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490234.3

文献号 : CN1053751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川村幸宽

申请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相邻的端子间的漏电的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电子元器件单元(100)包括:电子元器件(1),其具有露出到筐体(3)的外侧并沿着筐体的壁面(35)延伸的多个端子(5);保持部件(2),其对与多个端子嵌合的对方端子(6)进行保持;及漏电遮断构造(10),其具有筐体侧壁面(11)、(12),其设在电子元器件的筐体上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之间;保持部件侧壁面(13)、(14),其设在保持部件上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之间;及重复部(15),其是通过筐体侧壁面与保持部件侧壁面在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重叠从而形成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漏电遮断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筐体侧壁面,其设在具有露出到筐体的外侧并沿着所述筐体的壁面延伸的多个端子的电子元器件的所述筐体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

保持部件侧壁面,其设在对与所述多个端子嵌合的对方端子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及重复部,其是通过所述筐体侧壁面与所述保持部件侧壁面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重叠从而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遮断构造,

所述多个端子被从所述筐体的内侧导出到外侧并露出,并沿着所述筐体的壁面延伸,所述筐体被形成为箱状,并具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是所述筐体的导出有所述端子的一侧的端面的端部、即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导出源侧的端部从所述端子突出而形成的,所述筐体侧壁面形成于所述伸出部。

3.一种电子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筐体,其被形成为箱状;

多个端子,其露出到所述筐体的外侧并沿着所述筐体的壁面延伸;及筐体侧壁面,设在所述筐体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筐体侧壁面与保持部件侧壁面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重叠,所述保持部件侧壁面设在对与所述多个端子嵌合的对方端子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

4.一种电子元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元器件,其具有露出到筐体的外侧并沿着所述筐体的壁面延伸的多个端子;

保持部件,其对与所述多个端子嵌合的对方端子进行保持;及漏电遮断构造,其具有筐体侧壁面、保持部件侧壁面和重复部,所述筐体侧壁面设在所述电子元器件的所述筐体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所述保持部件侧壁面设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所述重复部是通过所述筐体侧壁面与所述保持部件侧壁面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重叠从而形成的。

说明书 :

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搭载在车辆等中的现有的电子元器件,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括用于控制电源装置与电装件的连接的继电器模块等电子元器件的电气接线箱(接线盒)。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217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0007] 顺便提及,组装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气接线箱中的电子元器件例如在抑制该电子元器件具有的相邻的端子间的漏电漏电这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相邻的端子间的漏电的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
[000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漏电遮断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筐体侧壁面,其设在具有露出到筐体的外侧并沿着所述筐体的壁面延伸的多个端子的电子元器件的所述筐体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保持部件侧壁面,其设在对与所述多个端子嵌合的对方端子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及重复部,其是通过所述筐体侧壁面与所述保持部件侧壁面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重叠从而形成的。
