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钩虾室内人工养殖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020418.8

文献号 : CN10555758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单洪伟马甡马正宇董锋

申请人 : 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藻钩虾室内人工养殖的方法,以池底一端具有排污口的矩形水泥池作为室内养殖池,以牡蛎壳、扇贝壳或者沐浴球作为附着基;将具有繁殖能力的藻钩虾投放养殖池后投喂专门的饲料颗粒直至幼体形成;幼体形成后采取饱食策略投喂专门的饲料粉末直至幼体养成,然后再采取饱食策略投放专门的饲料颗粒直至成体;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包括45‑55份干硬毛藻粉、15‑25份豆粕粉、15‑25份花生粕粉、8‑12份鱼粉,再加上0.5‑1份的海藻酸钠可得颗粒饲料。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藻钩虾的室内人工繁育和养殖,可促进藻钩虾在对虾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应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藻钩虾的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室内养殖池和附着基:选用池底一端具有排污口的矩形水泥池作为室内养殖池,养殖前消毒、冲洗、晒干后于池底铺设5cm厚的小石子或粗沙;以牡蛎壳、扇贝壳或者沐浴球作为附着基,置于室内养殖池内,然后引入消毒海水,水深40-60cm;

(2)准备饲料:将重量份为45-55的干硬毛藻粉、15-25的豆粕粉、15-25的花生粕粉、8-

12的鱼粉混合均匀,制成专用饲料粉末,然后向饲料粉末中再加入重量份为0.5-1的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制粒过30目网筛,即得专用饲料颗粒;

(3)投放并培育藻钩虾亲体:将具有繁殖能力的藻钩虾投放到步骤(1)中引入海水后的室内养殖池内,藻钩虾亲体的投放密度为41-84g/m2,将养殖池内水温控制在21-25℃,每天投放步骤(2)中制得的专用饲料颗粒至附着基上可清楚的观察到藻钩虾幼体;

(4)藻钩虾幼体培育:当附着基上可清楚的观察到藻钩虾幼体后,除了每天按照步骤(3)所述的方法投放亲体所需要的专用饲料颗粒外,每天还要在幼体聚集的附着基上投放步骤(2)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直至藻钩虾幼体体长增长至0.4-0.6cm,保持水温在21-25℃;

(5)藻钩虾幼体养成:当幼体的体长增长至0.4-0.6cm后,全池投放步骤(2)所述专用饲料颗粒,保持水温在21-25℃,直至幼体生长到雌性>0.8cm,雄性>1.0cm,即可视为其达到性成熟;该养殖期间适时换水,每日换水量5%-10%,并适当喷淋冲洗附着基;此外每7-10天清理池底1次,冲刷并排出污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矩形水泥池,养殖前,使用有效氯含量为2.5-5%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消毒海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在池底铺设

5cm厚的直径为2-3mm的小石子,或者铺设5cm厚的直径为0.5-1mm的粗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附着基为牡蛎壳时,选用壳长为4-6cm的牡蛎壳作为附着基;所述的附着基为扇贝壳时,选用壳长为4-6cm的扇贝壳作为附着基;将所述的牡蛎壳或者扇贝壳的外侧面朝上,紧密铺设于室内养殖池的池底,铺设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附着基为沐浴球时,沐浴球的材质为人造尼龙网,将10-15个人造尼龙网材质的沐浴球用60-80cm的线绳绑成一串,将数串系在一起构建成一个边长60-80cm的正四边形沐浴球附着基群;将所述的沐浴球附着基群的中间部位绑上重物,置于室内养殖池,每平方米的养殖池内放置一个沐浴球附着基群,沐浴球附着基群彼此之间的间距为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各组分的重量份为干硬毛藻粉48-52份、豆粕粉18-22份、花生粕粉18-22份、鱼粉9-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专用饲料颗粒各组分的重量份为干硬毛藻粉48-52份、豆粕粉18-22份、花生粕粉18-22份、鱼粉9-10份、海藻酸钠

0.8-1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藻钩虾,规格为:雄性体长大于1cm,雌性体长大于0.8cm,雌雄比例接近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专用饲料颗粒的日投喂量不少于藻钩虾生物量的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采取饱食投喂的策略,即附着基上一直留有残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专用饲料颗粒,采取饱食投喂的策略,即养殖池内和附着基上一直留有残饵。

说明书 :

