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件的加热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37024.2

文献号 : CN1053391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桥刚荻原修一

申请人 :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一种预制件的加热装置,该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具备罩盖构件(164)、加热单元(162)、第一供给部,前述罩盖构件(164)设置成封闭两列地并列设置的各搬运线的上部,前述加热单元(162)具有加热预制件(200)的加热器(166),前述第一供给部将冷却风供给至各罩盖构件(164)内,加热单元(162)分别设置在各罩盖构件(164)内的搬运线的列间侧,第一供给部将冷却风从设在搬运线的列间的送风空间(169)经由加热器(166)的间隙导入至罩盖构件(164)内来朝前述预制件(200)供给。

权利要求 :

1.一种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前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加热在搬运线上被搬运的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前述搬运线两列相邻地并列设置,

前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具备罩盖构件、加热单元、第一供给部,前述罩盖构件设置成封闭各搬运线的上部,前述加热单元设置在前述罩盖构件内,具有加热前述预制件的加热器,前述第一供给部将用来冷却前述预制件的冷却风供给至各罩盖构件内,前述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各罩盖构件内的前述搬运线的列间侧,前述第一供给部将冷却风从设在前述搬运线的列间的送风空间经由前述加热器的间隙导入至前述罩盖构件内来朝前述预制件进行供给,前述罩盖构件具备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前述第一开口部对置于前述加热器地设置,导入朝向前述预制件的躯干部的冷却风,前述第二开口部独立于该第一开口部地设置,导入朝向前述预制件的颈部的冷却风,对置于前述第一开口部地设有排出路径,并且对置于前述第二开口部地设有独立于前述排出路径的第二排出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将暖风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的上部空间的第二供给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供给部将借助前述第一供给部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内的前述冷却风回收,再次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的上部空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供给部沿着前述搬运线将前述暖风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供给部沿着前述搬运线将前述暖风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内。

6.如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罩盖构件上,从该罩盖构件的一端侧供给前述暖风,并且从前述罩盖构件的另一端侧排出前述暖风,在前述罩盖构件的另一端侧连接有排气部,前述排气部在上方具有开口部,将从前述罩盖构件排出的前述暖风从前述开口部排出至外部。

说明书 :

预制件的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预制件的加热装置,所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例如被搭载于将预制件吹塑成形来形成中空容器的吹塑成形装置等,将预制件加热至能够成形的温度。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地,在将预制件成形来形成中空容器的成形装置上,搭载有将预制件加热至能够成形的温度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被设置于搬运预制件的搬运线上,搬运预制件的同时将预制件加热至既定温度。这样的加热装置例如具备红外线加热器等各种加热器,在装置内通过的预制件被来自该加热器的光(热)加热,并且还被由于加热器而升温的装置内的环境加热。
[0003] 但是,若加热装置内的环境过度升温,则有无法将预制件加热至适当温度的可能。例如,即使在欲在预制件的轴向的各部位上设置温度分布的情况下,若装置内的环境过度升温,则也有无法设置适当的温度分布的可能。
[0004] 因此,在预制件的加热装置中,有下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在借助冷却风将预制件冷却的同时,将加热装置内的空气放出至外部,抑制装置内的过度升温。例如,有下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借助从吹出口吹出至加热炉内的冷却空气来冷却预制件,并且在加热炉的顶面(上部)上设有用于将加热炉的空气放出至炉外来调整加热炉内的温度的金属网(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例如有下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借助送风机,由送风机对搬运预制件的隧道内减压,由此向隧道内引入冷却风,并且将在隧道内被加热的空气排出(参照专利文献2)。
