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087584.X

文献号 : CN10551208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小菊贺跃理

申请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摘要 :

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及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其中,如果所述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

权利要求 :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及

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其中,

如果所述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其中,

如果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坐标定位指示装置,其中,所述接收用户的输入包括:通过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接收用户在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以及将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一区域中所输入的坐标对应显示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以及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包括:接收用户的预定操作;并且

基于所述预定操作生成所述第一控制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是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操作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传输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选择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中的数据;以及将所选择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预定文件夹。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如果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生成第三控制命令,并且所述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相关联。

6.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通信连接单元,配置来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输入单元,配置来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及

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预定条件判断模块,配置来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以及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配置来如果所述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控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单元发送至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

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二预定条件判断模块,配置来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以及第二控制命令生成模块,配置来如果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操作;

其中,

所述输入单元包括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配置来接收用户在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并且,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坐标显示模块,配置来将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一区域中所输入的坐标对应显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相对应,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以及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包括:预定操作接收子模块,配置来接收用户的预定操作;以及第一控制命令生成子模块,配置来基于所述预定操作生成所述第一控制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操作是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向所述电子设备传输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操作是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传输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选择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中的数据;以及将所选择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预定文件夹。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三控制命令生成模块,配置来如果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生成第三控制命令,并且所述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相关联。

说明书 :

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一种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外部电子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用户经常需要在此类移动电子设备之间或者移动电子设备与诸如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这样的PC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在现有技术中,例如通常采用第三方软件的方式来实现移动电子设备之间或者移动电子设备与PC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然而此类软件通常仅能够提供简单的界面,因此用户无法在一个电子设备上对另一电子设备进行直观的操作,例如移动电子设备无法共享PC设备的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装置。