一种藻钩虾室内人工养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钩虾的人工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藻钩虾室内人工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藻钩虾是一类广盐性的小型甲壳类动物,成体体长7-12mm,大多数种类栖息于大型藻类之中,以藻类和动植物碎屑为食。藻钩虾富含蛋白质、脂类等营养物质,以其投喂日本囊对虾可明显提高其生长和抗病能力,是一种优质的生物饵料。
[0003] 在自然环境中,藻钩虾的繁殖能力在春季较强,夏季较弱,受地理分布和季节限制严重,阻碍了其在对虾养殖产业中的应用。
[0004] 藻钩虾个体小,食性复杂,当前市场中没有其专用配合饲料,且其对生长环境的水温要求较高,有明显互相残食现象。综上原因,藻钩虾人工养殖的开展受限。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藻钩虾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藻钩虾适宜繁殖、生长温度,并制作一种适合其营养需求的专用配合饲料,同时利用改善附着基群结构的方法对藻钩虾加强保护,减少藻钩虾之间的残食现象。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藻钩虾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准备室内养殖池和附着基:选用池底一端具有排污口的矩形水泥池作为室内养殖池,养殖前消毒、冲洗、晒干后于池底铺设5cm厚的小石子或粗沙;以牡蛎壳、扇贝壳或者沐浴球作为附着基,置于室内养殖池内,然后引入消毒海水,水深40-60cm;
[0009] (2)准备饲料:将重量份为45-55的干硬毛藻粉、15-25的豆粕粉、15-25的花生粕粉、8-12的鱼粉混合均匀,制成专用饲料粉末,然后向饲料粉末中再加入重量份为0.5-1的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制粒过30目网筛,即得专用饲料颗粒;
[0010] (3)投放并培育藻钩虾亲体:将具有繁殖能力的藻钩虾投放到步骤(1)中引入海水后的室内养殖池内,藻钩虾亲体的投放密度为41-84g/m2,将养殖池内水温控制在21-25℃,每天投放步骤(2)中制得的专用饲料颗粒至附着基上可清楚的观察到藻钩虾幼体;
[0011] (4)藻钩虾幼体培育:当附着基上可清楚的观察到藻钩虾幼体后,除了每天按照步骤(3)所述的方法投放亲体所需要的专用饲料颗粒外,每天还要在幼体聚集的附着基上投放步骤(2)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直至藻钩虾幼体体长增长至0.4-0.6cm,保持水温在21-25℃;
[0012] (5)藻钩虾幼体养成:当幼体的体长增长至0.4-0.6cm后,全池投放步骤(2)所述专用饲料颗粒,保持水温在21-25℃,直至幼体生长到雌性>0.8cm,雄性>1.0cm,即可视为其达到性成熟;该养殖期间,适时换水,每日换水量5%-10%,并适当喷淋冲洗附着基;此外每7-10天清理池底1次,冲刷并排出污物。
[0013]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矩形水泥池,养殖前,使用有效氯含量为2.5-5%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消毒海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在池底铺设5cm厚的直径为2-3mm的小石子,或者铺设5cm厚的直径为0.5-1mm的粗沙。
[0014]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附着基为牡蛎壳时,选用壳长为4-6cm的牡蛎壳作为附着基;所述的附着基为扇贝壳时,选用壳长为4-6cm的扇贝壳作为附着基;将所述的牡蛎壳或者扇贝壳的外侧面朝上,紧密铺设于室内养殖池的池底,铺设两层。
[0015]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附着基为沐浴球时,沐浴球的材质为人造尼龙网,将10-15个人造尼龙网材质的沐浴球用60-80cm的线绳绑成一串,将数串系在一起构建成一个边长60-80cm的正四边形沐浴球附着基群;将所述的沐浴球附着基群的中间部位绑上重物,置于室内养殖池,每平方米的养殖池内放置一个沐浴球附着基群,沐浴球附着基群彼此之间的间距为40cm。
[0016]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各组分的重量份优选为干硬毛藻粉48-52份、豆粕粉18-22份、花生粕粉18-22份、鱼粉9-10份;所述的专用饲料颗粒各组分的重量份优选为干硬毛藻粉48-52份、豆粕粉18-22份、花生粕粉18-22份、鱼粉9-10份、海藻酸钠0.8-1份。
[0017]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藻钩虾,规格为:雄性体长大于1cm,雌性体长大于0.8cm,雌雄比例接近1:1。
[0018]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的专用饲料颗粒的日投喂量不少于藻钩虾生物量的8%。
[0019]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4)中,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采取饱食投喂的策略,即附着基上一直留有残饵。