[0011] 另外,在所述漏电遮断构造中,可以是,所述多个端子被从所述筐体的内侧导出到外侧并露出,并沿着所述筐体的壁面延伸,所述筐体被形成为箱状,并具有伸出部,所述筐体侧壁面形成于所述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是所述筐体的导出有所述端子侧的端面的端部、即所述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导出源侧的端部从所述端子突出而形成的。
[0012]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筐体,其被形成为箱状;多个端子,其露出到所述筐体的外侧并沿着所述筐体的壁面延伸;筐体侧壁面,其设在所述筐体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所述筐体侧壁面与保持部件侧壁面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重叠,所述保持部件侧壁面设在对与所述多个端子嵌合的对方端子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
[0013]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元器件,其具有露出到筐体的外侧并沿着所述筐体的壁面延伸的多个端子;保持部件,其对与所述多个端子嵌合的对方端子进行保持;及漏电遮断构造,其具有筐体侧壁面、保持部件侧壁面、和重复部,所述筐体侧壁面设有在所述电子元器件的所述筐体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所述保持部件侧壁面设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并存在于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所述重复部是通过所述筐体侧壁面与所述保持部件侧壁面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并列方向重叠从而形成的。
[0014] 发明的效果
[0015] 本发明所涉及的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中,设在电子元器件的筐体上并存在于相邻的端子之间的筐体侧壁面、与设在保持部件上并存在于相邻的端子之间的保持部件侧壁面构成在端子的并列方向重复的重复部。结果,取得的效果是,由于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能够利用该重复部来确保相邻的端子间的爬电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在相邻的端子间的漏电。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适用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7] 图2是适用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单元的立体图。
[0018]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
[0019]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0020]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长边侧的侧视图。
[0021]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短边侧的侧视图。
[0022]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短边侧的侧视图。
[0023] 图8是组装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容纳部件的平面图。
[0024]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筐体侧壁面附近的局部立体图。
[0025] 图1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纳部件的容纳部件侧壁面附近的局部立体图。
[0026] 图11是包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漏电遮断构造的局部立体图。
[0027] 图12是包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漏电遮断构造的沿着第1宽度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28] 附图标记说明
[0029] 1电子元器件,2容纳部件(保持部件),3筐体,5端子,6对方端子,10漏电遮断构造,11、12筐体侧壁面,13、14容纳部件侧壁面(保持部件侧壁面),15重复部,35、36壁面,39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容易替换的要素、或者实际上相同的要素。
[0031] [实施方式]
