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冲击保护装置的鸥翼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57551.X

文献号 : CN1056584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彼得·安德烈

申请人 : 彼得·安德烈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鸥翼门(1),其包括门扇(2)、框架(7)、冲击保护装置(9)、推杆(17)和拉杆(10),所述冲击保护装置附接至背朝所述鸥翼门(1)的铰链(3)的门扇(2)的端面(5),所述拉杆以铰接式方式附接,使得所述拉杆能够逆所述鸥翼门(1)的打开方向(4)枢转。在关闭所述鸥翼门(1)时,所述拉杆布置在所述端面(5)和所述框架(7)之间的空隙(8)中的所述拉杆的摆动入位置,并且在打开所述鸥翼门(1)时,一旦所述拉杆(10)被所述框架(7)暴露,所述拉杆就借助所述拉杆的一个拉杆臂(14)在所述拉杆的摆动出位置从所述端面(5)突出,使得在打开所述鸥翼门(1)期间,借助所述拉杆对门扇边缘(6)形成冲击保护。另一拉杆臂(12)耦接至所述推杆(17)的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推杆的另一纵向端耦接至与所述框架(7)附接的驱动器(21),使得在打开所述鸥翼门(1)期间,所述拉杆(10)由所述驱动器(21)经由所述推杆(17)从所述摆动入位置驱动至所述摆动出位置,并且,在关闭所述鸥翼门(1)期间,所述拉杆(10)由所述驱动器经由所述推杆从所述摆动出位置驱动至所述摆动入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鸥翼门(1),其带有门扇(2)、框架(7)、冲击保护装置(9)、推杆(17)和拉杆(10),所述冲击保护装置(9)附接至背朝所述鸥翼门(1)的铰链(3)的所述门扇(2)的端面(5),所述拉杆经耦接以便能够枢转入并对抗所述鸥翼门(1)的打开方向(4),并且在其枢转入位置,在关闭所述鸥翼门(1)时,所述拉杆(10)布置在所述端面(5)和所述框架(7)之间的空隙(8)中,并且在打开所述鸥翼门(1)时,一旦所述拉杆(10)被所述框架(7)暴露,所述拉杆就在其枢转出位置通过其一个拉杆臂(14)从所述端面(5)突出,使得在打开所述鸥翼门(1)时,借助所述拉杆对门扇边缘(6)形成冲击保护,其中,另一拉杆臂(12)耦接至所述推杆(17)的一个纵向端,并且所述拉杆臂的另一纵向端耦接至与所述框架(7)附接的驱动器(21),并因此,在打开所述鸥翼门(1)时,所述拉杆(10)由所述驱动器(21)经由所述推杆(17)从所述枢转入位置驱动至所述枢转出位置,并且,在关闭所述鸥翼门(1)时,所述拉杆(10)由所述驱动器(21)经由所述推杆(17)从所述枢转出位置驱动至所述枢转入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保护装置(9)具有第一预紧装置(24),所述第一预紧装置在所述门扇(2)上得到支撑并作用在所述拉杆(10)上,使得一旦所述拉杆(10)被所述框架(7)暴露并且所述拉杆(10)从所述驱动器(21)脱离,所述拉杆(10)就由所述第一预紧装置(24)保持在所述枢转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第一预紧装置(24)设计为螺旋弹簧或扭转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冲击保护装置(9)具有第二预紧装置(22),所述第二预紧装置在所述框架(7)上得到支撑并作用在所述驱动器(21)上,其中,由所述第二预紧装置(22)作用在所述拉杆(10)上用于枢转所述拉杆(10)的所得预紧力大于由所述第一预紧装置(24)作用在所述拉杆上用于枢转所述拉杆(10)的所得预紧力,并因此,只要所述拉杆(10)未被所述框架(7)暴露,所述拉杆(10)就由所述第二预紧装置(22)经由