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卧式蒸煮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077238.3

文献号 : CN1056037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昊陈嘉川

申请人 : 李昊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连续卧式蒸煮锅,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蒸煮锅对造纸浆料无法进行充分有效蒸煮的问题。该连续卧式蒸煮锅包括圆柱形的锅体,所述锅体可以以自身中心轴线为轴转动,所述锅体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开有与所述锅体的中心轴线同轴的出料孔;所述进料端处还设有两段连通的进料外壳,其中一段进料外壳与所述锅体固定并连通,该段进料外壳与所述锅体同步转动,另一段进料外壳固定不动,两段进料外壳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所述进料外壳内设有至少一套进料装置。该连续卧式蒸煮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进行造纸浆料蒸煮时能够有效地将物料进行混合,提高蒸煮的效率和蒸煮效果。

权利要求 :

1.连续卧式蒸煮锅,包括圆柱形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可以以自身中心轴线为轴转动,所述锅体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开有与所述锅体的中心轴线同轴的出料孔;

所述进料端处还设有两段连通的进料外壳,其中一段进料外壳与所述锅体固定并连通,该段进料外壳与所述锅体同步转动,另一段进料外壳固定不动,两段进料外壳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所述进料外壳内设有至少一套进料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端设有出料外壳,所述出料外壳固定不动并通过所述出料孔与所述锅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料外壳与所述锅体的封头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为压力式锅体,所述出料外壳伸入所述锅体内,所述出料外壳的末端位于所述锅体的最低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外壳伸入所述锅体内,位于所述锅体内的出料外壳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所述出料外壳内设有转动的等距或变距出料螺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锅体中心轴线垂直的环形挡板,用于减缓锅体内的液体向出料端的流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进料端高度高于出料端高度,所述环形挡板的高度从进料端到出料端逐渐增加,相邻的两个环形挡板之间设有固定于所述锅体内壁上的混合搅拌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处还设有进料外套,所述进料外套固定不动,所述进料外套套设于转动的进料外壳外层,所述进料外套与转动的进料外壳之间设有轴承和密封材料;

固定不动的进料外壳与所述进料外套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转动的进料外壳与所述锅体之间通过弹性管连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端处还设有出料外套,所述出料外套套设于所述出料外壳外层并与所述锅体同步转动,转动的出料外套与所述出料外壳之间设有轴承和密封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外壳内的至少一套进料装置可对所述锅体进行密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所述进料外壳或出料孔伸入所述锅体内的输送装置,用于向所述锅体内输送能量和/或药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为等距螺旋或变距螺旋。

说明书 :

连续卧式蒸煮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造纸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够将草或木片或纸浆与药液进行充分混合、蒸煮或漂白并得到造纸浆料的连续卧式蒸煮锅。

