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及系统及构筑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1020606.2

文献号 : CN1056252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宏伟高柏松蒋关鲁肖飞知李安洪龙顺海徐锡江薛元曾永红李庆海徐鹏

申请人 : 四川宏洲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包括竖直的植生通槽,固定于植生通槽内与植生通槽的轴线相交的植生板,植生通槽的植生通槽底壁向两侧延伸,形成植生通槽延伸部,植生通槽的植生通槽侧壁的端部外翻,形成植生通槽外翻部,同侧的植生通槽延伸部、植生通槽侧壁和植生通槽外翻部顺序围成植生通槽两侧的构造通槽,植生板上方的植生通槽底壁上开设排水窗。形成一种将结构承载力与环境协调兼顾的支挡结构。还包括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和构筑方法。

权利要求 :

1.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包括竖直的植生通槽(110),固定于植生通槽(110)内与植生通槽(110)的轴线相交的植生板(120),植生通槽(110)的植生通槽底壁(130)向两侧延伸,形成植生通槽延伸部(140),植生通槽(110)的植生通槽侧壁(150)的端部外翻,形成植生通槽外翻部(160),植生通槽延伸部(140)、植生通槽侧壁(150)和植生通槽外翻部(160)顺序围成位于植生通槽(110)两侧的构造通槽(170),植生板(120)上方的植生通槽底壁(130)上开设排水窗(180);

其中,所述植生通槽(110)的顶端和底端设置相配合的凹部和凸部;所述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在水平方向左右排列时,两个相邻的构造通槽(170),组成一个构造连接孔(190),所述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在在竖直方向上下堆叠时,相邻的相应凹部和凸部互相配合卡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通槽侧壁(150)向两侧外展,与植生通槽底壁(130)斜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板(120)上形成储水槽(126)。

4.一种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条形基础(200)和构造柱(300),所述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100)沿竖直方向上下堆叠、沿水平方向左右排列形成拼装主体,所述拼装主体坐落在条形基础(200)的顶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190)中浇筑形成构造柱(3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筑形成的压顶梁(400),通过与所述构造柱(300)钢筋联结固定于拼装主体顶部,所述压顶梁(400)与所述构造柱(300)的高度相应。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300)中的轴向钢筋(310)分组布置,各组的轴向钢筋长度存在差异。

7.一种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1,开挖基础,浇筑条形基础(200);

步骤02,在条形基础(200)顶部,沿条形基础(200)方向形成一排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相邻预制混凝土块形成构造连接孔(190);

步骤03,在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顶端,形成另一排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相邻预制混凝土块形成构造连接孔(190);上方和下方相应的构造连接孔(190)串联;上方和下方相应的预制混凝土块通过相应的凹部和凸部配合卡锁;

步骤04,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190)浇筑混凝土与预埋钢筋形成部分构造柱(300);

步骤05,压实预制混凝土块背部的填料;

重复步骤03至步骤05,竖直向上逐排增加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直至达到指定高度,形成拼装主体,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190)浇筑混凝土与预埋钢筋形成构造柱(300);

在拼装主体的顶端,沿条形基础(200)方向,浇筑压顶梁,形成挡墙;

在预制混凝土块的植生板(120)上的空间填充土壤,种植植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构筑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拼装主体的倾斜需要,设置条形基础(200)的墙踵坡度;

浇筑条形基础时,条形基础内预先埋置构造柱(300)的轴向钢筋;

现浇的构造柱根据挡墙拼装主体的高度实施分段浇筑或一次性浇筑。

说明书 :

