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1023123.8

文献号 : CN1055323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帆王志春安丰华马红媛杨洪涛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摘要 :

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它涉及一种控制水深的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控制水田地表水深主要是通过水泵或者小型量水堰,以上装置成本高,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第一导管、连接弯头、第二导管、阀门和筛网,连接弯头的一端与第一导管的下端连通固接,连接弯头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管的一端连通固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垂直设置,阀门设置在第二导管的另一端上,筛网沿第一导管的周向将第一导管的上端包围,筛网的下端与第一导管的侧壁固接,筛网的上端高于第一导管的上表面。本发明用于水田控制灌溉。

权利要求 :

1.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导管(1)、连接弯头(2)、第二导管(3)、阀门(4)和筛网(5),连接弯头(2)的一端与第一导管(1)的下端连通固接,连接弯头(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管(3)的一端连通固接,第一导管( 1 )和第二导管(3)垂直设置,阀门(4)设置在第二导管(3)的另一端上,筛网(5)沿第一导管(1)的周向将第一导管(1)的上端包围,筛网(5)的下端与第一导管(1)的侧壁固接,筛网(5)的上端高于第一导管(1)的上表面;

第一导管(1)的长度h1为5cm或11cm;

连接弯头(2)与第一导管1的连接以及连接弯头(2)与第二导管(3)的连接均通过热熔连接成一体;

筛网(5)的上端与第一导管(1)的上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h3为3cm-6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3)的长度h2为50cm-8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1)为塑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3)为塑料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弯头(2)。

6.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5)为铁丝网。

说明书 :

