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854796.1

文献号 : CN10564238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G·沙彻M·马尔迪尼

申请人 :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装置,包括能够相对于基座沿第一移动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的支架、用于夹持试管的夹持部、弹性地联接到支架的至少一个致偏元件和弹性地联接到固定基座的至少一个阻挡元件。其中,阻挡元件被构造成与致偏元件相接合并且在第一周期期间克服弹性力阻挡致偏元件相对于支架的移动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周期之前从致偏元件脱离,在第一周期期间,支架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从而使夹持部朝彼此移动,在第二周期中,支架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从而允许夹持部彼此弹性地远离。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中的装置(1),该装置(1)包括:固定基座(4);

支架(10),其能够相对于固定基座(4)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向试管架,以及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移动方向移动;

至少一个致动器(34),其用于使支架(10)移动;

一个以上夹持器(23),其联接到支架(10)且可随支架(10)移动,夹持器(23)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对夹持臂(40、41),所述一对夹持臂(40、41)设置有夹持部(42)用于夹持试管(2);

至少一个致偏元件(27),其弹性地联接到支架(10)并且以相对于支架(10)可移动的方式联接到夹持臂(40、41)并且因此使夹持部(42)朝向彼此或远离彼此移动;

至少一个阻挡元件(11),其弹性地联接到固定基座(4),其被构造成与致偏元件(27)相接合并且在第一周期期间克服弹性力阻挡致偏元件(27)相对于支架(10)的移动,并且被构造成在支架(10)沿行进路径移动了之后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的时候以及在第二周期之前从致偏元件(27)脱离,在第一周期期间,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沿行进路径移动从而使夹持部(42)朝彼此移动,在第二周期中,支架(10)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从而允许夹持部(42)弹性地远离彼此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被构造成使得在将试管(2)充分插入试管架(3)的保持座(51)中的情况下,夹持试管(2)的每个夹持器(23)能够沿着试管(2)滑动。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中,夹持臂(40、41)中的每一个是能弹性变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1),其中,夹持臂(40、41)中的每一个包括片簧(45),片簧(45)布置成使得夹持部(42)能够相对于联接到可致偏元件(27)的安装部(43)弹性地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1),其中,夹持部(42)铰接到安装部(43)。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中,支架(10)包括第一保持杆(25)和第二保持杆(26),并且每个夹持器(23)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保持杆(25)的第一夹持臂(40)和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二保持杆(26)的第二夹持臂(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1),其中,致偏元件是联接到夹持臂(40、41)的致偏杆(27),其中每个夹持臂(40、41)联接到致偏杆(27),使得致偏杆(27)的移动促使夹持臂(40、

41)分别环绕第一保持杆(25)和第二保持杆(26)枢转。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中,阻挡元件(11)是杠杆,其可枢转地安装到固定基座(4)并且被构造使得致偏元件(27)在第一周期期间与杠杆相接触或进入与杠杆相接触的状态并且随后在第二周期之前从杠杆滑离。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中,夹持臂(40、41)中的每一个的夹持部(42)包括用于夹持试管(2)的橡胶垫(46)。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中,致动器(34)是具有主动旋转转子(35)的电马达,其中转子(35)联接到偏心突起(38),偏心突起(38)与支架(10)的引导部相接合,以使支架(10)沿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进一步包括阻挡件(66),阻挡件(66)被构造成停止在架输送线(69)上输送的架(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1),其中,阻挡件(66)是枢转臂(70),其弹性地联接到固定基座(4),使得阻挡件臂(70)能够克服弹性力枢转。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其中,夹持器臂(40、41)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在试管(2)的顶开口下方试管(2)长度的至少20%处夹持试管(2)。

14.一种用于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中的系统(100),包括:

