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盘管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27289.4

文献号 : CN10540871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T·E·克雷尔F·M·库利克三世D·卡尔顿

申请人 : 布伦特伍德工业公司

摘要 :

用于热交换装置的盘管组件由聚合物管制成,一些盘管组件具有与盘管组件一体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其他具有与盘管组件一体的水分布子组件。一个盘管组件包括由回弯部连接的至少两个大致线性传递段,回弯部通过折叠聚合物管组形成。传递段具有至少两层的聚合物管组,这些聚合物管仅沿着传递段穿过管间隔件中的对齐孔,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保持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将说明形成盘管组件和各个构件的方法,这些构件包括用于将盘管组件连接至入口和出口集管使得工作流体穿过管在内部流动的管间隔件和管板。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10、10’、10”),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沿包括至少两个大致线性传递段(16、16’、16”)的路径布置,所述大致线性传递段延伸预定纵向距离,其中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回弯部(18、18’、18”)在各传递段之间延伸;

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在所述传递段和所述回弯部中,所述管彼此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管组延伸穿过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的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26),所述间隔件的数量充足且仅沿着所述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所述传递段和回弯部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其中所述管具有第一端(15、15’)和第二端(15、15’),所述第一端被连接到第一管板(28、28’、28”),所述第二端被连接到第二管板(28、28’、28”),管端与管板连接成使得流体可流过组中的管内部,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管板中的一个流入,且通过所述第一或第二管板中的另一个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在组(12、

12’、12”)中包括超过两个传递段(16、16’、16”)的管(14、14’、14”),且其中每个传递段(16、

16’、16”)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在盘管组件中包括奇数个传递段(16、16’、16”)的管(14、14’、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28、28’、28”)和所述间隔件(24、24’、24”)具有横向区域,其中所述间隔件的横向区域大于所述管板的横向区域,且其中用于管(14、14’、14”)穿过所述间隔件的对齐孔(26)间隔更大的距离,但在所述间隔件和所述管板内定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28、28’、28”)连接至在形成底传递段(16a、16a’、16a”)的传递段处的管(14、14’、14”)的第一端(17、17’),且所述第二管板连接至形成顶传递段(16d、16d’、16d”)的传递段处的管的第二端(17、17’),所述盘管组件进一步包括管板支撑件和间隔件支撑件,所述管板支撑件由第一管板在上面支撑并与所述第二管板对齐以支撑所述第二管板,所述间隔件支撑件附接至并对齐于在底传递段处的至少一些间隔件(24、24’、24”)、在底传递段和顶传递段之间的任何中间传递段处的至少一些间隔件以及在顶传递段的至少一些间隔件,使得所述间隔件支撑件支撑任意中间传递段和顶传递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28、28’、28”)被连接到第一集管(32、32’、32”)且所述第二管板(28、28’、28”)被连接到第二集管(34、34’、3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管(32、32’、32”)为供流体通过盘管组件(10、10’、10”)的管(14、14’、14”)在管内部流动的入口集管,所述第二集管(34、

34’、34”)是供流体通过盘管组件的管在管内部流动的出口集管,入口集管具有用于在集管中捕集颗粒材料的内部过滤器(74),以及可移除的或可打开的但可密封的盖(84),所述盖用于遮住集管中能够触及以清洁或更换过滤器的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24、24’、24”)的对齐孔(26)布置在横向交错的相邻层(20),以使得在相邻层的管(14、14’、14”)在传递段(16、16’、16”)和回弯部(18、18’、18”)保持相应的横向交错关系。

9.一种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所述盘管组件包括:

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沿包括至少两个大致线性传递段(16、16’、16”)的路径布置,所述大致线性传递段延伸预定纵向距离,其中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回弯部(18、18’、18”)在各传递段之间延伸;

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在所述传递段和所述回弯部中,所述管彼此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间隔件(24、24’、24”)中的对齐孔(26)布置在横向交错的相邻层中,以将相邻层中的管以相应的横向交错关系保持在传递段和回弯段中;

所述管组延伸穿过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的多个管间隔件中的多个对齐孔,所述间隔件的数量充足且仅沿着所述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所述传递段和回弯部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其中,所述传递段的一层的管的数目是偶数个管,传递段中的相邻层的管的数目是奇数个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管(14、14’、14”)具有外径D,每隔一层(20a、20c)对齐的对齐孔(26a、26c)在预期气流通过盘管组件(10、10’、10”)的方向上彼此存在中心对中心的间距SL,该间距SL为2D至4D,相邻层(20a、20b)中的对齐孔(26a、26b)在预期气流在外部通过盘管组件的方向上彼此存在中心对中心的间距Sv,该间距Sv为D至2D,在相同高度(20a)上相互横向对齐的对齐孔(26a、26d)在横向于预期气流通过盘管组件的方向的方向上彼此之间存在中心对中心的间距ST,该间距ST为2.5D至4D,且在相邻层(20a、

20b)的对齐孔(26a、26b)在横向于预期气流通过盘管组件的方向的方向上彼此之间存在中心对中心的横向间距SH,该横向间距SH为0.5D至2D。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间隔件(24、24’、24”)的对齐孔在相邻层(20a、20b)横向交错以使管(20a、20b)在传递段(16、16’、16”)中保持相应的交错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间距SL为3D到4D,间距SV是1.3 D至2D,间距ST为3D到4D,以及间距SH为D至2D 。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间距SL为约3.73D,间距SV为约1.6 D,间距ST为约3.33D,且间距SH为约1.67D。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10、10’、10”)还包括在盘管组件的至少两个传递段(16、16’、16”)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10、10’、10”)还包括在盘管组件的所有相邻传递段(16b’、16c’、16d’)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50a、

50b、50c)。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50a、

50b、50c)将传递段(16b’、16c’、16d’)支撑在所述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上方。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还包括一体地包含在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内的水分布子组件(52)。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布子组件(52)被布置成在所述盘管组件(10、10’、10”)的顶传递段(16d)下方分布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10、10’、10”)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盘管组件(10、10’、10”)的顶部两个传递段(16、16’、16”)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c),且其中所述水分布子组件(52)位于所述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的上方。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盘管组件(10、10’、10”)的所有其他相邻传递段(16b’、16c’、16d’)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50a、50b、50c)。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进一步包括框架(42),所述盘管组件(10、10’、10”)保持在所述框架中。

22.一种用于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28、28’、28”)延伸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至第二管板(28、28’、28”),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7)和第二端(17);

管组沿着蜿蜒路径从第一管板延伸至第二管板,该蜿蜒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大致线性传递段(16、16’、16”),其中所述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一个回弯部(18、18’、18”)在传递段之间延伸;

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且

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其中管组最初处于延伸的线性路径;

(b)将管定位在间隔件中,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26)中;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e)从初始的延伸线性路径弯折管组以形成具有线性传递段和至少一个回弯部的蜿蜒路径,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盘管组件还包括在盘管组件的至少两个传递段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围绕所述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弯折所述管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10、10’、10”)还包括在盘管组件的所有相邻传递段(16b’、16c’、16d’)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50a、50b、

50c),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围绕所述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弯折所述管(14、14’、14”)组(12、12’、12”)。

24.一种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28、28’、28”)延伸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至第二管板(28、28’、28”),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7)和第二端(17);

管组沿着蜿蜒路径从第一管板延伸至第二管板,该蜿蜒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大致线性传递段(16、16’、16”),其中所述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一个回弯部(18、18’、18”)在传递段之间延伸;

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且

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其中管组最初处于延伸的线性路径;

(b)将管定位在间隔件中,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中;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e)从初始的延伸线性路径弯折管组以形成具有线性传递段和至少一个回弯部的蜿蜒路径,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第一管板被连接至在形成底传递段(16a、16a’、16a”)处的传递段的管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管板被连接至形成顶传递段(16d、16d’、16d”)的传递段的管的第二端,所述盘管组件进一步包括管板支撑件(40)和间隔件支撑件(38),所述管板支撑件由第一管板在上面支撑并与所述第二管板对齐以支撑所述第二管板,所述间隔件支撑件附接至并对齐于在底传递段处的至少一些间隔件、在底传递段和顶传递段之间的任何中间传递段(16b、16b’、

16b”、16c、16c’、16c”)处的至少一些间隔件以及在顶传递段的至少一些间隔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管板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管板对齐并连接,将间隔件支撑件与底传递段中的至少一些间隔件对齐并连接,折叠管组以形成底传递段和任何其他更低的中间传递段,使得所述管板支撑件支撑在任何较低的中间传递段中的与第一、第二管支撑件对齐的任何间隔件,且使得间隔件支撑件支撑在任何较低中间传递段中的至少一些对齐间隔件,对于每个连续的中间传递段和顶传递段,同样地重复将管板支撑件与第一和第二管板对齐和连接,且同样地将间隔件支撑件与通过管组进一步折叠形成的任何中间传递段和顶传递段中的至少一些间隔件对齐和连接,从而管板支撑件支撑所述第二管板且间隔件支撑件支撑任何的中间传递段和顶传递段。

25.一种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28、28’、28”)延伸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至第二管板(28、28’、28”),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7)和第二端(17);

管组沿着蜿蜒路径从第一管板延伸至第二管板,该蜿蜒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大致线性传递段(16、16’、16”),其中所述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一个回弯部(18、18’、18”)在传递段之间延伸;

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且

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其中管组最初处于延伸的线性路径;

(b)将管定位在间隔件中,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中;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e)从初始的延伸线性路径弯折管组以形成具有线性传递段和至少一个回弯部的蜿蜒路径,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所述盘管组件进一步包括框架(42),所述盘管组件保持在所述框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e)(1)作为折叠管组以形成蜿蜒路径的一部分,首先将管组的初始线性路径的一部分放置在足够数量的横向基构件的顶部上,在折叠时管组的初始线性路径的该部分形成底传递段(16a、16a’、16a”),所述横向基构件在线性路径的形成底传递段的该部分下方横向延伸并与第一管板和至少一些间隔件对齐,所述横向构件被连接至纵向基构件(44)以提供支撑基框架子组件;

(e)(2)将竖直支撑件(46)连接到所述纵向基构件并沿所述纵向基构件纵向间隔开,将中间纵向框架构件连接到所述竖直支撑件,将中间层的横向支撑件连接至位于至少一些间隔件下方以支撑盘管组件的中间传递段(16b、16b’、16b”、16c、16c’、16c”),接着折叠管的初始线性路径以形成底传递段和在底传递段上方的传递段;

(e)(3)将足以支撑纵向管组的额外的传递段和顶传递段(16d、16d’、16d”)的至少一些间隔件所需的额外的中间纵向框架构件和连接至该中间纵向框架构件的横向支撑件连接至竖直支撑件,以形成盘管组件的蜿蜒路径,中间横向构件对在顶传递段处连接至管端的第二管板进行支撑,接着折叠管的线性路径以形成被中间横向支撑件支撑的额外的中间传递段和顶传递段,从而形成盘管组件的蜿蜒路径;以及(e)(4)将上纵向框架构件(48)连接到所述竖直支撑件,并将至少两个上横向框架构件连接到顶传递段上方的纵向上框架构件以完成框架并使盘管组件保持蜿蜒的形状。

