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砂砚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737926.3

文献号 : CN10541547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俞均鹏俞万能俞万进

申请人 : 安徽省俞金海漆器工艺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砂砚,其以木胎为骨,外用生漆、瓦灰或高岭土调和金刚砂等研磨物加以髹饰,具有砚体轻巧、品质优良、发墨如油、不损笔毫、磨墨无杂声、不变形、不开裂、美观实用等优点。该漆砂砚的制备方法包括制胎、涂漆、糙布、调灰、上灰、修饰六大步骤,通过对调灰、上灰工序中漆灰组分、上漆厚度、研磨材料目数及上灰方法进行探索,大大提高了现有漆砂砚的品质,使其在墨磨损度、发墨度和墨浓度等参数上有了大幅度提高。本发明解决了困扰本领域人员多年的技术难题,是在漆砂砚技艺得以恢复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展。

权利要求 :

1.一种漆砂砚,其特征在于,所述漆砂砚由以下方法制得:

①制胎:以质轻干燥、木性稳定、结构细密的木材为原料,再将该木材锯切成大小合适的木坯,用刻刀在木坯上进行挖斫,最后用木砂纸将木坯上的刀凿痕迹磨平,把木坯表面砂光得到木胎;

②涂漆:用生漆均匀的涂刷在木胎表面,待干燥后使之在木胎外表面形成一层漆膜,接着对木胎进行检查,在木胎的接口、裂缝、结疤或凹穴处填充漆糊木粉料,待干固后削去多余干料,磨平使之表面平顺;

③糙布:将黏合剂均匀的涂在麻布或夏布的一侧,然后在步骤②的产品外表面均匀的黏贴上述麻布或夏布,糊好后再用压子按压着实,待干固后削去交叉重叠的麻布或夏布;

④调灰:其包括配制粗漆灰、中漆灰和细漆灰;

其中,粗漆灰用于最接近木胎的底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45%的生漆、10~15%的瓦灰或高岭土、35~40%的金刚砂或瓷粉、10~20%的颜料混合而成;

中漆灰作用于中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40%的生漆、10~15%的瓦灰或高岭土、30~35%的金刚砂或瓷粉、8~12%石膏粉、8~12%的颜料混合而成;

细漆灰用于中间层的之上的最外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40%的生漆、15~20%的瓦灰或高岭土、25~30%的金刚砂或瓷粉、8~12%的石膏粉、8~12%的颜料混合而成;

⑤上灰:用漆刮将配制好的漆灰依次均匀的涂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首先将步骤④中粗漆灰均匀的涂刷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待干燥后用干磨石干磨一遍,使得表面平整后用湿布将灰粉擦除干净;接着将步骤④中的中漆灰均匀地刷在粗漆灰表面,干燥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最后将步骤④中的细漆灰刮在中漆灰上,干燥后用砂纸打磨至漆面细腻平整;

⑥修饰:在经上灰处理后的木胎表面进行装饰雕刻、制作砚盒,并铭文落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⑤中所述粗漆灰的厚度为2.0~

3.0mm;粗漆灰之上的中漆灰涂刷两遍,第一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5~2.0mm,第二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1.5mm,待第一遍中漆灰干燥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磨完后待漆面干燥检查棱角处,若有不平整、凹缺的地方用中漆灰补之,直至表面平顺后再刮第二遍中漆灰;位于中漆灰之上的细漆灰至少刷三遍,第一遍刮涂厚度要求在1~1.5mm,干固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第二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的边沿轮廓进行涂刮,干固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第三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通体均匀的涂上一层细漆灰,其厚度为1~1.5mm;细漆灰干燥后,最后用砂纸打磨至漆面细腻平整;在每一次上灰过后都需要将木胎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①中所述木坯采用分体拼接设计,其包括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其中,中心坯块呈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形;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在中心坯块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在中心坯块的上下两侧对称布置;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所述中心坯块、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的纹理为竖纹,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的纹理为横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坯块和第一V形坯块、第一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第二坯块和第一V形坯块、第二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的贴合面外侧中部还设有连接片。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胎包括多个上下错位叠合的木坯,并且每一层木坯与相邻木坯呈十字交叠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②中所述漆糊木粉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生漆40~60%,糯米糊30~50%,木粉3~10%,苎麻3~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②中待削去多余的漆糊木粉料之后,还包括在木胎通体上再刷一遍生漆的步骤;在涂漆过程中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涂漆过后的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控制在75~8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③中黏合剂由40%的生漆和60%的糯米糊混合而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在步骤④中所述粗漆灰中还包括用于改善粗漆灰内各组分之间紧密性的鸡蛋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漆砂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制胎之前进行设计的步骤。