发明内容

[0003]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体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0004]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及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其中,如果所述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
[0005]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通信连接单元,配置来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输入单元,配置来接收用户的输入;以及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预定条件判断模块,配置来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以及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配置来如果所述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控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单元发送至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
[0006] 由此可见,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使得用户能够在一电子设备端直观地对另一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并且便于不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交互操作。
[0007] 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08]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除非明确指出,否则附图不应视为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组件或步骤。在附图中:
[0009]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的总体流程图;
[0010] 图2A至图2B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0011] 图3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0012] 图4A和图4B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的再一示意图;以及[0013]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总体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公开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大体上相同的元素和功能,且将省略对这些元素和功能的重复性说明。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于本领域所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说明。
[0015]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6] 首先参照图1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的总体流程图。
[0017] 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既可以应用于诸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这样的PC中,也可以应用于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移动电子设备中。在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以台式机(PC)作为电子设备(例如下文所称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因此下文所描述的“PC”应理解为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所应用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解释为对此类电子设备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文的描述,还可以将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应用于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即将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
[0018] 如图1中所示,在步骤S101,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0019] 具体而言,PC(即第一电子设备)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此类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例如android、iOS、Windows等。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智能手机作为此类移动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因此下文所描述的“智能手机”应用理解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电子设备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理解为对第二电子设备的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文的描述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PC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或者将所述移动电子设备作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0020] PC与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通信连接。例如,PC与智能手机通过USB数据线建立通信连接,或者PC与智能手机通过Wifi建立通信连接。虽然上文以示例的方式分别示出了PC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有线和无线的通信连接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选择PC与智能手机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原理即可。为了便于下文的描述,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以USB数据线连接为例对所述通信连接进行说明。
[0021]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所述通信连接不但可以用于传输数据信号,例如在PC与智能手机之间进行命令传输、数据交互等,而且还可以用于传输电能,例如通过PC给智能手机充电。
[0022] 应注意的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就是说,可以同时有多个智能手机与PC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这些与PC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手机可以均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与PC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其中一些智能手机可以采用有线方式与PC建立通信连接,而另一些智能手机可以采用无线方式与PC建立通信连接。此外,这些与PC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手机可以均安装相同的操作系统(例如均安装android系统),也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例如,一些安装android系统,而另一些安装iOS系统)。
[0023] 此外,虽然上文以智能手机作为第二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如下三个移动电子设备:一个智能手机、一个平板电脑、一个智能手表,并且它们均与PC建立通信连接。在上文所述三个移动电子设备的示例中,所述智能手机可以安装有android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PC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平板电脑可以安装有windows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PC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机可以安装有iOS系统并且通过Wifi与PC建立通信连接。虽然上文示例性描述了所述三个移动电子设备各自的操作系统以及各自与PC的通信连接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移动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以及通信连接方式进行选择性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原理即可。
[0024] 此外,如上文所述,还可以将智能手机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在该情形中,可以将智能手机与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例如,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如下三个电子设备:一个PC、一个平板电脑、一个智能手表,并且它们均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在上文所述三个电子设备的示例中,所述PC可以安装有windows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平板电脑可以安装有iOS系统并且通过Wifi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表可以安装有android系统并且通过wifi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
[0025]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PC(作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USB数据线与一个智能手机(作为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为例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进行更详细说明。然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并不因此受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所描述的原理将本公开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下两种情形中:多个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第一电子设备,PC作为第二电子设备。
[0026] 接下来,进入步骤S102。
[0027] 在步骤S102,接收用户的输入。
[0028] 具体而言,PC可以具有诸如鼠标、键盘、触摸板等这样的一个或多个外围输入输出装置,并且用户通过所述外围输入输出装置来进行输入操作。例如,用户的输入操作可以是鼠标的滑动操作和/或点击操作,也可以是键盘的点击操作,还可以是触摸板的触摸操作和/或手势操作。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几种形式的输入操作,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PC还可以具有语音采集装置以及语音识别功能,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输入操作;PC还可以具有视频采集装置以及图像识别功能或眼动识别功能,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诸如眼动、手势这样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输入操作。下文将结合具体实例对步骤S102进行详细说明。
[0029] 接下来进入步骤S103。
[0030] 在步骤S103,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
[0031] 如果步骤S103判断出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进入步骤S104。
[0032] 在步骤S104,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发送至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下文中仍以智能手机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
[0033] 在实现中,如果步骤S103判断出所述输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控制方法100还包括步骤S105,在步骤S105,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
[0034] 如果步骤S105判断出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进入步骤S106。
[0035] 在步骤S106,PC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以控制PC进行第二操作。
[0036] 下面将参照图2A至图2B、图3以及图4A至图4B对上文所述各个步骤以及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详细说明。