26.一种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28、28’、28”)延伸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至第二管板(28、28’、28”),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7)和第二端(17);

管组沿着蜿蜒路径从第一管板延伸至第二管板,该蜿蜒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大致线性传递段(16、16’、16”),其中所述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一个回弯部(18、18’、18”)在传递段之间延伸;

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且

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其中管组最初处于延伸的线性路径;

(b)将管定位在间隔件中,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中;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e)从初始的延伸线性路径弯折管组以形成具有线性传递段和至少一个回弯部的蜿蜒路径,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其中,所述盘管组件还包括框架(42),所述盘管组件被保持在所述框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f)在(e)之后,将所述蜿蜒盘管组件置于部分框架子组件,所述部分框架子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纵向基构件(44)的横向基构件、连接至所述纵向基构件并沿所述纵向基构件纵向间隔开的竖直支撑件(46)、连接至竖直支撑件的纵向上框架构件(48);以及(g)将至少两个上横向框架构件连接至纵向上框架构件以完成框架并使盘管组件保持蜿蜒形状。

27.一种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28、28’、28”)延伸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至第二管板(28、28’、28”),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7)和第二端(17);

管组沿着蜿蜒路径从第一管板延伸至第二管板,该蜿蜒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大致线性传递段(16、16’、16”),其中所述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一个回弯部(18、18’、18”)在传递段之间延伸;

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且

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其中管组最初处于延伸的线性路径;

(b)将管定位在间隔件中,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中;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e)从初始的延伸线性路径弯折管组以形成具有线性传递段和至少一个回弯部的蜿蜒路径,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其中各芯轴(88、92)以与管在组中的所需定向相对应的预定间隔对齐的夹具,通过将芯轴延伸通过对齐孔并进入管端(17),并通过间隔件和管板的对齐孔缩回芯轴上的管,将管拧过所述间隔件和所述管板。

28.一种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所述盘管组件(10、10’、10”)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28、28’、28”)延伸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至第二管板(28、28’、28”),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5)和第二端(15);

管组沿着蜿蜒路径从第一管板延伸至第二管板,该蜿蜒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大致线性传递段(16、16’、16”),其中所述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一个回弯部(18、18’、18”)在传递段之间延伸;

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20);

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且

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其中管组最初处于延伸的线性路径;

(b)将管定位在间隔件中,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26)中;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e)从初始的延伸线性路径弯折管组以形成具有线性传递段和至少一个回弯部的蜿蜒路径,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围绕管端(17)形成管板以及围绕管在管端之间的间隔开的纵向位置形成间隔件。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28、28’、28”)围绕所述管(14、

14’、14”)端(15)通过注模、浇铸或灌封形成。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28、28’、28”)围绕所述管(14、

14’、14”)通过注模方法形成,所述注模方法包括:

(f)将芯轴(88、92)以预定的间隔插入组中的管(12、12’、12”)的端(17)以形成管的可注模管板层,所述预定间隔对应于管在管板中的所需定向,如果相邻的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对齐,可注模管层包括在管板层中维持其相对位置关系的一个管层,使得第一管板层(90)仅围绕一个管层安装,或者如果相邻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相互交错,可注模管层包括在组中维持其相对位置关系的两个管层(90、94),使得第一管板层可围绕两个交错的管层安装且使得注射磨具可从可注模管层移除;

(g)通过具有模制腔(118)的注塑模具(86)将可注模管层插在芯轴上;

(h)将形成管板的可注模材料注入注塑模具的模制腔;

(i)固化所述可模制材料以形成对应于可注模层(90、94)的一层或两层管板层;

(j)从所述模具周围移除所述模具以提供具有嵌入的一层或两层管层的注模管板层;

(k)重复(f)到(j),重复次数为组中的可注模管层的数量;

(1)对齐且互连对齐的各所述管板层以形成管板。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注塑模具(86)形成具有顶面和底面的管板(28、28’、28”)层,所述顶面具有至少一个凸起(164)或凹陷(166),所述底面在与上表面上的凸起或凹陷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凹陷(166)或凸起(164);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管板层与其嵌入管彼此堆叠对齐,其中凸起和凹陷处于相应的配合对齐状态。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管板层振动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体的管板(28、28’、28”)。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孔(26)和所述芯轴具有大致椭圆形的横截面,使得当管(14、14’、14”)保持在管板(28、28’、28”)中时,所述大致椭圆形的横截面的主轴在所述盘管组件(10、10’、10”)被使用时大致竖直地对齐。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28、28’、28”)和所述间隔件(24、

24’、24”)通过使用可固化组合物浇铸或灌封管(14、14’、14”)中的一种方式形成。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28、28’、28”)或所述间隔件(24、

24’、24”)分别通过浇铸方法或灌封方法形成,通过所述浇铸或灌封方法所述管端部(15)被嵌入所述管板,所述管板由多个可模制管板层形成,或者所述管(14、14’、14”)被嵌入所述间隔件(24)中且所述间隔件相应地由多个可模制间隔件层(162)形成,所述方法包括:(f)提供具有底部(124)和顶部(126)的模具(122),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通过与相应的底壁(128)和顶壁(148)连接的相应的相对侧壁(130、132)和相对前、后壁(134、140)一起界定了模制腔(127),底部模制部分的所述前壁和后壁具有上边缘(136、142)且所述顶部的前壁和后壁具有下边缘(156),所述模制腔具有分别足以在可模制管板层中嵌入管端部或者在可模制间隔件层(162)中嵌入管的宽度,所述宽度对应于管组(12、12’、12”)的传递段(16、16’、16”)的横向距离,模具的底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上边缘具有间隔开的横向腔(138、

144),所述横向腔具有沿着模制腔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延伸至上边缘的顶部的开口,且模具的顶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下边缘具有间隔开的横向腔,所述横向腔具有沿着模制腔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延伸至下边缘的底部的开口,所述模具的底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上边缘的腔的位置与模具的顶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下边缘的腔的位置(A)以分别在可模制管板层或在可模制间隔件层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一层管端部的位置,该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当相邻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对齐时管在组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模具的腔仅仅围绕一层管安装,或者(B)以分别在可模制管层或在可模制间隔件层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两层管端部的位置,该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当相邻的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相互交错时管在组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第一可模制间隔件层可围绕两个交错的管层安装,其中管板面积对应于或者小于传递段中的管组的在管板可模制层的一个或两个区域中对应数量的管的横向截面面积;

(g)将用于可模制管板层的管端部或者用于可模制间隔件层的管定位在各腔内,该腔形成于模具的底部分的前壁和后壁的上边缘中;

(h)围绕相应的管端或管关闭模具以与模具的顶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下边缘中形成的腔对齐;

(i)围绕相应的管端或管和顶部连接底部的位置密封模具;

(j)将浇铸或灌封材料倒入所述模具;

(k)固化浇铸或灌封材料以形成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或可模制间隔件层;

(l)从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或可模制间隔件层移除所述模具;

(m)按照组中的管端部或管的相应的可模制层的数量重复(f)到(1);以及(n)将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对齐地定位并相互连接以形成管板,或将可模制间隔件层对齐地定位并相互连接以形成间隔件。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形成具有顶面和底面的相应的管板层(28、28’、28”)或间隔件层(24、24’、24”),所述顶面具有至少一个凸起(164)或凹陷(166),且所述底面在与顶面上的凸起或凹陷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凹陷(166)或凸起(164);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各对应的管板层对齐,其中其嵌入管(14、14’、14”)彼此堆叠且凸起和凹陷处于相应的配合对齐位置;或者,将各间隔件层对齐,其中其嵌入管彼此堆叠且凸起和凹陷处于相应的配合对齐位置。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管板层振动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体的管板(28、28’、28”)。

38.一种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10、10’、

10”)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28、28’、

28”)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26)延伸至第二管板(28、28’、28”),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7)和第二端(17),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所述间隔件沿着第一和第二管板之间的纵向距离横向定位;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所述管板之间的纵向距离方向彼此间隔开;

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

(b)将所述管定位在所述间隔件中,使得所述管在所述间隔件的对齐孔中;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内使得流体可在内部流过管;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内使得流体可在内部流过管;以及

(e)通过注模、浇铸或灌封围绕管端形成管板;

其中,通过注模方法围绕所述管形成所述管板,所述注模方法包括:

(f)将芯轴(88、89)以预定的间隔插入组(12、12’、12”)中的管的端(17)以形成管的可注模管板层,所述预定间隔对应于管在管板中的所需定向,如果相邻的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对齐,可注模管层包括在管板层中维持其相对位置关系的一个管层,使得第一管板层(90)仅可围绕一个管层安装;或者如果相邻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相互交错,可注模管层包括在组中维持其相对位置关系的两个管层(90、94),使得第一管板层可围绕两个交错的管层安装且使得注射模具可从可注模管层移除;

(g)通过具有模制腔(118)的注塑模具(86)将可注模管层插在芯轴上;

(h)将形成管板的可注模材料注入所述注塑模具的模制腔;

(i)固化所述可模制材料以形成对应于可注模层(90、94)的一层或两层管板层;

(j)从所述模具周围移除所述模具以提供具有嵌入的一层或两层管的注模管板层;

(k)重复(f)到(j),重复次数为组中的可注模管层的数量;

(l)将所述管板层对齐地定位并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管板。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86)形成具有顶面和底面的管板层(28、28’、28”),所述顶面具有至少一个凸起(164)或凹陷(166),所述底面在与顶面上的凸起或凹陷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凹陷(166)或凸起(164);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管板层与其嵌入管(14、14’、14”)彼此堆叠对齐,其中凸起和凹陷处于相应的配合对齐状态。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管板层振动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体的管板(28、28’、28”)。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孔(26)和所述芯轴(88、92)具有大致椭圆形的横截面,使得当管(14、14’、14”)保持在管板(28、28’、28”)中时,所述大致椭圆形的横截面的主轴在所述盘管组件被使用时大致竖直地对齐。

42.一种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组件(10、10’、

10”)包括聚合物管(14、14’、14”)组(12、12’、12”),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28、28’、

28”)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24’、24”)中的多个对齐孔(26)延伸至第二管板(28、28’、28”),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7)和第二端(17),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所述间隔件沿着第一和第二管板之间的纵向距离横向定位;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所述管板之间的纵向距离方向彼此间隔开;

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

(b)将所述管定位在所述间隔件中,使得所述管在所述间隔件的对齐孔中;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内使得流体可在内部流过管;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内使得流体可在内部流过管;以及

(e)通过注模、浇铸或灌封围绕管端形成管板;