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及系统及构筑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IPC分类中的E02分类,即固定建筑物部类中的水利工程;基础;疏浚类别。主要涉及土体维稳的部件、构造结构和构筑方法,特别是涉及挡墙的部件、构造结构和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土建领域的支挡结构中,重力式支挡结构最为普遍。重力式支挡结构形式单一,且多为现浇,立模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同时,重力式支挡无法有效解决背后的排水问题,既消耗了大量原材料又使得排水不畅,成本居高不下。
[0003] 土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可,也出现了景观式支挡结构。例如:申请号为200710121284.X的专利文献记载的“一种植生型挡土块”,方案中,在块体上设置植生长孔形成空腔,保证植物根系或细小生物的生长空间。申请号为2009202342794的专利文献记载的“植生型挡土块”,方案中,利用挡土块排列不一的主孔和侧孔形成较大孔隙率,使得挡土块码砌后形成较好种植效果和较好挡土块稳定性的平衡。申请号为
201220267747X的专利文献记载的“一种能自由组合的植草型挡土块及干垒的挡土墙”,方案中利用铺设的植草型挡土块形成较大的植生和养殖空间,同时利用锚固棒等型材固定形成挡土墙。
[0004] 上述方案中,以挡土块的植生利用为目的,改善了挡土块孤立于土体环境生态系统的问题。但是挡土块依旧是个体简单铺设,即使利用辅助固定部件简单连接也缺乏形成挡土墙的有效的整体固定结构。
[0005] 例如申请号为2012101577074的专利文献记载的“一种互嵌式生态砌块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方案中给出了一种利用砌块开孔和间隙满足植生需求,有利于河道等水资源充沛的环境使用。同时给出了利用砌块的凹槽和凸块进行互嵌式连接的技术启示。但是其砌块开孔和间隙缺乏必要的植生要素考虑,不利于广泛使用。该连接结构易受地形地貌影响,应用局限性较大,缺乏多方向的稳定性结构和结合结构,不利于承受土体挤压,只能用于沿坡度进行简单的堆放。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解决现有挡墙预制部件无法兼顾高承载力稳定性,与生态环境无法有效融合,进而形成建造缺陷的技术问题。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解决现有挡墙无法在兼顾生态环境的同时保证高承载力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0008]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构筑方法,解决现有挡墙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9] 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包括竖直的植生通槽,固定于植生通槽内与植生通槽的轴线相交的植生板,植生通槽的植生通槽底壁向两侧延伸,形成植生通槽延伸部,植生通槽的植生通槽侧壁的端部外翻,形成植生通槽外翻部,植生通槽延伸部、植生通槽侧壁和植生通槽外翻部顺序围成位于植生通槽两侧的构造通槽,植生板上方的植生通槽底壁上开设排水窗。
[0010] 所述植生通槽侧壁向两侧外展,与植生通槽底壁斜交。
[0011] 所述植生板上形成储水槽。
[0012] 所述植生通槽的顶端和底端设置相配合的凹部和凸部。
[0013] 所述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在水平方向左右排列时,两个相邻的构造通槽,组成一个构造连接孔,所述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在在竖直方向上下堆叠时,相邻的相应凹部和凸部互相配合卡锁。
[0014]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包括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还包括条形基础和构造柱,所述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沿竖直方向上下堆叠、沿水平方向左右排列形成拼装主体,所述拼装主体坐落在条形基础的顶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中浇筑形成构造柱。
[0015] 还包括浇筑形成的压顶梁,通过与所述构造柱钢筋联结固定于拼装主体顶部,所述构造柱(300)宽度与所述构造柱(300)的高度相应。
[0016] 所述构造柱中的轴向钢筋分组布置,各组的轴向钢筋长度存在差异。
