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38827.X

文献号 : CN1053581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野村祐介

申请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摘要 :

本支架包括:长轴构件,其形成有从顶端部朝向基端部延伸设置的内部空间、以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顶端部的第一开口部以及以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基端部的第二开口部;以及防止流入部,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部隔开间隙地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防止流入面,所述防止流入面的第一端缘部固定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比所述第二开口部靠基端侧的部位,所述防止流入面的第二端缘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开口部靠顶端侧的位置,并且从所述长轴构件的侧面朝向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延伸设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支架,其中,该支架包括:

长轴构件,其形成有从顶端部朝向基端部延伸设置的内部空间、以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顶端部的第一开口部以及以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基端部的第二开口部;以及防止流入部,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部隔开间隙地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防止流入面,所述防止流入面的第一端缘部固定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比所述第二开口部靠基端侧的部位,所述防止流入面的第二端缘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开口部靠顶端侧的位置,并且所述防止流入面的第二端缘部从所述长轴构件的外周面朝向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第二开口部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防止流入部包括:

骨部,其利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且第一端部固定在比所述第二开口部靠基端侧的位置,第二端部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朝向顶端侧延伸设置并且从所述长轴构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离开,该骨部在所述长轴构件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以及膜部,其形成得比所述骨部柔软,并设于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至少一组所述骨部的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骨部之间,且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膜部在所述长轴构件的整周上分别设于在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骨部之间,在所述膜部中的一者上形成有从顶端向基端侧延伸并且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膜部的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防止流入部设置在所述长轴构件的整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

该支架具有伞部,该伞部在所述长轴构件的整周上形成有所述防止流入面,所述防止流入面以从位于支架的基端的伞基端部朝向所述长轴构件的顶端侧并且从所述长轴构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离开的方式延伸设置,在所述伞基端部具有底部,

所述长轴构件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之间具有所述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在与所述防止流入面之间具有间隙且该第二开口部被所述防止流入面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中,

该支架具有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设置在形成为管状的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伞基端部之间,该接合构件形成为棒状并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的壁部向所述伞基端侧延伸,用于将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伞基端部之间接合,所述第二开口部由所述接合构件和所述长轴构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中,

