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压合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08945.7

文献号 : CN1055630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莫天龙

申请人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压合装置,用以将天线压合于壳体上,所述天线压合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框架、第一驱动机构、上模及下模,所述支撑框架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上模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下模固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所述下模设置有两个柔性限位件,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下模的两侧上,所述两个柔性限位件分别用以卡合所述壳体的两端,以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下模,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运动至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压合,以将所述天线压紧于所述壳体上。该天线压合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压合准确率高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天线压合装置,用以将天线压合于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压合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框架、第一驱动机构、上模以及下模,所述支撑框架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所述上模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下模固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所述下模设置有两个柔性限位件,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下模的两侧上,并与所述壳体的两端端面契合,所述两个柔性限位件分别用以卡合所述壳体的两端,以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下模,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上运动至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压合,以将所述天线压紧于所述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凸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凸台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立柱及连接于两立柱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连接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可调节气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压合装置还包括进气控制装置,所述进气控制装置设于其中一所述立柱上,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进气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压合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驱动机构,多个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设于所述下模的四周,用以将所述天线压紧于所述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压合装置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用以感应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动作顺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压合装置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所述上模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均为硅胶垫,并且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与所述壳体的两端接合处为圆弧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启动和/或关闭。

说明书 :

天线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产品的天线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生产的一些通讯类产品所采用的天线大多都是采用吸附式,即通过天线(通常为FPC)背胶的方式粘贴在产品的表面上,以减少通讯类产品的整体体积的同时,也保证其自身的稳定性。
[0003] 现有的装配方式大多是通过人工手动将天线粘贴在产品壳体上,在粘贴的过程中,由于人手无法对天线的准确粘贴位置进行定位,故而无法保证其粘贴位置的准确性的同时,也由于人手粘贴无法保证其力度,使得天线粘贴不够平稳,从而导致产品加工精度较低,使得产品的生产良率降低。此外,由于采用人工方式加工,工作效率很低,无法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0004] 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天线压合装置,以保证天线的粘贴位置准确性及提高其粘贴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压合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天线粘贴存在的技术问题。具体地,提供了一种天线压合装置,用以将天线压合于壳体上。
[0006] 所述天线压合装置包括:
[0007] 包括底座、支撑框架、第一驱动机构、上模以及下模,所述支撑框架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所述上模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上运动,所述下模固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上模相对设置,所述下模设置有两个柔性限位件,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下模的两侧上,所述两个柔性限位件分别用以卡合所述壳体的两端,以将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下模,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上运动至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压合,以将所述天线压紧于所述壳体上。
[0008] 其中,所述下模上还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凸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凸台卡合。
[0009] 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立柱及连接于两立柱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连接板上。
[0010]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可调节气缸。
[0011] 其中,所述天线压合装置还包括进气控制装置,所述进气控制装置设于其中一所述立柱上,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进气量。
[0012] 其中,所述天线压合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驱动机构,多个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设于所述下模的四周,用以将所述天线压紧于所述壳体上。
[0013]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以感应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动作顺序。
[0014] 其中,所述天线压合装置还包括垫板,所述上模与所述垫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垫板上。
[0015] 其中,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均为硅胶垫,并且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与所述壳体的两端接合处为圆弧面。
[0016] 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启动和/或关闭。
[0017]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压合装置通过在下模上设置有两个柔性限位件,分别用以卡合壳体的两端,从而将壳体固定于下模上,防止在压合天线的过程中壳体移位而导致的天线压合位置不准确;并且由于壳体的两端端面卡合于两个柔性限位件内,故而能够防止采用硬性限位件对壳体的端面造成刮花或磨损,保证壳体外观面的完整性。同时,采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模对下模及壳体进行压合,从而能够保证天线粘贴力度,防止天线发生翘起现象,并进一步提高其压合效率。该天线压合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压合准确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压合装置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压合装置100,用以将天线(图中未标识)压合于壳体200上。所述天线压合装置100包括底座10、支撑框架20、第一驱动机构30、上模40以及下模50。所述支撑框架20固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设于所述支撑框架20上,用以驱动所述上模40沿竖直方向上移动。所述下模50设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下模50上设置有两个柔性限位件51,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51分别用以卡合所述壳体200的两端,以将所述壳体200固定于所述下模5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能够驱动所述上模40沿竖直方向上运动至所述上模40与所述下模50压合,以将所述天线压紧于所述壳体200上。