[0037] 首先参照图2A至图2B,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进行说明。图2A至图2B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的示意图。这里仍以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与安装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为例对控制方法100进行说明。PC包括坐标定位指示装置,例如鼠标、触摸屏、跟踪板、轨迹球等,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能够接收用户输入,并将所述用户输入转换成坐标,并将所述坐标对应显示在PC的显示屏上。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鼠标作为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实例进行描述,因此,在下文参照图2A至图2B所描述的控制方法100的示例中,所称的“鼠标”应理解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解释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限制。
[0038] 如上文所述,在步骤S101,PC与智能手机通过USB数据线建立通信连接。
[0039] 在步骤S102,通过鼠标接收用户在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并将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一区域中所输入的坐标对应显示在PC的显示屏上,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PC的显示屏相对应。
[0040] 如果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则进入步骤S104,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如果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则进入步骤S106,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0041] 具体而言,如图2A中所示,预定平面坐标系是鼠标22对应的鼠标垫26所处的平面坐标系,第一区域21与PC的显示屏23相对应,即当鼠标22在第一区域21上移动时,鼠标22所对应的光标24显示在显示屏23的范围内。
[0042] 应注意的是,由于PC通过鼠标22来获得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因此为了便于描述,在图2A中以及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通过鼠标22的位置来表示用户所输入的坐标。
[0043] 还应注意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鼠标在移动过程中,PC通常根据鼠标的加速度算法来对移动距离进行加权放大,以方便用户通过相对较小的鼠标移动距离而在显示屏上获得相对较大的光标移动距离,并且在光标移至显示屏边缘时(例如图2A中的显示屏23的上边缘、下边缘和右边缘),即使用户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鼠标,光标在显示屏上的位置也保持不变,即停留在相应的边缘位置处,因此这里所述的“第一区域21与PC的显示屏23相对应”,并非意指第一区域21的长、宽、面积等与显示屏23的长、宽、面积等分别相同,而是意指当鼠标22在第一区域21中移动时,鼠标22对应的光标24能够显示在显示屏23的范围内,例如,如图2A中所示,当鼠标22靠近第一区域21的左边缘时,光标24靠近显示屏23的左边缘。
[0044] 如图2B中所示,当用户将鼠标22移至第一区域21之外时,光标24显示在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上,也就是说,当用户将鼠标22从右至左移出第一区域21时,光标24从显示屏23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上。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0045] 应注意的是,虽然图2A和图2B中用虚线与实线结合的方式框出了第一区域21的尺寸,然而第一区域21并非必须是一个固定区域,第一区域21所处的位置及其面积可以根据诸如显示屏23的尺寸、上文所述的加速度算法等参数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显示屏23的面积较大时,图2A和图2B中的虚线可以相应地向左移一定距离,从而增大第一区域21的面积,反之亦然。
[0046] 虽然图2A至图2B中示出了第一区域21位于鼠标垫26的右侧部分,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第一区域还可以位于鼠标垫26的左侧部分,相应地,用户可以通过从左至右移动鼠标22,来将鼠标22移出第一区域的右边缘,从而将光标24过渡至手机25的显示屏。
[0047] 用户可以预先设置光标24从PC的显示屏23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方式。例如,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那样,只能从PC的显示屏23的左侧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右侧进入,相应地,第一区域21位于鼠标垫26的右侧部分;或者只能从PC的显示屏23的右侧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左侧进入,相应地,第一区域位于鼠标垫26的左侧部分。如此,可以方便用户根据自身的操作习惯(例如左手习惯或右手习惯)、智能手机相对于PC的位置、鼠标垫的尺寸等来对所述第一区域以及光标24的过渡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如图2A中所示,当智能手机25与PC并排放置并且位于PC的显示屏23的左侧时,鼠标22从右至左移动以及光标24从显示屏23的左边缘移出显示屏23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右边缘移入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0048] 由此可见,上文所述的控制方法100的优点在于,用户通过鼠标既可以控制PC,还可以控制智能手机,并且可以在PC与智能手机之间简单、快捷、直观地切换控制对象,从而实现PC与智能手机共用鼠标,方便用户操作
[0049] 此外,在移动电子设备作为上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PC作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形中,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具有坐标定位指示装置,例如跟踪板,并且以如上文类似的方式在跟踪板上划分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跟踪板上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以及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跟踪板上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在该情形中,当用户在跟踪板的第一区域之外输入坐标时,光标显示在PC的显示屏上。此外,与上文描述的方式相似,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操作习惯、移动电子设备相对于PC的位置、跟踪板的尺寸等来对所述第一区域以及光标的过渡方式进行调整。
[0050] 虽然上文参照图2A和图2B描述了第一区域位于鼠标垫26的左侧部分或右侧部分以及与此对应的光标24的过渡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如图3中所示,第一区域21位于鼠标垫26的中间部分并且与PC的显示屏23相对应,即当鼠标22在第一区域21上移动时,鼠标22所对应的光标24显示在显示屏23的范围内。当鼠标22从下至上移出第一区域21的上边缘时,光标24从PC的显示屏23的上边缘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下边缘移入,即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下边缘;当鼠标22从上至下移出第一区域21的下边缘时,光标24从PC的显示屏23的下边缘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上边缘移入,即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上边缘;当鼠标22从左至右移出第一区域21的右边缘时,光标24从PC的显示屏23的右边缘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左边缘移入,即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左边缘;当鼠标22从右至左移出第一区域21的左边缘时,光标
24从PC的显示屏23的左边缘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右边缘移入,即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右边缘。由此可见,在图3所示的情形中,鼠标22的移动方向与光标
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方向一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并且用户可以沿四个方向将鼠标22移出第一区域21时,均可以将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因而更加方便用户在PC与智能手机之间进行切换。
[0051] 下面参照图4A和图4B,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进行说明。图4A和图4B是示例性示出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的示意图。这里仍以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与安装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为例对控制方法100进行说明。PC包括坐标定位指示装置,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与上文参照图2A和图2B所描述的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相似,这里仍以鼠标作为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实例进行描述,并且通过鼠标的位置来表示用户所输入的坐标,因此,在下文参照图4A至图4B所描述的控制方法100的示例中,所称的“鼠标”应理解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解释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装置的限制。
[0052] 如上文所述,在步骤S101,PC与智能手机通过USB数据线建立通信连接。
[0053] 与上文参照图2A和图2B所描述的示例不同的是,在步骤S101之后,控制方法100还包括投屏步骤,该投屏步骤由如下子步骤组成:通过USB数据线实时获取智能手机的第一显示信息;将所述第一显示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第二显示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二显示信息显示在PC的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中。
[0054] 图4A示出了智能手机40的显示屏41。如图4A中所示,显示屏41上显示有图片信息(例如显示屏41下部的人物图片)、文字信息(例如显示屏41下部的“传送到计算机”)、符号信息(例如显示屏41上部的电池符号、时间符号)等。显示屏41上显示的此类图片信息、文字信息、符号信息等统称为第一显示信息。
[0055] 在PC通过USB数据线与智能手机40建立通信连接之后,PC首先通过所述通信连接获得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的读取权限,然后PC通过USB数据线从智能手机40读取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PC获得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的读取权限的过程可以是身份验证过程,例如智能手机40检测到PC向其请求读取第一显示信息时,智能手机40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例如:输入ID和密码、指纹识别等),如果身份验证获得了通过(例如:输入的ID和密码与智能手机中预先存储的ID和密码相匹配),则PC获得所述读取权限。
[0056] 此外,出于安全考虑,上文所述身份验证过程可以发生在PC与智能手机40建立通信连接之前。例如,首先通过USB数据线将PC与智能手机40连接,然后,在PC端或智能手机端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如果身份验证获得了通过,则PC与智能手机40建立所述通信连接。在建立所述通信连接之后,PC自动获得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的读取权限,或者在PC需要读取所述第一显示信息时,再次进行与上文类似的身份验证过程。
[0057] PC在读取到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之后,将所述第一显示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第二显示信息,并将所述第二显示信息显示在PC的显示屏42的第二区域中。
[0058] 在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显示信息可以与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完全相同,该情形相当于将智能手机40的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完全复制到PC的显示屏42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然而,由于智能手机40的显示屏与PC的显示屏42二者分辨率的差异、PC的显示屏42的尺寸、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等原因,通常第二显示信息与第一显示信息不同,因此需要PC根据实际情况对获取到的第一显示信息进行转换,从而生成适于显示屏42以及实际需要的第二显示信息。如图4B中所示,PC将智能手机40的显示屏41显示的信息进行了适当放大,并相应地显示在显示屏42左侧的所述第二区域中。