[0017] 本发明的一种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 步骤01,开挖基础,浇筑条形基础;
[0019] 步骤02,在条形基础顶部,沿条形基础方向形成一排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相邻预制混凝土块形成构造连接孔;
[0020] 步骤03,在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顶端,形成另一排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相邻预制混凝土块形成构造连接孔;上方和下方相应的构造连接孔串联;上方和下方相应的预制混凝土块通过相应的凹部和凸部配合卡锁;
[0021] 步骤04,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浇筑混凝土与预埋钢筋形成部分构造柱;
[0022] 步骤05,压实预制混凝土块背部的填料;
[0023] 重复步骤03至步骤05,竖直向上逐排增加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直至达到指定高度,形成拼装主体,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浇筑混凝土与预埋钢筋形成构造柱;
[0024] 在拼装主体的顶端,沿条形基础方向,浇筑压顶梁,形成挡墙;
[0025] 在预制混凝土块的植生板上的空间填充土壤,种植植被。
[0026] 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7] 根据拼装主体的倾斜需要,设置条形基础的墙踵坡度;
[0028] 浇筑条形基础时,条形基础内预先埋置构造柱的轴向钢筋;
[0029] 现浇的构造柱根据挡墙拼装主体的高度实施分段浇筑或一次性浇筑。
[0030] 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同时满足了保证环境植生与灵活承载装配的功能,提供了将结构承载力与环境协调兼顾的支挡结构。
[0031] 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用以替代传统的重力式挡墙,可以节约80%以上的混凝土材料,大大降低了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其自身的重量受本发明预制混凝土块的影响也大幅度减轻,而填充的土壤可以增加其自身的重量,对形成的绿色植生挡墙墙体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0032] 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构筑方法减少大量的构造柱模板工程量,降低混凝土和刚才的使用量。有效形成挡墙与环境的植生生态系统有效融合。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的轴测图;
[0034] 图2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的主视图;
[0035] 图3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的俯视图;
[0036] 图4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的左视图;
[0037] 图5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的右视图;
[0038] 图6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的后视图;
[0039] 图7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的仰视图;
[0040] 图8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预制混凝土块竖直排列结构的轴测图;
[0041] 图9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预制混凝土块横平排列结构的主视图;
[0042] 图10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预制混凝土块竖向排列结构的左视图;
[0043] 图11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预制混凝土块竖向排列结构的后视图;
[0044] 图12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预制混凝土块横向排列结构的轴测图;
[0045] 图13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预制混凝土块横向排列结构的主视图;