[0032] 图1是适用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适用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电子元器件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长边侧的侧视图(图3中所示的A向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短边侧的侧视图(图3中所示的B向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短边侧的侧视图(图3中所示的C向视图)。图8是组装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容纳部件的平面图。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的筐体侧壁面附近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纳部件的容纳部件侧壁面附近的局部立体图。图11是包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漏电遮断构造的局部立体图。图12是包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漏电遮断构造的沿着第1宽度方向的局部剖视图。此外,图4用双点划线图示电子元器件主体。
[0033]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元器件1如图1、图2所示,适用于电子元器件单元100,相对于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中的电气接线箱能装拆地组装。此处,电气接线箱将构成线束、电线等连接处理用器件的连接器、熔断器、继电器、分岔部、电子控制单元等电装件进行汇集并容纳在内部。电气接线箱例如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车身的下方部分,连接在电池等电源与搭载于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电气接线箱将从电源供给的电力分配给车辆内的各种电子设备。此外,有的情况下电气接线箱也被称为接线盒、熔断器盒、继电器盒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总称为电气接线箱。电气接线箱在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包含框架、上盖、下盖等而构成的筐体内,容纳包含电子元器件1在内的各种电子元器件。电气接线箱在与框架一体形成的各种形状的划分壁、能装拆地组装于框架的各种形状的模块等形成的许多腔室内,组装分别包含电子元器件1在内的各种电子元器件。而且,电气接线箱中,电线的端子等相对于组装有包含电子元器件1在内的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腔室嵌合并电气连接。
[0034] 而且,适用有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器件1的电子元器件单元100包括:该电子元器件1;及作为保持部件的容纳部件2。图1、图2例举的电子元器件单元100图示为包括2个电子元器件1,但不限于此,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2个电子元器件1的构成相同。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子元器件单元1如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包括漏电遮断构造10,从而抑制在电子元器件1的相邻端子5间的漏电。
[0035] 首先,此处,参照图3、图4、图5、图6、图7,说明电子元器件1的概要构成。电子元器件1包括筐体3、电子元器件主体4、及端子5。
[0036]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的情况下将露出到筐体3的外侧的端子5所延伸的延伸方向记为“高度方向”,将延伸方向(高度方向)的一侧记为“导出源侧”,将另一侧记为“末端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的情况下将与延伸方向(高度方向)正交的2个方向分别记为“第1宽度方向”、“第2宽度方向”。典型地,作为第1方向的延伸方向(高度方向)、和作为第2方向的第1宽度方向、和作为第3方向的第2宽度方向相互正交。
[0037] 筐体3在内部容纳电子元器件主体4。筐体3是被形成为箱状的容器。筐体3被构成为包含底座31与外壳32。底座31与外壳32都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底座31是被形成为矩形板状的盖状部件,组装有电子元器件主体4。此处,底座31的第1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第2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外壳32是被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箱状的箱状部件,将组装于底座31的电子元器件主体4覆盖。外壳32的形成在内部的中空部是用于容纳电子元器件主体4的容纳空间部33。容纳空间部33在外壳32中在高度方向(延伸方向)的导出源侧形成有开口34(参照图4等)。此处,外壳32由在第2宽度方向对置的一对壁面35、在第1宽度方向对置的一对壁面36、和位于高度方向末端侧的底面37划分出容纳空间部33,并且在高度方向的导出源侧形成有开口34。外壳32的一对壁面35和一对壁面36这4个面为侧面。而且,底座31在组装有电子元器件主体4的状态下,以塞住外壳32的开口34的位置关系组装于该外壳32,并由各种形式的卡止机构卡止(参照图4等)。即,筐体3的底座31位于高度方向的导出源侧,外壳
32位于高度方向的末端侧。筐体3的底座31与外壳32组合且作为整体被形成为长方体状的箱状,并在形成于内部的容纳空间部33容纳电子元器件主体4。另外,该筐体3在底座31中在沿第2宽度方向(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面形成有卡合突起部38。卡合突起部38是用于与后述的容纳部件2卡合的卡合爪,形成在第2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