说明书 :

一种漆砂砚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文房四宝领域,亦可作为装饰工艺品,特别涉及一种漆砂砚。

背景技术

[0002] 砚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历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具。名砚更是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与珍爱,说起砚台,人们往往想到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与澄泥砚。其实除此之外,还有瓷砚、金属砚、玉砚、水晶砚、竹木砚等品类,琳琅满目,充满趣味。在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少有人耳闻的名贵品种——“漆砂砚”。
[0003] 漆砂砚,顾名思义就是以漆制砚,其出现和使用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比起四大名砚还要早上百年。漆砂砚是以天然生漆为主要原材料,以“夹纻”或“木胎”为胎骨加工制备而成,相比于石质砚,其制作耗时费工并且更加昂贵,一般百姓无缘使用和拥有,所以历代流传不广,世人大多不识,只有王公贵胄才能享用。作为历来文人墨客追捧的文房用具,它具有不损毫、易发墨的特点,此外漆砂砚因为质地轻盈便于出游写生携带而备受青眯。特别是漆砂砚制作精美,装饰多样,具有审美、实用和收藏多种价值,故历代书画家都视之为珍宝。漆砂砚的制作和使用从汉到唐宋以来一直在延续,然而在十八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有踏天磨刀之奇的漆砂砚竟无声无息的消失了。直至1978年屯溪老艺人俞金海历经实践,将久以失传的漆砂砚制作技艺再次恢复于世,并得到了当时书画界的一致好评,此后漆砂砚名声大噪,求购者络绎不绝。
[0004] 漆砂砚的制备技艺一直以来便缺少文献记载,即使在清初扬州卢葵生时期漆砂砚得到大幅度发展,也仍未留下与漆砂砚制作技艺有关的文字资料。此后俞金海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将“漆砂砚”恢复于世。其制作方法是以优质老旧木材作胎骨,外用天然大漆调和金刚砂加以髹饰,或者是砚堂部分用天然大漆调和金刚砂加以髹饰,其他部分用天然大漆髹饰而成。具体的,其主要工序包括:制胎、涂漆、糙布、调灰、上灰、雕刻、配盒。其中,制胎、涂漆、糙布的目的在于保证木胎的稳定性、牢固性,防止木胎开裂变形,使得漆器成品经久耐用、不裂不皱、不起皮、不掉皮。调灰和上灰是影响漆砂砚质量的关键步骤,也是直接决定漆砂砚“发墨”和“保笔”两大基本功能的核心工序。而雕刻、配盒是为了提高漆砂砚的艺术欣赏性,增强其美感。
[0005] 虽然上述制作方法可制备出漆砂砚,在调灰和上灰工序中更是首创用金刚砂代替原先的瓷粉,解决了瓷粉颗粒精细度要求高,加工非常困难的问题,为漆砂砚的试制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是,若要制得品质优良、发墨如油、不损笔毫、磨墨无杂声的漆砂砚,还必须对大漆厚度、金刚砂的粗细度、漆灰的组分、以及上灰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试验。这是因为漆涂厚了,金刚砂易下沉,不发墨、不成砚;漆涂薄了,金刚砂浮在面上,磨墨声过大,有损笔毫不能用。此外,金刚砂颗粒太粗则损毫,太细则不发墨;若漆少灰多则损毫,漆多灰少则打滑。
[0006]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俞均鹏在祖父俞金海的研究基础上潜心钻研二十余载,对木胎结构、生漆种类、漆灰组分、金刚砂目数、上漆厚度、上漆方式、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充分研究,经反复实践证明,采用本发明中制备方法制得的漆砂砚,结构牢固,经久耐用,在墨磨损度、发墨度和墨浓度上较之先前的漆砂砚有了显著改善。

