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45751.3

文献号 : CN10547448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三宅高德中平尚志

申请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摘要 :

在现有技术中,当在设备之间进行线缆布线时,需要配置作为与设备分体的部件的线缆管道,配置线缆管道需要固定的空间,因而存在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的课题。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构造:在电气设备中内置被进行线缆布线的逆变器等的电气部、以及收纳与其它设备进行线缆布线的线缆的线缆管道部,通过设置滑动构造,能够按照线缆布线的需要调整线缆管道部的大小。

权利要求 :

1.一种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具有被进行线缆布线的电气部、以及收纳所述电气部的第

1壳体部件和第2壳体部件,

所述第1壳体部件和所述第2壳体部件形成一体的壳体,所述第2壳体部件包含管道功能部,该管道功能部收纳经由所述第1壳体部件与所述第

2壳体部件之间的开口部而与其它设备进行布线的线缆,并且,所述第1壳体部件和所述第2壳体部件通过滑动构造连接,所述滑动构造能够调整所述管道功能部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未进行所述线缆布线时,所述滑动构造能够将所述第1壳体部件和所述第2壳体部件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部件能够分离成2个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部件具有将线缆拉入所述第2壳体部件内部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壳体部件具有用于用指尖进行滑动操作的把手。

说明书 :

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用线缆布线的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当在控制板或配电板等中组合使用逆变器、断路器、电磁开关等设备的情况下,用线缆连接设备之间来传递动力或控制信号等信号。各个设备具有用于连接线缆的端子,通过将线缆与该端子连接来进行设备之间的信号传递。此时,从维护和美观的观点考虑,通常设置收纳线缆的线缆管道,通过线缆管道进行设备之间的线缆穿通。在以下示出的专利文献1、2中公开有通过线缆管道进行设备之间的线缆连接的结构、在管道主体安装管道罩的结构。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146414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4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设备和线缆管道是作为单独的部件制成的,设备和线缆管道单独配置。因此,需要固定的空间来配置作为与设备分体的部件的线缆管道,存在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的课题。
[0009]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进行设备之间的线缆连接。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具有被进行线缆布线的电气部、以及收纳所述电气部的第1壳体部件和第2壳体部件,第1壳体部件和第2壳体部件形成一体的壳体,第2壳体部件包含管道功能部,该管道功能部收纳经由第1壳体部件和第2壳体部件之间的开口部而与其它设备进行布线的线缆。
[0012] 发明效果
[0013] 在本发明的电气设备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而用线缆连接设备之间。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备的基本结构。
[0015] 图2是连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多个设备时的结构。
[0016] 图3是设定于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备中的滑动构造的结构。
[0017]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滑动构造的详细情况的图。
[0018]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滑动构造的设定变化的图。
[0019]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前方罩和后方罩的构造的图。
[0020]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管道功能部的尺寸的一例。
[0021] 图8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管道功能部进行滑动操作的把手的构造。
[0022]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设备之间的线缆布线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方式1
[002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示出用于有效地利用空间而用线缆连接设备之间的设备的结构。作为设备的一例,可以举出断路器、电磁开关、逆变器、伺服放大器等,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设备。