在所述长轴构件的基端部设有阀部,该阀部利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且具有在自然状态下封闭并且通过弹性变形而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狭缝。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架,其中,

在所述长轴构件的基端部设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利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用于分隔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长轴构件的外部。

说明书 :

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留置于胆管内或胰管内进行使用的支架。本申请基于2013年7月11日在美国提出临时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61/845,035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相对于形成于胆管或胰管的狭窄部,为了扩展该狭窄部,并维持打开存续状态,进行了支架的留置。
[0003] 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支架。该支架由放射线透过性的聚乙烯制作而成。支架具有顶端和顶端排泄孔,在靠近支架的基端的部位具有基端翼部和基端排泄孔(第二开口部)。当在胆管内配置了支架时,通过将基端翼部的顶端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从而支架的基端部自十二指肠乳头向十二指肠的管腔内突出并留置。通过将支架留置在胆管内,从而有助于来自胆管的胆汁经由共用胆汁管(内部空间)和十二指肠乳头向小肠排泄。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74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支架中,在胃中消化并送到小肠的食物残渣与向十二指肠的管腔内突出的支架的基端部相接触。此时,存在有食物残渣从支架的基端排泄孔流入、经由共用胆汁管从顶端排泄孔向外部流出并向胆管逆流的隐患。若食物残渣在支架中逆流,则存在有支架的共用胆汁管闭塞的隐患。
[000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支架包括:长轴构件,其形成有从顶端部朝向基端部延伸设置的内部空间、以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顶端部的第一开口部以及以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设于所述基端部的第二开口部;以及防止流入部,其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部隔开间隙地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的防止流入面,所述防止流入面的第一端缘部固定于所述长轴构件的比所述第二开口部靠基端侧的部位,所述防止流入面的第二端缘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开口部靠顶端侧的位置,并且从所述长轴构件的侧面朝向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延伸设置。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支架中,所述第二开口部设于所述长轴构件的侧面。
[0012]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支架中,所述防止流入部包括:骨部,其利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且第一端部固定在比所述第二开口部靠基端侧的位置,第二端部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朝向顶端侧延伸设置并且从所述长轴构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离开,该骨部在所述长轴构件的周向上设有多个;以及膜部,其形成得比所述骨部柔软,并设于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至少一组所述骨部的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的骨部之间,且覆盖所述第二开口部。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三技术方案的支架中,所述膜部在所述长轴构件的整周上分别设于在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骨部之间,在所述膜部中的一者上形成有从顶端向基端侧延伸并且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膜部的切口。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支架中,所述防止流入部设置在所述长轴构件的整周上。