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45861.X

文献号 : CN10549225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本间佳嗣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摘要 :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调整底的深度的杯架。杯架(1)具备具有第一底板部件(11)的壳体(2)、第二底板部件(3、4)、以及加力单元(8)。第二底板部件的基端侧能够旋转地支撑于壳体(2)的侧壁(12),并在大致水平的第一位置和从此向下方旋转而变为大致垂直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第二底板部件(3、4)被加力单元(8)朝向第一位置加力。若从上方施加负载,且如果该负载是预定大小以下的负载,则第二底板部件(3、4)被维持在第一位置,形成杯架(1)较浅的底。若在以将塑料瓶的底向第二底板部件(3、4)加力的方式施加力的情况那样,其负载超过预定的大小,则第二底板部件(3、4)朝向第二位置旋转而形成杯架(1)较深的底。

权利要求 :

1.一种杯架,用于保持饮料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该壳体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具备划分形成上述饮料容器的容纳室且在该容纳室的下端延伸的第一底板部件以及侧壁;

第二底板部件,在上述壳体内,该第二底板部件的基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上述侧壁,并且该第二底板部件能够在其移动端位于旋转轴的侧方的第一位置和该移动端位于上述旋转轴的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以及加力单元,该加力单元朝向上述第一位置并对上述第二底板部件进行加力,上述第二底板部件若在上述第一位置从上方承受比预定负载大的负载,则朝向上述第二位置旋转,并且能够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与上述第一底板部件协动地保持上述饮料容器,至少具备一对上述第二底板部件,该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的上述基端侧的每一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相互对置的上述侧壁,还具备连动单元,该连动单元以若上述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的一方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旋转,则使上述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的另一方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旋转的方式使上述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相互连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力单元具备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部件的上述旋转轴的扭转螺旋弹簧,上述扭转螺旋弹簧对上述第二底板部件赋予克服上述预定负载以下的负载而将上述第二底板部件维持在上述第一位置的预载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将上述第二底板部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固定在上述第三位置的固定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单元还将上述第二底板部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固定在使上述第二底板部件从上述第三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侧旋转的第四位置,上述固定单元具备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部件的卡合部和能够在上述第三位置以及上述第四位置与该卡合部卡定的卡定部件,若该卡定部件在上述第三位置对该卡合部进行卡定,则限制上述第二底板部件向上述第一位置侧旋转,但不限制上述第二底板部件向上述第四位置侧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单元还具备安装于上述壳体的操作按钮,上述卡定部件通过上述操作按钮的操作而从上述卡合部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壁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台阶,该台阶形成为其上部相对于其下部向上述壳体的内侧突出,上述第二底板部件的上述基端侧配置于上述台阶的下侧,

上述第二底板部件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台阶相抵而被限制向上方的旋转。

说明书 :

杯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杯架,尤其涉及能够容易地变更深度的车辆搭载用的杯架。

背景技术

[0002] 存在用于将饮料容器收纳保持的杯架设置于汽车的控制台箱的情况。杯架一般具备有底圆筒型的凹部,在该凹部收纳饮料容器(杯)。但是,最近,饮料被填充于各种形状、大小的饮料容器而被销售。因此,若使底较浅的杯架收纳高度较高的饮料容器,则有可能在换挡操作时驾驶员的胳膊肘碰触饮料容器。另一方面,若使底较深的杯架收纳高度较低的饮料容器,则难以取出饮料容器。