[0059] 应注意的是,虽然图4B中示出了第二区域位于显示屏42的左侧,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第二区域还可以位于显示屏42的上侧、下侧、右侧等其它位置。此外,第二预定区域并不是固定的,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二区域的位置、长宽比、面积等,以便减少第二区域显示的第二显示信息对显示屏42上的原有显示信息的遮挡。
[0060] 此外,在将所述第一显示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第二显示信息期间,还可以对所述第一显示信息进行取舍,以方便用户操作并节省运算资源。例如,可以根据第一显示信息的类型进行取舍,例如在获取到图4A中所示的第一显示信息之后,可以暂时舍去第一显示信息中的电池符号信息和时间符号信息,而仅对其它显示信息(例如图片信息、文字信息等)进行转换和显示,当检测到用户将光标移至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电池符号区域或时间符号区域时,再对所述电池符号信息或时间符号信息进行转换和显示。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对第一显示信息进行取舍,例如,如图4A中所示,智能手机40启动图片浏览器,则可以判断出用户实际需要浏览图片信息,则可以仅对第一显示信息中的图片信息进行转换和显示。
[0061] 接下来,进入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通过鼠标接收用户在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并通过定位指示符将所输入的坐标对应显示在PC的显示屏42上。
[0062] 接下来,如果在步骤S103判断出所述定位指示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则进入步骤S104,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所述定位指示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预定区域内。如果在步骤S105判断出所述定位指示符的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外,则进入步骤S106,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所述定位指示符的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外。
[0063] 所述定位指示符可以是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光标,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类型的定位指示符。通常所述定位指示符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定位指示符在显示屏42上移动,来选择控制对象,例如控制智能手机进行第一操作还是控制PC进行第二操作。
[0064] 由此可见,上文所述的控制方法100的优点在于,用户既能够在PC的显示屏上浏览到PC的显示信息,还能够浏览到智能手机的显示信息,并且通过鼠标既可以控制PC,还可以控制智能手机,并且可以在PC与智能手机之间简单、快捷、直观地切换控制对象,从而实现PC与智能手机共用鼠标,方便用户操作。
[0065] 此外,在移动电子设备作为上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PC作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情形中,可以通过与上文相似的投屏步骤来将PC的显示屏的显示信息投屏在移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并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的跟踪板这样的坐标定位指示装置来在移动电子设备与PC之间直观地切换控制对象,从而实现PC与移动电子设备共用诸如跟踪板这样的坐标定位指示装置。
[0066] 虽然上文参照图2A至图2B、图3以及图4A至图4B所示的两个示例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中的各个步骤以及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了说明,然而上文所描述的两个示例并非彼此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两者的技术方案进行组合。例如,在第二示例中,也可以设置如图2A、图2B和图3中所示的第一区域21,并且在鼠标移出第一区域21时,将定位指示符按照与第一示例相似的方式过渡至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如此,在图4B中的显示屏42左侧的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第二显示信息的情况下(即投屏),用户既可以在显示屏42上对PC和智能手机进行浏览和控制,还可以通过将定位指示符移动至智能手机的屏幕上来对智能手机进行控制。再例如,在第一示例中,在PC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时,也可以采用第二示例中所描述的身份验证过程,以提高安全性。
[0067] 此外,在PC与智能手机通过USB数据线建立通信连接之后,PC或智能手机还可以提示用户对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进行选择,并基于用户的选择来选择进入第一示例或第二示例。例如,提示用户是否进行投屏处理,即是否将智能手机的第一显示信息转换成第二显示信息并显示在PC的显示屏上;如果用户选择不进行投屏处理,则可以直接进入第一示例。
[0068] 虽然上文参照具体示例对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中的各个步骤、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情形。在下文中,还将对控制方法100中的各个步骤以及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补充说明。
[0069] 下面将结合上文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对步骤S104和步骤S106进行描述。在步骤S104,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以控制智能手机进行第一操作;在步骤S106,PC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以控制PC进行第二操作。。
[0070] 具体而言,如果步骤S103判断出用户的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智能手机;如果步骤S105判断出用户的输入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将PC作为控制对象,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控制PC。
[0071] 例如,在上文所述的第一示例中(参照图2A、图2B和图3),如果鼠标22位于第一区域21外,则在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因而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如果鼠标22位于第一区域21内,则在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因而将PC作为控制对象。在上文所述的第二示例中(参照图4A和图4B),如果所述定位指示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则在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因而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如果定位指示符的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则在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因而将PC作为控制对象。
[0072] 在步骤S104中,既可以响应于在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也可以响应于在将智能手机确定为控制对象之后,在步骤S104中接收用户的预定操作,并基于所述预定操作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同理,在步骤S106中,既可以响应于在步骤S012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来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也可以响应于在将PC确定为控制对象之后,在步骤S106中接收用户的预定操作,并基于所述预定操作生成第二控制命令。步骤S104和步骤S106中接收到的预定操作既可以是单一操作,例如鼠标的一次点击操作;也可以是复合操作,例如由鼠标的滑动操作和点击操作组合而成的连续操作。此外,还可以将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与步骤S104或步骤S106中接收到的预定操作相结合,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或第二控制命令。
[0073] 以上文所述第一示例为例(参照图2A、图2B和图3),在步骤S102中,如果鼠标22位于第一区域21外,则在步骤S104中,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25,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智能手机25将光标24显示在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可选择地,假定PC与智能手机25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智能手机25处于锁屏状态,用户将鼠标22移出第一区域21,则在步骤S104中,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来使智能手机25进入屏幕解锁状态。可选择地,在步骤S102中,鼠标22位于第一区域21外并且通过光标24点击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上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则在步骤S104中,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来使智能手机启动所述特定应用程序(例如启动所述音乐播放器)。
[0074] 仍以上文所述第一示例为例(参照图2A、图2B和图3),在步骤S102中,用户在第一区域21内移动鼠标22并且相应地将光标24置于显示屏23上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上,则在步骤S106中,PC生成第二控制命令,该第二控制命令控制PC将所述特定应用程序的属性信息(例如名称、功能等)显示在光标24的旁边,以便向用户提示所述特定应用程序的属性。可选择地,在步骤S102中,用户在第一区域21内移动鼠标22并且相应地将光标24置于显示屏23上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上并且用户通过鼠标22点击所述特定应用程序图标,则在步骤S106中,PC生成第二控制命令,并且该第二控制命令控制PC来启动所述特定应用程序(例如启动所述音乐播放器)。
[0075] 以上文所述第二示例为例(参照图4A和图4B),如果在步骤S102中,用户将定位指示符置于第二显示信息中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则在步骤S104中,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40,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来从智能手机40读取所述特定应用程序的属性信息。可选择地,如果在步骤S102中,用户通过定位指示符点击位于第二显示信息中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则在步骤S104中,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来使智能手机启动所述特定应用程序(例如启动所述音乐播放器)。如果在步骤S102中用户将定位指示符置于PC的显示屏42上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上以及通过定位指示符点击所述特定应用程序图标,则步骤S106中的操作与上文参照第一示例描述的情形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0076] 虽然上文结合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描述了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然而根据本公开的控制方法100的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并不限于此。例如,PC还可以通过通信连接与智能手机进行数据交互,就是说,控制方法100中的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还可以是与数据交互相关的操作。
[0077]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操作可以是智能手机向PC传输数据,所述第二操作可以是PC向智能手机传输数据。
[0078] 具体而言,PC向智能手机传输的数据以及智能手机向PC传输的数据可以是视频数据、图片数据、文字数据等各种类型的数据。由于PC的操作系统可能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不同,因此,PC与智能手机各自所使用或所能识别的数据格式可能存在不同。在该情形中,在PC与智能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或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在实现中,考虑到PC的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通常优于智能手机的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因此,数据格式的转换处理通常由PC的处理单元来完成。
