所述反转量的所述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校正的连续次数清除。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除了禁止所述校正之外,还对所述箱体移动量变为所述规定量以上的主要原因是机构上的因素这一情况进行通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监控中心进行所述通知。

说明书 :

电梯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控制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在制动释放前预先向卷扬电动机提供转矩的起动补偿功能的电梯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的电梯具备起动补偿功能,以在起动时获得更好的乘坐感觉,即:具备检测箱体内乘客的重量的称重装置,根据该称重装置所检测得到的重量来向卷扬电动机提供转矩,以使得在制动释放时较为平滑地起动,而不会发生箱体弹出、或者反转这样的情况。此外,在定期检查时所进行的乘坐感觉检查中,若感觉到箱体的弹出或反转,则进行起动补偿转矩量的调整,由此来调整乘坐感觉。此时,一般进行的是无负载时的乘坐感觉调整,这是当前的现状。
[0003] 图8是对制动释放时箱体上升之际正常情况下(图8(a))、弹出情况下(图8(b))以及反转情况下(图8(c))的箱体的速度变化进行比较来表示的速度曲线图。如该图中的标号A所示,在正常情况下,箱体从停止时起平顺地进行加速并上升,与此相对,在弹出情况下,在从停止时起进行加速之前箱体瞬间急速上升,而在反转情况下箱体急速下降,然后分别以预先设定的加速度进行加速并上升。这种速度变化(瞬间急速上升和急速下降)会导致乘坐感觉变差。
[0004] 这种乘坐感觉的检查和调整由检查员来进行,检查员反复进行电梯的运行,同时来实际感受确认起动时的乘坐感觉并进行调整。即,在进行调整时,需要暂时中断电梯的服务使电梯停止,对控制盘内的开关进行操作。其结果是,存在检查和调整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的问题。
[0005] 因此,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11-13196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技术:电梯控制装置根据使用预先确定的箱体内负载与卷扬机电动机转矩之间的关系测量得到的箱体内负载,来求得卷扬机电动机转矩,并且通过将上述求得的卷扬机电动机转矩施加到起动时的驱动曳引轮,从而维持起动时良好的乘坐感觉,这种电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对上述测量得到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箱体起动时的箱体移动量进行测量,当上述测量得到的箱体移动量在预先确定的基准范围外时,存储箱体移动量在基准范围外这一情况以及该箱体移动量,若出现至少一个范围基准外的楼层,则校正上述卷扬机电动机转矩或修正测量箱体内负载的称重装置。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319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根据附设于已有卷扬电动机的编码器的输出,来计算起动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箱体时的箱体移动量,若计算得到的箱体移动量在基准范围外,则自动校正卷扬电动机转矩,从而维持起动时良好的乘坐感觉。然而,由于根据附设于卷扬电动机的编码器的输出来推定并计算箱体的移动量,因此,有时难以准确地掌握实际的箱体的乘坐感觉。即,即使卷扬电动机平顺地旋转,对于因箱体侧的引导装置的位置偏差等某种机构上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起动时出现仅箱体侧卡住等情况,难以准确地掌握乘坐感觉的异常。
[0011] 此外,即使这种乘坐感觉的异常产生不是因起动补偿时卷扬电动机转矩量而引起的,而仅因相关设备的机构上的主要原因导致时,也有可能会进行反复校正卷扬电动机转矩等误处理。即,导致起动时乘坐感觉异常的原因除了起动补偿转矩之外,还存在下述原因:
[0012] i)由于长年使用而导致箱体发生倾斜,从而引导装置被强力地按压至导轨,由此在起动时发生卡住。
[0013] ii)由于制动的磨损而导致制动释放的时刻要稍早于起动补偿时转矩施加完成的时刻。
[0014] iii)由于相关设备的劣化而导致制动释放的时刻开始发生少许延迟。
[0015] 即使在上述等需要进行机构上的调整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错误地反复校正卷扬电动机转矩,其结果是,可能导致乘坐感觉变差。
[0016]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能够直接掌握箱体的乘坐感觉,准确地调整起动补偿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量。
[0017]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8]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利用预先确定的箱体内负载与卷扬电动机转矩之间的关系,根据箱体内负载来求得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通过对该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并驱动卷扬电动机,来维持起动时良好的乘坐感觉,该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状态下进行起动时,根据与箱体动作连动的调速器上所附设的编码器的输出,来测量箱体移动量,当该箱体移动量变为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时,根据该箱体移动量来校正所述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另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可通过下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得以明确。
[0019] 发明效果
