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内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1026475.9

文献号 : CN1056490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谭福生常杰

申请人 : 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的内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耳,呈“L”型,包括上板和侧板,上板朝向地下连续墙顶面,侧板朝向地下连续墙内壁,上板设置有槽;支撑杆,固定在两个支撑耳之间;楔板,从槽楔入支撑耳与内壁之间。利用内撑装置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方法包括:在两侧地下连续墙进行冠梁放线,确定内撑装置放置位置及支撑间距;根据支撑间距确定支撑杆长度,将支撑杆两端焊接支撑耳形成内撑装置;将内撑装置吊装到放置位置,将楔板从槽打入支撑耳与内壁之间,使得内撑装置固定在两侧地下连续墙之间;进行顶板和底板施工;拆除一侧的楔板,吊起内撑装置,将其吊装到另一个施工槽段,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所有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的内撑装置,包括:

两个支撑耳,所述支撑耳包括上板和侧板,上板和侧板相互垂直固定呈“L”型,所述上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顶面,所述侧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内壁,其中,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槽;

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两个支撑耳的侧板上,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小于需支撑的两侧地下连续墙的距离;

楔板,通过所述上板的所述槽被楔入到支撑耳与地下连续墙的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装置,其中,所述楔板呈“T”型,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垂直的底板,其中,所述顶板的长度大于支撑耳的所述槽的长度,所述底板的长度小于所述上板的所述槽的长度,所述底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槽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撑装置,其中,所述楔板的侧面呈倒直角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装置,其中,所述内撑装置还包括吊环,吊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装置,其中,所述内撑装置包括多个厚度相同或厚度不同的楔板,以使得所述内撑装置被固定在相对的地下连续墙的内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撑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杆满焊到所述支撑耳之间。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内撑装置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方法,包括:将地下连续墙划分成多个施工槽段;

在一个施工槽段相对的两侧地下连续墙上进行冠梁放线,确定内撑装置的放置位置及此放置位置处的支撑间距,其中,所述支撑间距是相对两侧的地下连续墙的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

将上述内撑装置吊装到上述放置位置,将楔板从支撑耳的上板的槽打入到支撑耳与内壁之间,使得内撑装置固定在两侧的地下连续墙之间,其中,所述内撑装置的支撑杆的长度小于需支撑的两侧地下连续墙的距离;

对地下连续墙进行顶板和底板施工;

拆除内撑装置一侧的楔板,然后吊起内撑装置,将所述内撑装置吊装到另一个施工槽段,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所有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方法,其中,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比支撑间距的长度短70mm到75mm。

说明书 :

地下连续墙内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施工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特别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的内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悬臂结构的支护结构,在开挖较深时,为增加自身刚度和稳定性,一般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大埋深及墙厚的方法,此方法下部嵌固大,墙体厚度、配筋均需加大以抵抗土压力,费用高,且易变形,效果较差;另一种是对较深处采取加锚杆方法,此方法不仅需要锚索施工等费用,也受四周环境影响,更需时间等锚固体砂浆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才可张拉,更大弊端是影响建筑物四周地下环境,对今后建设留下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墙体不内倾且循环使用的用于地下连续墙的内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的内撑装置,包括:两个支撑耳,所述支撑耳包括上板和侧板,上板和侧板相互垂直固定呈“L”型,所述上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顶面,所述侧板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内壁,其中,所述上板上设置有槽;支撑杆,两端分别固定到所述两个支撑耳的侧板上;楔板,通过所述上板的所述槽被楔入到支撑耳与地下连续墙的内壁之间。
[000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内撑装置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方法,包括:将地下连续墙划分成多个施工槽段;在一个施工槽段相对的两侧地下连续墙上进行冠梁放线,确定内撑装置的放置位置及此放置位置处的支撑间距,其中,所述支撑间距是相对两侧的地下连续墙的内壁之间的水平间距;将上述内撑装置吊装到上述放置位置,将楔板从支撑耳的上板的槽打入到支撑耳与内壁之间,使得内撑装置固定在两侧的地下连续墙之间;对地下连续墙进行顶板和底板施工;拆除内撑装置一侧的楔板,然后吊起内撑装置,将所述内撑装置吊装到另一个施工槽段,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所有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0006] 上述内撑装置可拆卸,可循环利用,费用低,施工速度快,而且通过楔板顶紧,保证连续墙变形前已施加预应力,防止不顶紧连续墙施工槽段变形易造成漏水,甚至发生倾覆,危机施工人员及四周建筑物安全等危害。
[0007] 由于上述内撑装置可循环利用,因此在利用内撑装置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墙体不内倾,不变形,施工速度快,费用低,而且不受环境限制。