发明内容

[0007]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漆砂砚,其以木胎为骨,通过对调灰、上灰工序进行改良,大大提高了现有漆砂砚的品质,制得的漆砂砚在墨磨损度、发墨度和墨浓度等参数上有了显著改善。
[0008]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漆砂砚,经制胎、涂漆、糙布、调灰、上灰、修饰六大步骤制得,其步骤如下:
[0009] ①制胎:以质轻干燥、木性稳定、结构细密的木材为原料,再将该木材锯切成大小合适的木坯,并根据设计好的漆砂砚样式,用刻刀在木坯上进行挖斫,使之与设计式样相符,最后用木砂纸将木坯上的刀凿痕迹磨平,把木坯表面砂光制得木胎。
[0010] 为了防止木胎收缩变形,上述木坯采用分体拼接设计,其包括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具体的,中心坯块为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形。作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在中心坯块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优选的,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在中心坯块的上下两侧对称布置。此外,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上述各坯块经拼合后整体呈方形。前述中心坯块、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的纹理为竖纹,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的纹理为横纹。经上述方案制得的木坯适用于制作方形漆砂砚,当然若想制得其他形状的砚台,可对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的形状进行相应调整,如要制备圆形漆砂砚,可将围绕在中心坯块外侧的第一坯块、第一V形坯块、第二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的外轮廓加工成圆形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11] 优选的,在第一坯块和第一V形坯块的贴合面外侧中部还设有连接片,该连接片优选为竹片,可进一步保证第一坯块和第一V形坯块连接的牢固性。相应的,在第一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第二坯块和第一V形坯块、第二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之间均设有上述连接片。上述分体拼接式木胎较之现有常见的整板木胎,其对于材料的选择性可大大放宽。传统的木胎制作首选的是百年以上的陈旧楠木以及埋藏时间较长的寿材,为防止木胎的收缩变形,还需要对楠木进行长达半年时间的沤旧处理,借助于水与微生物的作用使木材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出,然后再取出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可见若想制得无收缩性、不易变形和开裂的木胎,传统方法的木料制备周期需长达至少半年之久。而采用上述分体拼接式木胎,首先在木料的年份要求上只需长满三年即可,其次对于新砍伐下的木材无需经过长时间的沤旧处理,因此采用上述分体拼接式木胎可大大缩短产品的制备周期,同时扩大了木材的选择范围,降低了成本。
[0012] 优选的,上述木材是银杏木、杉木、楠木、泡桐木、梧桐木、樟木、白果木中的任意一种。
[0013]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对于一些厚度较厚的产品,为进一步提高木胎的稳定性,前述木胎包括多个上下错位叠合的木坯,每一层木坯均包括上述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其各坯块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前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层木坯与相邻木坯呈十字交叠布置,即在排布方向上互成90°角。以四层木坯制得的木胎为例,自下往上数第一、三层的木坯完全相同,第二、四层的木坯完全相同,第一层木坯与第二层木坯呈十字交叠布置。上述各层木坯之间采用粘合剂进行粘接,可进一步保证木胎的稳定性。优选的,粘合剂用生漆和面粉调和而成。
[0014] ②涂漆:用生漆均匀的涂刷在木胎表面,待干燥后使之在木胎外表面形成一层漆膜,以防止水分侵入木质。接着对木胎进行检查,在木胎的接口、裂缝、结疤或凹穴处填充漆糊木粉料,待干固后削去多余干料,磨平使之表面平顺。上述漆糊木粉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生漆40~60%,糯米糊30~50%,木粉3~10%,苎麻3~10%。采用上述组分可提高漆糊木粉料与木胎良好的相容性,防止局部皱裂,以及起皮的发生。
[0015] 优选的,待削去多余的漆糊木粉料之后,还包括在木胎通体再上一遍生漆的步骤,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木胎中。