[0020]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5)中,所述的专用饲料颗粒,采取饱食投喂的策略,即养殖池内和附着基上一直留有残饵。
[0021] 本方法优点在于,提供了藻钩虾人工繁殖、生长的适宜温度,并制作出一种适合其生长的专用配合饲料,同时利用改善附着基群结构的方法,提高了对藻钩虾的保护,减少了残食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藻钩虾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1)准备室内养殖池和附着基:选用池底一端具有排污口的矩形水泥池(长8m、宽3m)作为室内养殖池,养殖前,使用有效氯含量为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消毒海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在池底铺设5cm厚的直径为2-3mm的小石子;
[0026] 以人造尼龙网材质的沐浴球作为附着基,将12个人造尼龙网材质的沐浴球用60-80cm的线绳绑成一串,将数串系在一起构建成一个边长60-80cm的正四边形沐浴球附着基群;将沐浴球附着基群的中间部位绑上重物,置于室内养殖池,每平方米的养殖池内放置一个沐浴球附着基群,沐浴球附着基群彼此之间的间距为40cm,然后引入消毒海水,水深40-
60cm。
[0027] (2)准备饲料:
[0028] 将50份的干硬毛藻粉、20份的豆粕粉、20份花生粕粉、10份鱼粉混合均匀,制成专用饲料粉末;然后向饲料粉末中再加入1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制粒过30目网筛,即得专用饲料颗粒。
[0029] (3)投放并培育藻钩虾亲体:将具有繁殖能力的藻钩虾投放到步骤(1)中引入海水后的室内养殖池内,藻钩虾亲体的投放密度为60g/m2,雄性体长大于1cm,雌性体长大于0.8cm,雌雄比例接近1:1;
[0030] 将养殖池内水温控制在21-25℃,每天投放步骤(2)中制得的专用饲料颗粒至附着基上可清楚的观察到藻钩虾幼体,专用饲料颗粒的日投喂量不少于藻钩虾生物量的8%。
[0031] (4)藻钩虾幼体培育:当附着基上可清楚的观察到藻钩虾幼体后,除了每天按照步骤(3)所述的方法投放亲体所需要的专用饲料颗粒外,每天还要在幼体聚集的附着基上投放步骤(2)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采取饱食投喂的策略,即附着基上一直留有残饵;直至藻钩虾幼体体长增长至0.4-0.6cm,保持水温在21-25℃。
[0032] (5)藻钩虾幼体养成:当幼体的体长增长至0.4-0.6cm后,全池投放步骤(2)所述专用饲料颗粒,保持水温在21-25℃,直至幼体生长到雌性>0.8cm,雄性>1.0cm,即可视为其达到性成熟。采取饱食投喂的策略,即养殖池内和附着基上一直留有残饵;养殖期水质管理适时换水,每日换水量6%,并适当喷淋冲洗附着基。每10天清理池底1次,冲刷并排出污物。
[0033] 使用该种方法,使处于繁殖期的藻钩虾在2个月内生物量达到之前的4.5倍。
[0034] 实施例2:
[0035] 一种藻钩虾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1)准备室内养殖池和附着基:选用池底一端具有排污口的矩形水泥池(长8m、宽3m)作为室内养殖池,养殖前,使用有效氯含量为4%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消毒海水冲洗干净后晒干,在池底铺设5cm厚的直径为0.5-1mm的粗沙。
[0037] 以壳长为4-6cm的牡蛎壳作为附着基,将牡蛎壳的外侧面朝上,紧密铺设于室内养殖池的池底,铺设两层,然后引入消毒海水,水深40-60cm。
[0038] (2)准备饲料:
[0039] 将50份的干硬毛藻粉、20份的豆粕粉、20份花生粕粉、10份鱼粉混合均匀,制成专用饲料粉末;然后向饲料粉末中再加入1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制粒过30目网筛,即得专用饲料颗粒。
[0040] (3)投放并培育藻钩虾亲体:将具有繁殖能力的藻钩虾投放到步骤(1)中引入海水后的室内养殖池内,藻钩虾亲体的投放密度为55g/m2,雄性体长大于1cm,雌性体长大于0.8cm,雌雄比例接近1:1。
[0041] 将养殖池内水温控制在21-25℃,每天投放步骤(2)中制得的专用饲料颗粒至附着基上可清楚的观察到藻钩虾幼体,专用饲料颗粒的日投喂量不少于藻钩虾生物量的8%。
[0042] (4)藻钩虾幼体培育:当附着基上可清楚的观察到藻钩虾幼体后,除了每天按照步骤(3)所述的方法投放亲体所需要的专用饲料颗粒外,每天还要在幼体聚集的附着基上投放步骤(2)所述的专用饲料粉末,采取饱食投喂的策略,即附着基上一直留有残饵;直至藻钩虾幼体体长增长至0.4-0.6cm,保持水温在21-25℃。
[0043] (5)藻钩虾幼体养成:当幼体的体长增长至0.4-0.6cm后,全池投放步骤(2)所述专用饲料颗粒,保持水温在21-25℃,直至幼体生长到雌性>0.8cm,雄性>1.0cm,即可视为其达到性成熟。采取饱食投喂的策略,即养殖池内和附着基上一直留有残饵;养殖期水质管理适时换水,每日换水量5%,并适当喷淋冲洗附着基。每7天清理池底1次,冲刷并排出污物。
[0044] 使用该种方法,使处于繁殖期的藻钩虾在3个月内生物量达到之前的5.8倍。
[0045]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