[0020] 根据本发明,能够直接掌握箱体的乘坐感觉,准确地调整起动补偿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量。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0022] 图2是将实施例1中卷扬电动机的预先设定的初始起动补偿转矩的一个示例图表化来进行表示的图。
[0023] 图3是将实施例1中对弹出进行了校正时的卷扬电动机的起动补偿转矩的一个示例图表化来进行表示的图。
[0024] 图4是将实施例1中对反转进行了校正时的卷扬电动机的起动补偿转矩的一个示例图表化来进行表示的图。
[0025] 图5是将实施例1中与弹出量和反转量相对应的卷扬电动机的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的一个示例图表化来进行表示的图。
[0026] 图6是表示实施例1中电梯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0027] 图7是表示实施例2中电梯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0028] 图8是对制动释放时箱体上升之际正常情况下、弹出情况下、以及反转情况下的箱体的速度变化进行比较来表示的速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列举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30] (实施例1)
[003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图1中,电梯100的控制装置2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构成。该CPU中通过软件设定了箱体移动量测量部21、可否校正判定部22、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卷扬电动机控制部24、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以及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经由(公用)电话线路27与监控中心28相连接,以使得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可与监控中心28进行通信。作为控制装置20的CPU例如通过依次读入存储装置上的程序,并进行解释、执行,从而进行程序所预先设定的处理。
[0032] 电梯100基本上由箱体1、平衡锤2、主绳3、卷扬电动机4、限速器6、编码器5、7、限速器绳8、连接器9、导轨10以及引导装置11构成。
[0033] 主绳3支承箱体1和平衡锤2的自重,其两端设置于建筑物一侧。卷扬电动机4上设置有卷扬电动机连动编码器5,该卷扬电动机连动编码器5产生与卷扬电动机4的旋转量成比例的脉冲。限速器6是调速器,用于通过与箱体1的升降连动地进行旋转,来检测速度异常,从而使电梯100安全地停止。限速器6上设置有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该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产生与限速器6的旋转量成比例的脉冲,利用该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能够准确地掌握箱体1的实际移动量。限速器6伴随着限速器绳8的移动而旋转,利用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来检测出其旋转量(移动量)。限速器绳8通过连接器9与箱体1相连接,箱体1沿着导轨10进行升降。此时,箱体1由引导装置11来进行导引。
[0034] 设定于控制装置(CPU)20的箱体移动量测量部21基于来自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的脉冲信号来测量箱体1的移动量。一般而言,利用卷扬电动机连动编码器5也能对电梯100的箱体1的移动量进行测量,但在箱体1侧因某种机构上的原因而出现卡住等情况下,有时利用卷扬电动机连动编码器5难以正确地掌握箱体1的乘坐感觉、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来测量箱体1的移动量。
[0035] 例如,存在以下情况,即:由于箱体1所具备的引导装置11的位置偏差,从而导致引导装置11被强力地按压至导轨10。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起动时卷扬电动机4平顺地开始旋转,引导装置11中也会发生卡住,由此,在对主绳3施加某程度的张力后,有时会发生箱体1弹出而开始动作的现象。由此,在因某种机构上的原因而导致箱体1侧卡住等情况下,有时利用卷扬电动机连动编码器5难以准确地掌握箱体1的乘坐感觉、每单位时间的移动量。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来自随着箱体1的移动而旋转的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的脉冲信号,来测量箱体1的移动量。
[0036] 可否校正判定部22对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且箱体1从停止楼层向登记了层站呼梯的楼层起动时,箱体移动量测量部21所测量得到的起动时的弹出量或反转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上(基准范围外)进行监控,在弹出量或反转量为规定量以上时指令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此外,该可否校正判定部22还对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是否连续进行了规定次数以上进行监控,在连续校正次数变为规定次数以上时,禁止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