[0005] 这样将被加热的装置内(加热炉内、隧道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由此能够抑制装置内的环境的过度升温。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5753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04-12212号公报。
[0008] 但是,为了高精度地控制装置内环境的温度,例如需要设置多个送风机构等,存在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件的加热装置,所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构造有效地进行搬运预制件的内部空间的温度调整。
[0010]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前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加热在搬运线上被搬运的预制件,其特征在于,前述搬运线两列相邻地并列设置,前述预制件的加热装置具备罩盖构件、加热单元、第一供给部,前述罩盖构件设置成封闭各搬运线的上部,前述加热单元设置在前述罩盖构件内,具有加热前述预制件的加热器,前述第一供给部将用来冷却前述预制件的冷却风供给至各罩盖构件内,前述加热单元分别设置在各罩盖构件内的前述搬运线的列间侧,前述第一供给部将冷却风从设在前述搬运线的列间的送风空间经由前述加热器的间隙导入至前述罩盖构件内来朝前述预制件进行供给。
[0011]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在第1技术方案中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罩盖构件具备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前述第一开口部对置于前述加热器地设置,导入朝向前述预制件的躯干部的冷却风,前述第二开口部独立于该第一开口部地设置,导入朝向前述预制件的颈部的冷却风。
[0012]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在第2技术方案中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对置于前述第一开口部地设有排出路径,并且对置于前述第二开口部地设有独立于前述排出路径的第二排出路径。
[0013]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在第1 3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将暖风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的上部空间的第二供给部。
[0014]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在第4技术方案中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供给部将借助前述第一供给部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内的前述冷却风回收,再次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的上部空间。
[0015]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在第4或5技术方案中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供给部沿着前述搬运线将前述暖风供给至前述罩盖构件内。
[0016]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是在第4 6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加热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罩盖构件上,从该罩盖构件的一端侧供给前述暖风,并且从前述罩盖构件的另一端侧排出前述暖风,在前述罩盖构件的另一端侧连接有排气部,前述排气部在上方具有开口部,将从前述罩盖构件排出的前述暖风从前述开口部排出至外部。
[0017] 根据该涉及本发明的预制件的加热装置,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构造来有效率地进行搬运预制件的内部空间的温度调整。特别是,构成为将被供给至罩盖构件内的冷却风回收来再次供给至罩盖构件的上部空间,由此能够有效率地加热预制件。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表示具备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的成形装置的示意图。
[0019] 图2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0020] 图3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的侧视图。
[0021] 图4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0022] 图5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0023] 图6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加热装置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25] (实施方式1)
[0026] 如图1所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装置100具备注射成形部120、冷却部140、加热部(加热装置)160和吹塑成形部180,所述注射成形部120将预制件200(参照图4)注射成形,所述冷却部140将由注射成形部120所成形的预制件200冷却,所述加热部(加热装置)160加热预制件200,所述吹塑成形部180将配置于吹塑腔模内的预制件200吹塑成形。