[0079] 例如,在PC向智能手机传输数据之前,PC需要将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智能手机所使用或所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相应地,在PC接收到从智能手机传输来的数据之后,需要将所接收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PC所使用或所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0080] 虽然上文公开了由PC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处理,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还可以由智能手机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处理。例如,在智能手机接收到从PC传输来的数据之后,将所接收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智能手机所使用或所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在智能手机向PC传输数据之前,智能手机将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PC所使用或所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0081] 此外,由于智能手机的存储器的容量通常远小于PC的存储器的容量,因此如果PC向智能手机传输较大数据,则可以预先将待传输数据进行压缩,或将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压缩比较大的数据格式(例如将MKV视频格式转换为AVI视频格式),以便节省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
[0082] 在实现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选择智能手机中的数据,并将所选择的数据发送至PC中的预定文件夹。
[0083] 具体而言,以上文所述第二示例为例,假定在智能手机中预先存储有多个视频文件,它们分别被存储在两个视频文件夹(视频文件夹1和视频文件夹2)中,如果在步骤S104中,用户通过鼠标选择了视频文件夹1并且选择将视频文件夹1中的视频传输至PC,则在步骤S104中,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以控制智能手机从其存储器中选择视频文件夹1中的视频所对应的视频数据,并且将所选择的视频数据发送至PC中的预定文件夹(例如视频文件夹)。在传输视频数据之前可能需要上文所描述的数据格式转换处理。
[0084] 在实现中,所述第二操作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命令选择PC中的数据,并将所选择的数据发送至智能手机中的预定文件夹。
[0085] 具体而言,以上文所述第二示例为例,假定在PC中预先存储有多个图片,它们分别被存储在两个相册文件夹(相册1和相册2)中,如果在步骤S106中,用户通过鼠标选择了相册1并且选择将相册1中的图片传输至智能手机,则,在步骤S106中,PC生成第二控制命令,该第二控制命令从PC的存储器中选择相册1中的图片所对应的图片数据,并且将所选择的图片数据发送至智能手机中的预定文件夹(例如图片文件夹)。在传输视频数据之前可能需要上文所描述的数据格式转换处理。
[0086] 在实现中,在PC从智能手机接收到视频数据之后,也可以不将所述视频数据存储在预定文件夹中,而是直接在PC上播放所述视频数据。相应地,所述视频数据可以通过视频流的方式从智能手机传输至PC,从而在实现传输视频数据与播放视频数据同步进行,这样不但节省PC的存储空间,而且还可以在PC的显示屏上观看智能手机中的视频,从而利用PC的性能更佳的处理单元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例如3D渲染、图形加速等),以便使用户获得更佳的观看体验。此外,在智能手机从PC接收到视频数据之后,也可以如上文所述不存储所述视频数据而是直接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播放,从而节省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并且可以使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观看PC中的视频,从而利用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0087] 虽然上文参照具体示例对第一预定条件、第二预定条件、以及各个步骤进行了示例性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对第一预定条件、第一控制命令、第一操作以及第二预定条件、第二控制命令以及第二操作进行选择性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原理即可。
[0088] 例如,PC具有语音采集装置以及语音识别功能,并且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与PC中预先存储的预定语音指令相匹配,如果在步骤S103判断出用户发出与所述预定语音指令相匹配的语音指令,则进入步骤S104,并且在步骤S104中,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以控制智能手机进行与所述语音指令相对应的第一操作。
[0089] 此外,虽然上文参照具体示例描述了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的情形,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的同时,还可以将PC也作为控制对象,并且对智能手机的控制与对PC的控制相互关联。
[0090] 在实现中,如果步骤S103判断出用户输入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PC还可以生成第三控制命令,并且所述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控制PC,其中,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相关联。
[0091] 例如,在上文所述的第二示例中(参照图4A和图4B),假定智能手机当前显示拨号界面(用户准备通过智能手机拨打电话),在步骤S101,通过USB数据线将PC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然后将该拨号界面投屏在PC的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上;接下来在步骤S102中,用户通过移动鼠标使光标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从而在步骤S103判断出用户的输入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接下来,在步骤S104用户通过鼠标点击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拨号界面进行拨号操作,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智能手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智能手机进行拨号操作并控制智能手机将其与拨号相关的声音数据发送至PC;同时,PC还生成第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控制PC启动其扬声器并且播放从智能手机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并且所述第三控制命令还控制PC启动其麦克风采集声音,并且将采集的声音转换为声音数据通过通信连接传输至智能手机。由此,实现了在PC端简单、直观地控制智能手机进行拨打电话的过程,并且使用PC端的扬声器和麦克风来代替智能手机的扬声器和麦克风,从而既使用户获得了更好地通话体验,而且还节省了智能手机的电能。
[0092] 虽然上文结合具体示例对第三控制命令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三控制命令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将其与第二控制命令相关联并实现将PC与智能手机相互配合实现预定功能即可。
[0093] 应注意的是,虽然上文以一个智能手机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上文所描述的原理可以应用到多个智能手机的情形中。下面以两个智能手机(智能手机A和智能手机B)与PC连接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在步骤S101中,PC通过USB数据线与智能手机A建立通信连接,并且通过Wifi与智能手机B建立通信连接;在步骤S102中,PC通过鼠标接收用户的输入(第一预定条件是点击鼠标上的切换键,例如罗技鼠标MX518的侧向键);如果用户点击所述切换键一次,则PC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USB数据线发送至智能手机A,以控制智能手机A进行第一操作;如果用户在预定时间阈值内连续地点击所述切换键两次,则PC生成第二控制命令,并且将所述第二控制命令通过Wifi发送至智能手机B,以控制智能手机B进行第二操作。虽然这里以两个智能手机为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文的描述将本公开的原理应用到更多个智能手机与PC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形中,还可以根据本文的描述将本公开的原理应用到多种类型的移动电子设备与PC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形中。
[0094]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手机与PC可能各自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如果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与PC的操作系统不同,则PC将所生成的第一控制命令发送至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手机需要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转换,从而生成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能够执行的控制命令。或者,在步骤S104中,PC也可以根据预先获知的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的信息来直接生成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能够执行的控制命令。
[0095] 下面参照图5对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50进行描述。为了便于描述,下文还将参照上文图2A至图2B、图3以及图4A至图4B并结合上文所述的控制方法100对电子设备50进行说明。
[0096]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50的总体配置的框图。电子设备50既可以是诸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这样的PC设备,也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移动电子设备。在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以台式机(PC)作为电子设备50的实例进行说明,因此下文所描述的“PC50”应理解为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设备50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解释为对此类电子设备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文的描述,还可以将本公开的原理应用于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即将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电子设备50。
[0097] 如图5中所示,PC50包括:通信连接单元51、输入单元52以及处理单元53。应注意的是,图5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的PC50的原理相关的组件,并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组件。下面对电子设备50的上述组件进行详细说明。
[0098] 通信连接单元51,配置来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0099] 具体而言,PC50安装有第一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外部电子设备可以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这样的移动电子设备。此类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例如android、iOS、Windows等。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以智能手机作为此类移动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因此下文所描述的“智能手机”应用理解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外部电子设备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理解为对外部电子设备的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文的描述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电子设备50,将PC作为所述外部电子设备,或者将所述移动电子设备作为电子设备50和所述外部电子设备。
[0100] 通信连接单元51可以是有线连接单元,也可以是无线连接单元,还可以是有线连接单元与无线连接单元的组合。相应地,PC50与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通信连接。例如,PC50与智能手机通过USB数据线建立通信连接,或者PC50与智能手机通过Wifi建立通信连接。虽然上文以示例的方式分别示出了PC50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有线和无线的通信连接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选择PC50与智能手机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原理即可。
