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984767.7

文献号 : CN1054095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唐兴梁勇金华

申请人 :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作为育苗移栽对象;(2)准备育苗与移栽软盘;(3)选粘性土壤为育苗土壤;(4)准备稻草绳;(5)将稻草绳填入育苗与移栽软盘的育苗槽底部;(6)配置泥浆,泥浆的含土率为32‑36%;在泥浆中加入相当于泥浆质量0.001‑0.005%的多菌灵粉剂及相当于泥浆质量0.2‑0.5%的复合肥;(7)将泥浆覆于稻草绳上,泥浆与软盘的上表面持平;(8)育苗槽内播种;(9)浇水;(10)两叶一心时,利用机械工具将长有幼苗的稻草绳幼苗带推入种植沟或人工将长有幼苗的稻草绳放入种植沟。本发明可一次性移栽25株左右幼苗,移栽效率高,幼苗成活率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作为育苗移栽对象,做好晒种和种子的消毒杀菌工作;

(2)准备育苗与移栽软盘;

(3)选粘性土壤的菜地或大田作为育苗土壤;

(4)准备稻草绳;

(5)将稻草绳填入育苗与移栽软盘的育苗槽底部;

(6)配置泥浆,泥浆的含土率为32-36%;在泥浆中加入相当于泥浆质量0.001-0.005%的多菌灵粉剂及相当于泥浆质量0.2-0.5%的复合肥;

(7)将泥浆覆于稻草绳上,泥浆与软盘的上表面持平;

(8)育苗槽内播种,种子依据其重力沉入泥浆表层中;

(9)浇水;

(10)两叶一心时,将育苗与移栽软盘搬运至移栽地,移栽前抽离育苗与移栽软盘的育苗底板,利用机械工具将长有幼苗的稻草绳幼苗带整体垂直推入移栽地的种植沟或人工将长有幼苗的稻草绳两端提起,放入种植沟;适当覆土、浇水后,即完成移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稻草绳直径为1.5-2.5厘米,剪成每段60-100厘米长;稻草绳由水稻茎叶晒干后,由编绳机器编制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育苗槽单槽内每10厘米播3-6粒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种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播种后25天内,浇水2-5次。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十字花科蔬菜为小白菜或芥蓝。

说明书 :