其中,所述管板和所述间隔件通过使用可固化组合物浇铸或灌封管中的一种方式形成。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28、28’、28”)或所述间隔件(24、

24’、24”)分别通过浇铸或灌封方法形成,通过所述浇铸或灌封方法所述管端部(15)被嵌入所述管板,所述管板由多个可模制管板层形成,或者管(14、14’、14”)被嵌入所述间隔件中且所述间隔件相应地由多个可模制间隔件层(162)形成,所述方法包括:(f)提供具有底部(124)和顶部(126)的模具(122),所述底部和所述顶部通过与相应的底壁(128)和顶壁(148)连接的相应的相对侧壁(130、132)和相对的前、后壁(134、140)一起界定了模制腔(127),底部模制部分的所述前壁和后壁具有上边缘(136、142)且所述顶部的前壁和后壁具有下边缘(156),所述模制腔具有分别足以在可模制管板层(162)中嵌入管端部或者在可模制间隔件层中嵌入管的宽度,所述宽度对应于管的组(12、12’、12”)的传递段(16、16’、16”)的横向距离,所述模具的底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上边缘具有间隔开的横向腔(138、144),该横向腔具有沿着模制腔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延伸至上边缘的顶部的开口,且所述模具的顶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下边缘具有间隔开的横向腔(158),该横向腔具有沿着模制腔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延伸至下边缘的底部的开口,所述模具的底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上边缘的腔的位置与模具的顶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下边缘的腔的位置(A)以分别在可模制管板层或在可模制间隔件层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一层管端部的位置,该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当相邻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对齐时管在组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模具的腔仅仅围绕一层管安装,或者(B)以分别在可模制管层或在可模制间隔件层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两层管端部的位置,该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当相邻的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相互交错时管在组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第一可模制间隔件层可围绕两个交错的管层安装,其中管板面积对应于或者小于传递段中的管组的在管板可模制层内的一个或两个区域中对应数量的管的横向截面面积;

(g)将用于可模制管板层的管端部或者用于可模制间隔件层(162)的管定位在各腔内,该腔形成于模具的底部分的前壁和后壁的上边缘中;

(h)围绕相应的管端或管关闭模具以与模具的顶部的前壁和后壁的下边缘中形成的腔对齐;

(i)围绕相应的管端或管和顶部连接底部的位置密封模具;

(j)将浇铸或灌封材料注入所述模具;

(k)固化所述浇铸或灌封材料以形成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或可模制间隔件层;

(l)从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或可模制间隔件层移除所述模具;

(m)按照组中的管端部或管的相应的可模制层的数量重复(f)到(1);以及(n)将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对齐地定位并相互连接以形成管板,或将可模制间隔件层对齐地定位并相互连接以形成间隔件。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22)形成具有顶面和底面的相应的管板(28、28’、28”)层或间隔件(24、24’、24”)层,所述顶面具有至少一个凸起(164)或凹陷(166),且所述底面在与顶面上的凸起或凹陷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凹陷(166)或凸起(164);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各对应的管板层对齐,其中其嵌入管彼此堆叠且凸起和凹陷处于相应的配合对齐位置;或者,将各间隔件层(162)对齐,其中其嵌入管(14、

14’、14”)彼此堆叠且凸起和凹陷处于相应的配合对齐位置。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管板层振动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体的管板(28、28’、28”)。

说明书 :

聚合物盘管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4月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专利申请No.61/808608和2013年5月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专利申请No.61/819743的权益,其公开以整体引用的方式被并入本文。
[0003] 关于联邦资助研发的声明
[0004] 不适用。
[0005] 参照缩微平片附录
[0006] 不适用。
[0007] 发明背景
[0008]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管组件,该组件包括由合成聚合物材料而不是金属(例如镀锌钢或不锈钢)制成的管,在热交换装置(尤其是蒸发式热交换装置)中使用时,该盘管组件在下文中通常称作“聚合物盘管组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该聚合物盘管组件的方法。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也在下文中有所阐述。
[0009] 聚合物盘管组件可被原始热交换设备(通常是但不限于冷却塔)的制造商使用,或者作为现有设备中的替换盘管组件来使用。它在作为现有设备的替换盘管组件来使用时尤
其有用,因为聚合物盘管组件的重量显著地小于由镀锌钢或不锈钢制成的典型盘管组件的
重量。为了便于说明,将参考冷却塔,虽然聚合物盘管组件可以与任何其他热交换装置一同使用,这些热交换装置中盘管组件用于通过盘管组件的管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与在盘管组件
的管的外部流动的炉体之间的间接热交换。本发明的盘管组件,可以在干湿冷却操作、闭环和开环操作的系统中使用。聚合物盘管组件可用于间接热交换系统中或与直接热传递介质
一同使用,例如可为挡水杆、波纹合成聚合物板或任何其它类型的直接热传递介质的接触
体。
[0010] 在使用由盘管组件提供的间接传热的蒸发式热交换器中,盘管组件被安装于该装置的管道或外壳中,其中热交换流体,一般是液体(通常为水)和气体(常常是空气),在外部流过盘管组件以冷却或冷凝在盘管组件的管的内部流动的传热流体。盘管组件(包括本发
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可以被安装在逆流蒸发式热交换器中,使得当空气通过盘管组件向
外上、向外行进时,水通过盘管组件向下和向外流动。盘管组件(包括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也可以被安装在横流蒸发式热交换器中,其中外部液体(通常是水)向下且向外流过
盘管组件,而气体(通常为空气)在到达压力通风系统之前大致横向穿过盘管组件且在外部
通过盘管组件,空气通常在压力通风系统离开装置的顶部。也可以在蒸发式热交换器中安
装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在该蒸发式热交换器中,外部的液体(通常是水)和气体(通常是空气)同时或并行地向下和向外流过盘管组件。在这些布置任一种中,盘管的管的外表面上的水的蒸发,通过热传导冷却盘管组件并通过对流冷却管内的内部传热流体。
[0011] 水由配水管道和喷嘴喷洒或从水槽喷洒,水槽中的水在盘管组件的上方由于重力流动。水通常被收集在热交换器的底部的水池中且通常与补充水一同循环,由于配水系统
的蒸发,补充水由合适的泵通过阀以公知的方式添加。空气可被感应地吸入到装置中并由
排气风扇(通常是螺旋桨式风扇)在外部排出通过盘管组件,接着通常排出热交换器的顶
部,或者空气可以由各种类型的风机(例如离心鼓风机)以强制通风的形式被在外部排出通
过盘管组件。
[0012] 盘管组件通常由横跨蒸发式热交换器的冷却腔或室的金属管制成,其中该管通常被布置成一组蜿蜒管,该蜿蜒管包括大致笔直部分(有时候称作段),该大致笔直部分由管
系中的弯头(有时候称作“弯曲部(bight)”,或者如在本申请中称作“回弯部”)连接在一起。
盘管组件的蜿蜒管可在冷却塔的热交换部(具有在交错的竖直高度上的段)被紧密地包装,
使得水和空气可在外部行进通过盘管组件,或者蜿蜒管可被布置成在相邻竖直管层的段之
间具有一些水平间隔。在通常用于克服逆流和横流装置中的水的阻力而抽吸或迫使空气在
外部穿过盘管组件的功率需求和可用于热传递的盘管组件中的管的表面积之间存在折衷,
这取决于盘管组件中的管的尺寸、数量和间隔。
[0013] 冷却塔是拒绝来自许多应用(诸如发电、食品加工及暖通空调装置)中使用的热的工艺水的热量的最有效设备。闭环流体冷却器通过管壁传递热量可以间接地拒绝来自管内
部流动的热工艺水的热量到外部气流。通常,流体冷却器热交换器由出于防腐蚀(常常暴露于水喷雾)目的的镀锌钢制成。然而,镀锌涂层只在管的外侧。因此,来自不断充气的开放系统的循环水将快速地损害钢管的内部。出于这个原因,该开放系统中运行的流体冷却器需
要使用更加昂贵的不锈钢盘管。
[0014] 聚合物盘管组件在之前已被提出且已在市场上取得了一些成功,如由PowerCold公司生产和销售的聚合物盘管组件。PowerCold公司的聚合物盘管包括通过折叠细长聚合
物管束制成的蜿蜒盘管组件,但是在通过管束、尤其是在回弯部的传热方面,则存在一些问题。PowerCold聚合物盘管组件具有在每个捆绑的笔直段或“延伸段(传递段)”中不是规则间隔开的管,
[0015] 且通常在横向于传递段的纵向方向的间隔件之间的段中相互抵靠。各管使用钢杆拧入间隔件中的孔以随着它们被拧入孔而支撑各管。间隔件卡接在一起,以形成完整的盘
管排。此外,杆被插入组装的间隔件以附接并支撑外部框架结构。管束被分成两组,每个传递段每束中30个管。在每个回弯部处,传递段中的顶管束与传递段中的底管束切换以最小
化管弯曲并防止扭绞。回弯部被捆绑、缠绕或螺旋在一起,用以有效防止或严格地限制空气和水在外部流过回弯部且在回弯部丧失显著的传热能力。管束在其端部从方形或矩形的空
间样式过渡到圆形的管样式,因为管的端部被超声焊接至圆形管板以装配到标准的聚氯乙
烯(PVC)管接头中。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克服了PowerCold聚合物管组件的相关问题。
[0016] 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在给定盘管组件体积内提供了最大的盘管传热表面积,增强了传热能力,相比于相同尺寸的金属盘管组件重量显著减轻。聚合物盘管组件中使用
的聚合物管相比于镀锌钢盘管组件更加不易被腐蚀。与现有技术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相比,
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避免了在传递段中管的捆绑以及管在弯头处的捆绑、缠绕、或螺
旋,而是为各管提供了合适的间隔使得下垂的可能性最小化且使其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大
致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这增强了传热能力和效率。
[0017] 聚合物盘管组件的制造方法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该方法保证组中的各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大致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
[0018] 本发明的另一部分涉及制造任何类型的聚合物管的盘管组件,以及通过注模、浇铸或灌封形成围绕管端的管板。这种方法相比于将聚合物管拧入管板中的对齐孔更有效,
管板将管连接至集管,使得传热流体在盘管组件中的管的内部流动。
[0019] 同样,本发明还包括通过浇铸或灌封间隔件来形成围绕任何类型盘管组件中的聚合物管的间隔件的方法,围绕管通常有许多间隔件,使用这类方法又避免了将管拧入许多
间隔件。
[0020] 冷却塔在热交换器壳体中独立地包括盘管组件和直接接触蒸发热交换填充介质,这是已知的。本发明的另一部分出于以下目的中的至少一个将直接接触蒸发热交换填充介
质结合到盘管组件中:增强热交换特性、增强在盘管的至少一部分上方的水分布以及支撑
各盘管的相邻传递段。
[0021] 蒸发冷却塔也使用通常包括喷嘴和/或直接接触空气/水蒸发填充介质的水分布系统,喷嘴用于在盘管组件上喷洒水。该水分布器是热交换设备的独立部分。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将水分布子组件整合到任何构造的聚合物管的盘管组件中。通过将水分布子组件
一体地并入盘管组件中,水可精确地分布,其目的是特定应用。