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支架中,该支架具有伞部,该伞部在所述长轴构件的整周上形成有所述防止流入面,所述防止流入面以从位于支架的基端的伞基端部朝向所述长轴构件的顶端侧并且从所述长轴构件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离开的方式延伸设置,在所述伞基端部具有底部,所述长轴构件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之间具有所述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在与所述防止流入面之间具有间隙且该第二开口部被所述防止流入面覆盖。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第六技术方案的支架中,该支架具有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设置在形成为管状的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伞基端部之间,该接合构件形成为棒状并从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的壁部向所述伞基端侧延伸,用于将所述长轴构件的所述基端部与所述伞基端部之间接合,所述第二开口部由所述接合构件和所述长轴构件形成。
[0017]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支架中,在所述长轴构件的基端部设有阀部,该阀部利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且具有在自然状态下封闭并且通过弹性变形而与所述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狭缝。
[0018]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的支架中,在所述长轴构件的基端部设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利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用于分隔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长轴构件的外部。
[0019] 发明的效果
[0020] 根据上述支架,能够抑制食物残渣等流体从第二开口部流入并经由主体的内部空间逆流。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侧视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侧面的剖视图。
[0023] 图3是图2中的剖切线A1-A1的剖视图。
[0024] 图4是说明留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支架的步骤的图。
[0025] 图5是将为了向体内导入而变形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一部分剖切得到的侧视图。
[0026] 图6是说明留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支架的步骤的图。
[0027]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支架的基端部的剖视图。
[0028] 图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支架的基端部的立体图。
[0029] 图9是图8的支架的基端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30]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支架的基端部的立体图。
[0031] 图11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支架的基端部局部剖切得到的侧视图。
[0032] 图12是将表示使导引导管贯穿于图11的支架的密封构件的状态的基端部局部剖切得到的侧视图。
[0033] 图1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基端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34]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基端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第1实施方式)
[0036] 以下,参照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支架1的第1实施方式。
[0037] 另外,在以下所有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附图,适当地使各个构成要素的厚度、尺寸的比例不同。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包括主体(长轴构件)10和伞部(防止流入部)30。在主体10上形成有内部空间13、第一开口部16以及第二开口部18、19。内部空间13从主体10的顶端部11朝向基端部12延伸设置。第一开口部16设于主体10的顶端部11。第二开口部18、19设于主体10的基端部12的外周面(侧面)17。伞部30具有覆盖第二开口部18、19整体的防止流入面30a。
[0039] 主体10利用聚氨酯、聚乙烯等具有弹性、柔软性以及生物体适合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第一开口部16设于主体10的顶端面15。第一开口部16与内部空间13的顶端侧的部分相连通。第二开口部18、19在主体10的长度轴线(中心轴线)C1方向上形成有两个。第二开口部18形成为位于比第二开口部19靠顶端侧的位置且隔着主体10的长度轴线(中心轴线)C1位于与第二开口部19相反侧的位置。第二开口部18、19与内部空间13的基端侧的部分相连通。
[0040] 利用上述内部空间13、第一开口部16以及形成于主体10的基端面12a的开口21构成了主体10的管路。
