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差输送系统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47687.2

文献号 : CN1055793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凯文·R·迈克斯维因

申请人 : 马特瓦工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揭示一种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用于实质上垂直且横向于一预选定释放位置运输一负载。该系统包含一轨道总成,其包括一实质上垂直轨道;一或多个贮存仓总成,于该一或多个贮存仓总成中可容纳该负载;及一或多个吊舱总成,其经组态用于沿该轨道移动。该吊舱总成包含一外壳子总成,其具有用于接合该轨道以允许该吊舱总成沿该轨道移动的一工具;及一输送机子总成,其用于实质上横向于该轨道运输该负载。该贮存仓总成可容纳在该外壳子总成中且经组态以将该负载释放至该输送机子总成上,以实质上将该负载横向运输至该预选定释放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实质上垂直且横向于一预选定释放位置运输一负载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轨道总成,其包括一实质上垂直轨道;

一或多个贮存仓总成,于该一或多个贮存仓总成中可容纳该负载;

至少一吊舱总成,其经组态用于沿该轨道移动,该至少一吊舱总成包括:一外壳子总成,其包括用于接合该轨道以允许该至少一吊舱总成沿该轨道移动的一工具;

一输送机子总成,其用于实质上横向于该轨道运输该负载;及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可容纳在该外壳子总成中且经组态以将该负载释放至该输送机子总成上,以实质上将该负载横向运输至该预选定释放位置。

2.如权利要求1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此外包括一转移总成,该转移总成用于将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至少部分移动至该外壳子总成中。

3.如权利要求2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移总成经组态用于将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至少部分自该外壳子总成移出。

4.如权利要求2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移总成包括:至少一匣子总成;

一匣轨道,该至少一匣子总成可在该匣轨道上移动以使该至少一匣子总成在一装载位置与的一卸载位置之间移动,在该装载位置中该至少一匣子总成经定位以使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至少部分移动至该外壳子总成中,在该卸载位置中该至少一匣子总成经定位以将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至少部分自该外壳子总成移出。

5.如权利要求4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转移总成包括上面安装该至少一匣子总成的一框架,且该至少一匣子总成包括至少一转移装置,其可与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接合且经组态以在启动该至少一转移装置之后在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由该至少一转移装置接合时相对于该至少一框架移动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

6.如权利要求5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转移装置包括一滚筒式输送机。

7.如权利要求4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匣子总成包括至少一称重计,其用于在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位于该至少一匣子总成上时称重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

8.如权利要求1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包括其中可容纳该负载的一容器,该容器在其之一底端处包括可由一可移动闸遮盖的一开口,该可移动闸可在一敞开位置与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敞开位置中该开口至少部分未被该闸阻塞以允许该负载在重力影响下透过该开口退出该容器,在该关闭位置中该开口实质上被该闸阻塞。

9.如权利要求8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此外包括一底盘,该底盘包括:一板,其包括当该容器位于该底盘上时可与该容器中的该开口至少部分对准的一孔隙;及一闸控制装置,其用于在该关闭位置与该敞开位置之间移动该闸。

10.如权利要求9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底盘此外包括经形成以将该负载引导至该孔隙的一漏斗。

11.如权利要求书9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底盘包括至少一插孔导轨元件,该容器的至少一部分可与该至少一插孔导轨元件接合以将该容器定位在该底盘上的一预定位置处。

12.如权利要求书9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闸控制装置包括一接合元件,其可在该容器位于该底盘上时与该闸接合以在该闸的该敞开位置与该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该闸。

13.如权利要求书12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闸控制装置此外包括一闸移动子总成,其可启动以使该接合元件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该闸位于该敞开位置中的该闸移动子总成,在第二位置中该闸位于其的该关闭位置中的该闸移动子总成。

14.如权利要求书13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闸移动子总成可由一启动元件启动。

15.如权利要求书14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启动元件包括至少一脚踏板,其经组态用于藉由该至少一脚踏板上的向下压力而启动该闸移动子总成。

16.一种实质上垂直且横向于一预选定释放位置运输一负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包括一轨道总成,其包括一实质上垂直轨道;

(b)提供其中装载该负载的至少一贮存仓总成;

(c)提供至少一吊舱总成,其经组态用于沿该轨道移动,该至少一吊舱总成包括:一外壳子总成,其包括用于接合该轨道以允许该至少一吊舱总成沿该轨道移动的一工具;

一输送机子总成,其用于实质上横向于该轨道运输该负载;

(d)将该至少一吊舱总成定位在其之一地面位置处;

(e)将其中具有该负载的该至少一吊舱总成定位于该外壳子总成中;

(f)沿该轨道将该至少一吊舱总成实质上垂直移动至其之一卸除位置;

(g)将该输送机子总成延伸至其之一延伸状态;

(h)将该负载自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释放至该输送机子总成,藉此将该负载输送至该预选定释放位置;

(i)将该输送机子总成缩进至其之一缩进状态;

(j)沿该轨道将该至少一吊舱总成实质上垂直移动至该地面位置;及(k)自该外壳子总成移除该至少一贮存仓总成。

说明书 :

高度差输送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实质上垂直且横向于一反应器槽的一顶端处的一预选定释放位置传输一负载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如此项技术中熟知,在其中需要在一垂直(或实质上垂直)方向上且横向于垂面移动大量材料的境况下,现有系统及方法具有各种缺点。此等境况可产生涉及各种程序的不同情形。
[0003] 例如,在某些时刻,需要将相对大量的催化剂传递至一炼油厂、反应器的一上端处的一反应器槽中。该上端可比地平面高近似200英尺至300英尺。
[0004] 如此项技术中熟知,催化剂可为复合铝硅酸盐的氧化铝(Al2O3)或沸石,或催化剂可能是基于镍或基于其他材料的。通常,催化剂是以微粒物质的形式提供,例如具有0.80g/cm3至0.96g/cm3的一体积密度及介于约1270μm(0.05英寸)至约3175μm(0.125英寸)之间的一平均颗粒大小。催化剂通常被装载持续5天至7天的一周期,近似每三年装载一次。反应器在催化剂的装载之间操作。在约三年的操作之后,移除并更换反应器的催化剂。
[0005] 最小化反应器的停工时间是极为重要的。将催化剂被释放至反应器槽中之前遭遇的磨损及腐蚀最小化至可实践程度。
[0006] 催化剂通常是由其制造商以微粒物质(如上文提及)提供于特殊容器中。在现有技术中,将催化剂传递至反应器槽的顶部的常见方法是使用一起重机将各容器个别地升高至反应器的顶部。催化剂自容器倾出或以其他方式自容器释放并被引导至位于反应器槽的顶部上的一加料斗中。亦可以此方式将是微粒物质的其他材料(例如,陶瓷支撑材料及粒度分级材料)传递至反应器槽中。
[0007] 传统方法具有大量缺点。首先,一起重机的容量通常介于约每小时10公吨与约每小时15公吨之间。然而,反应器的顶部处的装载机或贮存仓通常具有约每小时30公吨的一容量。此意谓为在装载时提供所需容量,需要至少两个起重机,从而产生大量成本且增加风险。鉴于与操作彼此紧邻的两个起重机相关联的问题,两个起重机彼此紧邻极为罕见,彼此紧邻的结果是微粒物质通常实际上以低于反应器的顶部处的装载机或贮存仓的容量的一速率装载。期望装载机容量可增加至近似每小时60公吨且不明白现有技术可如何满足此容量。
[0008] 其次,传统方法可能具有危险。通常,起重机将容器升高至高于其中可容纳来自容器的负载的一加料斗的一位置。加料斗位于反应器上且经组态以控制微粒位置至反应器中的流动。加料斗通常包含通常在加料斗上的适当位置中的一盖罩或遮盖罩以防止雨及雪进入加料斗中。通常,仅移除遮盖罩以允许将微粒物质装载至加料斗中。在移除遮盖罩之后,微粒物质可在重力影响下自容器流至加料斗中。
[0009] 第三,起重机通常不能操作。一般而言,若风速大于25km/小时,则起重机不能安全操作。若风速介于20km/小时与25km/小时之间,则起重机是否操作是由起重机操作员全权决定。甚至在一微风中,熟习此项技术者亦将明白将容器定位在加料斗上的一工人处于潜在夹点的风险中。由于此等限制,通常需要关闭装载直至天气状况改良。归因于天气状况导致的装载反应器槽延迟的代价极大。
[0010] 存在其他缺点。例如,若当容器高于敞开的加料斗时降雨,则一些降雨不可避免地落到催化剂中,这是非所要的,因为其不利地影响催化剂的效力。又,使用传统方法,需要工作人员位于反应器的顶部处,且工作人员至少部分曝露于天气,以敞开加料斗并将容器定位在加料斗上。
[0011] 已尝试将催化剂垂直(或实质上垂直)移动及传递至反应器槽的顶部的其他方法,例如链条、吊桶、气压及真空输送。一般而言,此等方法具有其等趋向于使催化剂过度腐蚀及分解的缺点。机械可靠性亦通常是此等替代方法的一问题。

