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块和门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15885.1

文献号 : CN1053701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后藤仁

申请人 : YKK AP 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固定块和门窗。不会导致组装作业的烦杂化,在框架的进深面与面材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尺寸不同的门窗之间实现共用化。一种固定块,夹在面材的端面与下框的上表面之间,经由上表面抵接在面材的端面上,从而在下框的上表面与面材的端面之间确保所希望的间隙,其中,固定块包括:块主体,具有上表面,以使下表面与下框的上表面对置的状态配置在下框上;和插入部,从块主体的下表面突出,插入到形成在构成下框的上表面的上壁部分的贯插孔中,插入部具有:第1插入部分,外形尺寸比块主体小;和第2插入部分,形成在比第1插入部分远离下表面的部位,外形尺寸比第1插入部分小。

权利要求 :

1.一种固定块,夹在面材的端面与框架的进深面之间,通过经由抵接面抵接在上述面材的端面上,而在上述框架的进深面与上述面材的端面之间确保所希望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包括:块主体,具有上述抵接面,并且以使基端面与上述框架的进深面对置的状态配置于上述框架;和插入部,从上述块主体的基端面突出,插入到形成于构成上述框架的进深面的壁部分的贯插孔中,上述插入部具有:第1插入部分,外形尺寸比上述块主体小;和第2插入部分,形成在比上述第1插入部分远离上述基端面的部位,外形尺寸比上述第1插入部分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块,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部在上述第1插入部分与上述第2插入部分之间具有与上述块主体的基端面平行的支承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块,其特征在于,上述块主体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长方体状,上述插入部呈柱状,沿着上述块主体的长边配设有多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块,其特征在于,上述块主体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长方体状,上述插入部沿着上述块主体的长边宽度较宽地形成。

5.一种门窗,其特征在于,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块夹在面材的端面与框架的进深面之间。

说明书 :

固定块和门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固定块和门窗。

背景技术

[0002] 在通常的门窗中,例如在下框架或下框等框架与玻璃板等面材之间夹装固定块。固定块例如由聚丙烯等树脂材料成形为长方体状。该固定块通过经由抵接面抵接在面材的端面上,而在框架的进深面与面材的端面之间确保所希望的间隙。
[0003] 在框架的进深面与面材的端面之间确保的间隙根据门窗的种类是各种各样的。因而,存在必须根据要确保的间隙的尺寸来准备多种固定块的问题。
[0004] 因此,以往有的结构包括相互经由倾斜面抵接的两个块部分来构成固定块。根据该现有技术,如果使块部分相对地滑动,则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化,所以能够在要确保的间隙的尺寸不同的门窗之间实现固定块的共用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16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但是,在包括两个块部分的固定块中,需要每次根据要确保的间隙的尺寸进行调整作业,从而门窗的组装作业烦杂化。
[0007]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块和门窗,不会导致组装作业的烦杂化,在框架的进深面与面材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尺寸不同的门窗之间能够实现共用化。
[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固定块,夹在面材的端面与框架的进深面之间,通过经由抵接面抵接在上述面材的端面上,而在上述框架的进深面与上述面材的端面之间确保所希望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包括:块主体,具有上述抵接面,并且以使基端面与上述框架的进深面对置的状态配置于上述框架;和插入部,从上述块主体的基端面突出,插入到形成于构成上述框架的进深面的壁部分的贯插孔中,上述插入部具有:第1插入部分,外形尺寸比上述块主体小;和第2插入部分,形成在比上述第1插入部分远离上述基端面的部位,外形尺寸比上述第1插入部分小。