[0101] 值得一提的是,通信连接单元51不但可以用于传输数据信号,例如在PC与智能手机之间进行命令传输、数据交互等,而且还可以用于传输电能,例如通过PC给智能手机充电。
[0102] 应注意的是,智能手机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就是说,可以同时有多个智能手机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这些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手机可以均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其中一些智能手机可以采用有线方式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而另一些智能手机可以采用无线方式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此外,这些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的智能手机可以均安装相同的操作系统(例如均安装android系统),也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例如,一些安装android系统,而另一些安装iOS系统)。
[0103] 此外,虽然上文以智能手机作为外部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如下三个移动电子设备:一个智能手机、一个平板电脑、一个智能手表,并且它们均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在上文所述三个移动电子设备的示例中,所述智能手机可以安装有android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平板电脑可以安装有windows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机可以安装有iOS系统并且通过Wifi与PC50建立通信连接。虽然上文示例性描述了所述三个移动电子设备各自的操作系统以及各自与PC50的通信连接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移动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以及通信连接方式进行选择性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原理即可。
[0104] 此外,如上文所述,还可以将智能手机作为电子设备50,在该情形中,可以将智能手机与多种不同类型的外部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例如,外部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如下三个电子设备:一个PC、一个平板电脑、一个智能手表,并且它们均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在上文所述三个电子设备的示例中,所述PC可以安装有windows系统并且通过USB数据线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平板电脑可以安装有iOS系统并且通过Wifi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表可以安装有android系统并且通过wifi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
[0105] 输入单元52,配置来接收用户的输入。
[0106] 具体而言,输入单元52可以由诸如鼠标、键盘、触摸板等这样的一个或多个外围输入输出装置来实现,并且用户通过所述外围输入输出装置来进行输入操作。例如,用户的输入操作可以是鼠标的滑动操作和/或点击操作,也可以是键盘的点击操作,还可以是触摸板的触摸操作和/或手势操作。虽然上文示例性示出了几种形式的输入操作,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输入单元52还可以由语音采集装置来实现,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输入操作;输入单元52还可以由视频采集装置来实现,因此用户可以通过诸如眼动、手势这样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输入操作。下文将结合具体实例对输入单元52如何接收用户的输入进行详细说明。
[0107] 处理单元53,包括:第一预定条件判断模块,配置来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以及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配置来如果所述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控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以控制所述至少一外部电子设备进行第一操作。下文中仍以智能手机作为所述外部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处理单元53可以由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这样的处理器,也可以由嵌入式控制器(EC)来实现。
[0108] 在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预定条件判断模块,配置来判断所述输入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以及第二控制命令生成模块,配置来如果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则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以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操作。
[0109] 下面将参照图2A至图2B、图3以及图4对输入单元52和处理单元53及其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0110] 首先参照图2A至图2B对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这里仍以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50与安装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0111] 输入单元52包括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配置来接收用户在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所述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例如是鼠标、触摸屏、跟踪板、轨迹球等。下文将以鼠标作为所述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的实例进行说明。因此,在下文参照图2A至图2B所描述实施例中,所称的“鼠标”应理解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解释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的限制。
[0112] 处理单元53还包括坐标显示模块,配置来将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的第一区域中所输入的坐标对应显示在PC50的显示屏上,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与PC50的显示屏相对应。
[0113] 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并且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0114] 具体而言,如图2A中所示,预定平面坐标系是鼠标22对应的鼠标垫26所处的平面坐标系,第一区域21与PC50的显示屏23相对应,即当鼠标22在第一区域21上移动时,鼠标22所对应的光标24显示在显示屏23的范围内。
[0115] 应注意的是,由于PC50通过鼠标22来获得用户在所述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因此为了便于描述,在图2A中以及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通过鼠标22的位置来表示用户所输入的坐标。
[0116] 还应注意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鼠标在移动过程中,PC通常根据鼠标的加速度算法来对移动距离进行加权放大,以方便用户通过相对较小的鼠标移动距离而在显示屏上获得相对较大的光标移动距离,并且在光标移至PC50的显示屏边缘时(例如图2A中的显示屏23的上边缘、下边缘和右边缘),即使用户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鼠标22,光标在显示屏上的位置也保持不变,即停留在相应的边缘位置处,因此这里所述的“第一区域21与PC的显示屏23相对应”,并非意指第一区域21的长、宽、面积等与显示屏23的长、宽、面积等分别相同,而是意指当鼠标22在第一区域21中移动时,鼠标22对应的光标24能够显示在显示屏23的范围内,例如,如图2A中所示,当鼠标22靠近第一区域21的左边缘时,光标24靠近显示屏23的左边缘。
[0117] 如图2B中所示,当用户将鼠标22移至第一区域21之外时,光标24显示在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上,也就是说,当用户将鼠标22从右至左移出第一区域21时,光标24从显示屏23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上。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0118] 应注意的是,虽然图2A和图2B中用虚线与实线结合的方式框出了第一区域21的尺寸,然而第一区域21并非必须是一个固定区域,第一区域21所处的位置及其面积可以根据诸如显示屏23的尺寸、上文所述的加速度算法等参数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显示屏23的面积较大时,图2A和图2B中的虚线可以相应地向左移一定距离,从而增大第一区域21的面积,反之亦然。
[0119] 虽然图2A至图2B中示出了第一区域21位于鼠标垫26的右侧部分,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第一区域还可以位于鼠标垫26的左侧部分,相应地,用户可以通过从左至右移动鼠标22,来将鼠标22移出第一区域的右边缘,从而将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
[0120] 用户可以预先设置光标24从PC50的显示屏23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方式。例如,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那样,只能从PC50的显示屏23的左侧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右侧进入,相应地,第一区域21位于鼠标垫26的右侧部分;或者只能从PC50的显示屏23的右侧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左侧进入,相应地,第一区域位于鼠标垫26的左侧部分。如此,可以方便用户根据自身的操作习惯(例如左手习惯或右手习惯)、智能手机相对于PC50的位置、鼠标垫的尺寸等来对所述第一区域以及光标24的过渡方式进行调整。
例如,如图2A中所示,当智能手机25与PC50并排放置并且位于PC50的显示屏23的左侧时,鼠标22从右至左移动以及光标24从显示屏23的左边缘移出显示屏23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右边缘移入更加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0121] 由此可见,用户通过鼠标既可以控制PC50,还可以控制智能手机,并且可以在PC50与智能手机之间简单、快捷、直观地切换控制对象,从而实现PC50与智能手机共用鼠标,方便用户操作。
[0122] 此外,在移动电子设备作为上文所述电子设备50,PC作为外部电子设备的情形中,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具有坐标定位指示装置,例如跟踪板,并且以如上文类似的方式在跟踪板上划分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跟踪板上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外,以及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用户在所述跟踪板上输入的坐标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在该情形中,当用户在跟踪板的第一区域之外输入坐标时,光标显示在PC的显示屏上。此外,与上文描述的方式相似,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操作习惯、移动电子设备相对于PC的位置、跟踪板的尺寸等来对所述第一区域以及光标的过渡方式进行调整。
[0123] 虽然上文参照图2A和图2B描述了第一区域位于鼠标垫26的左侧部分或右侧部分以及与此对应的光标24的过渡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如图3中所示,第一区域21位于鼠标垫26的中间部分并且与PC50的显示屏23相对应,即当鼠标22在第一区域21上移动时,鼠标22所对应的光标24显示在显示屏23的范围内。当鼠标22从下至上移出第一区域21的上边缘时,光标24从PC的显示屏23的上边缘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下边缘移入,即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下边缘;当鼠标22从上至下移出第一区域21的下边缘时,光标24从PC的显示屏23的下边缘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上边缘移入,即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上边缘;当鼠标22从左至右移出第一区域21的右边缘时,光标24从PC的显示屏23的右边缘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左边缘移入,即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左边缘;当鼠标22从右至左移出第一区域21的左边缘时,光标24从PC的显示屏23的左边缘移出并从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右边缘移入,即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右边缘。由此可见,在图3所示的情形中,鼠标22的移动方向与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方向一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并且用户可以沿四个方向将鼠标22移出第一区域21时,均可以将光标24过渡至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因而更加方便用户在PC50与智能手机之间进行切换。