试管架(3),其保持一个以上试管(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中的装置(1)。

15.一种用于使用夹持器(23)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的保持座(51)中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周期期间使夹持器(23)朝保持座(51)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其中,至少一个阻挡元件(11)弹性地联接到用于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中的装置(1)的固定基座(4),阻挡元件(11)在第一周期期间与联接到夹持器(23)的夹持臂(40、41)的致偏元件(27)接合,并且克服弹性力阻挡致偏元件(27)相对于用于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中的装置(1)的支架(10)的移动,在第一周期期间,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沿行进路径移动从而使夹持部(42)朝彼此移动以夹持试管(2),-在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沿行进路径移动了之后,使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使致偏元件(27)脱离,从而允许夹持部(42)弹性地远离彼此移动以释放试管(2);

-在第一周期之后的第二周期期间,使夹持器(23)沿与第一移动方向相反的第二移动方向移动。

说明书 :

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分析样品处理领域并且涉及用于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自动化临床分析仪中,可以通过各种诊断方法来检验诸如体液的样品。在实际使用中,方便的做法是将用于分析的样品供给到试管中,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试管。
[0003] 通过分析仪进行样品处理通常涉及用移液管吸移样品的等分部分。由于移液管吸移操作通常需要将移液管下降到试管中,所以重要的是,试管在试管架中具有竖立位置以避免移液管与试管之间的任何物理接触,这种物理接触有可能导致样品污染甚至损害移液管或试管。然而,试管在它们的保持座中通常至少具有小的位置可变性,使得可以例如通过手动相互作用容易地将试管插入试管架中或从试管架移除。因此,可能发生试管未适当地装配在保持座中的情形,也就是说,试管因未到达保持座的底面而在试管架中具有太高的位置,并且因此可能相对于竖立位置具有略倾斜的方位。这可能例如因在样品处理过程中移动试管架或技工的不适当操纵而导致。如果将试管不适当地定位在保持座中,则在试管架的输送期间可能发生试管与仪器部分的碰撞,这也是可能的。
[0004] 因此,有利的是确保将试管适当地定位在试管架中。
[0005] 针对前述情况,期望提供用于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自动化装置。该目的和进一步的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装置和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发明内容