发明内容

[0022]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盘管组件,所述盘管组件包括聚合物管组,所述聚合物管组沿包括至少两个大致线性传递段的路径布置,所述大致线性传递段延伸预定纵向距离,
其中管组通过每两个传递段之间的回弯部在两个传递段之间延伸。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
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在所述传递段和回弯部中,所述管彼此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
相对位置关系。管组延伸穿过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的多个管间隔件中的多个对
齐孔。所述间隔件的数量充足且仅沿着所述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
管在所述传递段和回弯部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0023]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所述盘管组件包括:聚合物管组,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延伸通过多个管间隔件中的多个对齐孔至第
二管板,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管组沿着蜿蜒路径从第一管板延伸至第二管
板,该蜿蜒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大致线性传递段,其中管组通过每两个
传递段之间的一个回弯部在传递段之间延伸;每个传递段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
的管层;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
纵向距离横向定向;且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件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
间隔开,以支撑管并使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0024] (a)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其中管组最初处于延伸的线性路径;
[0025] (b)在间隔件中定位管,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中;
[0026] (c)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
[0027] (d)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管;以及
[0028] (e)从初始的延伸线性路径弯折管组以形成具有线性传递段和至少一个回弯部的蜿蜒路径,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0029]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的方法,该盘管组件包括聚合物管组,所述聚合物管组从第一管板通过多个管间隔件中的多个对齐孔延伸至
第二管板,组中的每个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所述间隔件沿着第一和第二管板之间的纵向距离横向定位,所述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所述间隔
件沿着所述管板之间的纵向距离方向彼此间隔开;所述方法包括:
[0030] (a)(5)提供聚合物管组、第一和第二管板以及多个管间隔件;
[0031] (b)(5)将所述管定位在所述间隔件中,使得所述管在所述间隔件的对齐孔中;
[0032] (c)(5)在第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内使得流体可在内部流过管;
[0033] (d)(5)在第二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内使得流体可在内部流过管;以及
[0034] (e)(5)通过注模、浇铸或灌封围绕管端形成管板。
[0035]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在热交换应用中使用的盘管组件,所述盘管组件包括:聚合物管组,所述聚合物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线性传递段,所述传递段具有延伸预定纵
向距离的至少两个管层;以及在所述盘管组件的至少两个传递段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
介质。
[0036]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应用的盘管组件,所述盘管包括聚合物管组,所述聚合物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线性传递段,所述传递段具有延伸预定纵向距离
的至少两个管层,所述盘管组件还包括一体地包括在所述盘管组件中的水分布子组件。
[0037] 附图简要说明
[0038] 结合附图来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前述发明内容和以下详细描述。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附图示出了目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示的精确安排和手段。
[0039] 在附图中:
[0040]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其示出了盘管组件的各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维持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一个实施例;
[0041] 图2是图1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管板和集管被示意性地示出连接在形成盘管组件的各管的端部处;
[0042] 图3是图2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的等距视图,其中包括用于支撑管板和间隔件并因而支撑形成传递段的管的支撑结构;
[0043]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距视图,其中示出了在上传递段和相邻的下传递段之间的一层示例性传热介质填充的使用,该示例性传热介
质可用于支撑上传递段;
[0044] 图5是类似于图2和3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该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传递段之间都有示例性传热介质填充,其中每层的介质填充可用于支撑在其上方
的传递段;
[0045] 图6是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正视图,该实施例包括可选的水分布系统和在相邻的传递段之间的示例性传热介质填充,其中盘管组件被支撑在一个框架
中。
[0046] 图7是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的管板或间隔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正视图;
[0047] 图7A是图7的管板或间隔件在区域“A”的放大细节图,其示出了管对齐孔的示意性间隔,其中当盘管组件用于逆流蒸发式热交换器中时(如图所示,其中在盘管组件的定向中,气体方向为向上),管对齐孔相对于相邻的水平层在竖直方向上错开;
[0048] 图8是连接至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的管板的集管的一个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0049] 图9是图8中所示的集管的实施例的分解等距视图,其中盖被移除,且示出了可选的可安装至集管中的过滤器。
[0050] 图10是用于制作用于聚合物盘管组件的管板的包覆成型、灌封或浇铸装置的一部分的实施例的分解等距视图;
[0051] 图11是图11中所示包覆成型、灌封或浇铸装置的一部分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0052] 图12是图10和11中所示的包覆成型、灌封或浇铸装置的一部分沿线12-12截取的竖直剖视图,其示出在分解、打开位置时,布置在芯轴和装置上方的管端;
[0053] 图13是图10-12中所示的包覆成型、灌封或浇铸装置的一部分的实施例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等距视图,但没有在芯轴上方的管端部;
[0054] 图14是用于浇铸或灌封用于聚合物盘管组件的管板或间隔件的装置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以及
[0055] 图15是盘管组件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其示出了使用图14所示类型的装置制成的间隔件的使用。
[0056] 定义
[0057] 除了本文别处阐述的定义,以下定义涉及本申请中描述和要求保护的发明。
[0058] 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可指复数对象,且复数形式包括单数所指,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
[0059] 以下说明中所用的某些术语仅是为方便起见而不是限制性的。指定方向的词语例如“底”、“顶”、“前”、“后”、“左”、“右”、“上”、“下”和“侧”指定作出附图标记的图中的方向,但关于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及其构件以及用于制作该组件或其构件的装置可能的定
向,并不是限制性的。术语包括上面特别提到的词语,其派生词和类似意思的词。
[0060] 如本文所用,关于任何数值的术语“约”表示该数值有一些合理的余地,且对于所描述的构件或者使用该构件的系统或子系统的功能或操作并不是十分关键,且包括所述数值加、减10%的范围内的数值。
[0061] 如本文所用,关于任何元件或参数的术语“大致”或其衍生物意味着该元件具有基本的形状,或者该参数具有相同的基本方向、方位等,在某种程度上,该元件或参数的功能不会由于元件或参数的些许变化而受到实质性的不利影响。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传递段“大致线性”指传递段并非完全笔直的,特别是当充满水或其它内部传热液体时,而是沿着相当的笔直方向延伸,或者管的截面或装置的形成构件是“大致椭圆形”不仅指真正数学上椭圆形的截面,也指卵形截面或者稍微方角的截面,或类似的截面,但不是圆形截面或矩形截面。类似地,可能被描述成“大致垂直于”或“大致平行于”另一个元件的某个元件可以沿相比于精确的90°大或小几度的方向定向,且(关于“大致平行”)可沿相比于精确地完全平行或0°大或小几度的方向定向,其中这些变化并不会对聚合物盘管组件、其构件或用
于制造该产品或其构件的装置的功能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
[0062] 如本文所用,关于任何数值或任何元素或参数(包括管在聚合物盘管组件中彼此之间的关系)的术语“大致”意味着充分接近精确数字、参数或关系,使其在合理的工业制造公差和使用条件的范围内,而不会对该元件或参数或包括其的装置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示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各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中彼此之间具有大致相同的相对位
置关系”表示,即使管在其整个长度上或围绕回弯部时不是完全处于相同的位置关系,管相互不交叉,或者当处于间隔开的关系中时,优选保持间隔开的关系而不相互接触,但允许不会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的制造和使用条件的变化,使得在聚合物盘管组件的外部流动的
水或空气不会受到严重的阻碍或以其它方式受到影响而确实降低使用本发明的聚合物盘
管组件的蒸发式热交换器的热性能。
[0063] 如本文所用,当第一元件或构件大致横穿第二元件或构件的大致纵轴时,则认为第一元件或构件横向于第二元件或构件,而不是说第一元件或构件必须精确地垂直于第二