[0046] 图14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预制混凝土块横向排列结构的左视图;
[0047] 图15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预制混凝土块横向排列结构的俯视图;
[0048] 图16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条形基础的轴测透视图;
[0049] 图17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条形基础的左视图;
[0050] 图18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构造柱的轴侧透视图;
[0051] 图19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中构造柱的仰视图;
[0052] 图20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的轴测图;
[0053] 图21为本发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55] 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简称预制混凝土块)为整体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整体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中为进一步提高抗拉、抗压特性,还包括在其中加入的钢筋、钢筋网、钢板或其他抗拉材料的一种或几种。
[0056] 如图1所示,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100包括竖直的植生通槽110,和固定于植生通槽110内,与植生通槽110轴线相交的植生板120,植生通槽110的植生通槽底壁130向(左右)两侧延伸,在植生通槽110两侧分别形成植生通槽延伸部140;
[0057] 图1和结合图3所示,植生通槽110的(两个)植生通槽侧壁150向两侧外展,使得植生通槽侧壁150与植生通槽底壁130斜交;
[0058] 植生通槽110的植生通槽侧壁150的(前)端部外翻,形成植生通槽外翻部160;
[0059] 同侧的植生通槽延伸部140、植生通槽侧壁150和植生通槽外翻部160顺序围成植生通槽110(左右)两侧的构造通槽170。
[0060] 植生板120向植生通槽110的槽口方向延伸,植生板120延伸出槽口与植生通槽外翻部160连接。
[0061] 在植生板120上方的植生通槽底壁130上开设排水窗180。
[0062] 植生板120将植生通槽110分隔为储水部分和防止倾覆部分。
[0063] 在植生通槽110的顶端和底端设置相配合的凹部和凸部。
[0064]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述,植生通槽110的轴线竖直向上,植生通槽底壁130和两个植生通槽侧壁150与其轴线平行,植生通槽底壁130和植生通槽侧壁150为矩形的平板,植生通槽侧壁150对称固定在植生通槽底壁130的两端,植生通槽侧壁150的后端面固定在植生通槽底壁130的前端面上;
[0065] 植生通槽底壁130顶部与底部的间距和植生通槽侧壁150顶部与底部的间距相等;
[0066] 植生通槽底壁130向两侧延伸(分别)形成的植生通槽延伸部140为矩形的平板,对称固定在植生通槽底壁130两端,与其位于同一平面;
[0067] 植生通槽延伸部140顶部与底部的间距和植生通槽底壁130顶部与底部的间距相等;
[0068] 两个植生通槽侧壁150对称向两侧外展,形成两个植生通槽侧壁的后端间距小于前端间距;
[0069] 两个植生通槽侧壁150的端部对称外翻形成的植生通槽外翻部160为矩形的平板,植生通槽外翻部160固定在植生通槽侧壁的前端,位于同一平面,与植生通槽底壁130平行;
[0070] 植生通槽外翻部160顶部与底部的间距和植生通槽底壁130顶部与底部的间距相等;
[0071] 植生通槽延伸部140与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同侧端部平齐,形成的平齐面与植生通槽底壁130垂直。
[0072] 在构造通槽170中,植生通槽侧壁150的上部设置起吊钢棒穿孔141,用于构件起吊时插入起吊钢棒。在植生通槽侧壁150下部设置一至两根通长钢筋171,通长钢筋171埋置于植生板120中,贯穿两侧的构造通槽170,两端伸出与构造通槽170的槽口(即预制件边缘)平齐,用于与构造柱相连接时钢筋锚固。
[0073] 同时,可根据地质条件等技术要求,在植生通槽侧壁150端部边缘(侧壁的前后方向)、植生通槽延伸部140的端部边缘(侧壁的前后方向)和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端部边缘(侧壁的前后方向)上,分别设置贯穿的第二钢筋穿孔142,以增强构件与构造柱的连接强度。