[0016] 此外,在涂漆过后还需将木胎快速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使木胎易于干燥,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此外,为防止生漆在涂漆过程中发生改性,因此在该工序中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具体的应将温度控制在25~30℃。
[0017] ③糙布:在步骤②的产品外表面均匀的黏贴一层麻布或夏布,所用黏合剂由40%的生漆和60%的糯米糊混合调制而成。糊好后再用压子按压着实,以防窝浆。当然,也可视情形增加麻布或夏布的层数,方法与上述相同。待干固后削去交叉重叠的麻布或夏布。
[0018] 优选的,夏布选取布性柔软的平纹布。糙布时,需保证夏布厚薄均匀以及黏合剂使用均匀,并使每一块夏布都与木胎紧密贴合,如此可很好的保持木胎外形,防止木胎与织物脱离的发生,增强木胎的牢固性。
[0019] ④调灰:其包括配制粗漆灰、中漆灰和细漆灰三大步骤。
[0020] 其中,粗漆灰用于最接近木胎的底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45%的生漆、10~15%的瓦灰或高岭土、35~40%的金刚砂或瓷粉、10~20%的颜料混合而成。其中,瓦灰或高岭土的目数为40~60目,金刚砂或瓷粉的目数为100~2000目。优选的,由于生漆与瓷粉混合后有很强的附着力及较高的强度,因此可进一步保证木胎的牢固性。若选用金刚砂,可在上述粗漆灰中加鸡蛋清作调和剂,在提高粗漆灰与木胎结合力的同时,还能改善粗漆灰内各组分之间的紧密性。为达到更好的粘结效果和可塑性,可将瓦灰替换成高岭土。
[0021] 中漆灰作用于中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40%的生漆、10~15%的瓦灰或高岭土、30~35%的金刚砂或瓷粉、8~12%石膏粉、8~12%的颜料混合而成。其中,瓦灰或高岭土的目数为60~80目,金刚砂或瓷粉的目数为100~2000目。石膏粉的含量用于缩短中漆灰的干固时间,同时还具有填充作用。
[0022] 细漆灰用于中间层之上的最外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40%的生漆、15~20%的瓦灰或高岭土、25~30%的金刚砂或瓷粉、8~12%的石膏粉、8~12%的颜料混合而成。其中,瓦灰或高岭土的目数为80~120目,金刚砂或瓷粉的目数为100~2000目。
[0023] ⑤上灰:用漆刮将配制好的漆灰依次均匀的涂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
[0024] 具体的,首先,在经糙布处理的木胎上刮上一到两层步骤④中的粗漆灰,刮涂时力求薄而匀,厚度为2.0~3.0mm,使得粗漆灰钻入麻布或夏布的网孔间隙,以提高两者的结合强度,在面与面的交接处需保持平整。待干燥后用干磨石干磨一遍,不可蘸水,磨至表面平整后用湿布将灰粉擦除干净即可。
[0025] 接着,再将步骤④中的中漆灰均匀地刷在粗漆灰表面,中漆灰至少刷两遍,第一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5~2.0mm,第二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1.5mm,瓦灰的目数按刮涂顺序由粗到细。待第一遍中漆灰干燥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磨完后待漆面干燥检查棱角处,若有不平整、凹缺的地方用中漆灰补之,直至表面平顺后再刮第二道中漆灰。
[0026] 然后,将步骤④中的细漆灰刮在中漆灰上,细漆灰至少刷三遍,第一遍刮涂厚度要求在1~1.5mm,干固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第二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的边沿轮廓进行涂刮,干固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第三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通体均匀的涂上一层细漆灰,其厚度为1~1.5mm。细漆灰干燥后,最后用砂纸打磨至漆面细腻平整。
[0027] 刮漆灰的目的在于平顺器骨,要求粗中细依次循环结合,如果组织不好会留下灰孔,仍然会使漆膜下陷,当然刮漆灰时应视具体器物大小,刮涂情况有所变通。
[0028] 此外,在每一次上灰过后都需要将木胎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使器物易于干燥,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
[0029] ⑥修饰:在经上灰处理后的木胎表面进行装饰雕刻,制作砚盒,并铭文落款。
[0030]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一种漆砂砚,还包括在制胎之前进行设计的步骤。
[003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0032] 一、自1978年“漆砂砚”技艺恢复以来,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主要致力于对漆砂砚砚堂中的漆灰组分和上灰方法进行研究,因为漆灰的调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漆砂砚的质量,若研磨材料颗粒太粗则损毫,太细则不发墨;若漆少灰多则损毫,漆多灰少则打滑。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对于漆砂砚中的漆灰组分和上灰方法一直鲜有报道,上述问题也已逐步成为困扰本领域发展的头号技术难题。发明人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探索与实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得的漆砂砚在墨磨损度、发墨度和墨浓度等方面较之现有漆砂砚均有了显著改善。
