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USB插座、复用USB插头、复用USB装置及USB转接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649895.1

文献号 : CN1055912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唐甜彭加进张浩

申请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用USB插座,包括复用插座外框、设置于所述复用插座外框中的插座承载部,所述插座承载部设有相背的第一承载面及第二承载面,所述插座承载部的第一承载面设有接地引脚、电源引脚、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所述插座承载部的第二承载面设有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用USB插头、复用USB装置及USB转接线。本发明的复用USB插座、复用USB插头、复用USB装置及USB转接线在同等面积空间前提下,三倍地提升设备提供的USB接口数量,三倍地提升设备可同时连接的USB外部设备的数量,节省了设备空间。

权利要求 :

1.一种复用USB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复用插座外框、设置于所述复用插座外框中的插座承载部,所述插座承载部设有相背的第一承载面及第二承载面,所述插座承载部的第一承载面设有接地引脚、电源引脚、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所述插座承载部的第二承载面设有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用USB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承载部的第二承载面上设有间隔凸起,当A型USB插头插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时,所述A型USB插头的接地引脚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的接地引脚;

所述A型USB插头的电源引脚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电源引脚;

所述A型USB插头的负电压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

所述A型USB插头的正电压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

所述间隔凸起抵持所述A型USB插头的插头外框,且所述A型USB插头的插头外框与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之间形成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用USB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USB插座符合通用串行总线1.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1.1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2.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

3.0版本规范或通用串行总线3.1版本规范中的任意一个。

4.一种复用USB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复用插头外框及设置于所述复用插头外框中的第一插头承载部及第二插头承载部,所述第一插头承载部设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插头承载部设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插头承载部的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插头承载部的第二配合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配合面设有接地引脚、电源引脚、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

所述第二配合面设有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用USB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符合通用串行总线

1.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1.1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2.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3.0版本规范或通用串行总线3.1版本规范中的任意一个。

6.一种复用USB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复用USB插座及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复用USB插头,所述复用USB插座用于与所述复用USB插头或A型USB插头电性连接。

7.一种USB转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A型USB插座、第二A型USB插座、第三A型USB插座、三根连接线及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复用USB插头,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第二A型USB插座、第三A型USB插座分别设有接地引脚、电源引脚、负电压数据引脚、正电压数据引脚,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第二A型USB插座、第三A型USB插座分别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第二A型USB插座、第三A型USB插座复用所述复用USB插头的接地引脚和电源引脚;

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的负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的正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

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的负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的正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

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的负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的正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

说明书 :

复用USB插座、复用USB插头、复用USB装置及USB转接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用USB插座、复用USB插头、复用USB装置及USB转接线。