[0027] 此外,注射成形装置100具备搬运部190,所述搬运部190含有从冷却部140在加热部160及吹塑成形部180循环的回路状的搬运线191。搬运部190在搬运线191上将预制件200从冷却部140搬运至加热部160,并将由加热部160加热的预制件200搬运至吹塑成形部180。
[0028] 而且,本发明在这样的注射成形装置100具备的加热部(加热装置)160的结构上具有特征。另外,注射成形部120、冷却部140、吹塑成形部180等其他结构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此简单地说明(若有必要,则参照本案申请人的国际公开WO2013/027692号说明书等)。
[0029] 注射成形部120具备合模机构121,虽省略图示,但将配置在上方的芯模与配置在下方的腔模借助该合模机构121进行合模。而且,在注射成形部120中,借助注射装置将树脂材料(原材料)填充至由这些芯模与腔模所划分出的注射空间内,由此预制件200被注射成形。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部120中,能够最多同时成形24个(3列×8个)预制件200。
[0030] 冷却部140将已被注射成形的预制件200强制冷却。由注射成形部120注射成形的预制件200被未图示的搬运装置从注射成形部120搬运至冷却部140,由该冷却部140强制冷却。由冷却部140冷却至既定温度的预制件200被运出至构成搬运部190的搬运线191来被连续地搬运。
[0031] 此外,预制件200由注射成形部120成形为颈部朝上的正立状态,并以该状态从注射成形部120被搬运至冷却部140。冷却部140具有翻转机构(省略图示),所述翻转机构使这样地以正立状态被搬运的预制件200翻转成颈部向下的倒立状态。而且预制件200在利用冷却部140的冷却过程中,借助该翻转机构被翻转成倒立状态,被搬运部190具备的搬运夹具192保持。
[0032] 搬运线191构成为,多个搬运夹具192 借助链轮193等的驱动力连续地依次被搬运。搬运夹具192多列地配置在冷却部140的下方,保持预制件200的搬运夹具192依次被运出至搬运线191。然后,被搬运夹具192保持的预制件200沿着该搬运线191被搬运,被运入至加热部(加热装置)160。
[0033] 在加热部(加热装置)160中,使被搬送夹具192保持的预制件200沿着搬运线191移动,同时将该预制件200加热至延伸合适温度。此外,搬运部190构成为,搬运夹具192在搬运线191上在自转的同时移动。即,在加热部160内,预制件200在自转的同时被加热。由此,在加热部160中,能够将预制件200遍及其整周地加热至大致均匀的温度。
[0034] 在此,搬运线191的设有加热部160的部分由第一直线部194、第二直线部195、弯曲部196构成(参照图1),所述第一直线部194将搬运夹具192朝第一方向(图中为朝上)直线地搬运,所述第二直线部195将搬运夹具192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图中为朝下)直线地搬运,所述弯曲部196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将第一直线部194与第二直线部195连结。即,构成搬运线191的第一直线部194与第二直线部195相邻地设置成两列。
[0035] 加热部160具备多个(五个)加热箱161(161A 161E),所述多个(五个)加热箱161对~应第一直线部194及第二直线部195设置,在内部收纳有加热单元162。这些多个加热箱161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成两列。具体地,第一及第二加热箱161A、161B并列设置于第一直线部
194来构成第一加热部160a,第三 第五加热箱161C、161D、161E并列设置于第二直线部195~
来构成第二加热部160b。另外,加热部160在对应于弯曲部196的位置上具备排气部163,第一加热部160a的第二加热箱161B与第二加热部160b的第三加热箱161C经由该排气部163连接。
[0036] 如图2 图5所示,各加热箱161(161A 161E)具有至少将隔着搬运线191的两侧面及~ ~对置于搬运线191的上表面这三个面覆盖地设置的罩盖构件164。即,借助罩盖构件164划分出搬运预制件200的搬运空间165。加热单元162被收纳在该罩盖构件164内。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加热单元162分别设置在搬运线191的列间侧,即,分别设置在第一直线部194 与第二直线部195之间。
[0037] 各加热单元162具备沿着预制件200的搬运方向(以下仅称为搬运方向)延伸的多个(七个)加热器(例如红外线加热器)166(参照图4)。这些多个加热器166以既定间隔配置于纵向上。此外,各加热器166设置成在与图2中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能够移动。即各加热器166构成为能够配合预制件200的形状等适当地改变与预制件200的距离(参照图5)。
[0038] 而且,各预制件200在具有这些多个加热箱161的加热部160内自转,同时在搬运空间165内被依次搬运,由此,被多个加热单元162加热至延伸合适温度。此外,在此时调节构成各加热单元162的各加热器166的加热温度,由此,能够对预制件200施加其轴向上的温度分布。
[0039] 此外,加热部160具备作为向各加热箱161的搬运空间165供给冷却风的第一供给部的第一鼓风机(送风机)167及第一供给管168。各加热箱161构成为,能够在加热预制件200的过程中借助从该第一鼓风机167经由第一供给管168被供给至搬运空间165的冷却风来冷却预制件200的表面。
[0040] 具体地,在各加热箱161的加热单元162侧的外侧,即各罩盖构件164的外侧,形成有构成为冷却风流路的送风空间169(169A、169B、169C)。此外,送风空间169A对应第五加热箱161E设置。另外,送风空间169B与这些第一加热箱161A和第四加热箱161D共通地设置,送风空间169C与第二加热箱161B和第三加热箱161C共通地设置。即,在搬运线191的列间(第一直线部194与第二直线部195之间)设有送风空间169(169B、169C)。