发明内容

[0012] 需要一种缓解或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或缺陷的至少一者的高度差输送系统及方法。此等缺点或缺陷不一定以上文陈述的缺点或缺陷列出。
[0013] 在其广泛态样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实质上垂直且横向于一预选定释放位置运输一负载的高度差输送系统。该系统包含:一轨道总成,其具有一实质上垂直轨道;一或多个贮存仓总成,于该一或多个贮存仓总成中可容纳该负载;及一或多个吊舱总成,其经组态用于沿该轨道移动。该吊舱总成包含:一外壳子总成,其具有用于接合该轨道以允许该吊舱总成沿该轨道移动的一工具;及一输送机子总成,其用于实质上横向于该轨道运输该负载。该贮存仓总成可容纳在该外壳子总成中且经组态以将该负载释放至该输送机子总成上,以实质上将该负载横向运输至该预选定释放位置。
[0014] 在其另一态样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经组态用于沿一实质上垂直轨道移动以在该轨道上承载一负载的吊舱总成。该吊舱总成包含:一外壳子总成,其具有用于接合该轨道以允许该吊舱总成沿该轨道移动的一工具,该负载可容纳在该外壳子总成中;及一输送机子总成,其用于实质上横向于该轨道运输该负载。
[0015] 在又另一态样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微粒物质运输至一反应器槽以在其中释放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将该微粒物质定位在经组态用于沿一轨道实质上垂直移动的一吊舱总成中。相对于该反应器槽将其中具有该微粒物质的该吊舱总成升高至一预选定位置。至少部分横向于该轨道将该微粒物质自该吊舱总成移动至该反应器槽的顶部处的该开口以将该微粒物质释放至该反应器槽中。
[0016] 在其又另一态样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搭配其中可容纳微粒物质的一容器使用的底盘,该容器包含使该微粒物质在重力影响下可自该容器移出的一开口。该容器此外包含一闸,该闸可在其中该闸阻塞该开口的一关闭位置与其中该开口未被该闸阻塞的一敞开位置之间移动。该底盘包含:一底板,其中包括一孔隙,该容器在其中该开口与该孔隙至少部分垂直对准的一预定位置中可定位于该底盘上;及一闸控制装置。该闸控制装置包含:一接合元件,其可在该容器位于该预定位置中时与该闸接合;及一闸控制子总成,其用于使该接合元件相对于该底板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该接合元件将该闸定位在其之该敞开位置中,在第二位置中该接合元件将该闸定位在其之该关闭位置中。该闸控制装置亦包含一启动元件,其用于控制该闸控制子总成以控制该接合元件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
[0017] 在另一态样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其中可容纳微粒物质的贮存仓总成。该贮存仓总成包含其中可容纳该微粒物质的一容器部分,该容器部分具有使该微粒物质在重力影响下可自该容器移出的一开口。又,该贮存仓总成包含:一闸,该闸可在其中该闸阻塞该开口的一关闭位置与其中该开口未被该闸阻塞的一敞开位置之间移动;及一底板,其用于支撑该容器部分,该底板具有与该开口至少部分垂直对准的一孔隙。该贮存仓总成亦包含一闸控制装置,该闸控制装置包含:一接合元件,该接合元件接合该闸;及一闸控制子总成,其用于使该接合元件相对于该底板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该接合元件将该闸定位在其的该敞开位置中,在第二位置中该接合元件将该闸定位在其之该关闭位置中。该闸控制装置亦包含一启动元件,其用于控制该闸控制子总成以控制该接合元件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