[0023]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11,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的开启和/或关闭。具体的,所述控制面板11上设置有开关按键111。所述开关按键111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的开启和/或关闭。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11上还可设置有复位按键,以防止当出现意外事故时及时进行复位。
[0024]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天线压合装置100还可外接程序控制装置(图中未标识),如采用PLC控制。将所述上模40下行至与所述下模50压合的速度、压合力度以及压合时间均通过程序写入于所述程序控制装置中,通过控制程序控制装置来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化,提高所述天线压合装置100的压合效率及压合准确率,进而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
[0025] 所述支撑框架20包括两立柱21以及连接于两立柱21之间的连接板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根立柱21分别垂直对称固设于所述底座10上,并且两根所述立柱21设于所述底座10远离所述控制面板11的一侧上,以保留足够的空间便于所述上模40与所述下模50压合。
[0026]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设于所述连接板22上,用以驱动所述上模40沿竖直方向上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与所述上模40固定连接,以调节所述上模40与所述下模50的压合力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为可调节气缸,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的压合力度,使得所述上模40与所述下模50的压合力度可控,防止因压合力度过大而导致的所述壳体200损坏或由于压合力度过小而使得所述天线与所述壳体200的压合不够紧密而导致天线翘起,影响信号接收。
[0027]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天线压合装置100还包括进气控制装置60,所述进气控制装置60设于其中一所述立柱21上,用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的进气量。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控制装置60上设置有调节旋钮61,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旋钮61,能够控制所述进气控制装置60的进气量,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的压合力度。
[0028] 所述上模40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上模沿竖直方向上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40的材质为电木,以保证其良好的绝缘性以及耐热、耐腐蚀性。所述上模40朝向所述下模50的一侧上设置有型腔(未图示),用以与所述壳体200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模40的材质还可为塑料或金属等。
[0029]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天线压合装置100还包括垫板70,所述垫板70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以及所述上模40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垫板70为方形板,所述垫板7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40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上模40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能够驱动所述上模40沿竖直方向上来回运动。
[0030] 所述下模50固设于所述底座10上,并与所述上模40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50的材质为电木,以保证其良好的绝缘性、耐热性以及耐腐蚀性。
[0031] 所述下模50上设置有两个柔性限位件51,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51分别设于所述下模50的两侧上,所述两个柔性限位件51分别用以卡合所述壳体200的两端,以将所述壳体200固定于所述下模50上。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51均为硅胶垫,以保护所述壳体200的接触面,防止其刮花。所述两个柔性限位件51与所述壳体200的两端接合处为圆弧面,并且与所述壳体200的两端端面拟合一致,从而能够与所述壳体200契合,进一步保证所述壳体200与两个所述柔性限位件51的卡合紧密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限位件51的材质还可为橡胶或软胶等。
[0032] 所述下模50上还设置有一个凸台52,所述壳体200上对应所述凸台52开设有卡槽201,所述卡槽201与所述凸台52卡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52为凸设于所述下模50上的方形块,所述卡槽201开设于所述壳体200放置电池(图中未标识)处,所述卡槽201与所述凸台
52卡合,以进一步保证所述壳体200与所述下模50的卡合紧密性,防止在所述上模40与所述下模50压合时,所述壳体200受力偏移而使得所述天线的压合位置出现偏差,并且由于所述壳体200开设所述卡槽201处为电池的放置位置,故而不会破坏所述壳体200的整体外观,保证所述壳体200的整体一致性。
[0033] 所述天线压合装置100还包括多个第二驱动机构80,多个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分别设于所述下模50的四周,用以将所述天线压合于所述壳体200上。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均为气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的个数为六个,其中两个设于所述下模50的两个侧面上,另外四个分别两两设于所述下模50的另外两个侧面上,从而能够将粘贴于所述壳体200四周上的所述天线仅仅压合于所述壳体200上。多个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通过外接程序控制装置控制其压合力度,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压合力度过大而造成所述壳体200损坏,或由于压合力度过小而导致所述天线与所述壳体200的压合不够紧密。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还可为可调节气压,并通过进气控制装置来控制其压合力度。
[0034]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天线压合装置100还包括传感器90,所述传感器90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上,用以感应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的动作顺序。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90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临近所述上模40的一端,所述传感器90能够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及第二驱动机构80内的各所述电磁阀的动作,以此来实现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上模40沿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来实现对粘接于所述壳体200各个方向上的所述天线的压合,保证了所述天线与所述壳体200的压合紧密性。
[0035] 工作时,将各所述天线粘接于所述壳体200的对应位置上,将所述壳体200放置于所述下模50上,并使得所述壳体200的两端端面与两个柔性限位件51卡合,同时保证所述壳体200上的所述卡槽201卡合于所述凸台52上,完成所述壳体200与所述下模50的卡合定位。打开所述控制面板11上的控制开关111,启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
30驱动所述上模40沿竖直方向上运动至所述上模40与所述下模50压合,并使得所述壳体
200能够置于所述上模40的型腔内,此时,可通过控制所述进气控制装置60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的压合力度,以将所述天线牢牢压合于所述壳体200上。然后,通过控制外接程序控制装置,使得多个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0能够将粘贴于所述壳体200四周上的所述天线压紧,以防止所述天线翘起,最后取出所述壳体200,完成所述天线与所述壳体200的压合。
[0036]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天线压合装置通过在下模上设置有两个柔性限位件,分别用以卡合壳体的两端,从而将壳体固定于下模上,防止在压合天线的过程中壳体移位而导致的天线压合位置不准确;并且由于壳体的两端端面卡合于两个柔性限位件内,故而能够防止采用硬性限位件对壳体的端面造成刮花或磨损,保证壳体外观面的完整性。同时,采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模对下模及壳体进行压合,从而能够保证天线粘贴力度,防止天线发生翘起现象,并进一步提高其压合效率。该天线压合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压合准确率高的优点。
[003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