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震防滑鞋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1000712.4

文献号 : CN1054110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天福陈宗荣

申请人 : 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震防滑鞋底,它包括装配于鞋底的缓震体,该缓震体由复数个单元体构成,该单元体为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弹性件,单元体的开口斜向前朝向,单元体的两个端部的顶面分别与中底粘接;每个单元体弯曲形成槽孔,槽孔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本发明的单元体的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开口结构方式,使得该单元体具备良好的形变能力,能够将鞋底受到的踩踏压力分解卸力,使得缓震体具备良好的缓震效果。在踩踏过程中,单元体的两个端部均斜向下弯曲并对鞋底产生一个斜向后的反作用力,进一步有效吸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力,力量的吸震率达到43~80%。

权利要求 :

1.吸震防滑鞋底,包括中底及装配于中底的缓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体由复数个单元体构成,该单元体为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弹性件,单元体的开口斜向前朝向,相邻两个单元体的邻接的两个端部一体连接或者叠合连接;复数个单元体依次连接呈上端开口的U字形排布,单元体开口处的两个端部的顶面分别与中底粘接;每个单元体弯曲形成槽孔,槽孔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缓震体底面粘设有第三防滑橡胶片,第三防滑橡胶片底面设有复数个防滑凸起,每一个防滑凸起对应设于一个所述单元体的正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体由跟部和掌部构成,构成掌部的单元体的槽孔由外而内的扁平度逐步增加,且单元体的两个端部的顶面由外而内斜向下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跟部的单元体左右镜面对称分布,且左侧的单元体与右侧对应的单元体的同一端部通过连接片一体连接,复数个连接片平行且向前倾斜排布;连接片倾斜度为15~45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底面中部设有V字形凹陷;该凹陷由前向后宽度渐大并且深度渐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体的掌部位于足弓处的至少一个单元体设有防滑凸楞,防滑凸楞沿鞋底长度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中底底面掌部设有凸台,缓震体环布于该凸台的外侧且固定粘设于中底底面边沿,缓震体与该凸台之间形成排水沟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设有复数个安装槽,安装槽沿中底宽度方向延伸,安装槽固定粘设有第一防滑橡胶片,复数个所述第一防滑橡胶片一体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震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底面前沿设有第二防滑橡胶片,所述第一防滑橡胶片和第二防滑橡胶片的底面分别设有齿纹凸起,齿纹凸起沿中底宽度方向延伸。

说明书 :