[0006]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试管”指的是适于接纳样品的细长容器。在一个实施例中,试管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在一端处设置有封闭(例如,圆形)底部,在另一端处设置有顶开口。
[0007]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试管架”可互换地被称为“架”,指的是任何能够提供一个以上区域(区域中的每一个都能够保持一个试管)的装置,在下文中该区域被称为“保持座”。通常,每个保持座都包括由座壁和座底部形成的中空空间,中空空间被构造成将试管插在竖立位置中。底座是保持座的最低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试管架只有一个保持座并且被构造为单试管保持器或盘(puck)。在一个实施例中,试管架具有按一维或二维阵列布置的多个保持座,被构造为多试管保持器。
[0008] 一般来说,试管架的每个保持座都被构造成将试管保持在竖立位置中。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竖立”,说的是相对于垂直于由一维或二维阵列保持座限定的架平面的方向而言,试管的纵向轴线的平行(非倾斜)方位(延伸方向)。具体地说,在架平面具有水平方位的情况下,试管的竖立位置可以与竖直方向(重力的方向)一致。因此,术语“倾斜”说的是,就竖立位置而言,试管纵向轴线的非平行方位。
[0009]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重新定位”说的是将试管的位置从相对于座底部的非接触位置改变为与座底部相接触的位置。因此,重新定位包括朝座底部推动试管,直至建立与座底部相接触为止。结果,重新定位可以包括将试管架中所包含的试管的方位从倾斜方位改变为非倾斜(竖立)方位。因此,将试管重新定位不涉及第一次将试管放置到保持座中。而是,对试管的重新定位涉及改变保持座中已包含的试管的竖立位置和/或方位,通常涉及将试管充分插入到保持座中,也就是说,使试管朝保持座的底部移动,直至试管靠在底面为止,从而与底面物理接触。
[0010]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用于将一个以上试管重新定位在管架的保持座中的新装置。该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构造,并且例如可以结合自动化分析仪使用,用于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来分析样品,所述各种分析方法通常诸如但不限于临床化学、免疫化学、凝结、血液学、尿分析和生物化学分析。
[0011] 具体地说,用于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装置包括固定基座,固定基座至少在装置的操作期间不相对于环境移动。
[0012] 装置还包括支架,支架能够相对于固定基座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用以使支架移向试管架(即,一个以上保持座),并且能够相对于固定基座沿与第一移动方向相反的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用以使支架移离试管架。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对应于试管架中具有竖立位置的一个以上试管延伸的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能相对于固定基座沿直线移动。
[0013] 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移动载体的致动器。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是具有主动旋转转子的电马达。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子可旋转地联接到偏心件,偏心件与支架的引导部接合,所述引导部例如但不限于线性引导部,特别是用于使支架沿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的凹部。这提供移动支架的容易、坚固且费效比高的装置。
[0014] 装置还包括联接到支架并且可随支架移动的一个以上夹持器,其中夹持器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对夹持臂,每一对夹持臂设置有用于夹持试管的夹持部。该一个以上夹持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从试管的顶开口的下方的一侧夹持试管。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一个以上夹持器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在试管顶开口下方试管长度至少20%处夹持试管。因此,防止了夹持器与开放的顶开口或与封闭顶开口的盖接触,并且因此可以避免被包含在试管中的样品的可能的交叉污染。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臂中的每一个的夹持部包括用于夹持试管的橡胶垫。因此,试管可以可靠地由夹持器臂夹持,其中,摩擦力能容易地由橡胶垫调整。通常,橡胶垫可以容易地被更换,例如当进行维护操作时。
[0015] 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致偏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致偏元件弹性地联接到支架,并且以相对于支架可移动的方式联接到夹持臂,因此使夹持部朝向或远离彼此移动。
[0016] 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元件,所述至少一个阻挡元件弹性地联接到固定基座,其被构造成与致偏元件相接合,并且在支架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从而使夹持部朝彼此移动的第一周期期间,克服弹性力阻挡致偏元件相对于支架的移动,并且被构造成在支架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从而允许夹持部彼此弹性地远离的第二周期之前,从致偏元件脱离。
[0017] 因此,本发明的装置有利地能够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以避免在通常在样品分析过程中执行的随后移液管移液操作期间试管与移液管之间或在架输送期间试管与仪器的部分之间的任何碰撞。因此,本发明的主要优点通过如下事实给出:可以避免碰撞,并且因此,可以避免试管和/或移液管的损坏以及样品的溢出与过程中断。因此,可以以时效比和费效比高的方式可靠地处理样品。