[0033] 二、本发明首创将木胎采用横竖纹分体拼接设计,具体由中心坯块、第一坯块、第二坯块、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组成。其中,中心坯块为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形。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在中心坯块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优选的,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在中心坯块的上下两侧对称布置。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上下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前述中心坯块、第一坯块和第二坯块的纹理为竖纹,第一V形坯块和第二V形坯块的纹理为横纹。上述结构更加符合木胎内部应力特点,更加经久耐用,从而解放了传统整板对材料上的限制。若用传统方法制得木胎需选择百年以上的楠木或梧桐木,或者是经沤旧处理的五年以上的楠木或梧桐木,其中沤旧处理还需长达至少半年之久。而采用本发明的横竖纹分体拼接式木胎,一方面扩大了木材的选择范围,其木材年份只需满足三年即可,进而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还大大缩短现有木胎的制作时间,将传统通过化学方法提高木性稳定性的方式,发展成通过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经上述方法制得的木胎克服了传统整板木胎易变形的缺陷,具有经久耐用、不裂不皱、不收缩、不起皮的优点,较之现有木胎成本更低,稳定性更高。
[0034] 三、在涂漆过程中,采用发明人自制的漆糊木粉料对木胎上的裂缝、结疤、凹穴或者拼板的接缝处进行填充,该漆糊木粉料与木胎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防止局部皱裂,以及起皮的发生。此外,经“一次涂漆——填充漆糊木粉料——削去多余废料——二次涂漆”,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木胎中。并且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以克服环境温度对生漆造成的影响。
[0035] 四、在糙布过程上选用生漆调和糯米糊作为黏合剂,较之生漆加面粉有更好的粘合效果,并且糯米糊对于粗漆灰中的鸡蛋清还具有良好的黏合性。
[0036]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37]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0038] 图2为实施例1中木坯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为实施例2中木坯的爆炸示意图。
[0040] 图中,1、中心坯块;2、第一坯块;3、第二坯块;4、第一V形坯块;5、第二V形坯块;6、连接片;7、木坯。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实施例1,
[0042] 请参阅图1,一种漆砂砚,其采用以下方法制得:
[0043] ①制胎:以质轻干燥、木性稳定、结构细密的楠木为原料,再将楠木锯切成大小合适的木坯,并根据设计好的漆砂砚样式用刻刀在木坯上进行挖斫,最后用木砂纸将木坯上的刀凿痕迹磨平,把木坯表面砂光制得木胎。
[0044] 上述木坯采用分体拼接设计,其包括中心坯块1、第一坯块2、第二坯块3、第一V形坯块4和第二V形坯块5。其中,中心坯块1为六边形,其上下两端呈V字形,左右两端呈直线形。第一坯块2和第二坯块3在中心坯块1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第一坯块2和第二坯块3均呈梯形,其相互平行的一边与中心坯块的直线形一边相粘接,非平行的两条边分别与中心坯块1上下两端的V字形斜边相对应。第一V形坯块4和第二V形坯块5在中心坯块1的上下两端对称布置。第一V形坯块4和第二V形坯块5均呈三角形,其分别嵌入中心坯块1上下两端的V字形开口处,上述各坯块经拼合后围成一方形木坯7。并且,中心坯块1、第一坯块2和第二坯块3的纹理为竖纹,第一V形坯块4和第二V形坯块5的纹理为横纹。在各个坯块之间通过粘合剂进行粘接,该粘合剂由生漆与面粉调和而成。
[0045] 在第一坯块2和第一V形坯块4的贴合面外侧中部还设有连接片6,该连接片可进一步保证第一坯块2和第一V形坯块4连接的牢固性。同理,在第一坯块2和第二V形坯块5、第二坯块3和第一V形坯块4、第二坯块3和第二V形坯块5之间也设有上述连接片6。
[0046] ②涂漆:用生漆均匀的涂刷在木胎表面,待干燥后使之在木胎外表面形成一层漆膜,以防止水分侵入木质。接着对木胎进行检查,在木胎的接口、裂缝、结疤或凹穴处填充漆糊木粉料,待干固后削去多余干料,磨平使之表面平顺。