吸震防滑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是指一种吸震防滑鞋底。

背景技术

[0002] 运动时,运动者脚跟处所承受的冲击力是其自身体重的三倍至八倍,该力会对人产生有较大危害的震荡波,使骨骼、肌肉或关节等组织产生损伤和病变。为此,具备良好缓震功能的鞋底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的缓震鞋底多通过增设如气垫、硅胶垫、弹簧等弹性体的缓震装置,或者采用形变量大的材料(如EVA)制作鞋底,或者通过如蜂巢结构、缓震凸起的缓震结构等方式实现缓震目的。它们或存在着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或存在着鞋底体积大,或存在着缓震吸震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0003] 如申请号为“201120204447.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运动鞋及鞋底缓冲减震装置,它包括EVA中底,所述EVA中底的后脚跟部内嵌装有多个沿所述EVA中底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柱状TPU弹性体,所述TPU弹性体为中空结构且其轴线与所述EVA中底的前后方向垂直。该减震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仅对脚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鞋底的厚度需要得到保证,否则容易出现TPU弹性体“咯脚”的情况出现,更为重要的是椭圆柱形的TPU弹性体在形变量小,其对冲击力吸震效果较不理想。
[0004] 如申请号为“201220260511.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增高减震透气鞋,包括鞋面和鞋底,所述鞋底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有鞋垫、中间夹层、中底和底片,中底底部的脚掌部和脚跟部上设有多道横向贯通的凹槽,底片贴合于中底的脚掌部和脚跟部上与凹槽形成两端透气通道。该鞋底的结构具备一定的缓震吸震能力,但是其鞋底厚度大,鞋底回弹速度慢,对脚部的运动缓震助力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震防滑鞋底,以克服现有缓震鞋底存在的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鞋底体积大,吸震缓震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0006]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吸震防滑鞋底,包括中底及装配于中底的缓震体,该缓震体由复数个单元体构成,该单元体为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弹性件,单元体的两个端部之间的缺口为单元体的开口,单元体的开口斜向前朝向,单元体的两个端部的顶面分别与中底粘接;每个单元体弯曲形成槽孔,槽孔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
[0008] 进一步地:
[0009] 相邻两个单元体的邻接两个端部一体连接或者叠合连接;复数个单元体依次连接呈U字形排布。
[0010] 上述缓震体由跟部和掌部构成,构成掌部的单元体的槽孔由外而内的扁平度逐步增加,且单元体的两个端部的顶面由外而内斜向下倾斜设置。
[0011] 构成上述跟部的单元体左右镜面对称分布,且左侧的单元体与右侧对应的单元体的同一端部通过连接片一体连接,复数个连接片平行且向前倾斜排布;连接片倾斜度为15~45度。
[0012] 上述连接片底面中部设有V字形凹陷;该凹陷由前向后宽度渐大、深度渐浅。
[0013] 上述缓震体的掌部位于足弓处的至少一个单元体设有防滑凸楞,防滑凸楞沿鞋底长度方向延伸。
[0014] 中底底面掌部设有凸台,缓震体环布于该凸台的外侧且固定粘设于中底底面边沿,缓震体与该凸台之间形成排水沟槽。上述凸台设有复数个安装槽,安装槽沿中底宽度方向延伸,安装槽固定粘设有第一防滑橡胶片,复数个上述第一防滑橡胶片一体连接。
[0015] 上述中底底面前沿设有第二防滑橡胶片,上述第一防滑橡胶片和第二防滑橡胶片的底面分别设有齿纹凸起,齿纹凸起沿中底宽度方向延伸。
[0016] 上述缓震体底面粘设有第三防滑橡胶片,第三防滑橡胶片底面设有复数个防滑凸起,每一个防滑凸起对应设于一个上述单元体的正下方。
[0017] 上述单元体为TPU单元体,上述鞋底为EVA鞋底。
[0018]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发明的单元体的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开口结构方式,使得该单元体具备良好的形变能力,能够将鞋底跟部受到的踩踏压力分解卸力,使得单元体整体发生适当的形变,进而使得鞋底随着缓震体的形变而逐步整体下沉,使得鞋底起到良好的缓震效果;在踩踏过程中,单元体的两个端部均斜向下弯曲并对鞋底产生一个斜向后的反作用力,进一步有效吸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力,力量的吸震率达到43~80%,能够很好地保护运动者的足部。其次,掌部的单元体的结构设置,使其所受踩踏压力能够向下以及向两侧方向快速分解卸力,同时也使得脚掌的包裹性更好,这既有利于改善鞋底掌部的缓震效果、改善对脚掌的保护效果,也能够提高鞋底掌部的左右侧向的防滑、防侧翻能力。缓震体跟部的结构设置,使得鞋底跟部在受力下沉的过程中,连接片向下弯曲并拉动两侧的单元体使其向中间倾斜,进而使得缓震体跟部受力能够向两侧方向分解卸力,这既有利于改善鞋底跟部的缓震效果、改善对脚跟的保护效果,也能够提高鞋底跟部的左右侧向的防滑、防侧翻能力。