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结构及空调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086427.7

文献号 : CN1055092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辉熊军李大伟吴俊鸿连彩云彭勃田雅颂梁志辉孟智余杰彬李双堇王启龙王志林潘保远

申请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其中导风结构包括具有出风口(10)的风道和可动件(6;6’),所述可动件(6;6’)布置在所述风道中且邻近于所述出风口(10)布置,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出风口(10)的径向移动,所述可动件(6;6’)具有导风面,用于风道中的空气经过该导风面改变流向。本发明通过设置具有出风口的风道和位置可移动的可动件,该可动件能够沿着出风口的径向移动,可动件具有导风面,可以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沿导风面导出,当风道中的空气沿不同导风面出风时,可实现空气流向的改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风方向单一的问题,适应性更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工作模式的需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出风口(10)的风道和可动件(6;6’),所述可动件(6;6’)布置在所述风道中且邻近于所述出风口(10)布置,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出风口(10)的径向移动,所述可动件(6;6’)具有导风面,用于使得风道中的空气经过该导风面而改变方向;所述可动件(6;6’)内设有辅助风道(11),所述辅助风道(11)的两端口分别与风道和室内环境相通;所述可动件(6;6’)在所述出风口(10)的径向方向上具有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所述顶部导风面(12)和所述底部导风面(13)具有不同取向的表面,以便形成不同的导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风面(12)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朝着水平或斜上方导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导风面(13)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导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风面(12)的表面是水平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导风面(13)的表面是向下倾斜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道(11)与所述顶部导风面(12)和所述底部导风面(13)在导风方向上是不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挡块(8)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可动件(6;6’)在所述出风口处径向移动时,所述挡块(8)能够封堵住所述辅助风道(1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件(6;6’)运动。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出风口(10)被设置为水平出风;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出风口(10)被设置为向下出风。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所述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所述出风口(10)能够被设置为同时实现水平出风和向下出风。

说明书 :

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天井机或吊顶式空调器的安装较为复杂,其安装容易受到安装高度和出风结构的影响,不能灵活地控制其出风方向,如图1所示,其出风方向较为单一,无法根据环境以及空
调工作模式的变化调整出风方向。天井机或吊顶式空调器,不占用室内人体活动空间,且安
装一般处于房间正中,制冷制热时往往是利用较高的出风速度,将冷/热风送到地面,而人
体长时间处于这种高风速条件下,会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制热时,出风方向的限制使热风
无法送到地面,舒适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方向较为单一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结构,包括具有出风口的风道和可动件,所述可动件布置在所述风道中且邻近于所述出风口布置,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出风口的径向
移动,所述可动件具有导风面,用于使得风道中的空气经过该导风面而改变方向。
[0005] 进一步地,所述可动件在所述出风口的径向方向上具有顶部导风面和底部导风面,所述顶部导风面和所述底部导风面具有不同取向的表面,以便形成不同的导风方向。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导风面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朝着水平或斜上方导出。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导风面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导出。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导风面的表面是水平的。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导风面的表面是向下倾斜的。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可动件内设有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的两端口分别与风道和室内环境相通。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风道与所述顶部导风面和所述底部导风面在导风方向上是不同的。
[0012] 进一步地,挡块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可动件在所述出风口处径向移动时,所述挡块能够封堵住所述辅助风道。
[0013]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风道布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至少两个风道具有不同的导风方向,所述可动件在移动期间能够封堵住所述至少两个风道中的一个。
[0014]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可动件运动。