[0047] 上述漆糊木粉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生漆50%,糯米糊44%,木粉3%,苎麻3%。
[0048] 在涂漆过后还需将木胎快速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为防止生漆在涂漆过程中发生改性,在涂漆过程中还需严格将温度控制在25~30℃。
[0049] ③糙布:在步骤②的产品外表面均匀的黏贴一层夏布,所用黏合剂由40%的生漆和60%的糯米糊混合调制而成。糊好后再用压子按压着实,以防窝浆。待干固后削去交叉重叠的夏布。
[0050] 其中,夏布选取布性柔软的平纹布。糙布时,需保证夏布厚薄均匀以及黏合剂使用均匀,并使每一块夏布都与木胎紧密贴合,如此可很好的保持木胎外形,防止木胎与织物脱离的发生,增强木胎的牢固性。
[0051] ④调灰:包括配制粗漆灰、中漆灰和细漆灰三大步骤。
[0052] 其中,粗漆灰用于最接近木胎的底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45%的生漆、10%的40~60目瓦灰、35%的100~500目瓷粉、10%的颜料混合而成。
[0053] 中漆灰作用于中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40%的生漆、10%的60~80目瓦灰、30%的100~500目金刚砂、8%石膏粉、12%的颜料混合而成。
[0054] 细漆灰用于中漆灰之上的最外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的生漆、20%的80~120目瓦灰、25%的100~500目金刚砂、8%的石膏粉、12%的颜料混合而成。
[0055] ⑤上灰:用漆刮将配制好的漆灰依次均匀的涂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
[0056] 首先将粗漆灰均匀的刷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其厚度为2mm。待干燥后用干磨石干磨一遍,使得表面平整。接着,将中漆灰均匀地刷在粗漆灰表面,中漆灰至少刷两遍,第一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5~2.0mm,第二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1.5mm,瓦灰的目数按刮涂顺序由粗到细。待中漆灰干燥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磨完后待漆面干燥检查棱角处,若有不平整、凹缺的地方用中漆灰补之,直至表面平顺后再刮最后一道中漆灰。最后,再在中漆灰上均匀的涂上细漆灰,细漆灰至少刷三遍,第一遍刮涂厚度要求在1~1.5mm,干固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第二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的边沿轮廓进行涂刮,干固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第三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通体均匀的涂上一层细漆灰,其厚度为1~1.5mm。细漆灰干燥后,最后用砂纸打磨至漆面细腻平整。
[0057] 在每一次上灰过后都需要将木胎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
[0058] ⑥修饰:在经上灰处理后的木胎表面进行雕刻,并制作砚盒。
[0059] 实施例2,
[0060] 请参阅图2,一种漆砂砚,其采用以下方法制得:
[0061] ①制胎:以质轻干燥、木性稳定、结构细密的梧桐木为原料,再将梧桐木锯切成大小合适的木坯,并根据设计好的漆砂砚样式用刻刀在木坯上进行挖斫,最后用木砂纸将木坯上的刀凿痕迹磨平,把木坯表面砂光制得木胎。
[0062] 上述木胎包括多个上下错位叠合的木坯,每一层木坯采用分体拼接设计,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木坯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每一层木坯与相邻木坯呈十字交叠布置,即在排布方向上互成90°角。
[0063] ②涂漆:用生漆均匀的涂刷在木胎表面,待干燥后使之在木胎外表面形成一层漆膜。接着对木胎进行检查,在木胎的接口、裂缝、结疤或凹穴处填充漆糊木粉料,待干固后削去多余干料,磨平使之表面平顺。最后木胎通体上再刷一遍生漆,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木胎中。
[0064] 上述漆糊木粉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生漆60%,糯米糊30%,木粉4%,苎麻6%。
[0065] ③糙布:在步骤②的产品外表面均匀的黏贴一层麻布,糊好后再用压子按压着实,重复黏贴多层,待干燥后削去交叉重叠的麻布。
[0066] ④调灰:包括配制粗漆灰、中漆灰和细漆灰三大步骤。
[0067] 其中,粗漆灰用于最接近木胎的底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的生漆、15%的40~60目高岭土、40%的500~1000目金刚砂、10%的颜料混合而成。
[0068] 中漆灰作用于中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的生漆、10%的60~80目高岭土、35%的500~1000目金刚砂、12%石膏粉、8%的颜料混合而成。