[0018]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当使支架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并且将试管充分插入保持座中时,夹持试管的每个夹持器可以沿着试管滑动(滑行)。因此,防止对座底部施加可能导致试管损坏和/或夹持器损坏的不必要的力。另外,为了将倾斜试管重新定位在竖立位置中,试管架中的倾斜和非倾斜试管可以有利地以同样的方式被处置。
[0019] 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夹持臂能弹性变形。结果,当使支架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并且将夹持试管充分插入保持座中时,可以容易地实现夹持器的滑动夹持。另一个优点由如下事实给出:夹持臂可以容易地适应垂直于它们的延伸具有不同尺寸的试管,使得相同的试管架中更大和更窄的试管都可以可靠地重新定位。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臂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夹持试管的夹持部和用于将夹持臂可旋转地安装(可枢转地联接)到支架的安装部,并且还包括片簧,片簧布置成使得夹持部可以相对于联接到可致偏元件的安装部弹性地弯曲。结果,可以以坚固且费效比高的方式制造夹持臂,且弹性力容易地适应用户的具体需要。此外,如果需要,则可以容易地更换片簧。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铰接到安装部,使得夹持部可以相对于夹持部容易地弯曲。结果,夹持臂与具有不同宽度的试管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
[0020] 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架包括第一保持杆和第二保持杆,并且每个夹持器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一保持杆的第一夹持臂和可枢转地联接到第二保持杆的第二夹持臂。结果,可以将夹持臂以容易、坚固且费效比高的方式可旋转地联接到支架。
[0021] 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致偏元件是致偏杆,该致偏杆通过弹性元件弹性地联接到支架并且联接到第一和第二夹持臂两者,所述弹性元件例如但不限于弹簧(例如,螺旋弹簧),其中,每个夹持臂联接到致偏杆,使得致偏杆的移动促使夹持臂分别环绕第一保持杆和第二保持杆枢转。因此,夹持臂可以分别环绕第一和第二保持杆旋转,使得夹持部可以克服致偏杆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力朝彼此移动,并且还可以通过致偏杆的弹性装置的弹性力远离彼此移动。结果,可以以容易、坚固且费效比高的方式使夹持部朝向以及远离彼此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可以使致偏杆分别平行于支架的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被构造成使得致偏杆至少在使支架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的第一周期的一部分期间相对于固定基座保持不动,而至少在使支架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的第二周期期间可以相对于固定基座以及相对于支架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夹持臂联接到致偏杆使得致偏杆的移动促使夹持臂分别环绕第一保持杆和第二保持杆枢转,其中夹持臂的枢转在使支架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之前被停止。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夹持臂经细长孔联接到致偏杆,其中,致偏杆通过细长孔插入,使得致偏杆可以相对于夹持臂例如在支架的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上移动。结果,装置可以以坚固且费效比高的方式容易地制造。此外,方便装置的维护。
[0022] 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阻挡元件是可枢转地固定至固定基座的杠杆,其中杠杆被构造成使得致偏元件在第一周期期间与杠杆相接触或进入与杠杆相接触的状态,并且随后在第二周期之前从枢转过的杠杆滑落。结果,在使支架沿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的同时,可以容易地实现致偏元件的阻挡和释放。
[0023]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阻挡件,阻挡件被构造成阻挡在架输送线上输送的试管架。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阻挡件是枢转臂,枢转臂弹性地联接到固定基座使得臂可以克服弹性力枢转。结果,试管架可以相对于所述一个以上夹持器保持不动,使得夹持器可以夹持试管,以当支架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时重新定位。
[0024]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保持一个以上试管的试管架以及如上所述的用于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包括架输送线,架输送线被构造成将试管架输送至允许通过用于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装置对试管进行重新定位的位置中。
[0025]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使用夹持器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的保持座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第一周期期间使夹持器沿第一移动方向朝试管架移动的步骤,在第一周期之后在第二周期期间使夹持器沿与第一移动方向相反的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的步骤,在第一周期内通过夹持器夹持试管的步骤以及在第二周期之前释放试管的步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将试管充分插入试管架的保持座中,则夹持器可滑动地夹持试管。
[0026]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装置的上述各实施例可以单独或者任何组合形式使用。