[0074] 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植生板120包括顺序连接的类矩形的第一延伸板121、第二延伸板122和第三延伸板123,第一延伸板121与植生通槽110的轴线垂直,其后端固定在植生通槽底壁130上,接近底部,其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侧的植生通槽侧壁150上。
[0075] 第二延伸板122的后端固定在第一延伸板121的前端上,其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侧的植生通槽侧壁150上,第二延伸板122的前端向斜上方延伸至植生通槽110的槽口处,第一延伸板121和第二延伸板122的夹角在150度至180度之间。
[0076] 第三延伸板123与第二延伸板122的延伸同向,第三延伸板123的左右两端间距等于两个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外侧左右两端间距,第三延伸板123的后端中部固定在第二延伸板122的前端上,第三延伸板123的后端左部固定在左侧的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前端面上,第三延伸板123的后端右部固定在右侧的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前端面上,第三延伸板123的前端为弧形。
[0077] 第三延伸板123、植生通槽延伸部140与植生通槽外翻部160的同侧端部平齐,形成的平齐面与植生通槽底壁130垂直。
[0078] 第一延伸板121的厚度与第二延伸板122后端的厚度相同,自第二延伸板122后端向第三延伸板123前端厚度逐渐变小。
[0079] 如图2和图6所示,排水窗180开设在植生通槽侧壁150之间的植生通槽底壁130中部,为一贯穿植生通槽底壁130的矩形通孔,排水窗180的底部侧壁上固定与排水窗180同厚度(即与植生通槽底壁130的前后端面间距同厚度),与排水窗180左右侧壁等间距的矩形凸台181,排水窗180底部侧壁与左右侧壁的结合处,以及矩形凸台181两端与排水窗180底部侧壁的结合处圆滑过渡,排水窗180顶部侧壁与左右侧壁的结合处形成倒角过渡,排水窗180的底部侧壁略高于植生板120的第一延伸板121。
[0080] 如图3所示,在矩形凸台181前端面的左右两端,平行固定一对储水挡板124,储水挡板124的后端固定在矩形凸台181上,储水挡板124的底部和前端与植生板120的第一延伸板121和第二延伸板122固定连接,储水挡板124的底部和前端的形状与植生板120的第一延伸板121和第二延伸板122的连接位置适配。储水挡板124、矩形凸台181和植生板120围成植生板120上的储水槽126。
[0081] 储水挡板124高度可调,这样通过调节储水挡板124的高度就可以形成适应不同地域水文条件的储水槽126。
[0082] 储水挡板124的顶部低于矩形凸台181的顶部。
[0083] 利用排水窗180的底部侧壁与植生板120的第一延伸板121的高差,也可以在植生板120上形成储水槽126。
[0084] 在植生板120上形成较深的纹理,也可以在植生板120上形成储水槽126。
[0085] 如图7所示,第一延伸板121的底部开设圆柱形的构造盲孔125,构造盲孔125的底部直径小于开口处直径。
[0086] 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植生通槽底壁130的顶部(中部),设置与植生通槽底壁130厚度相同的第一梯形凸台131,在植生通槽底壁130的底部(中部),设置与第一梯形凸台131轮廓相应的第一梯形凹槽132。
[0087] 在植生通槽侧壁150的顶部(中部),设置与植生通槽侧壁150厚度相同的第二梯形凸台151,在植生通槽侧壁150的底部(中部),设置与第二梯形凸台151轮廓相应的第二梯形凹槽152。
[0088] 植生通槽110的凹部即第一梯形凹槽132、第二梯形凹槽152,凸部即第一梯形凸台131、第二梯形凸台151。
[0089] 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同时满足了保证环境植生与灵活承载装配的功能。利用预埋钢筋和钢筋网格与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充分利用了现有建筑技术的成熟制造工艺,保证了预制混凝土块的必要刚性和韧性。
[0090] 通过植生通槽延伸部140、植生通槽侧壁150和植生通槽外翻部160形成的构造通槽170的槽口,与植生通槽110的槽口方向基本垂直,与植生通槽110共用植生通槽侧壁150,形成了三个槽口在平面中的方向垂直分布,使得各通槽的侧壁和底壁可以均匀承载和传导竖直方向的巨大负荷。各通槽的共用侧壁或底壁再承压时,会受到不同通槽承受负荷所形成的剪切力,各剪切力因通槽分布方向的影响,大部分抵消,使得预制混凝土块应力结构可以轻松承受,避免了主要承载负荷的预制混凝土块局部产生不可抗拒的内应力造成破损。