背景技术

[0002] 蒸煮锅是造纸行业较为常用的设备之一,通常利用蒸煮锅将草或木片或纸浆与药液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以及蒸煮或漂白得到造纸浆料,蒸煮锅的混合、蒸煮效果对浆料的生产效率以及后期纸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0003] 现阶段,蒸煮锅大体分为立式蒸煮锅和卧式蒸煮锅两种结构形式。对于卧式蒸煮锅来说,较为常见的球形锅体能够实现造纸浆料的间歇式蒸煮,但不能实现造纸浆料的连续蒸煮,所以其效率要稍低一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的蒸煮锅在进行气、液、固混合蒸煮时效果欠佳,例如在进行氧碱蒸煮时,液体与固体积聚在球形锅体的下部,而气体则始终积聚在球形锅体的上部,各种反应物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充分的混合,导致蒸煮效果不佳;卧式蒸煮锅另一种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多个(至少四个)横管式锅体相互串联形成一条蒸煮线,而为了保证蒸煮的效果,这些蒸煮锅需要依次上下布置,依靠横管式锅体内的搅龙以及浆料的自身重力实现连续蒸煮,这种形式的蒸煮锅,由于单个锅体的高度通常在一层楼高左右,所以存在诸多的缺陷:一是布置多个横管式锅体需要建造相应的楼层,建筑造价较高;二是每一层的横管式锅体都需要单独的动力系统提供动力,整体动力消耗较高;三是所有的搅龙只能单纯地推动浆料向前移动,而无法对锅体内的浆料进行充分的混合,也不适合氧碱蒸煮等形式。对于立式蒸煮锅来说,首先其大多只能进行造纸浆料的间歇式蒸煮,蒸煮效率较低;其次,由于固液混合物通常在下,而气体在上,立式蒸煮锅也无法实现有效、充分的混合与蒸煮,最终的蒸煮效果也不佳。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续式的且蒸煮锅锅体可转动的蒸煮器,能够提高蒸煮匀度、降低液比且特别适用于气相蒸煮。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连续卧式蒸煮锅,包括圆柱形的锅体,所述锅体可以以自身中心轴线为轴转动,所述锅体的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开有与所述锅体的中心轴线同轴的出料孔;
[0006] 所述进料端处还设有两段连通的进料外壳,其中一段进料外壳与所述锅体固定并连通,该段进料外壳与所述锅体同步转动,另一段进料外壳固定不动,两段进料外壳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0007] 所述进料外壳内设有至少一套进料装置。
[0008]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出料端设有出料外壳,所述出料外壳固定不动并通过所述出料孔与所述锅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料外壳与所述锅体的封头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0009]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锅体为压力式锅体,所述出料外壳伸入所述锅体内,所述出料外壳的末端位于所述锅体的最低处。
[0010]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料外壳伸入所述锅体内,位于所述锅体内的出料外壳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所述出料外壳内设有转动的等距或变距出料螺旋。
[001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体的内壁上固定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锅体中心轴线垂直的环形挡板,用于减缓锅体内的液体向出料端的流动。
[0012]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体的进料端高度高于出料端高度,所述环形挡板的高度从进料端到出料端逐渐增加,相邻的两个环形挡板之间设有固定于所述锅体内壁上的混合搅拌装置。
[0013]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端处还设有进料外套,所述进料外套固定不动,所述进料外套套设于转动的进料外壳外层,所述进料外套与转动的进料外壳之间设有轴承和密封材料;
[0014] 固定不动的进料外壳与所述进料外套固定连接。
[0015]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转动的进料外壳与所述锅体之间通过弹性管连通。
[0016]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料端处还设有出料外套,所述出料外套套设于所述出料外壳外层并与所述锅体同步转动,转动的出料外套与所述出料外壳之间设有轴承和密封材料。
[0017]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外壳内的至少一套进料装置可对所述锅体进行密封。
[0018]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通过所述进料外壳或出料孔伸入所述锅体内的输送装置,用于向所述锅体内输送能量和/或药剂。