[0025] 图1将逆变器作为例子,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备的基本结构。图1的(a)表示未使用管道时,(b)表示使用管道时。在图中,1表示逆变器功能部,2表示主体壳体,3表示端子,4表示下部壳体,5表示滑动构造,6表示管道功能部。另外,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0026] 逆变器功能部1被收纳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主体壳体2作为保护内部部件的罩发挥作用。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设有用于进行动力或控制信号等的传递的端子3。下部壳体4包含收纳设备的壳体的下表面部,作为对主体壳体2的补充而构成收纳逆变器功能部1的壳体。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通过滑动构造5连接,滑动构造5能够对夹在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空间进行开闭。
[0027]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夹在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开口部用作对线缆进行布线的管道功能部6。管道功能部6作为构造的一部分包含下部壳体4的底面部,在夹在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空间区域中进行线缆穿通。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具有管道功能部6的多个设备连接,在多个设备之间进行线缆穿通。
[0028] 在图1中将夹在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开口部用作管道功能部6。在本结构中,设置滑动构造5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一体化,不再需要作为分体部件的线缆管道。因此,也不再需要安装作为分体部件的线缆管道的作业。通常,在设置设备时利用滑动构造
5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的关系固定,将管道功能部6设定成合适的大小。另外,管道功能部6的大小的调整也可以在设置设备时以外的时候进行。
[0029] 在不进行线缆穿通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滑动构造5将夹在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之间的开口部关闭。即,能够利用滑动构造5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紧密连接。这样,能够按照线缆的布线状况调整夹在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开口部的大小。
[0030] 在现有技术中管道功能部6需要有固定的空间,相比之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能够按照线缆的利用状态调整管道功能部6的大小。在不使用线缆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用作管道功能部6的开口部,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通过将设备和管道功能部6一体化,能够成为不需要作为分体部件的线缆管道的结构。其结果是,不再需要购买作为分体部件的线缆管道,能够削减费用。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线缆管道被内置于设备中,因而仅用一台设备即可应对线缆布线。
[0031]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线缆管道内置式电气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被进行线缆布线的逆变器功能部1等的电气部、以及收纳电气部的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构成一体化的壳体,下部壳体4包含管道功能部,该管道功能部收纳经由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开口部而与其它设备进行布线的线缆。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而用线缆连接设备之间。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收纳逆变器功能部1等的电气部的主体壳体2、以及用滑动构造5而与主体壳体2连接的下部壳体4,将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空间用作线缆管道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按照线缆的利用状况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滑动构造5能够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紧密连接。根据这样的构造,在不使用线缆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线缆管道部所需要的空间。
[0032] 图2示出使用DIN(Deutshes Institut fur Normung)轨道7连接具有管道功能部6的多个设备时的结构。在图中,7表示DIN轨道,8表示穿通线缆的开口部。
[0033] 如本图所示,通过在DIN轨道7上横向地连接具有管道功能部6的多个设备,使各个设备的位置关系一致。并且,利用滑动构造5调整各个设备的管道功能部6的位置,使各个设备的管道功能部6的上下位置一致,以便横向地穿过线缆。各个设备根据收纳的线缆量和周边设备的设置状况调节管道功能部6的上下位置。更优选将管道功能部6的大小调整成抑制到必要最小程度。并且,通过该滑动构造5,下部壳体4与设备的主体壳体2连接。
[0034] 图3示出设定于设备的滑动构造5的结构。在图中,9表示臂。如图所示,下部壳体4通过具有2条臂9的滑动构造5而与主体壳体2连接。