[0041] 在主体10的开口21中配置有形成为圆柱状的阀部22。阀部22利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在阀部22上形成有在沿着长度轴线C1的方向(厚度方向)上贯穿阀部22的狭缝22a。虽未图示,但是阀部22的外周面与开口21的内周面利用具有生物体适合性的公知的粘接剂等进行密封。
[0042] 狭缝22a在未作用有除重力以外的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利用形成阀部22的材料的弹性力进行封闭。另一方面,通过克服该弹性力使狭缝22a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打开狭缝22a。此时,打开的狭缝22a内的空间与内部空间13相连通。
[0043] 自然状态下的狭缝22a如后所述为了防止食物残渣经由狭缝22a流入内部空间13内而被封闭。
[0044] 如图1和图2所示,伞部30的防止流入面30a是伞部30的外表面。防止流入面30a的第一端缘部30b固定于主体10的外周面17的比第二开口部18、19靠基端侧的部位。防止流入面30a的第二端缘部30c配置于比第二开口部18、19靠顶端侧的位置,并且从主体10的外周面17朝向向径向外侧离开的位置延伸设置。
[0045] 如图2和图3所示,伞部30设置在主体10的整周上。伞部30具有骨部31和膜部32。骨部31利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0046] 骨部31例如能够利用聚氨酯、聚乙烯等具有弹性和生物体适合性的树脂材料形成。骨部31在比第二开口部18、19靠基端侧的位置固定有第一端部31a且骨部31在主体10的周向上设有4个。膜部32堵塞在周向上相邻的骨部31之间并且朝向顶端侧延伸设置。
[0047] 骨部31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朝向顶端侧延伸设置有第二端部31b并且从主体10的外周面17向径向外侧离开。4个骨部31在周向上相互分开,并绕主体10的长度轴线C1每等角度地进行配置。
[0048] 膜部32能够适当地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PFA(全氟烷氧基烷烃)等、表面光滑且具有生物体适合性的氟系的树脂材料。膜部32形成得比骨部31柔软(刚性低)。
[0049] 防止流入面30a包括各个骨部31的外侧的面和各个膜部32的外侧的面。伞部30在自然状态下呈伞状打开。
[0050] 伞部30的防止流入面30a设置为从第二开口部18向主体10的径向外侧隔开间隙S1地覆盖第二开口部18整体。在位于第二开口部18侧的伞部30的内表面30d与第二开口部18之间也设有间隙S1。
[0051] 防止流入面30a设置为从第二开口部19向径向外侧隔开间隙S2地覆盖第二开口部19整体。在伞部30的内表面30d与第二开口部19之间也设有间隙S2。
[0052] 间隙S1、S2在基端侧被防止流入面30a的第一端缘部30b和主体10密封。
[005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主体10的顶端部11固定有4个翼部40(有一个翼部40未图示。)。
[0054] 翼部40包括第一翼部端部41和第二翼部端部42。第一翼部端部41固定于主体10的顶端部11。第二翼部端部42沿着长度轴线C1朝向主体10的中央部14侧延伸设置,并形成为从主体10的外周面17向径向外侧逐渐离开。翼部40利用与主体10相同的材料进行形成,第一端部41通过热熔接、粘接等固定于主体10。
[0055] 接着,以下说明将像以上那样构成的支架1留置在患者的胆管内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的留置方法。
[0056] 首先,手术者等使用者将侧视型的内窥镜从口等自然开口向患者的体内插入,如图4所示,将内窥镜E的插入部E1的顶端向十二指肠P1内插入并推进至十二指肠乳头P2附近。
[0057] 接着,使用者从内窥镜E的未图示的钳子口向内窥镜E的通道E2内插入导引导管(棒状构件)W10。选择导引导管W10的外径稍微小于支架1的主体10的内径的导引导管。
[0058] 一边适当地操作内窥镜E的未图示的抬起台,一边使导引导管W10的顶端从通道E2的顶端开口朝向十二指肠乳头P2突出。然后,将导引导管W10的顶端从十二指肠乳头P2向胆管P3内插入。
[0059] 使用者在X射线透视下确认十二指肠乳头P2与胆管P3的狭窄部P4的形状,选择从打开时的伞部30的第二端缘部30c到翼部40的第二端部42的长度具有与从十二指肠乳头P2直至超过胆管P3的狭窄部P4的距离大致相等的长度的支架1。
[0060] 在患者的体外,预先使支架1的阀部22弹性变形以使阀部22的狭缝22a打开。使导引导管W10的基端侧贯穿于内部空间13内以及变形后的狭缝22a内。
[0061] 使推进导管(管状构件)W20外套于导引导管W10的位于比主体10靠基端侧的位置的部分。推进导管W20选择其外径、内径分别与主体10的外径、内径几乎相等的推进导管。
[0062] 如图5所示,克服骨部31的弹性力在整周上朝向长度轴线C1按压伞部30,使骨部31、膜部32向长度轴线C1侧变形。此时,膜部32在周向上折叠,伞部30成为闭合的状态。
[0063] 使推进导管W20相对于导引导管W10向顶端侧移动(压入),从钳子口向内窥镜E的通道E2内插入支架1。其结果,各个翼部40按压于通道E2的内周面且向长度轴线C1侧变形而闭合。即,将向径向外侧打开的翼部40和在自然状态下呈伞状打开的伞部30设为外径较小的闭合的状态并向通道E2内导入。
[0064] 若在压入推进导管W20时使各个翼部40自通道E2的顶端开口突出,则翼部40在自身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径向外侧打开。若经由通道E2向胆管P3的狭窄部P4内插入支架1的翼部40,则各个翼部40按压于狭窄部P4的内周面且向长度轴线C1侧变形。
[0065] 如图4所示,若伞部30自通道E2的顶端开口突出,则伞部30在自身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呈伞状打开。