[0009] 根据该发明,通过在构成框架的进深面的部分形成内径不同的贯插孔,而能够变更从框架的进深面到块主体的抵接面的距离。因而,根据该固定块,无需进行调整作业,就能够在框架的进深面与面材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尺寸不同的门窗间共用。
[0010]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固定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入部在上述第1插入部分与上述第2插入部分之间具有与上述块主体的基端面平行的支承面。
[0011] 根据该发明,通过使第1插入部分与第2插入部分之间的支承面抵接,将固定块支承在框架的进深面上。作为支承面,并不一定需要处于插入部的整周,只要仅处于插入部的一部分即可。
[0012]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固定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块主体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长方体状,上述插入部呈柱状,沿着上述块主体的长边配设有多个。
[0013] 根据该发明,利用多个插入部将固定块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在框架的进深面上。作为插入部的截面形状,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构成为多边形状。插入部的第1插入部分和第2插入部分并不需要一定是相同的截面形状。
[0014]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固定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块主体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长方体状,上述插入部沿着上述块主体的长边宽度较宽地形成。
[0015] 根据该发明,利用形成为宽度较宽的插入部将固定块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在框架的进深面上。
[0016] 此外,本发明的门窗的特征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块夹在面材的端面与框架的进深面之间。
[0017] 根据该发明,通过在构成框架的进深面的部分形成内径不同的贯插孔,而能够变更从框架的进深面到块主体的抵接面的距离。因而,根据该门窗,无需进行调整作业,就能够在框架的进深面与面材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尺寸不同的门窗间共用固定块。
[0018]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构成框架的进深面的部分形成内径不同的贯插孔,而能够变更从框架的进深面到块主体的抵接面的距离。因而,无需进行调整作业,就能够在框架的进深面与面材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尺寸不同的门窗间共用固定块。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门窗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0020] 图2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将固定块拆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1] 图3是从室内侧观察图1所示的门窗的图。
[0022] 图4是应用于图1所示的门窗的固定块的立体图。
[0023] 图5是从长边侧观察图4所示的固定块的侧视图。
[0024] 图6是从短边侧观察图4所示的固定块的侧视图。
[0025]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两种门窗的图,图7(a)是从框架基部的上表面到上端位置的距离设定为X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7(b)是从框架基部的上表面到上端位置的距离设定为X+a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7(c)是从框架基部的上表面到上端位置的距离设定为X+a+b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026] 图8是在图7(a)、图7(b)、图7(c)各自所示的门窗中将固定块拆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7] 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两种门窗的图,图9(a)是从框架基部的上表面到上端位置的距离较短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9(b)是从框架基部的上表面到上端位置的距离较长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028] 图10是在图9(a)、图9(b)各自所示的门窗中将固定块拆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9] 图11是从长边侧观察固定块的变形例1的侧视图。