[0038] 电子元器件主体4被容纳在筐体3的内部。电子元器件主体4是电气制品所使用的器件,例如是连接器、熔断器、继电器、分岔部、电子控制单元等。此处,作为电子元器件主体4,说明通过利用由线圈等构成的电磁体使触点物理性地运动,从而例如控制电源装置等与电装件的连接的继电器(电磁继电器)。
[0039] 端子5被从筐体3的内侧导出到外侧并露出,沿着筐体3的壁面、此处为筐体3的外壳32中构成第2宽度方向(长边方向)的端面的壁面35延伸。端子5是由与电子元器件主体4电气连接的导电性的金属汇流条构成的板状的引线端子。该端子5有的情况下称为引板。此处,电子元器件1包括多个端子5。更详细而言,电子元器件1中,作为多个端子5,包含第1端子51、第2端子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这4个。第1端子51与在外壳32中构成第2宽度方向(长边方向)的端面的一个壁面35对置地延伸。第2端子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与在外壳32中构成第2宽度方向的端面的另一个壁面35对置地延伸。即,第1端子51与第2端子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在筐体3中的在第2宽度方向对置的各壁面35处,在沿着第2宽度方向互相分离的的方向上伸出,并且分别沿着该各壁面35而形成。第1端子51位于一个壁面35的第
1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参照图7等)。第2端子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第2端子52位于另一个壁面35的第1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第3端子53、第4端子54在第2端子52的第1宽度方向两侧互相隔开间隔地定位(参照图6等)。第2端子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中,第2端子52与第
3端子53、第4端子54相比形成得相对宽。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分第1端子51、第2端子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有的情况下仅记为“各端子5”。
[0040] 更详细而言,各端子5被从电子元器件主体4导出到筐体3的外侧并露出。各端子5被在底座31侧、即高度方向的导出源侧从筐体3的内侧导出到外侧,向高度方向的末端侧延伸。各端子5在底座31侧、即高度方向的导出源侧沿第2宽度方向突出,并且经由弯折部5a(参照图6、图7等)向高度方向末端侧弯折。而且,各端子5沿着各壁面35向高度方向的末端侧延伸地突出。由此,各端子5以与在筐体3的外壳32中构成第2宽度方向的端面的壁面35隔开间隔的方式向从该壁面35离开的那一侧突出,成为从该筐体3伸出的形状。各端子5的高度方向的导出源侧为沿着第2宽度方向伸出的基端部(导出部)5b(参照图5、图6、图7等),与该基端部5b夹着弯折部5a的高度方向的末端侧是与对方端子6接触的接触部5c(参照图5、图6、图7等)。各端子5的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弯折部5a的位置、和末端5d(参照图5、图6、图7等)的位置为大致相同的位置。各端子5例如利用嵌入成形等,基端部5b侧(即电子元器件主体4侧)与底座31的高度方向末端侧的面一体地设置。
[0041]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筐体3还具有伸出部39。伸出部39是在底座31中从外壳32伸出的檐状的部分。伸出部39从外壳32沿着第2宽度方向伸出。伸出部39是以底座31的导出有各端子5的一侧的端面的端部、即各端子5的延伸方向的导出源侧的端部从端子5向该端子5的导出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即,伸出部39是以在底座31中与各端子5对置的各壁面35侧的端面的端部、即各端子5的延伸方向的导出源侧的端部从各端子5向离开各壁面35的一侧突出、并覆盖各端子5的高度方向导出源侧的方式形成的。此处,伸出部39在底座31的第2宽度方向两侧设置一对。
[0042] 更详细而言,各伸出部39分别被构成为包含一对突出部39a、板状部39b。一对突出部39a是通过使底座31的导出有各端子5的一侧的端面中的、各端子5所延伸的延伸方向的导出源侧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外端从各端子5向该端子5的导出侧突出从而形成的。换言之,一对突出部39a使底座31的各壁面35侧的端面中的、各端子5的延伸方向的导出源侧的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个外端从各端子5向离开各壁面35侧突出。一对突出部39a的突出量大致相同。板状部39b是将一对突出部39a连接的板状的部分。板状部39b以沿着第1宽度方向将一对突出部39a之间塞住的方式形成。此处,一对突出部39a的沿着高度方向(延伸方向)的长度以长于板状部39b的方式形成。一对突出部39a以从板状部39b向高度方向末端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即,各伸出部39的一对突出部39a与板状部39b一体形成,在从第2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图6、图7所示的短边侧的侧面)下,被形成为开口朝向高度方向末端侧的近似U形。此处,第2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各突出部39a与另一侧的各突出部39a分别沿着第2宽度方向形成连续的梁状部39c。各梁状部39c在底座31的第1宽度方向的两端面沿着第2宽度方向形成。所述卡合突起部38形成于该梁状部39c中的一个梁状部39c的第2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
