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460496.0

文献号 : CN1054675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马修·博恩梅尔文·法兰西斯

申请人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相关,具体涉及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一用以将入射光线由沿着一第一光轴行进改为沿着一垂直于该第一光轴之第二光轴行进的一反射件、一光圈、一具有偶次非球面(even‑aspheric)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一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一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二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三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四透镜,以及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五透镜,该光圈、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透镜可以是沿着第二光轴来设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成像平面依序包含:一光圈;

一前镜头群组包含二透镜沿着一第一光轴排列,该前镜头群组具有正屈光率;

一第一反射组件用以将入射光线由沿着一第一光轴行进改为沿着一垂直于该第一光轴之第二光轴行进;以及一后镜头群组包含三透镜沿着该第二光轴排列;其中

该后镜头群组具有负屈光率,从该第一反射组件至该成像平面依序数来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该前镜头群组的透镜厚度总和是大于后镜头群组的透镜厚度总和;

还满足TTL/EFL≦1.0的条件式,其中,TTL为整体路径长度,EFL为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有效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反射组件的一反射表面与该第一光轴是呈45度角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镜头群组所有透镜之厚度总和为ALT1,该后镜头群组所有透镜之厚度总和为ALT2,相邻两个透镜间的最大空气间隙值MaxAG,所有透镜之厚度总和为ALT,且ALT、ALT1、ALT2及MaxAG会满足以下条件式:

0.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之间的一夹角是在75度到90度范围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镜头群组之第一片透镜的阿贝数(abbe number)是大于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圈之半径与像高的比值是大于或等于0.5。

说明书 :

便携设备之小型窄视场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乃是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相关,且尤其是与可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中的具有较窄视场的小型光学成像镜头相关。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例如是手机和手持数字助理装置(PDA)等便携设备的薄型轻巧化使得摄影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较窄视场的光学成像镜头对于应用在便携设备而言,通常体积太大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依序排列的五片透镜,这些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成像平面包含:一用以将入射光线由沿着一第一光轴行进改为沿着一垂直于该第一光轴之第二光轴行进的一反射件、一光圈、一具有偶次非球面(even-aspheric)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一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一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二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三透镜、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四透镜,以及一具有偶次非球面物侧面及偶次非球面像侧面的第五透镜,该光圈、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透镜可以是沿着第二光轴来设置。
[0004] 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之中,相对较大视场角的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含有一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且沿着第一光轴设置的前镜头群组、一具有平坦表面用以反射通过前镜头群组的光线的反射件、一包含有第三透镜的后镜头群组、一第四透镜,以及一对准第二光轴的第五透镜;该反射后的光线是沿着第二光轴行进,且第一、第二光轴于一交叉点相互交叉且形成一夹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之中,该夹角是介于75度至90度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夹角为90度,且视场角(field of view)介于30度至40度之间。
[0005] 在一些实施例之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为双凸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为双凹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而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一至第五透镜都具有偶次非球面的物侧面以及偶次非球面的像侧面。