所述驱动器(21)和所述推杆(17)驱动至所述枢转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第二预紧装置(22)设计为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第一预紧装置(24)作用在所述推杆(17)上,并且所述第二预紧装置(22)经由所述驱动器(21)作用在所述推杆(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驱动器设计为驱动器滑架(21),其能在所述第二预紧装置(22)的预紧力被克服的状态下在所述框架(7)上纵向移位,并且只要所述拉杆(10)未被所述框架(7)暴露,驱动器滑架就抵靠所述推杆(17)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并且一旦所述拉杆(10)被所述框架(7)暴露,驱动器滑架就布置在距离所述推杆(17)的被指定给它的所述纵向端的一定距离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门扇(2)具有驱动器止动件(23),驱动器止动件布置的方式使得一旦所述拉杆(10)被所述框架(7)暴露,所述驱动器(21)就抵靠所述驱动器止动件(2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驱动器设计为心轴,其能在所述第二预紧装置(22)的预紧力被克服的状态下凹入在所述框架(7)中,并且只要所述拉杆(10)未被所述框架(7)暴露,心轴就抵靠所述推杆(17)的被指定给它的所述纵向端,并且一旦所述拉杆(10)被所述框架(7)暴露,心轴就布置在距离所述推杆(17)的被指定给它的所述纵向端的一定距离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驱动器设计为枢轴销,其能在所述第二预紧装置(22)的预紧力被克服的状态下在所述框架(7)上枢转,并且只要所述拉杆(10)未被所述框架(7)暴露,枢轴销就抵靠所述推杆(17)的被指定给它的所述纵向端,并且一旦所述拉杆(10)被所述框架(7)暴露,枢轴销就布置在距离所述推杆(17)的被指定给它的所述纵向端的一定距离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驱动器设计为压缩块,其能在所述第二预紧装置(22)的预紧力被克服的状态下被压缩在所述框架(7)上,并且只要所述拉杆(10)未被所述框架(7)暴露,压缩块就抵靠所述推杆(17)的被指定给它的所述纵向端,并且一旦所述拉杆(10)被所述框架(7)暴露,压缩块就布置在距离所述推杆(17)的被指定给它的所述纵向端的一定距离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一个拉杆臂(14)具有衬垫(28),在打开所述鸥翼门(1)时,所述衬垫布置成背朝所述框架(7)。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鸥翼门(1),其中,所述鸥翼门(1)是机动车的车门。

说明书 :

具有冲击保护装置的鸥翼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门扇和冲击保护装置的鸥翼门,在打开所述鸥翼门时,可以利用所述冲击保护装置对门扇边缘形成冲击保护。

背景技术

[0002] 鸥翼门具有门扇和框架,其中,所述门扇通过铰链可枢转地耦接至所述框架。如果门扇处于闭合位置,则门扇被布置在框架内,其中,在门扇和框架之间提供采用空隙的形式的间隙。鸥翼门具有打开方向,其中,门扇可以围绕铰链枢转,使得鸥翼门在背对铰链的门扇端面上打开。结果,门扇以它的门扇端面离开框架的状态突出到空间中,其中,门扇可以仅枢转到它(通常用它的门扇边缘)撞击障碍物为止。
[0003] 具体地说,就机动车车门例如乘用车而言,当车辆在受限制空间状况中诸如例如在车库中停放时,会产生问题。在打开机动车车门时,此处存在机动车车门在它的门扇边缘抵着车库墙面时无意中碰撞的风险,其结果是可能油漆受损或甚至机动车车门有凹痕的后果。此外,当两辆机动车例如在公共停车场中彼此紧挨着停放时,在一辆机动车的车门以不受控的方式打开时,存在所述车门磕在另一辆机动车上的风险,其结果是另一辆机动车可能同样被损坏。