元件或构件。
[0064] 如本文所用,具体的尺寸以英寸或其他英制单位(包括毫米(mm))或其他度量单位、参照英制单位的尺寸,如从英制单位换算得到的公制单位当量给出;例如,毫米尺寸基于英寸尺寸来换算:通过将英寸尺寸乘以每英寸254个毫米的系数并对毫米尺寸四舍五入
使其不超过三个小数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首先参考图1和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示出为盘管组件10,盘管组件10包括沿着一路径布置的一组12聚合物管14,该路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线性的传递段
(pass)16,例如底传递段16a、中间传递段16b和16c、以及顶传递段16d。盘管组件10中可使用任意数量的传递段16,这取决于使用盘管组件10的热交换装置内的空间且取决于各种类
型的任何给定特征的热交换目的所需的传热能力。传递段延伸由热交换装置的空间限制所
确定的预定纵向距离。管14组12通过在每两个传递段16之间的回弯部18在各传递段16之间
延伸。换言之,回弯部18连接传递段16,如回弯部18a连接传递段16a和16b,回弯部18b连接传递段16b和16c,且回弯部18c连接传递段16c和16d。由于传递段通过回弯部连接,管14组
12形成为蜿蜒路径。
[0066] 每个传递段16中的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14层20,在图2中的盘管组件10的定向中示出为大致水平的排或层20,描述为层20a、20b、20c等等直到层20n,其中“n”是适于可用空间和盘管组件的传热要求的任意数字。每个传递段16具有少至两层20的管14,
需要的话具有多至例如(没有限制)四、十、十二或十四层,多达约二十层,尽管每个传递段
16中的层20a-20n越多,盘管组件10由管14组12形成为蜿蜒路径就越困难。
[0067] 例如,用于逆流热交换器的具有多个传递段16的盘管组件将产生更有效的热传递。增加传递段的数目会增加效率,但每个附加的传递段带来的改善逐渐减小。如果较少考虑具有不同长度的管,四个是普遍接受的最佳数量。较佳地,将传递段16的数目保持在四
个,并增加每个传递段的管层20的数目以增加给定柜体尺寸的容量。这种设计允许可变的
管层。例如,12英尺(3.66米)长、具有四个传递段16的流体冷却器12将具有超过48个英尺
(14.63米)的管长,以考虑到绕回弯部的附加长度且将被折叠三次。
[0068] 同样地,任何数量的管14可以存在于任何给定的层20中,其中,每一层20的这些管的数量确定了列22的数量,例如在组12的每个传递段16中,22a、22b、22c等等直到22n。参照对齐图7中的间隔件24的管的数目,示例性传递段可具有例如17个层20和76个列。如上所述,对于任何盘管组件,在热性能(从通过盘管组件向外吸出或推出空气所需的风扇功率的角度来看)、在管之间的水(例如溢流)的阻挡或截流、组中的管的数量、尺寸、管的间隔和定位等等,以及制造盘管组件的难易程度和成本之间存在折衷。
[0069] 尽管为了便于说明,示例性附图示出了四个传递段16,根据使用盘管组件的热交换装置的空间以及盘管组件的传热要求,盘管组件10中可具有任意数量的传递段。考虑到
在回弯部的外侧的管的更大的行进长度所导致的管长的差异,大于二的奇数个传递段是较
佳的,这样管14的长度是相同的。参见,例如图1-3,尤其是图2和3,其中,在层20a的管14绕回弯部18a和18c的外侧的行进长度大于层20n的管14绕回弯部18a和18c的内侧的行进长
度。如果有另一个传递段,则因为奇数个传递段16具有偶数个回弯部18,层20a的管和层20n的管将会绕相同数目的回弯部的外侧和内侧行进。
[0070] 对于这个第一实施例,重要的是,在传递段16和回弯部18中,组12的管14彼此之间维持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最大化盘管组件的传热能力。如果管14彼此压靠或彼此交叉(这出现在现有的聚合物盘管组件中,其中各管在回弯部倾向于几乎编织在一起,且在各个传递段之间没有控制足够的间隔),传热能力和传热量会受到显著不利的影响。如果管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被维持或保持,将还需要额外的功率以驱动风扇将空气向外抽
出或推出盘管组件,抬高了初始成本(使用更大功率的电机)和运营成本(更大功率的电机
消耗更大)。虽然大部分热量传递发生在各个传递段16中,如果回弯部18没有因为需要折叠组12(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盘管组件的蜿蜒路径)而被阻挡,在回弯部18中可能会产生
相对小但有意义的量的热传递。
[0071]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管14通过使用仅沿着传递段16的纵向距离的足够数量的间隔件24在传递段16和回弯部18中被大致保持在其相对位置关系中。该距离,即相邻的
管间隔件24之间的空间也应被控制成仅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间隔件24不应用在回弯部
18处使用,因为这样做会不利地影响气流或水流流过回弯部,但是间隔件24必须定位成距
离回弯部18足够近,以支撑管14从而使得管在回弯部18中大致维持与在传递段16中相同的
相对位置关系。相邻间隔件24沿着传递段16的实际间隔可由经验决定,需要考虑管14的尺
寸、数量和间隔、制作管的材料和流体(通常为通过盘管组件中的管内部的液体)的预期重
量。
[0072] 该组管14延伸通过多个管间隔件24(沿着传递段16的纵向距离横向定位)的多个对齐孔26。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仅沿着传递段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以支撑管并使其在
传递段16和回弯部18中维持其相对位置关系。
[0073] 基于管围绕回弯部具有不同的长度(即使如上文所述,对于奇数个传递段可以使用具有相同总长度的管),间隔件24沿着组的布置必须沿着传递段的长度方向占据不同的
位置。例如,在四个传递段盘管组件中,因为层20a相比于层20n必须围绕更长的回弯部外
侧,层20a的长度比层20n的长度大。这表示,在蜿蜒形状形成或在添加间隔件并折叠盘管以形成回弯部之前,管板28(如下文所述)和管间隔件24不能牢固地锁定到传递段的管上。管
必须能通过管板28和管间隔件24自由地运动,从而允许各层在每个回弯部不同的管长增
量。可选的方法是在考虑其在最终的堆叠分层组件的相对位置下,计算每层间隔件之间的
距离。
[0074] 尽管间隔件24可位于沿传递段16的纵向距离的任意位置以支撑管,这种变化的间距是有意义的。相邻传递段上的间隔件的交错竖直间隔可有助于在盘管组件的管的外侧上
方更均匀地分布水并加强传热。然而,交错布置可能不利于在盘管组件中支撑传递段和管
板。为了更好的支撑,且对传热影响最小,较佳地管间隔件24在相邻的传递段层竖直对齐。
[0075] 管14具有端部15,端部15具有开口端17,通过开口端17内部传热流体在内部流过盘管组件10和组12的管14。管14的端部15和端17被保持在管板28中,这在管穿过管间隔件
24的对齐孔26时,使得管彼此之间保持相同的大致位置关系,如在传递段16中一样。为了方便起见,图7描绘了与具有对齐孔26的管间隔件24和具有对齐孔30的管板28相同的构件。管间隔件24和管板28可具有相同的横截面积,但通常较佳地间隔件24的横截面积大于管板28
的横截面积,与管板28的对齐孔30之间的距离相比,用于管穿过间隔件24的对齐孔26彼此
之间间隔更大的距离,但在间隔件24和管板28中,对齐孔26和30的定向相同,从而使管之间保持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但只是在管板中更近以最小化且较佳地避免管14的扭曲和
不希望出现的接触。通过使管板具有比间隔件更小的横截面积,管板可被连接至在热交换
装置中占据更小空间的更小的集管32、34(有时被称作头部)。
[0076] 各集管充当第一集管或通常称出口集管32和第二集管或通常称入口集管34,第一集管或出口集管32连接至第一管板24,并在盘管组件10的底传递段16a处连接至第一管端
部15和第一端17,第二集管或通常称入口集管34连接至第二管板24,并连接至在盘管组件
10的顶传递段16d的第二管端部15和第一端17。集管32和34与导管流体连接,导管又与使用在内部流过盘管组件10的管14的工作流体的装置流体连接。
[0077] 盘管组件的管14是聚合物管,即由合成聚合物制成的管。聚合物管公知地被用作热交换盘管中的管。尽管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聚合物管的使用没有像金属管的使用那么
常见,聚合物管通常更加便宜、相对容易一起工作,且最重要的是相比于热交换装置中更常使用的金属管,质量大大减小。聚合物管仍应具有充分的传热能力,通常从管内更热的流体向管外的冷却气流和水流传热,且聚合物管在使用其的盘管组件的预期环境中必须是耐用
的。管的柔性也是一个因素,管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形成回弯部18而不会扭折;但又应具有足够的刚性,在使用条件下,包括管内部填充传热流体(通常是液体)时,当受到气体和水(常以逆流或横流的方式行进)的相当大的外力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地维持其结构整体性且
维持在盘管组件的组12之内。由于聚合物管的传热能力不如金属管,因此需要比传统的钢
盘管更大的表面积。因此,本发明的聚合物盘管组件通过使用比金属盘管组件更多的聚合
物管而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例如,当在本发明的盘管组件中使用64个聚合物管(相当典型的用量,尽管针对特定的应用所用管的数目大不相同)时,可实现如下表1中的表面积,其中管的直径是但不限于:
[0078] 表1
[0079]
[0080] 该管可以由任何数目的具有本文所述特征的聚合物(包括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以及它们的共混物)例如聚酰胺,聚酰亚胺和PVC制成。目前,用于聚合物管14的优选的聚合物是聚酰胺,更优选地是尼龙,如尼龙6、尼龙12、尼龙6-12或尼龙10-12。
[0081] 尽管上面的表1列出了具有合适的外径(OD)的管,具有其他外径的管14也适用于管14。下面的表2通过容易获取的尼龙6管的外径、内径(ID)以及壁厚列出了示例性管,所有这些管都具有非常合适的爆破压力—280磅/平方英寸(psi)(1930.5千帕(/KPa):坚硬的聚
合物,如聚酰胺,可以允许管壁厚度非常小并能够支撑可高达125PSIG的工作流体压力。工作压力越低,对于给定的工作压力管板材料可越薄。
[0082] 表2
[0083]
[0084]
[0085] 用于盘管组件10的组12的管14的数目可大不相同,这取决于预期的用途,包括使用盘管的热交换装置的尺寸限制,管的尺寸和间隔件、传热要求等等。通常而非限制性地,例如,646个外径为0.1875英寸(4.763毫米)的管14可布置成17个层20和38个列22。
[0086] 管间隔件24和管板28可由任何合适的抗腐蚀材料(当其上形成孔时,具有充分的结构完整性)制成,尤其是对于间隔件24,即使在管中填充有液体且受到穿过盘管组件内部行进的气体和水施加的压力时也需要支撑组中的管14,从而使管在传递段16和回弯部18彼
此之间大致维持其相对位置关系。用于间隔件24和管板28的合适材料为,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丙烯酸、尼龙、聚丙烯、聚甲醛和聚氯乙烯。坚固、稳定的聚合物材料,例如ABS,是优选的。间隔件24和管板28可以通过机械加工、浇铸、灌封、注塑或任何其它技术制成。间隔件24和管板28的对齐孔26和30分别可仅使用具有多个钻头的工具钻孔制成。
[0087] 一旦间隔件和管板中制作了对齐孔,管14可通过对齐孔插入,例如通过使用钢棒作为管内的芯轴,在管穿过对齐孔时用于支撑管。如果使用这种类型的技术通过对齐孔插
入管,优选地使用夹具,其中芯轴以预定间隔和与管14在组内和间隔件24的对齐孔26的所
需定向相对应的定向对齐。如果管板28与间隔件24的对齐孔26具有不同的间隔或定向,使
用类似的夹具,其中芯轴以预定间隔和与管端部15的预期定向相对应的定向与管板28的对
齐孔30对齐。夹具可以比单个钢棒更有效地被使用,例如,通过将芯轴延伸通过对齐孔并进入管端,并通过间隔件和管板的对齐孔缩回芯轴上的管。
[0088] 下面将描述用于形成围绕管的端部15和端17的管板28的注射成型(例如使用环氧聚合物)以及浇铸和灌封。下文也将描述围绕管一层或两层浇铸或灌封间隔件24的方法。
[0089] 图7和图7A描述了组12中管14的示例性间隔。由于当盘管组件被使用时,管可能会下垂或以其他方式移动,最佳地参考管间隔件24中的对齐孔26的间隔描述层20和列22中的
管的间隔。结果是,对齐孔26、26a、26b、26c和26d下方的标记将反应优选的管间隔,因此该解释通常指的是管间隔而不是对齐孔间隔。
[0090] 如图7和7A所示,当盘管组件在逆流蒸发式热交换器(其中在如图所示的盘管组件的定位中气体方向36为向上)中使用时,各管相对于相邻水平层20竖直地错开。在横流的情况下,气流将大致垂直于竖直方向,但间隔仍将结合气流方向描述,不管是使用逆流还是横流。