附图说明

[0018] 将参考随附图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0019] 图1A是本发明的包含安装在一反应器旁的一轨道上的一吊舱总成的一高度差输送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0020] 图1B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安装在轨道上的吊舱总成的一实施例的一部分截面;
[0021] 图1C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图1A的系统的一俯视图,该系统包含本发明的包含一卸载位置中的两个匣子总成的一转移总成的一实施例;
[0022] 图1D是图1C的系统的一俯视图,其展示位于其的一装载位置中的匣子总成;
[0023] 图2A是图1A的系统的一俯视图,该系统包含反应器,该附图展示安装在轨道上处于其上的一中间位置处的吊舱总成;
[0024] 图2B是图1A的系统的一俯视图,其包含反应器的一截面,该附图展示安装在轨道上处于一卸除位置中的吊舱总成;
[0025] 图3A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转移总成的一实施例的一等角视图,其中吊舱总成位于其的地面位置处;
[0026] 图3B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吊舱总成的一放大图;
[0027] 图3C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一底盘的一实施例的一等角视图;
[0028] 图3D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一贮存仓总成的一实施例的一等角视图;
[0029] 图3E是图3D的贮存仓总成的一放大图;
[0030] 图3F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图3D的贮存仓总成的一等角视图,其展示一堆高机,该堆高机的车轮叉与该贮存仓总成接合;
[0031] 图3G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位于图3A的转移总成的一匣子总成上的贮存仓总成的一等角视图;
[0032] 图3H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位于图3G的匣子总成上的贮存仓总成的一等角视图,该匣子总成待备妥以装载至吊舱总成中;
[0033] 图4A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图3D的贮存仓总成的一等角视图,该贮存仓总成具有用于移动其的一卸除闸的一把手;
[0034] 图4B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转移总成的一等角视图,该转移总成上面定位有一经装载贮存仓总成及一空载贮存仓总成;
[0035] 图5A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一贮存仓总成的一替代实施例的一等角视图;
[0036] 图5B是图5A的其中定位有一负载的贮存仓总成的一等角视图;
[0037] 图5C是图5B的上面定位有具有一罩盖的贮存仓总成的一等角视图;
[0038] 图6A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安装在轨道上的吊舱总成的一底板部分的一实施例的一俯视图;
[0039] 图6B是图6A的吊舱总成的一俯视图,位于该吊舱总成中的贮存仓总成处于一卸除位置中且输送机子总成处于一缩进位置中;
[0040] 图6C是图6B的吊舱总成及包含其的一部分截面的贮存仓总成的一侧视图;
[0041] 图7A是图6B的吊舱总成的一俯视图,位于其中的贮存仓总成及输送机子总成处于一延伸位置中;
[0042] 图7B是图7A的吊舱总成的一俯视图,其展示输送机子总成位于延伸位置中且其上具有一护罩;
[0043] 图7C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图7B的吊舱总成及贮存仓总成的一等角视图,其等部分被切除并省略其中关闭闸的负载;
[0044] 图7D是图7C的吊舱总成及贮存仓总成的一等角视图,其等部分被切除并省略其中敞开闸的负载;
[0045] 图7E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图7B的吊舱总成及贮存仓总成的一侧视图,其中闸敞开,负载在重力影响下自容器卸除且输送机子总成横向输送负载;
[0046] 图8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其中具有贮存仓总成且输送机处于延伸位置中的吊舱总成的一等角视图;
[0047] 图9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吊舱总成的一截面,其示意地绘示吊舱总成的额外特征;
[0048] 图10A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图1C及图1D的匣子总成的一俯视图;
[0049] 图10B是图10A的匣子总成的一侧视图;
[0050] 图10C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图10A及图10B的匣子总成的一端视图;
[0051] 图10D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图1C及图1D的上面定位有贮存仓总成的转移总成的一等角视图;
[0052] 图11A是一较大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一贮存仓总成的一替代实施例的一等角视图;
[0053] 图11B是一较大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一底盘的一替代实施例的一俯视图;
[0054] 图11C是图11B的底盘的一侧视图;
[0055] 图11D是图11B及图11C的底盘的一等角视图,其中接合元件处于其的一第二位置中;
[0056] 图11E是图11B至图11D的底盘的一等角视图,其中接合元件处于其的一第一位置中;
[0057] 图11F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一启动元件的一实施例的一等角视图;
[0058] 图11G是经组态用于连接图11F的启动元件的本发明的一控制子总成的一实施例的一等角视图;
[0059] 图12A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底盘的另一替代实施例的一俯视图;
[0060] 图12B是图12A的底盘的一侧视图;
[0061] 图12C是图12A及图12B的底盘的一等角视图,其中接合元件处于其的一第二位置中;
[0062] 图12D是图12A至图12C的底盘的一等角视图,其中接合元件处于其的一第一位置中;
[0063] 图12E是以一较大比例绘制的底盘的一启动元件的一等角视图;
[0064] 图13是以一较小比例绘制的本发明的贮存仓总成的一替代实施例的一等角视图;
[0065] 图14A是部分阐述本发明中一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流程图;及
[0066] 图14B是部分阐述本发明中一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流程图。
[0067] 符号说明
[0068] 3                大气侦测总成
[0069] 4                起重机
[0070] 5                粉尘控制总成
[0071] 7                应急呼吸空气总成
[0072] 9                灭火总成
[0073] 11               空气调节总成
[0074] 13               加热总成
[0075] 20               高度差输送系统
[0076] 22               负载/材料
[0077] 26               轨道总成
[0078] 28               垂直轨道
[0079] 30               贮存仓总成
[0080] 32               吊舱总成
[0081] 32'              第二吊舱总成
[0082] 34               外壳子总成
[0083] 36               工具
[0084] 38               输送机子总成
[0085] 40               外壳子总成的底侧
[0086] 42               底板部分
[0087] 44               孔
[0088] 46               外壳滚筒式输送机
[0089] 48               壁
[0090] 50               顶板部分
[0091] 52               门
[0092] 54               内腔
[0093] 55               动力滚筒
[0094] 56               工人
[0095] 58               容器
[0096] 60               底盘
[0097] 62A              套管
[0098] 62B              套管
[0099] 64               底板
[0100] 66               孔隙/开口