[0037] 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根据来自可否校正判定部22的校正指令来对起动补偿转矩进行校正。卷扬电动机控制部24基于经过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校正的起动补偿转矩来控制卷扬电动机4。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在由可否校正判定部22向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指令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对连续次数进行计数。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在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计数得到的次数变为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接受来自可否校正判定部22的指令,并通知下述情况:起动时的弹出或反转不是主要因起动补偿转矩而导致的控制因素,而是机构上的主要原因所导致的。
[0038] 图2是将卷扬电动机的预先设定的初始起动补偿转矩的一个示例图表化来进行表示的图。如图2所示,在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情况与额定负载即100%负载之间的卷扬电动机转矩相对于箱体内负载近似为直线。而且,由于该直线的倾斜度是预先确定的,因此,若确定了无负载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则可确定到额定负载为止的卷扬电动机转矩。
[0039] 图3是将卷扬电动机的校正了弹出时的起动补偿转矩的一个示例图表化来进行表示的图。图4是将对反转进行了校正时的起动补偿转矩的一个示例图表化来进行表示的图。图5是将与弹出量和反转量相对应的卷扬电动机的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的一个示例图表化来进行表示的图。例如,在箱体进行无负载上升运行的情况下,在起动时,若由于起动补偿转矩不恰当,导致对于速度指令发生弹出的现象,则选择与图5所示的弹出量相对应的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通常,在电梯100中,若以箱体内无负载上升运行的情况为例,则由于箱体
1被平衡锤2拉拽,因此,即使起动时进行的是上升运行,对于卷扬电动机转矩,也需要产生在相对于上升运行方向的负侧即下降运行方向上的转矩。
[0040] 图6是表示实施例1中电梯100的控制装置(CPU)20所执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图1所示的电梯100进行上升运行的情况下,首先,在步骤S1中使用未图示的称重装置来判定箱体内负载是否是无负载。然后,在判定为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判定是否登记了层站呼梯。在该判定中,当登记了层站呼梯时,转移至步骤S3,在箱体1从停止楼层向登记了层站呼梯的楼层移动时,在箱体移动量测量部21中,基于由限速器连动编码器7所产生的脉冲,来测量释放了制动之际起动时的箱体移动量。
[0041] 接着,基于在步骤S3中测量得到的箱体移动量,在步骤S4中判定是否发生了弹出。即,判定在上升运行时,箱体移动量是否超过速度指令而进一步向上升方向弹出(参照图8(b))。在该判定中,若判定为发生了弹出,则转移至步骤S5,根据步骤S3中测量得到的箱体移动量来求得弹出量,并判定弹出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上。
[0042] 在步骤S5中判定为弹出量在规定量以上(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6,利用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基于图5所示的关系,根据弹出量计算出应进行校正的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然后,如图3所示,将起动补偿转矩相应地减小该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的大小(从虚线的特性改变为实线的特性),并向卷扬电动机控制部24指示恰当的起动补偿转矩量。由此,能够力图改善乘坐感觉。另外,步骤S4和S5的处理由可否校正判定部22来执行。在所述步骤S5中没有判定为弹出量在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由于无需改善乘坐感觉,因此不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结束处理。
[0043]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若判定为没有发生弹出,则转移至步骤S7,基于步骤S3中所测量得到的箱体移动量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反转。即,若以上升运行为例,则判定是否发生在起动时箱体暂时向下降方向移动后又向上升方向移动这样的反转(参照图8(c))。在步骤S7中判定为发生了反转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8,根据步骤S3中测量得到的箱体移动量来求得反转量,并判定反转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上。在步骤S8中判定为反转量在规定量以上(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9,利用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基于图5所示的关系,根据反转量求得应该进行校正的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并如图4所示那样将起动补偿转矩相应地增加该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的大小(从虚线的特性改变为实线的特性),向卷扬电动机控制部24指示恰当的起动补偿转矩量。由此,能够力图改善乘坐感觉。步骤S7和S8的处理也由可否校正判定部22来执行。
[0044] 另一方面,在步骤S7中判定为未发生反转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8中没有判定为反转量在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由于无需改善乘坐感觉,因此不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结束处理。
[0045]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上升运行时为例进行说明,但下降运行时也与上升运行时一样,通过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能够力图改善乘坐感觉。