[0069] 细漆灰用于中漆灰之上的最外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8%的生漆、15%的80~120目高岭土、27%的500~1000目金刚砂、12%的石膏粉、8%的颜料混合而成。
[0070] ⑤上灰:用漆刮将配制好的漆灰依次均匀的涂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首先将粗漆灰均匀的刷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其厚度为3.0mm。待干燥后用干磨石干磨一遍,使得表面平整,然后用湿布将灰粉擦除干净。接着,将中漆灰均匀地刷在粗漆灰表面,中漆灰至少刷两遍,第一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5mm,第二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0mm,瓦灰的目数按刮涂顺序由粗到细。待中漆灰干燥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磨完后待漆面干燥检查棱角处,若有不平整、凹缺的地方用中漆灰补之,直至表面平顺后再刮最后一道中漆灰。最后,再在中漆灰上均匀的涂上细漆灰,细漆灰至少刷三遍,第一遍刮涂厚度要求在1.5mm,干固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第二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的边沿轮廓进行涂刮,干固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第三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通体均匀的涂上一层细漆灰,其厚度为1.0~1.5mm。细漆灰干燥后,最后用砂纸打磨至漆面细腻平整。
[0071] 在每一次上灰过后都需要将木胎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
[0072] ⑥修饰:在经上灰处理后的木胎表面进行雕刻,并制作砚盒。
[0073] 实施例3,
[0074] 一种漆砂砚,其采用以下方法制得:
[0075] ①制胎:以质轻干燥、木性稳定、结构细密的银杏木为原料,再将银杏木锯切成大小合适的木坯,并根据设计好的漆砂砚样式用刻刀在木坯上进行挖斫,最后用木砂纸将木坯上的刀凿痕迹磨平,把木坯表面砂光制得木胎。
[0076] 上述木胎包括多个上下错位叠合的木坯,每一层木坯采用分体拼接设计,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木坯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每一层木坯与相邻木坯呈十字交叠布置,即在排布方向上互成90°角。
[0077] ②涂漆:用生漆均匀的涂刷在木胎表面,待干燥后使之在木胎外表面形成一层漆膜。接着对木胎进行检查,在木胎的接口、裂缝、结疤或凹穴处填充漆糊木粉料,待干固后削去多余干料,磨平使之表面平顺。最后木胎通体上再刷一遍生漆,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木胎中。
[0078] 上述漆糊木粉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生漆40%,糯米糊40%,木粉10%,苎麻10%。
[0079] 在涂漆过程中还需严格将温度控制在25~30℃。在涂漆过后还需将木胎快速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使木胎易于干燥,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
[0080] ③糙布:在步骤②的产品外表面均匀的黏贴一层夏布,糊好后再用压子按压着实,以防窝浆。待干燥后削去交叉重叠的夏布。
[0081] 其中,夏布选取布性柔软的平纹布。黏合剂由40%的生漆和60%的糯米糊混合调制而成。糙布时,需保证夏布厚薄均匀以及黏合剂使用均匀,并使每一块夏布都与木胎紧密贴合。
[0082] ④调灰:包括配制粗漆灰、中漆灰和细漆灰三大步骤。
[0083] 其中,粗漆灰用于最接近木胎的底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的生漆、10%的40~60目瓦灰、35%的1000~1500目瓷粉、20%的颜料混合而成。
[0084] 中漆灰作用于中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的生漆、15%的60~80目瓦灰、30%的1000~1500目金刚砂、12%石膏粉、8%的颜料混合而成。
[0085] 细漆灰用于中漆灰之上的最外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9%的生漆、15%的80~120目瓦灰、30%的1000~1500目金刚砂、8%的石膏粉、8%的颜料混合而成。
[0086] ⑤上灰:用漆刮将配制好的漆灰依次均匀的涂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