[0041] 而且,第一鼓风机167经由第一供给管168连接于这些各送风空间169。即,第一供给管168的一端侧连接于第一鼓风机167,第一供给管168的另一端侧分岔成三个,分别连接于各送风空间169A、169B、169C。
[0042] 另外,各送风空间169经由在罩盖构件164的加热单元162侧的壁部164a上设置的开口部170连通于搬运空间165。该开口部170设置于搬运方向上的壁部164a的一端侧。另外,开口部170(170A 170E)通过以朝搬运方向上的壁部164a的另一端侧开口的方式将壁部~164a的一部分向搬运空间165侧弯折既定角度来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加热箱
161A、161B的开口部170A、170B在搬运方向上的壁部164a的上游侧端部附近朝下游侧开口地设置。第三 第五加热箱 161C、161D、161E的开口部170C、170D、170E在搬运方向上的壁部~
164a的下游侧端部附近朝上游侧开口地设置。
[0043] 另外,在罩盖构件164的与加热单元162相反的一侧的壁部164b的大致中央部上,分别连接有排出管(排出路径)171的一端,所述排出管171用于将在搬运空间165内冷却预制件200后的冷却风排出至搬运空间165的外部。
[0044]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从第一鼓风机167经由第一供给管168被供给至送风空间169内的冷却风从开口部170被供给至各加热箱161的搬运空间165内,冷却各预制件200的表面。在此,如上所述地,开口部170通过将壁部164a的一部分弯折既定角度来形成。
因此,通过开口部170的冷却风沿着壁部164a的被弯折的部分流入搬运空间165内。即,在搬运空间165内,产生从搬运方向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的气流。由此,能够良好地冷却在各搬运空间165内被搬运的多个预制件200。
[0045] 此外,优选地,第一供给管168的与送风空间169连接的连接部,与将送风空间169和搬运空间165连结的开口部170设置在比较分开的位置上。在像上述那样开口部170设置在壁部164a的一端侧的情况下,上述连接部优选地设置在壁部164a的另一端侧。由此,能够从开口部170以较高的风压将冷却风供给至搬运空间165。
[004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被供给至搬运空间165内的冷却风被从加热单元162的背面侧供给至搬运空间165内,通过构成加热单元162的各加热器166的间隙到达至预制件200的表面。即,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加热部160中,在将预制件200加热至延伸合适温度时,借助冷却风来冷却预制件200的表面,并且还一同冷却各加热器的表面。
[0047] 像这样由于冷却预制件200等而升温的冷却风(暖风)之后被排出至搬运空间165的外部。如上所述地在罩盖构件164的与加热单元162相反的一侧的壁部164b的大致中央部连接有排出管171的一端,在搬运空间165内冷却预制件200等而升温的冷却风(暖风),从这些排出管171排出至搬运空间165的外部。
[0048] 加热部160具有第一供给部,并且具有作为第二供给部的第二鼓风机172及第二供给管173,所述第一供给部将冷却风供给至各加热箱161的搬运空间165,所述第二供给部将大致恒定温度的暖风供给至罩盖构件164的上部空间、即搬运空间165的上部。各排出管171的另一端侧连接于该第二鼓风机172。第二供给管173的一端侧连接于第二鼓风机172,另一端侧分别连接于构成第一加热部160a的第一加热箱161A及构成第二加热部161b的第五加热箱161A的与排气部163相反的一侧的端面。
[0049] 这样,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加热部160中,将冷却风从送风空间169经由加热器166的间隙供给至搬运空间165内,前述送风空间169设置在搬运线的列间,即第一直线部194与第二直线部195之间。由此,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构造来有效率地进行搬运预制件的搬运空间的温度调整。
[0050]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搬运空间165中冷却预制件200而升温的冷却风、即暖风(以下仅称为“暖风”)在从排出管171被排出之后,借助第二鼓风机172经由第二供给管173被再次供给至搬运空间165的上部。由此,不受气候及天气等拘束,一直向搬运空间165的上部供给大致恒定温度的暖风。
[0051] 而且,该暖风如图3及图4的箭头所示,沿着罩盖构件164的上表面164c流动,流入设在弯曲部196的排气部163,被排出至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部163形成上部开口的排气路径174。第一加热部160a及第二加热部160b的搬运空间165分别连接于该排气路径174。另外,在排气路径174的开口部分设有排气用的送风风扇175。而且,如上所述地从各搬运空间165流入排气路径174的暖风借助送风风扇175从排气路径174的上部开口被排出至外部。
[0052] 在以上所说明的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加热部160中,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构造有效率且适当地进行搬运预制件的搬运空间(内部空间)165的温度调整。
[0053] 如上所述地,搬运空间165通过用罩盖构件164将搬运线191的上部封闭来形成。即,在罩盖构件164的上部(顶面)上,没有形成用来排出搬运空间165的空气的开口。因此,容易使搬运空间165内的温度上升,但在搬运空间165的上部,由于冷却预制件200等而升温的空气(暖风)容易滞留。即,在搬运空间165的上部,容易产生所谓的热滞留。