[0030] 图1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两种门窗的图,图12(a)是将面材的咬入深度设定得较大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图12(b)是应用与图12(a)相同的下框而将面材的咬入深度设定得较小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纵剖视图。
[0031] 图13是在图12(a)、图12(b)各自所示的门窗中将固定块拆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32] 图14是从长边侧观察固定块的变形例2的侧视图。
[0033] 图15是表示固定块的变形例3的图,图15(a)是立体图,图15(b)是侧视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
[0035] 21、31、51、61、71、81、91、101 面材;23、33、50、60、70、80、90、100 下框;231、331、531、631、731、831、931、1031 框架基部;231a、331a、531a、631a、731a、831a、931a、1031a 上表面;231b、331b、531b、631b、731b、831b、931b、1031b1、1031b2 贯插孔;40、140、240、340、
440 固定块;41、141、241、341、441 块主体;41a、141a、241a 下表面;41b、141b、241b 上表面;42、142、242、442 插入部;42a、142a、242a、342a、442a 第1插入部分;42b、142b、242b、
342b、442b 第2插入部分;142c 第3插入部分;42c、142d、142e、242c 支承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固定块和门窗的优选实施方式。
[0037] (实施方式1)
[0038] 图1和图2是表示应用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固定块的门窗的主要部分的图。如图3所示,这里例示的门窗包括开口框架10和左右两扇推拉门窗20、30,是仅使配设在室内侧的推拉门窗30相对于开口框架10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而开闭的称作所谓“单拉窗”的结构。
[0039] 开口框架10是通过将上框11、下框12及一对纵框13组装成四周框而构成的。配设在开口框架10的室外侧的推拉门窗(以下称作“固定推拉门窗20”)由外形呈矩形的面材21、和设置在面材21的四周的上框22、下框23及左右的纵框24构成。配设在开口框架10的室内侧的推拉门窗(以下称作“可动推拉门窗30”)由外形呈矩形的面材31、和设置在面材31的四周的上框32、下框33及左右的纵框34构成。构成固定推拉门窗20的各个框架22、23、24及构成可动推拉门窗30的各个框架32、33、34都是由铝等金属或树脂材料成形的挤压型材,构成为遍及全长具有大致同样的截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1的门窗中,在下框23的进深面与面材21的下端面之间、以及下框33的进深面与面材31的下端面之间,分别配设固定块40。以下,对配设固定块40的下框23及下框33的构成详细叙述,同时对本申请发明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而将固定推拉门窗20的构成要素称作固定面材21、固定上框22、固定下框23、固定纵框24,将可动推拉门窗30的构成要素称作可动面材31、可动上框32、可动下框33、可动纵框34,从而将两者区别开。
[0040]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下框23是将呈方筒状的框架基部231、一对压边卡合翅片部232和抵接翅片部233一体地成形的结构,一对压边卡合翅片部232设置在框架基部231的上表面(进深面)231a上,抵接翅片部233与固定面材21的室外侧表面对置。框架基部231的沿着外观方向的尺寸具有相对于沿着进深方向的尺寸大致为3倍的长度,框架基部231经由从下壁部分向下方突出的固定翅片部234固定在下框12的固定用轨道部121上。压边卡合翅片部232在框架基部231的上壁部分,从位于室内侧的边缘部和位于室外侧的边缘部分别向上方突出后,向相互对置的方向弯折。这些压边卡合翅片部232通过在相互之间安装有压边
235的卡合片235a的情况下与卡合片235a卡合而发挥功能,以将压边235相对于固定下框23能够拆装地保持。保持在固定下框23上的压边235从设置在室内侧的压边卡合翅片部232的上端朝向上方突出,成为面向室内侧的面位于与框架基部231的面向室内侧的外观面相同平面上的状态。抵接翅片部233在从设置在室外侧的压边卡合翅片部232的上端部朝向室外侧水平地延伸后,朝向上方弯折。构成为,抵接翅片部233向上方的突出高度与安装在固定下框23上的压边235向上方的突出高度相同。在这些抵接翅片部233与压边235之间,构成了具有相对于框架基部231的沿着进深方向的尺寸为大致2倍的尺寸的玻璃收纳槽236。