[0124] 下面参照图4A和图4B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这里仍以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50与安装有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0125] 处理单元53还包括:第一显示信息获取模块,配置来在通信连接单元51与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之后,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实时获取智能手机的第一显示信息;第二显示信息生成模块,配置来将所述第一显示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第二显示信息;以及第二显示信息显示模块,配置来将所述第二显示信息显示在PC50的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中。
[0126] 图4A示出了智能手机40的显示屏41。如图4A中所示,显示屏41上显示有图片信息(例如显示屏41下部的人物图片)、文字信息(例如显示屏41下部的“传送到计算机”)、符号信息(例如显示屏41上部的电池符号、时间符号)等。显示屏41上显示的此类图片信息、文字信息、符号信息等统称为第一显示信息。
[0127] 在PC50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与智能手机40建立通信连接之后,PC50首先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获得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的读取权限,然后PC50通过第一显示信息获取模块经由通信连接单元51从智能手机40读取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PC50获得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的读取权限的过程可以是身份验证过程,例如智能手机40检测到PC50向其请求读取第一显示信息时,智能手机40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例如:输入ID和密码、指纹识别等),如果身份验证获得了通过(例如:输入的ID和密码与智能手机中预先存储的ID和密码相匹配),则PC50获得所述读取权限。
[0128] 此外,出于安全考虑,上文所述身份验证过程可以发生在PC50与智能手机40建立通信连接之前。例如,首先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将PC与智能手机40连接,然后,在PC端或智能手机端提示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如果身份验证获得了通过,则PC50与智能手机40建立所述通信连接。在建立所述通信连接之后,PC50自动获得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的读取权限,或者在PC50的第一显示信息获取模块需要从智能手机40获取所述第一显示信息时,再次进行与上文类似的身份验证过程。
[0129] PC50在读取到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之后,由所述第二显示信息生成模块将所述第一显示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第二显示信息,并由所述第二显示信息显示模块将所述第二显示信息显示在PC的显示屏42的第二区域中。
[0130] 在第二区域中显示的第二显示信息可以与智能手机40的第一显示信息完全相同,该情形相当于将智能手机40的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完全复制到PC50的显示屏42的所述第二区域中。然而,由于智能手机40的显示屏与PC50的显示屏42二者分辨率的差异、PC50的显示屏42的尺寸、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等原因,通常第二显示信息与第一显示信息不同,因此需要PC50根据实际情况对获取到的第一显示信息进行转换,从而生成适于显示屏42以及实际需要的第二显示信息。如图4B中所示,PC50将智能手机40的显示屏41显示的信息进行了适当放大,并相应地显示在显示屏42左侧的所述第二区域中。
[0131] 应注意的是,虽然图4B中示出了第二预定区域位于显示屏42的左侧,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第二区域还可以位于显示屏42的上侧、下侧、右侧等其它位置。此外,第二区域并不是固定的,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二区域的位置、长宽比、面积等,以便减少第二区域显示的第二显示信息对显示屏42上的原有显示信息的遮挡。
[0132] 此外,在所述第二显示信息生成模块将所述第一显示信息转换成对应的第二显示信息期间,所述第二显示信息生成模块还可以对所述第一显示信息进行取舍,以方便用户操作并节省运算资源。例如,可以根据第一显示信息的类型进行取舍,例如在获取到图4A中所示的第一显示信息之后,可以暂时舍去第一显示信息中的电池符号信息和时间符号信息,而仅对其它显示信息(例如图片信息、文字信息等)进行转换和显示,当检测到用户将光标移至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电池符号区域或时间符号区域时,再对所述电池符号信息或时间符号信息进行转换和显示。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对第一显示信息进行取舍,例如,如图4A中所示,智能手机40启动图片浏览器,则可以判断出用户实际需要浏览图片信息,则可以仅对第一显示信息中的图片信息进行转换和显示。
[0133] 作为示例,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PC50中,输入单元52可以包括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配置来接收用户在预定平面坐标系中输入的坐标。所述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与上文参照图2A至图2B所描述的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相似,这里仍以鼠标为例进行描述,并且通过鼠标的位置来表示用户所输入的坐标,因此,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鼠标”应理解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的示例性表述,并且不应解释为对所述坐标定位指示子单元的限制。
[0134] 处理单元53还包括定位指示符显示模块,配置来通过定位指示符将所输入的坐标对应显示在PC50的显示屏上,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是所述定位指示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预定区域内;以及所述第二预定条件是所述定位指示符的全部位于所述第二预定区域外。
[0135] 所述定位指示符可以是上文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光标,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类型的定位指示符。通常所述定位指示符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定位指示符在显示屏42上移动,来选择控制对象,例如控制智能手机进行第一操作还是控制PC进行第二操作。
[0136] 由此可见,用户既能够在PC50的显示屏上浏览到PC50的显示信息,还能够浏览到智能手机的显示信息,并且通过鼠标既可以控制PC50,还可以控制智能手机,并且可以在PC50与智能手机之间简单、快捷、直观地切换控制对象,从而实现PC50与智能手机共用鼠标,方便用户操作。
[0137] 此外,在移动电子设备作为上文所述电子设备50,PC作为外部电子设备的情形中,可以通过与上文相似的投屏步骤来将PC的显示屏的显示信息投屏在移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并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的跟踪板这样的坐标定位指示装置来在移动电子设备与PC之间直观地切换控制对象,从而实现PC与移动电子设备共用诸如跟踪板这样的坐标定位指示装置。
[0138] 虽然上文分别参照图2A至图3以及图4A和图4B对两个实施例的输入单元52、处理单元53以及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两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非彼此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两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组合。例如,在图4A至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如图2A、图2B和图3中所示的第一区域21,并且在鼠标移出第一区域21时,将定位指示符按照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方式过渡至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如此,在图4B中的显示屏42左侧的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第二显示信息的情况下(即投屏),用户既可以在显示屏42上对PC50和智能手机进行浏览和控制,还可以通过将定位指示符移动至智能手机的屏幕上来对智能手机进行控制。再例如,在图2A至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在PC50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时,也可以采用身份验证过程,以提高安全性。
[0139] 此外,在PC50与智能手机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建立通信连接之后,PC50或智能手机还可以提示用户对上述两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选择。例如,提示用户是否进行投屏处理,即是否将智能手机的第一显示信息转换成第二显示信息并显示在PC50的显示屏上;如果用户选择不进行投屏处理,则可以直接进入图2A至图2B所示的实施例。
[0140] 虽然上文结合两个实施例对输入单元52、处理单元53、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了示例性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情形。在下文中,还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第一预定条件和第二预定条件进行补充说明。
[0141] 下面将结合上文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对所述第一操作和所述第二操作进行描述。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以控制智能手机进行第一操作。第二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以控制PC50进行第二操作。
[0142] 具体而言,如果输入单元52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则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第一控制命令用于控制智能手机;如果输入单元52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满足第二预定条件,则将PC50作为控制对象,第二控制命令用于控制PC50。
[0143] 例如,在上文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A、图2B和图3),如果鼠标22位于第一区域21外,则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如果鼠标22位于第一区域21内,则将PC50作为控制对象。在上文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参照图4A和图4B),如果定位指示符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则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如果定位指示符的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则将PC作为控制对象。
[0144] 处理单元53既可以响应于输入单元52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也可以响应于在将智能手机确定为控制对象之后输入单元52接收到的用户的预定操作,并基于所述预定操作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同理,处理单元53既可以响应于输入单元52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来生成第二控制命令,也可以响应于在将PC50确定为控制对象之后输入单元52接收到的用户的预定操作,并基于所述预定操作生成第二控制命令。输入单元52接收到的预定操作既可以是单一操作,例如鼠标的一次点击操作;也可以是复合操作,例如由鼠标的滑动操作和点击操作组合而成的连续操作。此外,还可以将输入单元52接收到的用户的输入及其接收到的预定操作相结合,来生成第一控制命令或第二控制命令。
[0145] 以上文所述第一实施例为例(参照图2A、图2B和图3),如果鼠标22位于第一区域21外,则处理单元53的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25,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智能手机25将光标24显示在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的对应位置上。可选择地,假定PC50与智能手机25建立通信连接之后,智能手机25处于锁屏状态,用户将鼠标22移出第一区域21,则处理单元53的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来使智能手机25进入屏幕解锁状态。可选择地,如果鼠标22位于第一区域21外并且通过光标24点击智能手机25的显示屏上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则处理单元53的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来使智能手机启动所述特定应用程序(例如启动所述音乐播放器)。