[0054] 但是,搬运空间165的上部(比预制件200更靠上部)流通有暖风,所以能够容易地使搬运空间165内的温度上升,并且还能够消除热滞留。特别地,将暖风沿着搬运线191供给,由此能够有效率地消除热滞留。通过这样地消除热滞留,能够将预制件200适当地加热,例如,还能够适当地设置温度分布。
[0055] 此外,所谓的向搬运空间165的上部供给暖风,不是向搬运空间165的上部供给因气候等导致温度变化的外界空气,而是向搬运空间165的上部供给不受气候等拘束的大致恒定温度的空气(暖风)。
[0056] 这样地供给暖风至搬运空间165内,由此,搬运空间165的温度的偏差被抑制,所以还能够抑制预制件200的温度偏差。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搬运空间165内排出的气体(暖风)回收,再次供给至搬运空间165的上部,所以能源效率能够进一步提升,装置也能够较为简易化。
[0057] 预制件200在被加热部160加热以后,进一步沿着搬运线191被搬运,被运入至吹塑成形部180。具体地,预制件200沿着搬运线191被运入翻转部185。在该翻转部185中,使被保持为倒立状态的预制件200每次以既定个数(例如8个)翻转成正立状态,在该状态下,借助未图示的搬运臂把持。之后,借助搬运臂将既定个数的预制件200搬运至由一对分型模所构成的吹塑腔模181,由吹塑腔模181将预制件200吹塑成形,形成所期望的形状的中空容器。
[0058] (实施方式2)
[0059] 图6为表示涉及实施方式2的加热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相同的构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60]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160的朝向预制件200供给冷却风的供给路线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罩盖构件164上设有将搬运空间165与送风空间169连通的第一开口部270A及第二开口部270B。第一开口部270A设在对应于加热单元162的位置,第二开口部270B设在比加热单元162更靠下方的下方侧的位置。从第一开口部270A将主要朝预制件200的躯干部200a供给的冷却风导入至搬运空间165内。从第二开口部270B导入主要朝预制件200的颈部
200b和搬运夹具192供给的冷却风。此外,第一开口部270A及第二开口部270B的形状并未特别限定。第一开口部270A及第二开口部270B例如是由形成于罩盖构件164的多个贯通孔
164a构成。
[0061] 另外,在罩盖构件164内,设有用来抑制由加热器166产生的对预制件200的颈部200b的红外线照射的遮光板300。进而,在罩盖构件264的与加热单元162相反的一侧的壁部,对置于第一开口部270A地连接有排出管171,另外,对置于第二开口部270B地连接有第二排出管(第二排出路径)176。进而,在罩盖构件164的与加热单元162相反的一侧的壁部上,沿着壁面设有反射板400。
[0062] 在这样的结构中,从第一开口部270A被导入至搬运空间165内的冷却风主要被供给于预制件200的躯干部,之后,冷却风(暖风)例如通过反射板400 的上下或左右方向的空间,主要从排出管171被排出至外部。另一方面,从第二开口部270B被导入的冷却风主要被供给于预制件200的颈部200b,然后,主要从第二排出管176被排出至外部。
[0063] 而且,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加热部160中,将冷却风从送风空间169经由第一及第二开口部270A、270B供给至搬运空间165内。由此,能够以较为简单的构造有效率地进行搬运预制件的搬运空间的温度调整。进而,在搬运空间165内设置遮光板300,使得预制件200的颈部200b不因红外线照射而被加热,设置反射板400,使得躯干部200a有效地被加热。由此,能够抑制颈部200b和搬运夹具192的高温化,即,能够抑制颈部200b的变形,同时,能够更适当地加热预制件200 。
[0064]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0065]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供给部回收从搬运空间165被排出的暖风,将该暖风再次供给至搬运空间165的上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结构。第二供给部也可不回收搬运空间165的暖风,而是将把外界空气加温至既定温度得到的暖风供给至搬运空间165的上部。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供给部沿着搬运线191将暖风供给至搬运空间165的上部,但供给暖风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为与搬运线191正交的方向。
[0066]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从搬运空间165 的一端侧所供给的暖风从设在搬运空间165的另一端侧的排气部163排出,但暖风的排出路径没有被特别限定。
[0067] 进而,也可以是,加热部160并不一定要具备第二供给部。即,也可以是,并不一定要将暖风供给至搬运空间165的上部。
[0068] 附图标记说明
[0069] 100注射成形装置;120注射成形部;121合模机构;140冷却部;160加热部;161加热箱;162加热单元;163排气部;164罩盖构件;165搬运空间;166加热器;167第一鼓风机;168第一供给管;169送风空间;170开口部;171排出管(排出路径);172第二鼓风机;173第二供给管;174排气路径;175送风风扇;176第二排出管(第二排出路径);180吹塑成形部;181吹塑腔模;185翻转部;190搬运部;191搬运线;192搬运夹具;193链轮;194第一直线部;195第二直线部;196弯曲部;200预制件;270A第一开口部;270B第二开口部;300遮光板;400反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