[0101] 68               底部加料斗
[0102] 70               插孔导引元件
[0103] 72               容器加料斗
[0104] 73               开口
[0105] 74               转移总成
[0106] 75               匣子总成
[0107] 75A              第一匣子总成
[0108] 75B              第二匣子总成
[0109] 76               输送机带
[0110] 77               匣轨道
[0111] 78               输送机主体部分
[0112] 79               框架
[0113] 80               护罩
[0114] 81               转移装置/滚筒式输送机
[0115] 82               可移动闸/卸除闸
[0116] 83               称重计
[0117] 84               中间输送机
[0118] 85               闸控制装置
[0119] 86               中间贮存仓/装载机
[0120] 87               接合元件/把手/开口
[0121] 88               卸除管
[0122] 90               围封结构
[0123] 92               外端
[0124] 130              贮存仓总成
[0125] 160              底盘
[0126] 164              底板
[0127] 166              孔隙
[0128] 185              闸控制装置
[0129] 187              接合元件
[0130] 189              闸移动子总成
[0131] 191              启动元件
[0132] 195              控制子总成
[0133] 197              控制插孔
[0134] 198              埠
[0135] 199              其他元件
[0136] 201A             脚踏板
[0137] 201B             脚踏板
[0138] 202              望远镜元件
[0139] 260              底盘
[0140] 285              闸控制装置
[0141] 287              接合元件
[0142] 289              闸移动子总成
[0143] 291              启动元件
[0144] 295              控制子总成
[0145] 297              控制子总成
[0146] 330              贮存仓总成
[0147] 331              主体
[0148] 335              闸装置
[0149] 337              盖罩
[0150] 339A             交叉部件
[0151] 339B             交叉部件
[0152] 362A             套管
[0153] 362B             套管
[0154] 373              卸除出口
[0155] 430              贮存仓总成
[0156] 458              容器部分
[0157] 464              底板
[0158] 466              孔隙
[0159] 473              开口
[0160] 482              闸
[0161] A                箭头
[0162] B                箭头
[0163] C                箭头
[0164] DH               孔
[0165] E                箭头
[0166] F                堆高机
[0167] G                大梁/梁
[0168] H                箭头
[0169] I                箭头
[0170] K                箭头
[0171] L                电线元件
[0172] N1               平行导轨
[0173] N2               平行导轨
[0174] R1               平行列
[0175] R2               平行列
[0176] S                支撑结构
[0177] T                突片部分
[0178] TS               输送机带的顶面
[0179] U                箭头
[0180] V                反应器槽
[0181] W                轮
[0182] X                预选定释放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183] 在随附图中,相同参考数字指定全部对应元件。首先参考图1A至图4B及图6A至图10D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通常由参考数字20指示的一高度差输送系统的一实施例。如将描述,高度差输送系统20是用于实质上垂直且横向于一预选定释放位置「X」(图2B、图7E)运输一负载22(图6C)。在一实施例中,系统20较佳地包含具有一实质上垂直轨道28的一轨道总成26、其中可容纳负载22的一或多个贮存仓总成30(图1A、图6C)及经组态用于沿轨道28移动的一或多个吊舱总成32(图1B)。亦较佳的是,吊舱总成32包含:一外壳子总成34(图3B),其具有用于接合轨道28(图1B)以允许吊舱总成32沿轨道28移动的一工具36;及一输送机子总成38(图3B),其用于相对于轨道28实质上横向运输负载22。如图1A、图1B及图6C中可见,亦较佳的是,贮存仓总成30可容纳在外壳子总成34中且经组态以将负载22释放至输送机子总成38上,以将负载22实质上横向运输至预选定释放位置。
[0184] 在一实施例中,吊舱总成32较佳地可沿轨道28在一地面位置(图1D、图3A)与一卸除位置(图1A、图2B)之间移动。例如,如图3A、图3H及图4B中可见,当吊舱总成32位于地面位置处时,贮存仓总成30可容纳在吊舱总成32中,且亦可自吊舱总成32移除贮存仓总成30。当吊舱总成32位于卸除位置处时(图1A、图2B),输送机子总成38可移动至一延伸状态(图2B、图7A、图7B、图7E),使得如将描述般可卸除贮存仓总成30中的负载22。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如亦将描述,当吊舱总成32处于地面位置处且当其在其的地面位置与升高或卸除位置之间移动时,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一缩进状态(图3B)。当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缩进状态时,其经定位以允许吊舱总成沿轨道行进。
[0185] 应了解,轨道28及轨道总成26是习知建构。因此,无须进一步描述轨道28及轨道总成26以及用于接合轨道28的工具36。
[0186] 负载最终被传递至其中的一反应器槽「V」较佳地由一支撑结构「S」(图1A、图3A)包围及支撑,该支撑结构亦可支撑轨道28。轨道总成26较佳地以一习知方式藉由大梁或梁「G」(图1A)固定至结构「S」。应了解,负载可为催化剂或其他材料(例如,陶瓷支撑材料或粒度分级材料)的微粒物质。
[0187] 在一实施例中且如图1C、图1D及图3A中可知,高度差输送系统20较佳地亦包含用于将贮存仓总成30至少部分移动至外壳子总成34中的一转移总成74。(应了解,为使绘示清楚起见,图1A省略转移总成74)。亦较佳的是,转移总成74经组态用于将贮存仓总成30至少部分自外壳子总成34移出。
[0188] 如图3B中可见,较佳的是,输送机子总成38安装在外壳子总成34的一底侧40上(图1B)。亦如图3H、图6A及图6B中可见,外壳子总成34较佳地包含一底板部分42,该底板部分42中具有一孔44及位于孔44附近的一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亦较佳的是,外壳子总成34包含多个壁48及一顶板部分50(图3B及图3H中仅部分展示)。(应了解,为使绘示清楚起见,图6A及图6B省略顶板50)。壁48较佳地包含一或多个门52,以允许进出大体上由底板部分42、壁
48及顶板部分50界定的一内腔54。在一实施例中,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较佳地包含动力滚筒55,即,滚筒55较佳地自旋转。然而,替代地,滚筒55可为惰转滚筒,即,未供电或自旋转。
[0189] 应了解,在一实施例中,壁48及顶板部分50较佳地包含实质上围封内腔54的遮盖罩。亦应了解,为使绘示清楚起见,省略壁48及顶板50的部分。较佳地,内腔54足够大使得其中可容纳贮存仓总成30以及一或多个工人56。如将描述,外壳子总成34较佳地包含使内腔54对于乘坐在内腔54中的工人而言极为舒适又安全的元件。
[0190] 在图6B中,贮存仓总成30被展示在外壳子总成34内部处于其卸除位置中。如图6B中可见,当贮存仓总成30处于其卸除位置中时,其实质上位于孔44上方的中心以促进透过孔44自贮存仓总成30卸除负载22。