附图说明

[0006] 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7] 图2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2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8] 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3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9] 图4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4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 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5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1] 图6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6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 图7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7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8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8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9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9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篇说明书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而言;“一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包括位于某区域的凸面部(或凹面部)”,是指该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而言;透镜之表面是以Si来表示,当表示第一透镜之物侧面及像侧面时,“i”为1及2,当表示第二透镜之物侧面及像侧面时,“i”为3及4,依此类推;同样的,某一透镜相关表面的曲率半径则以Ri表示。R1和R2分别表示第一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和R4分别表示第二透镜物侧面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此类推。“像高”是指成像平面上收光区域角落间距离的一半,也就是方形成像区域的顶点与位于中心点之光轴,两者之间的距离
[0016] 第一实施例
[0017] 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光学成像镜头10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AS、一前镜头群组F10以及一后镜头群组R10,此光学成像镜头100也包括一红外线滤光片(IR cut filter),设于前镜头群组F10与成像面的一影像传感器之间。
[0018] 前镜头群组F10包括在物侧面S1为凸面且在像侧面S2为凸面的一第一透镜L11、以及在物侧面S3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4为凹面且具有负屈光率的一第二透镜L12;后镜头群组R10包括在物侧面S5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6为凸面的一第三透镜L13、在物侧面S7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8光轴附近区域为凹面的一第四透镜L14、以及在物侧面S9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10光轴附近区域为凹面的一第五透镜L15。前镜头群组F10具有正屈光率,而后镜头群组R10具有负屈光率,此一光学成像镜头在前镜头群组F10与后镜头群组R10之间具有最大的空气间隙。
[0019] 该第一至第五透镜可由不同材料所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之中,这些透镜是由透镜塑料材料所制成。
[0020] T1是第一透镜L11的厚度,T2是第二透镜L12的厚度,T3是第三透镜L13的厚度,T4是第四透镜L14的厚度,T5是第五透镜L15的厚度,TF是红外线滤光片的厚度,这些厚度T1~T5及TF皆是沿着光轴所测量的。
[0021] AG12是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23(即为MaxAG)是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34是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45是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5F是第五透镜与红外线滤光片的空气间隙,AGFS是红外线滤光片与成像面的空气间隙,AG12、AG23、AG34、AG45、AG5F与AGFS也是沿着光轴所测量的。
[0022] 表1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0之透镜L11、L12、L13、L14、L15的详细光学数据。每一个表面由透镜的编号以o(物侧)或是i(像侧)的组合表示。表1中厚度/空气间隙值一列,若对应于透镜的物侧面,则该值代表厚度,若对应于透镜的向侧面,则该值代表空气间隙。
[0023] 表1
[0024]
[0025]
[0026] 根据此第一实施例,光圈位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如图1所示;且其半径约为1.542mm。第一透镜的阿贝数大于4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阿贝数是55.63。在光轴上介于物侧面S1的顶点与光圈之间的距离a1大约是0.48mm。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光轴上介于第一透镜L11像侧面S2与第二透镜L12物侧面S3之间的空气间隙AG12是0.05mm。在光轴上介于第二透镜L12像侧面S4与第三透镜L13物侧面S5之间的空气间隙AG23是3.809mm。像高大约是2.997mm。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也可称为焦距是8.635。一光学成像镜头之焦距是定义为平行光线聚集在一焦点上的距离。此一光学镜头之相对亮度(relative illumination,RI),亦即圆周区域与光轴区域亮度之比例,为90.0%。主光线角度(chief ray angle,CRA)为17.5度。
[0027] 在此实施例中,整体路径长度(total track length,TTL)是自第一透镜L11物侧面S1在沿着光轴上测量到成像平面间的距离,其约为8.005mm。而TTL/EFL的比值是等于或小于1.0,且最好是介于0.7-0.99之间。在此实施例中,TTL/EFL的值是0.926。TTL/光圈半径的比值是等于或小于8.0,且最好是介于2.0-8.0之间。在此实施例中,此比值是5.188。
[0028] 此名词“最大空气间隙”MaxAG是代表相邻透镜间的最大空气间隙宽度。在此实施例中,最大空气间隙是介于第二透镜L12与第三透镜L13间的间隙,也就是AG23。ALT/最大空气间隙(MaxAG)的比值是介于0.3到0.7之间,且最好是介于0.4-0.6之间。此名词“ALT”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在沿着光轴方向上的整体厚度总和。名词“ALT1”是指前镜头群组F10所有透镜之厚度总和,而名词“ALT2”是指后镜头群组R10所有透镜之厚度总和,ALT、ALT1、ALT2及MaxAG会满足以下条件式:
[0029] 0.35
[0030] 一透镜的偶次非球面可以使用下列方程式描述:
[0031]
[0032] 其中Z表示非球面之深度,c表示透镜表面之曲率半径,r表示自光轴至透镜表面的距离(高度),其单位是mm,K为锥面系数(Conic Constant),而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
[0033] 在第一实施例之中,前镜头群组F10具有二片透镜,接近物侧的透镜是具有正屈光率的透镜,而另一透镜为一双凹透镜,后镜头群组R10则包含有彼此固定的三片透镜,且各个透镜都可以沿着光轴I1相对独立地各自移动,如箭号B1,B2,B3所示。
[0034] 表2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镜片之非球面数据的锥面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0035] 表2
[0036]
[0037]
[0038] 其他更高项次的非球面系数则为0。
[0039] 第二实施例
[0040] 将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100修改成包括一具有平坦反射表面之反射组件以反射通过前镜头群组F10的光线。图2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2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此光学成像镜头200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一沿着一第一光轴I1排列的前镜头群组F20,一具有平坦反射表面以改变一入射光的方向的反射组件250,以及一沿着一第二光轴I2排列的后镜头群组R20。在此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光轴I2与第一光轴I1是以90度角交会。