[0019]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装置为等距螺旋或变距螺旋。
[0020]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连续卧式蒸煮锅工作时,药液与物料自进料端进入锅体内,通过卧式锅体的自身转动能够实现锅体内的药液与物料的充分混合,最终制的的造纸浆料从出料端的出料孔排出即可,而将进料外壳设置为相互连通的两段,并且一段固定,一段与锅体同步转动,两段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能够很好完成进料,避免物料的外泄。
[0021] 在出料端处设置固定不动的出料外壳,而且出料外壳通过出料孔与锅体的内腔连通,能够很好的将锅体内的成品纸浆输送出来。
[0022] 本发明针对压力式锅体来说,出料外壳可直接伸入锅体内并直达锅体的最低处,可以利用锅体内自身的高压将纸浆压出来,轻松实现纸浆的全部排放。也可采取出料外壳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可以使得锅体在转动时纸浆自上而下直接落入出料外壳内,并通过出料外壳内转动的出料螺旋排放出来,这种结构不仅适用于压力式锅体,也适用于非压力式锅体。
[0023] 在锅体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个与锅体中心轴线垂直的环形挡板,这种结构可以使得药液与物料从进料端进入锅体内后被环形挡板所阻挡,避免液体状态的药液向较低高度的出料端处迅速流动而未与物料进行充分的反应,确保药液与物料同步前进,保证两者的混合反应程度。设置在相邻环形挡板之间的混合搅拌装置可以对该区域内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
[0024] 固定不动的、套设在转动进料外壳外层的进料外套在轴承的作用下可以保证转动的进料外壳不会发生偏心的情况,进料外套与转动的进料外壳之间设置的密封材料也能够保证两段进料外壳之间的密封性,避免药液与物料的泄漏。
[0025] 在进料端处利用弹性管将进料外壳与锅体连通起来可以消除锅体在转动过程中的跳动对进料外壳的影响,
[0026] 在出料端处设置的出料外套与进料端处的进料外套结构原理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进料外套是固定不动的,而出料外套是通过弹性管与锅体连通并同步转动的,首先能够保证消除因锅体跳动对出料外套造成的影响,其次在出料外套与固定的出料外壳之间设有轴承,能够进一步保证出料外套与出料外壳之间的同心程度。
[0027]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通过进料外壳或出料孔伸入锅体内,可以很方便地向锅体内输送能量和/或药剂。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0033] 图5为图1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0034] 图6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 图7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 图8为锅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7] 图9为图2中N-N处的剖视示意图;
[0038] 图10为进料端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1为出料端处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中:1-锅体;2-进料装置;3-出料外壳;4-药液进管;5-进料外壳;51-进料外壳一;52-进料外壳二;6-进料口;7-进料螺旋;8-密封板;9-气缸;10-集水外壳;11-排水口;12-轴承;13-进汽管;14-垫板;15-空压机;16-人孔;17-辅进料螺旋;18-环形挡板;19-进料外套;20-轴承;21-密封材料;22-弹性管;23-提升板;24-出料外套;25-出料螺旋。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 实施例一:
[0043]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连续卧式蒸煮锅的一种实施例,该蒸煮锅首先包括一个圆柱形的锅体1,该锅体1为压力式锅体,可水平放置,也可倾斜设置,图示的进料端(图示右端)的高度要高于出料端(图示左端)的高度,在锅体1的端部下方可设置垫板14,以便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锅体1的倾斜角度。当然,锅体还可以设计成正锥形(进料头小,出料头大);也可以设计成倒锥形;还可以设计成椭圆柱体(中间大,两头小)型或两头小中间大的两个圆锥体的组合;为了改善锅体的受力状况,锅体的至少一头可以设计成半圆形,以上不同的锅体形式可以适合不同的蒸煮工艺要求,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4] 该连续卧式蒸煮锅与现有技术中的蒸煮锅不同之处在于:该蒸煮锅的锅体1是可以沿自身中心轴线为轴进行转动的,这样能够非常好的进行物料的混合。该蒸煮锅大致包括进料装置、出料装置、蒸煮装置几部分,下面就这几部分的结构做详细描述。