[001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结构。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出风口被设置为水平出风;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出风口被设置为向下出风。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所述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所述出风口能够被设置为同时实现水平出风和向下出风。
[0018]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具有出风口的风道和在风道的出风口上径向可动的可动件,可动件具有导风面,可以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沿导风面导出,当风道中的空气
沿不同导风面出风时,可实现空气流向的改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风方向单一的问题,适
应性更好,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工作模式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9]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 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出风口结构的示意图。
[0021] 图2为空调制热模式下理论出风方向示意图。
[0022] 图3为空调制冷模式下理论出风方向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导风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导风结构一个实施例中可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4实施例第一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6] 图7为图4实施例第二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7] 图8为图4实施例第三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8] 图9为图4实施例第四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第一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0] 图11为本发明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第二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1] 图12为本发明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第三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2] 图13为本发明导风结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4为本发明导风结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5为图14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5] 图16为图14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7为图14实施例第一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7] 图18为图14实施例第二出风状态的示意图。
[0038] 图中:1-第一静止件,2-第二静止件,3-齿条,4-齿轮,5-电机,6、6’-可动件,7-安装板,8-挡块,9-下侧固定件,10-出风口,11-辅助风道,12-顶部导风面,13-底部导风面,14-上侧固定件,21-接水盘,22-换热器,23-进风通道,24-风叶,25-主机电机,26-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1] 发明人根据对用户使用空调器时舒适性的大量研究发现,为使得空调制冷和制热时空气以人体最舒适的方式出风,如图2和图3所示,理论上在制热时出风口被调整为向下
出风,热风直接吹向地面,制热更快;制冷时出风口被调整为水平出风,送风更远。
[0042] 基于以上发明思路,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导风结构,如图4所示,该导风结构包括具有出风口10的风道和可动件6,所述可动件6布置在所述风道中且邻近于所述出风口10布
置,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出风口10的径向移动,所述可动件6具有导风面,用于使得风道中的
空气经过该导风面而改变方向。
[0043] 通过设置具有出风口10的风道和位置可移动的可动件6,该可动件6能够在出风口10处沿着其径向移动,可动件6具有导风面,用于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沿导风面导出,当风道
中的空气沿不同导风面出风时,可实现空气流向的改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风方向单一
的问题,适应性更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工作模式的需求。
[0044] 如图5所示,可动件6为滑块式结构,所述可动件6在所述出风口10的径向方向上具有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所述顶部导风面12和所述底部导风面13具有不同取向的
表面,以便形成不同的导风方向。通过可动件6的运动,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能够
分别与出风口10的内壁相互配合以形成两个出风方向不同的风道。
[0045] 其中,所述顶部导风面12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朝着水平或斜上方导出;所述底部导风面13能够将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导出。这样,通过可动件6的移动,可实现风道中空气水
平、斜上方或者向下导出。
[0046] 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的导向作用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比如,所述顶部导风面12的表面是水平的,或者向斜上方倾斜;所述底部导风面13的表面是向
下倾斜的。如图5所示,所述顶部导风面12水平,能够使得风道中的空气水平出风或者向上
出风;所述底部导风面13倾斜向下,能够使得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出风,这里的“向上”包括斜
向上和竖直向上,这里的“向下”包括斜向下和竖直向下。
[0047] 另外,滑块式结构的可动件6还可以有其他结构形式,如图13所示,所述顶部导风面12倾斜向下,能够使得风道中的空气向下出风;所述底部导风面13为水平的,能够使得风
道中的空气水平出风。
[0048] 可动件6的导风面还可以设置更多个,通过旋转来实现不同导风面之间的切换。
[0049] 对于滑块式结构的可动件6来说,可动件6可以位于风道内部,也可以位于风道外部或者空调器壳体外侧等。滑块式结构的可动件6可以为整体环形结构,也可以为分段式的
直线型等结构。
[0050] 为了进一步对出风方向进行导向,出风口10的内壁也可以设置为与上述可动件6上的导风面相适应的形式,以形成导向性能更好的风道。