[0041] 前镜头群组F20包括在物侧面S1为凸面且在像侧面S2为凸面的一第一透镜L21、以及在物侧面S3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4为凹面且具有负屈光率的一第二透镜L22;后镜头群组R20包括在物侧面S5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6为凸面的一第三透镜L23、在物侧面S7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8光轴附近区域为凹面的一第四透镜L24、以及在物侧面S9为凹面且在像侧面S10光轴附近区域为凹面的一第五透镜L25。第一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都是偶次非球面,此一光学成像镜头200还包含一位于第一透镜L21物侧的光圈。反射组件250可为一平面镜或是棱镜。
[0042] 该第一至第五透镜可由不同材料所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之中,这些透镜是由透镜塑料材料所制成。
[0043] 表3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200之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0044] 表3
[0045]
[0046] 在此实施例中,自第一透镜L21的物侧面S1至反射组件250的中心在沿着第一光轴I1所量测的距离d1是2.95mm。自反射组件250的中心至成像平面所量测的距离d2是5.055mm。则相当于d1和d2总和的整体路径长度(TTL)是2.95mm加上5.055mm,也就是
8.005mm。在此实施例中,TTL/EFL的值是0.926,TTL/光圈半径的比值是5.188。
[0047] 在最靠近成像面的两个透镜的空气间隙宽度是小于1.0mm,较佳地是介于0.1~1.0mm之间,本实施例最靠近成像面的两个透镜为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其间的空气间隙约为0.77mm。
[0048] 表4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镜片之非球面数据的锥面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0049] 表4
[0050]
[0051]
[0052] 其他更高项次的非球面系数则为0。
[0053] 此一光学成像镜头之半视场角是介于10~40度之间,较佳地是介于20~25度之间,较佳地是在22度附近,光圈值(F-number)为2.8。
[0054] 第三实施例
[0055] 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3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反射组件350之安排使得第二光轴I2与第一光轴I1是以不是90度角的方式交会。其夹角最好是满足下列条件:
[0056] 75度≦夹角≦90度
[0057] 若是夹角小于75度的话,成像平面必须倾斜一个甚大的角度。如此会对光学成像镜头300的光学特性及表面有着不良的影响。若是夹角大于90度的话,则必须增加镜头300的侧向深度。
[0058] 这些透镜可以与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透镜相同或类似。而光学成像镜头300的详细光学数据也可以与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200相同或类似。五片透镜L31、L32、L33、L34和L35可以是由透明的塑料或是其他的光学材料构成。
[0059] 第四实施例
[0060] 图4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之剖面结构示意图,此一光学成像镜头10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AS、一第一透镜L41、一第二透镜L42、一第三透镜L43、一第四透镜L44以及一第五透镜L45,每一镜片都相对于光轴而呈轴对称。
[0061] 第一透镜L41具有正屈光率,且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L42具有负屈光率,且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L43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像侧面也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四透镜L44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像侧面也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五透镜L45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另一凸面部。
[0062] 此一光学成像镜头还包含有一红外线滤光片,用以阻挡波长大于700nm之光线,虽然该红外线滤光片是位于第五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单一组件,但是实际上,该红外线滤光片也可以位于其他任意位置,而且也可由复数个组件所组成。
[0063] 如图4所示,S1,R1和S2,R2是分别表示第一透镜之物侧面及其曲率,以及像侧面及其曲率;S3,R3和S4,R4是分别表示第二透镜之物侧面及其曲率,以及像侧面及其曲率;S5,R5和S6,R6是分别表示第三透镜之物侧面及其曲率,以及像侧面及其曲率;类似地,S7,R7和S8,R8是分别表示第四透镜之物侧面及其曲率,以及像侧面及其曲率;S9,R9和S10,R10是分别表示第五透镜之物侧面及其曲率,以及像侧面及其曲率;而S11及S12则分别表示红外线滤光片的物侧面及像侧面。
[0064] 根据图4,T1是第一透镜L41的厚度,T2是第二透镜L42的厚度,T3是第三透镜L43的厚度,T4是第四透镜L44的厚度,T5是第五透镜L45的厚度,这些厚度T1~T5都是沿着光轴所测量的;AG12是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23是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34是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AG45是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所有的空气间隙AG12、AG23、AG34与AG45也是沿着光轴所测量的;BFL(back focal length)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后焦距,是第五透镜像侧面与成像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如果红外线滤光片是位于第五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话,BFL也包含了红外线滤光片的厚度,EFL表示此一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
[0065] 在以下之段落,ALT表示第一至第五透镜之厚度总和,即ALT=T1+T2+T3+T4+T5,而AAG则表式第一至第五透镜之间,所有空气间隙沿光轴之厚度总和,即AAG=AG12+AG23+AG34+AG45。
[0066] 根据本发明之部分实施例,为了缩减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长度,可通过缩小该等镜片的厚度以及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隙来达成,然而,在缩减镜片厚度的同时,要维持适当的光学成像质量,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第一透镜被设计为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被设计为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被设计为具有正屈光率,第四透镜被设计为具有负屈光率,第五透镜被设计为具有正屈光率,而为了提高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这五片透镜都可以被设计成相同的材质。
[0067] 表5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400之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除了第二透镜之外的其他各个透镜都被设计成采用相同的塑料材料,以便简化制造程序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0068] 表5
[0069]
[0070] 根据此第四实施例,光圈位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如图4所示,且其半径约为2.5mm。第一透镜的阿贝数大于4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阿贝数是55.63。在光轴上介于物侧面S1的顶点与光圈之间的距离a1大约是0.251mm。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光轴上介于第一透镜L41像侧面S2与第二透镜L42物侧面S3之间的空气间隙AG12是0.07mm。在光轴上介于第二透镜L42像侧面S4与第三透镜L43物侧面S5之间的空气间隙AG23是0.501mm。此一实施例的视场角稍大且为22度,像高大约是2.379mm。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也可称为焦距,本实施例为5.884mm。一光学成像镜头之焦距是定义为平行光线聚集在一焦点上的距离。