[0045] 如图1、5、6和7所示,该实施例的进料装置2首先包括一个进料口6,该进料口6是固定不动的,该进料口6连接一个进料外壳5。如图10所示,该进料外壳5包括相互连通的两段(进料外壳一51和进料外壳二52),这两段进料外壳5之间是设有密封装置的,靠近进料口6的一段(进料外壳一51)是与进料口6之间相固定的,而靠近锅体1的一段(进料外壳二52)是与锅体1的内腔相连通的,并且进料外壳二52与锅体1之间同步转动,随锅体转动的进料外壳二52和固定的进料外壳一51的分界点最好在靠近进料口6的螺旋非压缩段,这样可以使密封装置的设置非常简单,仅仅需要使转动的进料外壳和固定的进料外壳具有接触面即可。在进料外壳5内设置有一个进料螺旋7(即进料装置),该进料螺旋7与锅体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进料螺旋7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将自进料口6投入进去的物料沿进料外壳5推送至锅体1内,而且进料螺旋7与锅体1之间是相对转动的。当然,除进料螺旋7外,还可采用如泵、格仓喂料器等进料形式。
[0046] 当进料螺旋7为变距螺旋且为有压缩比时,或进料螺旋7虽无变距但与进料螺旋7配合的螺旋外壳体为锥形导致该螺旋有压缩比时,螺旋外壳体上还需设计有滤液孔用以排出物料中被压缩出的液体。在该实施例中,进料螺旋7选用的是带有压缩比的进料螺旋,即进料螺旋7的直径沿着物料的运动方向逐渐缩小,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将物料不断挤压形成高密度的物料块,进而将物料中掺杂的部分水分挤压出来。为了收集这部分被挤压出来的水分,在进料外壳5上开设若干的滤孔,即将进料外壳5变为滤板,同时在进料外壳5的外周罩一个集水外壳10,该集水外壳10是与进料口6之间固定连接的,而且集水外壳10的下表面倾斜设置,在其最低端还设有排水口11。
[0047]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锅体1的直径通常在2M左右,长度在10M左右,其转动时必然会与固定的进料口6之间产生一定的尺寸跳动,为了消除此跳动,同时保证进料外壳一51和进料外壳二52的绝对中心,该实施例在进料外壳5与进料口6的连接处设置了至少一个轴承12,两段进料外壳的至少一段还可以允许在三维方向上作有限度的浮动,以确保两段之间的配合公差。另外,该实施例还在进料外壳二52和锅体1之间设置了一段弹性管22,利用弹性管22消除锅体1在转动过程中的跳动,当然,该弹性管22也是随着锅体1和进料外壳二52同步转动的。该实施例还在进料外壳二52的外层套设了进料外套19,该进料外套19是与进料外壳一51固定为一体的,因此,进料外套19也是固定不动的,在进料外套19和进料外壳二
52之间设置有轴承20和密封材料21(即上述的密封装置),其中,轴承20能够进一步地保证进料外壳二52的绝对中心,密封材料21能够防止物料发生泄漏。
[0048] 该实施例还包括通过进料外壳5或出料孔伸入锅体1内的输送装置,用于向锅体1内输送能量和/或药剂。例如,对于要通入锅体1内进行反应的药液来说,可在进料螺旋7的中间轴上开设一根通道,形成药液进管4,直接将药液从此处通入锅体1内,当然也可将药液与物料掺杂在一起,一起从进料口6投入进去。
[0049] 如图1和图7共同所示,在锅体1内还设有覆盖弹性管22端部开口的密封板8,锅体1的端盖外部还固定有限位器,此实施例中的限位器包括两个气缸9,这两个气缸9对密封板8施加一个与进料方向相反的拉力,以保证密封板8紧紧地压在弹性管22的端部开口,这样的结构形式是为了使锅体内因蒸煮装置的蒸煮作用形成的高压将密封板8紧紧地压在弹性管22的端部开口上,防止锅体1内的压力外泄,保证蒸煮的效果。当带有压缩比的进料螺旋7在旋转时,能够将从进料口6放入的物料予以挤压并沿进料外壳5向前推送,从而在进料外壳5与锅体1的连接处形成高密度的物料块,而设置在锅体1内的、覆盖在弹性管22端部开口的密封板8在气缸9的作用下对物料块形成反方向的作用,直至物料块在进料螺旋7的作用下将密封板8推开进入锅体1内。当然,对密封板8所施加的力还可来自油缸,为油缸提供动力的油泵固定在锅体1上同步转动。
[0050] 该实施例中的出料装置可采取以下结构形式,首先在锅体1的出料端开有与锅体1的中心轴线同轴的出料孔,在出料孔处设置一与锅体1的内腔相连通的出料外壳3,对于实施例一来说,由于该锅体1为压力式锅体,工作时锅体1内为高压状态,因此,出料外壳3可直接伸入到锅体1内,而且出料外壳3的末端位于锅体1的最低处,在锅体1内的高压条件下,蒸煮形成的造纸浆料会从出料外壳3慢慢排出。
[0051] 与进料端的结构相似,如图11所示,为了消除锅体1的跳动对出料外壳3的影响,该实施例在出料外壳3的外层设置了出料外套24,与进料端的进料外套19不同的是,出料端处的出料外套24是转动的,而且出料外套24是通过一段弹性管22与锅体1连接固定的,这样能够使得锅体1、弹性管22和出料外套24之间始终处于同步转动状态。在出料外壳3和出料外套24之间也设有轴承20和密封材料21。
[0052] 该实施例中的蒸煮装置可选用三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如图1所示,向锅体1内通入一根进汽管13,通过向进汽管13内通入高温高压蒸汽进行蒸煮,这种情况下,可将进汽管13与药液进管4同用一根管道,即进汽管13不仅向锅体1内通入蒸汽,也通入药液。
[0053] 另一种蒸煮装置的结构形式是在锅体1的外层增设一个夹套,夹套内充满导热油,在夹套上开设供传热后导热油流出的导热油出口,利用导热油对锅体1内的浆料进行蒸煮,这种结构形式能够避免向锅体1内的浆料中掺入过多的水分,保证蒸煮的效果。
[0054] 第三种蒸煮装置是在锅体1内设置能量发生器(如超声波发生器),利用超声波等对锅体1内的物料进行蒸煮。
[0055] 如图1和图8所示,为了提高锅体1内物料的反应混合效果,在锅体1的内壁上还固定有沿其周向分布的多个提升板23,每个提升板23与锅体1内壁的接触线均与锅体1的中心轴线相平行。这些提升板23的作用是在锅体1转动的同时将锅体1内的药液与物料不断地提升、抛下,提高药液与物料的反应程度。而且该实施例将提升板23设置为高度自进料端到出料端渐增大的结构形式,其效果是将制的的浆料逐渐向锅体1的中间聚集,最终在出料端处将浆料排出。