[0041] 另一方面,可动推拉门窗30的可动下框33是将呈方筒状的框架基部331和设置在框架基部331的上表面(进深面)331a上的第1抵接翅片部332及第2抵接翅片部333一体地成形的结构。框架基部331沿着外观方向的尺寸具有相对于沿着进深方向的尺寸大致为2倍的长度。在该框架基部331的适当部位配设有在下框12的可动用轨道部122上行进的门滑轮35。第1抵接翅片部332从框架基部331的位于室外侧的边缘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为位于与框架基部331的面向室外侧的外观面相同的平面上。第2抵接翅片部333在从框架基部331的位于室内侧的边缘部朝向室内侧水平地延伸后,朝向上方弯折。在从设置在室外侧的抵接翅片部233的上端部朝向室外侧水平地延伸后,朝向上方弯折。构成为第2抵接翅片部333向上方的突出高度与第1抵接翅片部332向上方的突出高度相同。在这些第1抵接翅片部332与第2抵接翅片部333之间,构成了具有与构成在固定下框23上的玻璃收纳槽236大致相同尺寸的玻璃收纳槽334。
[0042] 从图1还可以清楚,在将固定下框23及可动下框33分别配置在下框12上的状态下,虽然在固定下框23中处于最上方的压边卡合翅片部232的上端位置与在可动下框33中处于最上方的第1抵接翅片部332及第2抵接翅片部333的上端位置大致一致,但固定下框23的框架基部231的上表面231a处于以压边卡合翅片部232的量更低的位置。即构成为,关于从框架基部231、331的上表面231a、331a到各自的上端位置的距离(以下称作“收纳槽高度23A、33A”),在固定下框23和可动下框33中彼此不同。
[0043]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固定下框23及可动下框33上,以面材21、31的咬入深度相同的方式,在各个玻璃收纳槽236、334中安装有共用的固定块40的状态下,配设固定面材21及可动面材31。如图4~图6所示,固定块40包括具有长边及短边的呈长方体状的块主体41、和从块主体41的下表面(基端面)41a突出的插入部42,由聚丙烯等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
[0044] 块主体41的短边形成为比构成在固定下框23及可动下框33上的玻璃收纳槽236、334的沿着进深方向的尺寸短的长度。在块主体41的上表面(抵接面)41b上设置有多个槽
41c。槽41c沿着块主体41的纵横各形成有多个。各个槽41c的端部在块主体41的侧面开口。
另外,在槽41c交叉的部分处,在从上表面41b贯穿到下表面41a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孔41d。
[0045] 如图5所示,插入部42在块主体41的长边方向上处于中央,如图6所示,插入部42在短边方向上设置在偏靠一方的位置,插入部42具有第1插入部分42a及第2插入部分42b。第1插入部分42a及第2插入部分42b是外径分别不同的圆柱状部件,构成为相互中心轴一致。第1插入部分42a从块主体41的下表面41a突出,具有比第2插入部分42b大的外径。在第1插入部分42a与第2插入部分42b之间,在周围整周上构成有与块主体41的下表面41a平行的支承面42c。该支承面42c设定为,距块主体41的下表面41a的距离与从固定下框23的框架基部
231的上表面231a到压边卡合翅片部232的上表面的距离相等。
[0046] 此外,在插入部42中,在第1插入部分42a具有平面部42d及卡定片部42e。平面部42d是将第1插入部分42a的外周面一部分切除而设置的平面,沿着插入部42的轴心形成。卡定片部42e是设置在第1插入部分42a的平面部42d处的舌片状部件,以在第1插入部分42a中随着从接近第2插入部分42b的部分朝向块主体41而逐渐从平面部42d远离的方式倾斜。卡定片部42e的前端部在通常状态下比第1插入部分42a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另一方面,在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向接近平面部42d的方向弹性地变形。
[0047] 在将上述固定块40装配到固定下框23的玻璃收纳槽236及可动下框33的玻璃收纳槽334中的情况下,预先在框架基部231、331的上壁部分分别形成用来贯插插入部42的贯插孔231b、331b。这里,形成在固定下框23的框架基部231的贯插孔231b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40的插入部42中能够贯插第2插入部分42b且不能贯插第1插入部分42a。另一方面,形成在可动下框33的框架基部331的贯插孔331b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40的插入部42中能够贯插第1插入部分42a且不能贯插块主体41。
[0048] 对于上述固定下框23,当向贯插孔231b插入固定块40的插入部42时,如图1所示,仅贯插第2插入部分42b,支承面42c抵接在框架基部231的上表面231a上。此外,此时块主体41的下表面41a成为在抵接翅片部233中与从压边卡合翅片部232的上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抵接的状态。因而,固定块40相对于固定下框23以稳定的状态装配,在玻璃收纳槽
236中配置有多层玻璃等固定面材21的情况下,能够在从固定下框23中的框架基部231的上表面231a到固定面材21的下端面之间确保所希望的间隙。