[0091] 所有的对齐孔26和管14可以布置成与气体的方向对齐也可布置成与气体方向垂直(在图7和7A中竖直和水平)。然而,通常为增强热交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间隔件24中的对齐孔26以及管14被布置成横向交错的相邻层20a、20b和20c,以将管以在传递段16和回弯部18中相应的横向交错关系保持在相邻层中。该交错体现在层20b和列22b的孔26b与下一
相邻层20a(图7A中上方)的分别在列22a和22c的孔26a和26d、以及与在下一相邻层20c(图
7A中下方)的在列22a的孔26c偏移竖直对齐。
[0092]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齐孔26和管14被布置成使得在一层传递段16的间隔件的孔和管的数量是偶数个孔和管,在相邻层(在间隔件中的层20b)的传递段中间隔件的孔和管的
数目是奇数个管。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相邻的层可具有相同数量的孔和管,但它们在相邻的层中彼此偏移。
[0093] 进一步参考图7A,下文将进一步解释该间隔。该管具有外径D和对齐孔26a和26c,每两层20a和20c中对齐的对齐孔26a和26c在预期气流36通过盘管组件的方向上彼此存在
中心对中心的间距SL(约为2D至约4D)。在相邻层20a和20b的对齐孔26a、26b以及26b、26c在预期气流36在外部通过盘管组件的方向上彼此存在中心对中心的间距Sv(约为D至约2D)。
在相同高度20a上相互横向对齐的对齐孔26a和26d在与预期气流36通过盘管组件的方向垂
直的方向上彼此之间存在中心对中心的间距ST(约为2.5D至约4D)。在相邻层20a、20b的对
齐孔20a、26b以及26b、26d在与预期气流36通过盘管组件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彼此之间存在
中心对中心的横向间距SH(约为0.5D至约2D)。
[0094] 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间距SL为约3D到约4D,间距SV是约1.3D至约2D,间距ST为约3D到约4D,以及间距SH为约D至约2D。更优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间距SL为约3.73D,间距SV为约1.6D,则间距ST为约3.33D,且间距SH为约1.67D。
[0095] 图1和2示意性地示出了盘管组件10,其包括传递段16和在传递段之间并连接传递段的管弯部19,但为了便于理解,图中并没有示出其他用于支撑传递段16或管板28的结构。
一旦形成了如图1和2所示的盘管组件,可以看出管在整个盘管组件(包括传递段和回弯部)
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注意,例如,在层20a的管14在底传递段16a的底部。沿着从底传递段16a到顶传递段16d的蜿蜒路径,可以看出,即使是围绕回弯部18a的外侧并过渡成为中间(第二)传递段16b的上层,层20a的管保持大致平行的关系。接着层20a围绕回弯部18b的内
侧过渡成为中间(第三)传递段16c的底层,再围绕回弯部18c的外侧过渡成为顶传递段16d
的顶层。所有这些过渡发生的同时这些管在列22a至22n中保持其相对位置关系。在整个蜿
蜒路径中即使是在回弯部,组12中的管并不会相互交叉甚至不会相互接触。这允许了在外
部穿过盘管组件的气体和水的良好流动和相互作用,增强在盘管组件的管的内部流动的工
作流体的热交换。
[0096] 通常,第一实施例的盘管组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成:
[0097] (a)提供聚合物管14组12、第一和第二管板28以及多个管间隔件24,其中管组最初处于延伸的线性路径;
[0098] (b)在间隔件24中定位管14,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26中。
[0099] (c)在第一端17(例如成为底传递段16a的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一管板18中使得流体可通过管在内部流动;
[0100] (d)在第二端17(例如成为顶传递段16d的一端)处将管对齐在第二管板28中使得流体可通过管在内部流动;以及
[0101] (e)从初始的延伸线性路径弯折管组以形成具有线性传递段16和至少一个回弯部18(如图所示,三个管弯部)的蜿蜒路径,使得管在传递段和回弯部彼此之间保持其相对位
置关系。
[0102] 使得组形成蜿蜒形式的传递段和回弯部的弯折操作可用数种方式实现。一种方式是使组12的侧面放置在可具有用于更容易移动组的轮的折叠装置的分段支撑结构中。该装
置的每段对应于待成型的传递段16且铰接到相邻的段或以其他方式可独立于相邻的段而
移动。当组被置于折叠装置上方,随着间隔件24被增加至组的管,组12在其侧面接着被折
叠。每个段被移动使得每个相应的传递段16b和16c接着被布置成在前一个上方直到形成顶
传递段16d,从而完成该蜿蜒路径。该蜿蜒路径接着可直立倾斜至图1和2所示的位置。另一种方法可以在折叠装置中部分折叠和堆叠每个传递段。一旦所有的传递段已经形成且在分
段的折叠装置中,各段可沿其界限轨道移动以完成折叠操作。当组折叠后,任何支撑件可被附接至例如管间隔件24和管板28的边缘,和/或任何可选的热交换介质和水再分布介质(如
下所述)可被增加且盘管被约束并收缩包装以便库存、运输或插入到热交换设备或框架总
成中。
[0103] 参考图3,管弯曲部以及因此盘管组件的蜿蜒路径也可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其中整体支撑件位于盘管组件中以通过支撑至少一些管间隔件24来支撑管板28和传递段16。可以
但不是必须使用两种类型的支撑件38和40。支撑件38可具有开放结构且可更好地适应于在
盘管组件的内部区域中使用以支撑管间隔件24,使得空气和水的通过不会受到显著不利的
影响。如图3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件38支撑所有的间隔件24。支撑件40具有封闭的结构且较佳地用在盘管组件的外部区域,例如用于支撑管板28和附接至管板的任意集管
32-34。在图3的示意性示例中,回弯部18b被示出甚至比集管32和34更远地延伸超出盘管组件的侧面。在这种情况下,较佳地使用支撑件38而不是支撑件40来支撑管板28和入口集管
34,使得支撑件不会挡住盘管组件的侧面。然而,具有封闭结构的支撑件40仅出于解释的目的被示出,但在管板和集管延伸超出任何回弯部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很好地被使用。
[0104] 制造具有类似支撑件38和/或40的支撑件的盘管组件的一种示例性方法包括将管板支撑件40对齐并连接至在底传递段16的第一管板34,且间隔件支撑件38对齐并连接至在
底传递段的至少一些间隔件24。各支撑件可使用一方面在支撑件的对应上缘或下缘中的对
齐销和对齐孔和另一方面管板和管间隔件,通过粘合剂,通过支撑件与管板及管间隔件之
间的螺栓附接杆或板,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技术来连接。管组12接着被折叠,例如通过提升设备(类似起重机)以形成底传递段16a和由组中的回弯部18a连接的任何较低中间传递段
16b,使得管板支撑件40支撑在任何较低中间传递段(类似如图所示的传递段16b和16c)中、与第一和第二管支撑件28对齐的任何间隔件24。间隔件支撑件38至少支撑一部分,优选地
支撑所有的在任何较低中间传递段(类似如图所示的传递段16b和16c)中的间隔件24。对于
每个连续的中间传递段和顶传递段(如传递段16d),同样地重复将管板支撑件40与第一和
第二管板28对齐和连接,且同样地将间隔件支撑件38与通过进一步折叠形成的管组的任何
中间传递段和顶传递段中的间隔件24的至少一些对齐和连接。在本质上,这描述了一种类
型的堆叠方法。以这种方式,管板支撑件40支撑第二管板28且间隔件支撑件38支撑诸如传
递段16b和16c的任何中间传递段,以及如16d的顶传递段。任何坚固的盘管组件可由这种方式形成。
[0105] 制作支撑的盘管组件的另一种方法如下,其中盘管组件进一步包括框架42,如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盘管组件保持在框架42中,其他可选构件也存在且将在下面描述。
[0106] 作为折叠管组以形成蜿蜒路径的一部分,首先将管组的初始线性路径的一部分(该部分在折叠时形成底传递段16a)放置在足够数量的横向基构件(图未示)的顶部,这些
横向基构件在线性路径的变成底传递段16a的部分下方横向延伸。这些横向基构件与底传
递段16a处与第一管板24和至少一些间隔件24对齐。这些横向构件被连接至纵向基构件44
以提供支撑基框架子组件。
[0107] 竖直支撑件46被连接到纵向基构件44并沿纵向基构件44纵向间隔开,且中间纵向框架构件(图未示)被连接到竖直支撑件。位于至少一些间隔件24下方的中间层横向支撑件
(图未示)被连接至中间纵向框架构件,以支撑盘管组件的中间传递段16b。管的初始线性路径接着被折叠以形成底传递段16a和在底传递段上方的传递段16b。
[0108] 足以支撑在额外的传递段(例如传递段16c,如果存在的话,以及纵向管组的顶传递段16d)所需的多个额外的中间纵向框架构件被连接至竖直支撑件以及横向支撑件被连
接至中间纵向框架构件以及形成盘管组件的蜿蜒路径。中间横向构件(图未示)被连接至中
间纵向框架构件的合适高度以支撑在顶传递段16d处连接管14的端17的第二管板28。接着
管的线性路径被折叠以形成被中间横向支撑件支撑的额外的中间传递段(如果存在的话)
和顶传递段16d,从而形成盘管组件的蜿蜒路径。
[0109] 在形成蜿蜒的盘管组件的过程中或之后,传递段的一些管具有上升的倾向。如果这是特定盘管组件的情况,为了将顶传递段16d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部纵向框架构件48可被连接到竖直支撑件46。将至少两个上部横向框架构件(未示出)连接到顶传递段16d上方
的纵向上框架构件48将完全完成框架42并使盘管组件10保持蜿蜒的形状。
[0110] 刚刚描述的方法涉及构造外部框架42同时将管14的组12折入该框架以形成盘管组件,当形成该盘管组件时,其中蜿蜒路径的每个传递段16得到支撑。将盘管组件保持在外部框架的另一种方法如下。
[0111] 在下面将解释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其中例如上文中参考图3所描述地,盘管组件通过简单地形成带状或以其他方式构造成形。如果在热交换装置中的盘管组件的特殊使用要
求盘管组件在框架中,或者如果盘管组件保持在外部框架的安装会提供更好的安装,可以
提供正视图类似于图6中的框架42的框架子组件。更具体地,可提供部分框架子组件,其中部分框架子组件包括连接至纵向基构件44的横向基构件、连接至纵向基构件44并沿纵向基
构件44纵向间隔的竖直支撑件46,以及连接至竖直支撑件46的纵向上框架构件48。蜿蜒的
盘管组件接着例如通过使用起重机被提升,并被置于该部分框架子组件中。接着至少两个
上部横向框架构件可被连接至纵向上框架构件48以完成框架并使盘管组件在该框架内保
持蜿蜒的形状。
[0112]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在热交换装置中使用的另一种盘管组件10’。图4和5说明了本实施例的某些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的盘管组件10的类似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本实
施例构件被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再被详细地描述,除非实施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或者
需要解释时。本实施例的新构件将标注不同的附图标记。
[0113] 该实施例10’的盘管组件包括聚合物管14’组12’,组12’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管层20’的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至少两个大致线性的传递段16’,以及在盘管组件的至少两个传递段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
[0114] 与盘管组件10’一起使用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可以是在热交换工业中著名且容易从许多来源商购(例如布伦特伍德(Brentwood)工业公司的 横槽纹膜填充
介质,诸如产品No.CF1200)的许多种类(通常称为“接触体”、“填补”、“湿板填充”、“膜填充介质”等)中的任意类型。通过这种填充,通常使用在冷却塔中,水和其他冷却液体以薄膜形式分布在延伸的填充表面以达到最大的冷却效率。这种类型的介质被称为直接接触热传递
介质或直接接触热交换介质,因为空气和水穿过填充面直接接触彼此,于是,分布水的一小部分被蒸发,从而导致水(常常收集在水池中,用于在湿板填充和间接热交换的装置中使用的任何盘管组件上进行再循环)的直接蒸发冷却。这些产品通常由具有倾斜波纹的PVC板制