而防滑凸楞的配置,进一步增强了鞋底的侧向防滑性能,能够有效减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向外侧滑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鞋底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的鞋底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的缓震体受压时的力量传导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的缓震体回弹时的力量传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参照图1、图2,吸震防滑鞋底,它包括中底2及装配于中底2的缓震体A,中底2优选为EVA中底。该缓震体A由复数个单元体1构成,优选该单元体1采用TPU材料制成。复数个单元体1依次连接呈U字形排布,该单元体1为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弹性件,单元体1的开口向后朝向,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的顶面分别与中底2粘接。如图2至图4任一附图所示,相邻两个单元体1的邻接两个端部11一体连接。每个单元体1弯曲形成槽孔10,槽孔10沿中底2宽度方向延伸。中底2底面掌部设有凸台23,缓震体A环布于该凸台23的外侧且固定粘设于中底2底面边沿,缓震体A与该凸台23之间形成排水沟槽24。继续参照图1,上述凸台23底面设有复数个安装槽20,安装槽20沿中底2宽度方向延伸,安装槽20固定粘设有第一防滑橡胶片21,复数个上述第一防滑橡胶片21一体连接。
[0025] 参照图1,上述缓震体A由跟部A1和掌部A2构成。构成掌部A2的单元体1的槽孔10由外而内的扁平度逐步增加,且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的顶面由外而内斜向下倾斜设置,其倾斜度为5~45度,优选其倾斜度为15度。掌部A2的单元体1的结构设置,使其所受踩踏压力能够向下以及向两侧方向快速分解卸力,同时也使得脚掌的包裹性更好,这既有利于改善鞋底掌部的缓震效果、改善对脚掌的保护效果,也能够提高鞋底掌部的左右侧向的防滑、防侧翻能力。继续参照图1,构成缓震体A的跟部A1的六个单元体1左右镜面对称分布,且跟部A1左侧的单元体1与右侧对应的单元体1的同一端部11通过连接片12一体连接。连接片12倾斜度为15~45度,且优选倾斜度为20度、30度或者45度;这样的结构设置既能够提高鞋底跟部A1在柔性地面的抓地力,也有利于为跟部A1踩踏的水向两侧导出而快速由单元体1的槽孔10中排出。另外,连接片12底面中部设有V字形凹陷120,且该凹陷120由前向后宽度渐大、深度渐浅。V字形凹陷120的特定结构设置,能够改善连接片12的易弯折性和弹性,对连接条12的形变复原具有良好的辅助性,有利于连接条12的快速回弹,进一步增强缓震体A回弹力。
[0026] 继续参照图1,上述缓震体A的掌部A2位于足弓处的两个个单元体1设有三道大致平行排布的防滑凸楞14,防滑凸楞14沿中底2长度方向延伸。防滑凸楞14的配置,进一步增强了鞋底的侧向防滑性能,能够有效减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向外侧滑情况发生。
[0027] 继续参照图1、图2,上述中底2底面前沿设有第二防滑橡胶片22,上述第一防滑橡胶片21和第二防滑橡胶片22的底面分别设有齿纹凸起,齿纹凸起沿中底2宽度方向延伸。
[0028] 继续参照图1、图2,上述缓震体A底面粘设有第三防滑橡胶片15,如图1所示,设置有防滑凸楞12的两个单元体1的表面没有配置该第三防滑橡胶片15。第三防滑橡胶片15底面设有复数个防滑凸起151,每一个防滑凸起151对应设于一个上述单元体1的正下方,防滑凸起151的表面设有复数个防滑凹陷。第一防滑橡胶片21、第二防滑橡胶片22和防滑凸起151的底面共同形成鞋底的底面。
[0029] 参照图1、图2、图3、图4,该单元体1的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开口结构方式,使得该单元体1具备良好的形变能力,如图3所示中箭号指示的力的传导,在踩踏的作用力下,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向下弯曲,单元体1触地的弯曲部分也在发生着形变,而单元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鞋底2受到的踩踏压力如图3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分解卸力。在踩踏过程中,如图4所示,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会对鞋底2产生一个斜向后的反作用力F,进一步有效吸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冲击力(如图4所示的向后的作用力F1和向上的作用力F2),力量的吸震率达到43~80%,能够很好地保护运动者的足部。另外,缓震体A的跟部A1的单元体1通过连接片12一体连接结构,使得鞋底跟部在受力下沉的过程中,连接片12向下弯曲并拉动两侧的单元体1使其向中间倾斜,进而使得缓震体A受力能够向两侧方向分解卸力,也使得脚跟的包裹性更好,这既有利于改善鞋底跟部的缓震效果、改善对脚跟的保护效果,也能够提高鞋底跟部的左右侧向的防滑、防侧翻能力。此外,本发明的鞋底的排水沟槽24和单元体1的槽孔10共同形成了一个排水通道,在鞋底踏压积水(或者流沙、泥地等)时,鞋底底面的水能够快速通过排水沟槽24和槽孔10排出至鞋底外侧,从而有效减少受挤压的积水体积,既明显提高鞋底的防溅能力,也能够有效增强鞋底在积水路面的抓地力。
[0030]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