[0046]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根据与箱体1的动作连动的限速器6所附带的限速器连动编码器的输出,测量箱体移动量,且该箱体移动量在预先确定的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根据该箱体移动量来自动地对电梯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由此能够维持起动时良好的乘坐感觉。
[0047] (实施例2)
[0048] 图7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另外,图1所示的电梯100和电梯100的控制装置20的结构、图2至图4所示的卷扬电动机转矩与箱体内负载之间的关系、以及图5所示的弹出量(反转量)与起动补偿转矩校正值之间的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在图7中,从步骤S1到步骤S9的各处理与图6所示的处理相同,因此,适当省略说明。
[0049] 图7中,从步骤S1到步骤S9为止,进行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的处理。因此,若从步骤S1到步骤S3为止进行处理,并在步骤S4中判定为存在弹出,则在步骤S5中,在可否校正判定部22中判定弹出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上(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这里,若判定为在规定量以上,则转移至步骤S6。在步骤S6中,利用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基于图5所示的关系,根据弹出量求得应该进行校正的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如图3所示那样将起动补偿转矩相应地减小该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的大小,并向卷扬电动机控制部24指示恰当的起动补偿转矩量。由此,能够力图改善乘坐感觉。接着,转移至步骤S10,利用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对弹出校正连续次数进行递增计数,并转移至步骤S12。
[0050] 另一方面,在步骤S5中,若在可否校正判定部22中没有判定为弹出量在规定量以上,则由于无需改善乘坐感觉,因此不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而转移至步骤S11。接着,在步骤S11中,利用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清除弹出校正连续次数,并转移至步骤S12。
[0051] 在步骤S12中,由于步骤S4中判定为发生了弹出,因此利用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清除反转校正连续次数。
[0052] 接着,在步骤S13中,在可否校正判定部22中判定弹出校正连续次数是否在规定次数以上。这里,如果判定为弹出校正连续次数变为规定次数以上,则转移至步骤S19。在步骤S19中,由可否校正判定部22来禁止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再校正,并在步骤S20中,向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发出指令。由此,接受到指令的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通过电话线路27向监控中心28通知以下情况,然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即使校正起动补偿转矩,乘坐感觉异常也无法得到改善,因此需要进行设备的调整。
[0053]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判定为没有发生弹出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判定是否发生了反转。若步骤S7中判定为存在反转,则转移至步骤S8。在步骤S8中,在可否校正判定部22中判定反转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上(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这里,若判定为反转量在规定量以上,则转移至步骤S9。在步骤S9中,在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中,基于图5所示的关系,根据反转量求得应该进行校正的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如图4所示那样将起动补偿转矩相应地增加该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量的大小,并向卷扬电动机控制部24指示恰当的起动补偿转矩量。由此,能够力图改善乘坐感觉。接着,转移至步骤S14,利用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对反转校正连续次数进行递增计数,并转移至步骤S16。
[0054] 另一方面,在步骤S8中,若在可否校正判定部22中没有判定为反转量在规定量以上,则由于无需改善乘坐感觉,因此不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而转移至步骤S15。接着,在步骤S15中,利用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清除反转校正连续次数,并转移至步骤S16。
[0055] 在步骤S16中,由于步骤S4中判定为未发生弹出,因此利用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清除弹出校正连续次数。
[0056] 接着,在步骤S17中,在可否校正判定部22中判定反转校正连续次数是否在规定次数以上。这里,如果判定为反转校正连续次数变为规定次数以上,则转移至步骤S19。在步骤S19中,由可否校正判定部22来禁止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再校正,并在步骤S20中,向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发出指令。由此,接受到指令的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通过电话线路27向监控中心28通知以下情况,然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即使校正起动补偿转矩,乘坐感觉异常也无法得到改善,因此需要进行设备的调整。