[0003]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提出了能够根据饮料容器的大小而变更底的深度的杯架(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杯架(零件盒)具备壳体和在壳体内旋转的托盘。若使托盘水平,则托盘的上表面成为杯架的底面而底变浅,若使托盘向上方旋转,则壳体的底面露出并成为杯架的底面从而底变深。托盘以向上方旋转的方式被加力,并在水平位置以能够解除的方式锁定。该锁定通过控制按钮的按下操作而被解除。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45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 然而,在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杯架中,为了与饮料容器的宽度的差异对应,需要托盘以外的单元,存在必须增多零件个数这样的问题。另外,使托盘升高而加深杯架的深度能够仅通过按下控制按钮来进行,但是为了使托盘成为水平而使杯架的深度变浅,则需要使用者用手将托盘放倒,因而存在其动作繁琐这样的问题。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一体地进行杯架的深度的变更和宽度的调整,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变更杯架的深度的操作的杯架。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1]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杯架是用于保持饮料容器的杯架1,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2,其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13,并具备划分上述饮料容器的容纳室18、在该容纳室的下端延伸的第一底板部件11以及侧壁12;第二底板部件3、4,其基端侧在上述壳体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上述侧壁,并且该第二底板部件3、4能够在其移动端位于旋转轴的侧方的第一位置和该移动端位于上述旋转轴的下方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以及加力单元8,其朝向上述第一位置对上述第二底板部件进行加力,上述第二底板部件若在上述第一位置从上方承受比预定负载大的负载,则朝向上述第二位置旋转,并且能够在比上述第一位置更向上述第二位置侧旋转的第三位置与上述第一底板部件协动地来保持上述饮料容器。
[0012] 根据该结构,通过从上方对饮料容器加力而能够使第二底板部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三位置旋转,所以将饮料容器收纳在杯架的动作和用于加深容纳室的底的动作与扩大容纳室的下部的宽度的动作同时进行,操作变得容易。另外,因为支撑饮料容器的侧部的第二底板部件位移,所以能够与各种径的饮料容器对应。
[0013]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至少具备一对上述第二底板部件,该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的上述基端侧的每一个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相互对置的上述侧壁。
[0014] 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第二底板部件的储存高度,所以能够减小两个底的高度差等,设计的自由度增加。
[0015]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还具备连动单元7,该连动单元7以若上述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的一方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旋转,则使上述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的另一方从上述第一位置朝向上述第二位置旋转的方式,使上述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相互连动。
[0016] 根据该结构,即使用于使第二底板部件旋转的负载集中于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的一方,另一方也连动地旋转,所以在加力饮料容器而使第二底板部件旋转的情况下,一对第二底板部件双方均朝向第二位置旋转。因此,饮料容器一边使第二底板部件旋转一边顺利地插入容纳室。
[0017]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加力单元具备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部件的旋转轴的扭转螺旋弹簧22,上述扭转螺旋弹簧对上述第二底板部件赋予克服上述预定负载以下的负载而将上述第二底板部件维持在上述第一位置的预载荷。
[0018] 根据该结构,在超过预定的大小的负载未施加于第二底板部件时,以较少的零件个数将第二底板部件维持在第一位置,从而能够维持容纳室的底较浅的状态。
[0019]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还具有将上述第二底板部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固定在上述第三位置的固定单元9。
[0020] 根据该结构,能够维持容纳室的底较深的状态。因此,在反复进行高度较高的饮料容器的出入的情况下,不需要每次收纳饮料容器均施加力来使第二底板部件旋转。