附图说明

[0027] 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列描述更充分地呈现。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且连同上文给出的一般描述和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起到解释发明的原理的作用。
[0028] 图1绘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连同示例性试管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组合侧前视图;
[0029] 图2绘出图1的装置的另一个组合侧前视图;
[0030] 图3绘出图1的装置的侧视图;
[0031] 图4绘出图1的装置的组合侧后视图;
[0032] 图5绘出图1的装置的另一个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借助于图示,现在描述可以实施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在下列描述中,参照相互垂直布置的第一至第三方向(x、y、z),且第一、第二方向(x、y)限定一个平面,并且第三方向(z)相对于该平面垂直布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方向(x、y)限定水平面,并且第三方向(z)垂直布置(下落方向)。
[0034] 参考附图,解释用于将试管重新定位在试管架中的总体上以附图标记100表示的自动化系统。具体地说,系统100包括用于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的保持座51中的自动化装置1。系统100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用于分析样品的分析仪,或联接到分析或后分析系统(在图中未示出),例如联接到用于将架输送到分析仪或从分析仪输送的输送线。
[0035] 更具体地说,用于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中的装置1包括固定基座4,固定基座4至少在装置1的工作期间不相对于装置1的环境(例如,在装置1下面的表面)移动。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基座4包括例如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后板5和两个侧板6,两个侧板6中的每一个在边缘上固定至后板5,且后板5的方位在由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限定的平面中,并且侧板6中的每一个方位在由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限定的平面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侧板6中的每一个具有斜角形状并且包括第一侧板部分7和第二侧板部分
8,第一侧板部分7沿第三方向(z)延伸并且通过侧板固定装置9(诸如但不限于螺钉)固定至后板5,第二侧板部分8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侧板部分7突出。
[0036]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侧板6处,装置1包括阻挡元件11,该阻挡元件为钩,具有大致C形并且借助于在其一端部处的钩枢转接头12可旋转地安装至第二侧板部分8。因此,每个钩可以相对于侧板6沿彼此相反的两个旋转方向在由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限定的平面内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侧板6处,钩弹性元件24(诸如但不限于螺旋弹簧)布置在第二侧板部分8与钩之间从而弹性地联接侧板6和钩,从而使钩沿一个旋转方向偏。
[0037] 装置1还包括支架10,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支架10可移动地联接到固定基座4,从而能沿第一移动方向朝试管架3(即,朝保持座51)移动,并且能沿与第一移动方向相反的第二移动方向远离保持座51移动。在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平行于第三移动方向(z)并且可以例如竖直地布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0包括板状弯头13,板状弯头13具有角形状并且可滑动地安装至固定基座4。更具体地说,弯头13由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第一弯头部分15和沿第一方向(x)远离第一弯头部分15突出的第二弯头部分16。第一弯头部分15借助于弯头固定装置14(诸如但不限于螺钉)直接固定至滑动架17,其中,滑动架17可滑动地联接至在后板5的后侧19形成并且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线性滑动架引导部18。因此,支架10可以沿着滑动架引导部18例如朝保持座51和远离试管架3的保持座51线性地来回平移。
[0038] 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0还包括总体上以附图标记21表示的载体,载体21在其一端部处借助于载体固定装置22(诸如但不限于螺钉)固定至第二弯头部分16。更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载体21包括第一保持杆25和第二保持杆26,每个保持杆25、26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被固定至载体21的两个载体侧部28。如图所示,保持杆25、26可以例如插过载体侧部28的固定孔33。载体侧部28中的每一个在由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限定的平面中延伸。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载体21还包括:载体顶部29,其在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限定的平面中延伸;载体前部30、载体后部31,每一个都在由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限定的平面中延伸;和多个规则隔开的载体中间部分32,中间部分32中的每一个在由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限定的平面中延伸。载体21的各部分28-32相对于彼此固定并且一起形成坚硬的底部敞开壳体,用于将夹持器23的上端部容纳在相邻的载体中间部分32之间的空间限定的单独的隔间中。