[0066] 如图6所示,若支架1进一步向胆管P3内插入且翼部40超过狭窄部P4,则翼部40打开,翼部40卡定于狭窄部P4的顶端侧。
[0067] 此时,由于选择了如上所述设定了从伞部30的第二端缘部30c到翼部40的第二端部42的长度的支架1,因此伞部30的第二端缘部30c也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P2。由此,伞部30成为自十二指肠乳头P2向十二指肠P1的管腔内突出的状态。
[0068] 保持推进导管W20的位置,并且使导引导管W10相对于推进导管W20向基端侧移动(拉回),从主体10中抽拔导引导管W10。阀部22弹性变形,狭缝22a封闭。
[0069] 伞部30的第二端缘部30c或者在绕长度轴线C1中的一部分上与十二指肠乳头P2相接触,或者在整周上都不接触。由此,在伞部30的第二端缘部30c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与十二指肠乳头P2之间形成有间隙S4。即,支架1以在伞部30的第二端缘部30c的周向上的一部分与十二指肠乳头P2之间形成了食物残渣不会流入的程度的间隙S4的状态留置在胆管P3内。
[0070] 经由内窥镜E的通道E2向外部抽拔导引导管W10和推进导管W20,从患者的口中抽拔内窥镜E的插入部E1。
[0071] 相对于留置在胆管P3内的支架1,向胆管P3内供给的胆汁如箭头F1所示从第一开口部16进入内部空间13内。如箭头F2、F3所示从第二开口部18、19流出到主体10的外部的胆汁撞击从第二开口部18、19向主体10的径向外侧隔开间隙S1、S2地设置的伞部30。由于比间隙S1、S2靠基端侧的位置被主体10和伞部30封闭,因此从第二开口部18、19流出到主体10的外部的胆汁向顶端侧流动,从伞部30与十二指肠乳头P2之间的间隙S4向伞部30的外部流出并在十二指肠P1中朝向下游(小肠)侧。
[0072] 这样,从第二开口部18、19流出到外部的胆汁不是单纯地向径向外侧流动,而是在被伞部30阻断并暂时向顶端侧流动之后以经由间隙S4的方式向径向外侧流动。即,从第二开口部18、19流出到主体10的外部的胆汁在侧视时整体呈S字状流动而到达伞部30的外部。
[0073] 另外,如箭头F5所示,从未图示的胃到达十二指肠P1的食物残渣有时与向十二指肠P1的管腔内突出的伞部30的防止流入面30a相接触。但是,由于伞部30的防止流入面30a覆盖着第二开口部18、19,因此抑制了食物残渣从第二开口部18、19流入主体10的内部空间13内。
[0074] 由于伞部30设置在主体10的整周上,因此不管留置在胆管P3内的支架1的周向的方向如何,都抑制了像箭头F5那样流过来的食物残渣从第二开口部18、19流入主体10的内部空间13内。
[007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在主体10的基端部12的外周面17上形成有第二开口部18、19,伞部30的防止流入面30a从第二开口部18、19向主体10的径向外侧隔开间隙S1、S2地进行设置。因此,在十二指肠P1内流动的食物残渣与防止流入面30a相接触而改变了流动的方向,并从十二指肠P1向小肠侧流动。由此,能够抑制食物残渣从第二开口部18、19流入并经由主体10的内部空间13向胆管P3逆流。另一方面,从第一开口部16流入到内部空间13内的胆汁在自第二开口部18、19流出之后,能够在侧视时呈S字状流动并经由间隙S4向伞部30的外部流出。
[0076] 通过在主体10的基端部12形成第二开口部18、19,从而能够与形成为管状的以往的支架相同程度地使胆汁易于向外部流出。
[0077] 伞部30具有骨部31和膜部32。若去除使骨部31向长度轴线C1侧变形的保持力,则在骨部31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伞部30向径向外侧打开,伞部30能够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P2。由于能够在将伞部30的外径闭合得较小的状态下向患者的体内进行导入,因此能够在导入支架1时减轻对患者带来的负担。
[0078] 通过在沿周向相邻的骨部31之间设置形成得比骨部31柔软的膜部32,从而能够维持在自然状态下呈伞状打开的弹性力并且将伞部30整体形成得柔软。由于伞部30具有骨部31,因此易于保持在自然状态下伞部30打开的形状。
[0079] 由于伞部30设置在主体10的整周上,因此不管留置在胆管P3内的支架1的周向的方向如何,都能够抑制流过来的食物残渣从第二开口部18、19流入主体10的内部空间13内。
[0080] 在主体10的基端部12设有具有狭缝22a的阀部22。由于自然状态下的狭缝22a被封闭,因此能够防止食物残渣从外部经由狭缝22a流入内部空间13内。
[0081] 通过向弹性变形后的狭缝22a内插入导引导管W10,从而能够使用以往的在支架的留置中使用的通常的导引导管W10和推进导管W20将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留置在胆管P3内。
[008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的留置方法,能够使用以往的导引导管W10和推进导管W20将防止了食物残渣逆流的本支架1留置在胆管P3内。
[0083] 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能够像以下说明的那样对其结构进行各种变形。
[0084] 将本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变形例表示在图7中。在本变形例中,具有多个骨部31,在相邻的骨部31之间形成有膜部32,利用膜部32和骨部31,以覆盖长轴构件10的整周的方式形成了伞部30。例如,像图7所示的支架1A那样,也可以在伞部30中的一个膜部32上形成从顶端向基端侧延伸的切口32a。该切口32a沿膜部32的厚度方向贯穿膜部32。支架1A配置为当伞部30的第二端缘部30c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P2时切口32a位于下游(小肠)侧。