背景技术

[0002]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peripheral)的连接和通讯的标准。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被广泛应用在电脑、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设备。随着各种数码设备的大量普及,各类设备需要的USB接口的需求数量也越来越多。一台电脑可能需要连接例如U盘、硬盘、鼠标、键盘、3G/wifi模块等多种使用USB接口的外部设备,因此通常需要设置多个USB插座(receptacle)以便通过USB插头接入各类外部设备。
[0003]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A型USB插座(receptacle)10包括插座外框100及设置于所述插座外框100内部的接地引脚11、电源引脚12、负电压数据引脚13、正电压数据引脚14。A型USB插头(plug)20包括插头外框200及设置于所述插头外框200内部的接地引脚21、电源引脚22、负电压数据引脚23和正电压数据引脚24。当所述A型USB插头20插接于所述A型USB插座10时,所述A型USB插头20的插头外框200收容于所述A型USB插座10的插座外框
100中并通过弹片(图未示)固定。A型USB插座10的接地引脚11电连接于A型USB插头20的接地引脚21;A型USB插座10的电源引脚12电连接于A型USB插头20的电源引脚22;A型USB插座
10的负电压数据引脚13电连接于A型USB插头20的负电压数据引脚23;A型USB插座10的正电压数据引脚14电连接于A型USB插头20的正电压数据引脚24;
[0004] 但是现有技术中,设置设备的A型USB插座10仅能连接一个A型USB插头20并通过该A型USB插头20连接一个外部设备。当同时连接多个外部设备时,需要在设备的面板上设置多个A型USB插座,而通常情况下设备的面板空间有限,无法设置更多的A型USB插座来满足同时连接越来越多的外部设备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用USB插座、复用USB插头、复用USB装置及USB转接线,在同等面积空间的前提下可增加设备同时连接的USB外部设备的数量。
[0006]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复用USB插座,包括复用插座外框、设置于所述复用插座外框中的插座承载部,所述插座承载部设有相背的第一承载面及第二承载面,所述插座承载部的第一承载面设有接地引脚、电源引脚、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所述插座承载部的第二承载面设有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
[0007]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插座承载部的第二承载面上设有间隔凸起,当A型USB插头插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时,
[0008] 所述A型USB插头的接地引脚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的接地引脚;
[0009] 所述A型USB插头的电源引脚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电源引脚;
[0010] 所述A型USB插头的负电压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
[0011] 所述A型USB插头的正电压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
[0012] 所述间隔凸起抵持所述A型USB插头的插头外框,且所述A型USB插头的插头外框与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之间形成间隙。
[0013]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用USB插座符合通用串行总线1.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1.1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2.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3.0版本规范或通用串行总线3.1版本规范中的任意一个。
[0014]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复用USB插头,包括复用插头外框及设置于所述复用插头外框中的第一插头承载部及第二插头承载部,
[0015] 所述第一插头承载部设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插头承载部设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插头承载部的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插头承载部的第二配合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设有间隙,
[0016] 所述第一配合面设有接地引脚、电源引脚、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
[0017] 所述第二配合面设有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
[0018]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复用USB插头符合通用串行总线1.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1.1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2.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3.0版本规范或通用串行总线3.1版本规范中的任意一个。
[0019]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复用USB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复用USB插座及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复用USB插头,所述复用USB插座用于与所述复用USB插头或A型USB插头电性连接。
[0020]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USB转接线,包括第一A型USB插座、第二A型USB插座、第三A型USB插座、三根连接线及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复用USB插头,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第二A型USB插座、第三A型USB插座分别设有接地引脚、电源引脚、负电压数据引脚、正电压数据引脚,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第二A型USB插座、第三A型USB插座分别通过连接线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
[0021] 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第二A型USB插座、第三A型USB插座复用所述复用USB插头的接地引脚和电源引脚;
[0022] 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的负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的正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
[0023] 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的负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的正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
[0024] 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的负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的正电压数据引脚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
[0025] 本发明的USB转接线通过三根连接线将三个标准USB插头连接于复用USB插头,从而进一步地将单个复用USB插头连接于复用USB插座,从而在同等面积空间的前提下,三倍地提升设备提供的USB接口数量,三倍地提升设备可同时连接的USB外部设备的数量,节省了设备空间。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A型USB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A型USB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复用USB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复用USB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USB转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请参阅图3至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复用USB插座30及复用USB插头40,所述复用USB插座30设置于各类设备,用于插接所述复用USB插头40及A型USB插头,从而将各类外部设备连接于所述设备。
[0034] 复用USB插座30包括复用插座外框31、设置于所述复用插座外框31中的插座承载部33,所述插座承载部33设有相背的第一承载面331及第二承载面332,所述插座承载部33的第一承载面331设有接地引脚3311、电源引脚3312、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3313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3314,所述插座承载部33的第二承载面332设有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3321、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3322、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3323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3324。
[003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接地引脚3311、电源引脚3312、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3313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3314的排布方式与现有A型USB插座一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复用USB插座30兼容现有的A型USB插座,可以插接一个A型USB插头。
[003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复用USB插座30中,接地引脚3311用于接地,电源引脚3312用于电连接5V电源、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3313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3314、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3321、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3322、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3323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3324用于传输数据信号。
[0037]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3313和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3314构成一组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引脚。
[0038] 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3321和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3322构成一组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引脚。
[0039] 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3323和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3324构成一组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引脚。
[0040] 如图3所示,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插座承载部33的第二承载面332上设有间隔凸起335,
[0041] 当图2所示的A型USB插头20插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时,所述A型USB插头20的插头外框200收容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复用插座外框31中;
[0042] 所述A型USB插头20的接地引脚21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接地引脚3311;
[0043] 所述A型USB插头20的电源引脚22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电源引脚3312;
[0044] 所述A型USB插头20的负电压数据引脚23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3313;
[0045] 所述A型USB插头20的正电压数据引脚24电连接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3314;
