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099013.8

文献号 : CN1055326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任西财李波吴本林

申请人 :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所述杀菌剂的有效成分为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二者重量比为1:0.1~10,优选1:2~3。制得的杀菌剂扩大了杀菌谱,对各种作物白粉病有很高的活性;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防治药效强,持效时期长,抗性风险小;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且其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

权利要求 :

1.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二者重量比为1:2~3;所述有效成分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在杀菌剂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0%~60%,其余为农药制剂辅助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水悬浮剂中的一种。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在防治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或大豆锈病上的应用。

说明书 :

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农药的推广与大量使用,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剂品种在农用杀菌剂防治上存在的杀菌范围窄、防治效果差、施药剂量大、易产生抗药性和药害、施用次数多、加重环境污染等诸多弊端已经明显导致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和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病菌,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跟不上病菌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办法比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0003] 苯并烯氟菌唑是一种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作用于病原菌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的蛋白复合体Ⅱ,即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或琥珀酸-泛醌还原酶(succinate ubiquinone reductase,SQR),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阻碍其能量代谢,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导致其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该杀菌剂主要用于谷类作物,对小麦、玉米和特种作物等多种作物的主要病害有杰出防效,可很好地防治小麦叶枯病、花生黑斑病、小麦全蚀病及小麦基腐病,特别对小麦白粉病、玉米小斑病及灰霉病有特效,对亚洲大豆锈病防效优异。其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三唑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以和多种杀菌剂复配使用。
[0004] 四氟醚唑是一种非处方类农药,是抑制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细胞增殖,具有内吸传导作用,主要是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与菌灵等苯并咪唑药剂有正交互抗药性。适宜作物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果树如香蕉、葡萄、梨、苹果等,蔬菜如瓜类,甜菜,观赏植物等。防治对象为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锈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颖祜病、大麦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瓜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白粉病等。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复配组合物,并将其制成抗性风险小、成本低、药效好、持效期长、环境污染小的农用复配杀菌剂。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二者重量比为1:0.1~10,优选为1:2~3。
[0008] 上述有效成分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均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
[0009] 本发明的杀菌剂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水悬浮剂。
[0010] 所述有效成分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在杀菌剂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40%~60%,其余为农药制剂辅助成分。
[0011] 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0012] 所述载体为水或填料中的一种或二者混合物,水优选去离子水。
[0013]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14] 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
[0015]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
[0016] 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
[0017] 所述乳化剂选自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18] 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19] 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0] 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1]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2] 所述增稠剂选自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改性淀粉、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或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3]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4] 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5] 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6] 上述所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场购得。
[0027] 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大豆锈病等多种病害并可以减少各有效成分的施用剂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9] 1、扩大杀菌谱,对葡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大豆锈病等致病菌均有很高的活性;
[0030] 2、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0031] 3、防治药效强,持效时期长,抗性风险小;
[0032] 4、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0033] 5、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0035] 首先室内测定将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不同配比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方法如下:将葡萄白粉病菌在PDA培养基上活化后,从其边缘用打孔器取菌碟并置于PDA培养基上,待其生长48h后,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从其菌落边缘取菌碟,接入预先倒置好的含不同配比药剂浓度处理的PDA培养基上,并置于温室培养箱中培养,于接种后1、3、5d分别减持菌丝生长情况,并测量菌落直径。设置对照CK1(苯并烯氟菌唑)和CK2(四氟醚唑),将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不同配比的每一配比分别做5个处理浓度,每一处理浓度做4次重复。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建立不同配比的抑制几率值与其浓度对数回归方程(毒力回归式),以最小二乘法计算各配比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并求出不同配比的增效系数SR,根据增效系数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确定最佳配比。
[0036]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增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0037]
[0038]
[0039]
[0040] 上式中A代表苯并烯氟菌唑,B代表四氟醚唑,a、b分别代表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在混剂中的比例。
[0041]
[0042] 根据增效系数SR做出评价:当SR大于1.5时,表明混剂有增效作用,当SR在0.5~1.5时为相加,当SR小于0.5时为拮抗作用。
[0043] 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不同配比对葡萄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增效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CK1为苯并烯氟菌唑单剂,CK2为四氟醚唑单剂。
[0044] 表1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不同配比对葡萄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5]