[0146] 仍以上文所述第一实施例为例(参照图2A、图2B和图3),用户在第一区域21内移动鼠标22并且相应地将光标24置于显示屏23上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上,处理单元53的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二控制命令,该第二控制命令控制PC50将所述特定应用程序的属性信息(例如名称、功能等)显示在光标24的旁边,以便向用户提示所述特定应用程序的属性。可选择地,用户在第一区域21内移动鼠标22并且相应地将光标24置于显示屏23上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上并且用户通过鼠标22点击所述特定应用程序图标,则处理单元53的第二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二控制命令,并且该第二控制命令控制PC50来启动所述特定应用程序(例如启动所述音乐播放器)。
[0147] 以上文所述第二实施例为例(参照图4A和图4B),如果用户将定位指示符置于第二显示信息中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则处理单元53的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40,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来从智能手机40读取所述特定应用程序的属性信息。可选择地,如果用户通过定位指示符点击位于第二显示信息中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例如音乐播放器图标),则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来使智能手机启动所述特定应用程序(例如启动所述音乐播放器)。如果用户将定位指示符置于PC50的显示屏42上显示的特定应用程序图标上以及通过定位指示符点击所述特定应用程序图标,则处理单元53的操作与上文参照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情形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0148] 虽然上文结合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示例性描述了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然而根据本公开的PC50的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并不限于此。例如,PC50还可以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与智能手机进行数据交互,就是说,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还可以是与数据交互相关的操作。
[0149]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操作可以是智能手机向PC50传输数据,所述第二操作可以是PC50向智能手机传输数据。
[0150] 具体而言,PC50向智能手机传输的数据以及智能手机向PC50传输的数据可以是视频数据、图片数据、文字数据等各种类型的数据。由于PC50的操作系统可能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不同,因此,PC50与智能手机各自所使用或所能识别的数据格式可能存在不同。在该情形中,在PC50与智能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或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在实现中,考虑到PC50的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通常优于智能手机的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因此,数据格式的转换处理通常由PC50的处理单元来完成。
[0151] 例如,在PC50向智能手机传输数据之前,PC50需要将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智能手机所使用或所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相应地,在PC50接收到从智能手机传输来的数据之后,需要将所接收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PC50所使用或所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0152] 虽然上文公开了由PC50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处理,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还可以由智能手机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处理。例如,在智能手机接收到从PC50传输来的数据之后,将所接收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智能手机所使用或所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在智能手机向PC50传输数据之前,智能手机将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PC50所使用或所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0153] 此外,由于智能手机的存储器的容量通常远小于PC50的存储器的容量,因此如果PC50向智能手机传输较大数据,则可以预先将待传输数据进行压缩,或将待传输数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压缩比较大的数据格式(例如将MKV视频格式转换为AVI视频格式),以便节省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
[0154] 在实现中,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选择智能手机中的数据,并将所选择的数据发送至PC50中的预定文件夹。
[0155] 具体而言,以上文第二实施例为例,假定在智能手机中预先存储有多个视频,它们分别被存储在两个视频文件夹(视频文件夹1和视频文件夹2)中,如果用户通过鼠标选择了视频文件夹1并且选择将视频文件夹1中的视频传输至PC50,则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以控制智能手机从其存储器中选择视频文件夹1中的视频所对应的视频数据,并且将所选择的视频数据发送至PC50中的预定文件夹(例如视频文件夹)。在传输视频数据之前可能需要上文所描述的数据格式转换处理。
[0156] 在实现中,所述第二操作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控制命令选择PC中的数据,并将所选择的数据发送至智能手机中的预定文件夹。
[0157] 具体而言,以上文第二实施例为例,假定在PC50中预先存储有多个图片,它们分别被存储在两个相册文件夹(相册1和相册2)中,如果用户通过鼠标选择了相册1并且选择将相册1中的图片传输至智能手机,则第二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二控制命令,该第二控制命令从PC50的存储器中选择相册1中的图片所对应的图片数据,并且将所选择的图片数据发送至智能手机中的预定文件夹(例如图片文件夹)。在传输视频数据之前可能需要上文所描述的数据格式转换处理。
[0158] 在实现中,在PC50从智能手机接收到所述视频数据之后,也可以不将所述视频数据存储在预定文件夹中,而是直接在PC50上播放所述视频数据。相应地,所述视频数据可以通过视频流的方式从智能手机传输至PC50,从而在实现传输视频数据与播放视频数据同步进行,这样不但节省PC50的存储空间,而且还可以在PC50的显示屏上观看智能手机中的视频,从而利用PC50的性能更佳的处理单元对视频数据进行处理(例如3D渲染、图形加速等),以便使用户获得更佳的观看体验。此外,在智能手机从PC50接收到视频数据之后,也可以如上文所述不存储所述视频数据而是直接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播放,从而节省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并且可以使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观看PC50中的视频,从而利用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
[0159] 虽然上文参照具体实施例对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进行了示例性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对第一预定条件、第一控制命令、第一操作以及第二预定条件、第二控制命令以及第二操作进行选择性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原理即可。
[0160] 例如,PC50具有语音采集装置以及语音识别功能(例如输入单元52具有语音采集装置),并且第一预定条件是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与PC50中预先存储的预定语音指令相匹配,如果用户发出与所述预定语音指令相匹配的语音指令,则处理单元53的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且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以控制智能手机进行与所述语音指令相对应的第一操作。
[0161] 此外,虽然上文参照具体实施例描述了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的情形,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将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的同时,还可以将PC50也作为控制对象,并且对智能手机的控制与对PC50的控制相互关联。
[0162] 在实现中,处理单元53还包括第三控制命令生成模块,配置来如果所述输入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则生成第三控制命令,并且所述第三控制命令用于控制PC50,其中,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与所述第一控制命令相关联。
[0163] 例如,在上文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假定智能手机当前显示拨号界面(用户准备通过智能手机拨打电话),在PC50与智能手机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该拨号界面投屏在PC50的显示屏的第二区域上;接下来,用户通过移动鼠标使光标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内,从而选择智能手机作为控制对象;接下来,用户通过鼠标点击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拨号界面进行拨号操作,PC50的第一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一控制命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命令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发送至智能手机,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智能手机进行拨号操作并控制智能手机将其与拨号相关的声音数据发送至PC50;同时,PC50的第三控制命令生成模块生成第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控制PC50启动其扬声器并且播放从智能手机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并且所述第三控制命令还控制PC50启动其麦克风采集声音,并且将采集的声音转换为声音数据通过通信连接单元51传输至智能手机。由此,实现了在PC端简单、直观地控制智能手机进行拨打电话的过程,并且使用PC端的扬声器和麦克风来代替智能手机的扬声器和麦克风,从而既使用户获得了更好地通话体验,而且还节省了智能手机的电能。
[0164] 虽然上文结合具体示例对第三控制命令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三控制命令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将其与第二控制命令相关联并实现将PC50与智能手机相互配合实现预定功能即可。
[0165] 应注意的是,虽然上文以一个智能手机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上文所描述的原理可以应用到多个智能手机的情形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智能手机与PC50可能各自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因此,如果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与PC50的操作系统不同,则PC50将所生成的第一控制命令发送至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手机需要对第一控制命令进行转换,从而生成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能够执行的控制命令。或者,PC50也可以根据预先获知的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的信息来直接生成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能够执行的控制命令。
[0166]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意在对本公开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67]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0168]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权利要求书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