[0021]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固定单元还将上述第二底板部件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固定在使上述第二底板部件从上述第三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侧旋转的第四位置,上述固定单元具备安装于上述第二底板部件的卡合部、和能够在上述第三位置以及上述第四位置与该卡合部41卡定的卡定部件25,若该卡定部件在上述第三位置对该卡合部进行卡定,则限制上述第二底板部件向上述第一位置侧旋转,但不限制上述第二底板部件向上述第四位置侧旋转。
[0022]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容纳室的底较深的状态中阶段性地调整容纳室的下部的宽度,所以即使饮料容器的宽度不同也能够收纳、保持。另外,通过饮料容器的针对第二底板部件的加力动作,从而容纳室的宽度被自然地调整为适当的宽度。
[0023]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固定单元还具备安装于上述壳体的操作按钮23,上述卡定部件通过上述操作按钮的操作而从上述卡合部脱离。
[0024] 根据该结构,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容纳室的底较深的状态向较浅的状态的变更。
[0025] 在上述的发明中,优选上述侧壁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台阶16,该台阶16形成为其上部相对于其下部向上述壳体的内侧突出,上述第二底板部件的上述基端侧配置于上述台阶的下侧,上述第二底板部件在上述第一位置与上述台阶相抵而被限制向上方的旋转。
[0026] 根据该结构,能够不增加零件个数地提供第一位置中的第二底板部件的旋转的限制单元。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的整体立体图。
[0028]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的第二底板部件的连结构造的立体图。
[0030]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的一对第二底板部件的一方的立体图。
[0031]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的第二底板部件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
[003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的第二底板部件处于卡合状态时的卡定部件与操作按钮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0033]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的第二底板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4]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的处于第二底板部件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时的卡定部件与操作按钮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杯架1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杯架1安装于在汽车的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沿车体的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控制台箱的前部。在以下的说明中,杯架1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与汽车的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一致。
[0036]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杯架1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右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杯架1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以及图2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杯架1的概要进行说明。
[0037] 参照图1,杯架1呈具备对称性的形状,该对称性是指若绕上下方向的中心轴旋转180°则与原来的形状大致一致。杯架1具备壳体2,通过在壳体2内左右一对的第二底板部件
3、4的旋转,从而底的深度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的中央安装有由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平板构成的分隔壁5,壳体2的内部的下部的空间被分隔成两个。分隔壁5通过嵌入在壳体2的侧壁12的内表面形成的槽而被壳体2支撑。在该被分隔的两个空间分别设置有左右一对的第二底板部件3、4。在图1中,杯架1的前侧表示底较浅的状态,后侧表示底较深的状态。分隔壁5能够通过向上方抽出而取下。