附图说明

[0008]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09] 图1是本发明内撑装置的示意图;
[0010] 图2是本发明内撑装置与地下连续墙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0011] 图3是本发明所述内撑装置的楔板的示意图;
[0012] 图4是利用本发明所述内撑装置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3]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0015] 图1是本发明内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内撑装置与地下连续墙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所述内撑装置100包括:
[0016] 两个支撑耳110,包括上板111和侧板112,上板111和侧板112垂直固定呈“L”型,支撑耳100半包围地下连续墙,即,上板111朝向地下连续墙的顶面2,侧板112朝向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其中,上板111上设置有槽113;
[0017] 支撑杆120,两端分别固定到两个支撑耳110的侧板112上,即支撑杆120位于两个支撑耳110之间;
[0018] 楔板130,从上板111的槽113楔入支撑耳110与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之间。
[0019] 上述内撑装置100的整体长度大于需支撑的两侧的地下连续墙的距离,支撑杆120的长度小于所述距离。
[0020] 优选地,上述内撑装置100还包括吊环140,固定在支撑杆130上,汽车吊可以通过吊环140将内撑装置100吊起。
[0021] 另外,优选地,上述内撑装置100包括多个厚度相同或厚度不同的楔板130,以使得所述内撑装置100楔紧在相对的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之间。
[0022] 图3是本发明所述内撑装置的楔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楔板130,呈“T”型,包括顶板131和底板132,其中,顶板131的长度大于支撑耳110的槽113的长度,底板132的长度小于支撑耳110的槽113的长度,底板132的厚度小于槽113的宽度。
[0023] 优选地,楔板130是相等厚度的平板,楔板130的厚度在5mm至10mm范围内,例如,楔板130的厚度为6mm、8mm或者10mm。
[0024] 优选地,楔板130还可以是厚度不相等的平板,楔板130的侧面呈倒梯形(截锥形),即,从顶板131到底板132的厚度逐渐变小,进一步优选地,楔板130的侧面呈倒直角梯形,直角的一边贴在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倾斜的一面贴在支撑耳110,即方便支撑耳110与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的楔紧,也方便楔板130的撬出,从而重复利用于另一处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0025] 另外,优选地,楔板130的侧面呈顶边的厚度为6mm、8mm或者10mm,底边的厚度为4mm的倒直角梯形。
[0026] 本发明所述楔板130的顶板131的长度大于其插入口(支撑耳110的槽113)的长度,使得采用多个楔板楔紧内撑装置100之前插入的楔板130不会从槽113中掉出。
[002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耳110由2块800mm长×800mm宽×16mm厚的钢板焊成“L”型,支撑耳120的上板121上的槽113长500mm、宽25mm;所述支撑杆120采用DN500mm~800mm、壁厚8mm~10mm的钢管,支撑杆120满焊到支撑耳110上;所述楔板130的顶板131长度为700mm,底板131的长度为480mm。
[0028] 图4是利用本发明所述内撑装置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述,所述利用本发明所述内撑装置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方法包括:
[0029] 首先,在步骤S410中,将地下连续墙划分成多个施工槽段;
[0030] 在步骤S420中,在一个施工槽段相对的两侧的地下连续墙上进行冠梁放线,确定内撑装置的放置位置及此放置位置处的支撑间距,其中,所述支撑间距是两侧的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之间的水平间距,例如,在两侧的地下连续墙的顶面2上分别画水平线(与地下连续墙的顶面2平行且与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垂直),在对应的内壁1处分别画竖线(与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平行且与地下连续墙的顶面2垂直),所述水平线与所述竖线组成连续的折线,内撑装置100的支撑耳110放在所述水平线上(例如,支撑耳上板111的水平轴线与所述水平线重合,其中所述水平轴线为上板与地下连续墙顶面平行的两个边的中心线),两侧内壁1上所述竖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支撑间距。
[0031] 在步骤S430中,将上述内撑装置100吊装到上述放置位置,将楔板130从支撑耳110的上板111的槽113打入支撑耳110与内壁1之间,使得内撑装置100被固定在两侧的地下连续墙之间,即,内撑装置100与两侧的内壁1紧贴,有一定的预应力。
[0032] 在步骤S440中,对地下连续墙进行顶板和底板的施工。
[0033] 在地下连续墙的上部顶板或底板施工完后,在步骤S450中,拆除内撑装置100一侧的楔板130,然后吊起内撑装置100,将所述内撑装置100吊装到另一个施工槽段,,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所有地下连续墙处的施工。
[0034] 优选地,在步骤S430中还包括根据支撑间距确定支撑杆120的长度,将所述支撑杆120两端焊接支撑耳110形成内撑装置100,其中,支撑杆120的长度小于支撑间距的长度,进一步优选地,支撑杆120的长度比支撑间距的长度小70mm到75mm范围内。
[0035] 另外,优选地,在步骤S420中还包括在两侧地下连续墙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点,所述两个支撑点分别用于标示所述内撑装置100的两个支撑耳110的上板111和侧板112相交处的上端点a,例如,在相对的地下连续墙放置冠梁的位置处架设一条水平线,在离两边地下连续墙的内壁15mm-25mm范围内架设两条竖线,两条竖线与水平线的交点为两个支撑点,两个支撑耳110的上板111和侧板112相交处的上端点a分别与两个支撑点重合,则内撑装置吊放就位,采用在相对的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这两个支撑点,使得所述内撑装置100能够精确定位,保证内撑装置100与两边的内壁有一定的距离,此时,支撑杆120的长度为两个支撑点间距减去两个支撑耳100的侧板112的厚度。又如,可以采用全站仪等标示上述两个支撑点。
[0036] 尽管前面公开的内容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这里描述的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特定顺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发明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是也可以设想多个,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