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属于水田控制灌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田面保持5~25mm薄水层返青,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再建立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溉水量。合理的土壤水分调节与控制,不仅可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表上部株型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而水田地表水深的控制是控制灌溉的主要基础。目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主要是通过水泵或者小型量水堰,以上装置成本高,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控制水田地表水深主要是通过水泵或者小型量水堰,以上装置成本高,费时费力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
[0004]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包括第一导管、连接弯头、第二导管、阀门和筛网,连接弯头的一端与第一导管的下端连通固接,连接弯头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管的一端连通固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垂直设置,阀门设置在第二导管的另一端上,筛网沿第一导管的周向将第一导管的上端包围,筛网的下端与第一导管的侧壁固接,筛网的上端高于第一导管的上表面。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6] 1、本发明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将第二导管和连接弯头水平埋于水田土壤中,并使第二导管的带阀门的一端伸出水田,第一导管竖直伸出水田土壤,根据水田实际需要注水的高度,留出相应高度的第一导管在水田土壤上方,打开阀门,向水田中灌水,当水位高于第一导管时,水则通过第一导管、连接弯头和第二导管流出水田,此时即可关闭阀门并停止注水,如此可准确控制水田地表水深,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0007] 2、本发明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注水深度的不同需求,调整位于水田土壤上方的第一导管的高度,满足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适应性强;
[0008] 3、本发明设有筛网,可有效避免水田中的杂物堵塞第一导管的管口;
[0009] 4、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例一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2] 图3是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例二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控制水田地表水深装置包括第一导管1、连接弯头2、第二导管3、阀门4和筛网5,连接弯头2的一端与第一导管1的下端连通固接,连接弯头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管3的一端连通固接,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3垂直设置,阀门4设置在第二导管3的另一端上,筛网5沿第一导管1的周向将第一导管1的上端包围,筛网5的下端与第一导管1的侧壁固接,筛网5的上端高于第一导管1的上表面。
[0014]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管1的长度h1为4cm~12cm。如此设置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对注水深度的不同需求,调整位于水田土壤上方的第一导管1的高度,满足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5]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管1的长度h1为5cm。通常,水稻生育期的前期和末期对水田地表的水深要求低,以水深要求4cm为例,此时将第一导管1的下端1cm埋于土壤中即可,如此便于将本装置埋于土壤中。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16]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管1的长度h1为11cm。通常,水稻生育期的中期对水田地表的水深要求低,以水深要求10cm为例,此时将第一导管1的下端1cm埋于土壤中即可,如此便于将本装置埋于土壤中。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17]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导管3的长度h2为50cm~80cm。如此设计可实现第二导管3的一部分位于水田中,另一部分能够伸出水田外,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0018]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筛网5的上端与第一导管1的上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h3为3cm~6cm。如此设置可有效避免水田中的杂物堵塞第一导管1的管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19]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管1为塑料管。如此设计重量轻,且可减轻第一导管1的腐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0020]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导管3为塑料管。如此设计重量轻,且可减轻第二导管3的腐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21]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弯头2为塑料连接弯头。如此设计重量轻,且可减轻连接弯头2的腐蚀,连接弯头2与第一导管1的连接以及连接弯头2与第二导管3的连接均可通过热熔连接成一体。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0022]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筛网5为铁丝网。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七、八或九相同。
[0023] 具体实施例一:
[0024] 结合图2说明,当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注水深度需要控制在同一深度范围时,使用一个本发明装置即可满足要求,以注水深度需控制在5cm~10cm为例,第一导管1的长度选择11cm,第二导管3的长度选择60cm,将第二导管3、连接弯头2以及第一导管1下端1cm埋于水田土壤中,第二导管3的带阀门4的一端向挡水坝9的方向伸出水田7,第一导管1位于土壤上方的高度h4为10cm,填埋过程中可使用弯头固定底座10支撑本装置,防止本装置在使用时倾斜或移动,为了便于观察水深,可在第一导管1的外表面标记刻度,也可将一个刻度尺6竖直插入第一导管1旁边的土壤中,打开阀门4向水田中注入水8,当第二导管3中有水流出时,表明注水深度达到10cm,此时立即停止灌溉,关闭阀门4,利用刻度尺6监测水面位置,当水面高度下降了5cm时,打开阀门4,继续灌溉,直到第二导管3再次有水流出,停止灌溉,关闭阀门4,重复上述工作,即可将水位控制在5cm~10cm。
[0025] 具体实施例二:
[0026] 结合图3说明,当水稻在整个生育期的注水深度需要控制在两种不同的深度范围时,则需要同时使用两个本发明装置,即装置A和装置B,以水稻生育期的前期和末期注水深度需控制在0cm~4cm,水稻生育期的中期注水深度需控制在5cm~10cm为例,将本发明装置A和B同时安放到水田中,装置A的第一导管1的长度选择4cm,装置B的第一导管1的长度选择10cm,装置A和装置B的第二导管3的长度均选择80cm,将装置A和装置B的第二导管3和连接弯头2均埋于水田土壤中,并使装置A和装置B的第二导管3的带阀门4的一端均向挡水坝9的方向伸出水田7,装置A的第一导管1位于土壤上方的高度为4cm,装置B的第一导管1位于土壤上方的高度为10cm,填埋过程中可使用两个弯头固定底座10分别支撑装置A和装置B,防止它们在使用时倾斜或移动,为了便于观察水深,可将一个刻度尺6竖直插入装置A和装置B之间的土壤中,当水稻处于生育期前期时,关闭装置B上的阀门4,打开装置A上的阀门4,向水田中注入水8,当装置A的第二导管3中有水流出时,表明注水深度达到4cm,此时立即停止灌溉,关闭装置A的阀门4,利用刻度尺6监测水面位置,当水面高度下降了4cm时,打开装置A的阀门4,继续灌溉,直到装置A的第二导管3再次有水流出,停止灌溉,关闭装置A的阀门4,重复上述工作,即可将水位控制在0cm~4cm;当水稻处于生育期中期时,关闭装置A上的阀门4,打开装置B上的阀门4,向水田中注入水8,当装置B的第二导管3中有水流出时,表明注水深度达到10cm,此时立即停止灌溉,关闭装置B的阀门4,利用刻度尺6监测水面位置,当水面高度下降了5cm时,打开装置B的阀门4,继续灌溉,直到装置B的第二导管3再次有水流出,停止灌溉,关闭装置B的阀门4,重复上述工作,即可将水位控制在5cm~10cm;当水稻处于生育期末期时,关闭装置B上的阀门4,打开装置A上的阀门4,此时装置A的第二导管3中有水流出,当装置A的第二导管3停止流水时,向水田中注入水8,当装置A的第二导管3中再次有水流出时,表明注水深度达到4cm,此时立即停止灌溉,关闭装置A的阀门4,利用刻度尺6监测水面位置,当水面高度下降了4cm时,打开装置A的阀门4,继续灌溉,直到装置A的第二导管3有水流出,停止灌溉,关闭装置A的阀门4,重复上述工作,即可将水位控制在0cm~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