[0038] 参照图2以及图3,杯架1还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二底板部件3、4的旋转轴部件6、使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连动的连动单元7、用于将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向形成底较浅的状态的位置(第一位置)加力的加力单元8、用于将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固定在向下方旋转的位置来维持底较深的状态的固定单元9、以及放缓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的移动速度的旋转减振器10。
[0039] 接下来,对杯架1的部件构造分别独立地进行说明。
[0040] 参照图1,壳体2具备由大致长方形的平板构成的第一底板部件11、和从第一底板部件11的周边朝向上方延伸配置的侧壁12,上表面为开口部13。侧壁12的上部的左右内表面与侧壁12的下部的左右内表面相比,向壳体2的内侧突出,上部的下表面形成在壳体2的内部与第一底板部件11对置的台阶面16(参照图5)。另外,在侧壁12形成有在接近台阶面16的下方的位置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二底板部件3、4的旋转轴部件6(参照图5)。上部的内表面与下部的内表面的台阶与第二底板部件3、4的厚度大致一致,在使第二底板部件3、4旋转到与第一底板部件11垂直时,上部的内表面和第二底板部件3、4的表面17一起,形成上下方向平滑的面。壳体2通过将例如ABS树脂、聚碳酸酯树脂、ABS/聚碳酸酯等注塑成形而形成。此外,以树脂为材料的其他的部件也相同地形成。
[0041] 参照图3以及图4来对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连动单元7以及加力单元8进行说明。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连动单元7以及加力单元8分别在杯架1的前后各有一组(参照图1),但这两组部件的构造若绕上下方向的中心轴旋转180°则一致,且功能也相同,所以以下对在图1中位于后方的部件进行说明。图3是省略了壳体2的杯架1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第二底板部件4的立体图。
[0042] 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分别是以树脂为材料,且呈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的部件。第二底板部件3、4的基端侧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沿着壳体2的台阶面16配置的旋转轴部件6,所以第二底板部件3、4以其移动端画圆弧的方式在壳体2内旋转(摆动),其旋转范围是其移动端位于旋转轴的侧方而第二底板部件3、4的表面17成为大致水平的第一位置和其移动端位于上述旋转轴的下方而第二底板部件3、4的表面17成为大致铅垂的第二位置之间。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在旋转到其表面17成为水平的第一位置时,彼此的移动端接近,相当于此时的上表面的表面17以及分隔壁5的上表面形成平滑的平面,形成饮料容器的容纳室18(参照图1)的较浅的底。另外,为了防止刮住饮料容器,而使第二底板部件3、4的移动端成为带有弧度的形状。第二底板部件3、4的背面也可以是抽空构造。
[0043] 在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中一方的第二底板部件3(图3的左侧)的基端侧的侧面,以配置于壳体2的侧壁12的外侧的方式安装有以树脂为材料的扇形的齿轮19。齿轮19与第二底板部件3同轴并且一体旋转,与配置于壳体2的外侧的旋转减振器10(参照图2)啮合。因此,第二底板部件3的旋转力通过旋转减振器10而衰减。旋转减振器10使用了例如粘性衰减式的液压减振器。由此,第二底板部件3的旋转根据旋转减振器10的减振器作用而低速地进行。
[0044] 使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连动的连动单元7由连杆20和连接臂21构成。
[0045] 在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中未安装有齿轮19的一方的第二底板部件4(图3的右侧)的基端侧的侧面,以配置于壳体2的侧壁12的外侧的方式安装有以树脂作材料的连杆20。连杆20以与第二底板部件4一体旋转的方式将其一端侧安装于第二底板部件4的基端侧的侧面,在从后方(图3的纸面左手边)观察时,被固定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二底板部件4向右(向上侧)旋转了预定的角度的位置。
[0046] 连接臂21是以树脂为材料的棒状的产品。一端与连杆20的另一端连结且另一端与齿轮19连结,以使连接臂21能够分别相对于连杆20以及齿轮19旋转。连接臂21的另一端与齿轮19连结的位置是距离齿轮19的旋转轴与连杆20的长度相同程度的距离的位置,从后方观察时,是以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第二底板部件3向右旋转了预定的角度的位置。这样,连接臂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连杆20和齿轮19连结,所以若使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的一方旋转则另一方也旋转,两者的动作大体上左右对称。
