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引导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46712.5

文献号 : CN10547388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池上信行森田文明岩重义昭须贺康博和田光真岸弘幸

申请人 : THK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通过镶嵌成形将树脂构件形成于移动构件时,能由简易结构构成平滑的无限轨道,削减工时抑制制造成本的运动引导装置,具备:形成有滚动体滚行面的轨道构件;经由多个滚动体组装于轨道构件的移动构件,其具有与滚动体滚行面对置的负荷滚动体滚行面和与负荷滚动体滚行路大致并排形成的滚动体返回路;具有将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滚动体返回路两端连接形成无限循环路的一对方向转换路的盖体,在移动构件的往复移动方向两端面形成有凸缘部,覆盖滚动体返回路且一体形成有凸缘部的树脂构件一体形成于移动构件,凸缘部具备形成在移动构件的端部侧的嵌合部,嵌合部至少组装有形成方向转换路的内周侧的方向转换构成构件,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组装于缝脊面。

权利要求 :

1.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其具备:

轨道构件,其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滚动体滚行面;

移动构件,其经由多个滚动体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组装于所述轨道构件,并且,所述移动构件具有负荷滚动体滚行面与滚动体返回路,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面与所述滚动体滚行面对置且构成负荷滚动体滚行路,所述滚动体返回路与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路大致并排地形成;以及盖体,其具有将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所述滚动体返回路的两端连接而形成无限循环路的一对方向转换路,在所述移动构件的往复移动方向的两端面形成有凸缘部,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覆盖所述滚动体返回路并且一体地形成有所述凸缘部的树脂构件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移动构件,所述凸缘部具备形成于所述移动构件的端部侧的嵌合部,所述嵌合部至少组装有形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的内周侧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所述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组装在缝脊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转换路的一方与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路连接,所述方向转换路的另一方经由凸缘部与所述滚动体返回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在与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路连续的位置形成有向滚动体返回路方向凹陷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在与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路连续的位置形成有向滚动体返回路方向凹陷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限循环路形成有多条,组装在所述移动构件的一端侧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具备板体,所述板体使至少相邻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彼此形成为一体。

说明书 :