[0191] 如图6A中可见,在一实施例中,孔44较佳地实质上位于底板部分42中心。亦较佳的是,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的滚筒55在孔44的任一侧上配置成两个平行列「R1」及「R2」。滚筒55之列「R1」及「R2」较佳地位于孔44旁以将贮存仓总成移动进出其卸除位置。
[0192] 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可以各种组态提供贮存仓总成30。如图3E中可见,在一实施例中,贮存仓总成30较佳地包含其中可容纳负载(即,微粒物质)22的一容器58。较佳的是,容器58在其底端处包含可由一可移动闸82(图7C)遮盖的一开口73(图7D),可移动闸82可在一敞开位置(图7D)与一关闭位置(图7C)之间移动,在敞开位置中开口73至少部分未被闸82阻塞以允许负载在重力影响下透过开口73退出容器58,在关闭位置中开口73实质上被闸82阻塞。如将描述,可以各种方式控制闸的移动。
[0193] 如亦将描述,当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移动至外壳子总成34中时闸82较佳地处于其关闭位置中,且位于其中的卸除位置中(即,孔44上方)。较佳地,闸82未敞开(甚至未部分敞开)直至吊舱总成32处于其卸除位置中且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延伸状态。在该等境况下,工人将酌情使闸82移动至敞开位置或一部分敞开位置。已敞开(或部分敞开)的闸的控制受到工人严密监控。
[0194] 亦较佳的是,贮存仓总成30包含一底盘60。较佳地且如图3C中可见,底盘60包含一底板64,其包含当容器58位于底盘60上时(图3D、图3E、图4A)可与容器58中的开口73至少部分对准的一孔隙66。又,底盘60较佳地包含用于使闸82在其关闭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移动的一闸控制装置85(图4A)。
[0195] 亦较佳的是,底盘60此外包含经形成以将负载引导至孔隙66中(图3D)的一漏斗68。较佳地,底盘60亦包含可与容器58的至少一部分接合以将容器58定位于底盘60上的一预定位置中的一或多个插孔导引元件70。
[0196] 如将描述,亦较佳的是,闸控制装置85包含当容器58位于底盘60上时可与闸82接合的一接合元件87,以使闸82在其敞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0197] 例如,在图4A中绘示的一实施例中,闸控制装置85较佳地是一长形把手,且接合元件87较佳地是可附接至闸82的把手的一钩状部分。一旦暂时附接至闸,把手87可由工人手动拉动(图4A中未展示)以将闸82移动至敞开或部分敞开位置,且亦推动闸82以使闸朝向其关闭位置移动。然而,如将描述,在其他实施例中,闸控制装置85较佳地由液压方式或电能或压缩空气或其他合适的供能方式加以供能。
[0198] 在图4A中绘示的实施例中,卸除闸82较佳地包含其中具有一孔「DH」的一突片部分「T」,其中可容纳接合元件87。一旦闸控制装置85与闸如此接合,工人可按需要手动定位闸82。如将描述,底盘可替代地包含用于控制闸82的移动及定位的其他工具。
[0199] 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底盘60具有以下优点:其可在任何实质上水平方向上移动时与(即,一滚筒式输送机中的)滚筒接合。
[0200] 较佳地且如图3C中可见,底盘60包含套管62A、62B,套管62A、62B安装在其中具有一孔隙66的一底板64上。在一实施例中,底盘60较佳地包含导引元件70中的四个导引元件(即,各角隅处具有一导引元件)。导引元件70用以将容器58相对固定地固持在底盘60上,使得容器加料斗72的开口73实质上与底部加料斗68及孔隙66垂直对准。如将描述,归因于此垂直对准,负载22在其自容器58卸除时相对快速地退出贮存仓总成30。
[0201] 导引元件70较佳地将容器58相对固定地固持在底盘60上的适当位置中,使得当贮存仓总成30移动时容器58不会相对于底盘60移动。然而,一旦容器58为空,其可与底盘分离并返回至催化剂制造商或供应商(或,在其他微粒物质的情况下,返回至此其他微粒物质的供应商)以用于再填充。
[0202] 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较佳地最初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移动。例如,如图3F中可见,一堆高机或牵引马达「F」较佳地藉由以习知方式使其车轮叉滑动至套管62A、62B中而接合贮存仓总成30。经由车轮叉接合贮存仓总成30的堆高机「F」移动至一转移总成74(图3G)。系统20较佳地包含转移总成74。在一实施例中,当吊舱总成32位于地面位置处时(图3A、图3H),转移总成74较佳地位于外壳子总成34附近。如图3H中绘示,牵引马达「F」将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即,其中具有负载22的贮存仓总成30)设定在转移总成74上,使得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可接着移动至外壳子总成34中。
[0203] 在一实施例中,转移总成较佳地包含一或多个匣子总成75及匣子总成75可在上面移动的一匣轨道77(图10A至图10D),匣轨道77使匣子总成75在一装载位置(图1C)与一卸载位置(图1D)之间移动,在装载位置中匣子总成75经定位以至少部分将贮存仓总成30移动至外壳子总成34中,在卸载位置中匣子总成75经定位以将贮存仓总成30至少部分自外壳子总成34移出。自前述可见,当吊舱总成32处于其地面位置处时判定匣子总成相对于外壳子总成34的装载位置及卸载位置。
[0204] 亦较佳的是,转移总成74包含一框架79。较佳地,匣子总成75的各者安装在框架79上且包含一或多个转移装置81,转移装置81可与贮存仓总成30接合且经组态以在启动转移装置81之后当贮存仓总成30藉由转移装置81接合时相对于框架79移动贮存仓总成30。
[0205] 较佳的是,匣轨道77包含习知建构(图1C、图1D、图3G、图3H、图10D)的两个平行导轨「N1」、「N2」(图10D)。亦较佳的是,为使绘示清楚起见,转移总成75包含图1C、图1D及图3H中识别为75A及75B的两个匣子总成。框架79较佳地亦包含经形成用于与导轨「N1」、「N2」滚筒式接合之轮「W」。框架79在轨道77上的移动可由任何合适的方式实现。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较佳地藉由安装在框架79上的运动工具使框架79及安装在其上的匣子总成75A、75B在装载位置与卸载位置之间移动。替代地,匣子总成及框架可手动在轨道上移动。
[0206] 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意识到可使用各种机构以相对于匣子总成75的框架79移动贮存仓总成30。在一实施例中,例如,较佳的是,转移装置81是一滚筒式输送机(图1C、图1D)。较佳地,滚筒式输送机中的多个滚筒自旋转,使得滚筒式输送机81在启动时可移动位于其上的贮存仓总成30。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替代地,滚筒可为惰转滚筒(即,未供电或自旋转)且贮存仓总成30可仅仅藉由一或多个工人(未展示)移动进出外壳子总成34。
[0207] 亦较佳的是,匣子总成75包含一或多个称重计83(图10C),其用于在贮存仓总成30位于匣子总成75上时称重贮存仓总成30。如将描述,因为称重计安装在各自匣子总成75A、75B的框架79上,所以可快速且精确地判定传递至反应器槽「V」的个别负载的重量。
[0208] 如图1C、图1D及图3A中可见,匣子总成75A较佳地经组态以在由图1D中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移动一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且匣子总成75B较佳地经组态以在由图1C中的箭头「B」指示的方向上移动一经卸载贮存仓总成30。应了解,在图1C及图1D中,为使绘示清楚起见,贮存仓总成30被展示在外壳子总成34中处于其卸除位置中。在图1C中,装载有负载22的贮存仓总成30在其自匣子总成75A移动至外壳子总成34之后加以展示。在图1D中,贮存仓总成30在自其卸除负载22之后经由匣子总成75B自外壳子总成34移出。
[0209] 应了解,在生产期间,空载或经卸载贮存仓总成30(即,已卸除负载22的一贮存仓总成)应首先自外壳子总成34移动,即,当吊舱总成32自升高位置(图1A)返回至地面位置(图1C)时。为达成此,匣子总成75B最初位于卸载位置中(图1C)。在藉由堆高机「F」自外壳子总成34移除经卸载贮存仓总成30之后,匣子总成75A、75B较佳地移动使得匣子总成75A处于装载位置中(图1D)。应了解,空载贮存仓总成是以习知方式使用堆高机「F」而移除。
[0210] 为将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即,其中已装载负载的一贮存仓总成)装载至吊舱总成32中,在一实施例中,堆高机「F」将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定位于匣子总成75A上(图3G)。(应了解,为使绘示清楚起见,图3G省略吊舱总成32)。较佳的是,当藉由堆高机「F」使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定位于匣子总成75A上时,匣子总成75A处于装载位置中。如图3H中指示,在安装于外壳子总成34的底板42中的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的辅助下,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接着在由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经由滚筒81在匣子总成75A上移动至外壳子总成34的内腔54中。应了解,一旦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处于内腔54内部,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位于底板42上使得底板64中的开口66实质上与底板42中的开口44对准,即,贮存仓总成30在外壳子总成34中位于其卸除位置中(图6B、图6C、图7A、图7B)。