[0071] 在此实施例中,整体路径长度(total track length,TTL)是自第一透镜L11物侧面S1在沿着光轴上测量到成像平面间的距离,其约为5.81mm。而TTL/EFL的比值是等于或小于1.0,且最好是介于0.7-0.99之间。在此实施例中,TTL/EFL的值是0.988。TTL/光圈半径的比值是等于或小于8.0,且最好是介于2.0-8.0之间。在此实施例中,此比值是5.533。
[0072] 表6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镜片之非球面数据的锥面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0073] 表6
[0074]
[0075] 其他更高项次的非球面系数则为0。
[0076] 此一光学成像镜头400之半视场角是介于15~3度之间,较佳地是在22度附近。
[0077] 第五实施例
[0078] 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5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一反射组件550是位于入射光线的第一光轴I1上,此一结构可减少镜头之侧向深度,以便使整体设计达到薄型化之目的,反射组件250可为一平面镜或是棱镜,用以将入射光由沿着光射行进导向为沿着垂直于光轴的另一方向行进。
[0079] 第一透镜L51具有正屈光率,且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L52具有负屈光率,且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L53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像侧面也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四透镜L54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像侧面也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五透镜L55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另一凸面部。
[0080] 这些透镜可以与第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透镜相同或类似。在光轴上介于第一透镜L51像侧面S2与第二透镜L52物侧面S3之间的空气间隙AG12是0.07mm。第二透镜L52沿光轴之厚度为0.28mm,第三透镜沿光轴的厚度为0.769mm,红外线滤光片的厚度为0.21mm,它与第五透镜L55的距离为0.5mm,它与成像面的距离为0.3mm。
[0081] 此实施例之中,光圈AS之直径为2.1mm,而反射组件550的直径为3.0mm,此一光学成像镜头的半视角介于15~30度之间,而以22度左右较佳,光圈值为2.8,TTL与ALT的比值小于1.0,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透镜之阿贝数(abbe number)都大于40。
[0082] 第六实施例
[0083] 图6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6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84] 第一透镜L61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L62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L63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L64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L65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0085] 表7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600之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0086] 表7
[0087]
[0088] 表8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镜片之非球面数据的锥面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0089] 表8
[0090]
[0091] 此一光学成像镜头之像高为2.28mm,EFL为6.574mm,TTL为5.731mm,光圈值为2.77,相对亮度为66.3%,主光线角度为22.3度,视场角为38.8度,EFL与像高之比值大于
1.0,且大于2.0较佳。
[0092] 第七实施例
[0093] 图7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7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94] 第一透镜L71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L72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L73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L74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L75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0095] 表9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700之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0096] 表9
[0097]
[0098] 表10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镜片之非球面数据的锥面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0099] 表10
[0100]
[0101] 此一光学成像镜头之像高为2.28mm,EFL为5.910mm,TTL为5.283mm,光圈值为2.8,相对亮度为60.0%,主光线角度为24.2度,视场角为41.4度。
[0102] 第八实施例
[0103] 图8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8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104] 第一透镜L81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L82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L83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L84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L85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0105] 表11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800之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0106] 表11
[0107]
[0108] 表12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镜片之非球面数据的锥面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0109] 表12
[0110]
[0111]
[0112] 此一光学成像镜头之像高为2.28mm,EFL为5.910mm,TTL为5.293mm,光圈值为2.8,相对亮度为69.3%,主光线角度为21.2度,视场角为41.4度。
[0113] 第九实施例
[0114] 图9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900之剖面结构示意图。
[0115] 第一透镜L91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二透镜L92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三透镜L93具有负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L94具有正屈光率,其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其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0116] 表13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900之透镜的详细光学数据。
[0117] 表13
[0118]
[0119] 表14显示依据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光学成像镜头之各镜片之非球面数据的锥面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
[0120] 表14
[0121]
[0122] 此一光学成像镜头之像高为2.28mm,EFL为13.998mm,TTL为12.806mm,光圈值为2.8,相对亮度为86.7%,主光线角度为25.5度,视场角为22.6度。
[0123]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