[0049]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可动下框33,当向贯插孔331b插入固定块40的插入部42时,贯插至第1插入部分42a,成为块主体41的下表面41a抵接在框架基部331的上表面331a及第2抵接翅片部333的水平延伸的部分上的状态。因而,固定块40相对于可动下框33以稳定的状态装配,在玻璃收纳槽334中配置有多层玻璃等可动面材31的情况下,在从可动下框33的框架基部331的上表面331a到可动面材31的下端面之间能够确保所希望的间隙。而且,由于卡定片部42e抵接在框架基部331的上壁部分上,所以也不会导致固定块40意外脱落的状况。
[0050] 如上所述,在固定下框23和可动下框33中,虽然收纳槽高度23A、33A彼此不同,但通过变更形成在框架基部231、331的上壁部分的贯插孔231b、331b的内径,而能够使用共用的固定块40以面材21、31的咬入深度相同的方式来构成固定推拉门窗20及可动推拉门窗30。而且,关于固定块40,完全不需要调整作业,所以组装作业也不会烦杂化。
[005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构成为插入部42仅具有第1插入部分42a及第2插入部分42b的固定块40,但也可以将插入部42构成为具有三种以上外径彼此不同的插入部42。
[0052] (实施方式2)
[0053] 例如,如图7~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2那样,在构成为插入部142具有三种插入部分142a、142b、142c的情况下,可以对于收纳槽高度彼此不同的三种下框50、60、70共用固定块
140,并且构成为面材51、61、71的咬入深度相同。
[0054] 更具体地说明,三种下框50、60、70的收纳槽高度53A、63A、73A彼此不同,在设图7(a)和图8(a)所示的第一种下框50的收纳槽高度53A为X的情况下,图7(b)和图8(b)所示的第二种下框60的收纳槽高度63A是X+a,图7(c)和图8(c)所示的第三种下框70的收纳槽高度73A是X+a+b。即,如图7~图8所示,在第一种下框50中,第1抵接翅片部532从框架基部531的位于室内侧的边缘部朝向上方突出,第2抵接翅片部533从框架基部531的位于室外侧的边缘部朝向室外侧水平延伸后,朝向上方弯折。在第二种下框60中,第1抵接翅片部632从框架基部631的位于室内侧的边缘部朝向上方突出,第2抵接翅片部633从框架基部631的位于室外侧的边缘部向上方突出高度a后,朝向室外侧水平地延伸,进而朝向上方弯折。在第三种下框70中,第1抵接翅片部732从框架基部731的位于室内侧的边缘部朝向上方突出,第2抵接翅片部733从框架基部731的位于室外侧的边缘部向上方突出高度a+b后,朝向室外侧水平地延伸,进而朝向上方弯折。
[0055] 在对这三种下框50、60、70共用的固定块140中设置有插入部142,插入部142相对于呈长方体状的块主体141具有三种插入部分142a、142b、142c。三种插入部分142a、142b、142c是外径分别不同的圆柱状部件,以中心轴相互一致的方式设置。从块主体141的下表面
41a突出的第1插入部分142a构成为最粗径,沿着轴向的长度是a。第2插入部分142b将外径构成为比第1插入部分142a小,沿着轴向的长度是b。第3插入部分142c将外径构成为比第2插入部分142b小。在第1插入部分142a与第2插入部分142b之间,在周围整周上构成与块主体141的下表面(基端面)141a平行的第1支承面142d。同样,在第2插入部分142b与第3插入部分142c之间,在周围整周上构成与块主体141的下表面141a平行的第2支承面142e。虽然在图中没有明示,但在第1插入部分142a、第2插入部分142b及第3插入部分142c的各自上设置对边距离,进而在各自的对边距离处以朝向块主体141逐渐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弹性卡合突起142f。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实施方式2的固定块140也通过聚丙烯等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
[0056] 在将上述固定块140装配到各自的下框50、60、70的玻璃收纳槽534、634、734中的情况下,预先在框架基部531、631、731的上壁部分分别形成用来贯插插入部142的贯插孔531b、631b、731b。形成在第一种下框50的框架基部531的贯插孔531b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140的插入部142中能够贯插第1插入部分142a且不能贯插块主体141。形成在第二种下框60的框架基部631的贯插孔631b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140的插入部
142中能够贯插第2插入部分142b并且不能贯插第1插入部分142a。形成在第三种下框70的框架基部731的贯插孔731b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140的插入部142中能够贯插第3插入部分142c且不能贯插第2插入部分142b。
[0057] 对于上述第一种下框50,如图7(a)和图8(a)所示,当向贯插孔531b插入固定块140的插入部142时,贯插至第1插入部分142a,成为块主体141的下表面141a抵接在框架基部531的上表面531a(进深面)及第2抵接翅片部533的水平延伸的部分上的状态。因而,固定块
140相对于第一种下框50以稳定的状态装配,在玻璃收纳槽534中配置多层玻璃等面材51并使其抵接在块主体141的上表面(抵接面)141b上的情况下,在第一种下框50中的从框架基部531的上表面531a到面材51的下端面之间能够确保所希望的间隙。