[0085] 在伞部30中的一部分上通过在膜部32上形成切口32a,从而在伞部30的第二端缘部30c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P2时,胆汁经由切口32a向伞部30的外部流出。因而,能够使胆汁更可靠地向伞部30的外部流出。
[0086] 将本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其他变形例表示在图8和图9中。像图8和图9所示的支架1B那样,也可以将伞部50设置在主体10的大致半周上。该伞部50并不像本实施方式的伞部30那样包括刚性相互不同的骨部31和膜部32。伞部50是将氟系的树脂材料形成为比上述膜部32厚的片状而成的。伞部50在自然状态下利用自身的弹性力向径向外侧打开,但是在从径向外侧朝向长度轴线C1按压时能够使外径较小地变形。伞部50的外表面构成防止流入面
50a。
[008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0上形成有两个第二开口部18、19,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在主体10上仅形成有一个第二开口部18。第二开口部18与伞部50之间的间隙S1在主体10的周向上与主体10的外部相连通。
[0088] 在将如此构成的支架1B留置在胆管P3内时,期望的是以伞部50成为上游(胃)侧的方式进行留置。
[0089] 从未图示的胃流过来的食物残渣与伞部50的防止流入面50a相接触而朝向下游侧。如图9中箭头F7所示,从第二开口部18流出到主体10的外部的胆汁与伞部50相接触而朝向顶端侧,因此侧视时呈S字状流动。
[0090] 另外,除了图8和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支架1B以外,也可以构成为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支架1C。图10的支架1C构成为第二开口部18与伞部50之间的间隙S1在主体10的周向上不与主体10的外部相连通,而是被伞部50阻挡。通过如此构成支架1C,从而能够将伞部50构成得小型。
[0091] 像图11所示的支架1D那样,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架1的阀部22,也可以设置利用海绵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密封构件55。在该密封构件55上未预先形成有上述阀部22那样的狭缝22a。密封构件55分隔开内部空间13与主体10的外部。
[0092] 如此构成的支架1D的留置方法是在选择了期望的长度的支架1之后,使导引导管W10的基端侧贯穿于内部空间13内。如图12所示,利用通过向密封构件55按压导引导管W10而压破密封构件55等的方法在密封构件55上形成通孔55a。使导引导管W10贯穿于所形成的通孔55a内。
[0093] 若在使伞部30卡定于十二指肠乳头P2之后抽拔导引导管W10,则在密封构件55的弹性力的作用下,通孔55a密封。
[0094] 利用如此构成的支架1D,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架1相同的效果。
[0095] (第2实施方式)
[0096] 接着,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但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之处。
[0097]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包括伞部70和形成为管状的主体60。主体60在基端形成有切口部61。伞部70设于主体60的基端。
[0098] 主体60取代第1实施方式的主体10的第二开口部18、19,从主体60的基端面到顶端侧的侧面形成有倾斜切口而形成的切口部61。由切口部61形成的开口在支架2的基端侧向倾斜的方向开口。主体60能够利用与主体10相同的材料形成。
[0099] 伞部70以与图10所示的支架1C的伞部50相同的材料、厚度形成为圆锥的侧面的形状。伞部70关闭基端部(伞基端部)72而形成底部70b,并且在主体60的整周上朝向顶端侧延伸设置并且形成为从主体6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离开。即,伞部70形成为从主体60的基端朝向顶端扩径的大致圆锥形状。
[0100] 伞部70的基端部72的外表面71形成为带圆角的形状。伞部70的网眼如果细至食物残渣不会通过的程度,则也可以利用金属丝网进行形成。
[0101] 主体60的基端部与伞部70的内表面在使主体60的长度轴线(中心轴线)C2与伞部70的长度轴线一致的状态下利用粘接剂等相固定。
[0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伞部70的长度轴线C2方向观察时,作为与主体60重叠的部分的区域73和主体60相当于长轴构件81,伞部70的除区域73以外的区域相当于防止流入部74。即,利用防止流入部74和作为长轴构件81的基端部的区域73构成伞部70。
[0103] 即,长轴构件81的基端面是伞部70的区域73的底部。因而,在作为伞部70的区域73的长轴构件81的基端面上未形成有开口。利用切口部61和伞部70的区域73构成设于长轴构件81的基端部的侧面、且与主体60的内部空间62连通的第二开口部82。
[0104] 在如此构成的支架2中,如箭头F9所示,从第二开口部82流出到主体60的外部的胆汁撞击从第二开口部82向主体60的径向外侧隔开间隙S6地设置的伞部70并向顶端侧流动。
[0105]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能够抑制食物残渣从第二开口部82流入并经由主体60的内部空间62向胆管P3逆流。
[0106]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由于将区域73和防止流入部74构成为一体而构成了伞部70,因此能够可靠地封闭长轴构件81的基端部。