[0057] 另一方面,在步骤S7中,若判定为没有发生反转,则转移至步骤S18,由于步骤S4中判定为也没有发生弹出,因此不需要改善乘坐感觉,因此由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来清除弹出校正连续次数和反转校正连续次数这两者,然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0058]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尽管对起动补偿转矩量进行了校正,但箱体1的弹出或反转仍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主要原因不是控制因素,中断起动补偿转矩量的校正,并且通知主要原因是机构上的因素这一情况,促使检查员进行设备调整。由此,根据本实施例,不会错误地反复校正起动补偿转矩量,也能够防止乘坐感觉进一步变差。
[005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上升运行时为例进行说明,但与实施例1相同,在下降运行时也与上升运行时一样,通过进行起动补偿转矩的校正,从而能够力图改善乘坐感觉。
[006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下述效果。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效果说明中,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各部分,以在括号中进行记载的方式来示出权利要求书中的各构成要素,或者标注参照标号,从而明确了两者的对应关系。
[0061] 1)电梯100的控制装置20利用预先确定的箱体内负载与卷扬电动机转矩之间的关系,根据箱体内负载来求得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通过对该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并驱动卷扬电动机4,来维持起动时良好的乘坐感觉,在上述电梯100的控制装置20中,在箱体内负载为无负载的状态下进行起动时,根据与箱体1的动作连动的限速器(调速器)6上所附设的限速器连动编码器(编码器)7的输出,来测量箱体移动量,当该箱体移动量变为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时,根据该箱体移动量来校正所述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从而能够自动地将起动时的乘坐感觉维持在最佳状态。换言之,能够准确地掌握电梯起动时箱体1的移动量,或者直接掌握箱体1的乘坐感觉,从而对与移动量相对应的起动补偿转矩量进行校正。
[0062] 所述箱体移动量由箱体移动量测量部21测量得到,是否在所述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由可否校正判定部22进行判定,所述卷扬电动机转矩由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23进行校正。
[0063] 2)由于所述箱体移动量是弹出时或反转时的移动量,因此,能够抑制电梯起动的情况下箱体1弹出时、或反转时的移动。
[0064] 3)在对所述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的连续校正次数进行计数,且所述连续校正次数变为规定次数以上时,禁止对所述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因此,在乘坐感觉异常的产生不是由于起动补偿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量引起的情况下,不会反复对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从而能够防止乘坐感觉变差。换言之,在尽管校正了起动补偿时的起动补偿转矩量,但箱体1的弹出或反转仍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中断起动补偿转矩量的校正,从而不会反复对卷扬电动机转矩进行校正,能够排除乘坐感觉变差的控制因素。
[0065] 另外,所述连续校正次数由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25进行计数,所述起动时的卷扬电动机转矩的校正基于可否校正判定部22的判定结果来禁止。
[0066] 4)除了禁止所述校正之外,由于对所述箱体移动量变为预先设定的基准范围外的主要原因(不是电气原因)是机构上的原因这一情况进行通知,因此,能够促使检查员进行设备调整。对于是所述机构上的原因这一情况,由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26经由电话线路27向监控中心28进行通知。
[0067] 5)由于向监控中心28进行所述通知,因此,能够由监控中心28进行集中管理,并且能够向检查员准确地指示作为对象的电梯100和导致乘坐感觉变差的主要原因。
[0068]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思想所包含的技术事项均为本发明的对象。所述实施例示出优选的示例,但只要是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则可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实现各种替代例、修正例、变形例或改进例,这些都包含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
[0069] 标号说明
[0070] 1 箱体
[0071] 4 卷扬电动机
[0072] 6 限速器
[0073] 7 限速器连动编码器
[0074] 20 控制装置(CPU)
[0075] 21 箱体移动量测量部
[0076] 22 可否校正判定部
[0077] 23 起动补偿转矩校正部
[0078] 24 卷扬电动机控制部
[0079] 25 连续校正次数计数部
[0080] 26 机构调整请求通知部
[0081] 28 监控中心
[0082] 100 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