[0004] 为了至少减缓机动车车门撞击车库墙面的后果,已知将例如毛毡衬里形式的衬垫附着到车库墙面。不过,毛毡衬里仅在机动车相对于毛毡衬里以在机动车车门打开期间撞击毛毡衬里的方式停放的情况下才具有保护效果。相反,如果机动车车门撞击毛毡衬里旁边的车库墙面,那么如果相应大力打开机动车车门,则同样可能预料机动车车门会损坏。
[0005] 另外,已知在机动车车门的门扇边缘上衬着橡胶唇缘,因此,在机动车车门撞击车库墙面时,门扇边缘通过橡胶唇缘得到支撑。橡胶唇缘从机动车的外面是可见的,甚至在机动车车门关闭时也能看到,并可能干扰机动车的外观。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带有门扇和冲击保护装置的鸥翼门,其中,在鸥翼门关闭时,冲击保护装置几乎看不到,并且仍然可以利用冲击保护装置对门扇形成有效的冲击保护。
[0007] 根据本发明的鸥翼门具有门扇、框架和冲击保护装置以及推杆和拉杆,所述冲击保护装置附接至背朝所述鸥翼门的铰链的门扇的端面,所述拉杆经耦接以便可枢转入并对抗所述鸥翼门的打开方向,以及在其枢转入位置,在关闭所述鸥翼门时,所述拉杆布置在所述端面和所述框架之间的空隙中,以及在打开鸥翼门时,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拉杆就在其枢转出位置通过其一个拉杆臂从端面突出,使得在打开鸥翼门时,借助拉杆对所述门扇边缘形成冲击保护,其中,另一拉杆臂耦接至推杆的一个纵向端,并且拉杆臂的另一纵向端耦接至与框架附接的驱动器,并因此,在打开鸥翼门时,拉杆由驱动器经由推杆从枢转入位置驱动至枢转出位置,并且,在关闭所述鸥翼门时,所述拉杆由所述驱动器经由所述推杆从枢转出位置驱动至枢转入位置。
[0008] 由于在关闭鸥翼门时,冲击保护装置布置在门扇的端面和框架之间的空隙中这一事实,冲击保护装置仅在鸥翼门打开时才能从外面看到。相比之下,在鸥翼门关闭时,冲击保护装置从外面看不到,因此,冲击保护装置不会例如对鸥翼门的构形具有不良影响。这通过以下事实实现:在打开鸥翼门时,拉杆可以从其枢转入位置引入其枢转出位置,反之,在关闭鸥翼门时,拉杆可以从其枢转出位置引入其枢转入位置,其中,在枢转入位置,拉杆布置成隐藏在空隙中,而在枢转出位置,拉杆从门扇突出以便对鸥翼门形成冲击保护。
[0009] 拉杆由驱动器经由推杆从枢转入位置驱动至枢转出位置并且反之亦然,其中,驱动器附接至框架。结果,将要传送至门扇以便打开和关闭鸥翼门的功用来致动拉杆,即,将拉杆从枢转入位置引入枢转出位置并且反之亦然。
[0010] 在打开和关闭鸥翼门时,门扇相对于框架移动并因此还相对于驱动器移动,其中,拉杆经由推杆在驱动器上得到支撑。
[0011] 推杆和驱动器相对于其几何构形和位置彼此协调,其协调方式使得在打开鸥翼门时,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所述拉杆就被引入其枢转出位置。以类似的方式,在关闭鸥翼门时,一旦拉杆不再被框架暴露,拉杆就被引入其枢转入位置。结果,根据门扇相对于框架的位置,拉杆由驱动器经由推杆致动,并因此,在打开鸥翼门时,冲击保护装置由正枢转出的拉杆引入作用状态,并在关闭鸥翼门时,冲击保护装置被引入不作用状态。在不作用状态,所述冲击保护装置从外面看不到。
[0012] 冲击保护装置优选地具有第一预紧装置,所述第一预紧装置在门扇上得到支撑并作用在拉杆上,使得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并且拉杆从驱动器脱离,拉杆就由第一预紧装置保持在枢转出位置。因此拉杆由预紧装置预紧在枢转出位置,并因此,在门扇利用拉杆例如撞击墙面时,门扇通过预紧装置得到缓冲。结果,例如在门扇撞击墙面时,得以有利地预防可能损坏冲击保护装置和/或门扇的此类严重冲击的出现。另外,尽管拉杆从驱动器脱离,但是通过第一预紧装置有利地实现将拉杆牢固地保持在枢转出位置。第一预紧装置优选地设计为螺旋弹簧或扭转弹簧。