[0211] 自前述可见,转移装置81单单仅部分将贮存仓总成30移动进出外壳子总成34。例如,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最初在由图1C中的箭头「A」指示的方向上在转移装置81上方移动。一旦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由贮存仓总成30部分接合(即,随着贮存仓总成30进入腔54中),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的滚筒55接着用以将贮存仓总成30进一步移动至腔54中以在贮存仓总成30在外壳子总成34内部处于其卸除位置中时(图6B、图6C)而最终停止。类似地,在负载
22自容器58卸除且吊舱总成32处于其地面位置处时,经卸载贮存仓总成30归因于其与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接合而最初自其卸除位置移动。当经卸载贮存仓总成30部分在外壳子总成
34外部时,经卸载贮存仓总成30接合第二匣子总成75B的转移装置81。
[0212] 转移总成74较佳地包含在系统20中以保护吊舱总成32免受归因于堆高机「F」的操作而产生的可能损坏。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若当贮存仓总成位于外壳子总成中时,堆高机接合及脱离贮存仓总成,则堆高机可用足够大的力(直接或间接)接合外壳子总成而损坏吊舱总成或自轨道26拉出吊舱总成。在一实施例中,因此,转移总成74是较佳的,这是因为其提供贮存仓总成的安全装载及卸载。此是因为转移总成74需要堆高机「F」来定位经装载贮存仓总成并在相距吊舱总成32的一距离处接合空载贮存仓总成。因此,转移总成74出于安全原因是较佳的。然而,熟习此项技术者亦将明白,可防止堆高机直接或间接接合吊舱总成,且防止藉由其他方式潜在地推动吊舱总成偏离轨道。例如,当缺少转移总成74时,可提供一停止元件(未展示)以防止堆高机接近吊舱总成32小于一预定距离,藉此防止堆高机「F」直接或间接接合吊舱总成32。
[0213] 一旦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位于吊舱总成32内部,吊舱总成32沿轨道28自地面位置移动至其升高位置(图1A、图2B)。如上文提及,在此垂直移动期间,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其缩进状态。
[0214] 如上文提及,在一实施例中,外壳子总成34较佳地包含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用于在外壳子总成34中将贮存仓总成移动至其卸除位置(图6B),其中负载22可在重力影响下自贮存仓总成30卸除。外壳滚筒式输送机46较佳地亦用以在已卸除负载
22之后将贮存仓总成30至少部分自外壳子总成34移出。外壳子总成34较佳地亦包含底板部分42,其中包含孔44,当贮存仓总成30位于卸除位置中时(图6C、图7E)可透过孔44卸除负载
22。为使绘示清楚起见,在图6B中,箭头「A」指示贮存仓总成30移动至外壳子总成34中而至卸除位置的方向,且箭头「B」指示在卸除负载之后贮存仓总成30移出外壳子总成34的方向。
[0215] 较佳地,输送机子总成38较佳地可在缩进状态(图6A至图6C)与延伸状态(图2B、图7A至图8)之间移动,在缩进状态中输送机子总成38经定位以允许吊舱总成32沿实质上垂直轨道28行进,在延伸状态中输送机子总成38经定位以实质上横向于轨道28转移透过孔44装载至输送机子总成38上的负载。
[0216] 例如,如图6C及图7A中可见,输送机子总成38较佳地包含一输送机带76及支撑输送机带76的一输送机主体部分78以及驱动输送机带的元件。在一实施例中,如将描述,亦较佳的是,输送机子总成38包含部分遮盖输送机带76的一护罩80(图7B)。(应了解,为使绘示清楚起见图7A省略护罩80)。
[0217] 如上文提及,贮存仓总成30较佳地包含卸除闸82,其用于控制负载自容器部分58至底部加料斗68中的流动。可手动或经由电子、液压或其他控制实现的此控制(如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是较佳的,这是因为其使得工人56能够基于负载朝向槽「V」的流动的视觉证据来控制负载至输送机带76的流动。如将描述,控制负载的微粒物质至输送机子总成38的卸除的速率是重要的,以最小化微粒物质溢出及浪费的风险。
[0218] 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可基于各种参数判定自吊舱总成32释放负载的预选定释放位置「X」。在所绘示的实例中,结构「S」较佳地包含经定位以将负载输送至经定位以将其中的材料引导至槽「V」中的一中间贮存仓或装载机86的一中间输送机84。较佳地,装载机86位于槽「V」的一顶端处(图1A、图2B)。如图2A及图2B中可见,槽「V」较佳地在其顶端处具有一开口87。较佳地,自中间贮存仓86流动的材料透过一卸除管88经由开口87引导至槽「V」。如图1A中可见,较佳的是,中间输送机84、中间贮存仓86及槽「V」的顶部处的开口87全部围封在一围封结构90内以保护其中的此等组件及材料免受大气状况影响。
[0219] 如图2B中可见,一旦吊舱总成32处于其升高或卸除位置中,输送机子总成38移动至其延伸状态。在图2B中绘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延伸状态时(图7A至图7E),预选定释放位置是在输送机带76的一外端92处。在图2B中,为清楚起见由参考字字母「X」识别预选定释放位置。
[0220] 如图6C中可见,当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在外壳子总成34中处于卸除位置中时,仅藉由闸82防止负载22透过底板部分42中的孔44向下落,这在图6C中的关闭位置中加以展示。在图6C中,输送机子总成38被展示处于其缩进位置中以允许吊舱总成32垂直行进。
[0221] 如上所述,一旦吊舱总成32到达卸除负载且将负载释放至反应器槽「V」中的其升高或卸除位置(图1A中展示),输送机子总成38移动至其延伸状态。应了解,当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其延伸状态时,外端92较佳地位于围封结构90内部。例如,围封结构90的一壁可具有遮盖其壁中的一小孔(未展示)的一小挡板,当输送机子总成38移动至延伸状态(图7B)时可藉由输送机子总成38推动敞开挡板。
[0222] 在图7C及图7D中,其中为使绘示清楚起见省略贮存仓总成30及负载22的部分的等角视图中展示贮存仓总成30中的闸82。在图7C中,闸82被展示处于其关闭位置中。应了解,一旦吊舱总成32处于其升高位置中,闸82较佳地保持在其关闭位置中直至(i)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其延伸状态且(ii)启动输送机,使得输送机带76(图7E)的顶面「TS」在由箭头「C」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图2B、图7B、图7E)。因此,一旦满足此等条件,闸82移动至其敞开位置(图7D及图7E中绘示)。藉由闸控制装置85使闸82在由图7C中的箭头「D」指示的方向上自其关闭位置移动至其敞开位置。
[0223] 当闸82移动至其敞开位置时(图7D),容器58中的材料22在重力影响下实质上向下自闸82退出至输送机带76上(如图7E中的箭头「Y」指示)。在行进穿过容器58的底部处的开口73之后,材料22透过底板部分42中的孔44落至输送机带76的顶面「TS」上。顶部部分在由图2B及图7E中的箭头「C」指示的方向上移动的输送机带76将位于其上的负载22自贮存仓总成30及孔44下方横向移动至预选定释放位置「X」(图7E)。在预选定释放位置「X」处,输送机带76上的材料自输送机带76落下。
[0224] 如图2B中可见,自输送机76之端「X」释放的材料22落至中间输送机84上,且藉由中间输送机84移动至中间贮存仓86。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中间输送机84的上表面在由图2B中的箭头「E」指示的方向上将落至其上的材料移动至中间贮存仓86(图2B)。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如图2B中的箭头「F」指示,下降至中间贮存仓86中的负载22在重力影响下透过卸除管88经由开口87自中间贮存仓86移动至槽「V」中。熟习此项技术者亦将明白,必要时一阀(未展示)可位于卸除管88上以提供用于控制负载至槽「V」中的流动的一其他工具。
[0225] 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许多其他配置(即,除图2B中绘示的各种元件的配置以外)是可能的。例如,若可行,则可建构槽并将槽定位于支撑其的结构中使得预选定释放位置位于槽的一部分正上方,藉此允许将负载直接自输送机子总成38传递至槽中。