[0046]
[0047] 表2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不同配比对葡萄白粉病的增效测定结果
[0048]药剂 实际观察值EC50 理论值EC(th)50 增效系数SR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0.05 19.37530034 28.61803 1.4770368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0.1 18.84536759 28.61803 1.5185712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0.5 17.44550373 26.36585 1.5113261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1 14.44582789 25.20859 1.7450428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2 13.74952254 25.20859 1.8334155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3 10.19900161 23.65142 2.3189933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4 14.21042853 23.36279 1.6440592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6 14.31323181 23.04143 1.6097992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8 14.43328809 22.86669 1.5843021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10 14.37066128 22.75686 1.5835641
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1:12 19.14787931 22.75686 1.1884796
[0049]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在重量比为1:0.1~10时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在1:2~3重量比范围内增效最明显。说明应用重量比为1:0.1~10的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制剂防治黄葡萄白粉病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0050] 采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定其对小麦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大豆锈病的防治效果,并计算不同配比范围内的增效系数,均得出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在重量比为1:0.1~10时表现为增效作用、1:2~3时增效最明显的结论。
[0051]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田间药效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成分用量。
[0052] 实施例1:(50%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可湿性粉剂)1:2.6
[0053] 组分及含量:苯并烯氟菌唑、14%;四氟醚唑、36%;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5%;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8%;填料选用白炭黑、18%,高岭土、余量。
[0054] 实施例2:(70%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可湿性粉剂)1:6
[0055] 组分及含量:苯并烯氟菌唑、10%;四氟醚唑、60%;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分散剂烷基苯磺酸钙、7%;乳化剂农乳400#、5%;填料选用白炭黑、10%,轻质碳酸钙、余量。
[0056] 实施例3:(11%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可湿性粉剂)1:0.1
[0057] 组分及含量:苯并烯氟菌唑、10%;四氟醚唑、1%;润湿剂选用拉开粉BX、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润湿渗透剂F,用量分别为3%、5%、和1%;分散剂选用聚羧酸盐和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用量分别为17%和13%;乳化剂选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用量分别为7%和3%;填料选用硅藻土、20%,淀粉、余量。
[0058] 上述实施例1~3的制备方法为:按实施例提供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四氟醚唑与苯并烯氟菌唑加入填料中,并在其中加入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等助剂,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0059] 实施例4:(60%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水分散粒剂)1:2
[0060] 组分及含量:苯并烯氟菌唑、20%;四氟醚唑、40%;润湿剂十二烷苯磺酸钠、3%;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8%;填料凹凸棒土、余量。
[0061] 实施例5:(90%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水分散粒剂)1:8
[0062] 组分及含量:苯并烯氟菌唑、10%;四氟醚唑、80%;润湿剂皂角粉、3%;分散剂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填料凹凸棒土、余量。
[0063] 上述实施例4~5的制备方法为:按实施例提供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四氟醚唑与苯并烯氟菌唑加入填料中,并在其中加入润湿剂、分散剂等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10~25%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捏合机、挤压造粒机,烘房或流化床干燥,或沸腾造粒机、筛分机。
[0064] 实施例6:(40%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水悬浮剂)1:3
[0065] 组分及含量:苯并烯氟菌唑、10%;四氟醚唑、30%;乳化剂农乳NP-10、2%;分散剂聚羧酸盐、8%;增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0.1%和2%;防冻剂乙二醇、5%;消泡剂硅酮类化合物、0.2%;水,余量。
[0066] 实施例7:(5.5%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悬浮剂)1:10
[0067] 组分及含量:苯并烯氟菌唑、0.5%;四氟醚唑、5%;乳化剂农乳1600#、16%;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7%;增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4%和7%;防冻剂尿素、11%;消泡剂硅油、9%;水,余量。
[0068] 上述实施例6~7的制备方法为:按实施例提供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将有效成分四氟醚唑与苯并烯氟菌唑、乳化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等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0069] 下面使用实施例1、4、6药剂与对比例1~2药剂按表3所示稀释倍数对葡萄白粉病进行大田喷雾试验,以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试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其中:实施例1:50%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可湿性粉剂,实施例4:60%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水分散粒剂,实施例6:40%苯并烯氟菌唑·四氟醚唑水悬浮剂,对比例1:30%四氟醚唑水悬浮剂,对比例2:20%苯并烯氟菌唑水分散粒剂。
[0070] 本试验中设实施例1、4、6药剂、对比例1~2药剂和不使用任何药剂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处理小区,于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实施喷药。每处理小区随机取3点,每点取6株葡萄,分别在用药后10天、20天、30天调查葡萄上的叶片和茎干病斑数、病斑面积,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
[0071] 病斑分级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叶片发病程度分为6级,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6%~10%;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11%~25%;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6%~5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0%以上。进行病情调查时,如有严重染病的叶片脱落,以叶痕为依据作为最高发病级数的叶片计入统计数据内。病指和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0072]
[0073]
[0074] 表3不同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0075]
[0076]
[0077] 从表3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施药10天、20天、30天后,实施例1、4、6药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明显高于对比例1~2的单剂药剂。实施例1、4、6药剂使用剂量低,仅为例对比1~2药剂的1/3就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且药剂持效时间长,施药30天后仍达到很好防治效果。实验期间观察,实施例1~3药剂对葡萄无药害,安全性好。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四氟醚唑与苯并烯氟菌唑复配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延长药效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