[0043] 所述各端子5的高度方向导出源侧被底座31的各伸出部39覆盖。此外,此处的各端子5如图6、图7等所示,图示出弯折部5a在筐体3的外侧且位于各伸出部39的高度方向末端侧的面的附近,但不限于此。各端子5例如也可以以从各伸出部39直接向高度方向末端侧突出并沿着壁面35延伸的方式与底座31一体设置。即,各端子5例如也可以以弯折部5a、基端部5b被构成底座31的合成树脂包围,接触部5c向高度方向末端侧突出并沿着壁面35延伸的方式形成。
[0044] 接下来,参照图1、图2、图8,说明容纳部件2的概要构成。容纳部件2是插入有电子元器件1并容纳该电子元器件1的壳体部件。容纳部件2例如可以是构成电气接线箱的框架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组装在框架上的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组装在框架、模块等上。容纳部件2是用于保持对方端子6的保持部件。对方端子6与各端子5进行嵌合。
[0045] 容纳部件2包括:作为第1容纳室的主腔室21,电子元器件1的筐体3嵌合于该主腔室21;及作为第2容纳室的副腔室22,其保持对方端子6并且电子元器件1的端子5嵌合于该副腔室22。容纳部件2被构成为包含划分主腔室21、副腔室22等的划分壁等壁面,利用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整体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状的箱状。
[0046] 主腔室21是被形成为能容纳筐体3的外壳32的大小、形状的近似长方体状的空间部,经由高度方向导出源侧的开口来引导并容纳筐体3的外壳32。此处,主腔室21与2个电子元器件1对应地形成有2个。2个主腔室21在第1宽度方向相邻设置。各主腔室21的第2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第1宽度方向为短边方向。
[0047] 副腔室22是以能容纳各端子5的大小、形状沿着高度方向延伸的空间部,在内部保持对方端子6,并且经由高度方向导出源侧的开口来引导并容纳各端子5的末端5d。副腔室22与各电子元器件1的多个端子5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容纳部件2中,作为多个副腔室22,将第1端子51所嵌合的第1腔室23、第2端子52所嵌合的第2腔室24、第3端子53所嵌合的第3腔室25、第4端子54所嵌合的第4腔室26这4个作为1组,与各电子元器件1分别对应地各包含1组,总计包含8个。副腔室22以在第2宽度方向夹着一个主腔室21的方式,第1腔室23被形成在主腔室21的第2宽度方向一侧,第2腔室24、第3腔室25、第4腔室26被形成在主腔室21的第
2宽度方向另一侧。第2腔室24、第3腔室25、第4腔室26沿着第1宽度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形成,此处,第2腔室24位于中央,第3腔室25、第4腔室26分别被形成在第2腔室24的第1宽度方向两侧。另外,副腔室22相对于另一个主腔室21也同样形成有第1腔室23、第2腔室24、第3腔室25、第4腔室26。但是,一个主腔室21和夹着其形成的第1腔室23、第2腔室24、第3腔室
25、第4腔室26;与另一个主腔室21和夹着其形成的第1腔室23、第2腔室24、第3腔室25、第4腔室26以点对称的形状、位置关系形成,换言之,以高度方向为轴旋转180°的形状、位置关系形成。各第1腔室23、各第2腔室24、各第3腔室25、各第4腔室26分别与第1端子51、第2端子
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对应,在预定的位置保持对方端子(此处为阴型的端子)6。对方端子6与各端子5的接触部5c嵌合并电气连接,由导电性的端子配件构成,例如与电线等电气连接。
[0048] 在电子元器件1的筐体3嵌合并容纳于主腔室21的状态下,容纳部件2的形成有各副腔室22的开口的高度方向导出源侧的面成为与底座31的各突出部39a的接触面28(参照图8、图10等)。另外,容纳部件2在划分各主腔室21的壁面分别形成有卡合凹部27。各卡合凹部27通过与形成与底座31的所述卡合突起部38接合,从而将各电子元器件1卡止于容纳部件2。各卡合凹部27形成于沿着第2宽度方向(长边方向)的壁面。
[0049] 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子元器件单元100的各电子元器件1的筐体3的外壳32侧被嵌合并容纳于各主腔室21,并且各端子5(第1端子51、第2端子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被嵌合并容纳于各副腔室22(第1腔室23、第2腔室24、第3腔室25、第4腔室26)。由此,电子元器件单元100的各电子元器件1的各端子5、与被保持于容纳部件2的各对方端子6电气连接。电子元器件单元100中,在各端子5与各对方端子6电气连接的状态下,形成于底座31的卡合突起部38与形成于容纳部件2的各卡合凹部27卡合,从而各电子元器件1被卡止于容纳部件2(参照图2等)。电子元器件单元100中,在各电子元器件1被卡止于容纳部件2的状态下,在高度方向,处于筐体3的底座31覆盖主腔室21、副腔室22的位置关系。而且,电子元器件单元100中,在各电子元器件1被卡止于容纳部件2的状态下,底座31的各突出部39a的高度方向末端侧的端部、与容纳部件2的接触面28抵接。
[0050] 接下来,参照图9、图10、图11、图12,说明漏电遮断构造10的概要构成。漏电遮断构造10具有:筐体侧壁面11、12;作为保持部件侧壁面的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及重复部15。