[0226] 应了解,归因于负载22自容器58至中间贮存仓86中的传递的直接本质且亦因为负载22在中间贮存仓86中的部分至少取决于负载自中间贮存仓86流出,所以工人56较佳地监控负载22的传递,且特定言之在监控负载22退出容器58时中间贮存仓86中的负载22的量。若负载22自贮存仓86(或自中间输送机84)的卸除的速率表现得有所减慢或停止,则工人56较佳地接着藉由调整闸82的位置以阻塞孔44的部分来调整自容器58的卸除的速率。如将描述,此是由工人经由任何合适的方式而完成。
[0227] 例如,如图1A及图4B中可见,外壳子总成34的内腔54较佳地足够大以除贮存仓总成30以外亦容纳一或两个工人56。出于至少两个原因,此是较佳的。如上所述,首先,便于具有经装载贮存仓总成的外壳子总成中具有一工人56使得工人56可控制负载22自贮存仓总成30至输送机带76上的卸除,从而按需要进行调整。
[0228] 外壳子总成34中容纳一或多个工人的第二个原因是:吊舱总成32提供自地平面至槽顶部的一便捷快速的运输方式。如此项技术中熟知,在缺少一替代垂直运输工具时,工人手动爬上或爬下该结构「S」可能消耗大量时间。
[0229] 在图7A中,出于绘示目的,输送机子总成38被展示处于延伸状态,且为使绘示清楚起见,省略护罩80使得可展示该带76。在图7B中,包含护罩80。(应了解,为使绘示清楚起见,图7A及图7B省略顶板50)。除护罩80在下方包含一孔以允许材料自输送机带之端落下而脱离输送机子总成38以外,护罩80实质上遮盖输送机子总成38的部分(当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延伸位置时将以其他方式曝露该部分)。应了解,护罩80较佳地包含在输送机子总成38中,以当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延伸位置时保护输送机带76上的负载免受由于风或降雨而引起的干扰。
[0230] 一旦贮存仓30已清空其负载,输送机子总成缩进至其缩进状态(图1A)。吊舱总成32接着顺着轨道28移动经过一中间位置(图2A)而至其地面位置(图1C)。如上文提及,在卸载贮存仓总成且吊舱总成32返回至地平面之后,较佳的是,首先移除空载贮存仓总成30且为达成此,将匣子总成75B移动至图1C中绘示的卸载位置。应了解,亦如上所述,下一个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接着在其处于装载位置时(图1D)自匣子总成75A装载至外壳子总成34中。
[0231] 如上文提及,在一实施例中,匣子总成75的各者较佳地包含称重计83。当经装载贮存仓总成位于第一匣子总成75A上时(即,其进入外壳子总成34不久之前)较佳地首先判定其重量,且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记录该重量。接着,在自特定贮存仓总成30卸除负载22之后,随着空载或经卸除贮存仓总成30在匣子总成75B上方移动(即,其进入外壳子总成34不久之后)称重该贮存仓总成30。在无溢出情况中,自该特定贮存仓总成30传递至反应器槽的负载22的净重量是经装载重量与空载重量之间之差,其仅遭遇可发生于自贮存仓总成卸除负载或负载藉由输送机子总成移动至中间输送机时的少量的非材料损耗或围封结构90内部的其他少量损耗。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在一实施例中,来自称重计83的资料较佳地自称重计83传输至一或多个处理器或有效处理该资料的类似装置。
[0232] 一般而言,为使绘示清楚起见,省略外壳子总成34的壁的部分且亦省略其顶板。图4B中可见具有完整的壁48及顶板50的吊舱总成。应了解,壁及顶板以及门52较佳地处于适当位置,使得当关闭门52时实质上围封腔54。以此方式,位于外壳子总成34中的贮存仓总成
30中的负载22及外壳子总成34中的工人通常受保护免受天气影响。
[0233] 亦较佳的是,外壳子总成34包含各种元件以给位于其中的工人提供安全及舒适。此等元件在图9中加以示意地绘示,且包含一大气侦测总成3、一粉尘控制总成5、一应急呼吸空气总成7、一灭火总成9、一空气调节总成11及一加热总成13。较佳地,外壳子总成34亦包含其顶板中的双向人行道逃生口(未展示)以允许内部的工人在必要时逃出。因为此项技术中已知此等总成,所以无需其的进一步描述。
[0234] 图11A中绘示本发明的贮存仓总成130的一替代实施例。贮存仓总成130包含容器58及图11B至图11E中绘示的本发明的底盘160的一替代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闸控制装置185的一实施例较佳地亦包含一闸移动子总成189,其可启动以使一接合元件187在之一第一位置与之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容器58的闸82位于敞开位置(如图7D、图7E中所示),在第二位置中闸82位于关闭位置(如图7C中所示)。
[0235] 应了解,当容器58(图11B至图11E中未展示)位于底盘160上时,接合元件187装配至闸82的突片「T」的孔「DH」中。在图11D中,接合元件187被展示处于第二位置中,且在图11E中,接合元件187被展示处于其第一位置中。
[0236] 亦较佳的是,闸移动子总成189可藉由一启动元件191启动。闸移动子总成189较佳地以任何合适方式(例如,电能、液压流体)供电,且启动元件191使得工人能够随着其适当考虑而相对容易启动或撤销启动闸移动子总成189。以此方式,工人可相对容易控制负载的微粒物质自容器58流出。
[0237] 总而言之,本发明的底盘160的一实施例搭配容器58使用。如上所述,微粒物质可容纳在容器58中。容器58包含开口73,微粒物质可在重力影响下透过开口73自容器58移出。较佳地,容器此外包含闸82,闸82可在其中闸82阻塞开口73的一关闭位置与其中开口73未被闸82阻塞的一敞开位置之间移动。在一实施例中,底盘160较佳地亦包含其中具有一孔隙
166的一底板164。亦如上所述,容器58在其中开口73与孔隙166至少部分垂直对准的一预定位置中可位于底盘160上。在一实施例中,闸控制装置185较佳地包含接合元件187,当容器
58处于预定位置时接合元件187可与闸82接合。亦较佳的是,闸控制装置185包含闸控制子总成189,其用于使接合元件187在其中闸82由接合元件187定位于敞开位置的第一位置与其中闸82由接合元件187定位于关闭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闸控制装置185较佳地亦包含启动元件191,其用于控制闸控制子总成以控制接合元件187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
[0238] 底盘160较佳地包含可由工人经由本发明的一控制子总成195的一实施例控制的闸移动子总成189的一实施例(图11G)。在一实施例中,闸移动子总成189较佳地包含可经由启动元件中的一埠198与控制子总成195操作地连接的一控制插孔197(图11F、图11G)。插孔197及控制子总成195较佳地由一电线元件「L」连接,信号可透过电线元件「L」自控制子总成
195传输至启动元件191。
[0239]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闸移动子总成189较佳地可由电能启动,且包含一或多个电动马达(未展示),其可导致望远镜元件202延伸或缩进以按需要相对于底板164定位接合元件187,即,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或其等之间。工人较佳地藉由经由启动元件191启动或撤销启动一或多个电动马达来控制闸移动子总成189,以使接合元件187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必要时亦将接合元件187定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此是藉由工人按需要按下控制子总成195上的按钮或其他元件199而达成,藉此导致将适当的信号传输至启动元件191以控制闸移动子总成189。如上文提及,当容器58位于底盘160上时,接合元件187接合闸82,使得当闸移动子总成189导致接合元件187移动时藉此实现闸82的移动。
[0240] 已发现,可经由一供能工具启动的闸移动子总成189是有利的,这是因为闸82实际上可能不便或难以手动控制。
[0241] 在图11E中接合元件187被展示处于其第一位置中,且在图11D中接合元件187被展示处于其第二位置中。图11D中的箭头「H」示意地绘示接合元件187自其第二位置至其第一位置的移动。如图11E中可见,当接合元件187处于其第一位置时,望远镜元件202延伸。图11E中的箭头「I」示意地绘示接合元件187自其第一位置至其第二位置的移动。在图11D中,望远镜元件202被展示为缩进。闸移动子总成189经组态以将接合元件187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或其等之间的任何点处。以此方式,工人可使用控制子总成195将在一相当精细的程度便捷地控制负载的微粒物质的流动。
[0242] 此外,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控制子总成195较佳地经组态以使得工人能够便捷地观察负载22的流动且因此调整闸82的位置。例如,情况可能是这样:连接电线「L」的长度较佳地必须使得工人能够如上所述般控制闸82并同时观察负载的微粒物质至反应器或中间贮存仓86中的流动。如上文提及,闸82可位于其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及其之任何中间位置中。实际上,控制子总成189给工人提供更大的能力来将其自身定位于其可看见负载至或朝向反应器槽的移动之处并同时仍控制材料自容器58的卸除。
[0243] 图12A至图12E中绘示底盘260的另一替代实施例,其包含闸控制装置285的一替代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控制子总成297包含一或多个脚踏板201A、201B。较佳地,启动元件291包含经组态用于藉由脚踏板201A上的向下压力启动闸移动子总成289的一或多个脚踏板201。当容器58(图12A至图12D中未展示)位于底盘260上时,接合元件287位于容器58的闸