[0047] 加力单元8具备扭转螺旋弹簧22。扭转螺旋弹簧22以内含旋转轴部件6的方式安装,一端卡定于侧壁12,另一端卡定于第二底板部件3、4,将第二底板部件3、4向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的旋转方向加力。侧壁12的台阶面16起到限制第二底板部件3、4向上方移动的止动件的作用。具体而言,台阶面16通过将第二底板部件3、4的表面17的基端侧卡定,来限制第二底板部件3、4旋转至比第一位置更上方。另外,第二底板部件3、4位于第一位置时,扭转螺旋弹簧22施加预载荷以将第二底板部件3、4向台阶面16加力。相对于通过该预载荷而在第二底板部件3、4产生的力矩,反方向相同大小的力矩能够通过对于第二底板部件3、4施加来自上方的预定负载(与位置对应的力的大小)而产生。如果来自相对于第二底板部件3、4的外部且上方的负载在该预定负载以下,则第二底板部件3、4将不会旋转,而是被维持在第一位置。扭转螺旋弹簧22优选弹性系数小且长度长。通过减小弹性系数,从而能够防止用于克服弹簧力来将第二底板部件3、4按下的力随着按下而较大地上升。另外,通过延长长度,能够增大扭转螺旋弹簧22的位移,即使减小弹性系数,也能够对第二底板部件4赋予较大的预载荷。在本实施方式中,扭转螺旋弹簧22的长度与第二底板部件3、4的基端侧的前后方向长度大致一致。
[0048] 接下来,参照图5~图8对固定单元9进行说明。固定单元9是用于将一方的第二底板部件4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固定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第三位置~第五位置),而将容纳室18的底维持在较深的状态的单元。在一方的第二底板部件4被固定时,通过连动单元7和该第二底板部件4连结的另一方的第二底板部件3也被固定。固定单元9由操作按钮23、操作按钮用弹簧24、卡定部件25、卡定部件用弹簧26、以及卡合片27构成。图5是表示第二底板部件4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二底板部件4处于卡合状态时的操作按钮23与卡定部件25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表示第二底板部件4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处于第二底板部件4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时的操作按钮23与卡定部件25的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0049] 操作按钮23由树脂构成,配置于配置有第二底板部件4的侧壁12的上部。在配置有操作按钮23的侧壁12的上部设置有凹部28,操作按钮23收纳于凹部28,并能够沿与凹部28周边的侧壁12正交的方向滑动。操作按钮23的能够滑动范围的两端分别是操作按钮23的一部分和凹部28的一部分抵接,且限制进一步的移动的位置。操作按钮23向壳体2的内表面侧的移动被限制在操作按钮23的按钮表面29和凹部28周边的侧壁12的内表面形成相同平面的位置。在操作按钮23的背面形成有三棱柱形状的凸轮30。凸轮30被配置为其三角形的底面与水平面以及凹部28周边的侧壁12的内表面正交,三个侧面中的一个与操作按钮23的主体的背面结合,剩余的侧面中的上侧侧面31以随着朝向下方而朝向壳体2的外侧的方式倾斜。
[0050] 操作按钮用弹簧24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安装于凹部28,将操作按钮23向壳体2的内侧方向加力。
[0051] 卡定部件25是以树脂为材料且配置于壳体2的侧壁12的外侧、向前后以及左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但根据操作按钮23的操作而在预定的范围上下移动的部件。卡定部件25具备大致上下延伸的卡定部件主体32、上端侧的滑动突起33、以及下端侧的卡定突起34。卡定部件主体32在沿上下延伸的棒状的上部和沿上下延伸的棒状的下部之间具备肩部35,该肩部35具备大致水平的上表面。在肩部35安装有后述的卡定部件用弹簧26的下端。另外,在卡定部件主体32的下端部形成有从下部朝向左侧(壳体2的内侧方向)延伸突出的卡定部36。卡定部36的下表面在背视时是以第二底板部件4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卡定部36的前端从设置于侧壁12的下部的贯通孔37插入到壳体2的内部。在卡定部36的前端侧的下表面形成有在背视时呈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形状的卡定突起34。该直角三角形的上侧的一边是卡定部36的圆弧的一部分,右侧的一边沿垂直方向延伸,左下的斜边以随着朝向壳体2的内侧(左方)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即,卡定突起34在右侧具备卡定面,在左侧具备倾斜面。
[0052] 在卡定部件主体32的上端侧结合了向后方即、向水平并且与侧壁12的内表面平行的方向突出的滑动突起33,滑动突起33在凸轮30的上侧侧面31滑动。若按下操作按钮23,则凸轮30朝向壳体2的外侧移动,所以滑动突起33以在凸轮30的上侧侧面31上从右下朝向左上滑动的方式上升。
[0053] 卡定部件用弹簧26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其上端固定于壳体2的侧壁12的外侧,其下端固定于肩部35的上表面,将卡定部件25朝向下方加力。
[0054] 卡合片27是以树脂为材料的产品,具备主板39和从主板39的前后的边缘延伸出的加强筋40(参照图3)。主板39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底板部件4的移动端侧背面,另一端为移动端且在背视时呈以第二底板部件4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弧状。主板39的移动端随着第二底板部件4的旋转,而从壳体2的侧壁12的贯通孔37向壳体2的外侧出没。在第二底板部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主板39接近于卡定部件25的下端侧的卡定部36的下方。在主板39沿形成圆弧的方向并排形成有三个由以与其主面正交的方式贯通的孔构成的卡合部41。若卡定突起34与任意一个卡合部41卡合,则卡定突起34的右侧的卡定面将卡合部41的贯通孔的右内表面卡定,克服扭转螺旋弹簧22的作用力而限制第二底板部件4向第一位置方向的旋转。另一方面,向第二位置方向的旋转使卡定部件25上升,以使卡定突起34的左侧的倾斜面在卡合部41的贯通孔的左上缘滑动而解除卡合,所以不被限制。在各个卡合部41与卡定突起34卡合时,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被固定。若将移动端侧、中央以及基端侧的卡合部41分别与卡定突起34卡合的位置设为第三位置、第四位置以及第五位置,则第三~第五位置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第四位置比第三位置接近第二位置,第五位置比第四位置接近第二位置,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的移动端间的距离扩大。另外,若按下操作按钮23,则卡定部件