成但不限于此,其中各板通过各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使得相对的板上的倾斜波纹大致反向以
确保气体和水的良好混合,在气体和水之间形成有效且高效的热传递。
[0115] 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还可包括其他类型的热交换和水分布或再分布介质,例如除水器,除水器通常是在冷却塔中使用以减少水滴,否则这些水滴会逃离冷却塔。气体和水在除水器中也是直接接触。在本实施例的盘管组件中,许多类型的除水器都可用且有效。
通常包括组装以形成封闭单元的交替列的波纹或平坦PVC板材的蜂窝式除水器是较佳的,
也容易从布伦特伍德工业公司等的几款机型中获得。
[0116] 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在盘管组件10’中使用是出于几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作为附加直接接触热交换介质,用于提高盘管组件10’的热交换性能。另一个目的是将水再分布到管14’,使得管14’上更均匀地覆盖有水。水从上方通过水分布器供给,水分布器可包括喷嘴,喷嘴通常由用于逆流装置的配水管供水,或者在某些安装和用途中,例如横流装置中,喷嘴通过重力供给槽供水。盘管组件10’中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的第三个目的是当
其通过搁在一个传递段(例如底传递段16a’)的顶部并在相邻的上部传递段(例如中间传递
段16b’)下方并支撑该相邻上部传递段以支撑模式位于传递段16’之间时,用作支撑结构。
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并不需要是出于多于一个目的或少于所有三个目的而在盘管组
件10’中被使用。
[0117] 图4示出了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在顶部的两个传递段16c’和16d’之间出于上述所有的三个目的使用。当水被喷洒或以其它方式从上方分布在顶传递段16d’上时,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用作直接接触热交换器,并将从顶传递段16d’的管14’排出的水再分布到其下方的中间传递段16c’的管14’上。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还将顶传递段16d’支撑在中间传递段16c’上。
[0118] 图5示出了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出于所有三个目的最大化的利用,其中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标记为介质50a、50b和50c)布置在盘管组件10’的所有相邻传递段
16’之间。
[0119] 虽然在许多情况下,盘管组件10’是类似盘管组件10(包括连接每个传递段16’的回弯部18’)的蜿蜒盘管组件可能是优选的,盘管组件10’并不一定要是蜿蜒的盘管组件或者甚至无需具有任何的回弯部18’。相反,管14’组12’的传递段16’在各个传递段高度可直接连接至管板28’以及集管32’和34’。
[0120] 此外,尽管希望传递段16’的组12’管14’相对于传递段16’中的其他管14’大致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这在本实施例的盘管组件10’也不是必需的。
[0121] 尽管在冷却塔行业中与盘管组件一起使用直接接触填充介质以增强热交换是公知的,填充介质迄今被认为是与盘管组件分离且位于盘管组件的上方或下方,而不是如本
实施例的盘管组件10’中,填充介质是盘管组件的一体部分。
[0122] 结合本实施例的盘管组件10’(其中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在盘管组件的至少两个传递段16’之间且盘管组件是包括至少一个回弯部18’的蜿蜒盘管组件),制造该盘管组件10’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围绕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弯折管14’组12’。如果在包含不止一个回弯部的蜿蜒的盘管组件中的在所有相邻的传递段16’之间使用热交换和水再分布
介质50a、50b、和50c,制造该盘管组件10’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每一层分别围绕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a、50b、和50c弯折管14’组12’,以将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a、50b、和50c分别定位在所有传递段16’之间。
[0123]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涉及用于热交换装置中的另一盘管组件10”。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方面以及在本实施例中有用的其他可选方面。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盘管组件10和
10’的类似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本实施例构件被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再被详细地描
述,除非各实施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或者需要解释时。本实施例的新构件将标注不同的附
图标记。
[0124] 盘管组件10”包括聚合物管14”组12”,组12”包括具有至少两个管层的、延伸预定纵向距离的至少两个大致线性的传递段16”,盘管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体地包括在盘管组件10”中的水分布子组件52。水分布组件52可以是冷却塔和热交换行业中公知的许多类型中
的任意类型,因此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水分布子组件52包括可以与阀门、泵和标准的控制设备等连接的供水管54,以从任意期望的水源供水,例如从盘管组件下方的具有来自市
政或其他来源的补充水的水池。水供给管52与一个或多个配水管56连接,通常数个配水管
56位于至少一个传递段16”的平面区域的上方以为水分布器58(例如通常在逆流装置中使
用的喷嘴)供水。
[0125] 尽管在许多情况下,盘管组件10”是类似盘管组件10(包括连接每个传递段16”的回弯部18”)的蜿蜒盘管组件可能是优选的,盘管组件10”并不一定要是蜿蜒的盘管组件或者甚至无需具有任何的回弯部18”。相反,管14”组12”的传递段16”在各个传递段高度可直接连接至管板28”和集管32”和34”。
[0126] 此外,尽管希望传递段16”的组12”的管14”相对于传递段16”中的其他管14”大致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这在本实施例的盘管组件10”也不是必需的。
[0127] 图6也示出了盘管组件10”被保持在框架42中,如上文结合第一实施例的盘管组件10所述的。框架42仅仅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和经济性而被示出,不一定必须是盘管组件10”的一部分。
[0128] 此外,图6示出了分别位于每两个传递段16”之间的三层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a”、50b”、和50c”的使用。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a”和50b”用作上面针对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描述的所有三个目的,也就是直接热交换、在介质50下方将水再分布到传递段
上以及支撑分别在介质50a”和50b”上方的传递段16b”和16c。在传递段16c”和16d”之间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c”仅用作直接热交换和水再分布的目的,因为其顶表面远远低于顶传递段16d”的底面。如果需要,在任意两个传递段16”之间可仅包括一层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此外,尽管在多数情况(如果不是所有情况)下,在一体地包括水分布子组件
52的盘管组件10”中包括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是有利的,但是广义来看,在盘管组件
10”中使用任何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并不是必须的。
[0129] 尽管在冷却塔行业中与盘管组件一起使用水分布器以为蒸发冷却供水是公知的,这种水分布子组件迄今被认为是与盘管组件分离的且位于盘管组件的上方,而不是如本实
施例的盘管组件10”是盘管组件的一体部分。
[0130] 在盘管组件10”的特定实施例中,水分布子组件52位于顶传递段16d”的下方,但水分布子组件52可位于盘管组件10”内的任何地方,可以有或没有任何如上所述的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水分布子组件52在顶传递段16d”下方并在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c”的最上层上方的定位仅仅是示例性的,且是出于说明和解释的目的而非十分关键的布局。
[0131] 水分布子组件52在顶传递段16d”下方且在热交换和水再分布介质50”上方的特定位置可被认为是在热交换装置中使用时的特殊定位,该热交换装置可在如下简要描述的组
合干湿冷却应用中使用:随着季节变化,该操作被切换到干燥运行以节约蒸发冷却中使用
的水。工作水可以首先被引导通过作为闭环流体冷却器的管14”内部,接着再通过水分布子组件52引导到管路的外侧,管14”因而具有使工作水两次通过系统的优点。
[0132] 盘管组件的数个实施例10、10’和10”已结合不同的制造方法进行了描述,关于盘管组件的各个构件以及如何制造某些其他构件的附加细节将被描述,这些附加细节包括集管且尤其是入口集管34、将管或管端部穿过管间隔件和管板的方法以及使用注塑、浇铸或
灌封以围绕管端部15形成管板28并围绕盘管组件中的管14组12形成或构造管间隔件24的
方法的某些细节。
[0133] 使用本发明的盘管组件的热交换装置的某些操作模式中,入口集管34可接收可能包含微粒材料的循环水或补充水,该微粒材料可能会污染或不利地影响系统的操作,或者
堵塞或损害盘管组件或使用盘管组件的热交换器的管14或其他构件。因此,如果入口集管
34具有容易获得、保养和不定期更换的微粒过滤器,这将是有利的。
[0134] 图8示出了在密封状态的集管且图9以分解图示出了处于打开状态的集管。所述集管在本文所述的盘管组件的任何实施例中被用作入口集管34。集管具有来自具有合适阀和
其他惯常控制的任何合适水源(图未示)的入口导管60。入口导管60连接到水接收外壳62,
水接收外壳62的另一端与水传输外壳64连接。水传输外壳64以密封方式通过螺栓连接或螺
纹连接或以其它方式围绕后部外周凸缘固定,从而被连接至管板28。密封垫圈(未示出)可
固定在管板28和后部凸缘66之间的密封件。水传输外壳64也具有前部外周凸缘68和水传输
腔70。过滤单元72可移除地位于水传输腔70中。过滤单元72包括用于捕集和保留可能被传
输至水传输通道70的颗粒材料的筛或其他类型的过滤器74,以阻碍颗粒材料到达管板28和
连接至该管板的组12的管14。过滤单元72具有大致水平的、相对的前部和后部凸缘76和78,其搁置在大致水平、相对的前部和后部搁板80和82上,用于支撑过滤单元72。
[0135] 可移动的或可打开的,但是可密封的盖84覆盖集管的开口86,以允许清洁过滤器74或更换过滤单元72。盖84可被螺栓连接、螺纹连接或以其他方式密封地但是可移除地附
连到水接收外壳64的前部外周凸缘68。优选地使用垫圈(未示出)以在盖84和前部外周凸缘
68之间形成密封。盖84可沿着超出密封区域的盖的顶部边缘被铰接到凸缘,而不是被螺栓
连接或螺纹连接到前部外周凸缘68。在铰接实施例中,只有底部和(可能)盖84的侧边需要
被螺栓连接或螺纹连接到前部外周凸缘68的相应部分。
[0136]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制造用于热交换应用的改造后的盘管组件的方法,其中改造后的盘管组件类似于盘管组件10,但并不要求管组被形成为蜿蜒路径也不要求管在整
个组的传递段中彼此之间大致保持相同的相对位置关系,改造后的盘管组件甚至可以没有
回弯部。该方法更一般地涉及制造这种改后的盘管组件,包括通过注模,浇铸或灌封围绕管端形成管板。在这种改造方法的描述中,与用于描述盘管组件10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使