运动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轨道构件与移动构件之间夹有滚动运动的滚动体的运动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运动引导装置,其中,借助多个滚动体而将移动构件组装为能够沿着轨道构件往复移动,在移动构件形成有无限循环引导滚动体的无限循环路,该无限循环路包括:由形成于轨道构件的滚动体滚行面、形成于移动构件的负荷滚动体滚行面构成的负荷滚动体滚行路;形成于移动构件的无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以及将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无负荷滚动体滚行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的方向转换路。
[0003] 这样的运动引导装置由各种构成构件构成,例如,具备在负荷滚动体滚行路的两缘部沿着长边方向配置而用于防止滚动体的脱落的保持构件。并且,方向转换路包括:形成于移动构件的往复移动方向的两端部并构成方向转换路的内周的半圆环状的内周侧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以覆盖该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方式安装于移动构件的端部且形成有构成方向转换路的外周的外周侧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盖体。
[0004] 像这样,运动引导装置因构成部件多而存在难以实现组装步骤的简化、部件数量的减少等措施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将使用了树脂构件的循环构件镶嵌成形于移动构件上,而使它们一体地形成的方法。
[0005] 在先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919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 然而,在通过这样的镶嵌成形将保持部、内周侧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一体地形成在移动构件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镶嵌成形时熔融的合成树脂向负荷滚动体滚行面漏出,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中,需要抑制因模具而形成于移动构件主体的端面的所谓缝脊面(隔离面),以防止合成树脂向负荷滚动体滚行面飞溅的方式成形。该缝脊面有时在镶嵌成形后作为端面的阶梯部而残留,因此存在使负荷滚动体滚行面与方向转换路平滑地连续的课题。
[0010] 另外,为了使负荷滚动体滚行面与方向转换路平滑地连续,也可以考虑将内周侧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尽可能地配置于负荷滚动体滚行面的边缘部的附近的方法,然而若不充分确保上述的缝脊面则可能导致通过镶嵌成形而射出的合成树脂作为毛刺而产生于负荷滚动体滚行面上,为了除去该毛刺需要再次进行负荷滚动体滚行面的研磨,从而存在加工工时增大的问题。
[0011]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引导装置,该运动引导装置在通过镶嵌成形将保持部等树脂构件一体地形成于移动构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构成平滑的无限轨道,能够减少加工工时从而抑制制造成本。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3] 本发明的运动引导装置具备:轨道构件,其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滚动体滚行面;移动构件,其经由多个滚动体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组装于所述轨道构件,并且,所述移动构件具有负荷滚动体滚行面与滚动体返回路,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面与所述滚动体滚行面对置且构成负荷滚动体滚行路,所述滚动体返回路与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路大致并排地形成;以及盖体,其具有将所述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所述滚动体返回路的两端连接而形成无限循环路的一对方向转换路,在所述移动构件的往复移动方向的两端面形成有凸缘部,所述运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覆盖所述滚动体返回路并且一体地形成有所述凸缘部的树脂构件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移动构件,所述凸缘部具备形成于所述移动构件的端部侧的嵌合部,所述嵌合部至少组装有形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的内周侧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所述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组装在缝脊面上。
[0014] 发明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即使通过镶嵌成形使树脂构件与移动构件一体地形成,也能够使负荷滚动体滚行面与方向转换路平滑地连续。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移动构件的分解图。
[0018]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立体图。
[0020]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背面的图。
[0021] 图6为用于对组装有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22] 图7为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方向转换路进行说明的图。
[0023]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主视图。
[0024] 图9(a)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移动构件的分解图,(b)为与图3相同的放大图。
[0025] 图10(a)为用于对组装有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b)为用于对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第一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对各权利要求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另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整体并非发明的解决方式所必须的。
[0028]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移动构件的分解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背面的图,图6为用于对组装有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图7为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方向转换路进行说明的图。
[0029]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具备:沿着长边方向形成有滚动体滚行面11的轨道构件10;以及以沿着轨道构件10的长边方向往复移动自如的方式组装的移动构件20。另外,移动构件20经由多个滚动体30而组装在轨道构件10上。
[0030] 轨道构件10的剖面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在左右侧面形成有上下各两条而合计四条的滚动体滚行面11,这些滚动体滚行面11相互平行地延伸。
[0031] 如图2所示,移动构件20在长边方向的两端面上安装有盖体24,所述移动构件20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具备与轨道构件10的上表面对置的中央部20b、以及从该中央部20b的两端下垂且与轨道构件10的左右侧面对置的一对侧壁部20c、20c的大致“コ”字状。在侧壁部20c上分别形成有与滚动体滚行面11对置且构成负荷滚动体滚行路的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另外,在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的侧缘部,通过镶嵌成形而与移动构件主体20a一体地形成有具有保持部41的树脂构件40,该保持部41包括:对在上方的滚动体滚行面11滚动的滚动体30的上侧缘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部41a;对在上方的滚动体滚行面11滚动的滚动体30的下侧缘以及在下方的滚动体滚行面11滚动的滚动体30的上侧缘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部41b;以及对在下方的滚动体滚行面11滚动的滚动体30的下侧缘进行保持的第三保持部41c。
[0032] 并且,如图2以及图3所示,树脂构件40形成有与上下两条负荷滚动体滚行路隔开规定的间隔且大致平行地形成的滚动体返回路22。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滚动体返回路22的两端通过后述的方向转换路23连接而构成无限循环路。另外,在树脂构件40的端面形成有供后述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嵌合的嵌合部42。
[0033] 滚动体30优选使用具有规定的曲率的滚珠,且排列在无限循环路内。需要说明的是,滚动体滚行面11以及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以比滚动体30的曲率略大的单一曲率形成的所谓的圆弧形状。
[0034] 接下来,参照图3至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中组装的方向转换路23进行说明。方向转换路23如上述那样形成为将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滚动体返回路22的两端连接,安装于移动构件20的端面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形成内周面,通过盖体24的与移动构件主体20a对置的面形成外周面。
[0035] 这里,如图3所示,树脂构件40具备:从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经由缝脊面25沿着移动构件主体20a的往复移动方向的两端面镶嵌成形而成的凸缘部40a、从该凸缘部40a突出且形成于移动构件主体20a的端部侧的嵌合部42。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于移动构件主体20a的成为滚动体返回路22的贯通孔的内周面由树脂构件40覆盖。
[0036] 嵌合部42以在方向转换路23的中央部低而两端部高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弧形状,以配合滚动体30的形状。在该嵌合部42上嵌合有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