[0091] 植生板120有效的将预制混凝土块分隔成上部的储水植生部分和下部的防止倾覆稳定基座部分,植生板120利用自后向前的渐变厚度和角度改善下部的防止倾覆稳定特性和上部的蓄水存土特性,植生板120的厚度自后向前稳定一段后逐渐变薄,使得植生通槽110的植生通槽底壁130方向的重力稳定性更优良,形成预制混凝土块后重前轻的结构,在静稳定状态下出现后倾趋势。利用后倾趋势使植生板120向前变薄,并延伸出植生通槽110的槽口,形成一种利用第三延伸板123的延长力矩有效平衡后倾趋势的新颖结构。利用该结构在植生板120上填充土壤种植植被,在实现与环境结合植生覆盖,恢复铁路、公路建设中遭受破坏的绿色植被同时,利用填充的土壤种植植被增大预制混凝土块的自重,结合延长力矩平衡后倾趋势,形成包括土壤种植植被的预制混凝土块,使其重心前移至最佳负荷承载空间。
[0092] 植生通槽侧壁150的对称向两侧外展,扩大了植生通槽110敞口处的面积,自后向前,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板122和第三延伸板123与外展的植生通槽侧壁150在上部的储水植生部分形成了一个倾斜的半开放的容纳空间。至于其中的土壤种植植被自然沉降密实的过程中形成的土方整体,具有向植生通槽底壁130移动的趋势,使得土壤种植植被不易向植生通槽110敞口处移动,保证根系稳定,水分和土壤不易流失,避免了土壤种植植被过程中的土壤填充变化带来的局部空洞。
[0093] 而在两侧外展的植生通槽侧壁150与植生板120之间填充的土壤种植植被受自重影响,与上部的储水植生部分的预制混凝土块充分结合,使得下部的防止倾覆稳定基座部分的预制混凝土块可以均匀地承载,不改变植生通槽110的内应力状态,维持预制混凝土块的长期使用寿命。
[0094] 排水窗180的设置使得预制混凝土块100的植生通槽110内外的土壤生态系统相贯通,当上部的储水植生部分的植生通槽110中雨水过多时,积水会由排水窗180向背后的土壤中排出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背后土壤中过量积水也可以由排水窗180通过植生通槽110排出,释放背后土壤中对预制混凝土块100的侧向流体压力,保证预制混凝土块,及预制混凝土块堆叠集合的稳定性,避免预制混凝土块堆叠集合因水压力垮塌。当植物根系与预制混凝土块100背后的土壤连接后可以进一步增加稳定性。有效解决了支挡结构背后排水问题,同时植物根系可透过排水窗伸入背后土壤,增加支挡与土壤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0095] 排水窗180上的矩形凸台181与储水挡板124结合,与植生板120围成的储水槽126受植生板120的倾斜角度限定,可以根根需要维持必要的储水量,进一步提高了预制混凝土块的环保效果。进一步可以根据所处位置的气候条件,调节储水挡板124的高度,满足植被生长水分要求的需要。如:干旱地区设置较大深度,便于水分存储,保证植生长的水分要求;较多雨地区,设置较小深度,利于水分排出,避免植根系腐烂,满足土壤种植植被的干旱、潮湿生长环境。
[0096] 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将本发明的两个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朝向同一方向,在竖直方向上下堆叠,上方预制混凝土块的植生通槽110底部的第一梯形凹槽132和第二梯形凹槽152,与下方预制混凝土块的植生通槽110顶部的第一梯形凸台131和第二梯形凸台151互相配合卡锁,使得两个预制混凝土块结合为整体。
[0097] 如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将本发明的两个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朝向同一方向,在水平方向左右排列,两个预制混凝土块相邻的构造通槽170,利用预制混凝土块自重紧密结合,环绕两个平行轴线两个构造通槽170组成一个构造连接孔190。利用U型钢筋卡子穿过构造通槽170上的钢筋穿孔141形成钢筋网格的绑扎,同时利用构造通槽170中的通长钢筋171加强钢筋网格。
[0098] 预制混凝土块互相配合的第一梯形凹槽132和第二梯形凹槽152,第一梯形凸台131和第二梯形凸台151在竖直方向上下堆叠时互相配合卡锁,使上下两块预制混凝土块互相锁止不发生位移,增加连接强度。同时预制混凝土块合理的轮廓设计,使得互相锁止时的两块预制混凝土块的接触面积充分和紧密,防止错动,使得载荷重量可以直接地、无损失地传导,避免两块预制混凝土块结合部出现内应力聚集。同时有利于安装过程中的对齐和稳定。
[0099] 当两个预制混凝土块在水平方向并列依靠时,相邻的构造通槽170形成紧密结合的构造连接孔190,构造连接孔190自动构成了现浇构造柱的一部分浇筑模板,当两两水平并列依靠的预制混凝土块同时进行竖直方向上下堆叠时,沿轴线串联的构造连接孔190就会形成现浇构造柱的完整浇筑模板。这种在加强预制混凝土块植生通槽110的承载强度时形成的自动模板拼接结构,在施工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减少了立模工序以及相应的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