[0013] 另外,优选的是,冲击保护装置具有第二预紧装置,所述第二预紧装置在框架上得到支撑并作用在驱动器上,其中,由第二预紧装置作用在拉杆上用于枢转拉杆的所得预紧力大于由第一预紧装置作用在拉杆上用于枢转拉杆的所得预紧力,并因此,只要拉杆未被框架暴露,拉杆就由第二预紧装置经由驱动器和推杆驱动至枢转入位置。在这里,第二预紧装置设计为螺旋弹簧是优选的。优选地,第一预紧装置作用在推杆上,并且第二预紧装置经由驱动器作用在推杆上。因此,拉杆经由推杆致动,其中,第一预紧装置和第二预紧装置利用其预紧力作用在推杆上。在这里,第一预紧装置和第二预紧装置彼此相互作用,其方式使得在驱动器抵靠推杆时,第二预紧装置推回第一预紧装置并且拉杆由第二预紧装置最终保持在枢转入位置。一旦推杆脱离驱动器,第二预紧装置就不再作用在推杆上,并因此,仅有第一预紧装置作用在推杆上,并且拉杆因此由第一预紧装置保持在枢转出位置。
[0014] 优选的是驱动器设计为驱动器滑架,所述驱动器滑架可以在第二预紧装置的预紧力被克服的状态下在框架上纵向移位,并且只要拉杆未被框架暴露,驱动器滑架就抵靠推杆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并且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驱动器滑架就布置在距离推杆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的一定距离处。门扇优选地具有驱动器止动件,驱动器止动件布置的方式使得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驱动器就抵靠驱动器止动件。因此,驱动器止动件实现的效果是,在打开鸥翼门时,拉杆被框架暴露并且驱动器抵靠驱动器止动件,第二预紧装置从推杆脱离,并因此,只有第一预紧装置作用在推杆上。驱动器滑架布置在框架上并可相对于框架移位直到驱动器滑架抵靠驱动器止动件。此外,在关闭鸥翼门时,在拉杆未被框架暴露时,驱动器滑架由推杆对抗第二预紧装置的预紧力相对于框架移位。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驱动器滑架就抵靠驱动器止动件,并且在打开鸥翼门时,推杆移动离开驱动器滑架。
[0015] 另选地,优选的驱动器设计为心轴(spindle),心轴可以在第二预紧装置的预紧力被克服的状态下凹入在框架中,并且只要拉杆未被框架暴露,心轴就抵靠推杆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并且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心轴就布置在距离被推杆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的一定距离处。此外,另选地优选的是驱动器设计为枢轴销(pivot pin),所述枢轴销可以在第二预紧装置的预紧力被克服的状态下在框架上枢转,并且只要拉杆未被框架暴露,枢轴销就抵靠推杆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并且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枢轴销就布置在距离推杆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的一定距离处。另外,另选地优选的是驱动器设计为压缩块(compression block),所述压缩块可以在第二预紧装置的预紧力被克服的状态下被压缩在框架上,并且只要拉杆未被框架暴露,压缩块就抵靠推杆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并且一旦拉杆被框架暴露,压缩块就布置在距离推杆的被指定给它的纵向端的一定距离处。
[0016] 另外,优选的是一个拉杆臂具有衬垫,在拉杆的枢转出位置中拉杆臂从门扇的端面突出,使得在打开鸥翼门时,利用拉杆臂对门扇边缘形成冲击保护,在打开鸥翼门时,衬垫布置成背朝框架。利用所述衬垫,在门扇撞击墙面时,所得碰撞得以弱化,并因此减小损坏墙面和冲击保护装置或门扇的风险。