[0107] (第3实施方式)
[0108] 接着,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但是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说明不同之处。
[0109]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3包括形成为管状的主体90、上述伞部70以及接合构件100。接合构件100设于主体90与伞部70之间并将主体90与伞部70之间接合。
[0110] 主体90能够利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主体10相同的材料形成。
[0111] 接合构件100形成为在沿着主体90的长度轴线(中心轴线)C3的方向上延伸的棒状。接合构件100能够利用不锈钢、硬质的树脂材料形成。
[0112] 接合构件100以从主体90的壁部91向基端侧延伸的方式接合于主体90。主体90与接合构件100、接合构件100与伞部70能够利用公知的粘接剂等进行接合。
[0113] 长轴构件111包括主体90、接合构件100以及伞部70的区域73。主体90相当于长轴构件111的顶端部,区域73相当于长轴构件111的基端部。
[0114] 在主体90与伞部70的区域73之间且在除接合构件100以外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开口部112。
[0115] 在如此构成的支架3中,如箭头F11所示,从第二开口部112流出到主体90的外部的胆汁在撞击从第二开口部112向主体90的径向外侧隔开间隙S8地设置的伞部70之后,向顶端侧流动。
[0116]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架3,能够抑制食物残渣从第二开口部112流入并经由主体90的内部空间92向胆管P3逆流。
[0117]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结构的变更等。而且,能够适当地组合各个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个结构进行利用。
[0118]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主体形成为管状的结构。但是,主体的由与长度轴线正交的面形成的截面形状除了圆形状以外,也可以形成为椭圆形状、六边形等成为多边形状的轮廓的形状。
[0119] 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主体由一层树脂材料形成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利用同轴配置的多个层来形成主体。在主体由两层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聚氨酯、聚乙烯等具有弹性、柔软性以及生物体适合性的树脂材料来形成形成为管状并配置于主体的外周面侧的外部层。而且,也可以利用PTFE、PFA等树脂材料来形成形成为管状并配置于主体的内周面侧的内部层。
[0120] 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构成伞部30的4个骨部31绕长度轴线C1每等角度地进行配置的结构。但是,这些骨部31也可以不绕长度轴线C1每等角度地进行配置。
[0121] 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构成伞部30的骨部31的数量为4个的结构。但是,构成伞部30的骨部31的数量没有限制,也可以是1个~3个,亦可以是5个以上。
[0122] 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所有的相邻的骨部31之间形成有膜部32的结构。但是,防止流入面只要形成为在支架留置于处理对象部位的状态下在能够防止食物残渣等经由第二开口部流入支架内的范围内覆盖第二开口部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在一组相邻的骨部之间设有膜部,在主体的周向上形成覆盖包括第二开口部在内的半周的防止流入面。
[0123] 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主体10的顶端部11固定有4个翼部4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在支架上没有这些翼部40。
[0124] 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留置支架的管腔组织为胆管P3。但是,管腔组织并不限于胆管P3,例如也可以是胰管等。
[0125]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改变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的组合,或者对各个构成要素施加各种变更或进行删除。本发明并不由上述说明限定,而仅由添加的权利要求书限定。
[012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7] 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食物残渣等流体从第二开口部流入并经由主体的内部空间逆流的支架。
[0128] 附图标记说明
[0129] 1、1A、1B、1C、1D、2、3支架;10长轴构件;11顶端部;12基端部;13、62、92内部空间;16第一开口部;17侧面;18、19第二开口部;S1、S2、S6、S8间隙;22阀部;22a狭缝;30a、50a、
70a防止流入面;30b第一端缘部;30c第二端缘部;74防止流入部;30、50、70伞部;31骨部;32膜部;32a切口;55密封构件;70b底部;72伞基端部;100接合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