82的突片「T」上的孔「DH」中。因此,当容器58位于底盘260上时,接合元件287的移动导致闸
82移动。
[0244] 在图12C中,接合元件287被展示处于其中该闸保持关闭的一第二位置中。应了解,当工人按压踏板201A时,一或多个信号传输至闸移动子总成289,使得藉由闸移动子总成289使接合元件287自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图12C),即,在由图12C中的箭头「K」指示的方向上移动。在图12D中,接合元件287被展示处于其中该闸保持敞开的一第一位置中。当工人按压踏板201B时,一或多个信号传输至闸移动子总成289,使得藉由闸移动子总成289使接合元件287自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图12D)。此移动是由图12D中的箭头「U」指示。应了解,闸移动子总成289可将接合元件287定位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点处。
[0245] 应了解,底盘260可能是较佳的,其中为方便起见工人偏爱藉由使用其等的脚控制负载22自容器58的卸除。亦应了解,控制子总成295较佳地经组态以将闸82定位在其关闭位置或敞开位置或其等之间的任何中间位置中。
[0246] 应了解,如图1A至图3A、图3D至图4B、图6B至图8、图11G及图11A中绘示的容器58仅仅是例示性的。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系统20可经组态以传递各种负载,其等可被传递至各个容器中的位置。例如,在一配置中,容器58可由负载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于该位置处使得负载位于其中。系统20可经调适以容纳其他类型的容器及贮存仓总成。
[0247] 图5A至图5C中绘示一贮存仓总成330的一替代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贮存仓总成330包含一主体331,其较佳地至少部分呈一加料斗的形式,逐渐变狭窄直至一卸除出口
373。如图5A中可见,贮存仓总成330较佳地亦包含安装在卸除出口373处的一闸装置335以控制负载在重力影响下自贮存仓总成330的流出。
[0248] 贮存仓总成330经调适以将负载22容纳在主体331中(图5B)。可使用贮存仓总成330,其中例如负载22成袋地或以块状形式提供于该位置处,而非提供于经预装载容器58中,即,如上所述。
[0249] 如图5A中可见,在一实施例中,贮存仓总成330较佳地包含其中可容纳一堆高机的车轮叉(图5A至图5C中未展示)的套管362A、362B。亦较佳的是,贮存仓总成330包含位于套管362A、362B之间的交叉部件339A、339B。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套管362A、362B及交叉部件339A、339B的配置使得贮存仓总成330在任何方向上在滚筒上实质上水平移动。
[0250] 一旦负载22装载至主体331中,一盖罩337较佳地定位并固定在主体331上(图5C)。接着,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30以与上文结合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移动至吊舱总成32中。吊舱总成32接着亦与上文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沿轨道28向上移动。
一旦吊舱总成32处于卸除位置且输送机子总成38处于延伸位置(图5A至图5C中未展示),闸
335敞开以允许负载22如图5C中示意地绘示般在由图5C中的箭头「Q」指示的方向上退出贮存仓总成330。如图5A至图5C中可见,闸较佳地可经由可在一关闭位置(图5A、图5B)与一敞开位置(图5C)之间移动的一杠杆而手动控制。因为闸的建构及操作是习知的,所以无需其之进一步描述。应了解,因此卸除的负载22容纳在输送机带76上,且藉由输送机带76移动至如上所述的预选定释放位置「X」。
[0251]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使用一较大的贮存仓总成430(图13)。在一实施例中,负载22较佳地在该位置处位于贮存仓总成430中。例如,负载的微粒物质可由卡车或导轨或以其他方式整体地传递至该位置,且接着在该位置处定位于贮存仓总成430的一容器部分458中。在一实施例中且如图13中可见,容器458较佳地是贮存仓总成430的一整体部分,其中一底板464及容器458焊接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以形成一单件式主体。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贮存仓总成430的一优点是:容器部分458可容纳相对较大的负载。较大的容器部分458将是有利的,这是因为传递特定总量的负载的微粒物质将需要的吊舱总成的垂直行进较小(即,行程较小)。
[0252] 总而言之,负载的微粒物质(例如,催化剂或陶瓷支撑材料或粒度分级材料)可容纳在贮存仓总成430中。较佳地,贮存仓总成430包含其中可容纳微粒物质的容器部分458。容器部分458包含一开口473,微粒物质可在重力影响下透过该开口473自容器部分458移出。如上所述,贮存仓总成430较佳地亦包含闸482,闸482可在其中闸482阻塞开口的一关闭位置与其中开口未被闸阻塞的一敞开位置之间移动。亦较佳的是,贮存仓总成430包含用于支撑容器部分458的一底板464。底板464较佳地亦包含与开口473至少部分垂直对准的一孔隙466。较佳地,贮存仓总成亦包含如上所述用于控制闸482相对于底板464的移动的闸控制装置(图13中未展示)。
[0253] 如图1C至图2B中指示,在一实施例中,系统20较佳地亦包含安装在轨道总成26的一相对侧上的一第二吊舱总成32'。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增加第二吊舱总成32'会加倍可由系统传递至反应器的负载的微粒物质的量。已判定在单个吊舱总成32下使用容器58(即,图3E及图11A中绘示),每小时可传递近似29公吨的微粒物质。然而,若亦使用第二吊舱总成32',则加倍传递的量,即,每小时近似58公吨。自前述可见,本发明的系统及方法可导致将微粒物质更加快速地传递至反应器槽中。又,第二吊舱总成32'提供即使第一吊舱总成32出现故障亦进行负载传递的一工具。
[0254] 如图1A中可见,在一实施例中,系统较佳地亦包含位于轨道总成26的顶部上的一起重机4。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起重机4可用于各种任务,例如将通常安装在反应器槽上的装备移动至其顶端处以使得能够按需要将微粒物质装载至反应器中。
[0255] 工业应用
[0256] 在使用时,负载位于吊舱总成32中,吊舱总成32经组态用于实质上沿轨道28垂直移动。负载22可提供于任何合适容器中的吊舱总成中。接着,其中具有负载的吊舱总成升高至反应器槽的顶部附近的预选定位置。负载自吊舱总成至少部分横向于轨道移动至反应器槽的顶部处的开口以经由开口将负载释放至反应器槽中。
[0257] 本发明亦提供实质上垂直且横向于一预选定释放位置运输负载22的一方法141的一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提供具有实质上垂直轨道28(图14A.步骤143)的轨道总成26。提供一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步骤145)。提供经组态用于沿轨道28移动的吊舱总成32(步骤147)。接着,在一地面位置处定位吊舱总成32(步骤149)。经装载贮存仓总成30位于吊舱总成32的外壳子总成34中(步骤151)。吊舱总成32沿轨道28实质上垂直移动至其之一卸除位置(步骤153)。接着,当吊舱总成处于卸除位置时,输送机子总成延伸至其之一延伸状态(步骤155)。将负载释放至输送机子总成38上,藉此将负载输送至预选定释放位置以提供一空载贮存仓总成(图14B.步骤157)。接着,输送机子总成38缩进至其之一缩进状态(步骤159)。吊舱总成32实质上沿轨道28垂直移动至地面位置(步骤163)。自外壳子总成34移除空载贮存仓总成30(步骤165)。如上所述,下一个步骤将是将另一经装载贮存仓总成移动至外壳子总成34中并重复该过程。
[0258] 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虽然某些步骤在上文被描述中以及在图14A和图14B阐明中为以一特定顺序发生,但是其中执行许多步骤的顺序可改变,这是因为此等步骤在功能上彼此独立。例如,步骤141-147中所有步骤可能执行的顺序不同于上文描述的以及图14A和图14B中阐明的顺序。
[0259] 自前述可见,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其具有能力来每小时传递足够多的材料以满足需求,且大部分恶劣的天气状况不会延迟系统的操作。系统20比使用一起重机的现有技术方法更加安全。系统20具有额外优点:外壳子总成34可用于垂直运输工人及工具或其他材料,藉此节省大量时间及精力。估计透过以此方式使用吊舱总成32,产率可增加近似百分之十或更大。
[0260] 熟习此项技术者将明白,本发明可采取许多形式且此等形式是在如陈述的本发明的范畴内。申请专利范围的范畴不应受限于实例中陈述的较佳实施例,反而应被赋予全部与该描述一致的最广泛的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