[0017] 此外,优选的是在门扇的端面中设置安装腔,所述冲击保护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并因此,在拉杆处于其枢转入位置时,冲击保护装置几乎布置在构造空间内。只有与驱动器相互作用的推杆的纵向端从所述安装腔突出。在关闭鸥翼门时,所述纵向端桥接所述空隙,因为所述纵向端从门扇的端面突出并抵靠驱动器。
[0018] 所述鸥翼门优选地是机动车的车门。机动车的车门通过冲击保护装置得到保护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尤其是在机动车的停放空间局促的情况下,冲击保护装置的冲击保护是可取的。另外,机动车的车门通常由喷漆金属板制造,并且在没有冲击保护装置的情况下,存在掉漆和金属板变弯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9] 下面参照附图用优选实施例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0020]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冲击保护装置的鸥翼门的优选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1] 图2-图6示出来自图1的冲击保护装置的细节,其中,在图2中示出拉杆处于枢转入位置,在图5和图6中示出拉杆处于枢转出位置,以及在图3和图4中示出拉杆处于中间位置,以及
[0022] 图7和图8示出所述冲击保护装置的三维视图,其中,在图7中示出拉杆处于枢转入位置,以及在图8中示出拉杆处于枢转出位置。
[0023] 附图标号说明
[0024] 1       鸥翼门
[0025] 2       门扇
[0026] 3       铰链
[0027] 4       打开方向
[0028] 5       门扇端面
[0029] 6       门扇边缘
[0030] 7       框架
[0031] 8       空隙
[0032] 9       冲击保护装置
[0033] 10      拉杆
[0034] 11      轴承
[0035] 12      内拉杆臂
[0036] 13      内拉杆臂的纵向端
[0037] 14      外拉杆臂
[0038] 15      外拉杆臂的纵向端
[0039] 16      拉杆止动件
[0040] 17      推杆
[0041] 18      推杆的内纵向端
[0042] 19      接头
[0043] 20      推杆的外纵向端
[0044] 21      驱动器滑架
[0045] 22      压缩弹簧
[0046] 23      驱动器止动件
[0047] 24      拉伸弹簧
[0048] 25      拉伸弹簧锚定件
[0049] 26      推杆纵向引导件
[0050] 27      垫板
[0051] 28      衬垫
[0052] 29      狭槽
[0053] 30      壳体
[0054] 31      安装腔
[0055] 32      墙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如从图1-图8是显而易见的,鸥翼门1具有门扇2。门扇2设有铰链3,并因此,门扇2可以在打开方向4围绕铰链3枢转。门扇边缘6布置在背朝铰链3的门扇端面5上,在打开鸥翼门1时,所述门扇边缘会暴露于被撞击的风险。此外,鸥翼门1具有框架7,利用门扇2的铰链3将门扇2安装在所述框架中,如果关闭鸥翼门1,则门扇2以在框架7和门扇2之间刚好形成一个空隙8的方式布置在框架7内。在打开鸥翼门1时,门扇2在打开方向4围绕铰链3枢转,并因此,门扇边缘6移动离开框架7。