[0087] 首先将粗漆灰均匀的刷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其厚度为2.5mm。待干燥后用干磨石干磨一遍,使得表面平整。接着,将中漆灰均匀地刷在粗漆灰表面,中漆灰至少刷两遍,第一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5mm,第二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2mm,瓦灰的目数按刮涂顺序由粗到细。待中漆灰干燥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磨完后待漆面干燥检查棱角处,若有不平整、凹缺的地方用中漆灰补之,直至表面平顺后再刮最后一道中漆灰。最后,再在中漆灰上均匀的涂上细漆灰,细漆灰至少刷三遍,第一遍刮涂厚度要求在1.5mm,干固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第二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的边沿轮廓进行涂刮,干固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第三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通体均匀的涂上一层细漆灰,其厚度为1.0~1.5mm。细漆灰干燥后,最后用砂纸打磨至漆面细腻平整。
[0088] 在每一次上灰过后都需要将木胎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
[0089] ⑥修饰:在经上灰处理后的木胎表面进行雕刻,并制作砚盒。
[0090] 实施例4,
[0091] 一种漆砂砚,其采用以下方法制得:
[0092] ①制胎:以质轻干燥、木性稳定、结构细密的杉木为原料,再将杉木锯切成大小合适的木坯,并根据设计好的漆砂砚样式用刻刀在木坯上进行挖斫,最后用木砂纸将木坯上的刀凿痕迹磨平,把木坯表面砂光制得木胎。
[0093] 上述木胎包括多个上下错位叠合的木坯,每一层木坯采用分体拼接设计,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木坯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不同的是,每一层木坯与相邻木坯呈十字交叠布置,即在排布方向上互成90°角。
[0094] ②涂漆:用生漆均匀的涂刷在木胎表面,待干燥后使之在木胎外表面形成一层漆膜。接着对木胎进行检查,如有裂缝、结疤、凹穴或者拼板的接缝处填充漆糊木粉料,待干固后削去多余干料,磨平至表面平顺。最后木胎通体上再刷一遍生漆,以进一步防止水分渗入木胎中。
[0095] 上述漆糊木粉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生漆40%,糯米糊50%,木粉6%,苎麻4%。
[0096] ③糙布:在步骤②的产品外表面均匀的黏贴一层夏布,糊好后再用压子按压着实,以防窝浆。待干燥后削去交叉重叠的夏布。
[0097] 其中,夏布选取布性柔软的平纹布。黏合剂由40%的生漆和60%的糯米糊混合调制而成。糙布时,需保证夏布厚薄均匀以及黏合剂使用均匀,并使每一块夏布都与木胎紧密贴合。
[0098] ④调灰:包括配制粗漆灰、中漆灰和细漆灰三大步骤。
[0099] 其中,粗漆灰用于最接近木胎的底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35%的生漆、10%的40~60目高岭土、35%的1500~2000目金刚砂、10%的颜料、10%的鸡蛋清混合而成。
[0100] 中漆灰作用于中间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40%的生漆、10%的60~80目高岭土、30%的1500~2000目金刚砂、10%石膏粉、10%的颜料混合而成。
[0101] 细漆灰用于中漆灰之上的最外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40%的生漆、16%的80~120目高岭土、25%的1500~2000目金刚砂、10%的石膏粉、9%的颜料混合而成。
[0102] ⑤上灰:用漆刮将配制好的漆灰依次均匀的涂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
[0103] 首先将粗漆灰均匀的刷在经过糙布处理的木胎上,其厚度为2.0mm。待干燥后用干磨石干磨一遍,使得表面平整。接着,将中漆灰均匀地刷在粗漆灰表面,中漆灰至少刷两遍,第一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5mm,第二遍中漆灰的厚度为1.2mm,瓦灰的目数按刮涂顺序由粗到细。待中漆灰干燥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磨完后待漆面干燥检查棱角处,若有不平整、凹缺的地方用中漆灰补之,直至表面平顺后再刮最后一道中漆灰。最后,再在中漆灰上均匀的涂上细漆灰,细漆灰至少刷三遍,第一遍刮涂厚度要求在1.5mm,干固后用磨石蘸水将漆面打磨平顺,第二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的边沿轮廓进行涂刮,干固后用细砂纸进行打磨,第三遍细漆灰用于将砚台通体均匀的涂上一层细漆灰,其厚度为1.0~1.5mm。细漆灰干燥后,最后用砂纸打磨至漆面细腻平整。
[0104] 在每一次上灰过后都需要将木胎置于温湿室内进行干燥,温湿室内温度为25~30℃,湿度为75~80%,温湿室要求封闭,不可开窗通风,同时可避免灰尘飞入,保证作品品质。
[0105] ⑥修饰:在经上灰处理后的木胎表面进行雕刻,并制作砚盒。
[0106] 实施例5,
[0107] 一种漆砂砚,经设计、制胎、涂漆、糙布、调灰、上灰、修饰七大步骤制得,其余同实施例1。
[0108] 下表给出了由实施例1至4制得的漆砂砚与现有漆砂砚及歙砚的发墨试验对比:
[0109]
[0110]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