[0051] 筐体侧壁面11、12如图9等所示,设在筐体3上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5之间。此处,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当于第1宽度方向。筐体侧壁面11、12形成于构成筐体3的底座31的伸出部39。更详细而言,筐体侧壁面11、12被形成为从构成伸出部39的板状部39b的高度方向末端侧的面向该高度方向末端侧突出的突出部状的壁面。筐体侧壁面11、12的沿着第1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近似矩形,并且沿着第2宽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到外壳32的壁面35的附近。此处,漏电遮断构造10在第2端子52与第3端子53之间形成有筐体侧壁面11,在第2端子52与第4端子54之间形成筐体侧壁面12。换言之,筐体侧壁面11、12设在第2端子52的第1宽度方向两侧。筐体侧壁面11、12以沿着高度方向的末端位置位于各端子5的基端部5b的侧方、并沿着第1宽度方向夹住第2端子52的基端部5b的位置关系形成。
[0052] 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如图10、图12等所示,设于容纳部件2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5之间。如上所述,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当于第1宽度方向。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在容纳部件2中被形成于形成有各副腔室22的开口的接触面28。更详细而言,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被形成为从接触面28向高度方向导出源侧突出的突出部状的壁面。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沿着第2宽度方向从容纳部件2的外表面呈直线状延伸到主腔室21的附近。此处,漏电遮断构造10以位于第2端子52与第3端子53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容纳部件侧壁面13,以位于第2端子52与第4端子54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容纳部件侧壁面14。换言之,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以位于第2端子52的第1宽度方向两侧的方式设置。更详细而言,在电子元器件1与容纳部件2被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容纳部件侧壁面13在第1宽度方向位于筐体侧壁面11与第2端子52之间,容纳部件侧壁面14在第1宽度方向位于筐体侧壁面12与第2端子52之间。另外,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在沿第1宽度方向互相对置的面分别形成有锥面
13a、14a(参照图12等)。锥面13a、14a是在将各电子元器件1组装到容纳部件2时,用于将多个端子5中最宽且强度最高的第2端子52的末端5d拾取,并引导至第2腔室24侧的引导面。
[0053] 重复部15如图11、图12等所示,是因筐体侧壁面11、12与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重叠而形成的部分。换言之,重复部15是在与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第1宽度方向)正交(交叉)的端子5的延伸方向,筐体侧壁面11、12与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重叠的部分。筐体侧壁面11与容纳部件侧壁面13在第2端子52与第3端子53之间,在第1宽度方向互相对置;筐体侧壁面12与容纳部件侧壁面14在第2端子52与第4端子54之间,在第1宽度方向互相对置。筐体侧壁面11、12与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以分别在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互互相重叠那样的突出量形成。此处,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的突出量被形成为:在电子元器件1的筐体3被嵌合并容纳于主腔室21、且电子元器件1被卡止于容纳部件2的状态下,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的沿着高度方向的末端位置位于各端子5的基端部5b的侧方,且沿着第1宽度方向夹住第2端子52的基端部5b。漏电遮断构造10用该重复部15来形成迷宫状的构造。
[0054] 上述那样构成的电子元器件单元100如图11、图12等所示,在各电子元器件1的筐体3被嵌合并容纳于主腔室21、且电子元器件1被卡止于容纳部件2的状态下,构成漏电遮断构造10的筐体侧壁面11、12与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构成在端子5的并列方向重复的重复部15。其结果是,电子元器件单元100与例如不包括重复部15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该重复部
15将相邻的端子5间的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确保得相对长。所以,电子元器件单元100中,例如即使假设在水侵入电气接线箱、或产生结露、或水滴附着在电子元器件1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相邻的端子5间的爬电距离确保得相对长,所以能够抑制在相邻的端子5间的漏电。此处,爬电距离相当于2个导电性部分间的、沿着绝缘物的表面的最短距离。