[0058] 另一方面,对于第二种下框60及第三种下框70,如图7(b)和图8(b)、图7(c)和图8(c)所示,当在贯插孔631b、731b中插入了固定块140的插入部142的情况下,第1插入部分142a也不能贯插。即,在第二种下框60中,贯插至第2插入部分142b,第1支承面142d抵接在框架基部631的上表面(进深面)631a上。此时,块主体141的下表面141a成为抵接在第2抵接翅片部633的沿水平延伸的部分上的状态。同样,在第三种下框70中,贯插至第3插入部分
142c,第2支承面142e抵接在框架基部731的上表面(进深面)731a上。此时,块主体141的下表面141a成为抵接在第2抵接翅片部733的水平延伸的部分上的状态。因而,相对于第二种下框60及第三种下框70,固定块140都以稳定的状态装配,当在玻璃收纳槽634、734中配置多层玻璃等面材61、71并使其抵接在块主体141的上表面141b上的情况下,在从框架基部
631、731的上表面631a、731a到面材61、71的下端面之间能够确保所希望的间隙。
[0059] 如上所述,在第一种下框50、第二种下框60及第三种下框70中,虽然收纳槽高度53A、63A、73A彼此不同,但通过变更形成在框架基部531、631、731的上壁部分的贯插孔
531b、631b、731b的内径,能够使用共用的固定块140,以面材51、61、71的咬入深度相同的方式,分别构成推拉门窗。而且,关于固定块140不需要任何调整作业,所以组装作业也不会烦杂化。
[006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都例示了使块主体的下表面抵接在抵接翅片部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上的结构,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只要将固定块构成为仅与框架基部的上壁部分抵接即可。
[0061] (实施方式3)
[0062] 在图9~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3中,表示了在相对于两种下框80、90以面材81、91的咬入深度彼此相同的方式构成推拉门窗的情况下使用的固定块240,在两种下框80、90中,设置在框架基部831、931的一对抵接翅片部833、933的突出长度不同。固定块240包括具有长边及短边的呈长方体状的块主体241、和从块主体241的下表面(基端面)241a突出的插入部242,通过聚丙烯等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插入部242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呈圆柱状的第1插入部分242a及第2插入部分242b。插入部242的第1插入部分242a从块主体241的下表面241a突出,并且具有比第2插入部分242b大的外径。在第1插入部分242a与第2插入部分242b之间,在周围整周上构成与块主体241的下表面241a平行的支承面242c。该支承面242c设定为,距块主体241的下表面241a的距离与两种下框80、90中的抵接翅片部833、933的突出长度的差相等。
[0063] 插入部242也可以在块主体241中在作为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的各自的中央的位置处唯一地设置,但也可以如图11的变形例1所示,沿着块主体241的纵长方向设置在多个位置。
[0064] 在将上述固定块240装配到各自的下框80、90的玻璃收纳槽834、934中的情况下,如图9~图10所示,预先在框架基部831、931的上壁部分分别形成用来贯插插入部242的贯插孔831b、931b。对于抵接翅片部833的突出长度较小的第1下框80,形成在框架基部831的贯插孔831b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240的插入部242中能够贯插第1插入部分242a并且不能贯插块主体241。对于抵接翅片部933的突出长度较大的第2下框90,形成在框架基部931的贯插孔931b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240的插入部242中能够插入第2插入部分242b且不能贯插第1插入部分242a。
[0065] 对于上述第1下框80,如图9(a)和图10(a)所示,当将固定块240的插入部242插入贯插孔831b中时,贯插至第1插入部分242a,成为块主体241的下表面241a抵接在框架基部831的上表面(进深面)831a上的状态。因而,仅块主体241从框架基部831的上表面831a突出,如果使面材81抵接在块主体241的上表面(抵接面)241b上,则能够在从框架基部831的上表面831a到面材81的下端面之间确保了与块主体241的高度相等的间隙的状态下,支承面材81。
[0066] 另一方面,对于第2下框90,如图9(b)和图10(b)所示,在将固定块240的插入部242插入了贯插孔931b中的情况下,也贯插至第2插入部分242b,支承面242c抵接在框架基部931的上表面(进深面)931a上。因而,块主体241和第1插入部分242a从框架基部931的上表面931a突出,如果使面材91抵接在块主体241的上表面241b上,则能够在从框架基部931的上表面931a到面材91的下端面之间确保了与块主体241和第1插入部分242a的和相等的间隙的状态下,支承面材91。