[0039] 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还包括用于使支架10移动的致动器34,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34被构造为具有主动旋转转子35的电马达,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动旋转转子35借助于带传动装置37可旋转地联接到在由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限定的平面中延伸的盘36。盘36在其前侧20处可旋转地固定至后板5。结果,通过使转子35主动地旋转,盘36可以借助于带传动装置37旋转。在一个实施例中,盘36具有偏心突起38,偏心突起38朝载体后部3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与线性引导部(诸如但不限于由载体后部31形成的凹部39)相接合。凹部39沿第二方向(y)线性地延伸。因此,通过使盘36旋转,偏心突起38带动支架10,从而使支架10沿着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线性地来回移动,而偏心突起
38沿第二方向(y)在凹部39内来回移动。因此,转子35的旋转运动可以容易地被转换成支架
10的线性运动。
[0040] 如图所示,每个夹持器23都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于彼此相对的一对夹持臂40、41。因此,各夹持器23包括第一夹持臂40和第二夹持臂41,各夹持臂40、41包括用于夹持试管2的夹持部42和用于将夹持臂40、41可旋转地联接到支架10的安装部43。具体地说,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部43通过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铰链44铰接到夹持部42。
结果,夹持部42可以相对于安装部43朝向和远离试管2容易地枢转。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臂40、41中的每一个包括片簧45,片簧45从安装部43延伸到夹持部42,使得夹持部42可以相对于安装部43弹性地弯曲。结果,夹持臂40、41中的每一个能弹性地变形。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夹持部42包括用于夹持试管2的橡胶垫46。
[0041] 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安装部43具有弯曲形状并且包括第一杆孔47、第二杆孔48和铰链4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杆孔47形成在安装部43的与铰链44相反的端部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杆孔48是圆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杆孔47是细长孔,例如,具有在安装部43的延伸部之后的延伸部。如图所示,第一保持杆25插过第一夹持臂40的第二杆孔48,并且第二保持杆26插过第二夹持臂41的第二杆孔48。结果,第一夹持臂40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保持杆25,并且第二夹持臂41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二保持杆26。因此,第一和第二夹持臂40、41分别随支架10一起(即随第一和第二保持杆25、26一起)沿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并且还可以分别环绕第一和第二保持杆25、26旋转。
[0042] 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夹持臂40、41两者的安装部43并排布置成一排,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一杆孔47彼此对齐。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还包括致偏杆27,致偏杆27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通过杆弹性装置52(诸如但不限于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螺旋弹簧)弹性地联接到支架10。如图所示,例如,可以想到相对于彼此隔开的两个杆弹性装置52。杆弹性装置52可以例如布置在致偏杆27与载体顶部29的下面之间。如图所示,致偏杆27插过第一和第二夹持臂40、41的第一杆孔47,并且延伸到载体侧部28以外,从而穿过由载体侧部28形成的杆引导部53。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致偏杆端部49沿第二方向(y)从载体侧部28突出。如图所示,杆引导部53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沿第三方向(z)(即,分别沿着支架10的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引导致偏杆27。