[0035] 图4示出滑动构造5的详细情况。在图中,10表示爪,11表示槽,12表示多段式阻挡构造。滑动构造5具有多段式阻挡构造12,多段式阻挡构造12在主体壳体2侧具有槽11,在下部壳体4侧具有爪10。爪10与多个槽11中的任意槽吻合,爪10和槽11具有随着部件的挠曲而啮合的构造。在将主体壳体2或者下部壳体4拉出或推入时,在多段式阻挡构造12内产生移动,在手松开时,爪10与槽11吻合。在爪10与槽11吻合时,决定基于滑动构造5的设定位置而设定管道功能部6的大小。
[0036] 图5示出与滑动构造5的状况对应的设定变化。在图中,15表示重叠部,16、17表示管道功能部6的突出量。在如图5的(a)所示不使用管道功能部6的情况下,滑动构造5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设定成紧密连接,使得从外部看不到管道功能部6。并且,在如图5的(b)所示在管道功能部6放置数量较少的线缆的情况下,滑动构造5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设定成管道功能部6的突出量16成为较小的量。另外,在如图5的(c)所示在管道功能部6放置数量较多的线缆的情况下,滑动构造5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设定成管道功能部6的突出量17成为较大的量。
[0037] 为了确保美观和收纳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备具有重叠构造15。重叠构造15是指设备的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重叠的部分,是从外部看不到管道功能部6的构造。重叠构造15具有即使通过滑动构造5改变管道功能部6的大小也能够确保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的4重叠的构造,能够从外部隐藏管道功能部6的不需要的部分。
[0038] 图6示出下部壳体4中的前方罩21和后方罩22的构造。在图中,21表示前方罩,22表示后方罩,23表示布线孔,24表示线缆。如图6的(a)所示,下部壳体4具有分离成前方罩21和后方罩22的结构。在使用本结构时,在进行线缆布线的作业时将前方罩21从后方罩22卸下,能够确保较大的开口部。并且,如图6的(b)所示,通过在前方罩21与后方罩22之间确保较大的开口部,能够将从设备外部与端子3接线的线缆24拉向下方。具体而言,使前方罩21从后方罩22分离,使线缆24在已接线的状态下通过位于前方罩21与后方罩22之间的布线孔23,由此能够将线缆24拉向下方。其结果是,能够缩短线缆24的布线路径。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壳体4能够分离成前方罩21和后方罩22这2个罩,在能够成为配对设备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这样的罩分离顺畅地对线缆进行布线。
[0039] 图7表示管道功能部6的尺寸的一例。在图中,25表示间隙,26表示设备的壳体的宽度。在连接设备时,将管道功能部6的宽度设为与设备的壳体的宽度26大致相同的长度,使得从位于各个设备的管道功能部6之间的间隙25看不到线缆。在不对其它设备进行线缆布线的情况下,将下部壳体4和主体壳体2紧密连接,使得从外部看不到管道功能部6。并且,在连接有多个设备时,设置使夹在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开口部敞开至60~100mm的高度的滑动构造,使得能够容易地从管道功能部6的间隙进行线缆等的布线作业。
[0040] 图8示出用于对管道功能部6进行滑动操作的把手30的构造。在图中,30表示把手。如图所示,在下部壳体4的下表面设置把手30,以便能够用指尖轻松地进行滑动操作。通过利用该把手30,能够容易地将前方罩21和后方罩22分离。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设备的特征在于,下部壳体4具有用于用指尖进行滑动操作的把手30。根据这样的构造,能够容易地将前方罩21和后方罩22分离。
[0041] 图9示出现有技术和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备时的设备之间的线缆布线的状态。在图中,31表示线缆管道,32、33表示设备组。如图9的(a)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当在设备之间进行使用线缆的布线时需要作为分体部件的线缆管道31。与此相对,如图9的(b)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各个设备内置管道功能部6,因而在设备之间的线缆布线时不需要作为分体部件的线缆管道。其结果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能够使设备组32与设备组33之间的间隔c小于现有技术。
[0042] 根据以上所示的结构,通过设置滑动构造5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一体化,不再需要作为分体部件的线缆管道。并且,能够按照线缆的布线状况调整管道功能部6的大小,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对线缆进行布线时的空间。
[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4称作下部壳体,但是4不一定位于下部,在横向地放置设备时,也存在位于侧部的情况。并且,也可以将主体壳体2和下部壳体4分别称作第1壳体部件、第2壳体部件。也可以将“夹在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开口部”称作“夹在主体壳体2与下部壳体4之间的空间”。并且,也可以将管道功能部6称作线缆管道部。也可以将“设备”称作“电气设备”。
[0044] 标号说明
[0045] 1:逆变器功能部;2:主体壳体;3:端子;4:下部壳体;5:滑动构造;6:管道功能部;7:DIN轨道;8:开口部;9:臂;10:爪;11:槽;12:多段式阻挡构造;15:重叠部;16、17:管道功能部6的突出量;21:前方罩;22:后方罩;23:布线孔;24:线缆;25:间隙;26:设备的壳体的宽度;30:把手;31:线缆管道;32、33:设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