[0067] 如上所述,在第1下框80及第2下框90中,虽然抵接翅片部833、933的突出长度不同,但通过变更形成在框架基部831、931的上壁部分的贯插孔831b、931b的内径,能够使用共用的固定块240,以面材81、91的咬入深度相同的方式,分别构成推拉门窗。而且,关于固定块240,由于不需要任何调整作业,所以组装作业也不会烦杂化。
[0068] (实施方式4)
[0069] 在图12~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4中,对使用在实施方式3中使用的固定块240相对于形状相同的下框100以面材101的咬入深度彼此不同的方式构成推拉门窗的情况进行说明。
[0070] 在将上述固定块240装配到各个下框100的玻璃收纳槽1034中的情况下,预先在框架基部1031的上壁部分分别形成用来贯插插入部242的贯插孔1031b1、1031b2。对于将面材101的咬入深度设定得较大的第1下框100,如图12(a)和图13(a)所示,形成在框架基部1031的贯插孔1031b1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240的插入部242中能够贯插第1插入部分242a且不能贯插块主体241。对于将面材101的咬入深度设定得较小的第2下框100,如图
12(b)和图13(b)所示,形成在框架基部1031的贯插孔1031b2的内径设定为这样的值:在固定块240的插入部242中能够插入第2插入部分242b且不能贯插第1插入部分242a。
[0071] 对于上述第1下框100,如图12(a)和图13(a)所示,当将固定块240的插入部242插入到贯插孔1031b1中时,贯插至第1插入部分242a,成为块主体241的下表面(基端面)241a抵接在框架基部1031的上表面(进深面)1031a上的状态。因而,仅块主体241从框架基部1031的上表面1031a突出,如果使面材101抵接在块主体241的上表面(抵接面)241b上,则能够在相对于第1下框100将面材101的咬入深度设定得较大的状态下,换言之,在从框架基部
1031的上表面1031a到面材101的下端面之间确保了较小的间隙的状态下,支承面材101。
[0072] 另一方面,对于第2下框100,如图12(b)和图13(b)所示,在将固定块240的插入部242插入了贯插孔1031b2中的情况下,贯插至第2插入部分242b,支承面242c抵接在框架基部1031的上表面1031a上。因而,块主体241和第1插入部分242a从框架基部1031的上表面
1031a突出,如果使面材101抵接在块主体241的上表面241b上,则能够在相对于第2下框100将面材101的咬入深度设定得较小的状态下,换言之,在从框架基部1031的上表面1031a到面材101的下端面之间确保了较大的间隙的状态下,支承面材101。
[0073] 如上所述,在第1下框100及第2下框100中,虽然面材101的咬入深度不同,但通过变更形成在框架基部1031的上壁部分的贯插孔1031b1、1031b2的内径,能够使用共用的固定块240分别构成推拉门窗。而且,关于固定块240不需要任何调整作业,所以组装作业也不会烦杂化。
[007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中,例示了仅在下框上设置有固定块的单拉窗,但设置固定块的地方不一定仅限定于下框,也可以设置在纵框上。此外,也能够应用于双推拉窗或固定镶嵌窗等其他门窗。在应用于固定镶嵌窗的情况下,开口框架为相当于框架的构成。
[007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中,在插入部的第1插入部分与第2插入部分之间设置与块主体的基端面平行的支承面,但也可以使第1插入部分与第2插入部分之间的外径连续地变化,将插入部构成为呈锥状。在将插入部形成为锥状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变更形成在框架的壁部分的贯插孔的内径,能够任意地变更块主体的抵接面的位置。
[0076]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中,作为固定块的插入部例示了呈圆柱状的结构,但并不一定限于呈圆柱状,也可以构成为呈棱柱状。进而,在如实施方式3及实施方式4那样构成为使固定块仅与框架基部的上表面抵接的情况下,如果沿着块主体的纵长方向设置多个呈圆柱状的插入部,则能够将固定块以稳定的状态装配到框架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像如图14所示的变形例2的固定块340那样,设置以沿着块主体341的长边连续的方式呈宽度较宽的椭圆状的具有第1插入部分342a及第2插入部分342b的插入部
342,也能够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0077]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中,例示了仅在下框的进深面与面材的下端面之间配设固定块的结构,但也可以配设纵框的进深面与面材的侧端面之间的固定块。关于配设在纵框的进深面与面材的侧端面之间的固定块,与承受面材的载荷的功能相比,在纵框的进深面与面材的侧端面之间确保间隙为主要的功能。因而,作为块主体,并不一定需要构成为长方体状,例如也可以如图15(a)和图15(b)所示的变形例3的固定块440那样,将块主体441形成为圆柱状。作为固定块440的插入部442,只要在与块主体441同心的位置设置圆柱状的第1插入部分442a及第2插入部分442b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