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装式移动平台及其安装拆卸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630648.7

文献号 : CN1056489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翎羽传建

申请人 : 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可拆装式移动平台及其安装拆卸方法,它包括升降压载系统和在役功能系统,升降压载系统包括升降腿、升降装置、压载舱、举升梁、机械连接接头,在役功能系统包括平台主体、基盘式基础、桩腿,升降压载系统可通过机械连接接头与基盘式基础连接或分离,实现与在役功能系统的连接或分离。本发明通过分离和回收移动平台的升降压载系统,解决了移动平台升降压载系统长期闲置所造成的投资浪费,回收的升降压载系统可重复使用,可长期发挥其功能,达到了降低移动平台投资成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 :

1.可拆装式移动平台,包括升降压载系统和在役功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载系统包括升降腿、升降装置、压载舱、举升梁、机械连接接头,所述压载舱设置有数个所述升降腿,所述升降腿设置有数个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压载舱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压载系统的左、右舷,所述举升梁为两根,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压载系统的艏艉,所述压载舱两端分别与所述举升梁两端连接,所述升降腿底部设置有所述机械连接接头;所述在役功能系统包括平台主体、基盘式基础、桩腿,所述平台主体设置有数个所述桩腿,所述桩腿底部与所述基盘式基础连接;所述升降压载系统与所述在役功能系统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所述升降压载系统可通过机械连接接头与所述基盘式基础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与所述在役功能系统的连接或分离。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安装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升降压载系统和在役功能系统分别自建造场地下水后,独立拖航至目标海域;

(2)将升降压载系统压载至一定深度后,旋开举升梁,使在役功能系统进入升降压载系统内,再将举升梁旋转闭合并机械固定,启动升降装置,下放升降腿,使其通过机械连接接头与基盘式基础机械连接;

(3)启动升降装置,使压载舱、举升梁离开水面,向压载舱中注水,进行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预压载,完成预压载后,在役功能系统被压入设计深度,启动升降装置进行平台主体举升,当平台主体举升至设计高度后,将其与桩腿固定;

(4)启动升降装置,使压载舱、举升梁降至水面,打开机械连接接头,解除其与在役功能系统的机械连接,打开举升梁,将升降压载系统拖离在役功能系统,即实现回收;

(5)将升降压载系统拖航至在役功能系统服役地点,重新将升降压载系统与在役功能系统组合,切除桩腿与平台主体的连接,将平台主体降至水面,启动升降压载系统进行基盘式基础的拔桩,即可实现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搬迁。

说明书 :