[0043] 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由钩弹性元件24的弹性力致偏的C形钩中的每一个沿第一旋转方向朝致偏杆27旋转,使得钩阻挡致偏杆27的路径,当使支架10沿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时,致偏杆27行进通过所述路径。在此处,钩中的每一个沿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通过从载体侧部28中的每一个突出的载体突起55停止。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钩包括:第一钩端部56,其具有直角形状,用于通过钩枢转接头12将钩可旋转地固定至第二侧板部分8;和第二钩端部57,其具有线性形状,用于停止致偏杆27的移动;和钩中间部分58,其连接第一钩端部56和第二钩端部57。更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钩中间部分58包括:第一部分59,其具有线性形状并且直接连接到第一钩端部56,其中在第一部分59与第一钩端部56之间形成约90°的角度;和第二部分60,其具有线性形状并且直接连接到第一部分59和第二钩端部57两者,其中在第一部分59与第二部分60之间形成小于90°的角度。钩的在载体突起55的一侧处的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构造为滑动面50。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钩中间部分58具有滑动面50,该滑动面50被构造为用于载体突起55的滑动面50,并且第二钩端部57具有滑动面50,该滑动面50被构造为用于致偏杆端部49的滑动面50。在此处,钩中间部分58的滑动面50被构造成使得载体突起55沿着滑动面50的滑动促使钩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直至钩从致偏杆27的路径出来为止。
[0044] 如上文详述的那样,通过操作致动器34,支架10可以沿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例如,第三方向(z))在上停止位置与下停止位置之间来回移动,上停止位置与下停止位置中,移动方向改变。具体地说,分别借助于第一和第二保持杆25、26使支架10沿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带动夹持器23。如果支架10在第一周期期间开始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之前处于上停止位置中,则载体突起55中的每一个处于允许钩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位置中,使得第二钩端部57定位在致偏杆27的路径内。在这个旋转位置,钩中间部分58的第一部分59平行于第三方向(z),第二钩端部57平行于第一方向(x),并且钩中间部分58的第二部分60相对于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朝致偏杆端部49倾斜。
[0045] 因此,当从上阻挡位置开始的第一周期期间使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时,致偏杆27相对于固定基座4的移动被第二钩端部57阻挡,其中,致偏杆端部49靠着第二钩端部57。结果,致偏杆27相对于固定基座4被阻挡(即,相对于支架10移动),从而使杆弹性装置52的弹性力增加。这使得每个夹持器23的一对第一和第二夹持臂40、41分别环绕第一保持杆
25和第二保持杆26朝彼此旋转,以夹持试管2。在此处,在当使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的第一周期中,载体突起55中的每一个沿着钩中间部分58的第一部分59行进,从而不使钩旋转(并且继续阻挡致偏杆28),因为第一部分59与第一移动方向平行布置。然后,在对应于第一部分59的线性延伸的支架10的行进路径之后,载体突起55中的每一个沿着钩中间部分
58的倾斜第二部分60的滑动面50滑动,从而促使钩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二钩端部57远离致偏杆端部49移动。结果,靠着第二钩端部57的滑动面50的致偏杆端部49从第二钩端部57滑离,从而释放致偏杆27。然后,受到杆弹性装置52的弹性力的推进,致偏杆27相对于固定基座4并且相对于支架10沿第二移动方向被推动,从而使杆弹性装置52的弹性力减小。在此处,致偏杆27的移动促使每个夹持器23的一对第一和第二夹持臂40、41分别环绕第一保持杆25和第二保持杆26远离彼此旋转,以释放被夹持的试管2。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被构造成使得在继第一周期之后从下阻挡位置开始的第二周期期间在使支架10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之前,夹持器23打开。
[0046] 当在从下阻挡位置开始的第二周期期间使支架10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时,致偏杆27相对于固定基座4的移动不被钩阻挡。结果,致偏杆27随支架10一起移动。在此处,在当使支架10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的第二周期期间,载体突起55中的每一个首先沿着第二部分60然后沿着钩中间部分58的第一部分59滑动,从而允许通过钩弹性元件24的弹性力促使钩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然后,钩占据旋转位置,在该旋转位置中,第二钩端部57处于致偏杆27的路径中。因此,在支架10从上阻挡位置开始沿第一移动方向的接下来的移动中,致偏杆27将再次被阻挡。
[0047] 因此,如上文详述的,通过在第一周期期间使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夹持器23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每个夹持器23的一对夹持臂40、41朝彼此移动以夹持试管。通过在第二周期期间使支架10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夹持器23沿第二移动方向移动,每个夹持器
23的一对夹持臂40、41远离彼此移动以释放夹持试管2。
[0048] 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试管架3被构造为多试管夹持器,该多试管夹持器具有多个(例如,五个)用于将试管2保持在竖立位置的保持座51的线性阵列。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器23的数量等于保持座51的数量。然而,应理解,夹持器23的数量也可以分别不同于试管2和保持座51的数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试管2是用于接纳样品的细长容器,具有筒形状,在一端处具有封闭(例如,圆形的)底部,在另一个端处具有开口。每个保持座51包括座壁62和座底部64,座壁62和座底部62一起围绕用于接纳试管2的中空空间63。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空空间63具有大致筒形状。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座51被构造成只接纳试管2的下部。如上文详述的,相对于垂直于由保持座51的线性阵列限定的架平面65的方向而言,试管2的竖直位置是指试管2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方向)的平行(非倾斜)方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试管2的竖立位置与第三方向(z)平行布置,第三方向(z)例如可以是竖直方位。在此处,架平面65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例如可以是水平方位。每个保持座51被构造成将试管2保持在竖立位置中。然而,可能发生如下情形:一个以上试管2未被充分插入它们的保持座51中,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以上试管23相对于竖直方位可能具有倾斜方位。