[0037] 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是在外周面形成有能够供滚动体30滚动且以圆弧状凹陷的方向转换路内周面51的半圆柱状的构件。在方向转换路内周面51的与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连接一侧的端面,形成有沿着方向转换路内周面51的宽度方向朝滚动体返回路方向凹陷的凹槽52。而且。如图5所示,在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的与树脂构件40对置的面上形成有嵌合凹部53以及与缝脊面25抵接的卡止部54。
[0038] 嵌合凹部53能够供嵌合部42嵌合地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其深度形成为中央部浅而两端部深。这样,嵌合凹部53沿着方向转换路内周面51以中央部浅而两端部深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使形成有方向转换路内周面51的位置的壁厚大致均匀,因此也可以发挥减薄的作用,防止了因通过树脂成型形成的合成树脂的收缩而导致形状变形。
[0039] 这样形成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通过如图6以及图7所示那样将树脂构件40的嵌合部42与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的嵌合凹部53嵌合,从而安装于移动构件主体20a的端面。另外,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以卡止部54覆盖缝脊面25的方式安装于移动构件主体20a的端面,因此即使在将具有保持部41等的树脂构件40镶嵌成形在移动构件主体20a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确保缝脊面25,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树脂构件40镶嵌成形在移动构件主体20a上,并且缝脊面25的端部不会产生阶梯部而向无限轨道内突出,能够在不进行镶嵌成形前后的研磨加工等的情况下将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与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以及滚动体返回路22平滑地连接。
[0040] 另外,如图7所示,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在与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连接的位置形成有凹槽52,因此即使在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与方向转换路内周面51之间形成有若干高度差的情况下,该凹槽52也会作为避让部而发挥作用,因此不会阻碍在无限循环路内滚行的滚动体30的滚行。
[0041] [第二实施方式]
[0042]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1中,对作为滚动体30而使用了滚珠的运动引导装置1进行了说明。对于接下来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或者类似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说明。
[0043]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的主视图,图9(a)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移动构件的分解图,(b)为与图3相同的放大图,图10(a)为用于对组装有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立体图,(b)为用于对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0044]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动引导装置2中,在轨道构件10的两侧面上下各形成有两条滚动体滚行面11,作为滚动体而采用圆柱状的滚子30’。
[0045] 滚子30’以使其旋转轴相互平行的状态排列于无限循环路内,该无限循环路包括:由滚动体滚行面11与形成于移动构件20’上的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构成的负荷滚动体滚行路、滚动体返回路22’、以及将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滚动体返回路22’的两端连接的方向转换路23’。另外,多个滚子30’借助未图示的滚子保持架而连接成一连串,旋转以及滑动自如地保持在滚子保持架上并且在无限循环路内循环。
[0046] 图9(a)所示,移动构件20’在形成有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的移动构件主体20a’通过镶嵌成形一体地形成有树脂构件40’,该树脂构件40’具有沿着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的两侧缘形成的保持部41’。另外,如图9(b)所示,树脂构件40’具备:从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经由缝脊面25’而沿着移动构件主体20a’的端面形成的凸缘部40a’、以凹状形成于该凸缘部40a上的嵌合部42’。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构件主体20a’上形成的成为滚动体返回路22’的贯通孔的内周面被树脂构件40’覆盖。
[0047] 方向转换路23’构成为,上下排列的负荷滚动体滚行路彼此形成为相互立体交叉的U字状,上侧的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下侧的滚动体返回路22’连接,下侧的负荷滚动体滚行路与上侧的滚动体返回路22’连接,由内侧的内周引导部构成构件56以及外侧的内周引导部构成构件55构成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构成。
[0048] 内侧的内周引导部构成构件56形成有内周侧的无限循环路的方向转换路23的内周引导部,而外侧的内周引导部构成构件55形成有内周侧的无限循环路的方向转换路23’的外周引导部以及外周侧的无限循环路的方向转换路23’的内周引导部。需要说明的是,外周侧的无限循环路的方向转换路23’的外周引导部形成在盖体24的与移动构件主体20a’对置的面上。
[0049] 如图10(a)所示,内侧的内周引导部构成构件56通过将内侧的内周引导部构成构件56上形成的凸部插入树脂构件40上形成的嵌合部42’,从而以覆盖移动构件主体20a’上形成的缝脊面25的方式组装。另外,如图10(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2中,为了避免缝脊面25与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以锐角交叉,在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的移动构件主体20a’的端部利用斜面26实施倒角,通过以覆盖缝脊面25的方式组装内侧的内周引导部构成构件56,从而在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与方向转换路23’之间不会产生阶梯部,能够平滑地连接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与方向转换路23。
[0050] 另外,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与缝脊面25之间的斜面26能够在将树脂构件40’镶嵌成形于移动构件主体20a’之前进行加工,因此即使在镶嵌成形有树脂构件40’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确保缝脊面25,并且通过加工斜面26,能够平滑地连接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与方向转换路23’。
[005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运动引导装置1中,对针对各无限轨道将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构成为单体构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通过板状的构件将至少相邻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彼此连接而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能够一体地进行各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定位,因此能够提高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的定位的精度。
[0052] 另外,在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轨道构件10的上表面形成有两条以及在两侧面各形成有一条,或者在左右侧面分别形成有两条而合计四条滚动体滚行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无限循环路的配置、数量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左右各形成一条而合计两条,或者形成合计四条以上。
[0053]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50形成有凹状的嵌合凹部53,在树脂构件上形成有凸状的嵌合部42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内侧的内周引导部构成构件56上形成有凸部,在树脂构件40’上形成有凹状的嵌合部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对于它们的凹凸关系,也可以相反地构成。
[0054] 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将滚动体滚行面11、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形成所谓的圆弧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滚动体滚行面11、负荷滚动体滚行面21的剖面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将两个圆弧组合而成的所谓尖拱形状。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以明确,进行了这样的变更或者改进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055] 附图标记说明
[0056] 1、2 运动引导装置
[0057] 10 轨道构件
[0058] 11 滚动体滚行面
[0059] 20、20 移动构件
[0060] 21、21 负荷滚动体滚行面
[0061] 22、22 滚动体返回路
[0062] 23、23 方向转换路
[0063] 25、25 缝脊面
[0064] 30、30 滚动体
[0065] 40、40 树脂构件
[0066] 40a 凸缘部
[0067] 41 保持部
[0068] 42、42 嵌合部
[0069] 50、50 方向转换路构成构件
[0070] 52 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