可拆装式移动平台及其安装拆卸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式平台及安装拆卸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拆装式移动平台及其安装和拆卸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石油需求越来越大,石油消费逐年增长,我国已在开采的大规模油田多进入了后期开发阶段,已探明可供开发的整装优质储量油田甚少,因此边际油田的开采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外边际油田众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由于边际油田开采周期相对较短,传统的固定平台开采模式和纯移动平台开采模式均无明显经济效益,这也是边际油田开发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固定平台投资巨大,且弃置成本高昂;而传统的移动平台集升降、压载和在役功能系统于一体,当平台在固定地点长期使用时,升降压载系统便处于闲置状态,且占用了平台大量的空间,无法有效利用,造成巨大的浪费,在油田开发中无法降本增效。
[0003] 本专利申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可拆装式移动平台及其安装拆卸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可拆装式移动平台及其安装拆卸方法,通过分离和回收移动平台的升降压载系统,解决了移动平台升降压载系统长期闲置所造成的投资浪费,回收的升降压载系统可重复使用,可长期发挥其功能,达到了降低移动平台投资成本的目的。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可拆装式移动平台,包括升降压载系统和在役功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载系统包括升降腿、升降装置、压载舱、举升梁、机械连接接头,所述压载舱设置有数个所述升降腿,所述升降腿设置有数个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压载舱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压载系统的左、右舷,所述举升梁为两根,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压载系统的艏艉,所述压载舱两端分别与所述举升梁两端连接,所述升降腿底部设置有所述机械连接接头;所述在役功能系统包括平台主体、基盘式基础、桩腿,所述平台主体设置有数个所述桩腿,所述桩腿底部与所述基盘式基础连接;所述升降压载系统与所述在役功能系统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所述升降压载系统可通过机械连接接头与所述基盘式基础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与所述在役功能系统的连接或分离。
[0007] 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安装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升降压载系统和在役功能系统分别自建造场地下水后,独立拖航至目标海域;
[0009] (2)将升降压载系统压载至一定深度后,旋开举升梁,使在役功能系统进入升降压载系统内,再将举升梁旋转闭合并机械固定,启动升降装置,下放升降腿,使其通过机械连接接头与基盘式基础机械连接;
[0010] (3)启动升降装置,使压载舱、举升梁离开水面,向压载舱中注水,进行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预压载,完成预压载后,在役功能系统被压入设计深度,启动升降装置进行平台主体举升,当平台主体举升至设计高度后,将其与桩腿固定;
[0011] (4)启动升降装置,使压载舱、举升梁降至水面,打开机械连接接头,解除其与在役功能系统的机械连接,打开举升梁,将升降压载系统拖离在役功能系统,即实现回收;
[0012] (5)将升降压载系统拖航至在役功能系统服役地点,重新将升降压载系统与在役功能系统组合,切除桩腿与平台主体的连接,将平台主体降至水面,启动升降压载系统进行基盘式基础的拔桩,即可实现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搬迁。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离和回收移动平台的升降压载系统,解决了移动平台升降压载系统长期闲置所造成的投资浪费,回收的升降压载系统可重复使用,可长期发挥其功能,达到了降低移动平台投资成本的目的。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升降压载系统立体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在役功能系统立体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升降压载系统与在役功能系统组合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升降压载系统拆卸示意图。
[0020]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0021] 1—升降压载系统;2—在役功能系统;11—升降腿;12—升降装置;13—压载舱;14—举升梁;15—机械连接接头;21—基盘式基础;22—桩腿;23—平台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3]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式移动平台包括升降压载系统1、在役功能系统2。
[0024]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升降压载系统1包括升降腿11、升降装置12、压载舱13、举升梁14、机械连接接头15,压载舱13上设置有4个升降腿11,升降腿11上设置有4个升降装置12,所述压载舱13为2个,分别位于升降压载系统1的左右舷,所述举升梁14为2根,分别位于升降压载系统1的艏艉,所述压载舱13两端分别与所述举升梁14两端连接,升降腿11底部设置有机械连接接头15。
[0025]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在役功能系统2包括基盘式基础21、桩腿22,平台主体23、平台主体23设置有3个桩腿22,桩腿22底部与基盘式基础21连接。
[0026] 上述实例中,升降压载系统1与在役功能系统2为相对独立的系统,通过机械连接接头15与基盘式基础21机械连接或分离,从而实现了升降压载系统1与在役功能系统2的连接或分离。
[0027] 上述实例中,基盘式基础21采用沉垫式基础,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环境及设计要求还可以选用沉垫与阻滑桩组合或箱梁与筒型基础组合或桁架与筒型基础组合形式。
[0028] 如图4、图5所示,本发明的安装和拆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 (1)升降压载系统1和在役功能系统2分别自建造场地下水后,独立拖航至目标海域;
[0030] (2)升降压载系统1与在役功能系统2组合:将升降压载系统1压载至一定深度后,利用机械装置旋开举升梁14,使在役功能系统2进入升降压载系统1内,再将举升梁14旋转闭合并机械固定,启动升降装置12,下放升降腿11,使其通过机械连接接头15与基盘式基础21机械连接;
[0031] (3)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举升与压载:启动升降装置12,使压载舱13、举升梁14离开水面,向压载舱13中注水,进行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预压载,完成预压载后,在役功能系,2被压入设计深度,启动升降装置12,进行平台主体23举升,当平台主体23举升至设计高度后,将其与桩腿22固定;
[0032] (4)升降压载系统1的回收:将压载舱13、举升梁14降至水面,打开机械连接接头15,解除其与在役功能系统2的机械连接,打开举升梁,将升降压载系统1拖离在役功能系统
2,即实现回收;
[0033] (5)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搬迁:将升降压载系统1拖航至在役功能系统2服役地点,重新将升降压载系统1与在役功能系统2组合,切除桩腿22与平台主体23的连接,将平台主体23降至水面,启动升降压载系统1进行基盘式基础21的拔桩,即可实现可拆装式移动平台的搬迁。
[003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