[0100] 同时,利用构造通槽170上的钢筋穿孔141,配合U型钢筋卡子,可以形成浇筑模板中的绑扎箍筋,形成钢筋网格,配合通长钢筋171,可以进一步增加现浇构造柱中的配筋数量和结构,使得现浇构造柱与预制混凝土块的构造连接孔190的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极大改善预制混凝土块水平排列和竖直堆叠时形成的拼装主体的整体刚性和韧性。
[0101] 利用上述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沿竖直方向上下堆叠和沿水平方向左右排列可以形成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的(平板状的)拼装主体。
[0102]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还包括由现浇混凝土和钢筋形成的条形基础200,条形基础200由同方向的基底板210和凸榫220组成,基底板210和凸榫220为矩形的平板,基底板210和凸榫220轴线平行,凸榫220的顶部固定在基底板210底部的中部。
[0103] 基底板210直接承载水平排列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基底板210的一(长边)端为墙踵211,另一(长边)端为墙趾212,墙踵211的顶部与水平面呈0至15度的坡度,条形基础200的墙趾212与墙踵211外侧间距与拼装主体的前后端间距相应,受设计规范的稳定性约束。
[0104] 凸榫220可以形成条形基础200的地基,深入地面与地下土方充分接触,形成牢固的根基,使得条形基础200无法移动。基底板210适当增加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拼装主体的单位压强。基底板210的墙踵211坡度可以根据地形或设计适应拼装主体整体倾斜的构造需求,使得建立的拼装主体适应岸、渠、堤、坝等具体施工环境的要求。既可以形成垂直于地面的拼装主体,也可以根据地形形成倾斜于地面(向后仰)的拼装主体。
[0105] 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还包括构造柱300,构造柱300形成在连通的构造连接孔190中,构造柱300包括构造连接孔190中的现浇混凝土和布设在构造连接孔190中且同轴向的若干轴向钢筋310。
[0106] 如图18和图19所示,构造柱300为四棱柱体,构造柱300的水平断面为等腰梯形,构造柱300的水平断面的轮廓与构造连接孔190的水平断面轮廓相同。
[0107] 构造柱300中沿轴向布设的若干轴向钢筋310按长度分组,轴向钢筋310的一端埋设在条形基础200中,轴向钢筋310的另一端按长度形成高差。
[0108] 构造柱300中轴向钢筋310自前向后分成平行的三排,前排4根,中排四根,后排三根,前排左起第一根、中排左起第二根和后排左起第一根位于同一平面,前排左起第四根、中排左起第三根和后排左起第三根位于同一平面,前排与中排的距离大于中排与后排距离的两倍;轴向钢筋310的前排左起第一根和第四根,以及中排左起第一根和第四根贯穿构造柱300的顶部和底部,前排左起第二根和第三根终止于构造柱300的中下部,中排左起第二根和第三根,以及后排左起第二根终止于构造柱300的中部,后排左起第一根和第三根终止于构造柱300的中上部。
[0109] 轴向钢筋310间绑扎箍筋。
[0110] 构造柱300与构造连接孔190有机结合,形成套接结构,在受力时会形成相互支撑。根据拼装主体的高度,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190的完整浇筑模板中形成的现浇的构造柱
300,根据不同高度的压力承载强度进行配筋,除必要的贯穿构造柱的轴向钢筋310配筋外,其余轴向钢筋310的高度成等差或等比分组,使得构造柱300可以适应拼装主体不同高度的压力承载强度。本实施例形成的现场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利用预制构件自带模板结构形成拼装主体的主要受力构件,简化了施工安装,同时也降低了施工成本。
[0111] 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还包括在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的拼装主体顶部固定的压顶梁400,压顶梁400为条形,由现浇混凝土和钢筋形成,其钢筋与构造柱轴向钢筋和其他配筋联结固定于拼装主体顶部,其前后端间距(即压顶梁的宽度)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100形成的拼装主体的构造柱前后端间距(即构造柱的高度)相同,其左右端间距(即压顶梁的长度)与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100形成的拼装主体的左右端间距(即拼装主体的宽度)相同。