[0051] 所述可动件6内可以设有辅助风道11,所述辅助风道11的两端口分别与风道和室内环境相通。辅助风道11用于增大送风面积,解决现有空调器送风面积狭小的问题。辅助风
道11的出风方向与顶部导风面12和底部导风面13的导风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辅助
风道可实现多角度送风和广角送风,使出风方式更加灵活舒适。
[0052] 挡块8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可动件6在所述出风口处径向移动时,所述挡块8能够封堵住所述辅助风道11。挡块8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图5和图13
所示,挡块8设置于辅助风道11的外侧。
[0053] 也可以设置多个辅助风道11,以增大送风面积。当辅助风道为两个以上时,其出风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54] 如图4所示,风道由可动件6与出风口10的内壁相互配合而形成,当可动件6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能够与出风口10的内壁之间形成具有不同出风方向的风道。当然,除了可将出
风口10的内壁相应设置为能够与可动件6相互配合形成具有不同出风方向的风道的结构之
外,还可以不对出风口10的内壁进行改造,而是直接在出风口10的内壁上设置固定件,只要
使得固定件的结构能够与可动件6相互配合,并能够形成具有不同出风方向的风道即可。
[0055] 在图1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可动件6’为挡板式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风道布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至少两个风道具有不同的导风方向,所述可动件6’在移动期
间能够封堵住所述至少两个风道中的一个。在该实施例中,风道由一个或多个静止件所形
成。
[0056] 当设置一个静止件时,与可动件6类似地,静止件上可设有顶部导风面和底部导风面,当挡板式可动件6’遮挡住由静止件的顶部导风面与风道壁面形成的风道时,空气沿由
静止件的底部导风面与风道壁面形成的风道出风;当挡板式可动件6’遮挡住由静止件的底
部导风面与风道壁面形成的风道时,空气沿由静止件的顶部导风面与风道壁面形成的风道
出风。
[0057] 当设置多个静止件时,各静止件之间相互形成具有不同出风方向的风道,以使出风方向更加多样化。如图14所示,第一静止件1与出风口的壁面形成水平出风的风道,第二
静止件2与出风口的壁面形成向下出风的风道。
[0058] 可动件6’能够使得其中一些风道由于被遮挡而处于关闭状态,并使得其余的风道由于未被遮挡而处于敞开状态。当挡板式可动件6’遮挡其中一部分风道时,空气从未被遮
挡的风道进行出风,通过可动件6’的位置移动,即实现了不同出风方向的选择。该挡板式可
动件6’上可以设有导风面,也可以不设置导风面。在静止件上设置导风面,同样可以起到改
变空气流向的作用。
[0059] 如图14所示,风道可以包括多个,能够分别能够水平出风或向下出风,以增大送风面积。
[0060] 导风结构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可动件6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运动。驱动机构可以使得可动件6沿斜线运动,也可以沿直线运动,只要能够驱动可动件6移动位置,并在位置移
动时实现对不同风道的选择即可。
[0061] 优选地,可动件6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
[0062] 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较为灵活的选择,比如可采用齿轮传动机构或者连杆式驱动机构等。如图15和图16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安装板7、齿轮4和齿条3,电机
5可选用步进电机,电机5和齿轮4均安装在安装板7上,安装板7与挡板式可动件6连接,电机
5驱动齿轮4转动,齿轮4与齿条3相互啮合,以带动安装板7和挡板式可动件6沿齿条3做直线
运动。这种结构形式的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较高。该驱动机构配合挡板式
可动件6,结构紧凑,外观美观,体积较小。
[0063]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导风结构。该空调器可以为天井式或吊顶式空调器,其安装可与灯具结合,减小占用的房间面积。
[0064] 另外,空调器还包括接水盘21、换热器22、进风通道23、风叶24、主机电机25和进风口26,当空调器开始工作时,在主机电机25的带动下,风叶24开始旋转,从进风口26开始进
风,并通过换热器22进入到风叶24的下端,并随着风叶24的旋转从边缘甩出,进入出风口
10,随着可动件6的运动,出风方向发生改变。
[0065] 为使用户获得更加优异的舒适性,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出风口10被设置为水平出风;在制热模式下,出风口10被设置为向下出风,当然也可以
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出风口10设置为同时水平出风和向下出风,只需要控制可动件6的径
向位置即可实现。
[0066] 对于挡板式结构的可动件6,如图17所示,在制热模式下,可动件6向上移动,使得水平出风的风道被遮挡,而向下出风的风道敞开,以使空气沿向下出风的风道出风,使得热
空气能够很快地到达地面,制热效果更好;如图18所示,在制冷模式下,可动件6向下移动,
使得向下出风的风道被遮挡,而水平出风的风道敞开,以使空气沿水平出风的风道出风,使
送风更远,制冷效果更好。
[0067] 对于如图5所示的滑块式结构的可动件6,如图6所示,在制冷模式下,可动件6移动到最下方,可动件6的下表面与下侧固定件9的上表面相互贴合,可动件6的上表面与上侧固
定件14的下表面配合形成水平出风的风道,使风道中的空气水平地出风,使送风更远,制冷
效果更好;如图7所示,在制热模式下,可动件6移动到最上方,可动件6的上表面与上侧固定
件14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可动件6的下表面与下侧固定件9的上表面配合形成向下出风的风
道,使空气向下出风,以使热空气能够很快地到达地面,制热效果更好。
[0068] 如图8所示,当可动件6移动件中间位置时,可动件6既不与上侧固定件14的下表面相互贴合,也不与下侧固定件9的上表面相互贴合,可动件6的上表面可以与上侧固定件14
的下表面配合形成水平出风的风道,同时可动件6的下表面还可以与下侧固定件9的上表面
配合形成向下出风的风道,这样空气既可以通过水平风道进行出风,又可以通过向下的风
道进行出风,可实现多角度的广角出风,同时还可增大出风面积。
[0069] 如图9所示,当挡块8运动至打开辅助通道11的位置时,空气还可以通过辅助通道11进行出风,其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出风面积也更大。
[0070] 对于空调器来说,其出风状态示意图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分别对应如图6、图7和图8所示的出风结构,其原理同上,这里不再赘述。
[0071] 通过对本发明导风结构及空调器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发明导风结构及空调器实施例解决了现有出风结构出风方向单一的问题,可以根据环境或空调工作模式
的变化来调整出风方向;增大了送风面积;结构紧凑,造型美观,占用空间小。
[007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
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