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根据2013年国家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单就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域的育苗移栽与直播的面积分别为182万公顷和192.5万公顷,育苗移栽与直播的面积大体相当;中国南方的双季稻地区,水稻-水稻-油菜的种植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较大面积因冬前农时不足而无法采用机械直播,不得不进行育苗移栽。
[0003] 目前,作物育苗的软盘有多种规格,一般可划分为三种,一是适合玉米、棉花等高竿作物育苗的大型软盘,即营养钵育苗;二是适合水稻、辣椒等育苗的中小型软盘;三是适合花卉、部分蔬菜等育苗的微小型软盘。以上各种规格的软盘,均是以每蔸单株或2-3株的蔸状育苗方式。
[0004] 目前采用以“蔸”(或称营养钵或营养块)的方式育苗的软盘,在移栽过程中以手工或以机械进行移栽,只能一蔸一蔸地进行移栽,移栽的效率低,耗工费时,劳动力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移栽效率高,幼苗成活率高的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选用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作为育苗移栽对象,做好晒种和种子的消毒杀菌工作;
[0008] (2)准备育苗与移栽软盘;
[0009] (3)选粘性土壤的菜地或大田作为育苗土壤;
[0010] (4)准备稻草绳;
[0011] (5)将稻草绳填入育苗与移栽软盘的育苗槽底部;
[0012] (6)配置泥浆,泥浆的含土率为32-36%;在泥浆中加入相当于泥浆质量0.001-0.005%的多菌灵粉剂及相当于泥浆质量0.2-0.5%的复合肥;
[0013] (7)将泥浆覆于稻草绳上,泥浆与软盘的上表面持平;
[0014] (8)育苗槽内播种,种子依据其重力沉入泥浆表层中;
[0015] (9)浇水;
[0016] (10)两叶一心时,将育苗与移栽软盘搬运至移栽地,移栽前抽离育苗与移栽软盘的育苗底板,利用机械工具将长有幼苗的稻草绳幼苗带整体垂直推入移栽地的种植沟或人工将长有幼苗的稻草绳两端提起离开育苗槽,放入种植沟;适当覆土、浇水后,即完成移栽。
[0017] 进一步,步骤(4)中,所述稻草绳直径为1.5-2.5厘米,剪成每段60-100厘米长;稻草绳由水稻茎叶晒干后,由编绳机器编制而成。
[0018] 进一步,步骤(8)中,所述育苗槽单槽内每10厘米播3-6粒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种子。
[0019] 进一步,步骤(9)中,播种后25天内,浇水2-5次。
[0020]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十字花科蔬菜为小白菜或芥蓝。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0022]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移栽幼苗时,可一次性移栽25株左右幼苗,操作简单,移栽效率高,幼苗成活率高;手工移栽稻草绳幼苗带,比手工移栽单蔸苗的效率至少高300%以上,机械移栽稻草绳幼苗带,比手工移栽单蔸苗的效率至少高500%以上,可显著降低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育苗与移栽软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育苗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育苗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育苗底板,2—通气孔,3—移栽叠放柱,4—育苗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 本发明的稻草绳育苗与移栽方法需与特定的育苗与移栽软盘相结合使用。
[0029] 所需的育苗与移栽软盘结构如下:参照图1、图2、图3,包括矩形育苗底板1;育苗底板1顶部设置有矩形育苗框架4;育苗框架4内设有多条并排的直线形隔条,直线形隔条将育苗框架4分隔成多个并排的直线形小框,直线形小框沿育苗框架4的长度方向;育苗框架4罩在育苗底板1上,每个直线形小框与其底部的育苗底板1面组成直线形育苗槽,直线形育苗槽底部的育苗底板1面上设有通气孔2;育苗框架4与育苗底板1形成一体,为不可拆卸或可拆卸连接;育苗框架4的四周设有多个移栽叠放柱3。
[0030] 实施例1
[0031] (1)选用油菜作为育苗移栽对象,做好晒种和种子的消毒杀菌工作;
[0032] (2)准备育苗与移栽软盘,育苗槽长100厘米,育苗槽深3厘米,育苗槽上下宽度相同,均为3.0厘米;
[0033] (3)选粘性土壤的菜地作为育苗土壤;
[0034] (4)选直径2.0厘米的稻草绳,剪成每段100厘米长;稻草绳由水稻茎叶晒干后,由编绳机器编制而成;
[0035] (5)将稻草绳填入育苗与移栽软盘的育苗槽底部;
[0036] (6)配置泥浆,泥浆的含土率约为33%;在泥浆中加入相当于泥浆质量0.005%的多菌灵粉剂及相当于泥浆质量0.3%的复合肥(N、P2O5、K2O质量比为20︰8︰12的复合肥);
[0037] (7)将泥浆覆于稻草绳上,泥浆与软盘的上表面持平;
[0038] (8)单槽内每10厘米播4粒油菜种子,种子依据其重力沉入泥浆表层中;
[0039] (9)播种后25天内,浇水3次;
[0040] (10)两叶一心时,人工将长有幼苗的稻草绳两端提起,放入种植沟,适当覆土、浇水后,即完成移栽。
[0041] 实施例2
[0042] (1)选用小白菜作为育苗移栽对象,做好晒种和种子的消毒杀菌工作;
[0043] (2)准备好育苗与移栽软盘,育苗槽长60厘米,育苗槽深3厘米,育苗槽上下宽度相同,均为2.5厘米;
[0044] (3)选粘性土壤的大田作为育苗土壤;
[0045] (4)选直径1.5厘米的稻草绳,剪成每段60厘米长;稻草绳由水稻茎叶晒干后,由编绳机器编制而成;
[0046] (5)将稻草绳填入育苗与移栽软盘的育苗槽底部;
[0047] (6)配置泥浆,泥浆的含土率约为36%;在泥浆中加入相当于泥浆质量0.001%的多菌灵粉剂及相当于泥浆质量0.4%的复合肥(N、P2O5、K2O质量比为20︰8︰12的复合肥);
[0048] (7)将泥浆覆于稻草绳上,泥浆与软盘的上表面持平;
[0049] (8)育苗槽内每10厘米播6粒小白菜种子,种子依据其重力沉入泥浆表层中;
[0050] (9)播种后25天内,浇水4次;
[0051] (10)两叶一心时,将育苗与移栽软盘搬运至移栽地,移栽前抽离育苗与移栽软盘的育苗底板1(对于育苗框架4与育苗底板1可拆卸连接的育苗与移栽软盘);利用机械工具将长有幼苗的稻草绳幼苗带整体垂直推入移栽地的种植沟;适当覆土、浇水后,即完成移栽。
[0052] 本发明适用于种植密度大的幼苗移栽,如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移栽,十字花科蔬菜除了实施例2中的小白菜,还可是其他种类,如芥蓝等。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移栽幼苗时,可一次性移栽25株左右幼苗,操作简单,移栽效率高,幼苗成活率高;手工移栽稻草绳幼苗带,比手工移栽单蔸苗的效率至少高300%以上,机械移栽稻草绳幼苗带,比手工移栽单蔸苗的效率至少高500%以上,可显著降低种植人员的劳动强度。
[005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4]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