用。这是因为虽然盘管组件10中要求的某些方面如本段上文所述并不被改造后的盘管组件
所要求,改造后的盘管组件很可能包括,甚至优选确实包括这些方面。
[0137] 理解到盘管组件的某些方面如紧接的前一段所述不再被改造后的盘管组件所要求,制造改造后的盘管组件的方法现在将被描述。改造后的盘管组件包括聚合物管14组12,组12从第一管板28延伸穿过多个管间隔件24的多个对齐孔26至第二管板(也是28),组中的
每个管具有第一端17和第二端(也是17),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大致平行的管层,间隔件24沿
着第一和第二管板28之间的纵向距离横向定向,间隔件的数量足够大且间隔件沿着管板之
间的纵向距离彼此间隔开。
[0138] 制造改造后的盘管组件的方法包括:
[0139] 提供聚合物管14组12、第一和第二管板28以及多个管间隔件24;
[0140] 将管14定位在间隔件24中,使得管在间隔件的对齐孔26中;
[0141] 在第一端17处将管14对齐在第一管板18中使得流体可在管内部流过;
[0142] 在第二端17处将管14对齐在第二管板28中使得流体可通过在内部流过管;以及
[0143] 通过注模,浇铸或灌封围绕管14的端17形成管板28。
[0144] 该方法将结合图10-13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0-13示出了可用于包覆成型,浇铸或灌封管板层以形成管板的装置86的实施例。该装置86下文中将被统称为“模制装置”或
“模具”以便于说明。注射成型方法将首先被描述。
[0145] 模制装置86包括在第一层90的多个芯轴88,可选地但优选地,还包括在第二层94的芯轴92。这两个层90和94在图11和12中最佳地被确定。芯轴88和90从模具86的后壁96延
伸。考虑到需要围绕具有管端17的管端部15布置模制构件且需要在可注模的管板层形成之
后将模制构件从管端部15移除,芯轴88、92形成为与可注模的相邻层20a、20b(见图1和7A)中的组12的管14的数量、定向和间隔相对应的预定定向和间隔。结果是,如果管14的相邻层
20a和20b沿与管层大致垂直的方向对齐,通常是如果层20a和20b是竖直对齐的相邻层,则
管的可注模的管板层(即,嵌入管端部15和管端17的管板层)包括在管板层内在相对位置关
系下的一层管20a。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相邻层20b中的管将被第一层20a中的管阻挡,第一可注模管板层仅可围绕管的一层20a安装。在这种情况下,模具86将仅具有一层芯轴,例如在第一层中的芯轴88。
[0146] 如果管的相邻层20a和20b以与管层大致垂直的方向相互交错,通常如果相邻管层20a和20b不是竖直对齐而是较佳地且如图1和7A所示地交错开,则管的可注模管板层包括
在组12内维持相对位置关系的两层管14。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相邻层20b中的管不会被第一层20a中的管阻挡,第一可注模管板层可仅同时围绕管的两个交错层20a和20b安装。在这种情况下,模具86将具有两层芯轴88和92,第一层90中的芯轴88对应于第一层20a中的管
14,第二层94中的芯轴92对应于第二层20b中的管14,第二层20b中的管14与第一层20a中的管相互交错。因此,当组的相邻层中使用交错的管时,用于制造第一可注模管板层的模具可围绕管的两个交互层配合,使得注塑模具可从管的可注模管板层移除。
[0147] 在继续解释注模方法之前,模制装置86的其他部分将被描述。
[0148] 模制装置86还包括后壁96、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壁98和100以及底部103和顶部110,第一和第二侧壁98和100优选地一体地形成于后壁96的相对侧。底部102包括底壁104、具有上边缘107的前壁106以及延伸进入上边缘的空腔108。顶部110包括顶壁112、具有底边缘115的前壁114以及延伸进入底边缘的空腔116。当关闭时,模制装置86具有由侧壁98和
100、后壁96、底壁104、前壁106和115以及顶壁112界定的模制腔116。腔108和116相互对齐以安装在合适数量和定向的芯轴88和92上方并与置于芯轴88和92上方的任何管端部15抵
靠密封。端口120设置在任何合适的位置,从而无需限制顶壁112以提供至制腔118的通路。
[0149] 现在继续用于形成管板28的注模方法,一旦合适数量的芯轴88和92的层90和94确定能够制成管的第一可注模管层,则可安装的管端17以及管14的管端部15在管板28内被插
入以与可注模管14层的所需定向相对应的预定间隔开的芯轴88、92或置于其上方,以形成
管的可注模管板层。
[0150] 模具86随后被关闭,且用于形成可模制管的可注模材料通过端口120被注入模制腔118,且可模制材料可以固化。可模制材料可以是用来形成如上所述的管板的任何合适的材料。当固化后,模具86被打开并从模制管板层移除。所得的成型管板层包括一层或两层的嵌入管端部,管端部的层数取决于两个相邻的管层是直接对齐还是如上所述地错开。
[0151] 根据组12中的管14的可注模层的数目重复上述步骤。然后管板层彼此相互对齐且对齐地相互连接以形成管板28。
[0152] 模制装置可形成具有顶面和底面的管板层,该顶面具有至少一个凸起或凹陷,且底面在与上表面上的凸起或凹陷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凹陷或凸起。在这种情
况下,该方法还包括将管板层对齐,其中它们的嵌入管彼此堆叠且各凸起和各凹陷处于对
应匹配对齐。
[0153] 注模法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可包括将管板层振动焊接(例如声波或超声波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体的管板28。
[0154]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管板28上的对齐孔30以及芯轴88和92可具有大致椭圆形横截面,使得当管14保持在管板28中时,该大致椭圆截面的主轴在盘管组件被使用时大致竖直
对齐。管14的大致椭圆截面在管板28的对齐孔30的位置处压缩管阵列以获得最小的管板区
域。
[0155] 如上所述,在改造后的盘管组件中的管板28和管间隔件24中也可以通过浇铸或灌封方法围绕管端部15和管端17形成,以将管端部和管端嵌入管板28或围绕各管端部15中间
的管14,用于沿传递段16的需要形成间隔件的任何位置处的管间隔件24。关于管板28和管
间隔件24的相同的浇铸或灌封方法也将适用于本文所阐述的任何其他的盘管组件10、10’
或10”。该浇铸或灌封方法与用于管板28和管间隔板24的方法相同。现在将描述该浇铸或灌封方法,其中关于注模方法描述的概念和发明中的一些应用于浇铸或灌封方法。因此,相同的概念和方面应用于注模方法和浇铸或灌封方法时,它们将不再被详细描述。
[0156] 管板或间隔件分别用浇铸或灌封方法形成,通过该浇铸或灌封方法,管端部被嵌入管板中且管板通过多个可模制管板层形成,或者管被嵌入间隔件且间隔件分别通过多个
可模制间隔件层形成。“可模制管板层”和“可模制间隔件层”等同于上面结合用于形成管板
28的注模方法描述的“可模制管板层”。形成间隔件24的示例性可模制间隔层162在图15中示出。为了方便地示出,图15中的每个可模制间隔件层162被示出仅嵌入一层(例如诸如层
20a)的管14而不是两个相邻的交错的管层20a和20b(上文已结合可模制管板层做了解释)。
[0157] 该浇铸或灌封方法可使用示例性模制装置122(如图14所示,也被称作模具)来进行,现将对其进行描述。
[0158] 模具122在性质上是具有底部124和顶部126的盆,底部124和顶部126共同界定了模制腔127。该模制腔127由连接至底部124的底壁128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28、130和
相对的前壁和后壁134、140界定。该模制腔127也由与顶部124的顶壁148连接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壁150、152和相对的前壁和后壁154、160界定。底模制部分124的前、后壁134、140具有上边缘136、142,且顶部126的前、后壁154、160具有下边缘156,图14未示出的下边缘。
[0159] 模制腔127具有足以分别将管端部15嵌入可模制管板层中且将管14嵌入可模制间隔件层中的宽度,该宽度对应于管14组12的传递段16的横向距离。前壁和后壁134、140的上边缘136、142具有间隔开的横向腔138,横向腔138具有开口,该开口沿着模制腔127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延伸至上边缘136、140的顶部。顶部126的前壁和后壁154、160的下边缘156以及未示出的下边缘具有间隔开的横向腔158和未示出的开口,该开口沿着模制腔127的宽度方
向的位置延伸至下边缘的底部。模具的底部127的前壁和后壁134、140的上边缘136、142中的腔138、144的位置以及模具的顶部126的前壁和后壁154、160的下边缘156以及未示出的
下边缘的腔158的位置:(A)以分别在可模制管板层或在可模制间隔件层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对应于一层管端部的位置,该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当相邻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对
齐时管在组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模具的腔仅仅围绕一层管安装(如管端部或管的竖直
对齐相邻层的情况),或者(B)以分别在可模制管层或在可模制间隔件层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对应于两层管端部的位置,该相对位置关系对应于当相邻的管层沿大致垂直于管层的方向
相互交错时管在组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第一可模制间隔件层可围绕两个交错的管层安
装(如交错的相邻垂直管层的情况)。板面积对应于或者小于具有相同对应数量的管的管间
隔件区域的横向截面面积。
[0160] 浇铸或灌封方法包括:
[0161] 提供浇铸或灌封模具,例如模具122;
[0162] 将用于可模制管板层的对应管端部15或或者用于可模制间隔件层的管14定位在腔138、144内,腔138、144形成在模具的底部分124的前壁和后壁134、140的上边缘136、142中;
[0163] 围绕相应的管端17或管14关闭模具,以与在模具的顶部126的前壁和后壁154、160的下边缘156中形成的腔158对齐;
[0164] 围绕相应的管端17或管14和在顶部126连接底部124的位置密封模具;
[0165] 将浇铸或灌封材料注入模具122,其中,浇铸或灌封材料可以是适用于形成如上所述的管板28或管间隔件24的任何材料;
[0166] 固化浇铸或灌封材料以形成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或可模制间隔件层162;
[0167] 从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或可模制间隔件层移除模具;
[0168] 按照组中的管端部15或管14的相应的可模制层的数量重复前面的步骤;以及
[0169] 对齐地定位和连接相应的可模制管板层以形成管板28或]对齐地定位和连接可模制间隔件层162以形成间隔件24。
[0170] 模制装置122可形成具有顶面和底面的管板层或间隔件层162,该顶面具有至少一个凸起164或凹陷,且底面在与上表面上的凸起或凹陷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具有至少一个
凹陷166或凸起。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将各管板层或各间隔件层162对齐,其中其嵌入管14彼此堆叠且凸起和凹陷处于相应的配合对齐位置。
[0171] 浇铸或灌封方法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可包括将管板层振动焊接(例如声波或超声波焊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体的管板层28或间隔件层162,以形成一体的间隔件24。
[0172]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间隔件24上的对齐孔26可具有大致椭圆形横截面,使得当管14保持在间隔件24中时,该大致椭圆截面的主轴在盘管组件被使用时大致竖直对齐。管14
的在间隔件24的对齐孔26的位置处的大致椭圆截面用于沿管的长度方向保持间隔件24的
位置。
[0173]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发明构思。因此,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旨在覆盖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