25上升,所以卡定突起34与卡合部41的卡合被解除。
[0055]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0056] 在前后两组的第二底板部件3、4一同位于第一位置时,两组第二底板部件3、4的表面17和分隔壁5的上表面一起形成大致平坦的水平面。由此,杯架1能够收纳2~3个高度较低的饮料容器。另外,此时,能够将杯架1作为收纳饮料容器以外的小东西的零件盒使用。
[0057] 例如,在想要使杯架1收纳、保持如能够收纳大约500mL的饮料的塑料瓶这样的高度较高的饮料容器时,以将塑料瓶的底向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加力的方式对塑料瓶施加力。于是,沿反抗扭转螺旋弹簧22的作用力的方向,向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施加力,若通过从塑料瓶向第二底板部件3、4施加的力产生的力矩大于由扭转螺旋弹簧22的作用力产生的力矩,则各个第二底板部件3、4朝向第二位置旋转,以使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打开。即使来自塑料瓶的力集中于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的一方,通过连动单元7,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也连动,所以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大体左右对称地旋转。因此,能够将容器顺利地插入。而且,若按原样按下塑料瓶,则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塑料瓶的底与第一底板部件11抵接。此时,塑料瓶被从下支撑于第一底板部件11,且被第二底板部件3、4从左右夹持。在有可能车辆较大地振动的路面行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位置保持塑料瓶。
[0058] 另外,若将塑料瓶从该状态稍向左右移动,则在第三~第五位置的任意一处,卡定部件25和卡合部41卡合,以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的移动端间的距离比塑料瓶的左右方向宽度稍宽的状态将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固定。通过有三个卡合部41,能够收纳、保持宽度不同的饮料容器。此时,塑料瓶被第一底板部件11从下支撑,左右方向的移动被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前后方向的移动被分隔壁5以及侧壁12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该状态适合车辆的摇晃较小的情况,另外,容易取出主体部相对于底较细的形状的塑料瓶。这样,杯架1能够将底加深,并且也能够同时进行左右方向的宽度的调节。杯架1根据饮料容器的瓶身的高度,将底的深度调整为驾驶操作时驾驶员的胳膊肘等不与饮料容器碰撞并且容易取出的位置。杯架1既可以仅使前后两组的第二底板部件3、4的一方朝向第二位置旋转来保持一个高度较高的饮料容器和一个高度较低的饮料容器,也可以使两方旋转而保持两个高度较高的饮料容器。另外,杯架1将两组第二底板部件3、4的双方固定在第三~第五位置,若取下分隔壁5,则能够作为底较深的零件盒使用。
[0059] 另外,通过按下操作按钮23这样的简易的操作,从而能够将第二底板部件3、4旋转到第一位置,返回到容纳室18的底较浅的状态。
[0060] 以上结束了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广泛地变形实施。也可以使卡合部41的个数,即一对第二底板部件3、4的能够解除的固定位置的个数不局限于三个,而为一个、两个或者四个以上。另外,卡合片27与卡定部件25的卡合也可以是凹凸、棘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板部件11是壳体2的底壁,但也可以是与底壁不同的部件。另外,也可以从侧壁12的上部设置能够在壳体2内部出没的分隔板。若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分隔板,则在底较浅的状态限制饮料容器的向前后方向的移动。例如,分隔板也可以设置于侧壁12内,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在没入侧壁12内部的位置和相对于侧壁12以90°的角度突出的位置之间旋转,通过操作按钮23的按下而旋转到突出位置。
[0061] 符号说明
[0062] 1—杯架,2—壳体,3、4—第二底板部件,7—连动单元,8—加力单元,9—固定单元,11—第一底板部件,12—侧壁,16—台阶面,18—容纳室,19—齿轮,20—连杆,21—连接臂,22—扭转螺旋弹簧,23—操作按钮,25—卡定部件,27—卡合片,30—凸轮,33—滑动突起,34—卡定突起,36—卡定部,41—卡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