[0056] 在锅体1的内壁上还固定有至少一个与锅体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环形挡板18,这些环形挡板18沿锅体1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环形挡板18的高度从进料端到出料端逐渐增加,相邻的两个环形挡板18之间还设有固定于锅体1内壁上的混合搅拌装置(图中未示出),这些环形挡板18的作用是为了减缓自进料端进入锅体1内的药液的流动,以防止液体状态的药液未能与物料反应即迅速地流至出料端处,保证药液与物料能够在锅体1内同步前进,提高反应程度。
[0057] 对于本发明的连续卧式蒸煮锅而言,其余的密封装置(例如盘根密封、填料密封或者是机械密封均可)也可代替该实施例中的密封材料21,同样可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此部分结构均为本领域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0058] 另外,还可至少在锅体1的进料端内壁上还可设置螺旋推料叶片和搅拌齿,进一步提高搅拌物料的效果。
[0059] 锅体1上设置的人孔16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锅体1进行检修,空压机15能够为气缸9提供动力。
[0060] 实施例二:
[0061] 如图2和图9所示,为本发明连续卧式蒸煮锅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锅体1可为压力式锅体,也可采用非压力式锅体,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出料外壳3伸入锅体1内,位于锅体1内的出料外壳3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在出料外壳3内设置等距或变距的出料螺旋25,这种结构能够使得锅体1在转动过程中造纸浆料自上而下直接落入U型结构的出料外壳3内,并被出料螺旋25排出。当然,如果该实施例中的锅体1采取压力式锅体,在出料外壳3在末端还需设置一密封装置,以实现锅体1内的高压状态。
[0062] 另外,当出料螺旋25为变距螺旋且为有压缩比时,或出料螺旋25虽无变距但与出料螺旋25配合的螺旋外壳体为锥形导致该螺旋有压缩比时,螺旋外壳体上还需设计有滤液孔用以排出物料中被压缩出的液体。即此处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进料端相同。
[0063] 该实施例中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64] 实施例三:
[0065]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连续卧式蒸煮锅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料装置部分,其余相同的结构(例如出料装置和蒸煮装置)在图中简略示出,该实施例中在进料外壳5内设置了至少一套进料装置,其中至少一套进料装置可对锅体1进行密封,这种情况适用于多组进料装置并联或串联的情形。具体来说,进料装置包括连接进料口6的喂料器,喂料器的作用是对锅体1内腔供料并可防止锅体1的内压外泄,该喂料器包括位于所述进料螺旋7上方的辅进料螺旋17,所述辅进料螺旋17带有压缩比,所述进料口6位于所述辅进料螺旋17上,所述辅进料螺旋17的出料口处设有可对物料施加与进料方向相反的密封板8。
[0066] 当然,该实施例中的进料外壳5也是分为两段的,这两段之间的密封装置相对于实施例一种的密封装置来说具有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实现物料的密封,而且需要实现气体和液体的密封。
[0067] 而且进料螺旋7和辅进料螺旋17是同向设置的,其中,辅进料螺旋17带有压缩比,辅进料螺旋17位于进料口6与固定的进料外壳5之间。而该实施例中的密封板8则设置在辅进料螺旋17的出料端,限位器(即气缸9)连接在密封板8上,对密封板8施加一个与进料方向相反的力,这样能够防止锅体1内药液在高压条件下喷出。
[0068] 当然,在与锅体1直连的进料螺旋7的出料口处也设置有一个密封板,以使第一道密封板失效时实现对锅体1内蒸煮压力的补充密封。
[0069] 该实施例中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种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70] 对于本发明的连续卧式蒸煮锅而言,其余的进料装置(例如隔仓配合螺旋进料、隔仓配合物料的自由落体进料)配合上述结构的出料装置、蒸煮装置也可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此部分结构均为本领域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此也不再赘述。
[0071] 该连续卧式蒸煮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进行造纸浆料蒸煮时能够有效地将物料进行混合,提高蒸煮的效率和蒸煮效果,而且该连续卧式蒸煮锅不仅可以进行蒸煮,还可以进行漂白,尤其是适合固气液三相的蒸煮或漂白。
[007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