[0046] 所述间隔凸起335抵持于所述A型USB插头20的插头外框200且所述A型USB插头20的插头外框200与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3321、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3322、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3323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3324之间形成间隙。
[0047]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间隔凸起335设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所述间隔凸起335可设置于所述插座承载部33的任意位置。只需保证所述A型USB插头20的插头外框200与所述复用USB插座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3321、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3322、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3323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3324之间形成间隙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间隔凸起335的形状、尺寸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004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插座承载部33上设有两个间隔凸起335,所述A型USB插头20的A型USB插头接地引脚21、A型USB插头电源引脚22、A型USB插头负电压数据引脚23及A型USB插头正电压数据引脚24设置于所述插座承载部33的中部,所述两个间隔凸起335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座承载部33的两侧。
[0049] 请参见图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用USB插头40,所述复用USB插头40包括复用插头外框41及设置于所述复用插头外框41中的第一插头承载部43及第二插头承载部45。
[0050] 所述第一插头承载部43设有第一配合面431,所述第二插头承载部45设有第二配合面451,所述第一插头承载部43的第一配合面431与所述第二插头承载部45的第二配合面451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配合面431与所述第二配合面451之间设有间隙。
[0051] 所述第一配合面431设有复用USB插头40的接地引脚4311、电源引脚4312、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4313及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4314;
[0052] 所述第二配合面451设有复用USB插头40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4511、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4512、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4513及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4514。
[0053] 其中,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接地引脚4311用于接地。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电源引脚4312用于电连接5V电源。
[0054]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4313和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4314构成一组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引脚;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4511和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4512构成一组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引脚;所述复用USB插头的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4513和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4514构成一组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引脚。
[005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复用USB插座30及所述复用USB插头40符合通用串行总线1.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1.1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2.0版本规范、通用串行总线3.0版本规范或通用串行总线3.1版本规范中的任意一个。
[0056]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复用USB插头40及复用USB插座30的尺寸可与标准的A型USB插头及插座一致。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复用USB插头40及复用USB插座30,在同样的空间尺寸内,一个复用USB插座30可设置三组正电压/负电压数据引脚,从而可同时连接三个USB外部设备,可有效利用设有复用USB插座30的设备的空间,便于多个外部设备同时连接于所述设备。
[005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复用USB装置,包括如前所述复用USB插头40及如前所述的复用USB插座30,所述复用USB插座30用于与所述复用USB插头40或A型USB插头电性连接。
[0058] 当所述复用USB插头40插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时:
[0059]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接地引脚4311电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接地引脚3311;
[0060]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电源引脚4312电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电源引脚3312;
[0061]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4313电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3313;
[0062]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4314电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3314;
[0063]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4511电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3321;
[0064]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4512电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3322;
[0065]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4513电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3323;
[0066] 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4514电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3324。
[0067] 当所述复用USB插头40插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座30,所述复用USB插头40与所述复用USB插座30的各个引脚相互电连接及数据通信。
[0068] 请一并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USB转接线,包括第一A型USB插座50、第二A型USB插座60、第三A型USB插座70、三根连接线80及如前所述的复用USB插头40。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第二A型USB插座60、第三A型USB插座70为标准USB插座,其结构与如图1所示的A型USB插座10的结构相同。
[0069] 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设有接地引脚51、电源引脚52、负电压数据引脚53、正电压数据引脚54。
[0070] 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60设有接地引脚61、电源引脚62、负电压数据引脚63、正电压数据引脚64。
[0071] 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70分别设有接地引脚71、电源引脚72、负电压数据引脚73、正电压数据引脚74。
[0072] 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第二A型USB插座60、第三A型USB插座70分别通过连接线80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可以理解的是,每根连接线80内均设有4根互不电连接的导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第二A型USB插座60或第三A型USB插座70与复用USB插头40的各个引脚。
[0073] 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的接地引脚51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接地引脚4311、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的电源引脚52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电源引脚4312、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的负电压数据引脚53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一负电压数据引脚4313、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的正电压数据引脚54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一正电压数据引脚4314;
[0074] 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60的接地引脚61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接地引脚4311、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60的电源引脚62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电源引脚4312、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60的负电压数据引脚63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二负电压数据引脚4511、所述第二A型USB插座60的正电压数据引脚64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二正电压数据引脚4512;
[0075] 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70的接地引脚71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接地引脚4311、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70的电源引脚72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电源引脚4312、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70的负电压数据引脚73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三负电压数据引脚4513、所述第三A型USB插座70的正电压数据引脚74连接于所述复用USB插头40的第三正电压数据引脚4514。
[0076]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A型USB插座50、第二A型USB插座60、第三A型USB插座70还设有外框、承载部等结构,与图1所示的标准A型USB插座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007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三个连接线80在靠近所述复用USB插头40一端可由外皮包覆为一体,从而在外形上形成为一根较粗的连接导线。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各个插座、插头上可设置相同规格接地引脚、电源引脚、负电压数据引脚、正电压数据引脚;即可将相同功能、型号、规格的接地引脚、电源引脚、负电压数据引脚、正电压数据引脚设置于本发明所述的各个插座、插头,从而便于各个插座、插头的电性连接功能。
[007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USB转接线通过三根连接线80将三个标准USB插头连接于复用USB插头40,并进一步地将单个复用USB插头40连接于复用USB插座30,从而在同等面积空间的前提下,可以同时连接三个外部设备,三倍地提升设备提供的USB接口数量。且第一A型USB插座50、第二A型USB插座60、第三A型USB插座70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本发明提供的复用USB插头40、复用USB插座30、复用USB装置及USB转接线可节省设备空间,可以在同等空间面积内同时连接更多的外部设备。
[0079]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