[0049] 将试管架3相对于装置1定位在适当的位置中(即,在该位置中,在第三方向(z)上试管2的竖立位置对准夹持器23的路径),当操作装置1时,可以使夹持器23朝向和远离保持座51移动。在此处,当使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沿着第三方向(z))移动时,夹持器23夹持试管2,并且在存在一个以上试管2未充分插入保持座51中的情况下,使试管2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直至它们被充分插入保持座51中并且具有竖立方位,从而将试管2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中为止。
[0050] 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被构造成使得,当使支架10沿第一移动方向移动并且将试管2充分插入保持座51中(即,放置在座底部64中)时,夹持试管2的每个夹持器23可以沿着试管2滑动(滑行)。因此,倾斜或非倾斜试管2可以同时由夹持器23夹持,以对倾斜试管2重新定位。夹持器23的该滑动接合可以例如通过挑选夹持臂40、41的片簧45的弹性力来获得。
[0051] 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器23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在试管2的顶开口下方试管2长度的至少20%处夹持试管,以可靠地处理样品,避免被夹持器23污染。
[0052] 如图所示,装置1还包括阻挡件66,用于将架输送线69(不进一步详述)上的试管架3阻挡在如下位置中:在该位置中,试管2可以由夹持器23夹持,以重新定位在试管架3中。在此处,试管2的竖立位置将分别对准支架10和夹持器23的第一和第二移动方向。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阻挡件66包括阻挡件臂70,阻挡件臂70通过阻挡件枢转接头71可枢转地安装至固定基座4,并且弹性地联接到固定基座4,使得阻挡件臂70可以克服阻挡件弹性装置67(包括但不限于螺旋弹簧)的弹性力枢转。具体地说,如图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阻挡件臂70包括第一阻挡件臂端72(其上附接有辊54)和第二阻挡件臂端73,第二阻挡件臂端73可以移动以阻挡或释放试管架3在架输送线69上的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辊54在从盘36突出的滚动面61上滚动,使得第一阻挡件臂端72朝向和远离盘36枢转,其中,第一阻挡件臂端
72克服阻挡件弹性装置67的弹性力远离盘36移动。结果,通过使盘36旋转,第二阻挡件臂端
73可以枢转到阻挡位置中和远离阻挡位置,在阻挡位置中,试管架3在架输送线69上的输送被阻挡。因此,根据装置1的重新定位操作,试管架3的输送可以容易地被阻挡和释放。
[0053] 因此,利用单个致动器34,可以致动多个夹持器23,即,可以使夹持器23沿第一方向朝保持座51移动和沿第二方向远离保持座51移动,可以使夹持器臂41、42旋转,以使夹持器部分42朝彼此移动以夹持试管2,以及远离彼此移动以释放试管2,并且还可以致动阻挡件66以便阻挡架3。
[0054] 附图标记清单
[0055] 1 装置
[0056] 2 试管
[0057] 3 试管架
[0058] 4 固定基座
[0059] 5 后板
[0060] 6 侧板
[0061] 7 第一侧板部分
[0062] 8 第二侧板部分
[0063] 9 侧板固定装置
[0064] 10 支架
[0065] 11 钩阻挡元件
[0066] 12 钩枢转接头
[0067] 13 弯头
[0068] 14 弯头固定装置
[0069] 15 第一弯头部分
[0070] 16 第二弯头部分
[0071] 17 滑动架
[0072] 18 滑动架引导部
[0073] 19 后侧
[0074] 20 前侧
[0075] 21 载体
[0076] 22 载体固定装置
[0077] 23 夹持器
[0078] 24 钩弹性元件
[0079] 25 第一保持杆
[0080] 26 第二保持杆
[0081] 27 致偏杆
[0082] 28 载体侧部
[0083] 29 载体顶部
[0084] 30 载体前部
[0085] 31 载体后部
[0086] 32 载体中间部分
[0087] 33 固定孔
[0088] 34 致动器
[0089] 35 转子
[0090] 36 盘
[0091] 37 带传动装置
[0092] 38 偏心突起
[0093] 39 凹部
[0094] 40 第一夹持臂
[0095] 41 第二夹持臂
[0096] 42 夹持部
[0097] 43 安装部
[0098] 44 铰链
[0099] 45 片簧
[0100] 46 橡胶垫
[0101] 47 第一杆孔
[0102] 48 第二杆孔
[0103] 49 致偏杆端部
[0104] 50 滑动面
[0105] 51 保持座
[0106] 52 杆弹性装置
[0107] 53 杆引导部
[0108] 54 辊
[0109] 55 载体突起
[0110] 56 第一钩端部
[0111] 57 第二钩端部
[0112] 58 钩中间部分
[0113] 59 第一部分
[0114] 60 第二部分
[0115] 61 滚动面
[0116] 62 座壁
[0117] 63 中空空间
[0118] 64 座底部
[0119] 65 架平面
[0120] 66 阻挡件
[0121] 67 阻挡件弹性装置
[0122] 69 架输送线
[0123] 70 阻挡件臂
[0124] 71 阻挡件枢转接头
[0125] 72 第一阻挡件臂端
[0126] 73 第二阻挡件臂端
[0127] 100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