[0057] 此外,鸥翼门1具有布置在门扇端面5上的冲击保护装置9。所述冲击保护装置具有拉杆10,拉杆10安装在门扇2上以便可围绕轴承11枢转,并因此,在拉杆10上形成带有纵向端13的内拉杆臂12和带有纵向端15的外拉杆臂14。内拉杆臂12和外拉杆臂14相对于彼此以小于180°的角度布置。由于拉杆安装成可围绕轴承11枢转的这一事实,拉杆10可以被引入枢转入位置和引入枢转出位置。在枢转入位置,内拉杆臂12布置成基本上垂直于门扇端面5,而外拉杆臂14布置成基本上平行于门扇端面5。在拉杆10的枢转出位置,内拉杆臂12布置成基本上平行于门扇内面5,而外拉杆臂14布置成基本上垂直于门扇端面5。
[0058] 此外,冲击保护装置9具有推杆17,推杆17具有内纵向面18,其借助接头19耦接至内拉杆臂12的纵向端13。如果拉杆10处于枢转入位置,则推杆17基本上平行于拉杆10延伸。拉杆止动件16设置在外拉杆臂14上,在拉杆10处于枢转入位置时,所述拉杆止动件抵靠推杆17,其结果是限定推杆17相对于拉杆10的相对位置。
[0059] 推杆17具有外纵向端20,其背朝推杆17的内纵向端18。此外,冲击保护装置9具有驱动器滑架21,其可移位地附接至所述框架。作为预紧装置的压缩弹簧22在框架7和驱动器滑架21上得到支撑,并因此,压缩弹簧22在打开方向4预紧驱动器滑架21。驱动器止动件23设置在框架7中,驱动器滑架21可以在压缩弹簧22被预紧的状态下定位在所述驱动器止动件上。
[0060] 如果拉杆10处于其枢转入位置,则在关闭鸥翼门1时,拉杆10布置在空隙8内。推杆17布置在拉杆10和框架7之间,其中,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抵靠驱动器滑架21。因此,推杆17由压缩弹簧22经由驱动器滑架21预紧。推杆17在接头19耦接至内拉杆臂12这一事实的结果是,扭矩围绕轴承11作用在拉杆10上,扭矩的转动方向使得在枢转入位置中外拉杆臂14在推杆17的方向被挤压并用拉杆止动件16抵靠推杆17。
[0061] 另外,冲击保护装置9具有作为预紧装置的拉伸弹簧24,所述拉伸弹簧作用在拉伸弹簧锚定件25上,所述拉伸弹簧锚定件被紧固至门扇2并紧固在推杆17上。在拉杆10围绕轴承11枢转时,拉伸弹簧24对抗压缩弹簧22作用在推杆17上。因此,由压缩弹簧22和拉伸弹簧24产生的预紧力作用在推杆17上,并且利用接头19和内拉杆臂12的相互作用,产生外拉杆臂14的枢转。压缩弹簧22和拉伸弹簧24的预紧力(这些预紧力是因为拉杆10围绕轴承11枢转而产生)使得所得的压缩弹簧22的预紧力大于所得的拉伸弹簧24的预紧力。
[0062] 在推杆17移位时,推杆17在冲击保护装置9的推杆纵向引导件26中被纵向引导,其中,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执行平移移动,而推杆17的内纵向端18执行转动移动。
[0063] 驱动器止动件23设置在框架7中,利用所述驱动器止动件,驱动器滑架21的纵向位移能力受限制。驱动器止动件23布置在框架7中的方式使得在打开鸥翼门1时,在驱动器滑架21抵靠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时,驱动器滑架21在打开方向4被推动,直到鸥翼门1被打开到拉杆10被框架7暴露的程度。在鸥翼门1的这种打开程度,驱动器滑架21抵靠驱动器止动件23,并因此,在进一步打开鸥翼门1时,驱动器滑架21从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脱离。在关闭鸥翼门1时,只要拉杆10被框架7暴露,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就从驱动器滑架21脱离。在拉杆10具体地不再被框架7暴露的位置,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抵靠驱动器滑架21。
[0064] 外拉杆臂14具有垫板27,衬垫28附接在垫板27上面。此外,垫板27和衬垫28设有狭槽29,推杆17在所述狭槽中啮合在拉杆10的枢转入位置,并因此,狭槽29的底部形成拉杆止动件16。