[0055]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漏电遮断构造10,包括:筐体侧壁面11、12,其设在电子元器件1的筐体3上并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上存在于相邻的端子5之间,该电子元器件1具有露出到筐体3的外侧并沿着筐体3的壁面35延伸的多个端子5;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其设在容纳部件2上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5之间,该容纳部件2保持与多个端子5嵌合的对方端子6;及重复部15,其是通过筐体侧壁面11、12和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重叠从而形成的。
[0056]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电子元器件1,包括:被形成为箱状的筐体3;多个端子5,其露出到筐体3的外侧并沿着筐体3的壁面35延伸;及筐体侧壁面11、12,其设在筐体3上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5之间,筐体侧壁面11、12、与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重叠,该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设在对与多个端子5嵌合的对方端子6进行保持的容纳部件2上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5之间。
[0057] 根据以上说明的电子元器件单元100,包括:电子元器件1,其具有露出到筐体3的外侧并沿着筐体3的壁面35延伸的多个端子5;容纳部件2,其对与多个端子5嵌合的对方端子6进行保持;及漏电遮断构造10,其具有筐体侧壁面11、12、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和重复部15,该筐体侧壁面11、12设在电子元器件1的筐体3上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5之间,该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设在容纳部件2上并存在于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相邻的端子5之间,该重复部15是通过筐体侧壁面11、12与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在多个端子5的并列方向重叠从而形成的。
[0058] 所以,漏电遮断构造10、电子元器件1、和电子元器件单元100中,设在电子元器件1的筐体3上并存在于相邻的端子5之间的筐体侧壁面11、12;与设在容纳部件2上并存在于相邻的端子5之间的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构成在端子5的并列方向重复的重复部15。其结果是,由于漏电遮断构造10、电子元器件1、和电子元器件单元100能够利用该重复部15来确保相邻的端子5间的爬电距离,所以,能够抑制在相邻的端子5间的漏电。
[0059] 并且,根据以上说明的漏电遮断构造10、电子元器件1、电子元器件单元100,多个端子5被从筐体3的内侧导出到外侧并露出且沿着的筐体3的壁面35延伸,筐体3被形成为箱状,并具有伸出部39,筐体侧壁面11、12形成于伸出部39,其中,该伸出部39是筐体3的导出有端子5一侧的端面的端部、即端子5的延伸方向的导出源侧的端部从端子5突出形成的。所以,漏电遮断构造10、电子元器件1、电子元器件单元100在筐体3的伸出部39侧、换言之为各端子5的基端部5b侧,能够形成重复部15来抑制在相邻的端子5间的漏电。
[0060] 此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漏电遮断构造、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元器件单元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61] 对于以上说明的电子元器件主体4,说明了继电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连接器、熔断器、分岔部、电子控制单元等。
[0062] 对于以上说明的电子元器件1,说明了包括作为多个端子5的第1端子51、第2端子52、第3端子53、第4端子54这4个,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4个以外的多个。另外,说明了端子5沿着筐体3中的在第2宽度方向对置的各壁面35分别形成,但不限于此,沿着至少一对壁面
35、和一对壁面36中的任意1个形成即可。即,端子5可以沿着在第1宽度方向对置的各壁面
36分别形成,也可以沿着壁面35和壁面36分别形成,并与之相应地形成有伸出部39等即可。
[0063] 对于以上说明的筐体侧壁面11、12、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说明了被形成为沿着延伸方向(高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状的壁面,但不限于此。例如,筐体侧壁面11、12和容纳部件侧壁面13、14的任意一方可以被形成为凹部状的壁面。
[0064] 对于以上说明的电子元器件单元100,说明了包括作为用于将电子元器件1卡止于容纳部件2的机构的卡合突起部38、卡合凹部27,但只要能用端子5与对方端子6的保持力来将电子元器件1卡止于容纳部件2,则也可以是不包括卡合突起部38、卡合凹部27的构成。
[0065] 对于以上所说明的筐体3,说明了由底座31和外壳32形成为长方体状的箱状,但不限于此,可以不区分底座31与外壳32,也可以形成为长方体以外的多边形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