[0112] 实际应用中,构造柱300将条形基础200和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100形成的拼装主体结合为一体,压顶梁400提供了额外的重量和拼装主体的顶部牢固结构。
[0113] 本发明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用以替代传统的重力式挡墙,可以节约80%以上的混凝土材料,大大降低了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其自身的重量受本发明预制混凝土块的影响也大幅度减轻,而填充的土壤可以增加其自身的重量,对形成的绿色植生挡墙墙体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
[0114] 由于采用了崭新的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预制混凝土块和构造柱与串联构造连接孔190,以及压顶梁400和条形基础200形成拼装主体,进而形成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因此需要配套的构筑方法进行施工。
[0115] 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16] 步骤01,开挖基础,浇筑条形基础200;
[0117] 步骤02,在条形基础200顶部,沿条形基础200方向形成一排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相邻预制混凝土块形成构造连接孔190;
[0118] 步骤03,在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顶端,形成另一排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相邻预制混凝土块形成构造连接孔190;上方和下方相应的构造连接孔190串联;上方和下方相应的预制混凝土块通过相应的凹部和凸部配合卡锁;
[0119] 步骤04,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190浇筑混凝土与预埋钢筋形成部分构造柱300;
[0120] 步骤05,压实预制混凝土块背部的填料;
[0121] 重复步骤03至步骤05,竖直向上逐排增加并列组装的预制混凝土块,直至达到指定高度,形成拼装主体,在串联的构造连接孔190浇筑混凝土与预埋钢筋形成构造柱300;
[0122] 在拼装主体的顶端,沿条形基础200方向,浇筑压顶梁,形成挡墙;
[0123] 在预制混凝土块的植生板120上的空间填充土壤,种植植被。
[0124] 本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构筑方法可以利用本发明的预制混凝土块快速拼装形成绿色植生挡墙,减少大量的构造柱模板工程量,降低混凝土和刚才的使用量。有效形成挡墙与环境的植生生态系统有效融合。
[0125] 利用本发明的条形基础200可以提高拼装主体的稳定性,进而实现倾斜拼装主体的构筑。
[0126] 在以上构筑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快速拼装绿色植生挡墙系统的针对性结构性能:
[0127] 进一步,为提高墙体稳定性能,同时实现倾斜拼装主体(墙体)的构筑,拼装主体坐落在条形基础的墙踵上,墙踵坡度为0~15度。
[0128] 进一步,为实现机械施工,提供施工速度,利用起吊钢棒机械吊装,起吊钢棒伸出长度10~15cm,直径14mm。
[0129] 进一步,为了保证条形基础200与拼装主体的整体性,浇筑条形基础时,条形基础内预先埋置构造柱300的轴向钢筋。
[0130] 进一步,为了节省钢材,轴向钢筋分段或分组布置,沿轴向绑扎箍筋,箍筋间距20~30cm。不同段的钢筋数量存在差异,即意味不同组的钢筋长度存在差异。
[0131] 进一步,为了保证现浇质量和保证现浇速度,现浇的构造柱根据挡墙拼装主体的高度实施分段浇筑或一次性浇筑,一次性浇筑高度3~3.5m。
[0132] 进一步,为了保证拼装主体的稳定性,条形基础200的墙趾厚度不小于30cm,凸榫厚度不小于30cm,墙踵与墙趾总长约为墙高的十分之一且不小于30cm。进一步,为了保证与环境土壤的紧密结合,拼装主体背部的填料(填土)应该分层碾压,分层碾压厚度20~30cm。
[0133] 填料的最大干密度用标准击实试验获得,填料要求的最低压实度按照设计文件规定执行,最低不得低于90%。
[0134] 进一步,为了最好地适应环境湿度和气候条件,在施工前根据地形、景观需要,确定预制混凝土块1形状、尺寸,完成预制混凝土块的选型。进一步,为了增加预制混凝土块的配重,植生板120上的空间填充填筑土壤或碎石。
[01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