[0065] 此外,冲击保护装置9具有壳体30,拉杆10和推杆17安装在所述壳体中。在这里,轴承11耦接至壳体30,并且拉伸弹簧25被紧固地连接至壳体30。另外,壳体30的尺寸设计成,在拉杆10处于枢转入位置时,拉杆10和推杆17被容纳在壳体30中。壳体30具有推杆17通过其延伸的开口,并因此,所述开口被设计为推杆纵向引导件26。
[0066] 安装腔31以对应于壳体30的外部尺寸的方式设置在门扇2的门扇端面5中,壳体30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安装腔31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壳体30完全被容纳在安装腔31中。
[0067] 如果关闭鸥翼门1,则门扇2适当布置在框架7中,使得在框架7和门扇2之间保留空隙8。驱动器滑架21被布置在距离驱动器止动件23的一定距离并抵靠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驱动器滑架21被压缩弹簧22预紧,并因此,所述预紧由驱动器滑架21传送至推杆17的外纵向端。在图2中,拉伸弹簧24对抗推杆17的所述预紧,但是更弱,并因此,在顺时针方向的扭矩由推杆17经由接头19传送至拉杆10的内拉杆臂12。结果,拉杆10被驱动至枢转入位置,并因此,拉杆10与推杆17一起被布置在壳体30的内部中。只有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通过推杆纵向引导件26从壳体30突出,其中,所述外纵向端接触驱动器滑架21。
[0068] 在打开鸥翼门1时,门扇2在打开方向4移动,使得冲击保护装置9同样相对于框架7在门扇中2在打开方向4移动。考虑到压缩弹簧22的预紧力,通过接触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驱动器滑架21随着所述推杆17移动。驱动器滑架21一直移动到驱动器滑架21撞击驱动器止动件23为止,并因此,在进一步打开鸥翼门1时,驱动器滑架21不再与门扇2一起运行。在拉伸弹簧24的预紧动作下推杆17由其外纵向端20保持定位在驱动器滑架21上,而拉杆10利用逆时针的扭矩围绕轴承11枢转。如图2-图5所示,拉杆10在这里从其枢转入位置被引入枢转出位置。在拉杆10精确到达其枢转出位置的瞬时,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仍然接触驱动器滑架21,其中,外拉杆臂14基本上垂直于门扇端面5突出。在进一步打开鸥翼门时,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移动远离驱动器滑架21,其中,拉杆10由拉伸弹簧24以稳定的方式保持在枢转出位置。外拉杆臂14布置在门扇边缘6的前面作为门扇2的延伸部分,并因此,如果门扇2冒撞击墙面32的风险,则外拉杆臂14的纵向端15取代门扇边缘6首先撞击墙面32。因此,防止门扇边缘6直接撞击墙面32,并因此避免对门扇边缘6的可能损坏。由于冲击保护装置9利用其衬垫28撞击墙面32这一事实,得以防止墙面32的过度机械应变,并因此避免对墙面32的可能损坏。
[0069] 在关闭鸥翼门1时,门扇2在对抗打开方向4朝向框架7的方向再次枢转。只要拉杆10被框架7暴露,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和驱动器滑架21就被布置在距离彼此有一定距离。在进一步关闭鸥翼门1时,推杆17的外纵向端20最终遇到驱动器滑架21,其结果是,由于压缩弹簧22与拉伸弹簧24相比预紧效果更大,所以推杆17在拉杆10上施加顺时针方向作用的扭矩。在进一步关闭鸥翼门1时,拉杆10从其枢转出位置被引入其枢转入位置,其中,驱动器滑架21持续抵靠驱动器止动件23。
[0070] 到达拉杆10的枢转入位置,其中拉杆10仍然恰好被框架7暴露。拉杆10由其拉杆止动件16抵靠推杆17,其结果是拉杆10处于其枢转入位置。由于拉杆止动件16抑制拉杆10的进一步枢转这一事实,驱动器滑架21由推杆17对抗打开方向4以及拉伸弹簧22的预紧的影响而被移位。这个动作继续直到完全关闭鸥翼门1。在鸥翼门的关闭状态,冲击保护装置9完全布置在空隙8之间,并因此,冲击保护装置9从鸥翼门1的外面是几乎看不见的。